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名家開講中國最古老養生經典《黃帝內經》
精彩絕倫又簡明實用的解讀
既是一次人體智慧之旅
也是一次養生與生命智慧之旅!
◎ 醫道即生存之道
曲黎敏以《黃帝內經》的傳統醫學理論為基礎,結合常見病症,詳細介紹中醫養生理念和方法,闡釋「醫道即生存之道」,說明中醫不只是救人治病之術,更是解決人類生命困境之道,強調對人類本性的深刻認知。
初學者看《黃帝內經》會感到艱深困難,但聆聽曲老師的精彩解讀,用現代話語來詮釋,拉近經典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每一位有心者都能跨越時代鴻溝,輕易進入浩瀚的中醫領域。
◎ 神奇的老祖宗智慧
《黃帝內經》是中醫聖典之最,注重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順應四時、飲食宜忌、天人相應、陰陽五行等,二千多年來一直是中醫理論的基礎,更是中國人奉行的生活飲食起居大法。
大道從不遠人,它不像西醫書籍總是在解析生理、病理等艱澀專業詞彙,它還幫助我們認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東南西北、陰陽調和、順時調養身體、飲食療法、修養性情等。
【內容簡介】
參透《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領會活到天年的長壽祕訣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即養生。
《黃帝內經》實際上是講如何不生病的道理,
它的前提不是建立在如何治病,而是建立在如何不生病。
●人體知道如何自救?
●睡眠不好會折壽?
●什麼是好的臉色?
●人為何活不到過百歲的自然壽限?
●怎麼透過外象看五臟?
●神醫扁鵲如何讓人起死回生?
●為什麼老人白天想睡、晚上睡不著?
作者簡介: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天人醫易中醫藥研究院院長
●《名家論壇》專家
曲黎敏老師有深厚的國學素養,精通文字學、傳統中醫學、西方人類學。近年來,在大學主講課程:「中醫文化」、「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
在中醫理論和臨床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與體會感悟。還致力於傳統醫道的公開推廣,經常受邀到各大機構演講。
曲老師的演講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讓聽眾既能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與玄妙,又能學到切實好用的養生智慧,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主要著作: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2 從頭到腳說健康》
《把健康徹底說清楚》
章節試閱
健康的生活方式—養生的四個方面
養性情
建立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使生命長生
在傳統文化裡面,養生包括四個方面:養性情、養睡眠、養居處、養房事。我們必須按照這四個方面去做,才能夠使生命長生。
如果人的性情出了很大的問題,人的生命狀態就會隨之出問題。比如我們經常會提到「現代病」,造成現代疑難雜症的三大原因是:
1 情志不遂
人在性情方面出了很大的問題,壓力、性情使身體受到很多困擾、遭遇到很多困境。
2 暴飲暴食
人沒有養成很好的生活習性,比如有一些人很喜歡酗酒。
3 缺乏運動
很多現代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傳統文化非常強調一點:人應該建立起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夠使生命長生。一個人的性情好了,他的生活就會很愉快,就會活出一種很快樂的狀態。
所謂的「養性情」,不是讓人不去生氣。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勸別人說你就不要再生氣了,這是沒有用的。有用的是,讓人一開始就不去生氣。這個如何做到?傳統文化非常強調解決任何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方法,方法要很到位。
怎麼養性情?「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大家可能
會說,誰都想恬澹,可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沒有幾個人能恬澹的。所以傳統文
化非常強調:在解決人生困境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尋找到一種方法,去應對
困難才可以。
「養性情」的具體方法
1 止怒莫若詩
首先,古人說「止怒莫若詩」,假如你的性情比較暴躁,比較容易發怒,那就去學詩。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講,中國是一個詩教大國,很多古人都會寫詩。不過現在大家很少寫詩,倒是經常喝酒,可是大家又不知道喝酒是為了什麼?好像就是為了買醉一樣,而古代人喝酒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通神明、通經脈,愉悅情志,在陶醉到微醺的境界時,能寫出好詩來。
「止怒莫若詩」,不一定要求現代人非要學會寫詩,但最起碼要會讀詩,人一定要受教育、懂人情,透過讀詩,來放鬆自己的心情。
2 去憂莫若樂
「去憂莫若樂」,即去除煩憂,一定要懂音樂。因為只有音樂,可以作用於神明,而且古代所有的詩,都是可以吟誦、有音律的,它就能放鬆人的心情。
傳統文化認為,五臟都對應著「五音」和「五聲」,一個人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會說明他內在是一種什麼反映,而詩也是一個人情志的一種反映,所以人要去學音樂、學詩、學禮儀,然後安靜地去欣賞。
養睡眠
睡眠對我們的生命有重要意義
從生命的角度來講,睡眠和長壽的關係最密切。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有三個人,一個不讓他吃、一個不讓他喝,還有一個不讓他睡,看哪個人先受不了?結果一定是不睡的人先垮下來,這就是睡眠對我們生命的重要意義。
在《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中,我已經充分探討睡眠的問題,比如說一定要「睡子時覺」(子時,夜裡11點到凌晨1點),睡子時覺是為了陽氣的生發;一定要「睡午時覺」(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午時是陰陽交替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在陰陽交接的時候,保持休息的狀態;一定要「睡丑時覺」(丑時,凌晨1點到3點),睡丑時覺是養肝的一個重要方法;一定要「睡寅時覺」,因為凌晨3點到5點,寅時氣血全身輸布,此時休息可以養氣血。所以,《黃帝內經》從生命的角度,已經告訴大家應該怎麼去睡。
養居處
風水學把人居住的地方,分為陰宅和陽宅
中國古代有一門學問,即所謂的風水學,它把人居住的地方分為「陰宅」和「陽宅」。古時有句話,叫「室大多陰,台高多陽」。我們現在買房子,很多人都喜歡買大房子,但是在中國古代,房屋大小是有講究的。
古人認為,客廳可以是大的,但臥室不可以大,因為臥室的大小和人的氣密切相關,如果太大,就會耗人的氣。大家去北京故宮看皇帝住的臥室,會發現它實際上很小。
臥室多大才算合適?
到底臥室多大才算合適?合適的標準又是什麼?古人認為,陽光從窗戶照進來以後,光線正好打在床沿的前邊,整個房間是陰陽對半的,即在房間裡會形成一個太極之象,陰陽正好各守一半,這個臥室是合乎標準大小的。
古代說「室大多陰」,中醫認為「多陰則厥」。「厥」就是四肢厥逆症(手腳冰涼),如果陰氣太盛,人就會出現四肢厥逆症,說明此時人體功能出了很大問題。假如一個人手腳冰涼,傳統醫學就認為,這個人心氣大虛。
手腳冰涼的女性較溫順?
手腳冰涼的女孩子,比較容易讓人憐惜,讓人覺得她們非常乖巧。如果用中醫的理論解釋,手腳冰涼的女孩子的乖巧,實際上是由於她們身體的原因造成的,因為她們心氣不足、心血不足。如果心氣不足,血液循環不暢,末梢神經循環不好,血就很難流到身體末梢,導致人手腳冰涼。
這種女孩子,基本上都是比較溫順的,男性和她們談戀愛的時候,她們會很溫順,什麼都聽男性的,但是結婚以後,如果她被養得很好,心氣足了、心血旺盛,她慢慢就會變得有主見、主意很多。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中醫認為「多陽則萎」
中醫認為「多陽則萎」,萎症指四肢無力症,即四肢痠軟。《呂氏春秋》中說「此陰陽不適之患也,是故先王不處大室,不為高台」。所以,古人很強調房屋大小。
其實,不住大房子,還有另外一個含義,即不要去培養奢侈、享受的習慣,要多運動,人要經常出去走動,不要老在屋子裡待著。房子再大,也要出去走動才可以。
養房事
養房事,是指要陰陽調和
房事,指男女性交的事。養房事,其實是指要陰陽調和,即一個人首先要把自己的性情、睡眠調理好。在人生當中,我們是社會群體的一分子,每個人都不是一個人在生活,所以也要與別人保持和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首先就要家庭和諧,也就是陰陽和諧,這就是養房事。家庭陰陽和諧了,社會才會和諧。
人體是最複雜的系統,中醫不可能是簡單思維,比如說缺鈣就補鈣,這是一種簡單的思維,但從中醫的角度出發,一個人缺鈣時,補鈣能否真正補進去?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定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補什麼東西都補不進去。
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很多人都去買大量的保健食品來養生,但是,養生不是吃補藥,養生是一種健康的、非常有序的生活習慣。
《黃帝內經》中強調的養生要點其實就是:人一定要建立起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一個人如果沒有很好的消化吸收能力,整天吃人參也沒用,很多東西都是補不進去的。
如果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習性,就會使心情愉悅,睡眠品質提高,倒頭便睡,醒來特別有精神,人生就會特別陽光、特別燦爛,即使天天啃饅頭、吃窩窩頭,人也會高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醫強調的是:要改變日常生活當中很多殘缺、不正確的觀念。人只有不斷地修正自己、不斷地學習,然後不斷地感悟,才能慢慢理解中醫的一些真正內涵,並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
《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的五臟解讀
心為君主之官(心是君王)
心在五臟六腑當中是統攝臟腑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君主之官」是指心在五臟六腑當中,是統攝臟腑的,是十二官之主,相當於一個君主,也就是高統治者。
心的功能
1 心主血脈
現在一說到「血」,我們都認為人體鮮紅的液體就是血,但在中醫裡,關於血的定義是這樣的:「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中焦」指脾胃,「受氣取汁」指人吃下食物的精華,可以變化出一種東西,「變化」指一個運動過程,「赤」相當於動詞,赤原本是「紅色」,在這裡紅色就代表輸布之象。
意思是說,人吃飯以後,產生能量,這種能量能發散出去,這就「是謂血」。這「血」為動詞,即人吃下去東西,水穀精華還能輸布四方,才是血。
2 心藏神明
人體的神明是藏在心裡的,古時人不說「心臟」,只說「心」。那什麼叫「神」?《黃帝內經》裡有一個關於「神」的定義:「兩精相搏,謂之神」。所謂「兩精」就是指「陰陽」,陰陽的相互作用產生出來的功能,才被稱為「神明」。即人的心氣足了以後,外散出來的才是神明。
3 心主喜樂
心在志為喜,心氣虛就會悲,如果心氣特別實,人會喜笑不休。
4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這是心的一個特性。「癢」是一種很細微、很細膩的生理反應,這麼細膩的生理反應,是由心來感知的,人身上出現「癢」這種症狀時,實際上是由「心」來取決。
常見心病及中醫對治法
1「心主血脈」的病
心得病有兩個層面,第一個是心主血脈的層面。西醫認為,心得病了,就是得了心臟病,認為全部都是心臟的問題。但是中醫會有不同的分析,中醫認為,所謂心病的問題(心臟病、精神病),可能和肺經、胃經、脾經、心經、腎經等都有關。
發病的時間代表什麼?
中醫中有關於時辰的問題,它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要養成一個習慣: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看一下時間。這個時間很重要,比如說上午九點多發的心臟病,和下午兩、三點或四、五點發的心臟病,根源是很不同的。西醫會認為,這些全都因為心肌梗塞。
可是中醫認為,上午九點多發作的心臟病,可能是因脾胃的問題造成。而下午兩、三點發作的,可能是小腸經的問題,因為心與小腸相表裡。
有的人吃過午飯後,臉通紅、胸悶,實際上是心臟疾病的一種前兆。如果是下午3點到5點發病,是膀胱經的問題,是陽氣大虛的象。如果是下午5點到7點發作,就和腎經相關。
心臟病患注意事項
小心便祕
首先,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心臟病患有便祕,會對他的心臟非常不利。很多心肌梗塞病人,都是倒在廁所裡,因為人在大便時,會用到心肺之氣,如果這個時候特別使勁去排便,可能會過度耗散自己的心肺之氣,底下空了,上邊的氣可能「嘩」一下就散掉了。凡是在廁所裡發病的人,都是心氣已經很空了,再加上下面一瀉,心肺之氣就澈底沒了。
同樣,在〈經脈〉篇裡,也提到肺經的表現,「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就是人會呈胸口憋悶的象,如果到醫院去檢查,心臟的各項指標,卻都沒問題。
這種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一個象,就是喜歡呼出一口長氣,沒事就調一口氣上來,這其實是肺經的病,是肺經表現在心臟上面的一個問題。
吃飯別吃得過多
如果心肌梗塞病患倒在廁所裡,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吃飯吃得過多。中醫把「氣」分成胸中大氣、營氣、衛氣等,但是實際上人就活一口氣,死也死在這一口氣上,人來這生玩玩靠的是這一口氣,人養生養的也是這一口氣,「這一口氣」是最重要的。如果吃飯吃撐了,脾胃運化時,就需要多用一點氣,來把食物消化掉。
在消化過程當中,如果脾胃需要多一點的氣,就會從心那裡「奪氣」,中醫裡叫「子盜母氣」,就是兒子會到母親那裡「奪氣」,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引發心臟病。
對於心臟病患者,醫生會經常囑咐他們:第一,最好別有便祕的情形;第二,吃飯最好只吃七、八分飽,少量多餐都行。不然兒子一下子盜母親那麼多氣,心臟肯定會出問題。
2「心主神明」的病
心是藏神的,在中醫裡,「心主神明」這個層面的病,一般來講是指「精神的疾病」。很多人認為,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是心臟的問題。
但是中醫有不同的看法,中醫裡有一句話,叫做「心之官為思」,實際上心所表現出來的官能,是用於思索的。如果人大腦昏沉、思慮不清,就說明心氣不足。如果神明特別清爽,就說明心氣特別強大,心的輸布功能也強。
一條是腎經。
胃經得病的心理症狀
特別討厭陌生人
胃經之脈如果得病,會出現好幾個象:一個是「病至則惡人與火」。「惡」是討厭,人會有一種心理疾病,就是特別討厭陌生人,所有的人都不願意見。
很怕光,喜歡陰暗
這個人還會畏火怕光,火就是光亮。如果人的胃病嚴重到影響「心主神明」這個層面,這個人就會很怕亮的東西,會有「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的象(牖讀有,指窗戶。閉戶塞牖,是說關門關窗),自己在屋子裡待著,把門關得很嚴,窗簾也拉上,讓屋子裡保持昏暗,這樣他才覺得有安全感。
聽到聲響就很恐懼
還有一個象,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即聽到聲響就很恐懼,這是胃經的虛證,也會造成心理或精神疾病。它的實證,會造成人「欲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就是跑到高的地方大聲唱歌,還會脫掉衣服到處亂走,肚子裡老是咕嚕咕嚕亂叫,然後腹部脹痛。
胃經為什麼會和「心主神明」這個層面產生關聯?其實,在《黃帝內經》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做「如環無端」,就是經脈彼此之間,都是有聯繫的,不是分割的。
胃經有一條線,胃經走的時候,自然就和心經聯繫上,它們彼此之間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胃經的病,也會造成心的疾病。
心氣不足因元氣大傷
心氣不足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元氣大傷,而元氣藏於腎,腎經如果出現病變,首先會出現「目如無所見」的象,好像什麼都看不見了,總是在一種恍惚狀態;其次,會出現「心如懸」的象,心老是懸空的、害怕的;再次,「心如懸若飢狀」,就好像飢餓一樣,心裡慌慌的,可是「飢又不欲食」,餓了也不太想吃東西,總是心慌,手腳冰涼,就像人低血糖時的症狀。
還會「氣不足則善恐」,如果腎氣不足,人特別容易恐懼,叫做「心惕惕如人將捕之」,心裡總是慌慌的,總覺得後面有人想抓自己。這些都是屬於腎經的病變。
中西醫看精神病
這兩種病變,都涉及一個層面,就是精神疾病的問題。現代人的壓力比較大,得精神疾病的人越來越多,這一方面和社會背景、工作壓力有關,另一方面和自己的生活習性有關。一個人如果不好好養生,老是過度消耗自己元氣,就會對胃和腎造成傷害。
工作壓力大,人就會出現木剋土的情形,得胃病的人就會很多;如果胃寒過重,整個胃經不通,人就會形成抑鬱,最後就發展成狂證,會有點瘋狂。這些病症現在一般歸屬精神病,但是中醫認為,精神病歸根結柢還在於「胃」和
「腎」的病。
從這個角度來講,西方人遇到這種病,一般會去找心理醫生,先透過心理輔導來治療。但中醫認為,要先在生理上解決,比如把他的胃寒、腎寒去掉,有可能經脈通暢後,這些病自然就消失。
這是「心主神明」的層面,人的心氣如果特別足,神明就會昌明;如果心氣大傷、腎氣大傷,或胃氣衰敗,神明就有可能出問題。
健康的生活方式—養生的四個方面
養性情
建立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使生命長生
在傳統文化裡面,養生包括四個方面:養性情、養睡眠、養居處、養房事。我們必須按照這四個方面去做,才能夠使生命長生。
如果人的性情出了很大的問題,人的生命狀態就會隨之出問題。比如我們經常會提到「現代病」,造成現代疑難雜症的三大原因是:
1 情志不遂
人在性情方面出了很大的問題,壓力、性情使身體受到很多困擾、遭遇到很多困境。
2 暴飲暴食
人沒有養成很好的生活習性,比如有一些人很喜歡酗酒。
3 缺乏運動
很多現代人不是死於...
作者序
從人體智慧感受生命智慧
西方「人類潛能運動」的研究者指出:現階段的人類心靈狀態,並不是終極狀態,日常意識層次,只不過是一種有局限的層次。因此,人類需要改變意識狀態,發掘人類潛能。
於是他們對人進行種種實驗,用化學藥品、電子儀器,或東方人的禪宗、氣功、瑜伽術、冥想術等,去改變人的意識形態,希望能把人腦中未被充分利用的潛能,以及其他從未被開發過的心靈資源發掘出來。
如果大家認為這一切,只和我們的意識形態相關,而拒絕對我們的肉體進行重新認識,則是進入一個新的迷思。我們只有在幾個重要的觀念上,先有重大的轉變,才能在生命現象、生命意義的認知方面,有新的突破。
現代「生物複製」技術,是20世紀末最有影響力的技術變革之一,已讓我們感受到前所未有關於生命概念的震撼:動物或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可以獨立生殖成一個動物或一個人的全體,也就是說,每一個細胞都具有動物或人的全部智慧和才能。
千百年前釋迦牟尼佛說的「億萬我身」,已不再是天方夜譚;孫悟空的七十二變身,也不再是神話,而是生命可以真實經歷的某個簡單的事實。
人體,開放的系統
人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它、感觸它、參透它千百年來的進化。它不應僅僅是一種功能,而應是造化的精品,是充滿意義和力量、高貴而富於詩意的生命器官。
在這一點上,中國古代醫學的「藏器說」(「藏」通「臟」)就遠比西方的「器官說」,更符合造化的意志和人性。中醫學固有的特性,使它既不能用已有的西方科學史著作來證明自己,也不能憑藉已有的中醫學文獻來提高自己。它於生命科學的意義,就一直如埋沒的珍珠,直到20世紀西方穩態學說的出現,才使得中西醫的對話,有了一個新的起點。
因為中醫和西醫都是對生命、生命體的自組織之簡述,是在講一個活躍的生命體,在這個世界中的所需、所能,是在講它的生與死的界限—穩態的保持就是健康,破裂即死亡。二者都是關於生命的學說。
在這個富於人性的學說中,人體這個系統是開放的,它和外界進行著自由的交換,在活動的磨損和裂解中,不斷解體,同時又不斷重建、修復。例如,心不再僅僅是一個泵(幫浦)。中醫講「心為君、為火」,它的尊嚴和熱情,也是支持這個生命體活下去的必要性。它還是愛和勇氣的象徵。
當強大的破壞性因素出現時,心可以透過自身,激發出的一種活力,去抵消或修復這種障礙。如果「心」放棄或厭倦這王者之威,生命內部自我調整裝置,就會鬆懈、瓦解。
生命是有智慧的
關於疾病,我們也還有許多需要改變的觀念。一般認為,疾病意味著一種失調,意味著痛苦,意味著細胞不能再生或修復,人可以利用顯微鏡及其他更精密的儀器,來觀察那些細菌對我們人體的損害和破壞,但它們無法探究我們內心的恐懼與欲望,而這些,正是疾病產生的不可見因素。
在原始年代,當細菌還不是人類機體最主要的敵人時,欲望和恐懼就已存在,並威脅或推動我們人類自身的生存發展。至今,它們依然強大,甚至致命。比如,憤怒或恐懼會使我們呼吸加深,心跳增快,血壓升高,血液分布從胃腸移向心臟、中樞神經系統和肌肉,消化道的各種活動過程中止,肝釋放出糖,脾收縮並放出濃縮在脾內的血細胞,並從腎上腺髓質分泌出腎上腺素……。
這是一場全方位的生與死的搏鬥,瞬間釋放的能量和機體的精巧安排,既顯示我們生命體的完善性,也顯示它的智慧性。如果我們能有效預見並發揮,因為各種情緒和欲望所引發的能量,我們對身體機能的支配作用,也許會得到大大的加強。
人體有天然治癒力
治療學在20世紀之初,發生一些重大的變化。當偉大的佛洛伊德,在他那間擺滿了藝術品的辦公室裡為人診病時,發現疾病可以用意象來治癒。由此,精神分析成了20世紀的一場空前的運動,成了一個奇蹟。
在遠古,醫者先驅曾提到「天然的治癒力」,即傷後的修復和病後的康復,在相當程度上不用依賴醫生的治療而得以進行。中醫裡也有「有病不治,常得中醫」這樣的話,說的是:與其讓庸醫診治,不如等待身體自癒,反而更符合醫理。
「天然的治癒力」的現代解釋則是:人體內部有自我修復的獨特機制,人體器官如心臟、橫膈等,擁有的潛在能量十分豐富,遠遠超過正常生命活動的需要。軀體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護自己,並且有自癒的能力。
於是,一種新的治療學產生了。病人自己和醫生一起介入到治療活動中,醫生熟知軀體的自我調節,及自我修復的可能性與局限性,並給病人指導和勇氣上的鼓勵;而作為病人,應該認識到自己體內潛藏巨大的能量。
當我們想到那些力量,時刻準備著為機體利益而工作,其實就在我們機體自身當中時,我們就可以丟掉為管理肉體工務而操心的枷鎖,並從奴隸狀態下解放出來,去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與珍奇。健康更不再是一種追求,而是我們生存的實在。
拙著《黃帝內經養生智慧》《黃帝內經養生智慧2 從頭到腳說健康》剛一出版,即登上各大書局的暢銷排行榜,得到很多讀者的厚愛,讓我備感惶恐。
這本《曲黎敏談養生—黃帝內經養生智慧3》,在前書的基礎上,加入更多對人體臟器常識、人體智慧的解讀,讓讀者在輕鬆閱讀中,真正學習到中醫與養生的智慧,同時也讓大家明白:我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經典,自有讓人反反覆覆閱讀和思考的價值。
學習中醫,也不是讀幾本書那麼簡單,必須是在體悟生命、認識自我、認識自然的實踐中,完成對人體智慧乃至生命智慧的認知。
從人體智慧感受生命智慧
西方「人類潛能運動」的研究者指出:現階段的人類心靈狀態,並不是終極狀態,日常意識層次,只不過是一種有局限的層次。因此,人類需要改變意識狀態,發掘人類潛能。
於是他們對人進行種種實驗,用化學藥品、電子儀器,或東方人的禪宗、氣功、瑜伽術、冥想術等,去改變人的意識形態,希望能把人腦中未被充分利用的潛能,以及其他從未被開發過的心靈資源發掘出來。
如果大家認為這一切,只和我們的意識形態相關,而拒絕對我們的肉體進行重新認識,則是進入一個新的迷思。我們只有在幾個重要的觀念上,先有重大的...
目錄
【推薦序】名家論壇‧名家名著
【作者序】從人體智慧感受生命智慧
第1篇 中醫養生觀—神奇的老祖宗智慧
第1章 中醫的定義
定義1 中醫使生命長生(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定義2 中醫是對生命的細緻體會與關切(醫者,意也)
「醫者,意也」的來源
「醫者,意也」的體現:把脈、扎針
第2章 中醫如何看病?
1 神醫傳奇:扁鵲救太子起死回生
扁鵲的起死回生術1 三個問診
扁鵲的起死回生術2 三步治療法
2 中醫看病之「望」
扁鵲望齊桓公面色斷生死
醫聖張機預言王粲死期
中醫「望」之要義
3 中醫看病之「聞」
黛玉臨終之聲
中醫聞「五聲」觀五臟
從說話判斷臟器問題
4 中醫看病之「問」
中醫問診要義—「工」
從「咽喉要道」看中醫問診
5 中醫看病之「切」(把脈)
「切」是對生命的體驗與把握
怎樣的醫生才是好醫生?— 大醫精誠
6 生病的四個層次與中醫對治法
第1個層次 肌膚受邪及中醫對治法
第2個層次 經絡受邪及中醫對治法
第3個層次 臟腑受邪及中醫對治法
第4個層次 病入膏肓(骨髓)及中醫對治法
第3章 人生智慧與養生智慧
1 扁鵲的醫術傳奇與境界
扁鵲的「六不治」—扁鵲不治哪六種病人?
中醫「病有十不治」
扁鵲是中國醫生的最高境界和典範
2 壽限與養生
人為什麼活不到自然壽限?
嵇康的「養生五難」
人的生命週期與生命狀態
3 人生的道德修養與養生
孔子說「君子三戒」
中國傳統文化養生祕方
第4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養生的四個方面
1 養性情
「養性情」的具體方法
2 養睡眠
3 養居處
4 養房事
第2篇 身體大奧祕—解讀五臟六腑的身體智慧
第1章 五臟與中醫意象思維
1 中醫五藏和西醫五臟的不同?
2 什麼是五行?
五行是一種運動方式
五行與五氣
五氣生剋
五行與五個方位
五行與人事
3 人體五臟之象
五臟與五腑
五臟與五體
五臟與五竅
五臟與五華
五臟與五色
五臟與五聲
五臟與五神
五臟與五志
五臟與五變
五臟與五味
五臟與五臭
五臟與五液
第2章《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的五臟解讀
1〈靈蘭秘典論〉解析五臟
2 心為君主之官(心是君王)
心的功能
常見心病及中醫對治法
3 肺為相傅之官(肺是宰相)
肺為帝王師
肺主一身之氣
常見肺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4 肝為將軍之官(肝是將軍)
肝主謀慮
人為什麼需要休息?— 肝主藏血
常見肝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5 脾為諫議之官(脾是諫官)
功能1 脾能檢查心肺的問題
功能2 脾主一身肌肉
功能3 脾主統血
常見脾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6 腎為作強之官(腎是大力士)
腎是心的護佑
腎精能創造生命—腎主「造化形容」
腎主藏精
常見腎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7 五臟之外—膻中為臣使之官(膻中是宦官)
代君受過的心包
心包主疏通氣機
常見心包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第3章 不可輕視的六腑—中醫認為六腑比五臟重要
1 五臟和六腑的區別
2 膽為中正之官(包青天)
可以「交通陰陽」的膽
膽是臟腑運轉的關鍵
得膽結石、膽囊病的原因
改善膽囊病的方法
常見膽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3 胃為倉廩之官(管理穀倉)
胃有「田」的特性
五臟六腑的精華全在胃
胃主血
養護脾胃的原則
常見胃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4 小腸為受盛之官(國稅局)
小腸主吸收、變化
常見小腸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5 大腸為傳道之官(道路運輸調度)
主津所生病者
常見大腸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6 三焦為決瀆之官(治水)
三焦「主樞紐」
常見三焦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7 膀胱為州都之官(儲水)
膀胱主氣化
常見膀胱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附錄1】五行對應關係表
【附錄2】十二時辰養生法
【推薦序】名家論壇‧名家名著
【作者序】從人體智慧感受生命智慧
第1篇 中醫養生觀—神奇的老祖宗智慧
第1章 中醫的定義
定義1 中醫使生命長生(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定義2 中醫是對生命的細緻體會與關切(醫者,意也)
「醫者,意也」的來源
「醫者,意也」的體現:把脈、扎針
第2章 中醫如何看病?
1 神醫傳奇:扁鵲救太子起死回生
扁鵲的起死回生術1 三個問診
扁鵲的起死回生術2 三步治療法
2 中醫看病之「望」
扁鵲望齊桓公面色斷生死
醫聖張機預言王粲死期
中醫「望」之要義
3 中醫看病之「聞」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