身上的病痛,有一半是自己「養」出來的!
體質雖然天註定,後天生活習慣才是決定健康的關鍵
熬夜追劇、狂滑手機、嗜吃生冷、暴飲暴食、久坐辦公
導致氣、血、水三大不調,當然會讓身體「虛、濕、寒」
用中醫找到正確調養法,祛濕除寒就不難,斷絕慢性病纏身!《康健雜誌》熱門中醫專欄作家、熬夜排隊名醫楊世敏,
全台演講破600場、逾70,000人次,把脈神準有如算命,
不良習慣、心情鬱結,甚至夫妻吵架,都逃不過他的「醫眼」,
他提醒:「預防大病,就要從生活裡的NG習慣開始改起!」
都市化生活,久坐少動,使得代謝下降,加上工作步調快、壓力大,小病小痛不斷:經痛、疲倦、胸悶、頭暈目眩、常常感冒、筋骨挫傷不癒……大大降低生活品質,繼續用不良習慣過日子,會使人難以從惡性循環脫逃!
體質=先天遺傳+後天生活習慣+客觀生活環境「國民中醫」楊世敏指出:錯誤的生活習慣+不辨體質亂補亂吃,容易造就「亞健康」的身體。體質並非天生不變,會隨生活習慣和年紀改變;中醫的調治目標是創造身心的「動態平衡」,因此就算是「肉雞」和「弱雞」,運動、調養的方式也大不相同;養生先從「心態」和「習慣」改起,遠比拚命進補重要!
【體質天註定,生活習慣卻決定下半生健康】台灣氣候潮濕,尤其夏天悶熱讓人想整天待在冷氣房、飲冰品,外在的濕(環境)結合了內生的濕(飲食不當),容易成為急病溫床。若能從工作環境、飲食習慣,排濕除寒,下半生不補也命好!
【萬病生於寒,強身首要先防寒】「天冷進補」的觀念深植人心,但中醫提醒不諳體質進補,可能堆積體內廢熱,引起來年春天綜合外邪大爆病。「冷底人」夏天對生冷也要有所節制,脾胃系統不受寒,脹氣、爛便、痔瘡說掰掰!
【認真女人最美麗,生起病來好難醫】「完美小姐」的荷爾蒙跟著心情起伏跳恰恰,骨盆氣血循環不佳,經期前後氣血陰陽轉換大,免疫系統若不強健,容易累積病氣、反覆發炎不會好;運用中醫調理疏通阻鬱氣滯,迎回亮麗人生。
▏▍這些習慣,讓你留下健康債 ▍▏●追劇追到忘我,想熬夜奪回自己的人森☛姐,妳奪的不是人森,而是健康!
(過子時不眠,睡再多也嘸效,筋骨、循環變差,當不成女神卡卡,成了「筋膜卡卡」)
●臉書、IG滑不停,不想漏接最新流行、八卦話題☛腦袋過勞耗損腎,容易催化慢性病。
(大腦過勞,耗用的能量就得從其他臟腑提取,醫師提醒「上耗心神、下吸腎精」,嗯湯啊嗯湯~)
●「我以前吃冰喝冷水都沒事,為什麼現在不行?」☛哥,健康存摺就跟青春一樣禁不起揮霍啊!
(年過40代謝慢,年輕嗜生冷是提早預支健康老本,日積月累體內寒濕難排,熟年極易破病~)
●厝邊好康道相報,養生也要跟上流行?☛醫師提醒「聽來的偏方」最容易出代誌!
(熱門的養生偏方和草藥,體質不適可能愈補愈冷底,小心治病不成,反「致病」)
│本書特色│‧收錄3大類常見病機:致病習慣、體內濕寒、婦科疾病,一本完解疑難雜病。
‧篇篇精要的臨床手記,包含日常案例&病症解析,從小病看大病的預防!
‧簡易的保健妙方&自覺症狀的叮嚀,可在生活中實踐,有病調養,無病養生。
作者簡介:
楊世敏
現任
明医中醫診所院長
屏東縣中醫師公會理事
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中醫土地公連線醫師
1965年生,台南人。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執教鞭數年後,轉換跑道,考取第11屆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一頭栽進中醫的浩瀚學海,樂此不疲,並取得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學位。
對於中醫學能將人體奧祕的細緻解讀透過臨床經驗的印證,感到認同並引發深究的理趣,以「法無高下,應機為上;藥無貴賤,對證方良」的箴言做為行醫準則,並以培育中醫後進為樂。透過演講教育民眾認識中醫,不遺餘力。
著有《補錯了,更傷身》、《補對體質,更養生》、《祛濕寒百病消,調養即治療》(皆為康健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力挺◆◆◆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顧問 白里德(Bernard Bialylew)
大新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李芳斌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陳旺全
屏東縣縣長 潘孟安
立法委員 鍾佳濱
融會中西醫的兒童體質調理專家 顏宏融
❤ 專業推薦 ❤
我是一位行醫逾四十五載的西醫,在傳統西醫的治療中,幾乎都是用西藥和手術解決病人的痛苦,然而,當我把後來所學的中醫針灸與營養學等自然療法概念用於病人身上時,再再證明人體的自癒力,不禁讚嘆中醫與自然醫學的浩瀚深遠!
我與世敏相交多年,感謝他邀我撰寫推薦語,也慶幸有這位像「大道公」的屏東女婿守護鄉親;屏東人真是有福!
前馬偕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大新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李芳斌醫師
楊世敏醫師,其不辭勞苦,執筆編纂本書,對於如何改善現代人因不良生活習慣所引起的疾病,均有詳盡解說,另有關寒性體質、生冷食物、寒冷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以及女性身體保養、青壯年族群的生育等問題,皆能在該寶書中尋得最佳解答,是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全方位的健康指南!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講座教授 陳旺全
中醫所有治療與養生方法皆秉持「天人合一」的精神,以期人體能自我療癒,而過程中,會因個體心性、習慣不同,有相應的調治方法,這相對西醫講求數據、均一、標準、儀器化的治療,反而帶來另一種「客製化」的治療模式。
楊世敏院長視病猶親,深受廣大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更遵循中醫「藥食同源」的脈絡,結合農食教育的趨勢、力邀屏東縣內優秀的果農進行養生系列講座,希望民眾對在地優良農產品的關注,不限於「從產地到餐桌」,更注重「從餐桌到人體」的養生功效;不僅顧及食材口感,也要吃得健康!
屏東縣縣長 潘孟安
楊醫師長期推廣中醫衛教,讓大家對中醫治療有更多了解和信心,特別是失智症長輩接受中醫調養後,認知功能的退化有顯著減緩,也減輕照護者壓力。對於身心靈失衡的現代人,中醫標本兼治,值得推廣!
立法委員 鍾佳濱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名人推薦:◆◆◆各界力挺◆◆◆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顧問 白里德(Bernard Bialylew)
大新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李芳斌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陳旺全
屏東縣縣長 潘孟安
立法委員 鍾佳濱
融會中西醫的兒童體質調理專家 顏宏融
❤ 專業推薦 ❤
我是一位行醫逾四十五載的西醫,在傳統西醫的治療中,幾乎都是用西藥和手術解決病人的痛苦,然而,當我把後來所學的中醫針灸與營養學等自然療法概念用於病人身上時,再再證明人體的自癒力,不禁讚嘆中醫與自然醫學的浩瀚深遠!
我與世敏相交多年,感謝他邀我撰寫推薦語,也慶幸有...
章節試閱
▏【體質天註定,生活習慣決定下半生健康】 ▏
我曾試想:古代養生名家若生活在現代都會,會選擇哪一種養生方式?
「喝純淨的山泉水?」事實上很難喝到。
「吃無毒的飲食?」真能樣樣有機?
「吸乾淨的空氣?」現在動不動就紫爆、PM2.5充斥吐納之間。
又或者是上健身房、路跑、打太極拳、做SPA、吃昂貴的營養食品……
網路上充滿這類讀不完、似言之有理,但彼此矛盾的養生醫療訊息,當民眾接收到愈多這類訊息,要麼挑自己喜歡的一一嘗試;要不就乾脆置之不理,反正等身體出狀況再找醫師就好。換言之,醫療保健資訊比過去更多,卻沒有相對提升民眾的健康程度,許多人是帶著各種無法痊癒的慢性病過日子,看似長壽健康,自己的中老年生活卻無法做主。
即使古代養生名家轉世到現代,也不見得可以養生,因為如果只追逐表象多吃什麼、少吃什麼、看中醫、吃西藥……就算有AI人工智慧般的腦力,也無法理出一個保健原則。為何如此?
因為都會生活讓人幾乎必須全天待在空調建築物中,如何能夠像古人一樣吸收天地精華、做到初步「天人合一」?為了賺取生活費,行事曆排不進規律的運動行程,就算有時間,也是拿來補眠「爬枕頭山」。喘不過氣的工作壓力,如同手機從3G提升到4G、5G的速度,如何能做到眼淨、耳清、心定、無垢的心靈平靜?就算回歸土地的有機農業,農民只要擔心如何增加產量、打開行銷通路,這種壓力就會摧垮有機土壤對人體的撐持!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只著眼在「『聽說』吃什麼、做什麼對身體有好處」的表面,盲目服用防癌、抗氧化食品、練氣功、拚命運動,有可能會未蒙其利,反受其害。日積月累下來,因為這些未經篩選的錯誤養生訊息,造成身體更大傷害時,即便名醫華陀、扁鵲再世,也對體質已經偏盛,病機已經複雜的病體,感到棘手難治。
那麼,養生的祕訣到底是什麼?我認為「體質不同,養生方法也大不相同;補對體質更養生,補錯更傷身。」所以「明辨體質」才是養生提綱挈領的要訣。
★體質=先天遺傳+後天生活習慣+客觀生活環境
☆何謂「體質」?
1.體質包含「遺傳因素」
現代醫學證實:通常高、矮、胖、瘦、智力、個性、慢性病的發生,乃至癌症,大多與「基因圖譜」有關,科學家與醫學研究者也正致力於「基因療法」,嘗試找出修改基因的方法,來改變基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模式,以減少功能缺陷或延緩重大疾病的發生。這也就意味著:體質是人體一出生下來,底定習性的一種基礎程式。
在臨床上,我們常用以下這些例子來說明體質相異之處:
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原住民的基礎代謝率都各不相同。在美國,即使這些人種飲食相同,受同樣的訓練,他們在田徑場上的爆發力絕對不同,黃種人在競速競力的運動項目上,明顯處於弱勢,正因黃種人的基礎代謝率低於其他三個種族,於是衍生出漢人產婦必須要「坐月子」的調護與飲食宜忌,而美國的黑人、白人產婦卻能在產後休息室內,大啖冰淇淋以解渴並慶賀。反觀漢婦,若在產後立刻吃冰,當下就會腹痛,甚至很有可能會讓惡露排不出;這種差異就是體質。
眼光拉回台灣,那些百歲的原住民人瑞,其中幾位不僅生活完全可自理,還能上山採茶、摘菜,當記者訪問他們是吃了哪些食物才能如此健康?他們總咧了嘴笑說:「抽菸、吃檳榔、喝小米酒。」但當檢視其他有同樣飲食習慣的族人,平均壽命明顯低於這些長輩時,你就會知道,那是人瑞有優異的長壽體質,所以如若沒有這種體質的一般人,也常抽菸、吃檳榔、喝酒,當然健康壽命都不會理想。
☆錯誤而重複的生活習慣,造成體質偏差
2.體質會因生活飲食習慣而改變
之前有幾位從澳洲回來的小小僑胞,父母趁返台時,帶著他們來治療西醫久治不癒、難纏的異位性皮膚炎。從小朋友的舌診、脈診中,可觀察到他的體內像有火焰山的熱泥在噴動,我問了一句:「孩子肉吃得多嗎?」父母說:「還好啦!跟當地人吃的一樣,我們都跟左右鄰居到超市買一隻全牛,三戶分了吃!」
這種分食方式在澳洲很常見,但對亞裔人的身體,卻是堆積濕熱,無怪小孩的皮膚炎醫不好。對治的方法,就是少吃紅肉,改以魚肉做為蛋白質來源,再多攝取蔬果補充酵素,就能減輕發作程度。
其次,整天關在密閉的空調室內工作,寒氣會從口鼻及毛孔進入人體,導致呼吸道的黏膜乾燥而容易感染,其相關腺體也會緊縮而分泌不足,造成慢性鼻炎與慢性咽炎的溫床。
因受寒緊閉的毛孔,令正常水分代謝通道閉塞,於是水氣與代謝廢物阻滯皮下的空間──肓膜腠理,使得營衛之氣不通調,三焦水氣不暢通,而變得容易感冒,或是一感冒就拖很久,而且痰、鼻涕都很多,體質明顯變差。如若加上在冷氣房內少流汗就不會渴而忽略攝取水分,那就更糟糕了!
因為一旦一個人的三焦、肓膜、腠理不通調,體溫的調節自然會變差,即使在冷氣室內,也會隱隱覺得體內有煩燥之熱,自然就會想吃冰品冷飲,然在冰品下肚後,體腔內寒熱錯雜,會使得淋巴氣液的通路更加阻塞,於是淋巴液更黏稠,也更易變質。
然而,被這些寒熱錯雜的淋巴液與組織液包覆的腹腔器官,自然會有功能性量變與質變的可能,例如:胰島素抗性會升高,而提早發生糖尿病。如果再加上水喝太少,壞水多,好水少,對健康更是雪上加霜!
☆新竹的風讓皮毛緊實,高屏的熱讓皮毛鬆薄
3.體質會因為外在環境改變
住在一個地方久了,只要人體健康、可以調節,便會慢慢改變身體部分狀態,以便適應所在環境。例如:從小在台灣南部長大的小孩,為了適應高溫悶熱的環境、毛孔、汗腺大多發達,皮下脂肪的排列也相對較為鬆散,以便由汗腺皮膚與黏膜排熱。孩子一旦考上新竹的大學,開學遇上入秋漸冬風、大寒冷的氣候,大多會鼻塞、打噴嚏、咽中常有痰堵住,吃藥也不容易好。
倒過來,在新竹生活的小孩,皮下脂肪比較實且厚,才能有效把寒風堵在體外,不會長驅直入人體深部;但當他們到高屏讀書時,厚實的皮下脂肪會妨礙散熱,毛囊也會因脂肪阻塞而誘發毛囊炎,乃至中暑而喉嚨痛、小便少、頭暈目眩,由此可見,環境因素對人的體質有直接的影響。
綜合以上敘述,可以蓋括體質的內涵,讀者應可發現,這種體質狀態很多重;比方說:一個天生虛寒的人,會因吃過多濕熱之品而使腸胃「內寒外熱」再加上進出冷氣空間,形成寒熱錯雜的「三明治型」體質。但也唯有經過這樣的分析考慮,市面上流行的養生資訊,才能有效篩選用以改善人體健康。
☆「肉雞」與「弱雞」的強身方式不同
否則,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採取「某病吃某種藥物或食物」的方式,不僅失誤率高,也非中醫思維。中醫的調治目標是營造個體自主的「動態平衡」,寒則熱之,熱則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以期於平。所以一個人的心肺功能正常卻沉溺於3C,因少運動而動則喘促,那就是缺乏訓練的「肉雞」,那循序漸進的重量訓練、跑步、游泳等耗氧運動,一定可以有立竿見影的健身效果。
但若是長期勞心思慮、案牘勞形、睡眠不足的過勞族,一樣是外表會動則喘促,這些心肺氣虛、肝腎不足的「弱雞」就不適合重訓、跑步、球類競賽;只適合配合呼吸節奏的走路,走一段時間才能考慮健走。如果忽然要求「弱雞」去跑馬拉松,那會有生命危險,違背這種虛實道理,上班族就易有「假日猝死症」的風險。
▏【女性早睡不熬夜,好命一世人】 ▏
因緣際會,近年有幾十位發展遲緩的兒童求來我門診求助,這些家長希望能在現有西醫的復健早療外,有更積極的辦法協助孩子。根據西醫診斷,這些孩子有的染色體異常、胼胝體缺損、大腦皮質異常、小腦症……有的甚至原因不明,這對父母來說是難以割捨的痛!我不禁思索起,他們為何會遇到這樣的困境?因此我總會一一詢問父母家族是否有類似病史?令我訝異的是,在這些病例中,僅一位有血親家族病史。而這些母親的生育年齡幾乎都在三十歲以下,初步排除高齡產婦的疑慮。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為何台灣年輕女性不孕症比例也會逐漸偏高?這些人口問題,也等同於社會及國安問題,探究原因前,必須回到現今台灣婦女體質變化的趨勢來討論。
◎從小睡得少、學得多、吃得亂、氣血根基薄弱
現今三十五歲以下的民眾,從小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下,被逼著不斷消耗身體根本能量,再加上家長普遍仍有「讀書=出路」的想法,所以不論是「九年一亂」到「十二年一亂」的教改,家長及補教業者都會想出扭曲的應對策,所以愈多元的升學途徑,也就增加學童更多的學習項目,孩子下課後奔波於各式補習班之間,回家還得做完學校功課,當然就會晚睡、睡眠時間少。
以中醫來看,過度飽和的學習行程,除了增加壓力造成「肝氣鬱結」外,更會勞心思慮過久,就會心腦氣血不足,能量不夠,深度睡眠時間不夠,「肝藏血」的自我修護功能就會差,於是「上耗心神,下吸腎精」、「肝血不足,肝氣鬱結」的體質狀態,便自小成形。到了國、高中就更嚴重了。大家不妨回想,有幾個國、高中二、三年級的學生會在晚上十一點前就寢?
上述體質,一旦形成,對女性一輩子的生理發展會有極大影響。在青春期,有這種體質的小女孩即使沒有吃下過多的高熱量食物,或含塑化劑的食品,仍會因「肝鬱化熱」,使血液內的熱量過高,使初經可能提早報到,這類型的早熟,身高與外型通常看不出有明顯的發育,此時家長就會因「長不高卻又提早初經」急著帶小孩就醫。
如果能順利在小學六年級到國二期間才來初經,這種體質會出現兩種分歧的外在症候:
(一)陽氣虛+肝血不足的體質,容易痛經、活動耐力差
長期思慮多,功課壓力大,心脾腎的陽氣就會不足,就會出現四肢冰冷,月經來易疼痛,以現代醫學來看,這類心、脾、腎氣虛(作用在女性生理上,特別會標示衝任虛寒),會導致子宮肌肉收縮無力,可能無法排出月經,此時,女孩就會有小腹悶悶脹脹的感覺,而為了使經血容易排出,子宮會分泌一種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誘發子宮收縮,但它同時會加速腸子蠕動,產生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所以中醫婦科一直看「經行泄瀉為脾虛」的調治觀點,同時,這種前列腺素,也會引起頭部血管不正常收縮與擴張規律導致頭痛。傍晚手心煩熱,但手指冰冷的症狀再加上衝任虛寒,下焦虛寒就容易有分泌物,四肢冰冷、活動耐力差的症狀;針對這樣的體質狀態的調養要點,首先一定要在晚上十一~十二點之前就寢,並避免吃生冷瓜果、冰品或者以「溫經湯」類的中藥湯方為藥膳,才能避免症狀的惡化。
(二)「肝血不足+肝氣鬱結+鬱久化熱」,易子宮內膜異位、經前不悅
長期睡眠不夠,肝血新生不足,再加上壓力大,氣機的循環受阻(肝氣鬱結),散熱功能便會變差,如此一來血虛加上氣鬱,就容易造成血熱體質,如果此時再加上以烤炸食品作為宵夜點心,「血中有熱」就容易在肝經所管的子宮內膜組織,造成「離經之血」的可能,在生理病理上來看,就是在雌激素的刺激下,這些離經之血離開子宮內壁的子宮內膜,就會游散到子宮肌肉層(即:肌腺症)、卵巢(巧克力囊腫)、或肺臟、鼻腔等處。
而這種肝鬱血熱的體質,容易在月經來的前幾天出現乳房脹痛、煩躁不安、睡眠更差的身心狀態,稱為「經前症候群」,嚴重時甚至會影響上課情緒、人際關係,乃至成績表現失常,便稱之為「經前不悅症」。
針對這樣體質狀態的調養要點,重點在「養肝血」──睡早、睡飽,一樣不能吃生冷、烤炸之品,或以「桂枝茯苓丸」類中藥湯方,搭配桑葚、藕粉、薑黃湯等既可涼血養血,卻又不會太偏冷的食材作為養生藥膳。
◎氣血兩虛、脾腎不足、咨食生冷、不當使用寒冷藥品,母體不易孕育健康下一代
如果在國高中養成「晚睡拚學業,不忌生冷拚口爽」的生活習慣,上了大學、研究所,這種的生活將會更固著嚴重,更糟糕的是,生活習慣差,自我防禦的免疫功能也就更差,所以感冒、類似鼻過敏的症狀就會反覆發生;然而,為了要讓症狀快點減輕或消失,尋求「一包見效,一針症消」便成慣用的治療模式。在中醫觀點看來,以消除症狀為主的特效藥治療方式,往往容易把病氣、病毒封存於更深的組織與經絡中,這樣「既體弱,又留寇」的體質,所生的下一代,的確是生下遲緩兒的遠因之一。
就算不結婚生子,一個衝任虛寒、肝經鬱熱經絡臟腑又有伏邪的女性,將來乳房、子宮、卵巢的惡性疾病發生率都會較高,卵巢早衰更年期提早到來,更是在所難免,如若又要扮演職場女強人,那身體負擔將會更大。
◎深睡的「洗腦」作用,維持女性荷爾蒙平衡
二○一二年,羅徹斯特大學(Rochester)的實驗團隊,運用最新染色體追蹤技術,發現人體大腦有個「膠淋巴」體液通道系統(glymphatic system),在睡眠中,系統內的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能將大腦內新陳代謝的廢物排出腦外,大大降低廢物分子耗損腦細胞的能量,而使腦部功能reset。
若長期睡眠不足,大腦缺乏這種「洗腦」般的重設,容易造成腦細胞堆積廢物而造成永久傷害,嚴重者為中老年人的失智症狀,輕者便是干擾「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子宮」生殖軸線的回饋平衡,造成荷爾蒙失衡。影響之大,不可小覷;所以話說回來,放下3C&手機、早睡、睡飽、睡好是女性健康的不敗根基!
▏【體質天註定,生活習慣決定下半生健康】 ▏
我曾試想:古代養生名家若生活在現代都會,會選擇哪一種養生方式?
「喝純淨的山泉水?」事實上很難喝到。
「吃無毒的飲食?」真能樣樣有機?
「吸乾淨的空氣?」現在動不動就紫爆、PM2.5充斥吐納之間。
又或者是上健身房、路跑、打太極拳、做SPA、吃昂貴的營養食品……
網路上充滿這類讀不完、似言之有理,但彼此矛盾的養生醫療訊息,當民眾接收到愈多這類訊息,要麼挑自己喜歡的一一嘗試;要不就乾脆置之不理,反正等身體出狀況再找醫師就好。換言之,醫療保健資訊比過去更多,卻沒有相...
推薦序
【推薦序1】中醫調治,為民眾打造客製化的治療方針
人體構造精密,其中運行機轉更是奧妙,每個人除了性別差異,生理機能、臟腑器官皆天生近似,同樣都是血肉之軀,卻在人生旅途有不同境遇。有人身體健康期待呷百二,有人卻長年遭受病痛折磨,痛不欲生;後者也許是錯誤的健康觀念、不適宜的治療,或生活環境出了問題……其中病因現代人難以深究。
隨著時代進步、國民教育水準提升,大家更期待有品質、健康幸福的人生。擁有千年歷史的中醫,建立了「陰陽五行」概念及「人體經絡系統」理論,因科技的輔助,使一向被認為「玄學」的中醫論述走向科學化,中醫談的「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便可得到許多科學驗證。
「體質不同,養生大不同」,足以顯見中醫調養極注重個別差異,比方同樣是血糖偏高,中醫不僅根據數據判斷,更要依照個人身體「寒熱虛實」的狀態,找出血糖異常的原因,再給予能夠恢復體內平衡的處方──不論是針灸、蹻按、用藥,均依照這種「辨證論治」的思維,進行調整與恢復人體自我修護的本能。
中醫所有治療與養生方法皆秉持「天人合一」的精神,以期人體能自我療癒,而過程中,會因個體心性、習慣不同,有相應的調治方法,這相對西醫講求數據、均一、標準、儀器化的治療,反而帶來另一種「客製化」的治療模式。
楊世敏院長視病猶親,深受廣大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更遵循中醫「藥食同源」的脈絡,結合農食教育的趨勢、力邀屏東縣內優秀的果農進行養生系列講座,希望民眾對在地優良農產品的關注,不限於「從產地到餐桌」,更注重「從餐桌到人體」的養生功效;不僅顧及食材口感,也要吃得健康!
屏東縣縣長 潘孟安
【推薦序2】我是法國人,也看中醫
當我苦於坐骨神經痛時,遇到了楊醫師。
身為一個歐洲人,起初非常驚訝他在屏東的明医診所,登記掛號的人龍有多長。來自全國各地的病患家屬漏夜排隊,就為了確保隔天能夠排入楊醫師的看診名單。當輪到我進診間時,我以為會看到一位不可一世的醫生,但出現在眼前的卻是位謙虛、腳踏實地,充滿愛與關懷的醫師;我忽然感到十分親切!
在接下來的七年,我們成為朋友,交流了不少觀點。楊醫師見識廣博,且在治療過程中總是和藹可親,治療方法效果極好,無論在我做物理治療時或是預後,都獲益良多。
從事旅遊業四十年來,我看到這美麗地球的環境仍然持續惡化;期間我參與了兩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分別為在卡達舉辦的第十八屆和巴黎第二十一屆大會,尤在第二十一屆達成了著名的「巴黎協議」。我與楊醫師交流時,感受到他也非常關注未來的環境、人類發展、世界和平以及其他我心繫的主題。
楊醫師不遺餘力推廣健康概念,我視其著作、課程及講座為一份獻禮,衷心希望他的作品也能以各種不同語言出版,嘉惠世界其他角落的人們!
新概念旅遊總裁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顧問
法國 白里德(Bernard Bialylew)
【推薦序1】中醫調治,為民眾打造客製化的治療方針
人體構造精密,其中運行機轉更是奧妙,每個人除了性別差異,生理機能、臟腑器官皆天生近似,同樣都是血肉之軀,卻在人生旅途有不同境遇。有人身體健康期待呷百二,有人卻長年遭受病痛折磨,痛不欲生;後者也許是錯誤的健康觀念、不適宜的治療,或生活環境出了問題……其中病因現代人難以深究。
隨著時代進步、國民教育水準提升,大家更期待有品質、健康幸福的人生。擁有千年歷史的中醫,建立了「陰陽五行」概念及「人體經絡系統」理論,因科技的輔助,使一向被認為「玄學」的中醫論述走向...
作者序
【自序】中醫養生,即是調養與治療並行的精準醫學
近兩年,我在每場演講都會跟聽眾分享一個概念:從臨床經驗觀察,中醫之所以養生,是因為「調養與治療同時並行」,在此脈絡下,針對疾病本身可以用猛峻治標的方法,儘快除去體內的致病因素與病理代謝廢物,讓氣血恢復初步暢通與平衡,先達到調養的目標;同時,深度強化經絡臟腑的通暢穩定性,疾病才有可能長期穩定控制,也才有「治癒」的可能。說白了,中醫的目的就是「恢復自我療癒」與「防病」的本能。
所以,民間盛行「治病找西醫,調養找中醫」、「西醫治療較快,中醫調養較慢」的觀念,是跟我們中醫的臨床認知有差距。試想,如果一名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患者,必須一輩子服用降血壓藥與降血糖藥,請問這治療是快或慢?我所知道的許多西醫俊傑,也不贊成患者如此依賴藥物。所以問題關鍵不在快慢,因為治療疾病本來就有「初期控制病情,防止惡化」以及「長期穩定、恢復自我正常運作」的階段目標,我想,這是所有醫學的初始共同性。
◎針對不同體質調治,中醫與精準醫療殊途同歸
正因這樣的共同性,既使是講求實證的現代醫學也開始注重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二○一五年一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美國進入「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的時代。精準醫學的定義是:在針對每個人體質差異和疾病的異質性的特殊考量下,訂定的疾病預防、預測、診斷和治療策略;其內容包括:預防、預測、藥理基因體學及病人積極參與等。現今醫學在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與循因醫學(Mechanism-based Medicine)的基礎上,發展出「精準醫學」,它不但應用人體共通的生理和疾病的機制,還強調個人的獨特體質,特別是疾病機制的闡明對臨床正確診斷更為重要。
這與中醫傳統的「體質學說」與「辨證論治」不謀而合,是認真看待疾病演變與最終療癒過程的必然結果,不論中、西醫,從這樣的視角觀點診治,才可稱「中西醫合療」,以成就民眾健康的福祉。
◎中醫、西醫互補互助,方得治道
話雖然如此,卻不代表中醫早已囊括西醫的內涵,也不能妄言「只有中醫才能根本治病,西醫不行」,這種義和團式的夜郎自大,無助於民眾對中醫的認知與使用率,所以,在《康健》為我出版的這三本書中,我嘗試把中醫思維的精華,以現代疾病的診斷方式,用民眾易懂的話語呈現,特別注重氣候、生活習慣、飲食偏好對疾病的影響,期盼民眾能透由文章內容,能辨清疾病的本質,與個人殊異的保健之法,不管是藉由西醫、針灸、推拿蹻按、氣功、中藥、食療,都必須回歸:「明辨體質、窮究病因、謹守病機」的操作,方能達到辨證論治的精準醫學。
所以,希望本書的讀者,別再輕易隨網路貼文起舞;很夯的蝶豆花未必適合你,蜂蜜檸檬水也未必能改變體質通治百病,因為真正學有專精的中、西醫不會如此夸夸其談,當代醫學新趨勢「精準醫學」也更不會如此。
【自序】中醫養生,即是調養與治療並行的精準醫學
近兩年,我在每場演講都會跟聽眾分享一個概念:從臨床經驗觀察,中醫之所以養生,是因為「調養與治療同時並行」,在此脈絡下,針對疾病本身可以用猛峻治標的方法,儘快除去體內的致病因素與病理代謝廢物,讓氣血恢復初步暢通與平衡,先達到調養的目標;同時,深度強化經絡臟腑的通暢穩定性,疾病才有可能長期穩定控制,也才有「治癒」的可能。說白了,中醫的目的就是「恢復自我療癒」與「防病」的本能。
所以,民間盛行「治病找西醫,調養找中醫」、「西醫治療較快,中醫調養較慢」的觀念...
目錄
推薦序1 中醫調治,為民眾打造客製化的治療方針 潘孟安
推薦序2 人人家中必備書,猶如醫師在旁親診 陳旺全
推薦序3 我是法國人,也看中醫 白里德
自序 中醫養生,即是調養與治療並行的精準醫學
第一部 各種要命的生活習慣病
▏名醫說分明 ▏體質天註定,生活習慣決定下半生健康
第1章 現代人透支體能,「慢慢來」才能防病
第2章 除濕機、空氣清淨機,亞熱帶養生必備
第3章 體質不合,香草茶也會喝出問題?
第4章 吃素營養要均衡,膽固醇才能有效控制
第5章 家務過勞氣血不足,誘發反覆性尿道炎
第6章 熬夜傷身,有慢性病更要早睡、睡飽
第7章 工作慣性難改,骨骼錯位關節卡卡
第8章 運動傷害難復原,多因筋骨錯位不易察覺
第9章 飲食清淡、又運動,為什麼會得大腸癌?
第10章 中醫治乳癌,為什麼用腸胃藥?
第11章 年關勞累別隨意進補,小心補進「廢熱」
第二部 萬病生於寒,強身首要先排寒
▏名醫說分明 ▏寒性體質再吃寒性食品,代誌很大條
第12章 從寒冬到春暖,保暖頭部是防病第一環
第13章 冬天藥膳鍋吃多了,春天容易生病?
第14章 融冰計畫揮別「冰棍」體質
第15章 人過勞,心肺功能差,最忌吃冰
第16章 為何服用降壓藥多年,血壓仍起起伏伏?
第17章 「冷底」的人,就算夏天也要忌生冷
第18章 大啖盛產水果,竟然長痔瘡!
第三部 認真女人最美麗,生病起來很難醫
▏名醫說分明 ▏女性早睡不熬夜,好命一世人
第19章 女人心事千千結,容易抑鬱成疾
第20章 二十七歲卵巢早衰,問題出在氣機鬱阻
第21章 調整作息、飲食,為何經前仍頭痛、胸悶?
第22章 長期的心理壓力,移轉為性交疼痛
第23章 想美胸,先讓氣血平衡通暢
第24章 「制痘」不成,卻治出一張肝斑臉
│特別企劃│女性四十五歲存老本調氣血,美魔女不是夢
第25章 夏日養胎,孕婦到底能不能喝冷飲?
第26章 骨盆腔循環不佳,中醫調理助攻好孕
推薦序1 中醫調治,為民眾打造客製化的治療方針 潘孟安
推薦序2 人人家中必備書,猶如醫師在旁親診 陳旺全
推薦序3 我是法國人,也看中醫 白里德
自序 中醫養生,即是調養與治療並行的精準醫學
第一部 各種要命的生活習慣病
▏名醫說分明 ▏體質天註定,生活習慣決定下半生健康
第1章 現代人透支體能,「慢慢來」才能防病
第2章 除濕機、空氣清淨機,亞熱帶養生必備
第3章 體質不合,香草茶也會喝出問題?
第4章 吃素營養要均衡,膽固醇才能有效控制
第5章 家務過勞氣血不足,誘發反覆性尿道炎
第6章 熬夜傷身,有慢性病更...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