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2月17、18、19三日,史代納在瑞士Dornach展開了三場特別的演講,後來被稱為"橋樑講座"。史代納在講座中用科學的細節對人類本質進行了研究,透過四種元素、乙太類型和意識發展層次來看待人的整體圖象,清楚描述了心魂和靈性(精神)在人體構造中的工作與微妙聯繫;指出道德秩序是所有世界創造力的源泉,並闡述了自由與愛的道路及其在宇宙意識發展中的重要性。這些內容都是人智學如何理解人類和世界的基礎精要,並涉及兩個最主要的核心:精神(靈性)和心魂如何在物質身中工作?以及如何在科學方法與人的精神和道德之間找到一座現代的橋樑?這是史代納最基礎也最清晰的講座之一,是人智學的當代意義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幫助我們透過人的圖象更深刻地認識人智學基礎,更深入地了解精神維度與物質層面之間的聯繫。史代納曾表明橋樑三講是青年醫生課程(Bn / GA 316)的前行準備。在物質的時代,這些回歸本質的大哉問及所指向的未來,對恆向靈性之路的朋友,特別是在路上的年輕醫師、所有的治療專業者和每一位願意更深入自己身心靈全觀健康向度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充滿啟發的書。
作者簡介:
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奧地利人, 1861 年 2 月 27 日生於奧匈帝國的 Kraljevec 村 ( 位於今日的克羅埃西亞 ),1925 年 3 月 30 日卒於瑞士多納赫。他是人智學Anthroposophy) ──一種靈性科學的世界觀和理念體系──的創始者。史代納在人智學的基礎上,對人類生活的諸多領域,如教育 ( 華德福教育 ),藝術 ( 優律思美、人智學建築 ),醫療 ( 人智醫學 ),宗教 ( 基督社群 ),農業 ( 生機互動農業 ),三元性的社會架構等,都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譯者簡介:
韋萱,旅德廿年,曾任華德福教師,目前從事人智學漢德口譯筆譯,宇宙織錦共同創辦人。
章節試閱
人是一座橋!
Eine Brücke ist der Mensch!
人是一座橋
介於過去
與未來之所在;
當下一瞬;
瞬間化成一座橋。
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1861-1925)為伊塔‧薇格曼(Ita Wegman,1876-1943)所寫
1920年聖誕節1(冥思手稿 請見圖版VII,74頁)
此特別版魯道夫‧史代納《橋樑講座》(«Brückenvorträge»),於2020年人智醫學一百週年慶之際出版發行。
一個年輕的跨專業籌備小組,幾年來一直在籌備2020年秋季於多納赫歌德館醫學部舉行的以「跨過橋-作為人!」(Crossing Bridge-Being Human!)為主題的一百週年紀念會議。我們希望為一種以人為本的整合醫療藝術,在身體、心魂與靈性之間,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世代、國家與專業團體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會議的內在結構完全以本書三篇演講內容為基礎。
1920年12月,魯道夫‧史代納在多納赫發表了《橋樑講座》,他特別推薦年輕的醫學生們,以及之後其他的治療專業人士,去發展人智學對人與世界的理解基礎。2這種理解方式,是以四種元素和四種乙太類型的架構去審視人的有機體,然後再描述這有機體如何透過有了意識,直到它在思考、感受與意志中展現出心魂能力的各個階段醒過來。由此,不僅為探討心魂-靈性如何在物質機體中發揮作用,開啟了醫學上決定性的觀點,而且也為如何在自然科學方法與人的道德信仰維度之間,建立一座合乎時代橋樑此一基本問題,開創出提供答案的視角。這可能是什麼意思,或許可以從一段對話記錄清楚表明-這是由Manfred von Kries3所寫下的一段在魯道夫‧史代納和當時圍繞在Helene von Grunelius4身邊的年輕醫師們的對話;史代納對這些年輕人說:
「您們感到內在有一道極深的鴻溝;您們必須找到上面那座橋樑。您們必須找到那座從醫學-科學的領域通往道德的、慈愛的橋樑。您們看:例如,當我在談我所說的人的溫熱機體時,它對您們而言首先就是個抽象的存在。但是您們必須找到那座橋,如此去體驗這個溫熱組織而使得您們從對個別器官有差異的溫熱體驗,去找到通往道德的溫暖。您們將不得不如此去體驗人們所說的「熱心」,而使得您們會在身體上感覺到這顆炙熱的心臟。您們必須找到這條道路,從科學-生理學領域通往靈性-道德領域,並從靈性-道德領域通往生理學-解剖學領域。」 2
就以一種和自然科學世界觀相應的、合乎道德並且慈愛的療癒藝術而言,當今的醫學和醫療保健實際上面臨這個必須嚴肅看待的問題,即:如何能在這裡建立橋樑?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我們的知識隨著每個月豐富的研究和數據而增長,所涉及的學科與專業領域的差異越來越大,使得個人早已無法再全面理解它們了。在醫療實務上,則以基於證據和標準化程序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的形式、以越來越強的標準化來回應這個問題。在這種無法全面理解的、標準化的、並同時可能讓治療師與護理師的個人經驗和臨床判斷邊緣化的醫療,以及對一種有效、同時又富愛心與道德的療癒藝術的渴望,兩者之間的鴻溝於今日益發明顯。這一點在個別患者的特殊命運中尤為明顯:他們的需要和需求遠遠超出了標準化的、以疾病為導向的醫療。然而在醫師、護理師和治療師身上也出現無力感,鑑於當前的發展,他們失去了熱情,失去了對治療曾經有過的初心。依此,上述提到的主要問題實際上是:如何在醫療領域建立一座橋樑,以便能從解剖學-生理學的維度,跨越到人的尊嚴所植基的心魂-靈性及道德的維度?
人智醫學一百年來一直希望為此作出有力的貢獻。這本演講集邀請您,去認識本質性基礎思維並且共同協助建立我們這個時代的橋樑。這些演講從對熱情的生理學探討出發,來到對自由、愛和智慧等理想的審視-在思考與意志之間的糾纏-為了實現這一點,最後還需要一種深入物質、對物質的新的理解。在這過程值得注意的是,魯道夫‧史代納始終援引對人類與世界的古老觀點,例如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c. 460 BC–c. 370 BC)的四種體液學說和元素理論,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c. 384 BC–c. 322 BC)的乙太理論,直到最古老文化的宇宙觀和宗教觀。
這並非意味要回歸這些系統,而是鼓勵人們重新檢驗舊的原理,重新發現它們的靈性實體,並且和現代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一起看待。不僅如此,這一點也適用於魯道夫‧史代納的演講本身:值此百周年紀念,最重要的是希望它們能夠幫助人有信心地展望未來的一百年。本篇卷首史代納為伊塔‧薇格曼醫師所寫的冥思在這個意義下有了結尾:
穿透過去
以領悟未來
穿透已然完成的
以展望正在成形的。
那麼 於成形中
領悟存在;
那麼 於存在中
領悟即將如其所是的1
(冥思手稿 請見圖版VIII,75頁)
Paul Werthmann
Johannes Weinzirl
致2020年世界會議「跨過橋-作為人!」
籌備團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Rudolf Steiner: Briefe und Meditationen fur Ita Wegman. Arlesheim, Verlag des Ita Wegman Instituts, 2018. (Zur Rehabilitierung Ita Wegmans Bd. 1) 編按:〈人是一座橋〉冥思為Usha中譯,史代納手稿全文見74-5頁。
2 Peter Selg: Helene von Grunelius und Rudolf Steiners Kurse fur junge Mediziner. Dornach, Natura, 2003.
3編按:Manfred von Kries(1899-1984)為參加魯道夫•史代納1920年在復活節開設了第一門醫學專業課程的年輕學子。
4編按:Helene von Grunelius(1897-1936)是青年醫生課程(Course for Young Doctors )的發起人,也是魯道夫•史代納和伊塔•薇格曼所發起的新醫學的創始人物。
...........................................................................................................................................................................................................
內容選讀:第一講
心魂-靈性如何活在人的物質身體內?
多納赫Dornach,1920年12月17日
今天我想插入一個看法,或許它有些遙不可及,然而作為一個穿插進來的元素,它對於延續我們目前致力探討的內容是很重要的。隨著時間推移,我們蒐集了對人的理解所必需的、最多樣化的組成部分。我們現在正逐漸把人一方面放置在宇宙生命、另一方面放置在社會生活中。為此,我們現在就需要提請注意一些可能有助於理解人的事物。如果以當今的自然科學導向去看待人,那麼基本上只看到人本質存在的一部分。從以下事實可以明顯看出這一點:除了人的物質身之外,根本沒有考慮到其本質存在更高層的部分。但現在對這一點,我們今天先完全不談它。我們要考慮的是:一方面或多或少被科學的努力所認可、另一方面卻已進入了大眾意識的想法。人們其實是以這種方式在看待人:只把那些能想像成某種固態的或固態-液態的東西,認為屬於人的組織。當然,人們看待液體、氣體,有如它們是在人體內進進出出的東西,但是卻並不將其視為人的組織的一部分。人體內所具有的溫熱使其比周圍環境的溫度更高,被認為是人體的一種狀態,但實際上溫熱並沒有被視為人體組成的一員。我們將更詳細地了解我剛才所說的含義。
我曾提醒:當我們看到腦脊髓液在脊柱內上下運動,那麼我們會看到一種有規律的振動是如何透過吸氣和呼氣在進行著-腦脊髓液從下到上、從上到下的擺盪運動:腦脊髓液是如何經由吸氣被向上推動,於某種程度上作用在大腦組織,並如何在呼氣時再度下沉。這種在人的有機體內純粹液體中所發生的影響,不被視為屬於組織本身的一部分。人們多多少少在想像:人作為一種物質的組織,是由或多或少固態的、或最多是半固半液態的部分、由他內在的物質組成的。
如果要我繪圖示意(插圖1):人們想像,人就是由這些可找到的、或多或少固態的物質、骨骼物質等所組成的,所以人是某種組裝好的鷹架(白色)。人們想像:人體內其他的組成其實是液體、氣體形式的部分-如我以腦脊髓液為例所指出的,以解剖學和生理學而言,這些並不被認為是人體組織的一部分。有人說:是的,人吸入空氣;它在人體內經歷某些路徑;它也有某些任務。它再度被呼出去。人們談到人的溫熱狀態,但基本上只視固體為能組織人體,
插圖1, 亦見圖版I,68頁
然而卻沒有看出:人除了擁有這個堅實的鷹架之外,整個人也可以視為某種液體,也就是說首先是一個液體柱子(插圖1-I,藍色);整個人都充滿了氣體(插圖1-II,紅色)並且始終保持某種溫暖狀態(插圖1-III,黃色)。但是仔細觀察後卻發現,正如人們必須將固態或固態-液態部分視為人體組織的一部份、一個成員一般,人們也不能把人本身擁有的直接液體視為無關緊要的液態份量,而是視為一種必須在組織裡-即使是變化波動的-但仍需在組織裡去理解的份量,並且這個液態組織-如固態組織一般亦有其重要性。
因此,在一定的固態人之外,我們還必須審視液態人,並且還必須審視氣態人。因為我們內在的氣體以其分支結構、以其部分而言就是一個有機體-正如固態機體是一個有機體,只不過這個有機體是一直持續動態的氣體。還有,最後是我們內在的溫熱,它不是透過人發散的某種均勻的溫熱空間,而是在更精微處組織成一如固態的、液態的和氣態或風態的有機體。但現在我們會直接得出這結果:當我們提及液態機體時,它某個程度上和固態機體處在同一個空間,它充滿了和固態機體相同的空間;作為當今地球人的人類,我們無法談論這個液態機體而不提及那穿透它而發揮作用力的乙太身。物質機體首先自成一格,它是物質身;就它的完整性來看,我們首先視其為固態機體。在這裡我們面對的首先是實際上的物質身。
然後我們來看看第二個-液態機體:它當然無法像研究固態機體那樣用刀片來檢查,而是必須理解為一個本身會動的有機體,一個液態機體。除非我們想像它被乙太身所穿透,否則我們無法檢視它。
第三:我們有空氣形式的有機體。除非我們想到它被星辰身所穿透,否則我們無法檢視它。最後,第四:一個本身完全分化的溫熱機體。除非我們發現它從自我獲得了力量,否則我們無法檢視它。這就是今日地球人的人類狀態。
因此,我們有:
物質機體 物質身
人,以另類方式去審視:
1. 固態機體 物質身
2. 液態機體 乙太身
3. 氣態機體 星辰身
4. 溫熱機體 自我
(見圖版I,68頁)
如此一來結果是我們更明白某些事:我們來看看-例如:血液。就其主要成份本質上是液態、血液屬於液態機體而言,我們在血液裡有賦予血液力量的乙太身。但現在,在血液裡,我們還有通常只稱為溫熱狀態的東西。但這是一個絕不會和如此流動的血液組織吻合的機體。而且假使要對此進行研究-如果從頭開始進行,也可能有物理的研究方法-那麼我們會發現:只要透過記錄人體不同部位的溫熱狀態,就會發現它和液態的或任何其他的組織並不吻合。.....(全文閱讀請見《人是一座橋:從物質世界通往精神道德世界的橋樑》P.11-32)
人是一座橋!
Eine Brücke ist der Mensch!
人是一座橋
介於過去
與未來之所在;
當下一瞬;
瞬間化成一座橋。
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1861-1925)為伊塔‧薇格曼(Ita Wegman,1876-1943)所寫
1920年聖誕節1(冥思手稿 請見圖版VII,74頁)
此特別版魯道夫‧史代納《橋樑講座》(«Brückenvorträge»),於2020年人智醫學一百週年慶之際出版發行。
一個年輕的跨專業籌備小組,幾年來一直在籌備2020年秋季於多納赫歌德館醫學部舉行的以「跨過橋-作為人!」(Crossing Bridge-Being Human!)為主題的一百週年紀念會議。我們希望為一...
目錄
引言 人是一座橋!
第一講 心魂-靈性如何活在人的物質身體內?
多納赫,1920年12月17日
第二講 道德是創造世界的泉源
多納赫,1920年12月18日
第三講 通往自由與愛的道路及其對世界大事的意義
多納赫,1920年12月19日
圖版 黑板畫和手稿摹本
引言 人是一座橋!
第一講 心魂-靈性如何活在人的物質身體內?
多納赫,1920年12月17日
第二講 道德是創造世界的泉源
多納赫,1920年12月18日
第三講 通往自由與愛的道路及其對世界大事的意義
多納赫,1920年12月19日
圖版 黑板畫和手稿摹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