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契合而決定結婚的我們,
因種種原因彼此都疲累得無法走下去。
為了不分離,我們決定「休婚」,
決定在婚姻裡,
送彼此一個可以好好喘息的「假期」!★2019最震撼夫妻的婚姻新型態
★困住的婚姻,不是只能離婚或繼續忍耐決定踏入婚姻的兩個人,本是因心靈相通而相遇的完美姻緣。
但在有了先生、太太,媽媽、爸爸這些角色後,
對彼此的期待、生活的壓力,各種生活中的小摩擦不斷累積,夫妻的吵架日益嚴重。
孩子成為彼此唯一的對話;冷漠成為日常。
曾經愛的人,對彼此來說不再是幸福,而成為心中的壓力點和憤怒源,
因為還有僅存的愛、因為孩子還小,所以不想離婚,
但又無力溝通,無力改變……
婚姻並非只有「在一起」或「離婚」這二個選項,
還可以選擇適時地「休婚」。「休婚」不是「離婚」、不是「卒婚」,也不是單純的「分居」,
而是就像暫時不去學校那樣,彼此從婚姻關係中暫時休學,暫時休息。
卒婚大多是子女已長大,而父母到中老年齡時才決定這麼做,但休婚則可能發生在婚姻的任何階段。
和分居最大差異則是「不可以有其他異性關係」和「必須維持家庭的功能」。
也就是說,「休婚」是彼此在沒有放棄夫妻的感情和父母責任的前提下,
為了讓彼此都能暫時放下婚姻中的束縛,而分開居住。
本書是作者真實的紀錄下,自己在三十五歲時休婚的歷程。
曾經與先生十分恩愛的作者,在有了孩子之後與先生爭吵不斷,
彼此都是為了家在努力,但卻無法有共識,甚至幾次還鬧上了警局,
看到年幼的孩子深受父母爭吵的影響後,他們決定離婚。
但在離婚的過程中,看見彼此都還有著感情,也希望能給孩子帶來最小傷害的前提下,二人決定「休婚」。
作者搬離原本的家,自己獨立生活,孩子則交給先生撫養。雙方自然的保持關係,還戴著結婚戒指、每天互通電話、親愛的這個稱呼也沒有改變、也一起規劃家族旅行……。
因為婚姻休息了,因為彼此都放下了「先生該做什麼」、「太太該做什麼」的偏執,反而讓彼此做回原本的自己,回到了最初二個人渴望相愛,渴望一輩子在一起時的模樣!
在婚姻裡,我們有時會不自覺的隱藏起自己,
等到伴侶出差、孩子不在身旁,一個人的時候,才久違地感受到自在與放鬆的美好。
為了家,在婚姻裡,我們彼此都不自覺的(或為了符合對方期待)改變了自己,約束了自己,
但改變了的你和他,不見得就能走向彼此對於家的幸福想像。
失去了相愛時的最初模樣,我們還能再繼續下去嗎?
透過休婚,我們給了彼此一個機會,一個能讓我們再一次看見,在婚姻裡踏錯的那些步伐,
那些自以為為了家好,怎知是踩痛了彼此的腳步。
作者和先生在休婚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同以往的體悟,也慢慢的找回了愛,找到了家:
◎在休婚前,我們夫妻無止盡的爭吵,從決定暫時分開住那天起,我們竟然可以一起吃飯,一起喝酒。因為不再浪費那些不必要的感情之後,我們甚至可以看著對方的臉開懷大笑。
◎休婚後我們的關係更加接近「家人」一點,我們為了孩子會盡可能相處,並不是在演戲給別人看,而是為了兒女做出另一種努力。
◎比起看起來只是表面上的「住在一起」,我們發覺「關係」才是夫妻真正的本質!
作者簡介:
朴是炫
演說和寫作的人。
今生的八字看來應該是無法過上安穩平順的日子。
家庭、工作、家人,所有生活都飄蕩不定。
雖然已經在漂泊了,但是依然期待更徹底的流浪。
目前通過休婚來培養自己的自生能力。
著有《跟隨生命河流舞動》
譯者簡介:
劉小妮
喜歡閱讀,更喜歡分享文字。目前積極從事翻譯工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王昱勻│艾彼諮商心理師
羽茜│作家
律師娘(林靜如)│知名作家
林靜儀│醫師、立法委員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黃宥嘉│眼科醫師
黃大米│作家
「承認婚姻帶來的束縛,甚至對關係的傷害,方能找到維繫相處的方式。休婚,其實是惜愛。」——醫師/林靜儀
「因為相愛而在一起的夫妻,也會因為那些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的包袱,變得再也無法忍受和對方相處,作者透過休婚找回的不只是失去的自我,還有兩個人彼此關懷、決定共組家庭的初衷。」——作家/羽茜
「當關係陷入困境時,我們總會猶豫,要離開還是要留下來,卻忽略了「暫停」的可能,這契機不一定能讓愛延續,但勻出來的空間可能會讓你找回,那個曾經發光的側臉。」——心理學作家/海苔熊
名人推薦:【好評推薦】
王昱勻│艾彼諮商心理師
羽茜│作家
律師娘(林靜如)│知名作家
林靜儀│醫師、立法委員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黃宥嘉│眼科醫師
黃大米│作家
「承認婚姻帶來的束縛,甚至對關係的傷害,方能找到維繫相處的方式。休婚,其實是惜愛。」——醫師/林靜儀
「因為相愛而在一起的夫妻,也會因為那些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的包袱,變得再也無法忍受和對方相處,作者透過休婚找回的不只是失去的自我,還有兩個人彼此關懷、決定共組家庭的初衷。」——作家/羽茜
「當關係陷入困境時,我們總會猶豫,要離...
章節試閱
前 言
二○一三年的冬天,我結婚了。
二○一四年的夏天,我生孩子了。
二○一七年的秋天,我休婚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和先生相處時,總感到不自在。每天我和孩子吃過晚餐、洗好碗筷後,是一天快要結束前最輕鬆的時間了。因為我可以在我最愛的空間,也就是寬二公尺、高一公尺的原木桌前寫作。對我那四歲的孩子來說,此時也是他最愉快的時光,因為他可以看他最喜歡的《小巴士 TAYO》。
但是當玄關傳來「嘀嘀嘀」電子門鎖解鎖聲的瞬間,我美好的世界就破碎了。先生從玄關走了進來,我慢慢地從椅子上站起來。
「回來了?」
「嗯。」
妻子接過丈夫脫下的外套,好好服侍下班歸來的丈夫,這些都只是電視劇的情節而已。我先生直接走進房間換衣服,我則再次坐下來繼續看著筆電,但卻忍不住在意著先生的一舉一動。丈夫並沒有擺臉色給我看,我卻莫名其妙地察言觀色起來。讓孩子一個人看電視的時候,先生總是對我說,我對孩子「置之不理」。但當我跟先生兩人要一起做什麼,例如:吃飯、看電影或看他喜歡的綜藝節目時,他卻會把手機丟給孩子玩,從不認為自己也對孩子「置之不理」。此外,他也認為我給孩子準備的食物不合格。因為家裡的小菜、湯等都是從外面買回來的,我很不擅長做飯,為了做飯總是倍感壓力。不管從美味、時間、營養或是精神層面上來看,對我來說,直接從外面買現成的食物比較輕鬆。比起我準備的飯菜,孩子更喜歡吃
從外面買回來的食物,我也因此減少了孩子不吃飯的壓力。但孩子吃的不是媽媽親手做的飯菜,這件事也讓我心裡產生了罪惡感。先生經常問孩子:「有好好吃飯嗎?」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覺得自己是個讓孩子餓肚子的壞媽媽。不過,當我們一家在外面吃飯,或是他想喝酒時,孩子的飲食比我平常給他吃的更隨便。這時候,先生的標準消失了。對我來說,如此兩極的標準,根本就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先生在育兒、生活、工作等所有事,都做得認真且完美。孩子出生的時候,他為了好好照顧我和孩子,不只請了產假,還把所有年假都一併請了。做月子時,每一餐他都會煮海帶湯給我喝;孩子打疫苗的時候,他也一定會陪同前往。然而也因為請了一段很長的休假,那一年先生錯過了晉升的機會。即使如此,先生也說:
「跟孩子一起度過的時光,是任何事情都無法替代的。」
先生休完假後,開始回到職場工作。下班後直到凌晨一兩點,他會負責照顧孩子。托他的福,我可以趁機補眠。有好幾次,我因為睡得太沉,沒聽到鬧鐘聲,先生也沒叫我,他就這樣熬夜照顧孩子,到隔天直接去上班。帶孩子外出的時候,一般的爸爸根本不知道要準備哪些用品,但我先生總是準備得妥妥當當,完全不需要我插手。孩子剛滿一歲的時候,得了肺炎需要住院,我們得準備至少四天的住院用品。先生要我在醫院好好陪著孩子,他回家準備東西。當時,我認為先生一個人,根本沒辦法幫我跟孩子準備這麼多天的過夜用品。因此,我說我回去拿好了,但先生拒絕了。沒多久,先生雙手提著滿滿的行李,再次回到醫院,我一件件地拿出他帶來的東西,從那時候起,我完全相信了先生的能力。睡衣、外出服、奶粉、奶瓶、尿布、毛巾、乳液等小孩的用品全都帶來了,除此之外,還有耳機、有趣的書、保養品、棉花棒等我的個人用品也一項都沒少。
我問先生為何還把耳機帶來,他說:「晚上無聊的時候,妳可以用來看看電影。」聽到這個回答,我心想他果然比我更細心。先生對家庭上的照顧,越來越得心應手,如今他已經是個可以準時下班,也能去幼稚園參觀孩子上課的帥氣爸爸了。
聽到這裡,大家一定認為我是一個非常有福氣的女人。比起完全不幫忙做家事的男人,我先生簡直太優秀了。但其實這是個兩難的選擇,對家事或育兒完全不懂,通通丟給女人來做的男人,和對這些瞭若指掌且做得一絲不苟的男人,最好能中和一下,可是我們總是只能遇到其中一個。
像我的情況,因為先生如此居家,所以不管我怎麼做,都無法達到先生的期待。先生經常對我說:「妳作為妻子、作為媽媽,到底為這個家做了什麼?」不久之前,我在新聞上看到一篇報導寫到:「在妻子或媽媽的角色上,女性的能力只能做到其中一項,很難同時兼顧。」我把新聞拿給先生看,沒想到先生卻說:
「可是,妳兩個角色都做不好。」
對於先生的回答,我當然強力反駁。但同時,內心深處也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我真的沒有盡到身為妻子、身為母親的角色嗎?從那之後,不論在什麼場合,也不管對方的性別或年齡,我常常問人:
「妳認為妻子的角色是什麼?」
「妳認為妳是一個好妻子嗎?」
聽到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多數的人會先皺一下眉,想了一陣子,才回答:
「不太清楚」、「我好像沒有特別做什麼」……。也有些人會反問我:「妻子的角色是什麼呢?」關於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因為就連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也就是我先生,也無法給我一個明確的答案。
我把家整理得井然有序。用餐後,因為討厭碗筷堆積在洗碗槽內,一定會馬上洗好。每天幫孩子準備晚餐,孩子睡前,會陪他看五本以上的書。某次幼稚園聚會時,院長看完我跟孩子的影片後,對我們的評語是:「充滿愛意的溫馨家庭。」孩子愛著大家,也得到大家的愛,活潑開朗地長大。這不就是媽媽的角色嗎?到底先生期待的「媽媽角色」是什麼模樣呢?
關於這個問題,之後發生了一個小事件,讓我有了些領悟。
那是某個我跟孩子約好要外出吃午餐的星期六。那天,全家人都睡得很晚,我急急忙忙地準備外出。大約再一個半小時,我們就要吃午餐了,但我又擔心孩子在路上會餓,於是在牛奶中加了麥片先給孩子吃。
之後,我們夫妻在某次吵架時,先生提到了這件事,並大聲責備我:
「早餐只給孩子吃牛奶加麥片,妳也算是媽媽嗎?」
給孩子吃牛奶加麥片這事情,是用來評價媽媽的標準嗎?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因為「牛奶加麥片」而心情鬱悶不已。先生那句話,對我來說打擊很大,我開始認真思考,先生的高標準,讓我無論何時都是個不合格的妻子和媽媽。甚至到後來,只要先生在我旁邊,我就會充滿壓力,忍不住觀察起他的臉色。也因此,演變到最後變成,只要我聽到電子門鎖的聲音,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不安。我們兩人待在同一個空間時,氣氛是不和諧的。
有一天,先生跟我說:
「即使一起笑,內心還是很空虛。」聽到他這麼說,我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因為我也是這樣想的。
家裡的氣氛變得很沉悶,只要一言不合,我們就吵個沒完。剛開始,孩子還會用哭、討抱,或是簡短的言語來阻止我們爭吵。慢慢地,他好像了解了,自己做什麼都沒用似的,越來越來少發出聲音。我還記得我們夫妻最後一次吵架時,孩子只是靜靜躺在床上看著我們。他不讓我們抱、不哭,也不來阻止。那天,我們爭執了好一陣子,才突然驚覺孩子怎麼那麼安靜,往床上一看,發現孩子竟然睡著了,孩子好像已經習慣父母爭吵。看到孩子變成那樣,我們夫妻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也因此,彼此決定要「理性的分手」。
我們希望能繼續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但暫時擺脫妻子和丈夫的角色和義務。這句話的意思也是我需要在經濟上開始獨立了。在我安頓好生活的前三個月,我接受了先生在經濟上的支援。沒有金錢也沒人能依靠的已婚女性,還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我從一家三口的生活變成一個人,真的有可能獨立生活嗎?住在各自的家,但同時維持家庭各種功能的「休婚」真的可行嗎?分居和休婚的差異又是什麼呢?「休婚」是為了盡可能不傷害孩子的心所做的決定,但這麼做孩子真的能如我們夫妻所期望的那樣嗎?在休婚狀態中,妻子和先生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兩家的父母關係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孩子可以理解這樣的家庭型態嗎?還有,其他人可
以同理我們的做法嗎?休婚的結果又是什麼呢?
這本書講的是慢慢走向休婚的三十五歲女性的故事。我並沒有想通過這本書來告訴大家休婚的意義,因為連我也無法預測休婚的結果會是什麼。我昨天認為休婚對我的意義是這樣,可是今天可能又會不同。但對我而言,如果說分居是離婚前的階段,那我想休婚應該是復合前的階段。就像學生放寒暑假,只是為了繼續上學而已。先生跟我說這個期間,短則一年,長則兩年。我們都相信這是為了「恢復良好關係」而下的決定。我還戴著結婚戒指、每天跟先生通電話、工作上有困難會找他吐苦水、「親愛的」這個稱呼也沒有改變。我們依然給予彼此精神上的支持,我們也同時規畫著春天的家族旅行,但兩家的父母關係就此中斷了。我原本認為理想的休婚應該是兩家父母依然自然地來往,但這方面還無法達成。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產生了疑問:「休婚真的是復合前的階段嗎?」我也開始思考如果兩人關係完全恢復了,一定還要同住在一起嗎?「關係恢復=住在同一個家」只有這樣的等式才是好的結果嗎?一定要復合,才是成功的休婚嗎?父母的關係很好,但依然分開住的話,對孩子會有怎樣的影響呢?比起看起來只是表面上的「同居」,「關係」才是夫妻的本質吧!
這本書並不是要鼓勵休婚,也不是不要你這麼做。在休婚的狀態裡,我雖然有丈夫,但也可以說沒有;雖然結婚了,但也不是過著一般的婚姻生活。如此不清不楚的狀態下,想好好記錄下來自己的轉變。我原本以為,自己會每天晚上因為思念孩子而哭濕枕頭,結果並沒有;原本以為會很辛苦才能找到工作,其實也還好,休婚跟我所預想的截然不同。我只是希望讀者們通過這本書,看到和以往不同的婚姻型態,而且不是用社會的標準,是用自己的標準,選擇想要的婚姻生活。
我只剩下三十四歲,已婚,孩子的媽
我和先生決定休婚的過程雖然微不足道,但卻極為醜陋、痛苦和淒慘。在一起看到彩虹的那天,我們邊喝酒邊寫下「希望對方能做什麼」。我對自己承諾,一定要遵守這些事,但在現實的生活裡,價值觀的差異不停地折磨我們。如果有什麼比「承諾」更強大的話,那一定就是「差異」。
不久之後,我們夫妻吵到連警察都出動了。那時,我因為太過難過身體直顫抖,再加上酒醉,我處於「反正怎樣都可以」的放棄狀態。我們省略了「協議離婚」,進入「訴訟離婚」這個極端的階段後,最後抵達了「休婚」這個停留點。最近我常聽到卒婚、休婚、LAT(Living Apart Together)等各種不同的婚姻型態,但因為這些都被認為不是「正常」的,所以有許多反對的聲音。
「為了讓我們的關係可以變好,暫時分開生活,如何?」當某一方提出這個提議時,另一方邊看著對方的眼睛,邊露出溫柔的笑容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不過是幻想而已。
我在大型證券公司工作了七年,也曾當過獨資公司的業務,現在擔任講師。可以說,我從大學畢業之後,一直都在工作賺錢。即使如此,若要離婚,經濟上還是充滿擔憂。原本以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但那些看不到的恐懼無時無刻壓迫著我。面對之後要一個人生活,我變得懦弱、渺小,甚至還查詢了「燒炭自殺」。
我很好奇其他家庭裡的妻子是如何生活的。我周圍大部分已婚婦女除了接送小孩上下學,其餘時間都是自己的。那些時間可以用來學習、工作、運動等。小孩回家後,才開始陪伴孩子和做家事。丈夫下班回到家,聽到洗衣機的聲音時問:「妳這時候才洗衣服!白天都在做什麼?」應該很多丈夫都有過這種的反應,而妻子也都被這樣問過。吃過晚餐,也幫小孩洗完澡後,妻子換上睡衣想要休息一下,看看書、寫寫字或上上網,但丈夫卻不高興了:「先哄小孩睡著後,再做妳自己的事情吧!」妻子們不這樣做的原因是,哄小孩睡後,自己往往也累得跟著睡著了。因為小孩的精力太過旺盛,陪睡有時要拖很長的時間,而自己也精疲力盡了。這個時代三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女性,正好夾在傳統母親和現代女性的中間。大部分女性在大學畢業後,都會進入職場工作,可是在孩子出生後,很多因素讓她們辭職了。在學校,她們學習到的是,如今是一個「女性地位越來越高」、「女性可以自由參與社會活動」的時代,而且也深信現在的社會確實如此。但即便現今社會的女權意識比過往還要高,但女性還是要面對結婚生子的矛盾情況。即使我們知道現代有許多積極、有能力的新時代女性,但對於「我」逐漸在婚姻生活中消失,還是不由得感到驚慌。
於是,這個空隙只能由結婚的休息來填補。如果要說現在的我還留有什麼的話,只有一個身體和大約三萬的現金,我就這樣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雖然知道獨立生活,最重要的是找到工作,但還是被我拖延了。反正生活已經毀了,那不如先做自己想做的事。休婚是為了離婚,還是為了再次復合?那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我把它想成是,人生給我的「贈品」時間。工作的話,如果只是兼職的工作,不論何時都可以開始。於是,我就把工作擺在最後。三人的傢俱再次變成一人傢俱,從公寓搬到套房,從SUV休旅車到警車,親友們看到我這種情況,都苦笑了。
「我從三十四歲的人生,再次回到二十四歲的生活了。」
以前我從先生那裡拿取生活費,現在生活費我得自己賺取,我真的一個人活得下去嗎?又會走到哪裡呢?「暫時回到過去的我」也不知道。從表面上看,我是被迫趕出婚姻生活的人。因此,有好幾個朋友聽到我的事後,忍不住在我面前流下了眼淚。
婚姻和獨立,看似相互矛盾的單詞,卻是相輔相成且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獨立不只是跟未婚、不婚、離婚、卒婚相關,跟婚姻也是相關的。只有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人才能生存下去,接下來不論要謀求什麼,也才有可能。婚姻生活,不只是共享、合作而已,獨立的個人生活還是必須要存在。我正因為沒有獨立,所以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婚後,我所賺的錢全用於生活、飲食、旅行等,並沒有另外存私房錢。因此,現在連租套房的保證金都必須跟朋友借,就連今明兩天的生活費,也得東拼西湊。和十年前,我剛出社會的時候相比,現在的我就業條件更差了。如今的我,失去每個月都能準時收到的薪水、年薪百萬的職場,也不是剛入社會,擁有無限可能的二十幾歲青年。現在的我,只有每個月必得支付的貸款和要扶養的小孩。不管怎樣,我很感謝先生同意分開生活的這個重大決定。我相信這是生命給我的禮物,也是我開始獨立生活,展現我的能力,且可以開始做什麼的契機。我決定相信人生、期待人生,跟隨人生河流往前走。
前 言
二○一三年的冬天,我結婚了。
二○一四年的夏天,我生孩子了。
二○一七年的秋天,我休婚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和先生相處時,總感到不自在。每天我和孩子吃過晚餐、洗好碗筷後,是一天快要結束前最輕鬆的時間了。因為我可以在我最愛的空間,也就是寬二公尺、高一公尺的原木桌前寫作。對我那四歲的孩子來說,此時也是他最愉快的時光,因為他可以看他最喜歡的《小巴士 TAYO》。
但是當玄關傳來「嘀嘀嘀」電子門鎖解鎖聲的瞬間,我美好的世界就破碎了。先生從玄關走了進來,我慢慢地從椅子上站起來。
「回來了?」
「嗯。...
推薦序
【推薦序一】
分開後,才想起我們原本是兩個人
——作家/羽茜
柏拉圖在《會飲篇》裡是這麼說的:每個人原本都有四隻手、四隻腳、兩個頭,因為觸怒了天神而被劈成兩半,所以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那個「另一半的自己」。
我們會用這樣的想像來看待愛情和婚姻,所以稱自己的伴侶是「另一半」,以為找到之後人生就會更加圓滿,卻不知道在找到並且在一起之後,該怎麼面對那個事事和自己不對盤的「另一個自己」。
想要往東時他就堅持往西,想要外食他卻一定要自己煮,工作累時被說「賺那麼少不如不要做了」,工作上受到肯定,過了心滿意足的一天之後,對方卻冷冷的拋下一句「你只顧你自己」……
我們會受到「另一半」這麼多的傷害,是婚前始料未及,有時也用同樣的態度傷害對方,在婚前,彼此因為差異而感受到的吸引有多強烈,婚後因為差異而產生的衝突就有多令人痛苦。
這時還要堅持在一起嗎?每天回到同一個家,從人生方向的規劃到生活中各項瑣事,都要爭個你死我活,讓其中一方委屈自己嗎?
本書作者提出「休婚」,就是夫妻分開生活,但是仍然維持婚姻關係,想要跳脫「夫妻就是要住在一起,夫唱婦隨」的刻板印象,嘗試另一種「是夫妻,但是依然保有各自生活」的可能。
因為不斷發生的爭吵、忍耐和各自流淚的悲哀,長久下來已經深感疲憊的兩人,還有因父母關係緊張而變得焦慮的孩子,休婚期間終於可以稍作休息,重新看待彼此的關係了。
作者幾乎是一字不漏的,描述了夫妻爭吵的各項細節,讓同為已婚者的我心有戚戚,印象最深的是她說丈夫要求三餐一定要認真準備,讓不善下廚也不在乎外食的她,每到早餐時間就彷彿遭遇「暴力」。
看在外人眼中這些都是小事,不管是起床準備早餐,還是出門前唯一一輛車被對方開走,還是為孩子選擇衣服……但是有同樣經驗的人就知道,正因為這些小事每天都會發生,就等於每天都會有事情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總是要爭論「誰是對的」是一種壓力,而總是只有某一方要放棄、完全按照對方的心意去做,就是一種暴力了。
在傳統觀念中,妻子是輔佐丈夫的角色,所以她必須順從這樣的暴力才算做到「妻子的美德」,但是對於追求平等,渴望和對方相互尊重,得到的是共好而不是一人獨大的現代女性來說,這種對美德的要求,只會帶來被迫消滅自我的痛苦。
「既然如此那分開不就好了?」可能會有人這樣說吧。但是先不談有孩子會讓人對離婚有更多顧慮,單就感情層面,痛苦卻未必能果斷分開,也反映出現代人對愛情、對親密關係的困惑。
所謂愛,難道不就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在被對方氣得要死或者傷透心的時候,如果堅持睡在一起,就會像本書作者所說,還是會因為看見對方同樣疲憊的臉,而感到心疼又不知所措。
正因為對彼此還有愛情,所以「是不是只要我不快樂,就應該要離婚?」變成了難以回答的叩問,每一天,甚至是不同的時間點,答案都不盡相同。
本書的最後,作者透過休婚得到什麼樣的答案,在這裡就不先劇透了。只是看完之後我心裡浮現這樣一句話:分開之後,才想起我們原本是兩個人。
沒有誰是誰的另一半,也不是只有事事順心,才表示對方是「對的人」。如果我們都能時時刻刻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這樣的自我提醒也互相提示,感覺快要忘記時來一次休婚,就能減少很多親密關係帶來的失望和痛苦吧。
【推薦序 二】
勻出來的空間能讓你找回,曾經發光的側臉
——心理學作家/海苔熊
一般來說,我是不會推薦心理相關以外的書籍。不過,看到編輯寄來這封信,因為頁數沒有很多,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看一下,就像是編輯寫信來問我的時候的心情一樣。
沒想到,就像是一場及時雨。最近在糾結著一些決定,伸縮頭都是一刀,其實似乎沒有哪一種選擇能讓結局最好——這個時候她就寄來了這封信。
老實說,書裡面並沒有什麼戲劇性的轉變,所有的過程也都在可預期當中,最重要的是,作者最後仍然維持「休婚」的狀態,而不是回到婚姻裡面,可見得暫時的分開並不是為了某一天能夠再住在一起,而是讓兩個人保有各自的空間,然後在這個空間裡面找回自己。
「一個人的房間,往往反映了他的個性」作者說。我們搞心理的人通常會說的是「你所居住的空間,也如實照應著你心裡的房間」,這兩句話其實大同小異,說穿了其實都是在表達,當現實生活的空間讓你難以喘息,離開和放下又非常不容易,那麼或許另一個決定是允許自己擁有一個「自己的空間」。
精神科醫師陳俊欽在我們網站上賣得很好的一本書叫做《放不下,就提著吧!》裡面也介紹了這樣的狀況,很多讀者常常在看了之後問我說,倘若目前還放不下,那麼該怎麼辦呢?而《休婚》這本書則是提供一個具體操作的選項,而且讓那些猶豫、擔心、懷疑是否要分居的人,有一種「VR」的實境想像——
1.沒錯,在做決定之前你會很多的罪惡、害怕、各種設想其他人的眼光,甚至會有一些自我責備的聲音出現。
2.就算,離開之後還是會有一些放不下、擔心孩子、過往回憶在腦海裡出現等等。事實上,這些狀況也會真實地發生,例如小花鹿在學校發生的事,以及作者的情緒影響到她,讓作者很愧疚、心疼等等。
3.可是,你也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尤其當你過去在這段婚姻關係當中,一直是扮演著,「自己的聲音被吞沒」的角色時。
關於「噤聲」這件事情也相當有趣。如果從童話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白雪公主被後母陷害了好多次都沒有事,但最後一次「成功」,竟然是白雪公主被蘋果核給噎住而昏厥,可見的世界上最毒的蘋果,是那種讓你窒息、無法呼吸、沒有辦法說出自己感受的那種壓力——其實,這也是作者在休婚之前的處境。無獨有偶的,美人魚之所以最後沒有辦法有一段幸福的感情,也是因為她沒有辦法替自己「發聲」,儘管她如此愛著王子,最後仍然變成泡沫。
當一段關係陷入困境的時候,我們總是會猶豫著,到底是要離開還是要留下來,卻忽略了其中還有一種可能是「暫停」,給彼此一些機會喘息,這個契機並不一定能夠讓兩個人的愛延續,但勻出來的空間可能會讓你找回,那個曾經發光的側臉。
【推薦序一】
分開後,才想起我們原本是兩個人
——作家/羽茜
柏拉圖在《會飲篇》裡是這麼說的:每個人原本都有四隻手、四隻腳、兩個頭,因為觸怒了天神而被劈成兩半,所以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那個「另一半的自己」。
我們會用這樣的想像來看待愛情和婚姻,所以稱自己的伴侶是「另一半」,以為找到之後人生就會更加圓滿,卻不知道在找到並且在一起之後,該怎麼面對那個事事和自己不對盤的「另一個自己」。
想要往東時他就堅持往西,想要外食他卻一定要自己煮,工作累時被說「賺那麼少不如不要...
目錄
推薦序一 分開後,才想起我們原本是兩個人 羽茜
推薦序二 勻出來的空間,能讓你找回曾經發光的側臉 海苔熊
前 言
壹 無法一起生活,也無法離婚
二0一七年九月三日 休婚前二十四天
我只剩下三十四歲,已婚,孩子的媽
閃閃發亮的早晨
保證金三萬,月租八千元
結婚少了△△,還剩下什麼?
不再做表面功夫
貳 為了不分開,我們決定休婚
左手的第四個手指
即使馬上離開也不奇怪
各自的餐桌
孩子的內心
和婆婆再次相遇
參 休婚後第五十天,中途檢討
有關工作:再次成為社會人士
有關孩子:我變得更謙遜
簡單整理:所謂的「結婚學期制」
肆 分開了卻又在一起,就這樣持續休婚
格蒂萊婭的森林
WHO
社會生活 vs. 家庭生活
單親爸媽,單親家庭
開始新生活
星期五的背叛
親愛的,你的開關還好嗎?
夫妻之夜
身旁的位置
綠色的蘋果
二0一七年九月二日 休婚前二十五天,「那天」
後記
推薦序一 分開後,才想起我們原本是兩個人 羽茜
推薦序二 勻出來的空間,能讓你找回曾經發光的側臉 海苔熊
前 言
壹 無法一起生活,也無法離婚
二0一七年九月三日 休婚前二十四天
我只剩下三十四歲,已婚,孩子的媽
閃閃發亮的早晨
保證金三萬,月租八千元
結婚少了△△,還剩下什麼?
不再做表面功夫
貳 為了不分開,我們決定休婚
左手的第四個手指
即使馬上離開也不奇怪
各自的餐桌
孩子的內心
和婆婆再次相遇
參 休婚後第五十天,中途檢討
有關工作:再次成為社會人士
有關孩子:我變...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