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自己是一個引路人,
每個讀者都能在古典詩詞中,找到自己的人間好時節。
古典新詮第一人——張曼娟
出版15年,累銷十萬本!
人生啟示經典《人間好時節》,全新改版上市。
特別收錄/張曼娟〈十五週年新版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我從沒有什麼座右銘,遇見困擾或煩惱的時候,也不求神問卜,我習慣翻閱詩。那些詩人從不吝惜,以他們的生命故事,給我們人生啟示。
這些詩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意,更多時候還有心靈與智慧的啟發。
我們必須有一首,或是幾首詩,要放進人生的行囊裡,足以抗禦這詭譎多變的人間。
我常想到童年時,背著詩,踢著石子,在黑夜裡暢快的奔跑。
讓我們一邊唸一首詩,一邊把挫折和煩惱踢開,還給自己一個鳥語花香的好時節。
/
若無閒事掛心頭──十五週年序/張曼娟
麥田出版社副總編輯秀梅告訴我,《人間好時節》已經出版十五年了,想要改版重新上市,也許能有機會認識新的讀者。
聽見這個消息,讓我重回2005年,那一年確實是人生的轉捩點。我在暑假創辦了【張曼娟小學堂】,帶領孩子學習經典詩詞與寫作;我以文學創作而非學術論文升等為教授;並出版了【張曼娟藏詩卷】第三部《人間好時節──古典詩詞的人生啟示》。這三件事看起來並無關連,卻是互為因果的。在我的升等評審意見書中,有位評審特別指出,這些年來我用現代作家的身分,積極從事於「文普書」的創作,是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值得肯定。就是因為想將古代經典普及化,才創辦了小學堂,而《人間好時節》的出版,說明了我始終在路上。
過去那些年,有學生在會考或學測中得到作文滿分,接受訪問時,常提到我的名字,說他們是讀著我的書長大的,【張曼娟藏詩卷】也常是被推薦的書籍。我試圖以現代人的感受,去理解古代人的悲歡離合,驗證了代溝並不存在,心領神會的共鳴與療癒,只在一瞬之間。我願自己是一個引路人,每個讀者都能在古典詩詞中,找到自己的人間好時節,雖然,這人間不一定總是那樣美好。
2020真是詭譎莫測的一年,變動來得又急速又劇烈,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在我們短短幾十年的生命經驗中,是絕無僅有的。然而,古典詩詞中給予我們許多不同的人生觀,像是白居易的「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物質生活的貧且富,並不能主宰我們的快樂,能夠把握此刻,笑口常開,才是聰明人。又像是袁枚七十歲種下小樹,欣欣然等候它長大,而後自嘲的寫下「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死亡是無人可以逃脫的,有人因此終日悽惶不安,憂疑不定。袁枚卻覺得無法預知死亡,是上天賜予我們慈悲的保護網,讓我們可以怡然自得的過日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愛自己想要愛的人。
這些年來,許多學生因為教科書選了我的文章,於是認識了我。《人間好時節》是常被入選的篇章,有些孩子會直接對我說:「人生需求愈少,負擔愈輕,是老師的人生觀。對吧?」那是從蘇軾的〈定風波〉中得到的人生啟示,在他的貶謫人生中,幾番流離顛沛,與死神並肩同行,死神的羽翼甚至覆蓋過他因刑求而遍體鱗傷的軀體。而後他寫下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在飄泊無定的路途上,只要一枝竹杖,一雙草鞋就足以闖蕩,何必追求更多?年輕的時候,我們以為積極奮發是唯一的生活態度,稍有年歲便會明瞭,沉潛與清簡有時是更高的人生層次。讓孩子領略各種人生觀,或許是給予他們應付這個亂世的平安錦囊。
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都有可能被閒事煩擾,於是,我們讀一首詩,聽聽詩人對我們說話,尋找字裡行間的馨香,繼續昂首前行。
作於2020年8月31日
作者簡介:
張曼娟
自幼在朗朗讀詩聲中長大,母親的《唐詩三百首》是啟蒙書。
2000年開始與麥田出版社合作【藏詩卷】系列,已經出版了《愛情‧詩流域》、《時光詞場》、《人間好時節》、《此物最相思》、《好潮的夢》、《柔軟的神殿》等多部作品,開啟了文普書的里程碑。
2005年出版的《人間好時節》,試圖在浪漫感性之外,發掘古典詩詞中的人生啟示,深獲讀者喜愛。
不管是隨遇而安,或是逆流而上,只要能從容自在,便是人間好時節。
曾經歷的挫折與苦痛,走過之後再回首,都成了貴重的流金歲月。
相關著作:《愛情, 詩流域(紀念珍藏版)》《當我提筆寫下你--你就來到我面前》《當我提筆寫下你--你就來到我面前(張曼娟手寫概念書特別套裝版)》《好潮的夢--快意慢活《幽夢影》》《柔軟的神殿》
章節試閱
不能預知的人生,是幸福的
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
與朋友約了在一○一吃午飯,還沒到十二點,購物中心剛剛開門,有著一種方才甦醒的氣味,逛街的人寥若晨星。我們一邊吃飯,一邊聊著許多工作上的事,生活上的遭遇,周遭的朋友碰到的那些荒謬或不可思議。
我們驚奇著、喜悅著,也不勝噓唏。吃完飯,已經一點多了,大家各自散去,有的人要回公司上班;有的人要去開會,目標都很明確。
我們穿過中庭的咖啡廣場,不知道什麼時候,從哪裡來的這麼多人潮,把廣場的每一張桌子都佔滿了。大家喝著咖啡,吃著蛋糕或是三明治,穿著都很合宜,舉止也很優雅,談話的表情也很專注。晴朗的陽光從天窗投射進來,每個人都籠罩在明亮之中,彷彿也染上一層幸福的光暈。當我們越過這些人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忽然說:「他們都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怎樣的嗎?他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嗎?」
我有點被震動了。他們應該是不會知道的,就像我們也是不知道的。這個中午,只是個尋常的中午,微微窒悶的低氣壓,連到底會不會下雨,都沒有人知道。我們不知道的事,永遠比知道的多得多。
在九二一大地震來臨之前,這島嶼上的人們可能因為太炎熱的暑氣,難以入眠而抱怨;當九一一的飛機撞上雙子星的時候,建築物中的秘書小姐可能正為買錯了咖啡而懊惱呢;當南亞大海嘯席捲而至,遠從歐洲來的一對戀人正在沙灘上親吻,誰會知道呢?誰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事?
沒有什麼比生與死更重大的事了吧,然而,在那個時刻來臨之前,我們竟是如此蒙昧無知。不管是多麼有權勢的人;多麼有智慧的人;多麼富有的人,都是一樣的。
在咖啡廣場中,那個看起來生活乏味的孤寂怨婦,可能是下個禮拜的大樂透得主;那個拉鬆了領帶的上班族,結婚七年都沒孩子,可能兩個小時之後,老婆就會打電話告訴他,他將要做爸爸了,誰能預知呢?就是因為此時此刻,沒有人能預知,所有的命運安排,那些憂疑或狂喜,那些獲得與失去,於是,此時此刻,我們才能好好的坐在這裡,安靜平和的,吃一頓午餐,或是喝一杯咖啡。
清代詩人袁枚是個非常懂得享受生命的才子,他在七十歲高齡還親手種下一棵小樹苗,興味盎然的等待著小樹長成大樹。這樣的舉動當然引來旁人的訕笑,但他卻有自己的樂觀態度,「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人的生命都有終結的時候,那些劫難或不幸始終等待著,潛伏著,好在我們都不具有預知的能力。因此,我們才可以安心的吃飯、睡覺、戀愛、工作,日復一日的微笑著或感傷著,迎向每一個黎明。
不僅是不能預知死亡,我們甚至不能預知即將發生的那些幸運或不幸的事。有些人因此而焦慮,到處求神問卜,算姓名筆劃、算生辰八字、紫微斗數、星座血型,每到一年的開始,便會有人到處算流年,想知道這一年會發生什麼事。而我總是意態闌珊的,如果確實有好事,算不算都會發生,不預知才能有驚喜。如果是不幸的事,掛在心上終日惴惴不安,懷憂喪志,又有什麼好處呢?我發現,不能預知,正是上天賜予我們的防護網。
在我開完一個會議之後,坐進車子裡,傾盆大雨嘩啦啦落下來,過街的人有的撐起傘,有的沒有傘可撐,是的,就是這個不可預知的人生,讓我感到幸福。
栽樹自嘲 清‧袁枚
七十猶栽樹,旁人莫笑癡。
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
已經到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齡,對於未來似乎應該不再計劃,不再期待了。然而,不顧別人的議論與嘲笑,還是欣欣然的種下一棵樹,並等待著它的成長。從古到今所有人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幸運的是,我們並無法預知死亡的到來,所以,活著的時候才能怡然自得。
清代性靈派詩人袁枚(西元一七一六~一七九七年),才華出眾,少年時便考上秀才,在科舉道途中還算順遂,擔任過縣令。他率真幽默,不喜束縛,曾作過一幅對聯,就像是他的自畫像:「不做公卿,非無福命皆緣懶;難成仙佛,吾愛文章又戀花。」充滿自信,而又堅持自我的袁枚,在三十三歲便辭官返家,卜居南京小倉山,修築了美輪美奐的隨園,在其中飲酒交友作詩,度過了五十多年的享樂生活。他年老時收了幾個年輕的女學生,很受衛道人士抨擊,卻全然不以為意,反覺得是人生的一樁盛事。
他也是個酷愛美食的人,曾著有《隨園食譜》,收羅了十四到十八世紀三百二十六種菜肴飯點,很少有文學大家費心於食譜的撰寫和保存,由此也可見出,袁枚確實熱愛生活中一切的雅俗之事。
袁枚愛書,卻曾有過「散書」的舉動,正好展現了他特殊的價值觀。他小時候因為家貧無力購書,只好把自己喜歡的文章抄下來,中年之後,他的生活優裕,便能蒐購許多喜愛的書籍,並建起一座「所好軒」藏書樓,享受坐擁書城的樂趣。藏書人愛書如命,是不可能輕易割愛的,袁枚卻在中年以後將一些珍貴的善本書捐獻朝廷,並將大部分的藏書致贈親朋好友,他的想法是,與其去世之後子孫不知珍惜,糟蹋了這些典籍,還不如在他可以作主的時候,為這些心愛的書找到好主人。
七十之後種樹,與七十之前散書,其實是一體兩面的事,積極樂觀面對生活,而又能灑脫不拘滯,便是袁枚為我們帶來的人生啟示。
/
歷經磨難,而能不改初衷
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小時候我最喜歡去中藥店,有時跟著大人去,有時自己偷偷溜了去。中藥店裡的氣味;為人把脈的神秘老中醫;櫃台後方整面牆的藥櫃,一方方標誌著奇異的名字:當歸、獨活、桑寄生、防風、女貞子、半夏、白芷、木蝴蝶、使君子……
那些名字都能讀得出來,卻像一則則待解的謎語,究竟是些什麼東西?能夠醫哪些病呢?我也喜歡把下巴擱在櫃台上,看著配藥的過程,一張張褐色的紙攤展開來,一味味藥材從黑暗的櫃子裡取出來,放在紙上集合,有些還需要用杵子搗碎了,叵叵叵,搗藥的聲音規律的響著,最後,變成一包包紮好的藥包,帶回家去。
那時候每個家裡都有個小瓦罐,專門煎藥用的,罐子長期浸在藥汁中,彷彿經歲月打磨,發著深褐色的幽光。「三碗水煎成一碗,小火,慢慢煎。」中醫總是這樣叮嚀,有點像一則人生的譬喻。可是,當人們的時間愈來愈少,誰也沒辦法慢慢煎了。就在我的青年時代,科學中藥出現了,不管是哪種藥材,全部輾成粉,一大包藥材變成了一小包藥粉,仰起頭,喝口水,咕嚕一聲,下肚了。簡單俐落,符合現代人需求。
也是在那段時間,父親的胃病痼疾與母親的更年期症候群,干擾了我們的家庭生活,幾番打探之下,找到一位老中醫,看診的時間不多,但是,看過的人都讚不絕口。父親母親一起去看病,吃了幾個月的藥,確實有很明顯的進步。不久之後,雙方變成了朋友,父母親把老中醫當成長輩,而我則喚他姜爺爺。姜爺爺是北方人,原本是醫藥世家,從小就有承繼衣缽的準備,他跟著爺爺和父親行醫,還要到叔叔的藥材店裡見習,是在藥香裡薰陶長大的孩子。長大之後,他成了親,也做了父親,然而,抗戰發生了,他覺得既然學了醫,就該為更多人服務,於是,離家入伍。
這一離家,誰知道便再也回不去了,他被俘虜過,也曾經逃亡,只有一件事絕不能丟,那就是,醫人救命。為了救人,哪怕是躲在山中的日子,也滿山遍野尋找草藥,他覺得自己三番兩次在戰火中倖存,是有使命的,無論如何,不能丟了最初的本心。
來到台灣之後,他的生活並沒有太大起色,住在一間陳舊的小公寓。我和父母去探訪他,總要爬一段窄窄的、陰暗的階梯。他和妻子住在一起,妻子的反應比較魯鈍,據說是被家人棄養的,姜爺爺收留了她,還教她一些簡單的醫術,希望她能有一技之長。行醫賺來的錢,多數都寄回老家去了,那裡還有他的老妻和兩個女兒,聽說她們在文革中,因為他很喫了些苦,姜爺爺提到他的兩個女兒,便要哽咽。
在那些對坐閒聊的午後或夜晚,我最記得姜爺爺說過的話:「天公公是很公平的,他為了照顧窮人的健康,給了我們最好的藥,那就是薑。便宜的薑,窮人都吃得起。」每當我看見薑,就會想到姜爺爺,他的一生正像一塊薑,照顧了許多平凡人與窮苦的人。
想到姜爺爺,便想到陸游詠梅花的詞,有這樣兩句:「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正是老醫師的寫照。梅花凋謝了,落進泥土中,被車輪馬蹄踐踏成塵成灰,連形體也消失了,空氣中卻仍能嗅到梅花特有的清香味。
就像一個人在現實中被摧折、被銷磨,卻仍堅持著某些不可改變的初衷,從未妥協讓步。雖然看起來沒有輝煌的成功,卻是令人景仰的典型,鼓舞著對自我懷疑的人們,讓我們確定,自己是值得相信的。
卜算子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在遠離繁華城市的偏僻車站外,有一道人煙稀少的失修斷橋,橋邊一株野梅開滿了寂寞的花朵。黃昏時分的梅樹看起來如此孤獨,充滿憂愁,它不僅要面對即將到來的黑夜,還要兼受著風吹雨淋。其他的花卉都在費盡心思的爭奇鬥豔,展現嬌姿,這株野梅卻只是安靜的綻放著,全不打算爭奪一點春日的光彩榮耀。當它的花朵落在土地上,被來往的車輛輾過,化為塵泥,形體已經消失了,空氣中那股芳香的氣味,卻仍長長久久的留存著。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西元一一二五~一二一○年),所處的時代正是宋朝南遷,積弱不振,屢屢遭到金人威脅進犯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便攻陷了北宋首都汴京,襁褓中的他隨著家人顛沛流離。他的父親陸宰是個具有愛國思想的知識份子,家庭的教育,使陸游從小就有了憂國憂民的情懷,並且立定了殺敵報國的志向。他自幼好學不倦,年僅十二歲便能吟詩作文,他還學劍,鑽研兵書。二十八歲他到京中應考,原本是金榜題名的,卻因為他主戰的思想強烈,被主和派的當權者秦檜所忌恨,竟將他除名落第。從此,他的仕途始終飽受主和派的攻擊與排擠,只是,在惡劣的環境中,他也從未妥協,從未放棄。
至於詩人的情感生活,也有著眾所周知的韻事,那就是十九歲時迎娶表妹唐琬,兩人濃情蜜意,卻被母親強行拆散。分別後再行嫁娶,卻總是無法忘情,〈釵頭鳳〉、〈沈園〉這些哀惋動人的詩詞,便是因著這段不能圓滿的感情而作的,年輕時的情感創傷,終身無法忘懷。
這闋詞詠的是野梅,卻有著不合時宜的慨嘆與堅持,不願與其他的喧嘩花卉爭豔,只是在偏僻的橋邊安靜的開放零落,保持住一株寒梅的風骨與幽香,豈不也是詩人一生的寫照?
/
善待陌生人,便是善待自己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如果我們死去,將會遇見五個人,會是哪五個人呢?想像中應該是和我們的關係最密切的人,一生中花了最多時間相處或糾纏的人。然而,Mitch Albom的著作《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中,主角死後遇見的第一個人(其實是第一個靈魂),是全然沒有印象的陌生人,雖然是陌生人,卻對於彼此的生命有著如此巨大的影響,只是當事人竟然全無所知。
因此,作者得出全書的第一個結論:「陌生人,是你遲早會認識的家人」。
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把善意和情感用在陌生人身上是一種浪費,這些人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甚至可能是永遠不會重逢的,我們對他們好,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只有在毀滅性的災難來臨時,我們才會忘記那些受苦的同胞是陌生人,我們才會有結結實實感同身受的恐懼與痛苦。
據說恐懼是最有感染力的一種感受,恐懼激發了我們的同情,只是,當那些時刻來臨,雖然我們可以同情,可以施以援手,卻已經不能為他們做什麼了。
在旅途中,特別能夠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是如此重要。有一年秋天,去輕井澤自助旅行,騎著腳踏車四處晃蕩,天黑之後,在森林裡迷路,回不了民宿,又冷又害怕。星星懸在夜空裡,一顆顆又亮又大,卻無法指引我們的歸途。
在我們亂闖亂撞半個多小時之後,終於遇見一位好心的家庭主婦,她開了庭院的燈,努力為我們指引方向,可惜我們還是不能明白,發現溝通無效之後,她教我們等一等,索性到車庫開出了賓士車,為我們引路。漆黑的路途中,空無一人,我們跟隨著車燈的紅光,終於安全回到民宿。日本太太細心的待在車子裡,確定我們可以進門之後,才開車離去。這樣的守護,不正像是一個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嗎?而我們確實是素昧平生的啊。
當我騎著車跟著轎車的燈光,聽著冷風在耳邊呼嘯,忽然想起幾年前,在士林捷運站前,遇見向我們問路的一家三口日本遊客,他們問故宮博物院要從哪裡走?我們為他們指出了方向,看著他們往前方去了。
上了車之後,我問朋友:「他們要走多久啊?這麼熱的天,起碼四十幾分鐘吧?說不定還會迷路……」話還沒說完,朋友已經扭轉了方向盤去追他們了,這一耽誤,我們看電影必然趕不上了,可是,稍稍耽誤一下,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把車停在他們身邊,請他們上車,表示要送他們去博物院。他們深深鞠躬的樣子,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中。後來,我們用同樣的姿勢,在輕井澤的夜晚,向領路的日本太太致謝。
古老的漢朝有這樣兩句詩,這其實也是我們一向熟悉的兩句話:「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若是能夠把普天之下的人都看作自己的手足兄弟,還會有不相干的陌生人嗎?沒有陌生人的世界,將是多麼溫暖與和諧的美好境界。
人生其實也是一種更長途的旅行,我們從這裡去到那裡,從年少去到年老,從獲得變為失去,是一個不斷驛動,不斷更改的歷程。善待陌生人,雖然不會立即得到回報,然而,這種善的輪迴已經成形,終有一天,我們會在其中被保護,被帶領。又或者,在陌生人彼此扶持,互相幫助的地方,才是天堂。
別詩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
昔者長相近,邈若胡與秦。
惟念當乖離,恩情日以新,
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
我有一尊酒,欲以贈遠人,
願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兄弟骨肉天生相親,就像是葉子是從樹枝中生出來的一樣;真心結交的朋友,也像是親生兄弟一樣的親愛。《論語》裡有這樣的話:「四海之內,皆為兄弟」,因此,茫茫人海中我們與每個人都是親人,也就沒有所謂的陌生人了。何況我與你的感情,本來就如同相連而生的樹枝,是密不可分的。
過去的我們,就像是鴛鳥和鴦鳥一樣,同進同出;如今的我們,卻像是西方的參星和東方的辰星,出沒都無法相見。曾經我們總是常常親近,現在卻要遠遠相隔,如同西域與中國一般遙不可及。想到即將到來的別離,情誼更加不同,比往昔更深。
《詩經》的〈鹿鳴〉篇說鹿在原野中看見芳美的野草,便會呼喚同類前來共享,這正像是與嘉賓分享的心情。我有一罇酒,想要送給即將遠行出發的朋友,希望多停留一會兒,讓我們好好暢敘這一份親愛的情感。
這首漢代的詩,並未標明創作者,卻有傳說這是蘇武寫給李陵的離別詩。蘇武牧羊與李陵敗降的故事,是歷史上著名的傳奇。蘇武與李陵原為舊識,又同在武帝朝中為官,蘇武曾出使匈奴,卻因為屬下意圖綁架單于之母,事跡敗露而遭牽連。蘇武引咎自殺未遂,單于對他的氣節卻很欣賞,想辦法勸降。蘇武曾被幽禁於大窖中,不給飲食,他只得以冰雪和旃毛充饑,仍不屈服。單于又將他遠徙到北海牧羊,北海是現在的西伯利亞貝爾加湖(Lake Baikal),歷盡折磨艱苦。直到十九年後,漢昭帝與匈奴和親,要求釋放漢使,蘇武等人才有機會重回家鄉。
李陵是名將李廣的孫子,天生的將才,禮賢下士,深受士卒愛戴。他曾以三千兵卒鏖戰匈奴三萬大軍,彈盡援絕的狀況下,只要他振臂一呼,滿面被血的兵士,也爬起來奮勇應戰,可惜,終因寡不敵眾而遭俘虜。漢武帝聽說李陵兵敗被俘,可能會投降,便殺死了他的母親、弟弟和妻子。單于為了勸降,將自己的女兒許配李陵,親人遭戮的消息傳來,有家歸不得,痛心而無奈的李陵,只得投降了。
蘇武的不降與李陵的敗降,各有不同立場,卻成為兩種典型。
單于勸降蘇武時,據說曾經請李陵當說客,老友相逢,百味雜陳,然而,既然已經做了選擇,便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當蘇武終於可以返回漢家,李陵置酒道賀也是餞別,離情愁緒,難以排遣,這一分別,勢必永難重逢了。有傳說他們道別之際,賦得別離詩數首,皆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然而,後代學者考證歷歷,指出這些詩並不是這兩位傳奇人物的作品,而是一些無名詩人的傑作,不管作者是誰,都展現出漢代五言古詩樸實懇切的藝術光芒。
不能預知的人生,是幸福的
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
與朋友約了在一○一吃午飯,還沒到十二點,購物中心剛剛開門,有著一種方才甦醒的氣味,逛街的人寥若晨星。我們一邊吃飯,一邊聊著許多工作上的事,生活上的遭遇,周遭的朋友碰到的那些荒謬或不可思議。
我們驚奇著、喜悅著,也不勝噓唏。吃完飯,已經一點多了,大家各自散去,有的人要回公司上班;有的人要去開會,目標都很明確。
我們穿過中庭的咖啡廣場,不知道什麼時候,從哪裡來的這麼多人潮,把廣場的每一張桌子都佔滿了。大家喝著咖啡,吃著蛋糕或是三明治,穿著都很合...
目錄
若無閒事掛心頭──十五週年序
人間好時節——舊版自序
立春 時春氣始至,四時之卒始,故名立春也。
不能預知的人生,是幸福的
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
雨水 時東風解凍,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
歷經磿難,而能不改初衷
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驚蟄 雷鳴動,驚蟄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
善待陌生人,便是善待自己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春分 日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
選擇怎樣的環境,便決定了怎樣的心境
依賢義不恐,近暴自當窮
清明 時萬物潔顯而清明,時當氣清景明。
不必與人爭競,自己才是對手
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穀雨 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雨下降,百穀滋長之義。
不可輕視年輕人,他們主宰了明日世界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立夏 萬物至皆已長大,故名立夏。
方向掌握在自己手上,不輕易受人影響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小滿 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
發現自己的獨特,肯定存在的價值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芒種 此時可種有芒之穀,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
由浪漫入平淡,是最美好的承擔
如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夏至 萬物於此,皆假大而極至,時夏將至。
看似尋常的人,也能有震動人心的力量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小暑 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小暑。
看似尋常的人,也能有震動人心的力量
且喜胸中無一事,一生常在平易中
大暑 斯時天氣甚熱於小暑,故名大暑。
知足常樂,便是富豪
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立秋 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禾,穀熟也。
人生需求愈少,負擔愈輕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處暑 暑將退,戊而潛處。
庸俗,是沉淪的開始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
白露 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
專精,才能禁得起挑戰
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
秋分 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
保持心靈的澄澈,便不會失去本性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寒露 斯時露寒而冷,且將欲凝結,故名寒露。
自我實現固然可喜,能夠成就他人更為可貴
安得廣厦千萬間,大疪天下寒士俱歡顏
霜降 氣肅,露凝結為霜而下降,故名霜降也。
年歲與閱歷,使我們的生命更精緻
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立冬 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
若有才華,就不怕沒有機會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小雪 斯時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也。
停下奔忙腳步的那一刻,才是人生的開始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大雪 斯時積陰為雪,至此栗烈而大形於小雪,故名大雪。
孤獨,一種永恆的存在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冬至 斯時陰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
交出軟弱病苦的自己,才是大自在
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
小寒 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
不能貫徹始終,便將前功盡棄
種田不熟不如荒,養不肖不如無
大寒 時大寒栗烈已極,故名大寒。
經歷過痛苦的人,最應該擁有幸福
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若無閒事掛心頭──十五週年序
人間好時節——舊版自序
立春 時春氣始至,四時之卒始,故名立春也。
不能預知的人生,是幸福的
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
雨水 時東風解凍,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
歷經磿難,而能不改初衷
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驚蟄 雷鳴動,驚蟄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
善待陌生人,便是善待自己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春分 日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
選擇怎樣的環境,便決定了怎樣的心境
依賢義不恐,近暴自當窮
清明 時萬物潔顯而清明,時當氣清景...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