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荒蕪原始的北美大陸
從宛如神話傳說的兩大天文奇景中
體驗虛實交構的人生風景
華文奇幻女王、年度暢銷作家陳郁如的壯遊鉅作,
繼《修煉》、【仙靈傳奇】後,旅行散文系列最新作品
山旅部落客Melissa x Mao|機票達人布萊N|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牙醫師、環保志工李偉文|知名登山部落客雪羊|知名部落客凱莉哥&小露|
臺中市臺中女中地科教師劉承珏|三寶媽兼童書作家賴曉妍|
背包旅人藍白拖∣國立中山大學附中地科教師謝隆欽|齊聲推薦!
◎得獎記錄
★博客來年度暢銷百大、華文類型作家TOP5
★連續三年入圍誠品年度最期待作家
◎本書3大特色
特色1 華文奇幻天后陳郁如最新旅行散文,記錄極光與日全食兩大天文奇景,感受大自然的浩瀚與神祕。
特色2 搭配上百幅珍貴照片與作者畫作手稿,閱讀過程彷彿身歷其境,飽覽鬼斧神工的天然美景。
特色3 曾任美國高中科學老師Robert特別開設「蘿蔔老師的天文教室」,補充實用又有趣的日食知識。
在缺乏科學實證的年代,古人對天空中的異象充滿敬畏,於是把「日食」解釋為天狗食日,又或者將「極光」當作黃帝降生的預兆。時至今日,人們面對異象不再畏懼,但對宇宙的好奇與探索卻從未停歇。
在《追日逐光》裡,年度暢銷作家陳郁如記錄自己追逐兩大天文奇景──日全食和極光的經過。二○一七年八月,在睽違近百年後美國再度出現橫跨東西岸的日全食,為了尋找觀看日食的最佳地點,她不僅提前一個月實地探勘,走遍日食帶裡的營地,更冒險登上不知名、沒有路徑的高山;而在追逐極光的旅程中,則是選擇以自駕的方式進入北極圈,結果卻遭遇當地十年來最嚴峻的暴風雪,更實際涉足以湖泊開闢出的冰道,見證大自然的力量。伴隨兩段探索之旅,她也將帶領我們認識何謂日食帶?為何日食又分成全食、偏食、環食?以及必須達成什麼條件,才能被幸運女神眷顧,一睹極光的美麗倩影?
無論是極乾熱的沙漠,還是酷寒的北國,這樣的旅行方式有些刻苦,更充滿未知的變數,但也因此帶來許多意外的驚喜。不管面對旅行或者小說創作,陳郁如永遠勇於挑戰自我,就像現代版的夸父一般,哪怕目標多麼遙遠,依然專心致志的勇敢前行!
【陳郁如給年輕朋友的人生金句】
‧人類一百年的生命中,累積了數不清的經驗和記憶,但對一塊石頭來說可能連冷卻的時間都不夠。
‧身為萬物之靈,我們應該遵循著自然法則去創造文明,而不是跟自然相抗衡的方式去取得利益。
‧這裡沒有路,沒有規則,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怎麼走,只要能到達目的地就是對的路。
‧山從沒有想過要給人什麼挑戰,是我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才會面對出乎意料的挑戰。
‧親眼所見是一種真實,但是真實不是只有一個面向,親身體會也是另一種真實。
◎本書關鍵字:旅行散文、天文現象、日食、極光、地質知識、自然探索、冰川健走、黃刀鎮
◎無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生涯發展、家政、環境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健康與體育、自然、綜合活動
【少年天下】系列介紹
1.專屬國中生,給10-15歲「輕」少年的閱讀提案。
2.夠酷而不幼稚,能吸引少年的包裝和題材。
3.以少年為本位,提供邁向成長的關鍵字。
4.有深度但無難度,得以思辨的優質文本。
作者簡介:
陳郁如
出生於臺灣臺北,在大學主修化學,後來又赴紐約念藝術研究所,特殊的學經歷造就她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性格。平日喜愛旅行、閱讀、潛水、跳舞,生命的轉折為她帶來豐富的寫作靈感,曾以《仙靈傳奇1:詩魂》獲得第41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推薦。在寫了八本奇幻小說後,開始記錄真實生活裡的點滴,與先生兩人合作書寫旅行的經驗,推出第一本旅遊散文《華氏零度》。作品有:《修煉》1~4、《修煉》前傳、【仙靈傳奇】系列之《詩魂》、《詞靈》、《畫仙》、《陶妖》,以及【陳郁如的旅行風景】系列1~2。
謝博明Robert Schafer(圖文協力)
成長於加州洛杉磯的他,從小與家人四處露營、釣魚、潛水,熱愛各種戶外活動。高中畢業時,便獨自一人展開為期三個月,長達一千九百公里的搭便車健行之旅,足跡橫跨美國和加拿大。念書時因為結交了臺灣的朋友取了中文名字,後來又娶了臺灣太太,從此和太平洋另一頭的那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核子工程科學碩士畢業,從高中教職退休後,展開一邊旅行一邊寫作的生活型態,每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旅行的路程上。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追日逐光》(陳郁如的旅行風景2)
在這個商業機制盛行的時代,只要有錢有點體力,要上高山下深海,到南北極甚至上到外太空,集點式的將自然奇觀變成炫耀式的打卡景點,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但是陳郁如的《追日逐光》卻是一步一步的,流些汗、喘些氣,受點苦,去接近並崇敬它,她的旅程也提醒我們,唯有如此虔誠之心,才能回應來自內心的渴望,獲得精神的重生與復甦。──牙醫師、環保志工李偉文
也許我們無法常常帶著孩子出遊,但郁如的文字有這樣的能力,帶著我們「現場百回」,引發讀者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娓娓道來,綿密悠長,日食久久才有一次,郁如的文字可以時時刻刻。──臺中市臺中女中地球科學教師劉承珏
懂得看,才看得懂。有些美景俯仰即是,但有些天地大美,就只專屬於懂的人了。讓我們一起跟著郁如和Robert一起追日食,逐極光吧!──國立中山大學附中地球科學教師謝隆欽
有多少人能夠擁有親身體驗的機會呢?在找尋旅行意義的同時,給予自己一個深入認識自我的機會,將會發現全新的視野,而精采的經歷能夠造就不凡的人生。透過作者分享旅行中的回憶時,身如其景般的見識了他們旅途中的美麗風景,既奇幻又有趣。只要有勇氣,即使沒有明確的目的地也無妨,只要準備好了,隨時都可以出發,永遠都不嫌晚!──山旅部落客Melissa x Mao
陳郁如老師的書總是讓人想一看再看,尤其是《華氏零度》和這本《追日逐光》更是吸引人,裡面擁有著豐富的照片和有趣又生動的解說,以及陳郁如老師和她先生的日常對談,一翻開這本書,就好像書中的風景呈現在我眼前。──露迷俱樂部版主小露
《華氏零度》(陳郁如的旅行風景1)
如果說,郁如的奇幻小說是帶著我們穿越時空、行旅文字,找到重新熱愛文學的氧氣,那麼,《華氏零度》便是她領著讀者戴上旅行的濾鏡,用嶄新的眼光重新看待萬花筒般的旖旎世界。──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究竟什麼樣的特殊旅行經驗,能帶來如此豐沛多元的奇幻小說作品?而一個奇幻小說家,又如何透過旅行中的點滴感念來挖掘靈感、觀看自身、窺探生命?所幸終於筆者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透過她書寫的旅行紀錄,打造出旅程與作品之間的微妙關係橋梁,讓閱者得以透過這本書跨越時空,參與了奇幻小說家一次次的精采旅行。──《魚的旅行手記》圖文作者趙于萱
旅行的時候,時常會出現一些人事時地物,就連看著都覺得怎麼這麼難、這麼可怕。身體在發抖,而心裡的直覺是⋯⋯我才不要!但同時又萌生非得試一試的念頭。很矛盾嗎?其實沒有。那是一種在我不敢做這個、也不敢做那個的認知中不停突破自我,總要在蓋棺論定的那一刻,依然能狂傲的心想:「此生的我,整個超有種!」──三寶媽兼童書作家賴曉妍
只要讀過陳郁如老師的作品,都會變成她的粉絲,難以從書中回歸現實,她不只是兒童文學小說寫得好,這次帶著全新的作品,要讓我們和她一起去旅行,旅行隨記每一篇都讓人身歷其境,心都一起跟著去旅行了。──知名部落客凱莉哥
我曾經聽過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已經覺得得到所有,那就太早把自己賣斷。」如果我有神燈可以許願,雕塑我心中最佳伴侶的模樣,或設計出最完美的生活模式,我絕對不會像現在這麼快樂,因為我有限的想像只會限制無限未知可能性。我深深的相信,如果你願意追尋心裡的聲音,那不僅會帶領你完成夢想,也會展現未知的神祕力量。──最佳旅伴謝博明Robert Schafer
名人推薦:《追日逐光》(陳郁如的旅行風景2)
在這個商業機制盛行的時代,只要有錢有點體力,要上高山下深海,到南北極甚至上到外太空,集點式的將自然奇觀變成炫耀式的打卡景點,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但是陳郁如的《追日逐光》卻是一步一步的,流些汗、喘些氣,受點苦,去接近並崇敬它,她的旅程也提醒我們,唯有如此虔誠之心,才能回應來自內心的渴望,獲得精神的重生與復甦。──牙醫師、環保志工李偉文
也許我們無法常常帶著孩子出遊,但郁如的文字有這樣的能力,帶著我們「現場百回」,引發讀者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娓娓道來,綿密...
章節試閱
第一部 追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山海經》
這是《山海經》裡,夸父追日的其中一個版本,遠古時期的傳說跟現代媒體報導一樣,都有很多版本,不是每一個都足以採信,但是也不代表我們要全盤否認。換個角度想,這證明世間的事情有許多面向,我們可以去蕪存菁,從中找到啟發自己的部分。
我很喜歡這個「追日」的版本,簡單的敘述,沒有評論。夸父追著太陽跑,來到烈日之下,非常乾渴,需要喝水。他喝了黃河、渭河兩大河川,卻還是不夠,就往北想去喝大湖的水,只是他還沒走到,就在路上渴死了,他遺留下來的木杖化為一片桃林。
現代年輕人追星,遠古人比較豪氣,追的是太陽。不過豪氣也是傻氣,居然追到自己渴死了。想想,我跟Robert的旅行常常也是這樣帶著傻氣。為了達成心裡的一個目標,一個夢想,一份美感,然後不顧一切,大無畏的努力奔去。
沒有目的地的旅行
當Robert告訴我,美國二○一七年八月將發生日全食,我就知道我們一定會去看。他不僅對地質有研究,對天文也有極大的興趣,我第一次看流星雨就是他帶我去沙漠露營,晚上接近攝氏零度的沙漠曠野,熬夜裹著棉被,數星星墜落,是一次難忘的經驗。這次的日全食在美國是一件大事,很多天文愛好者很早就提前計劃,新聞也大肆報導。
日全食是發生在新月的時候一種天文現象,當月亮來到太陽跟地球之間,它投射在地球上的陰影完全遮住太陽,讓太陽在我們的視野中短暫消失。
不論古今中外,人類對於日食都有莫名的恐懼,中國古代說是「天狗吃日」,有趣的是,其他埃及、印度、非洲等民族也有某種動物吃掉太陽的傳說。所以古時候發生日食,大家都會敲鑼打鼓,企圖嚇走那隻該死的天狗,而皇帝更是戒慎恐懼,擔心自己有失德的地方,會「著素服,避正殿」。唉,真是想太多了,皇上失德的時候豈只有一年兩、三次?一次兩、三分鐘?人類真的是愛穿鑿附會的生物,不管是星辰日月,自有它們運行的腳步。
到了現代,我們知道日食發生的原理,不會過度恐慌,不過當月亮遮蔽住太陽,那美麗的圓形倩(陰)影投射在地球上時,還是讓凡夫俗子們心動雀躍,甘心苦苦追尋。人類對於剎那間的驚豔還是多過於不變的永恆。
但是那是什麼樣的景象?我們真的可以用肉眼觀測到月亮的陰影一點點把太陽遮住嗎?大地真的會一下子變暗嗎?會有多暗?像黑夜那麼暗嗎?我沒見過,Robert也沒見過,這次日全食就在美國,我們一定得把握機會。
很多人沒見過日全食,但是事實上,日全食並非鮮少發生,平均大約十八個月發生一次,但是能在美國本土出現的日全食就不是那麼頻繁了。這次日全食維持的時間不僅最長超過兩分鐘,而且還橫跨美國本土,從東岸到西岸,規模不小,日食帶上的飯店旅館很早就被高價訂滿了,以Robert刻苦節儉的個性,當然不在考慮之中,只是要選擇何處作為我們露營的地方,學問可大了。
「我們預計什麼時候去看日食?要去哪裡看?」我看著月曆對Robert說,「八月二十一日是星期一,是不是要提早幾天出發?」
「其實我是這樣想的……」我看他沉吟,心中感覺不妙,「我們在出發看日食之前,先另外安排一次行程,勘查地形,尋找觀測日食的最佳地點。」
不會吧?為了看日食,得要旅行兩次?有沒有這麼慎重啊?他指著地圖跟我分析,「我們住西岸,所以重點在奧瑞岡州、愛達荷州、懷俄明州,這三個州日食的路徑帶。我們沿著這區域,一邊旅遊一邊尋找合適的地點。然後在日食的前一個星期,我們就直接去那裡,提前占位置露營。據說那天會有上萬人湧進日食帶經過的城鎮,不僅當地的飯店都被訂滿,露營區也一位難求,我想找個特別的地方,所以最好先去勘查地形。」
「怎樣特別的地方?」我忍不住皺著眉頭問。他又有什麼出人意料的想法?
「我不知道……」他看我快翻臉了,趕快補充,「我想待在野外,人越少越好,我不想跟一大群人站在路邊看日食。而且那個地方,日全食維持時間至少要超過兩分鐘。」
這次的日食,其實全美國都可以看到,但是除了日全食帶以外的地區,都只能看到日偏食,即使在日食帶上,也有時間上的差別,越靠近中心的位置看到的日全食時間越久,最長可以達到兩分四十秒。
我在心裡默默嘆口氣。Robert要做的事都不是捷徑,比如,想欣賞海裡的魚,不會到水族館隔著玻璃看,一定要潛進海裡與魚共游,近距離觀察拍照;想要欣賞冬天的國家公園,不會只訂公園內的飯店,一定要雪地露營,直接體驗零下低溫的生活。換言之,Robert想像中的日食觀測,絕對不是前往某個地點,仰望天空那麼簡單。他要在野外找到非人氣景點,而且還要在正式行程之前安排一趟尋訪的旅行。在一般人眼裡,或許會覺得我們浪費好多時間跟精力去做一件可以簡單做到的事,但是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這些經歷和見聞,都會帶來莫大的感動跟啟發。
就這樣,為了八月二十一日的日食,我們在七月二十四日出發,先做一趟沒有目的地,為了下次探險而彩排的探路旅行。
第一部 追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山海經》
這是《山海經》裡,夸父追日的其中一個版本,遠古時期的傳說跟現代媒體報導一樣,都有很多版本,不是每一個都足以採信,但是也不代表我們要全盤否認。換個角度想,這證明世間的事情有許多面向,我們可以去蕪存菁,從中找到啟發自己的部分。
我很喜歡這個「追日」的版本,簡單的敘述,沒有評論。夸父追著太陽跑,來到烈日之下,非常乾渴,需要喝水。他喝了黃河、渭河兩大河川,卻還是不夠,就往北...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旅行中的「現場百回」
文/臺中女中地球科學教師劉承珏
日食,是在時間與空間上都難得一見的大戲,身為一個地球科學教師,親自觀察日食似乎是再當然不過的事情。
是,也不是。
去是去了,卻是去得百般猶豫。
作者郁如記錄的那場日全食,當年我的同溫層友人們也是躍躍欲試的準備追日,大家如同書中描述般辛苦的找尋適合的位置,準備著尖端的器材,不斷操練著攝影裝備操作步驟、如同軍事裝檢一般購備硬體。但那陣子的我,卻因為過去累積的工作壓力,突然對我最愛的地球科學失去了胃口,刻意的冷卻自己,沒有專門的準備,訂了機票、訂了隨時可以取消的旅館,因為不能放同行友人鴿子,只能出發。
於是當全食發生的時候,所有的體驗只能基於我的感官之上。當下氣溫的驟降、光影的詭譎、空氣味道的轉換……在記憶中變得異常清晰,如今想起來還是令人顫抖。而出發前嚷著「我不想做功課,也不想跟任何人討論這件事」的我,在那次旅行之後似乎又點燃了自己的地球科學魂:「我想繼續帶給學生對宇宙萬物的知識與感動!」而最黑暗的時刻過去,就是生光,那次日食後我又上了一年班,接著就請了一年的假好好休息,如今又是教學現場的一尾活龍。
讀郁如的文字很有共鳴,一樣走過許多地球科學相關的景點;除了郁如上一本旅行風景裡的黃石公園,還有肯亞東非大裂谷、坦尚尼亞吉利馬札羅山、夏威夷大島……,最瘋狂的一站,是跟我的最佳旅伴──老公前往南極度過蜜月。郁如說:「Robert要做的事都不是捷徑」,我猜我老公也會有一樣的無奈。
每每在世界闖蕩,憑倚著的是自己對於這些重要科學景點的學術熱情,除了欣賞現場的壯闊,從準備功課到現地探索,更多的是可以把真實的自然觀察與課本或是學術論文中的說法逐一對應。
這樣的深度科學旅行,冷冰冰的科學論述與平板的照片,都變成立體的樣貌,混雜著比教科書與課堂中更多元的複雜感官刺激。而除了印證文獻,更多的是推翻文獻。一○八課綱裡面的探究與實作、素養教學實質內涵,對走在野地的人來說從來不是嶄新的理解或感受。在課程中學到的原則,放入野外或實景中檢證,再從新的資訊收集中產生新的觀點,如同日本刑事劇常提到的優秀的警探能「現場百回」,找到新的案件資訊,而郁如跟我的旅行,也如同在這些大自然的「案發現場」調查,總能找到新的證據與觀點。
也許我們無法常常帶著孩子出遊,但郁如的文字有這樣的能力,帶著我們「現場百回」,引發讀者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娓娓道來,綿密悠長,日食久久才有一次,郁如的文字可以時時刻刻。
希望自己下次也能親自見識郁如筆下那個奇幻的極光天地。
祝福讀者們都能被郁如的文字啟蒙,點燃好奇心,用地球與宇宙的奇妙撫慰性靈。
【推薦序二】
藏於書頁裡的天地大美
文/中山大學附中地球科學教師謝隆欽
感謝郁如和Robert,分享她們在北美天地間追日逐光的精采見聞,以及不凡生命中的明心見性,也讓我再次點開了二○一七年的日食相簿,溫故知新。
憶起當年與許多熱血的地科好友們在太平洋另一側的追日點滴,心頭仍然悸動不已。雖然各路人馬的行程各自不同,但大夥們都在天文學家預估的那狹長月影帶中認真追尋著,尤其書中圖文並茂的彩繪山丘(Painted Hills),更是相異旅途中,共同看見的難忘景緻。
而在加拿大黃刀鎮的極光之旅,就更是一場如夢似幻的行程。帶電粒子從太陽表面向四面八方逸散而出,在太空中行進一億五千萬公里之後,被地球磁場導引到黃刀鎮上空,翩然幻化成道道光芒;神遊在那燭龍飛舞的穹頂之下,無怪乎被譽為四大天文奇景之一。
懂得看,才看得懂。有些美景俯仰即是,但有些天地大美,就只專屬於懂的人了。讓我們一起跟著郁如和Robert追日食,逐極光吧!
【推薦序三】
讓這本書帶著你去旅行
文/露迷俱樂部版主小露
現在的生活,天天都好緊湊,讓這本《追日逐光》帶著你一起去旅行吧。
陳郁如老師的書總是讓人想一看再看,尤其是《華氏零度》和這本《追日逐光》更是吸引人。這本是陳郁如老師的第二本旅遊書,裡面擁有著豐富的照片和有趣又生動的解說,以及陳郁如老師和她先生的日常對談,一看這本書,就好像那書中的風景在我眼前,徐風吹過我耳邊,寫得好是生動。
這本書不只可以當圖文書來看,也可以把它當成旅遊指南來閱讀,像我就是把它當成一本比較不像旅遊書的旅遊書來閱讀。拿到這本書,趕快翻開書頁,將整顆心都跳進裡頭吧。展開雙翼,和陳郁如老師一起飛到國外去旅行,暫時把工作的事擱在旁邊,放下心中的大石。
人生就是應該要像平原一樣,有著無限的可能,像星空一樣,沒有邊際。
想要看到極光,又不想出門,那就看看這本《追日逐光》作者如何安排她的旅行。
閉上你的眼睛,試著想想看,如果是你,你要怎麼樣安排這個旅行呢?還是隨著老天的安排,走到哪,玩到哪呢?
【推薦序一】
旅行中的「現場百回」
文/臺中女中地球科學教師劉承珏
日食,是在時間與空間上都難得一見的大戲,身為一個地球科學教師,親自觀察日食似乎是再當然不過的事情。
是,也不是。
去是去了,卻是去得百般猶豫。
作者郁如記錄的那場日全食,當年我的同溫層友人們也是躍躍欲試的準備追日,大家如同書中描述般辛苦的找尋適合的位置,準備著尖端的器材,不斷操練著攝影裝備操作步驟、如同軍事裝檢一般購備硬體。但那陣子的我,卻因為過去累積的工作壓力,突然對我最愛的地球科學失去了胃口,刻意的冷卻自己,沒有專門的...
作者序
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好像不寫出答案,旅行就沒有意義。旅行其實可以就只是旅行,可能只是遠離工作壓力,逃離雜惡人際關係,放空大腦,放鬆心情;也可能是勞其筋骨,空乏其身,刻苦四體,探求心靈的更高層次;也可能是為了挑戰極限,追求不可能中的不可能,完成某種設定的艱難任務。
對我來說,身為一個藝術創作者,一生都熱衷於對美的追求,尤其是框架以外的美,那種在自己舒適生活圈以外的美。這個框架不必很大,有人以為要上得了喜馬拉雅山,下得了馬里亞納海溝,北極海游泳,撒哈拉健行,水裡來火裡去才叫打破框架,其實平常下班走捷運三號出口回家,今天決定從一號出口出去,這就走出了框架,或許腳程遠了點,可是可能遇到不同的攤販,看到不同的盆栽,見到不同的鄰居,心態上也不同,那一點不同於平常的美感就在心裡。
那樣的美帶著許多不同的意義,除了視覺上的美感外,那還有一種更開闊心胸,更多生活體驗的美;那樣的美讓人從外接觸,然後內化到心裡,帶來的是喜悅,是欣賞,是淨化,是更多的謙和的生活態度。
我跟Robert都熱愛旅行,他從高中教職退休,而我從事寫作,我們沒有老闆的臉色要揣摩,沒有固定的辦公室要打卡,時間彈性,旅行就成了生活的重心,有我們行腳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
在旅行中,我們看到自然的力量,看到世界的美,我們記錄感動的時刻。我們不急著去挑戰世界的極限,只想循著自己的腳步,挑戰自己的框框。一天可以開多遠的車子?可以幾天不洗頭?露營可以多原始?裝備可以多精簡?爬山可以爬多久?多高?每次的探索讓我們對自己更了解,更往前一步。
有些人覺得我們在冒險,但是其實我們很保(怕)守(死),到目前都沒有什麼面臨生命威脅的危險,事實上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經驗不在野外,是在洛杉磯的大馬路上被車撞!大自然以它的巍然不屈,又謙和圓融的方式矗立。我們尊重它,了解它,準備周全,不侵犯,不破壞,自然可以相處愉快。其實想想,這準則也適用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長途路程中,Robert負責開車,我負責在旁邊補水遞食物,有時候還要唱歌、聊天、按摩、講笑話,讓司機不打瞌睡,除此之外就是打開電腦寫作。在寫了八本少年奇幻小說後,我開始想把這些旅行經驗記錄下來,把我們拍攝的美景跟大家分享。許多我們臉書上的朋友常說,因為工作、健康、體能、經濟等原因,讓他們不能出去旅行,而我們的經驗在某方面滿足了他們的夢想,那些美麗的照片帶給他們許多的希望、喜悅與享受。
旅途中的經驗同時也造就我寫作的動力跟靈感,書上很多的橋段跟構想來自實際的經歷,真實生活跟奇幻故事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體的,是互相刺激連動的,對我來說,能同時寫下這些旅遊紀實,那更能完滿整個故事。
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好像不寫出答案,旅行就沒有意義。旅行其實可以就只是旅行,可能只是遠離工作壓力,逃離雜惡人際關係,放空大腦,放鬆心情;也可能是勞其筋骨,空乏其身,刻苦四體,探求心靈的更高層次;也可能是為了挑戰極限,追求不可能中的不可能,完成某種設定的艱難任務。
對我來說,身為一個藝術創作者,一生都熱衷於對美的追求,尤其是框架以外的美,那種在自己舒適生活圈以外的美。這個框架不必很大,有人以為要上得了喜馬拉雅山,下得了馬里亞納海溝,北極海游泳,撒哈拉健行,水裡來火裡去才叫打破框架,其...
目錄
推薦文 旅行中的「現場百回」
推薦文 藏於書頁裡的天地大美
推薦文 讓這本書帶著你去旅行
第一部 追日
蘿蔔老師的天文學附錄
第二部 逐光
後記
推薦文 旅行中的「現場百回」
推薦文 藏於書頁裡的天地大美
推薦文 讓這本書帶著你去旅行
第一部 追日
蘿蔔老師的天文學附錄
第二部 逐光
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