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灣第一本由本土作者所寫的男性性別史。
2.細屬從希臘羅馬、維京勇士、中世紀騎士、英國尖頭鰻到二戰士兵,歷史上如何定義「真男人」!
3.不只是女人需要從刻板印象解脫,男人也要!
4.PTT名人馬雅人、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王宏仁專文推薦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男人也是!
台灣第一本由本土創作者撰寫的男性性別史,
告訴你歷史是如何一層又一層地壓得男人喘不過氣!
⇀PTT名人馬雅人、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王宏仁專文推薦↼
▇「總裁系列誤我一生!」這麼多加諸給男人的規矩究竟從何而來?
歷史上的不同時期,社會對於男人的要求都五花八門、各不相同。古希臘羅馬的男人既要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也要能在政治場域以理服人;中世紀的神職人員認為禁慾守貞才是真男人,但講求勇敢忠誠、禮遇女性的騎士更為耀眼;啟蒙運動後,具備完美禮儀、能歌善舞、約會不放女性鴿子的紳士成為男人中的男人;到了工業化時代,粗獷暴力、渾身肌肉、自力更生的勞工又成了男性楷模;最悲慘的還是兩次大戰期間,一個不害怕戰爭、絕對不從場上逃跑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勇者。
這些歷史加諸給男人的框架層層堆疊,導致到了現代,一個「新好男人」的條件越來越苛刻:對外必須品學兼優、年薪百萬、言行得體,長相斯文乾淨與練出六塊腹肌;對內則要柔情霸氣、專一負責、還要有體貼入微的高情商……讓人不禁想吶喊:當個男人為何這麼累!?
▇不只是女人需要從刻板印象解脫,男人也要!
「換日線」專欄作者、倫敦大學歷史博士盧省言,在近年教授男性史課程時發現,從歷史經驗來看,大眾往往誤解女權的興起會壓抑男權,導致近年性別爭議越演越烈;然而,體制造成的框架並非僅局限女性,男性一樣受害甚深。因此若要達到真正的性別平權,無論是女人或是男人都要一同解放。
本書從西方史出發,細數從希臘羅馬、維京勇士、中世紀騎士、英國紳士到二戰士兵,社會如何用「男子氣概」限囿男性。唯有當我們理解這些「有毒的」男子氣概如何產生,才能真正從框架中走出。
【好評讚美】
性別史中,男性史的研究長期缺席。本書應用各種史料,以詳實而有趣的敍述、生動的圖片與寬廣的視野說明西歐歷史上男性氣概的形成,深入地剖析了父權體制對兩性的迫害,值得細細品味。
──────黃克武(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我們今日會以為「男子氣概」是一種超越時空、普遍適用於(也要求著)男性的性別想像,然而本書透過爬梳文學文本與史料,精緻地展示了這個性別想像是如何在歷史中被一點一滴建構起來,並是怎樣累積了許多不同族群階級、不同時代與地域的差異,這補足了我們認知上的空白。當我們更了解這套性別想像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也才更有可能將之相對化、更可能靈巧地操演收放,而非把它當成絕對的準則。
──────盛浩偉(作家)
「人是自身時代的產物」,幸運的是我們有歷史,既可回望,也能前瞻;更幸運的是我們生對了時代,恰能見證《有毒的男子氣概》為台灣的性別思辨注入活水。透過新世代史家平易近人的書寫,我們明白男女處境是對照而非對立關係;並不至將當代的 Me Too 運動、同性婚姻合法化,又或對於女性主義的反動之聲,視作公眾討論的終點。感謝歷史,每一天都是起點;感謝省言,在起點領跑。
──────林欣蘋(天下雜誌《換日線》內容主編)
【各界推薦】
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
朱宥勳(作家)
吳曉樂(作家)
林欣蘋(換日線內容主編)
林美香(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涂豐恩(故事StoryStudio創辦人)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PTT mayaman)
盛浩偉(作家)
張亦絢(作家)
張翔一(換日線總編輯)
陳思宏(作家)
黃克武(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葉嘉華(陽明交通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作者簡介:
盧省言
愛丁堡歷史系碩士,倫敦大學歷史高等研究院博士。天下雜誌《換日線Crossing》專欄「安妮/本初子午線觀察記」、「故事」(Story)網站專欄「安妮的午茶八卦時間」作者。現為台灣師範大學專案助理教授,曾任德國馬克思普朗克(Max Planck)歐洲法律史研究中心博士後、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
章節試閱
導論
什麼是男子氣概(masculinities)?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社會期待男性該表現出來的行為。
在不同的文化及時代裡,對於男子氣概的定義也會不同。以男人的鬍子為例,在古希臘羅馬時期,蓄鬍是男子氣概的象徵,但在十六世紀的歐陸,鬍子所代表的意涵是野蠻、無教化的,任何受過教育的男人都必須避免蓄鬍,尤其是落腮鬍。男子氣概就如同我們所稱的「社會性別」(Gender),和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Sex)不同,是透過社會建構出來的。一位生理性別為男性的人,在社會性別的認同上可能是女性,因此表現出來的行為會向外散發「我是女生」的訊息。社會性別的內涵深受文化的影響。
社會將某些行為定義為「男性」,反之,某些行為則是「女性」的象徵。但社會性別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浮動的,如同對兩性的審美觀會隨著時代而改變一樣,因此,一百年前對男女的標準當然不會適用於當代。也就是說,男子氣概是流動的概念,一個男人是否具有男子氣概,端看其所處的社會而定。英國中世紀對於男性的期待和維多利亞時期有何不同?又,十八世紀殖民地的男性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及何為真正的男人?因此,本書的目的為探討男子氣概從古希臘羅馬到當代歐洲的定義流變,進而探討政治與宗教如何影響社會對男性的期待,並從不同面向剖析各時代的男子氣概。
男子氣概相對於女性特質(feminity)而生,表現形態也不只一種。學者柯
瑞爾(R. W. Connell)指出,男子氣概可以分為許多不同面向,如多元性、集體性、
霸權性、階級性、層次性、主動與被動等,在在顯示男子氣概的表現是多元的,而這也是為什麼本書將男子氣概的英文寫做複數形式(masculinities),而非單數(masculinity)。柯瑞爾也提出所謂的「霸權陽剛」(hegemonic asculinity)概念,意即社會對於一理想男性的期待。只有極力向這些期待靠攏的男性,才是社會認可的男人;相反地,其他拒絕、無法達到這些期待的男性,就是「不夠格」的男性。擁有霸權陽剛的男性能藉此成為支配者,占據階級的最上端,成為「男人中的男人」。學者亞歷山大.施巴德(Alexander Shepard)也提出了四種男子氣概的形式:家父長支配者、被家父長支配的男性、反對父權體制下的家父長者,以及非主流的男子氣概。最後一種男子氣概在歷史中不斷和霸權男子氣概對抗,例如本書所介紹的中世紀神職人員的男子氣概—神職人員由於戒律而無法行使正常男性對軍事、政治及女性的支配權,因此發展出另一套「男子氣概」的定義,認為真正的男人是那些能為主守貞、對抗男性自身性慾的人。
霸權陽剛作為父權體制的核心,使男性透過支配女性與比自己地位低下的男性,藉此讓展現男子氣概的行為合理化。事實上,「支配」是男子氣概中的核心元素,尤其是對政治、女人、性及軍事的支配權,更是男性在歷史中不斷被期待該擁有的特質,而父權體制也是建立在上述不同面向的支配上。本書會談論男性如何透過支配同性及異性來建構男子氣概,也會討論男孩如何學習在生活各方面成為支配者。以男性為支配者的父權體制事實上造就了今日的性別刻板印象,而在今日,我們會以「有毒的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來形容深信且表現性別刻板印象的現象。而透過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男人」是如何層層被建構,如何成為今日學者口中的「有毒物」。
男子氣概研究或男人史是一門相對新的領域,男子氣概(masculinity)一詞直到一七四八年才被創造出來。和女性史或女性研究相比,男性史及男人研究發展甚晚,可以說男性研究是要作為女性研究的對照而誕生,在女性史蓬勃發展的一九六〇至一九七〇年代,人們開始想要了解男性史的重要性,亟欲知道男性在父權體制中所扮演的角色。在父權社會中,是否每個男人都有權力?是否每位男性都想要權力?男子氣概的表現在不同的文化、族群及階級中有什麼差別?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直指一個核心:男人史是無所不在,卻也不見蹤跡的。「歷史」這個詞的英文(History)常常被解釋為「男人的歷史」(his story),這是因為歷史多由掌權的男性書寫,裡面少見女性的蹤跡。但事實上,文字留下的歷史多是關於上層階級的男性,一般、甚至是地位較低下的男性鮮少在歷史上留下紀錄,更遑論被看見。我們熟知男性統治者的光輝,卻看不見身為一般男性的掙扎。其實,父權體制是建構在同時對男性及女性的剝削之上,若要進一步認識女性一直以來受到的壓迫,便不能不研究男性一直以來也遭受了多少壓力。女性受壓迫的歷史是眾所周知的,或許路上隨便一位非歷史系的學生都能猜出女性在中世紀備受壓迫。中世紀有不少關於妻子被嚴重家暴的司法案件,卻鮮少看到男性被妻子家暴的案件。事實上,這種案例並非不存在,而是在中世紀,任何被家暴、或體能上無法打過妻子的男性,都會被認為「不是個男人」。又,在中世紀的英格蘭,寡婦在丈夫過世後,可以請求其生前三分之一的財產,若為鰥夫,則是直接接收亡妻生前的所有財產。而縦觀中世紀的法庭紀錄,有成千上萬筆寡婦請求亡夫遺產的案子,丈夫請求妻子生前財產的案例卻寥寥無幾。案件的缺乏並非代表男性輕而易舉就能接收亡妻的財產,或許實際上困難重重,卻礙於社會加諸於男性身上的壓力,導致他們不敢上法庭。
研究男性史的困難在於,記載男性所遇到的困境的檔案相較女性少之又少。父權體制加諸於男性的困境,並不亞於對女性的壓迫,只是男性長久以來被社會教導要成為支配者,導致他們無法大聲說出遭遇到的困難,更遑論寫成文字紀錄。因此,為了重新建構男性在過去的活動,以及他們所表現的男子氣概,就必須從不同面向著手。本書會從政治、宗教、服裝、文學、娛樂與文化等角度切入,討論男子氣概在古希臘至二次世界大戰這段時間的長河中,是如何被建構、被學習並展現。本書將以時間為發展主軸,分作三大塊:古希臘羅馬、中世紀與文藝復興、近現代,讓讀者能從古文明的發源開始理解,「何謂一個男人」的標準是如何受到其所處社會的文化的影響,而漸漸形塑出今日的男性。
的確,本書所討論的對象只限於西歐,且礙於語言關係,不少篇幅都集中在英
格蘭。我的研究領域無法將更多值得探討的地方寫進本書,但碎鏡為史,本書的目的是成為一本概論性的磚,以期日後吸引更多深度討論的玉。畢竟,只著重在女性的性別史並不完整,只有在我們也看見男性的掙扎與困難後,才能看見父權體制對兩性的迫害,並釐清今天兩性各自承受的壓力從何而來。在不斷喊著進步平權的當代,或許要等兩性一起從各自所受的性別期待解放出來後,我們才有可能往前走。
導論
什麼是男子氣概(masculinities)?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社會期待男性該表現出來的行為。
在不同的文化及時代裡,對於男子氣概的定義也會不同。以男人的鬍子為例,在古希臘羅馬時期,蓄鬍是男子氣概的象徵,但在十六世紀的歐陸,鬍子所代表的意涵是野蠻、無教化的,任何受過教育的男人都必須避免蓄鬍,尤其是落腮鬍。男子氣概就如同我們所稱的「社會性別」(Gender),和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Sex)不同,是透過社會建構出來的。一位生理性別為男性的人,在社會性別的認同上可能是女性,因此表現出來的行為會向外散發「我是女生...
作者序
【推薦序一】
進得了廁所,擺得上書架的男子氣概史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PTT mayaman)
某個燥熱午後,我滴著現代社會象徵著男子氣概的汗水,滴在現代社會非男子氣概的腰間贅肉上。滑開手機收到盧省言的訊息。原來是她的新書《有毒的男子氣概》付梓,希望身為生理男性的我,可以掛名推薦這本書。女性有求於男性,男性拔刀相助,頗有中世紀騎士精神。當然馬上一口答應。
看著題名《有毒的男子氣概》,配合作者生理女性的身分,以及現代台灣社會女權逐漸抬頭的論述氛圍。本以為大概是本批判歷史上男子氣概如何壓迫女性,進而女性從「男子氣概暴政」中逐漸掙脫覺醒的過程吧!閱讀之前,我泡了一杯咖啡,準備好被砲轟一波。
沒想到讀完序言,不禁落淚。從她的口中,娓娓道來一個生理男性被男子氣概「穿透」的苦難與焦慮。省言是個如此特別的女性,寫書自然是不落俗套的。就像她常常跟我說的,她要寫,就要寫一本萬世流傳的著作,絕對不想在二手書店看到自己的書被賣掉。但也要進得了廁所,擺得上書架。
無論是古代希臘的同性戀者,還是中世紀不能結婚、不能自慰、不能上戰場的神職人員,或是私密閨房中的性無能者,需要在法庭上由村裡幾個「誠實婦女」檢驗性能力。我們都看到男性面臨「男子氣概」緊箍咒時,邊緣人、弱勢男性的無奈。但我們也看到這些男性的能動性,例如以侍奉神的「神聖」,取代希臘羅馬以來的男子氣概觀。在書中也看到男性最軟的那塊,當戰爭的殘酷,連跟梁靜茹借的勇氣都不夠用的時候,對於逃兵、砲彈休克症的道德思辨也應該要展開。省言用她極為強大的語言能力,旁徵博引,用語意直入各項觀念中深層的思想意涵。
我想在傳統社會中,總是有許多對於男性角色的期待。其中,最複雜的莫過於「男子氣概」的建立。像是小到個人情緒「男兒膝下有黃金」、「男兒有淚不輕彈」,大到「保家衛國」、「賺錢養家」。與其說男性英雄只有享受到男子氣概給予的權力,也別忘了更多男性也在承受男子氣概帶來的苦。男子氣概如同雙面刃,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不斷縈繞在腦中的一個感想。盧省言在書中,如同慈母一般,字字句句都在提醒我們生理男性,看著眾多男性「英雄」展現著男子氣概的同時,別忘記自己因為男子氣概正在遭遇的苦難。
不過也有不少男性像王爾德一樣,一眼看出男子氣概實際上也是壓迫男性的口號,而只有當我們真正放棄何謂女性特質、何謂陽剛特質的主張,才能減輕男性長久以來背負的壓力。
當讀到書中的這段話,我停留許久。歷史可以提供現世生活的一點指引,這是歷史系學生琅琅上口的價值,但是能做到的作品卻很少。這種追求陽剛的過程,正是上述那種壓迫感的來源。真正的兩性平權,應該是放下男性特質與女性特質後,兩性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當我們擁有真正的自由後,才有兩性平等的社會。
還記得在中美洲,當地人教我的第一句西班牙語髒話就是「你這個娘娘腔」。所以,在男性的世界中,被外部化成為一個女性,或是成為「被穿透」的對象,是一件極為侮辱的事情。透過這本《有毒的男子氣概》,讓我為時已晚的恍然大悟,古希臘中穿透與被穿透觀念的釐清,分別了生理性別之外,男子氣概如何在同性之外運作,並且產生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又或是紳士的禮節型男子氣概的討論,當時人著重與焦慮的點恐怕是這些行為是否更具有陰性特質?這似乎是一種社會角色的消滅。盧省言這本書能夠如此同理我們生理男性遭遇的壓力,實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進一步說,我發跡的PTT網路論壇,今日可說已經成為厭女、反同的天地。母豬教、蘇美戰神、霸社等歧視女性的言論,竟成為主流。身為中學教師的我,不免也思考,是否性平教育失敗?這些平台的使用者,可能是年輕人,也有許多已經有了家庭、工作多年,卻能會在匿名的虛擬社會中,說出自己平時不會說,或說不敢說的話。
作為打滾多年的重度使用者,我一直很疑惑裡面的厭女者、恐同者如何形成?在今日拉美父權的力量比起台灣強烈太多,劉易士《貧窮文化:墨西哥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體驗》中,提到一個在阿茲特卡村莊家庭的故事,父親在家內具有家父長的權威,生活卻不順遂,於是回過頭來以父權支配女性家人。生活不順遂,實則有損家父長的「男子氣概」,反而使他回頭壓迫、加強支配家庭中的女性。無論世界上的哪個地方,男性在這個一體化的世界中,時常面臨同樣的問題。雖然說書中的例子多半是歐美歷史,但是讀起來還是能夠連結亞洲、美洲的一些現象。
書中提到的「有毒的男子氣概」或許提供了我的疑問一把解答的鑰匙。同為父權的被壓迫者間,弱弱相殘。其實根基於「男性對於自身男子氣概消失後何去何從的焦慮」。台灣可說是亞洲女權名列前矛的國家,無論是同性婚姻合法化、通姦罪除罪化、各種女性權益的立法保護。雖然不到盡善盡美,落實上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說成績不俗,倒也合理。面對這樣的局勢,男性「有毒的男子氣概」,就在許多方面冒出來。當青少年需要建立自己的男子氣概時,有少部分人便以自己敢打伴侶或是恐怖情人的面向表現;有些則是以批評各種女權運動、「噁心甲甲」的方式呈現。這些都反應一些受壓迫的男性,追求男子氣概的焦慮。這麼說起來,「有毒的男子氣概」還有點像是魔戒,令人瘋狂。
作為一個生理男性,讀著一本生理女性書寫的「男子氣概」的歷史,著實有趣。對與性別平等之間的思辨是滾動的,或許以前對於女權有許多誤解。不過從何時開始都猶時未晚。我認同書中對於男性也是受壓迫者的書寫,但不代表我認為父權、男子氣概來壓迫女性是正確的,我正是書中的「支持女權的男性支持者」。最後,我誠摯的推薦這本《有毒的男子氣概》,並且改編甘迺迪、捷克議長的一句話作結:
我們都是「女權主義者」。
【推薦序二】
這樣的男子氣概,有毒!?
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最近學校某女同事來信說,因為家庭因素,無法參加某個共同計畫。她說:「先生是比較保守的人,希望我可以以家庭為重,單純的教書、研究就好。」我心底不免在想:為何不是她老公「以家庭為重,單純的教書、研究就好」,然後讓太太可以多專注在事業發展?
一對結婚很久的朋友,最近出現婚姻危機。兩位都是事業有成人士,而男方傳出辦公室戀情,要求女方搬離開住家。我想說,那就好聚好散吧,既然不再有感情,這麼大的人,處理感情分手,應該可以很成熟。不過側面得知,男方並不願意離婚,因為有損他的面子,甚至在其個人臉書上,仍放著夫妻兩人的親密照片,一切好像沒事,這讓女方更加痛苦。
這種非常八點檔連續劇的故事,似乎也不令人意外。故事男主角往往希望維持一個「主流男子氣概」(或有人翻譯為陽剛氣質)的形象:異性戀、愛家愛老婆愛小孩、學業事業有成、孝順父母、熱心參與公共事務。為了達到社會期待,男人費盡洪荒力氣。但是,這麼努力想要達到男性的巔峰,並非有個具體的人在旁邊鞭策他,而是自己內化了霸權男子氣概認同,因此要時時刻刻糾正、常規化自己的行為、思想,不能脫軌,如果稍微脫線,就必須趕快進行「印象整飾」,才不會淪落為「不合格的男性」!
當個成功的男性很辛苦;然而,受到「有毒」男子氣概影響的女性,則更加痛苦。
■ 有毒的男子氣概,跟中共一樣
這也讓我想起幾年前離婚的朋友。其前夫也是社會認定的「成功人士」,有博士學位,在大學任教二十年後,研發技術有成,受到資本的青睞,跳離學術圈在外開設一家上市上櫃公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但在這種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卻是跟中共一樣,需要他人下跪崇拜。
離婚前,朋友是公司老闆娘,負責公司大小事務,也要應付來自先生二十四小時的無理壓力。例如公司經營必須進用有能力跟效率的人,但先生就是要聘用自己的親人。某年,這位朋友因為癌症開刀,前夫前往醫院探望她,被婉拒在外,只好跟其他人聊天,然後對這些人說:「她自己想不開啦,要不然離婚對兩人都好!」
過了幾個月,在子女催促下,這位朋友決定分居,考慮離婚。但離開一段關係並不容易,涉及許多財務跟感情。她說:「說真的,自己也會害怕,不知道離婚後會如何面對新的社會環境,何況還有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許多旁人則從財務的角度勸說:「妳現在離婚就什麼都沒有。這家公司是妳一手建立的,兩手空空,只是讓對方得到好處而已。」於是她不斷擺盪在離與不離之間。
後來是成年兒子壓著她去戶政事務所跟先生離婚。現場的她仍然很猶豫,不斷想起過去三十幾年投注的心力,難道就付諸東流了嗎?離婚協議書上沒有寫任何條件,只有先生口頭承諾每個月支付六萬元的贍養費(這包含扶養未成年小孩的費用)。僵持了一個多小時,戶政人員也覺得煩,要他們回家討論好再來。後來她依舊含淚簽了名,結束這一段關係。簽名後,前夫哭喪著臉對戶政人員說:「是她要離婚的啦,不然我也不想離。」
過了一個月,他就跟另外一名女性同居了。
直到前幾周,他還在跟其他人說:「我是被離婚的!」
跟前述的例子一樣,男人一方面要拿到實質的東西(離婚),另一方面又要面子(都是對方的錯)。朋友前夫更誇張的是,只要家人不聽從他的想法,便會使用不同的暴力(包含精神的)來壓迫、控制。例如離婚後,兒子婚宴,他堅持要參加,說好要包大額禮金作為賀禮,但是婚宴當天沒讓他上台發言,這個賀禮便消失了。小女兒不想再跟他見面吃飯,就立刻停止給她零用金。這種有毒的男子氣概,不就跟中共一樣嗎?我們是「一家親」,但是如果你不聽我的,我就家暴你:丟你飛彈、不給你疫苗、阻礙你發展。
■ 策略性的男子氣概
那麼是否有「無毒」的男子氣概呢?書中提到,越是父權的地方,霸權男子氣概就越毒;換言之,也是有可能出現無毒的男子氣概,這要看霸權男子氣概放在什麼社會脈絡底下運作。
周婉窈教授寫的《台灣歷史圖說》提到,日本以武力占領台灣時,遭遇台灣人民頑強抵抗,「抵抗外侮是民族精神的根基。當割台的消息傳來,台灣民眾憑著他們素樸的保衛鄉土的觀念,以傳統武器對抗近代式軍隊,雖然『愚不可及』,卻正是一個民族追求獨立自主的精神所在。」(三版,頁一二〇。)這種說法讓我深思許久。我對於這一時期的歷史,除了辜顯榮「開城門迎敵」的吳三桂印象外,也來自於我母親說過的故事:外祖母住的台南學甲地區,以前非常多「盜匪」,盜匪把坐在門口曾祖母耳朵上的金飾硬扯下來奪走。但是日本人來了以後,治安就變好了。
過去我一直認為,日本占領台灣的初期,建立了一套新的社會秩序,也懲治那些依靠搶奪生存的匪徒。但周婉窈教授寫的這一段話,卻推翻了我長久以來對於「盜匪」的印象:原來武力抵抗殖民者,即使動機非常複雜,但卻是很重要的「民族精神所在」。這就如同日前的港人梁健輝,在香港「回歸日」刺傷一名警察而後自殺。我們該如何解讀此事件?或許也有人認為他「愚不可及」,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樣的陽剛男子氣概也讓人動容:為了捍衛民主、自由、人權,當用盡其他手段仍無法撼動獨裁者時,可以怎麼辦?
也許霸權男子氣概,在承平時期對於性別關係是「有毒的」、在部隊之中也可能造成恃強凌弱、在家庭中強化父權的支配;但如果放在對抗殖民、外來的侵略,那麼這樣的「勇氣、堅韌、榮譽……」男子氣概,也應該值得我們尊敬。我的想法是:男子氣概是關係性的、可以策略性運用(strategic masculinity),而不是本質性的認定霸權男子氣概是有毒的。這樣的觀點,可以跟本書的「兩次世界大戰與男人:重新審視男性的脆弱」章節做對照,該章節提供此問題的西方案例,以及另類思考的可能性。
當大塊文化編輯陳怡慈小姐寫信問我,是否可以為此書寫推薦序時,我稍微猶豫了一下,畢竟國內還有許多相關研究學者比我更適合;但知道作者是盧省言博士後,便燃起閱讀的動力,以前讀過她的幾篇文章,生花妙筆,非常精彩,用最平易近人的語言解說複雜的議題,這才是功力所在。此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從古代希臘的雅典、斯巴達、中世紀的不婚教士,到二十世紀恐怖戰爭下的男人,透過一個個故事,讓讀者理解此概念的變化,也順便理解歐洲的歷史變遷。讀完後,讀者一定跟我有一樣的想法:請盧博士繼續寫《東方的男子氣概史》。
【推薦序一】
進得了廁所,擺得上書架的男子氣概史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PTT mayaman)
某個燥熱午後,我滴著現代社會象徵著男子氣概的汗水,滴在現代社會非男子氣概的腰間贅肉上。滑開手機收到盧省言的訊息。原來是她的新書《有毒的男子氣概》付梓,希望身為生理男性的我,可以掛名推薦這本書。女性有求於男性,男性拔刀相助,頗有中世紀騎士精神。當然馬上一口答應。
看著題名《有毒的男子氣概》,配合作者生理女性的身分,以及現代台灣社會女權逐漸抬頭的論述氛圍。本以為大概是本批判歷史上男子氣概如何壓迫女性,進而女性從...
目錄
推薦序 進得了廁所,擺得上書架的男子氣概史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PTT mayaman)
推薦序 這樣的男子氣概,有毒!? 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序
導論
西元前30世紀~前1世紀 城邦政治與英雄主義:古希臘的男人
西元前9世紀~前1世紀 同性之愛:古希臘羅馬的師徒關係
西元前2世紀~西元5世紀 Virtus:專屬羅馬人的美德
8世紀~11世紀 維京戰士:為末日之戰而活
6世紀~13世紀 沒有性的男子氣概:中世紀神職人員的的「真男人」理論
8世紀~16世紀 從弒父到超越父親:中世紀的父子關係
12世紀~16世紀 白馬王子養成記:中世紀的騎士
12世紀~16世紀 不舉的煩惱:法庭上的中世紀男人們
14世紀~17世紀 全才的要求:文藝復興與理想男人的形象
17世紀~19世紀 紳士俱樂部:彬彬有禮的男人
18世紀~20世紀 男人即機器:工業革命後的勞工階級
19世紀~20世紀 帝國主義與男子氣概
20世紀 兩次世界大戰與男人:重新審視男性的脆弱
20世紀~21世紀 女權與男性危機
終章 有毒的男子氣概
致謝
推薦序 進得了廁所,擺得上書架的男子氣概史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PTT mayaman)
推薦序 這樣的男子氣概,有毒!? 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序
導論
西元前30世紀~前1世紀 城邦政治與英雄主義:古希臘的男人
西元前9世紀~前1世紀 同性之愛:古希臘羅馬的師徒關係
西元前2世紀~西元5世紀 Virtus:專屬羅馬人的美德
8世紀~11世紀 維京戰士:為末日之戰而活
6世紀~13世紀 沒有性的男子氣概:中世紀神職人員的的「真男人」理論
8世紀~16世紀 從弒父到超越父親:中世紀的父子關係
12世紀~16世紀 白馬王子養成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