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文學獎故事書寫獎得主‧陳翠玲‧首本散文集★
★首刷限定‧加贈作者手繪東引特色植物明信片套組★
宅在小島上,最常做的事便是散步
腳踏著土地,感受土地的回饋
我可以宅,宅在這座島上
東引——離島的離島,位於國之北疆,四周急流洶湧,船艦與直升機是島民回家的交通工具。小島擁有特殊的地理風土與歷史地位,以及迥異於臺灣的獨特自然生態,人們更在與大海拚搏的日常中,形塑出面對無常的堅忍性格。
宅在東引的大海之女陳翠玲,以溫柔的雙眼凝視她生長、生活的小島,揉雜文筆與畫筆既書且繪出對島的所知所感,記下故鄉事,邀請大家漫步島上,迎海風、賞野花、數群鳥,共煮甘貓、紅糟雞、鯇魚丸,「看見最在地、也最耐人尋味的小島日常」。
【內文選摘】
立冬後的假日,發現有三隻白額雁,從遙遠的北方,一路向南來到了小島,額頭上接近嘴端之處有一圈白毛是明顯特徵。冬日早上天空陰陰的,三隻白額雁的毛色看起很黑,到了下午毛色在有光線下,看起來呈褐色,當然羽毛上仍有黑色斑點,就在此刻發現,其中一隻白額雁不知去向,是發生意外或是向更南方飛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排擠了?牠們想要兩人世界?人類的思維常常會框架在其他生物上。——〈冬日,宅在一座島〉
煮紅糟雞,我會學依媽將老薑切得細細碎碎的,在油鍋裡爆得焦黑,放入紅糟炒香一下,再放入汆燙過的雞肉塊,與紅糟拌勻再倒入半瓶依媽自釀的老酒,中火燜煮,翻炒再燜,倒入清水後再放入發好的香菇、木耳、金針及剝殼的水煮蛋,水煮蛋被紅糟染得紅紅的,我們稱它「太平蛋」,吃了「太平蛋」萬事太平,平安順遂!⋯⋯過節、祭祖、宴客,這道紅糟雞必備菜餚,這味不只是傳承、也是家的味道。——〈鄉愁最是紅糟雞〉
生長在小島上,推門便見到海。每天在浪濤聲睡去,在浪濤聲醒來,小島四周水深潮暢,群礁拱抱,海的顏色、表情豐富多變,時而平靜似鏡,時而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大海是島民生存的依靠,有了海便有了希望,有了海便能生活、生存下來!對於大海,我有著更多的敬畏,敬的是祂餵養了我們一家人,畏的是祂深不可測,那深愁的水應混著人們的眼淚啊。——〈依爸「放蟹」回來 依媽做「蟹青」〉
即使我們看到的紅花石蒜,也有不同的面貌,花色、花瓣形、卷曲程度、皺波大小,些許特徵的不同,造就千變萬化風姿,石蒜科的紅花石蒜,花謝後於春天冒出葉子,葉子細長倒臥,夏天葉子乾枯不見,於白露後待有豐沛的雨量,便抽出花莖,花莖有綠色或褐色,頂生四至六枝的小花成為一朵大花,花色艷紅,花瓣裂到基部向後開展卷曲,邊緣呈皺波狀,花蕊及柱頭彎曲呈弧形,像是炸開的煙火的火線,使得整朵花更蓬鬆有型。——〈紅花石蒜 開了〉
作者簡介:
陳翠玲
國小美術教師,居住在東引島上。教與學及書寫,喜歡陪伴有夢想的人,2014年出版圖文套書《守燈塔的家族・東湧燈塔的故事》,2017年獲馬祖文學獎故事書寫首獎。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多了那一絲絲溫柔的邀請
古碧玲(字耕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常以為小島是浪漫神秘的。直到遇到嫁到馬祖的藝術家,說連想逃離馬祖都不知道機場在哪裡,只能望著藍眼淚啜泣。什麼樣的人適合生活在島外之島,像東引這樣一座馬祖之外的戰地小島,沒有堅忍淡定看周遭的篤然,終究會撤守的,能守住這座小島的絕非任性都市人如我輩。
初讀陳翠玲文辭,覺得如此淡然素樸不見贅飾,讀著讀著,終於理解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性格——接納這座她所誕生的島,繼而以溫柔的雙眼環視這座小島,於是,她寫下四季迎鹹風運行的大樹繁花小草與物產,與大海拚搏以及在特殊地理與歷史地位交錯下生活的人們,甚至她看外來的人們都是如此肯定與讚賞。
而翠玲的文字於素樸之外,多了那一絲絲溫柔的邀請。是呀,唯有溫柔,才能體會出這座小島的風情無邊。
被更黑的魚與更多面海的凝視所造就
林楷倫(魚販暨小說與散文作家、《偽魚販指南》作者)
海要多近,才能意識到自己是個海之島民。翠玲的東引,翠玲的小島,文字間散發出不像是觀光景點的沙灘、衝浪、陽光的氣息,是日常生活、飲食,掉入她馬祖文字,像是在場觀看。我能聞到日曬的淡菜干,也能聞到類似酒味的紅槽。我是一名無海之鄉的魚販,與東引淵源不深,卻寫過一篇東引的小說,看著翠玲的東引,嚴寒酷暑濃霧南風,想起某年冬至過後,本島烏魚已經洄游不再,從東引來了一批烏魚,肥美油脂豐富,魚體深色了些。問東引魚販,他說馬祖的水比較鹹。野生的鱸魚、黃雞都比本島、澎湖更黑了些,東引國之北疆,更黑的魚與更多面海的凝視(不得不?)造就了翠玲的寫作。
這島是海,翠玲的日夜所見,不是城市,而是島之視野,海的目光。
有蟹青似的鮮甜海味,也飄散著糟魚般的記憶鹹香
陳泳翰(馬祖社造及文字工作者)
馬祖的地質景觀和傳統聚落自帶魅力,許多初次接觸的遊客,往往會脫口說出「真希望搬來這裡住!」「好羨慕住在這裡的人,每天都有美景可看!」然則離島生活真正的樂與苦、美麗與哀愁,卻是這些第一印象遠遠不能道盡者。若是無緣長居,又想一窺堂奧,不妨翻開此書,走進成長於斯、生活於斯的島民生活中,嗅聞小島的真實況味,字裡行間有蟹青似的鮮甜海味,也飄散著糟魚般的記憶鹹香。
讓我產生「宅在一座島」的嚮往
曹銘宗(臺灣文史作家)
馬祖列島中,東引偏處東北端,雖然離政經中心南竿最遠,卻離臺灣最近,位在國之北疆。從基隆港搭乘臺馬輪/臺馬之星前往馬祖,可以選擇先到東引的班次。我身為基隆年輕耆老,這是我對東引地理位置最粗淺的認識,可惜我還沒機緣踏上這座海洋生態資源豐饒的離島。
但我從陳翠玲寫的《我的東引 你的小島》,親近了這座小島,她以文筆、繪畫和她先生的攝影,引領我彷彿親臨東引的風土人情,看見黑尾鷗、殼菜(淡菜)、麥蔥(薤白)、綬草等動植物,品嘗糟魚、紅糟雞、鮸魚丸、甘貓(地瓜餃)等日常美食,讓我產生「宅在一座島」的嚮往。
孤挺島上的泥土芳香 以文字釀出東引的好酒
黃惠鈴(退役老編、創作者)
在一場文學聚會中一位前輩問大家:臺灣哪兒的女人最美、酒量最好?
我馬上脫口回答:「東引!」許多文友並沒去過東引,甚至未聽聞這個地方,紛紛引起好奇,在那霎那間我想起了陳翠玲。許久以前我第一次踏上東引這島,就是翠玲引領我一步一步去找紅花石蒜、看奇岩怪石,聽她講述家族守燈塔的故事。東引女人的美,在有稜有角的深邃五官下,那股桀驁剛烈,也是其他地方少見的,就像東引的高粱和老酒令人難以忘懷。
翠玲的文像大海的浪,遇上了島上的礁石,就碰撞出了靈感,她是活生生宅在東引的大海之女,東引的土孕育了她內心的觸動,想創作的心,堅毅的耕耘。
如今她將出書,以文字揭開東引的薄紗,那些蘊含土地芬芳的故事,天涯海角中那座美得不得了的島得以被細細閱讀,隨她的文字散步其中。
島民的共感
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東引——離島的離島,無論從南竿出發或是基隆前往,搭船是經常性的工具,時間都要好幾個小時。那座看似孤立、天高海闊的島,卻也因島嶼的人情與風土,讓人際間、天人之間乃至於人跟大自然的距離,格外緊密。翠玲老師的《我的東引 你的小島》,寫出了海島風土與特定歷史,如何形塑生活、安排人際,乃至催生濃烈而飽滿的情感,但也在無常與日常之間,學會尋求一方安頓身心所在的能力。這本書不僅書寫了東引人的生活誌、故鄉事,對於身居臺灣的我們,更有著一種身為島民的共感。
名人推薦:多了那一絲絲溫柔的邀請
古碧玲(字耕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常以為小島是浪漫神秘的。直到遇到嫁到馬祖的藝術家,說連想逃離馬祖都不知道機場在哪裡,只能望著藍眼淚啜泣。什麼樣的人適合生活在島外之島,像東引這樣一座馬祖之外的戰地小島,沒有堅忍淡定看周遭的篤然,終究會撤守的,能守住這座小島的絕非任性都市人如我輩。
初讀陳翠玲文辭,覺得如此淡然素樸不見贅飾,讀著讀著,終於理解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性格——接納這座她所誕生的島,繼而以溫柔的雙眼環視這座小島,於是,她寫下四季迎鹹風運行的大樹繁花小草與...
推薦序
推薦序
曖曖含光的粒子
劉宏文(馬祖南竿珠螺人,散文家、教師)
翠玲老師的散文集《我的東引 你的小島》,是她繼《守燈塔的家族・東湧燈塔的故事》繪本之後的新著。全書主要由三類分成七輯,第一類收錄近年來發表在以生態、文學、藝術報導馳名的《上下游副刊》的作品;第二類寫故鄉人物;第三類則是教學生涯的思考,包括當代知名人物的訪問與演講。三類關注的主題雖然互異,其實血脈相通,寫的都是對家鄉的愛與關懷。
關於東引的書寫,最常被提及的大概就是名作家何致和的《外島書》,寫他在東引當兵的所見所思,特別是與臺灣本島時空距離下的孤絕,有關愛情、思念、背棄等,現實與想像的故事。其中一篇〈船上的夢〉寫初搭艦凌晨抵達東引,有這樣的描述:
出來到甲板上才發現,外頭的天色竟比艙裡還黑。天空剛有些許亮光,被毛玻璃似的雲層包著,透出的光線還照不亮海面……。清晨五點的海上,很像夢裡的景象。要不是甲板上已有許多人,我還真以為自己仍在夢。
何致和「夢裡的景象」,以及他在另文中提及的「這兩個小島黯黯黮黮像海中莫名生出的兩塊肉瘤」,對翠玲老師而言,卻是她的日常,是她日以繼夜生活其中的現實。因此,翠玲老師的書寫,不論飲食、植栽或人物,字裡行間,總是牽連家鄉,流淌島嶼的氣味,是吹過她童年石屋的海風。
翠玲老師的文字樸實無華,娓娓道來,就像夏日傍晚,端個矮凳坐在門兜(門口),一邊乘涼一邊攀講(聊天)的鄰家女孩。她是園藝本科畢業,擔任教師之前,曾在東引農業試驗所工作。在她筆下,紅花石蒜、小黃油菊、羊帶來、小蒼蘭、金銀花,這些東引原生或移居的植物,都因她的專業、細心與溫暖,而有了迥異的生命。譬如她寫〈羊帶來〉,母親因她自幼皮膚搔癢潰爛而憂心不已,嘗試喝香灰水、吞蛇湯等民俗療法。有一次,母親在屋旁拔幾株半人高的羊帶來,洗淨後置入大鼎熬煮:
「當湯變成黃褐色時,倒入大盆中,叫我整個人泡進湯裡,泡澡搓洗後,依媽再端著我泡過的羊帶來水,從踏出家門後,跨走七大步,將水往前潑灑,再返身走回家裡,這期間不能回頭跟說話。」
這段看似平鋪直敘,卻意味深長的描述,我讀了非常感動。昔日小島醫藥匱乏、交通阻隔,我彷彿看見一位無助的母親,在命運大神面前,那麼虔敬真誠,深怕有所錯失而違犯冥冥中的戒律。翠玲老師繼續寫道:
「曾經,小島上滿山遍野的羊帶來,如今遍尋不著它的蹤跡,一個物種消失得如此徹底,想問怎麼了?現在小島上的野生植物除了五節芒,就是大花咸豐草最是蓬勃,生物多樣性的時代似乎越走越遠了!」
翠玲老師並不止於物種消失的感傷喟嘆,而是懷抱希望的身體力行。她說:
「去年收到一包羊帶來的種子,褐色的模樣很是可愛。我問朋友如何播種?她說:『隨便丟啊!它是野草。』我仍不敢大意,準備了育苗盆,依據播種原則,播下希望的種子,願春暖花開時,院子裡會有它的身影,我正期待著⋯⋯。」
我想,翠玲老師播下的不僅只是羊帶來種子,而是她對家鄉生態復育的期待,以及逝去時光的無限懷念。
這些揉合知識與感情的書寫,有如曖曖含光的粒子,在章節之中此起彼落的閃爍。她寫的〈在有海景的廚房裡包「甘貓」〉實際是一種番薯粉為原料的傳統點心。冬日午後,表姐妹倆在一處海景房間,一起 皮包餡做「甘貓(即葛粉包)」,窗外海風呼嘯,室內爐火正旺,可以感受到溫暖的火光在兩人的臉上輪流跳躍。豬油香氣混和蔥葉的辛味瀰漫,是一代人共同的滋味,時而爆出得輕鬆笑語,更是往昔島上婦女最為快樂的時光。
然而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如同翠玲老師在〈麥蔥〉一文提出的疑問,「幸福的日子要多長才夠?」她寫島上摘麥蔥的季節,春霧瀰漫,一位多年前嫁到臺灣的小學同學阿珠,回到島上,特地到學校看她。阿珠拿著一把新摘的麥蔥,坐在石階一邊等她,一邊細心梳整。她看見阿珠,聞到麥蔥濃郁的香氣,「就像我們之間的情誼!」三年之後,也是麥蔥季節,翠玲老師接 到阿珠生病住院的消息,她與幾個同學趕到臺灣:
阿珠因治療剃光了頭髮,在病床上翻來覆去,睡不安穩。她夫婿叫醒阿珠:「同學們來看你了!」阿珠看著我們,念著我們的名字,然後眉頭深鎖闔上眼睛,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到阿珠了!
這些聚散悲歡,與生命中許多無言以對的時刻,固是世間共相,在翠玲老師的書寫中,卻有著小島宿命的無奈。〈討大海用性命去搏〉是家族故事,對漁家生活有深刻的描述。文中提到母親的唯一弟弟依俊舅舅,原是漁民,因為嚮往更好的生活,轉往漁船改裝的商輪「東興八號」當船員。某年擺暝前夕,「東興八號」運載大量年貨與祭典用品,從基隆駛向東引,卻在滔天大浪中沉沒,依俊舅舅與鄰居依大叔叔,還有另外五名船員不幸罹難。悲傷的事件總是接續不斷,婆婆責怪媳婦,如此天候,怎讓丈夫出海?媳婦無奈,大聲回罵,整日哭泣喧嚷:
從此婆婆與媳婦決裂,彼此怨恨,各自悲傷。一個失去丈夫,一個失去兒子,這傷痛熟輕熟重?冬夜裡,她們的啜泣聲與思念,隨著北風吹過小島的鑼鈸角,再吹向海裡!
不論是少年離家,罹病後返回小島探親訪友,有如人世最後巡禮的阿珠;還是與巨浪拚搏,最後同為波臣的依俊舅舅與依大叔叔。他們的命運與小島唇齒互依,都已是島嶼的歷史過往。然而,翠玲老師並未讓本書主調沉浸在懷舊的感傷之中。她引介多位當代名人到島上演講,以自身的真實經驗,為島上少年開啟通向廣大世界的窗口。
在「我教我思」的系列文章中,一篇書寫精神障礙者〈麗莎婆婆〉在校園遊蕩的故事,尤其令我感動。有一回,麗莎婆婆在校園情緒激動,狀若罵人,一位善解人意的低年級小女生,親切的問:「婆婆,您怎麼了?」童稚的純真立刻化為溫暖天使,飛向麗莎婆婆,婆婆頓時變得和顏悅色,非常難得的輕聲回答:「沒有啊!」隨即拄著雨傘緩緩離去。
翠玲老師寫道:
「每個人都要被尊重,精神障礙者她們更需要的,校園是廣大社會的縮影,校園師生對精障者的友善是良善的表現。至於麗莎婆婆,她可是比每一個人都早來到這裡,其實我們不需要做什麼,只要揚起嘴角,問一聲:『婆婆好!』這樣就夠了!」
這些警語,提醒我們如何看待精神障礙者乃至於社會邊緣人的處境;如何尊重與接納多元文化背景與性別取向不同的學生。因為翠玲老師的思考與行動,我深為東引國中小的學生感到慶幸。
《我的東引 你的小島》全書六十餘篇文章,翠玲老師敏銳而又專注地的書寫,既為我們展現小島多樣的外貌,也為我們解析島嶼深層的肌理。本書可以看做一部文學性的《東引鄉土誌》,更可以做為東引深度旅遊的進階讀物。難能可貴的是,全書所有插圖,皆為翠玲老師手繪,其中不乏得獎作品,留待讀者細細體會;而精選的攝影作品,皆出自翠玲老師夫婿陳其敏先生的作品。文字搭配圖片,不但賞心悅目,更讓閱讀的想像,在「我的東引與你的小島」的上空遨遊飛翔。
希望翠玲老師繼續寫下更多作品,手繪更多美圖,分享島嶼已知與未知的 一切。
推薦序
讓人有了更多的敬意與疼惜
傅月庵(作家、資深編輯人)
樂華村涵蓋整個南澳。南澳是最熱鬧的,就在據點腳下。
彼時,連部嚴禁平日下南澳,我們經常得繞越樂華村:鐵騎堡出來,走 「三棟」小路過東引國中小校門,轉三義村,出樓梯往前,左拐到龍盤據點。早出晚歸,每天至少兩次。
那是整整四十年前的東引,一個無論你怎樣走,總會看到海的小島。當兵的緣分,二十啷噹初離家便是天涯海角,中華民國最北端的領土。冷,冷得要死;熱,熱得要命。
很難忘懷的一段時光,但其實對這座島一點不熟,除了我營所屬一小塊守備區。島上處處不得擅入,樣樣管制,甚至包括夜間燈光都不得外洩。當然,跟居民的接觸也是儘量減少,雖然「軍愛民民敬軍」這句話隨時掛在口頭,骨子裡卻多半有種過客的冷漠,彼此行禮如儀足夠矣。
真正連結的或僅有「吃」這件事。
出操兼構工,任務非達成不可,勞動量大到不可思議,老覺得「餓」,平時部隊管吃喝,一放假,多半樂趣便是下南澳好好打牙祭。據點崗哨衛兵日常警戒海面總不忘確認「菜船東興號回來了沒?」回來了有錢便吃得到臺灣味,沒回來就只能本地料理果腹:紅糟肉、黃魚、鮸魚、淡菜(海叉叉)、海鋼盔⋯⋯當時只道是尋常,不值一顆臺灣檳榔!
說也奇怪,天天想逃離的卻最難忘。三十多年魂縈夢牽,老想起那小島,也曾重返東引,老兵踏尋舊日,指點坍封廢墟,數說當年種種,卻還是有「隔」,總覺得一切不踏實,如夢,想了解更多一些!
直到讀了《我的東引 你的小島》,虛與實,過去與今日方才銜接了起來。
陳翠玲筆好,好在夠深,她把昔時東引人家的日常悲歡甘苦:討海人如何依海維生,向大海討生活,四季漁獲如何收拾料理,歲時酬酢怎樣應對攤派,無不娓娓說齊。這些「老派」,得讓所有曾落腳此島如我輩得穿越時光,如實回到舊日氛圍,彷彿又嘗到那一滴魚露幾點米醋、浸泡一缸「東湧浴室」的氤氳熱水。
但不僅止於此,此書還花費許多篇幅描繪小島自然生態:氣候變化、候鳥來去、植物榮枯,乃至一廟一畫,一人一事,土地的情感與人情的純美,尤其不時穿插其中的東引特有的閩東方言,更讓昔日未窺全貌,說起來就心酸的小島,慢慢滲透出一種溫情,讓人有了更多的敬意與疼惜。
臺灣是個小島,小島之外還有更小的,再小也是一種風土,自有其美。匯聚這些風土與美,成就多元與豐饒,臺灣於是更大了。
推薦序
曖曖含光的粒子
劉宏文(馬祖南竿珠螺人,散文家、教師)
翠玲老師的散文集《我的東引 你的小島》,是她繼《守燈塔的家族・東湧燈塔的故事》繪本之後的新著。全書主要由三類分成七輯,第一類收錄近年來發表在以生態、文學、藝術報導馳名的《上下游副刊》的作品;第二類寫故鄉人物;第三類則是教學生涯的思考,包括當代知名人物的訪問與演講。三類關注的主題雖然互異,其實血脈相通,寫的都是對家鄉的愛與關懷。
關於東引的書寫,最常被提及的大概就是名作家何致和的《外島書》,寫他在東引當兵的所見所思,特別是與臺灣本島時空...
目錄
推薦序》
曖曖含光的粒子 劉宏文
讓人有了更多的敬意與疼惜 傅月庵
各界推介》
多了那一絲絲溫柔的邀請 古碧玲
被更黑的魚與更多面海的凝視所造就 林楷倫
有蟹青似的鮮甜海味,也飄散著糟魚般的記憶鹹香 陳泳翰
讓我產生「宅在一座島」的嚮往 曹銘宗
孤挺島上的泥土芳香 以文字釀出東引的好酒 黃惠鈴
島民的共感 謝仕淵
在直升機上
輯1》與島對話
1 哪有飛機等人的?
2 上床睡覺,搭船回家
3 「黃瓜發了」黃魚滿載
4 夏日與鱟相遇的回憶
5 依爸「放蟹」回來 依媽做「蟹青」
6 討大海用性命去搏
7 悠悠歲月 百年老家
8 跑步
9 我想念過去的自己
輯2》古味食物
1 在有海景的廚房裡包「甘貓」
2 殼中有菜 殼菜就是淡菜
3 粽葉飄香在瘟疫蔓延時
4 糟魚遁世了
5 鄉愁最是紅糟雞
6 雜魚鹹味與米醋酸味
7 兩千元花菜
8 小島冬日的鮮滋海味
9 加了桂圓的麻油雞
10 因烏魚子而得名
輯3》海角植物
1 小蒼蘭是這一季院子開的花
2 麥蔥
3 生如夏花之燦爛
4 帶來幸運的酢漿草
5 琉球野薔薇
6 顏色各異的石板菜
7 走到芒花最深處
8 金銀花
9 依爸種的天竺葵
10 帶不走的紅藍石蒜
11 射干種子 北疆萌芽
12 紅花石蒜 開了
13 羊帶來
14 那一棵,刺裸實不見了
15 海桐結實,最熱情的種子
16 黃色的季節
17 草木物語
輯4》小島生態
1 小島有藍眼淚嗎?
2 黑尾鷗,資深島民的「雞母」
3 冬日,宅在一座島
輯5》不只是民俗
1 門神
2 香爐花
3 鄉公所•飯店商行•五府千歲
輯6》那些人這些人
1 我有畫,鹹味島有酒,你有故事嗎?
2 「東引鳥神」林利中
3 花布的畫
4 帶著東湧陳高上玉山
5 十五歲就出發
6 《寶姨》閩東音樂劇
7 勇敢豁達的姜秀貞
8 「中路」的美麗與哀愁
9 臺灣婆 東引情
10 貼著金箔的耶穌像
11 黑馬這個人
12 我們與美的距離
13 公主徹夜未眠
14 記憶像風
輯7》我思我教
1 山與海的對話
2 是擱淺的船,還是諾亞方舟
3 九二八這一天
4 獨輪車的故事
5 運動會還沒結束卻必須離開球場
6 自學陶燒
7 麗莎婆婆
8 永遠的主角——黃美廉
9 劉北元的下一秒人生
10 登峰——向山頂慢慢靠近
推薦序》
曖曖含光的粒子 劉宏文
讓人有了更多的敬意與疼惜 傅月庵
各界推介》
多了那一絲絲溫柔的邀請 古碧玲
被更黑的魚與更多面海的凝視所造就 林楷倫
有蟹青似的鮮甜海味,也飄散著糟魚般的記憶鹹香 陳泳翰
讓我產生「宅在一座島」的嚮往 曹銘宗
孤挺島上的泥土芳香 以文字釀出東引的好酒 黃惠鈴
島民的共感 謝仕淵
在直升機上
輯1》與島對話
1 哪有飛機等人的?
2 上床睡覺,搭船回家
3 「黃瓜發了」黃魚滿載
4 夏日與鱟相遇的回憶
5 依爸「放蟹」回來 依媽做「蟹青」
6 討大海用性命去搏
7 悠悠歲月 百年老家
8 跑步
9 我想...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