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社會需求,漢傳佛教如何繼往開來?
聖嚴法師指引的漢傳佛教生活智慧,不但是人類的安身立命之道,更能與時俱進,提供全方位的生命關懷,開創幸福的美好未來。
聖嚴法師圓寂十週年(二○一九)舉辦之「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邀請近百位海內外學者發表「佛法」與「社會科學」的跨領域研究論文,提供漢傳佛教的智慧於各領域運用與研究,開創人人都能安心、安身、安家、安業的幸福社會。
本書精選研討會的四篇專題演講、十一篇論文,橫跨佛法於經濟、公共治理、財務會計企管與社會學等四領域之研究,多方面深度探討聖嚴法師「建設人間淨土」的社會關懷和實踐方法。
議題包括:
社會學和佛法智慧的修持
經濟富足與心靈安樂
佛法與永續發展
正念影響情緒平衡之研究
「緣起領導」管理模式
正念對工作家庭間情緒溢出調節功能的初探……等
作者簡介:
Joel Magnuson
獨立經濟學者
Frances Berry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Askew公共行政與政策學院教授
Simon S.M. Ho
香港恆生大學校長
Richard Madsen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社會學系榮譽教授
許永河
國立成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尤淨纓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國企學群助理教授
賴子珍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國企學群副教授
江靜儀
銘傳大學經濟與金融學系助理教授
朱金池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教授兼警政管理學院院長
吳志軒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名譽助理教授
李啟華
天主教輔仁大學會計學系副教授
彭奕農
國立臺北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
陳思伃
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
陳定銘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教授兼學群長
徐郁雯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博士生
陳維武
澳洲墨爾本大學社會工作系博士生/副研究員
王宣曆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宗教學博士
Rebecca S. K. Li
美國新澤西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與人類學系副教授
(依文章順序排列)
章節試閱
精彩書摘1
「緣起領導」管理模式─—佛法與領導管理
吳志軒(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名譽助理教授)
摘要
領導管理的課題在多個學術和應用領域上均有深入的研究,但在宗教與公共管治方面,特別是在實踐和應用上的研究仍有待補充。本篇研究嘗試從佛法的角度去探討領導管理,從根本「緣起」和「無我」的義理出發,剖析領導管理的性質和在組織內的身分認同,為領導和管理者的角色重新定位。
通過剖析佛和菩薩廣大的慈悲與智慧,呈現佛法在領導管理上的無私大願、自利利他的精神。論文亦以《心經》及《金剛經》的智慧,去檢視可持續的「緣起領導」管理模式,落實佛菩薩的願景、教化和修習。「緣起領導」模式特別切合在情商和智商有持續和深入虛耗的商界、社會服務界和其他專業,讓領袖除了在技術上,在「心術」上亦能夠得以提昇和淨化。
本文亦以聖嚴法師倡議的「心五四運動」、「心六倫」及「四種環保」為例,探討部分實踐「緣起領導」模式的可能性。從每一個人的心開始,去轉化一個家庭、團體、企業、社會的管治。
精彩書摘2
正念影響情緒平衡之研究
朱金池(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教授兼警政管理學院院長)
摘要
傳統佛教的正念修行(mindfulness)是佛法八正道之一,意指繫念於聖道的實踐,心不旁騖,意不散亂。其修行的目的在收攝身心,以期達到解脫煩惱的開悟境界。其修行的方法是透過發菩提願心,以及修習次第禪觀與默照禪觀,使心念安定,甚至達到放捨諸相,休息萬事的境地。
自一九七九年以來,西方借用佛法有關正念的禪修觀念與方法,積極開發以正念減壓及療癒心理疾病的課程(如正念減壓及正念認知療法等),強調專注在當下且不帶評價的覺察,對減少身心壓力與病痛,以及治療心理疾病上有明顯的幫助,因而普遍流傳於西方的主流社會。本文首先探討傳統佛法的正念修行與西方醫學、心理學的正念覺察練習二者在意涵上之區別,次再分析二者對情緒平衡的影響情形,最後在結語中,從跨學科的觀點對正念之研究,提出三點看法。
精彩書摘3
經濟富足與心靈安樂──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思想對「佛教經濟學」理論之啟示
許永河(國立成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摘要
本文以聖嚴法師「心靈環保」與「建設人間淨土」之思想為核心,嘗試摸索其思想對近代「佛教經濟學」理論發展的可能啟發處,除一方面將佛教的基本教理整理介紹,另方面也將聖嚴法師思想的學術價值,做不同角度的詮釋,最後則依據「心靈環保」的觀念,對佛教的幸福經濟學,提出永續幸福發展的初步理論論述。
主流經濟學與佛教經濟學的差異,在於對欲望或幸福的看法的不同。對主流經濟學來說,幸福或效用是來自於擁有的物質或財富的增加所致。但奉行主流經濟理論為圭臬的世界,長期以大量生產、大量消費來追求物質欲望滿足的結果,出現了資源耗竭、環境汙染,以及生產廢棄物累積所帶來的生活環境惡化等不幸福的現象。佛教經濟學之學者不認同主流經濟學的幸福觀,不同意以消費水準做為評量幸福感的依據,認為應以「最少的消費」達到「最大的滿足」才是幸福。
此外,佛教經濟學主張幸福不能以物質消費為目標,而應以苦惱的減少為目的,因為苦惱的減少,即是幸福感的增加,而苦惱與貪欲有關,追逐無止境的欲望滿足是與幸福目標的達成相違背的。
本文中回顧主流經濟學、佛教經濟學、心理學,以及希臘哲學的幸福觀,再參酌佛教的基本教理、太虛大師「五乘教」,以及聖嚴法師「心靈環保」與「建設人間淨土」的思想,建構佛教經濟學的幸福觀。最後依據聖嚴法師「心靈環保」的理念,提出「心靈環保國富論」的初步邏輯架構,說明一個追求經濟富足與心靈安樂的社會,如何實現永續發展的經濟生活目標。
本文除了將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理念,應用在經濟學的理論之中,也補充現有佛教經濟學理論宏觀理論論述之不足。唯本文之「心靈環保國富論」構想,仍在發展中,日後將繼續發展充實之。
精彩書摘1
「緣起領導」管理模式─—佛法與領導管理
吳志軒(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名譽助理教授)
摘要
領導管理的課題在多個學術和應用領域上均有深入的研究,但在宗教與公共管治方面,特別是在實踐和應用上的研究仍有待補充。本篇研究嘗試從佛法的角度去探討領導管理,從根本「緣起」和「無我」的義理出發,剖析領導管理的性質和在組織內的身分認同,為領導和管理者的角色重新定位。
通過剖析佛和菩薩廣大的慈悲與智慧,呈現佛法在領導管理上的無私大願、自利利他的精神。論文亦以《心經》及《金剛經》的智慧,去檢視可持續的...
目錄
專題演講
Mindful Economics and the Countdown to 2030 Joel Magnuson, Ph.D
1. Pathological System Conditions (PSCs)
2. The Fall 2018 IPCC Report
3. Perpetual Economic Growth is Unassailable
4. Mindful Economics and Social Provisioning
5. “New Economics”: Same Wine Different Bottles?
6. Roshi Bernie Glassman and the Greyston Mandala
7.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lying Buddhist Principles to Managing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Public, Private and Nonprofit Workplaces Frances Berry
1. Introduction
2. Management in Today’s World
3. Leadership in Buddhist Writings
4. Summary and Brief Discussion
5. Conclusion
全文中譯 高照東方
Business Ethics: Some Insights from Buddhism Simon S.M. Ho
1. Objectives
2. Business Ethics Problems
3. Re-shaping Capitalism
4. Common Unethical business practices
5. Legal Regulations, Business Ethics and Human Characters
6. Buddhism Offering Distinct Perspective on Business Ethics
7. Some Relevant Unique Doctrines of Buddhism
8. Relevant Buddhist Scriptures for Practical Adoption
9. Noble Eightfold Path 八正道
10. Ethical Beliefs and Spiritual Pursuit
11. Further Observations
Sociolog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Buddhist Wisdom Richard Madsen
1. Sociology’s Compatibility with Buddhism
2. Buddhism’s Transcendence of Sociology
3. Contributions of Sociology to Buddhism
4. Sheng Yen’s Contributions to Sociology
5. The Future of Transcendence?
全文中譯 陳維武
論文
經濟富足與心靈安樂──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思想對「佛教經濟學」理論之啟示 許永河
一、前言
二、「佛教經濟學」的發展概述
三、聖嚴法師「建設人間淨土」的思想
四、 聖嚴法師「建設人間淨土」思想對「佛教經濟學」理論發展之啟示
五、結語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Sense of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Altruistic behavior Miko Ching-Ying Yu, Tzyy-Jan Lai
1. Introduction
2. Hypothesis
3. Conclusion
Reference
中文摘要
Buddhadharm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Analysis Ching-yi Chiang
1. Introduction
2.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3.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 Conclusion
Reference
Appendix
中文摘要
正念影響情緒平衡之研究 朱金池
一、前言
二、「正念」的兩種不同意涵
三、 西方醫學、心理學的「正念覺察」對情緒平衡之影響
四、佛教的「正念修行」對情緒平衡之影響
五、結語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緣起領導」管理模式──佛法與領導管理 吳志軒
一、領導管理模式的演變
二、慈悲與智慧的領導力
三、緣起的身分認同
四、佛菩薩的領導模式
五、以修行為領導的基礎
六、「緣起」的領導力
七、「緣起領導」的實踐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心靈環保、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司揭露與實踐永續發展目標之影響因素 李啟華
一、緒論
二、文獻探討及假說建立
三、研究方法
四、實證結果
五、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正念對工作家庭間情緒溢出調節功能的初探 彭奕農、陳思伃
一、文獻回顧
二、研究方法
三、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都市原住民照顧計畫之社會投資報酬分析 陳定銘、徐郁雯
一、前言
二、文獻探討
三、至善基金會個案析探
四、SROI分析與討論
五、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Karma, Social Justice and Lessons from Anti-Oppressive Practice for Buddhist Practitioners Wei Wu Tan, Ph.D.
1. Introduction
2. What is Social Justice?
3. The Conundrum of Karma for Buddhism
4. Responses to the Karma Conundrum
5. Doctrinal Foundation in Buddhism for Social Justice
6. Anti-Oppressive Practice in Social Work
7. Implications and Lessons for Practice and Discourse
8. Conclusion
References
中文摘要
人間性、場域性與解構性──聖嚴法師論如何建設現代社會為人間淨土 王宣曆
一、前言
二、人間性:人間佛教與建設人間淨土
三、 場域性:「建設人間淨土」以現代社會為實踐場域
四、解構性:如何建設現代社會為人間淨土
五、結論
引用書目
英文摘要
The Social Origin of Creativity: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Master Taixu and Master Sheng Yen as Buddhist Thinkers Rebecca S.K. Li
1. Introduction
2.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Master Taixu as a Great Thinker
3. Collins’s Theory of Intellectual Creativity
4. Conditions for intellectual creativity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5. Intellectual network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6. Explaining Intellectual Creativity: The Case of Master Taixu
7. Explaining Intellectual Creativity: The Case of Master Sheng Yen
8. Conclusion
Work Cited
中文摘要
專題演講
Mindful Economics and the Countdown to 2030 Joel Magnuson, Ph.D
1. Pathological System Conditions (PSCs)
2. The Fall 2018 IPCC Report
3. Perpetual Economic Growth is Unassailable
4. Mindful Economics and Social Provisioning
5. “New Economics”: Same Wine Different Bottles?
6. Roshi Bernie Glassman and the Greyston Mandala
7.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lying Buddhist Principles to Managing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Public, Private and Nonprofit Workplaces Frances Berry...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