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提要〉
台灣醫家李政育以其四十多年臨床經驗與自創方劑,長年與神經科醫師合作,
並指導各有所學的中醫師,投入中西共治肝膽病研究;
書中鉅細靡遺公開獨特病例的成功診治過程與用藥思路,殊值同道參考。
〈推介本書〉
中醫一向認為心、肝、腎是人體的三大主宰,但其功能絕不局限於臟器本身,而係互補互助,也彼此牽連影響;其中又以「肝」最關重要。
肝病曾被譏為國病,多數人只知ABC型肝炎和病毒性肝炎,最後可能變成肝硬化或肝癌;其實肝的生理、病理功能及變化極多,即使肝炎也還有很多種,如藥物性肝炎罹患率就有升高趨勢。而且五臟六腑既各有所司,更彼此影響:
最典型的是膽,膽汁由肝臟分泌,故名「肝膽相照」。此外,心與肝也會「相照」,可能出現心臟性肝病或肝性心臟病;肝病還會引發腎臟病,如「肝腎綜合癥」。肝病也可能引發腦血管神經病變,包括腦中風等。
本書對各種肝膽病之病因病機與治療思路、用藥準則,都做了詳細說明,可說是認識、治療肝膽病的最佳參考書。
作者簡介:
李政育醫師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育生診所院長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鄭淑鎂醫師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理事長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糖尿病專委會台灣分會會長
台灣中西醫結合國醫大師
培真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培菁學苑會長
黃詩硯醫師
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
中醫內科中醫婦科臨床醫學指導教師
明醫青田中醫診所院長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士
台灣大學植物所碩士
台灣大學藥學系學士
林久乃醫師
中西醫神經醫學會理事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
中醫癌症學會理事
法鼓山社會大學講師
康乃馨中醫診所院長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
鄧欣怡醫師
中華民國中西醫結合神經醫學會理事
中醫癌症醫學會癌症專科醫師
台灣輔助醫學會專科醫師
醫師訓練計畫婦科內科北區指導醫師
懷恩堂中醫聯合診所院長
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
羅晉專醫師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理事
中國針灸學會監事
羅晉專中醫診所院長
遼寧中醫藥大學碩士
羅瑞陽醫師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秘書長
台灣長照醫學會長照專科醫師
中醫癌症醫學會癌症專科醫師
中國針灸學會監事
法鼓山社會大學講師
仁有堂中醫診所院長
遼寧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博士
中山醫學大學中醫特考結業
簡鸞瑤醫師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中醫癌症醫學會理事
世界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委理事
劉桂蘭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中醫培菁學苑執行總監
國家考試公務人員高考及格
國立中興大學碩士
林寶華醫師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第五屆理事長(2015~2018)
台北縣中醫師公會第18屆理事長(1999~2002)
新北市三重區林寶華中醫診所醫師(1985年起)
遼寧中醫藥大學2010內科博士
著有《中醫藥治療妥瑞氏症的臨床研究》
林坤成醫師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前副理事長
中華民國中醫癌症醫學會副理事長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
德昌中醫診所院長
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介序
至醫淳晟、志醫純誠
----我所認識的李政育老師及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同道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理事長
鄭淑鎂中醫師
緣起
自民國90年4月起,因在新北市舉辦的學術大會上,聆聽李政育老師的一席演講,驚愕竟然有這般高人,能將肝硬化、肝癌的治療,說得如此有見地且簡單輕鬆,自此開啟了跟從恩師的習醫之路,引領我跨入危急重症、難治病的大殿堂。在此之前,個人的見識僅在滿足於高門診量及李老師所謂的「不經治療也自己會好」的疾病,對於真正嚴重難治的疾病認識不深,也不敢接觸,遑論真正理解身為中醫師的「尊嚴」。
跟隨李醫師及與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同道相處多年之後,我謹以「至醫淳晟」、「志醫純誠」來表達我的感想。
至醫淳晟
李政育老師的學術思想渾然天成,其學識淵博及思辨靈活,令我們這群弟子雖戮力畢生,勤篤力追,也永遠停留在望背讚嘆、望塵莫及之中。只能從老師豁達爽朗的笑容及鼓勵中挺身再戰,我想這是諸多弟子們共有的心路。李老師數十年對中醫的貢獻難計,著書立鞭無數,從習醫師遍布海內外,各皆有大成就並承擔醫界要職,影響之深遠實難推想;李醫師之典範可以「至醫淳晟」來形容。
志醫純誠
我所認識的某些中醫同道,有的是沉浸在光鮮的醫師表象,也有些是滿足於愜意豐厚的人生,對於醫學的深度探究,似乎興趣缺缺。
而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的同道,不論是學識淵博、名尊位高,或執業多年、雄霸一方的名醫,皆有一種共同的特質,就是純真的面孔,究學純誠,謙敬不諍,恆毅勇敢,心中蘊藏著對中醫的熱忱與使命,且有很深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多年如一日,靜心潛習,成為真正有肩膀、能治病、有尊嚴的蒼生大醫,這些同道可以「志醫純誠」來共勉。
傳承
中醫重「治人」而不只是「治病」,強調以病人為師,重視臨床教案與陣前學徒制的教學、習醫精神。而今眾學子跟隨李老師多年,李師慨允將寶貴的經驗與育生診所無數珍貴的醫案,交棒給我們,除了希望我們傳承其經驗與精神之外,更期待年輕一輩能體會中醫精髓,充分理解之後,加以演繹,並因此開枝散葉、開花結果,本書就是在這種期待下完成。書中大綱主要由黃詩硯醫師主導,邀請林寶華、鄭淑鎂、林坤成、程維德、黃月順、林久乃、簡鸞瑤、曾宣靜、羅晉專、鄧欣怡、羅瑞陽、王雨薇等十多位醫學會優秀醫師,參與編寫,內容深入淺出,廣博豐富,涵蓋了肝癌、肝硬化、肝性腦病、各種急慢性肝炎、肝腎綜合徵、膽囊炎、高脂血症、威爾遜病…等,皆是當代中西醫學棘手難治之教案,對於臨床中醫師的再進修及深受病苦之痛的病家,應有所助益。
遠景
繼肝病系列教案之後,我們將陸續編寫各種癌症、免疫疾病、神經疾病、肺病、腎病…等系列教案,為中醫的傳承薄盡心力,祈願天下眾生遠離病苦,喜樂安康。
本書的內容雖屬當代中醫學術之作,但僅揭示從習醫師們的理解與演繹,遠不能與李政育老師的思想與見識畫上等號,還懇請各位讀者大醫溯源探本,多研讀李老師的著作,才能一窺底蘊,另有一番見地。
致謝
感謝李政育老師數十年如一日,諄諄教誨、提攜,才能使當年辛勤播種的樹苗,如今多開枝散葉,大樹成林,為庇蔭世人健康而貢獻心力。
感謝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的各位名譽理事長、各位教授、各位老師,多年來無私的奉獻教導,今日中醫界得以有一群中西結合精銳之師。
感謝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的各位同道,長期抱持那一份為病苦、為中醫傳承的心志,恆久堅持與純誠。
感謝海內外博雅大醫,本書文章中尚有許多思慮不周之處,懇請賜予詳覽指正。
中華民國111年7月1日序於恩慈園
名人推薦:推介序
至醫淳晟、志醫純誠
----我所認識的李政育老師及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同道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理事長
鄭淑鎂中醫師
緣起
自民國90年4月起,因在新北市舉辦的學術大會上,聆聽李政育老師的一席演講,驚愕竟然有這般高人,能將肝硬化、肝癌的治療,說得如此有見地且簡單輕鬆,自此開啟了跟從恩師的習醫之路,引領我跨入危急重症、難治病的大殿堂。在此之前,個人的見識僅在滿足於高門診量及李老師所謂的...
章節試閱
第三章 與其他臟器相關疾病
第一節 與膽疾病相關
一、膽囊炎
林久乃醫師
膽囊炎(cholecystitis)為已開發國家民眾的常見疾病,其中約九成五以上由膽結石引起。統計上又以女性、白人、肥胖、中年人等族群的發生率最高。
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膽囊炎可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兩種。
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為臨床常見的急腹症之一,指的是膽囊急性炎症。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近90%的急性膽囊炎患者伴隨膽囊結石;發作時可出現腹部疼痛等症狀,但急性期過後多會自行慢慢緩解,通常大約7-10天後即不見症狀。另有少數人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腹膜炎、膽囊穿孔壞死、敗血症。若急性症狀反覆發作,但未出現併發症,則可能轉為慢性膽囊炎。
病因:約有五種
誘發急性膽囊炎的因素很多,常見者有以下幾種。
1.結石在膽囊管嵌頓:急性膽囊炎大部分是膽結石所造成,大約佔90-95%,平時可能渾然不覺、相安無事,一段時間以後,膽囊內的膽汁因故未排出、鬱積過多,濃縮的膽鹽就會損害膽囊粘膜、引起發炎反應;要是膽結石累積在膽管、引起梗阻,或要隨膽汁排出時卡在膽管,就稱為「膽囊管嵌頓」。
2.細菌感染: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桿菌、產氣桿菌、綠膿桿菌等,大多從膽道逆行而來。
3.化學刺激:高濃度的膽汁酸鹽會刺激膽囊粘膜,引起急性炎症。
4.腫瘤: 腫瘤佔位,造成膽囊管梗阻,有時也會急性發炎。
5.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初期稱為「壞疽性膽囊炎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多發生在嚴重創傷、感染(敗血症)或糖尿病患者身上,有時生產或大手術後休克,輸血後,或全靜脈餵食、長期人工呼吸器使用者,以及通氣做內視鏡檢查,或免疫功能障礙者,都可能因膽囊本身血流灌注不良、膽汁淤滯,或再次併發細菌感染而急性發炎。
此種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膽囊壞死率約在40-60%,膽囊穿孔率亦高達5-15%,死亡率則在9-66%之間不等,但急性結石性膽囊炎之死亡率還不到1%。臨床上,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的症狀,易被其他相關疾病所掩飾,因而常因延誤診治而導致高死亡率。
臨床症狀
不管是何種原因引起,急性膽囊炎常見的臨床症狀約有以下幾種。
1、突發性右上腹持續性絞痛,並向右肩胛下區放射;也可能以廣泛的上腹痛、胸痛來表現,伴有噁心、嘔吐。
2、發冷,發熱,納差,腹脹。
3、10%病人可有輕度黃疸。
4、過去曾有類似病史者,容易因高脂飲食而誘發。尤其是膽囊結石患者,常在吃過大餐後,於夜間發病,此為其特點之一。
5、有時會出現右上腹肌緊張,壓痛或反跳痛,莫菲(Murphy)徵陽性,30%-50%病人可觸及腫大膽囊,且有壓痛。
**********************************************************************
形成原因與分類
膽汁中的膽鹽結構很奇妙,其兩端的作用不同;一端溶於水,另一端溶於油,因此可以將大分子的脂肪塊包覆、圍繞起來,以形成小脂肪球,也就是所謂乳糜微粒。
但若攝取過多膽固醇,或者分泌的膽汁中,膽酸成份過少,或膽囊因故收縮過緩或異常,以致膽汁的水分被過度吸收,膽汁過於濃稠或變硬,就可能形成膽石,更難以排出膽汁,最後形成膽固醇性結石或混和性結石。
分類
膽汁的組成比例改變,為膽結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膽汁中的主要成分為膽鹽、卵磷脂和膽固醇,若三者之間出現比例上的改變,例如膽固醇過度飽和(含量太高),膽汁無法有效溶解過其中的一部分,就易形成膽固醇結晶,進而演變成結石。
依據膽結石中的成分之不同,一般將其分成:膽固醇結石 (cholesterol gallstones)、膽色素結石,及混和性結石三種。其中,膽固醇結石約佔80%,主要由膽固醇、些許膽紅素和鈣鹽組成。膽素膽結石主要由膽紅素鈣組成,其形成原因和溶血有關。而混和性結石常見於膽道系統感染。
不管是哪一種膽結石,其形成因素都是膽囊因故長久沒有收縮(未受刺激),或排空不完全,膽汁長時間停留在膽囊中,水分不斷被吸收,因而過度濃縮、泥化而形成膽結石。
1.膽固醇性結石
根據人口統計學及遺傳學統計,膽固醇結石以北美及智利印地安人、世居智利的西班牙人之發病率最高;其次為北美及北歐人(比亞洲人容易發病),而亞洲人中又以日本人的發病率最低,推測應該具有家族遺傳傾向。
上述統計發現,膽固醇結石的原因不外下列幾種:
(1)肥胖,以膽固醇攝取過多造成的肥胖最常見。
(2)體重減輕。組織中的膽固醇移轉,致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增多,消化(脂肪)過快,因此多有減重效果。
(3)女性激素。雌激素會刺激肝臟的脂蛋白,促使膽固醇的吸收增加;或常口服含天然雌激素的避孕藥,以致膽鹽減少。
(4)迴腸疾病或因病切除,以致影響膽鹽重吸收。
(5)年齡增大:膽鹽分泌必然減少。
(6)膽囊運動功能降低:形成膽汁鬱積,並出現膽泥。
(7)降血脂肪不當。因血脂偏高,而以增加膽汁分泌,希望增加脂肪的消化而降低血脂。結果在刺激膽汁分泌的過程中,也同時增加了膽固醇,增加膽結石的機率。
(8)因肝硬化或慢性肝內膽汁鬱積,致膽酸的分泌減少,而增加結石機率。
(9)高熱量、高脂肪飲食易增加結石機率,尤其脊椎損傷患者更應小心,不宜過食高脂飲食。
**********************************************************************
常見症狀
膽結石的症狀非常多樣,通常都因結石隨著膽汁輸送出去,流到膽管或總膽管時突然卡住,且因阻塞而引起發炎症狀。若結石阻塞了膽管或總膽管,膽囊也無法如平常一樣,利用收縮排出膽汁,因而升高膽囊的壓力;幾個因素加起來,就可能出現劇烈的膽絞痛、上腹部或右上腹部脹痛,這些痛感往往放射到背部肩胛區,或右肩背部,患者往往難受的在床上打滾。
這些常見症狀包括:
1.膽絞痛突然劇烈發作,且持續30分鐘,嚴重者可能連續痛24小時。
2.患者常感噁心,有時甚至嘔吐。
3.發燒或寒顫。
4上腹部出現悶脹感。
5通常在進食脂餐之後加重症狀;長期禁食後忽然飽餐一頓,也可能加重症狀。
如果檢查發現血膽紅素升高,鹼性磷酸鎂也升高,則很可能是總膽管結石;若出現發燒、寒顫,有可能是膽囊炎、胰臟炎或膽管炎。但還是要依據檢查數據及臨床觀察才能做正確診斷。
西醫治療
患者一旦出現腹部疼痛、悶脹,或吃了多脂食物之後感覺噁心、嘔吐等疑似膽結石症狀時,送到醫院後,院方通常以三種方式處理,即:觀察、等待,必要時再動膽囊切除手術,或設法溶解膽結石,再好好治療。
其流程大約如下:
1.無症狀者暫不積極治療
輕微膽結石或已知有膽結石,但患者沒有症狀者,通常不會做任何處理,因為大部分此類患者終其一生都不會再發生任何症狀。研究者曾經追蹤此類患者15年,結果發現由無症狀到出現症狀的機率只有20%,因此在尚未出現症狀之前,通常不做積極治療,只保持密切觀察及等待,這也是最好的處置方法之一。
2. 膽囊切除手術。
已出現症狀的膽結石患者,最快速的處理方式就是動膽囊切除手術。這是最有效避免膽結石復發,或出現併發症的最好方法。統計發現,高達92%的膽結石患者在做完膽囊切除手術後,其膽道疼痛症狀幾乎完全消失。
膽囊切除術主要包括「腹腔鏡膽囊摘除手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和「傳統膽囊切除手術(Open cholecystectomy)」兩種。前者(腹腔鏡膽囊摘除術)與傳統手術相比,有低死亡率、住院時間短、較少組織傷害、術後回復較快等優點,因此目前多採用此方法。
切除膽囊對患者而言沒有生命危險,也不會影響往後的正常生活。統計發現,雖然大約一半左右的病人術後(切除膽囊後),可能出現腹部脹氣、軟便等症狀,但都相當輕微,通常不需經過治療即可逐漸好轉。
3.給予膽結石溶解藥物。
凡是有症狀或可能有症狀,但不適合手術的膽結石患者,或需要動減肥手術,但必須先改善膽結石症狀者,通常會先使用膽結石溶解藥物治療。較常用者以膽酸類藥物居多,如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和chenodeoxycholic acid。但由於chenodeoxycholic acid有嚴重的腹瀉不良反應和肝毒性,目前臨床上較少使用。
一般而言,溶解膽結石藥物的效用,與結石數量、大小和組成有關,愈小的膽固醇結石當然愈容易以藥物溶解;不過藥物對色素膽結石沒有效果。此外,有的研究認為有些降血脂類藥品,如Statin類、ezetimibe等藥物,也可能有預防膽結石作用,但臨床上還是必須有更詳細的研究才行。就目前而言,較常用者還是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其劑量多控制在每日每公斤體重8到10毫克(mg/kg),分二到三次,可單獨或隨食物一起服用,但不可和含鋁制酸劑、膽酸結合抑制劑一起使用。
對減重患者而言,若要預防快速減重誘發膽石症(膽結石),可於減重過程中同時服用UDCA,一天300毫克,分兩次服用。其作用在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降低腸道的吸收量;促使肝臟分泌膽汁,同時刺激膽囊收縮、排空其中的膽汁,從而降低膽固醇過飽合作用,有利於不飽和膽固醇溶解。
值得注意的是:
(1)適合口服膽酸治療者,以膽結石小於1公分,且由X光、電腦斷層掃描足以判斷結石的鈣化程度小、密度低,而患者症狀輕微、膽囊可正常儲存及排空者為原則。
(2)服食之後可能出現消化道副作用,比較常見的有:便秘、腹瀉、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暈眩、頭痛、腰背痛、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等。
(3)復發率偏高為此藥的最大缺點。臨床發現大約15%的病患可能在一年內復發;而五年內復發者更高達45%。
(4)膽道阻塞者禁用。
4.臨床上還可利用體外震波碎石術(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將膽結石震碎成小碎片或呈沙狀,再配合膽結石溶解藥物UDCA一起使用,亦有助於溶解膽結石,並將其排除。
美中不足的是,不論使用哪種方法,膽結石都可能復發,若要一勞永逸,還得從改善飲食與生活方式著手才可能成功。
中醫治療思路
中醫典籍中並沒有「膽結石」這個病名,只有「膽脹」、「脅痛」、「黃疸」、「結胸」等記載,亦即類似膽結石伴隨膽囊炎的常見症狀,如脅下脹痛、黃疸、嘔吐,噁心等,即中醫所說的「少陽病」最接近。
例如《黃帝內經》的《靈樞‧脹論》篇記載:「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臨床經典文獻《傷寒論》亦云:「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又云:「結胸,熱實…心下痛,按之石硬。」
治則
中醫防治膽結石及其相關症狀的原則如下:
1.若肝膽發炎或感染,通常先清熱解毒,以緩解肝膽發炎狀態。可用: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梔子,蒲公英等。
2.增加膽汁中的膽鹽生成量,以強化肝臟功能。可用:何首烏、菟絲子、當歸。其中,當歸可重用到8錢,重用的目的在促進肝臟各腺體分泌膽汁或消化液,以滋潤萎縮的分泌腺,並促進蠕動功能,加速排出其中的結石。
**********************************************************************
三、膽管癌、胰臟癌中醫治療探討
----肝外膽汁淤積所致
羅晉專醫師
膽管癌、胰臟癌都是相對存活率不高的腸胃系統癌症。
膽管癌的5年相對生存率不如胰臟癌
研究人員曾經統計2011年至2017年間被診斷患有胰腺癌的病人,其5年相對生存率為:局部化42%,區域性14%,遠處轉移3%,所有階段平均11%。(此處的「局部化」指:沒有跡象顯示癌症已擴散到胰腺外,「區域性」指:癌症已從胰腺擴散到附近的組織或淋巴結;而「遠處」指:癌症已經擴散到身體的遠端,如肺、肝臟或骨骼等。)[1]
相對於膽管癌患者,其5 年相對生存率為:局部化24%,區域性9%,遠處轉移2%。(在這裡,「局部化」指:沒有跡象顯示癌症已經擴散到膽管外,「區域性」指:癌症已從膽管擴散到附近的組織或淋巴結;而「遠處」指:癌症已經擴散到身體的遠端,如肺部等。)
如為肝外膽管癌(包括肝門周圍癌和遠端膽管癌),則其5年相對生存率為:局部化17%,區域性16%,遠端轉移2%,各階段平均10%。[2]
也要兼顧患者的生活品質
這兩種,不論是對西醫或中醫而言,以上這兩三種癌症都是相對比較難以治療周全者。通常患者在歷經手術、化放療,甚至標靶、免疫療法之後,身體已備受摧殘,除了癌症侵襲之外,也因一連串的治療而留下創傷及後遺症。
由於在不同的治療階段,患者的病體也會出現不同的變化,因此中醫介入之後,處置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中,除了最高治療原則「治癒」之外,還要注意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與身體舒適度。
本篇除簡述兩種癌症的西醫治療手段之外,也引述李政育醫師的治療經驗與思路,供後學者參考。
膽管癌簡述
膽管癌包括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肝門周圍膽管癌和遠端膽管癌等四種。其危險因子包括: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膽管內囊腫、感染到中華肝吸蟲等。有時罹患結腸炎或某些肝臟疾病,也會增加其風險。
通常如果出現黃疸(皮膚或眼白發黃)和腹部疼痛,兼有尿色深、淡土色糞便,且出現腹部疼痛、發燒、皮膚發癢、噁心嘔吐,以及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等症狀,就要懷疑是否罹患胰臟或胰管相關疾病,最好趕快去做檢查。
檢驗:
檢驗至少要包括以下幾種。
體格和健康史、肝功能檢查:主要測量膽紅素和鹼性磷酸酶的含量,同時測試癌胚抗原(CEA) 和CA19-9 腫瘤標誌物。
影像檢查:包括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CT 掃描)、MRI(磁振造影)、MRCP (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磁振胰膽管造影),檢查範圍包括肝臟、膽管、膽囊、胰腺和胰管等。
活體檢驗:包括腹腔鏡檢查、經皮穿肝膽管造影(PTC)、 ERCP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等。
預後和治療選擇
預後和治療選擇取決於以下因素:(1)癌腫是出現在膽管系統的上部或下部?(2)目前已經到什麼階段?(僅影響膽管,還是已擴散到肝臟、淋巴結或身體其他部位)(3)是否已擴散到附近的神經或靜脈?(4)癌症能否以手術完全切除?(5)患者有無其他疾病或症狀?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6)CA 19-9 是否高於正常水平?(7)癌症是剛被診斷出來,還是復發?
治療方案也取決於癌症引起的症狀。通常膽管癌都是在已擴散後才被發現,因此幾乎不可能以手術完全切除;因此大多採取姑息治療,既能緩解症狀,還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治療分類
可分為以下幾種:
(1)可切除(局部)膽管癌:通常可以手術完全切除。
(2)不可切除,包括轉移性和復發性膽管癌;可以說大多數的膽管癌都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
(3)已轉移。轉移是指癌細胞從原發部位(開始的地方)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再開始發展。
(4)復發。膽管癌很容易在治療後復發,其部位包括膽管、肝臟或膽囊中。
治療方法
治療膽管癌的方法包括:
1.手術
如膽管切除術、部分肝切除術、惠普爾手術(Whipple procedure)等;「惠普爾手術」指切除胰頭、膽囊、部分胃、部分小腸和膽管的外科手術。
術後只留下足夠的胰腺以備製造消化液和胰島素。有些患者可能在手術後接受化學療法或放射線治療,以盡量殺死殘留的癌細胞,降低復發的風險,故稱為輔助治療。
也可採「姑息性手術」,改善膽管阻塞引起的症狀,並提高生活質量。常用者包括:(1)膽道分流術。(2)以內視鏡裝支架。再利用導管將膽汁排入體外的袋子中;或者讓支架繞過阻塞區域,將膽汁排入小腸。(3)經皮穿肝引流。
2.放射治療。
3.化療:全身化療用於治療不可切除、轉移性或復發性高的膽管癌。
4.肝臟移植
5.標靶治療:標靶治療是一種使用藥物或其他物質,來識別、攻擊特定癌細胞的治療方法。與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相比,標靶療法通常對正常細胞造成的傷害較小。
6.免疫療法:利用患者的免疫系統對抗癌症,例如利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治療膽管癌。
治療併發症
不管是用化療、放射療法或抗癌藥物,都難免出現併發症,例如:貧血、食慾不振、出血和瘀傷(血小板減少症)、便秘、譫妄、腹瀉、水腫(腫脹)、疲勞、影響生育,出現流感樣症狀、脫髮,感染並誘發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出現淋巴水腫、記憶或注意力減退、口腔和喉嚨潰瘍、噁心和嘔吐、神經問題(周圍神經病變)、器官發炎性疼痛、皮膚和指甲變化、睡眠問題、泌尿和膀胱問題。
第三章 與其他臟器相關疾病
第一節 與膽疾病相關
一、膽囊炎
林久乃醫師
膽囊炎(cholecystitis)為已開發國家民眾的常見疾病,其中約九成五以上由膽結石引起。統計上又以女性、白人、肥胖、中年人等族群的發生率最高。
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膽囊炎可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兩種。
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為臨床常見的急腹症之一,指的是膽囊急性炎症。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近90%的急性膽囊炎患者伴隨膽囊結石;發作時可出現腹部疼痛等症狀,但急性期過後多會自行慢慢緩解,通常大約7-10天...
作者序
編者序
李政育醫師四十多年肝病治療醫案之總結
黃詩硯醫師
本書以中西醫結合的角度來書寫中醫肝病的治療。主要病案來自李政育醫師,自民國六十六年開始,行醫至今四十五年的肝病治療醫案。李老師治療肝臟疾病種類之廣,病案追蹤治療有些長達數十年之久,紀錄與傳承這樣寶貴的治療經驗,是本書的成書原因。
本書第一章先介紹中、西醫肝病的生理及檢驗血清學,第二章以西醫的肝臟疾病分類,再加以中醫病案的治療紀錄,讓後學者了解中醫在肝病治療的數十年歷程中,並沒有缺席。每一則病案均由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的醫師道長們,先深入淺出解釋各類疾病的病理機轉、診斷方式,再帶入李醫師長期治療與追蹤的病案,讓後學們從中學習肝臟疾病及中醫治療的方法。謝謝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的醫師們:林寶華、鄭淑鎂、林坤成、程維德、黃月順、林久乃、簡鸞瑤、曾宣靜、羅晉專、鄧欣怡、羅瑞陽、王雨薇等醫師。
看李醫師的病案,有如進入一部武林高手論劍的武俠小說,以為是小說,但每則均是真實的病案。李老師常鼓勵學生:「先上場打再說。」感謝李老師促成這次的成書,讓後學至少有本武林秘笈可以先打。特別感謝林寶華理事長、鄭淑鎂理事長提供寶貴醫案,完整了疾病的各論,讓後學學習。
要在李醫師的浩海病例中撈出這麼多的病例,要感謝育生中醫診所的前輩們,徽哥、小伍姊、美玲小姐、劉蕊姐,感謝前輩們在百忙中幫助我們尋找病例。
肝病的複雜度之高、之多,此次的書寫其實是自我學習的成分居多,越讀越知道自己只是進入了解肝病的皮毛,仍有許多複雜的肝臟疾病未能盡述,這是之後仍要補強的。學醫之路,顛顛簸簸,慶幸有老師、前輩、及同學們一起前行。學醫之路無止盡,感謝醫師作者們犧牲休息時間完成寫作,感謝醫師家人們的包容體諒,包容我們伏案桌前變成一棵植物的日子。
民國111年7月30日
編者序
李政育醫師四十多年肝病治療醫案之總結
黃詩硯醫師
本書以中西醫結合的角度來書寫中醫肝病的治療。主要病案來自李政育醫師,自民國六十六年開始,行醫至今四十五年的肝病治療醫案。李老師治療肝臟疾病種類之廣,病案追蹤治療有些長達數十年之久,紀錄與傳承這樣寶貴的治療經驗,是本書的成書原因。
本書第一章先介紹中、西醫肝病的生理及檢驗血清學,第二章以西醫的肝臟疾病分類,再加以中醫病案的治療紀錄,讓後學者了解中醫在肝病治療的數十年歷程中,並...
目錄
【中西共治肝膽病(下)】目錄
序 :至醫淳晟、志醫純誠
----我所認識的李政育老師及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同道..鄭淑鎂中醫師
編者序:李政育醫師四十多年肝病治療醫案之總結…黃詩硯醫師
第三章 與其他臟器相關疾病
第一節 與膽疾病相關
一、膽囊炎…林久乃醫師
二、膽結石患者很多…鄧欣怡醫師
三、膽管癌、胰臟癌中醫治療探討
----肝外膽汁淤積所致…羅晉專醫師
第二節 肝與脾腎
一、肝脾腫大可能引發溶血性肝炎…羅瑞陽醫師
二、肝腎綜合徵…羅瑞陽醫師
第三節 腦、甲狀腺與神經
一、肝因性腦病變Hepatic encephalopathy…黃詩硯醫師
二、甲狀腺疾病與肝病…簡鸞瑤 鄭淑鎂 李政育醫師
三、威爾遜病(Wilsons disease )…黃詩硯 林寶華 李政育醫師
第四節 心與肝:心臟衰竭引發肝臟衰竭、黃疸、肝硬化…羅晉專醫師
第五節 急性肝衰竭…曾宣靜醫師
第四章 肝癌
一、肝癌中醫療法…林坤成醫師
二、原發性肝細胞癌…鄭淑鎂醫師 李政育醫師
三、肝癌侵入性醫療併發症
---中西醫結合治肝惡性腫瘤侵入性醫療併發症…鄭淑鎂醫師 李政育醫師
【中西共治肝膽病(下)】目錄
序 :至醫淳晟、志醫純誠
----我所認識的李政育老師及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同道..鄭淑鎂中醫師
編者序:李政育醫師四十多年肝病治療醫案之總結…黃詩硯醫師
第三章 與其他臟器相關疾病
第一節 與膽疾病相關
一、膽囊炎…林久乃醫師
二、膽結石患者很多…鄧欣怡醫師
三、膽管癌、胰臟癌中醫治療探討
----肝外膽汁淤積所致…羅晉專醫師
第二節 肝與脾腎
一、肝脾腫大可能引發溶血性肝炎…羅瑞陽醫師
二、肝腎綜合徵…羅瑞陽醫師
第三節 腦、甲狀腺與神經
一、肝因性腦病變Hepatic en...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