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來著!
走訪全台十條心靈朝聖路,尋找落在島嶼上的菩提葉
日本有條走過八十八間佛寺的四國遍路,
柬埔寨的無形文化資產源於十二世紀的吳哥窟,
穆斯林們終其一生渴望前往聖城麥加……
那麼屬於台灣的宗教文化之旅,應該是什麼樣子?
在台灣,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就會有一個信仰中心,
宗教建築的密集度之高,世界罕見!
族群融合帶給這座島嶼超能量,海納百川的文化版圖、信仰的多元與自由,
這才造就藝術及庶民生活的繁盛色彩。
當身心脆弱之際,什麼樣的旅行能夠帶來安定的力量?
從療癒的心情出發,《廟宇覺旅》設計了十條心靈朝聖路,
提煉出台灣佛教廟宇的精華,
你會發現,寺廟不侷限於宗教,而是從佛學看人生哲理,從建築藝術看文化美學,
以禪七、茶道、抄經、朝山等深度體驗,安頓身心。
這次,讓我們踏上這段心靈朝聖路,與天地、與自己對話,
遍及北、中、南、東及離島,
走進海之濱、山林間或藏於市,清淨美好的角落,透視十座名寺之美,
賞建築、見工藝、聽神話、旅清心。
【新書重點】
˙精選全台各地十座各具特色的佛教信仰中心,四種角度切入,打破既定印象,開啟心靈的深度旅行。
建築>看門道.藏在建築裡的佛寺美學
神話>說故事.一段佛寺與地方的獨家記憶
體驗>輕修行.感受不一樣的生活禪
順遊>小旅行.放慢腳步,感受地方美好
˙跨界名人帶路,透過古蹟藝術美學家與植物系作家不同的觀察角度,打開島嶼信
仰的新視野。
˙十間佛寺、五感體驗、十款旅程,身體力行的旅程更加印象深刻。
【專屬島嶼的佛寺朝聖之旅】
新北金山|法鼓山 #台灣第一座地宮佛教道場、收藏三百件佛教典籍文物
新北貢寮|靈鷲山 #東北角最壯麗山海景觀的宗教道場
桃園大溪|齋明寺 #全台唯一珍藏宋版《磧砂藏經》影本的寺廟
新竹市|永修精舍 #楊英風雕塑.復刻敦煌石窟,百年古蹟裡遇見當代藝術
台中大里|菩薩寺 #佛教新美學,讓風與光進來的有機清水模綠建築
南投埔里|中台禪寺 #塔寺合一為旅人指路,典藏跨越兩千年的佛教造像
高雄大樹|佛光山 #打造全球最高銅鑄坐佛,寶藏世界僅存的佛牙舍利
高雄六龜|妙崇寺 #宛如以景泰藍打造的佛教美術館
花蓮市|慈濟靜思堂 #師法自然,全台唯一採用插榫、擠籠工法的心靈朝聖地
金門金湖|海印寺 #立於太武山,守護浯島七百年,源於宋朝的離島寺廟
作者簡介:
微笑台灣編輯團隊:
2001年,《319鄉向前行》特刊+100萬本護照。
2005年,「帶著微笑,再訪319鄉」啟動3000家微笑聯盟。
2007年,「微笑台灣319鄉+」納入7大城市,再度拜訪不分城鄉的每個角落。
2009年,100萬張台灣生活意象明信片「把台灣寄出去」,旅行台灣也讓台灣旅行。
2011年,出版《52種生活提案:美好的一天,請跟我來》
2013年,陸續推出20本幸福專刊《縣市款款行》、帶著雲端護照APP去旅行,出版《美麗台灣:讓我們ㄧ齊把台灣推向美麗》攝影集
2016年,出版微笑季刊:誠食 草根 慢島 好物
18年來,帶動超過600 萬人行腳台灣,持續用新眼光發現並分享台灣美好。
章節試閱
新北金山 法鼓山
胸懷天地,自有開闊,
俯視金山平原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能看山望海,
園區裡還有八條步道,走路也是一種修行,
在這裡聽溪、觀風、沉澱自己。
文 | 張雅琳 攝影 | 張界聰
如鏡照見 初心的所在
從大台北地區前往金山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下稱「法鼓山」),有淡金、基金和陽金公路三條選擇,各有海岸和山路的優美景致。從看見入口處的法鼓山精神指標「山徽石」那刻起,意味著即將遁入山林勝境,享受心靈洗禮。
香火鼎盛的廟宇,總離不開亭台樓閣金碧輝煌的形象,落成於二○○五年的法鼓山卻獨樹一幟,依山勢而築的觀音道場,以褐、灰、白為主色調,造型大器、線條流暢,低調不張揚,也呼應了日本學者久松真一所提「禪美學」中的簡素、枯高、脫俗等特質。
值得一提的是,自屋牆、地板到門窗所選用的各式建材,哪怕是一塊小石頭,都是由創辦人聖嚴法師親自挑選,特別強調與金山原本的環境調和,當年即使是新建,也想在視覺上有歲月古意,才不至於顯得突兀。
找回 本來面目
果賢法師提到,概念上希望減少外加,讓這座建築就像是從大地長出來的「有機體」,在青山翠嶺、雙溪環抱間,與自然融為一體。她以大殿正門上方懸掛的「本來面目」匾額為例,這四字說明了法鼓山從建築到景觀建設從一而終的原則,「回到自己本來的樣子,沒有太多複雜性,簡單地呈現簡樸清淨的環境。」也讓造訪此地的人,無形中被潛移默化,拿掉生活中的矯揉造作,找回心裡的本來面貌。
到法鼓山來,最好能多留半天,在園區走上一段路,方不辜負這裡的一花一樹、一草一木,特別是圖書資訊館前七棵珍貴的老雀榕,是興建過程中秉持著「尊重自然萬物」初衷特意留下,前人保樹,後人乘涼。果賢法師回憶當年闢建大學校區的移樹計劃,想方設法將楠木、烏臼、樟樹、魯花樹等上千棵原生樹種移植保留,「最快的方式當然是砍掉重來,但就像我們常說的『過程即結果』,用時間重新慢慢涵養,自會繁花盛開。」
臨溪走一段 是旅行也是修行
園區目前共有八條步道,自然生態豐富,景觀也是各異其趣。
果賢法師笑說,開山十五年來,常有參訪者給予反饋,盛讚此處簡單乾淨,「問他們怎麼個玩法?都說是把車子停在山下,沿著臨溪朝山步道慢慢走上來。」大停車場對面的小山頭,就是座八尺高的來迎觀音銅像,以半步輕移、衣帶迎風飄揚之姿,迎接來者。義工趙婉玲也回憶自己初訪法鼓山,驚豔於環境的清靜,「自然而然地安靜下來,心也自然清淨。」
陽光露臉的日子,抬頭可見大冠鷲飛翔,做早課的時候,還有藍鵲家族在大殿外此起彼落唱和,這是果賢法師形容的法鼓山日常,伴著終日不絕的流水樂章,無處不是風景。
她殷切提醒:「入寶山莫要空手而回。」聽溪、聽雨、觀風、觀霧,只緣身在此山中,不為修行,也是療癒。
建築。看門道
佛法之境 禪美學
從規劃到落成,法鼓山歷經十六年的開山建設,將恢宏、開闊、素樸與穩實的佛教精神融入其中,人文設施如三門、觀音像、法華鐘、大殿、開山紀念館等,理解了所謂人間淨土,果賢法師說:「來到法鼓山就是一種禪悅境教的薰陶。」
法華鐘——刻畫經典的鎮山大鐘
鎮山之寶,無疑就是位於法鼓山右側山麓的「法華鐘」。這口青銅材質的梵鐘,重達二十五公噸,最厚處有二十九・六公分,鐘形渾厚飽滿,線條古樸典雅,是特別委請百年鑄鐘經驗的日本老子製作所鑄造,在在顯現當代工藝之精湛。
法華鐘之所以意義非凡,在於鐘體內外精細鐫刻了七萬多字的《法華經》、〈大悲咒〉及多寶塔雙佛並坐圖,象徵著每拜一次法華鐘,就有如誦持整部經文,每敲響一次法華鐘,聞鐘聲,也有如聽到兩部經典。
出家人常說:「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在佛教世界,鐘是重要法器之一,作為報時、集眾之用,素有「晨鐘暮鼓」之稱。果賢法師強調,一九八九年春天,當聖嚴法師初訪法鼓山現址時,即發現兩側山崗狀似鐘鼓,分別命名為「鐘山」和「鼓山」,就是盼著有朝一日,洗滌塵俗的清淨鐘聲,能在山中悠揚。
祈願觀音殿——如明鏡般 靜心的角落
園區第二大樓的祈願觀音殿,正如其名,是令人想在此祈求所願的靜心角落。
殿前四合院中波平如鏡的一方水池,映照天光雲影,四季流轉都在其中,從殿內往外看,池子有如一片寧靜海,靜靜看著,讓人彷彿能洞見自己的內心自在。
水池所在位置,其實是三層樓中的頂樓,就施工來看頗有難度,也意味著一旦漏水,底下樓層全都遭殃。果賢法師透露,當初興建時,聖嚴法師排除眾議,堅持留下這項水景,原因就在殿內手執淨瓶的祈願觀音像,「因為『觀音自海上來』,自然不能少了這個意象。」
法鼓山每年春、秋號召義工和民眾清洗水池一次,將石頭、池壁逐一洗刷日曬,是別開生面的「動中禪」。義工趙婉玲建議來者不妨試試在池畔駐足,也能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是修行。
大殿三寶佛——佛陀座下細看保育類動植物
要說到法鼓山園區的地標建築、全山精神之所繫,就是位於第一大樓六樓的大殿。
挑高四層的大殿,是舉行各項大型儀式及弘法活動之處,建築型態雖是素樸內斂,卻有一股沉穩雄偉的氣勢。
大殿供奉三寶佛:釋迦牟尼佛(中尊)、西方阿彌陀佛(左尊)、東方藥師佛(右尊),皆是採中國隋唐石窟的造像藝術,依據山東四門塔的阿閦佛為藍圖,線條單純流暢,面容莊嚴慈祥。特別是佛像下方的方形須彌座四周,刻著十二幅的銅鑄浮雕畫,讓台灣原生保育類動、植物躍然其上,飛鳥、游魚栩栩如生,別具意義。
此外,大殿還有兩件看不到的佛寶。一是三尊佛像的佛身裡頭,藏有書法名家及信眾鈔寫的七十七卷大乘佛經,二是佛像正下方,設置了建於一九九六年的台灣第一座地宮。果賢法師以十世紀初被發現的敦煌藏經洞為例,重現佛教一千多年前的珍貴文物,「我們的後代子孫,要如何理解今日的台灣佛教文化呢?」法鼓山發願留下文明發展的見證,依此概念建置,地宮收藏三百多件二十一世紀初的佛教典籍文物,明訂西元三千年方能開啟,也呼應法鼓山是以「千年道場」來打造的精神本質,果賢法師微微一笑道:「如若千年以後再見,也會覺得似曾相識呢!」
神。話
落腳北海岸的一段佳話
果賢法師提到,聖嚴法師一向叮囑,學佛不談神蹟,信仰不求感應,因此不特別強調神話的流傳。值得一提的,倒是當年來到法鼓山的開山因緣,彰顯了「千處祈求千處應」的觀音精神,蔚為佳話流傳。
眾所周知,法鼓山的前身,原是位於北投的農禪寺。一九八九年,因「關渡平原都市計畫」實施,面臨土地被徵收、所餘建地不敷使用的情況,另覓新址勢在必行,幾番尋尋覓覓,始終未能如願。當時有位醫師熊清良居士建議,「我們做不到的事情,就交給觀世音菩薩吧。」於是,便在農禪寺的念佛會共修時,由聖嚴法師率上千弟子持誦〈大悲咒〉二十一遍求地。
說來也巧,過沒幾天,便有另一位林顯政居士提議金山有一塊地可以去看看。由於聖嚴法師服兵役時曾在金山海邊住過兩年多,對此處並非全然陌生,認為金山沒有適合的好地,原本一開始不假思索地回絕,後又不忍辜負弟子熱心,還是抽空上山,一看之下,發現很是喜歡。
原來,金山這塊地當時的擁有者為全度法師,他買地建廟,和出家的母親一起照顧道場,囿於自身弘法能力有限,希望能有合適的人選代為接管。彷彿冥冥中自有註定,就在農禪寺持誦〈大悲咒〉的翌日早晨,全度法師也念了二十一遍〈大悲咒〉,接著他便在北投佛恩寺巧遇林顯政居士,交談之下,發現兩方需求不謀而合。回憶這段往事,果賢法師說:「就像師父(聖嚴法師)常講的,至誠懇切,自然有好因緣來促成。」
修。行
法華鐘響的祝福
如果想「過個不一樣的新年」,就到法鼓山來吧!
自二○○七年起,每年除夕夜在法華鐘樓舉辦撞鐘祈福,已成為法鼓山的代表活動。「一○八」是佛教常用的數字,除夕敲響一○八下鐘聲,象徵消除人類的一○八種煩惱,跨過舊的一年,除舊布新,同時法鼓山也會發表年度主題,祈願全人類平安和諧。
果賢法師表示,活動的初衷之一,是希望能改變傳統民俗節日多是大吃大喝的慶祝形式,「當純淨的鐘聲在山林傳揚,也是象徵我們對生命、甚至對世界的一種祝福。」歲末年終之際,若有機會共赴這場別開生面的跨年聚會,聆聽鐘聲安定身心,更是別具意義的守歲。
法華鐘樓下方平台另外設置了縮小版的法華鐘「引鐘」,假日裡來,也能敲擊此鐘,心領神會。法華公園周遭遍植楓樹,入秋後滿山紅葉,另有一番意境。
清心。旅
金山順遊
磺港漁村裡的寬式料理
磺港,是金山地區重要的海鮮漁港,以保留即將失傳的磺火捕魚傳統技法「蹦火仔」而聞名。早年本地漁民擔著魚貨走古道,翻山越嶺到台北販售,就是今日的「魚路古道」,磺港也因此被視為魚路的起點。
這處依山傍海的小漁村,不脫台灣多數鄉村會遇到的狀況:青壯人力外出工作、在地人口老化,平日裡顯得特別安靜。不過,二○二○年開始,這裡有些不同的氛圍,荒廢多年的房子重新整理後,亮起溫暖的燈光,掛上「磺港食不厭」的招牌,意味著「寬哥來了」。
但凡到過水金九旅行的人,多少聽過寬哥的名字,也有越來越多人在問:「寬哥是誰?」金瓜石出生長大的寬哥(王四維),被譽為「開店達人」,擅長木工的他,敲敲打打就能弄出一間風格獨特的店,寬哥的「關於咖啡」在金瓜石一做就是二十年,二○一三年開張的「食不厭」,更是用日式輕食料理盡展好手藝。
磺港漁村的房舍在山坡上錯落,就像捉迷藏的場景,看在寬哥眼裡是趣味十足,機緣之下遇見這間老屋,他一看就喜歡,身旁認識多年的老友補充:「你就專門在改造這種的。」寬哥頻頻點頭笑說:「對老房子有種特別的情懷。」裝潢一樣自己動手做,風格毋須多做定義,就是別人模仿不來、「很寬哥」的生活感。
除了「食不厭」的幾道招牌料理,也不浪費地利之便,加入漁港的直送海鮮,實踐產地到餐桌最短的距離,小黑板上的「隱食」視每日進貨食材更換。主廚王新捷是本地人,曾在北投以排骨酥聞名的老店工作,菜單上自然也少不了這一味。
寬哥對食材的講究,從小細節就看得出來,像是一道「焗烤番茄麵包」看似平凡,入口卻感受到芬芳滋味在口中迸開,關鍵密碼來自在金山闢地、請專人照顧種植的香草,寬哥說:「我們的店雖然不大,但是規格都是國際級的。」
說著自己「其實不是很喜歡開店」的寬哥,卻總有些機緣,讓他把店一間間開起來。整修「磺港食不厭」時,就有在地人好奇上前關切,得知要做餐館,竟有人主動提議要把自家閒置二十年的房子也租給寬哥。於是,相隔不到半年,距離「磺港食不厭」走路不用兩分鐘的位置,「貪心咖啡館」正式開張,寬哥振振有詞地說真心太假、貪心才真,「如果我滿足每個人對食物的貪心,大家就會常來。」
兩百多坪的空間,賣的是窯烤披薩、義大利麵和B.B.Q,週末夜晚還有Mojito Bar。有趣的是,各司其職的主廚們,其實都是寬哥的各路好友或熟客,在他的號召下前來共襄盛舉。
未來他還想要辦金工教室和戶外市集,簡直就是寬哥的人脈集大成,他對在磺港能發生的事從不設限,只能說寬哥就是任性,大家只管盡情來玩。
新北金山 法鼓山
胸懷天地,自有開闊,
俯視金山平原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能看山望海,
園區裡還有八條步道,走路也是一種修行,
在這裡聽溪、觀風、沉澱自己。
文 | 張雅琳 攝影 | 張界聰
如鏡照見 初心的所在
從大台北地區前往金山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下稱「法鼓山」),有淡金、基金和陽金公路三條選擇,各有海岸和山路的優美景致。從看見入口處的法鼓山精神指標「山徽石」那刻起,意味著即將遁入山林勝境,享受心靈洗禮。
香火鼎盛的廟宇,總離不開亭台樓閣金碧輝煌的形象,落成於二○○五年的法鼓山卻獨樹一幟...
目錄
導讀|屬於台灣的心靈朝聖路 張錫聰
廟宇建築帶路|建築說書 透視細節裡的時代線索 李乾朗
佛系植物走讀|佛與樹 橫越兩千年的追尋 胖胖樹 王瑞閔
節慶行事曆|與佛陀相約的一年
新北金山 法鼓山
如鏡照見 初心的所在
佛法之境 禪美學
落腳北海岸的一段佳話
法華鐘響的祝福
金山順遊 磺港漁村裡的寬式料理
新北貢寮 靈鷲山
海闊天空下的心靈道場
觀音法門 異國風景
以智慧 解讀每一段相遇
心在這裡重開機吧
澳底順遊 貓哥與他的海洋基地
桃園大溪 齋明寺
平凡中見偉大 包容歲月的古剎日常
看見設計本質 遇見歷史身影
巧遇生命中的前途無量
出坡 成為齋明寺勞動分子
大溪順遊 留住旅人的兩種香
新竹市 永修精舍
在百年古蹟裡 遇見當代藝術
穿梭古今 一場善與美的盛宴
為百年樹人而生
修一門佛藝課
新竹順遊 看展.讀書.逛眷村
台中大里 菩薩寺
小扇門裡大世界 清涼低語的人生祝福
空間語彙中體會人生奧義
在佛陀出生地 種下希望
抄經.缽飯.藏香 從手到心自我修復
台中順遊 拜訪第一代文青聚集地
南投埔里 中台禪寺
金光閃閃背後 定心的力量
佛法與藝術的黃金比例
靈泉寺 一切善念的起點
必訪中台世界博物館 追尋歷代菩薩身影
魚池順遊 喝一口紅茶新世界
高雄大樹 佛光山
送給未來 一座人間博物館
微巨之間 觀看大佛所在之處
不再漂泊的佛牙舍利
茶師體驗 禪的另一種方式
大樹順遊 鳳梨罐頭的黃金歲月
高雄六龜 妙崇寺
不遠山中清涼地
殿堂樓閣 以心誠 下工夫
掌管智慧的開山董事長
私訊佛陀 將心意上達天聽
六龜順遊 老房舍裡找時代密碼
花蓮市 慈濟靜思堂
後山一處 讓心休息的地方
師法自然 成就第一座靜思堂
向一間修道小屋學習
靜思花道 明白人與自然的關係
花蓮順遊 舊宿舍裡新風景
金門金湖 海印寺
金門最高!盡看浯島七百年
儒雅 走一種邊陲風
灌溉文人之島
如大石般靜定
太武山順遊 穿越金門小絲路
導讀|屬於台灣的心靈朝聖路 張錫聰
廟宇建築帶路|建築說書 透視細節裡的時代線索 李乾朗
佛系植物走讀|佛與樹 橫越兩千年的追尋 胖胖樹 王瑞閔
節慶行事曆|與佛陀相約的一年
新北金山 法鼓山
如鏡照見 初心的所在
佛法之境 禪美學
落腳北海岸的一段佳話
法華鐘響的祝福
金山順遊 磺港漁村裡的寬式料理
新北貢寮 靈鷲山
海闊天空下的心靈道場
觀音法門 異國風景
以智慧 解讀每一段相遇
心在這裡重開機吧
澳底順遊 貓哥與他的海洋基地
桃園大溪 齋明寺
平凡中見偉大 包容歲月的古剎日常
看見設計本質 遇見歷史身影
巧遇生命中的前途無...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