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七篇短篇小說和一篇附錄,描寫人內心的惡意與卑劣,以及交織著真實與虛構的人生故事。
張惠菁、盛浩偉專文推薦
為人間的歪斜發聲――謝凱特
捕捉世間那些無以名狀的瞬間,探測人性隱藏的真實與謊言,
映照人內心所有的惡意與良善,顯影每個歪斜卻努力活得端正的人!
榮獲林榮三文學獎、臺北文學獎的青年作家謝凱特,除了三本描寫父親、母親、家族與關係的散文集屢獲各界肯定,他也是小說高手。首度出版短篇小說集《我在等你的時候讀了這東西》,以七篇小說描繪在社會或關係中歪斜的人,附錄亦收錄他研究所時期備受矚目的作品〈如何讓孩子乖乖回家吃飯〉,寫母子間的愛怨交織。
他捕捉人世間那些無以名狀的瞬間。人有多面性,不是單一剖面,多篇小說描摹同性戀的袒露與隱藏,一如〈蛤蜊〉吐沙,有時吐露真話,有時迸出謊言,其開合也猶如靈魂的敞開與閉合。同名篇章〈我在等你的時候讀了這東西〉,敘述讀著外甥的得獎作品的男同志,彷彿內心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被看見和寫出來。〈燈是怎麼壞的〉中屢屢告白失敗的同志,與拿著燈管走過來的男同事能否電線走火呢?原本是〈平行〉關係的單身女櫃檯與已婚男司機,因為練習開車發生交集。每次色情電話上工前都會說繞口令〈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魚〉的女子,和一個男子交換不鹹濕卻精采的故事。
謝凱特以敏銳的觸角,探測人心中隱藏的某些虛構與真實。許多時候,大部分人的內心都曾萌生惡意與卑劣,又像蛤蜊般啟動防衛機制,不願承認歪斜而努力站得端正,但歪斜其實是人間可愛之處。如同疲於照顧失智母親躲進倉庫的孩子,或是因悖德的想法感到心喜心驚,我們正是小說中那些歪歪的人,歪斜地活著,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尋求平等與平衡。作者細膩的敘事手法,搭配出人意表的結尾,使得這些忽男忽女的角色,演出人間歪斜卻真實的模樣。
作者簡介:
謝凱特
東華大學創作暨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著有散文集《我的蟻人父親》、《普通的戀愛》、《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曾獲臺北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入圍臺灣文學金典獎。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我非常喜愛凱特描繪這一切的方式。這些被他凝視、呈現出來的,引力與斥力之間,人間的靜靜的歪斜。那「歪斜」,那或許糾纏於地下時曾有過無奈悲傷的力矩與平衡,卻生發而為地表的生命現象,此中竟有一種平等觀。是人間原本的模樣。——張惠菁
不只是作品的受眾需要尋求滿足,滿足逃逸的欲望,某種程度上,書寫也是書寫者在滿足內心的逃逸欲望吧:自現實逃逸,但以虛構逼近真相。——盛浩偉
名人推薦:我非常喜愛凱特描繪這一切的方式。這些被他凝視、呈現出來的,引力與斥力之間,人間的靜靜的歪斜。那「歪斜」,那或許糾纏於地下時曾有過無奈悲傷的力矩與平衡,卻生發而為地表的生命現象,此中竟有一種平等觀。是人間原本的模樣。——張惠菁
不只是作品的受眾需要尋求滿足,滿足逃逸的欲望,某種程度上,書寫也是書寫者在滿足內心的逃逸欲望吧:自現實逃逸,但以虛構逼近真相。——盛浩偉
章節試閱
蛤蜊
「蛤蜊是有靈魂的東西。」
想起這句話時,緯紘正在公司內偌大的員工餐廳喝著附餐的蛤蜊湯。他抓著大開的蛤蜊殼,吸走蛤蜊肉。他可以想像嘴裡的畫面:蛤蜊肉從殼上被拔起,咀嚼,儲存在肉裡的湯汁噴濺後瞬間萎縮,變成一坨類似口香糖的東西,吞嚥,抵達胃裡。
說起來是有一點點恨意的,「蛤蜊是有靈魂的東西」這句話是高中同學林說過的,卻讓他一直記得,迄今都不知過了多少年。
高中畢業旅行的環台行程從島的南端北上,到了西部,一群高中生脫下鞋襪走進潮間帶,拿著漁家供應的器具,鐵耙、網篩,在沙灘裡挖掘、尋找蛤蜊。緯紘、林和阿盟三人離開同學一小段距離,在團體的最邊邊,蹲在沙子上。林熟練地挖著,塑膠盒裡很快就堆起了一座蛤蜊山;緯紘想追上林的速度,卻總是挖到寄居蟹和小碎石;蹲在中間的阿盟一手夾著菸抽著,另一手拿鏟子漫不經心地敲打沙子。挖蛤蜊要用心眼看啊同學,林說,把這件事說得跟什麼超能力似的。
體驗的行程很快結束,所有學生被帶到岸邊,動手烤起親手收穫來的蛤蜊。網架上的蛤蜊碰到高溫後,就繳械般地從黑黑黃黃的邊緣冒出泡沫,不久,兩側的殼全然展開,坦露柔軟肉身,毫無防備。林迅速用夾子夾起殼緣,俐落地將乳白色的湯汁匯集進塑膠碗裡,遞給他和阿盟。
林的老家離此處不遠,從小被養蛤蜊的祖母帶大。小時候的林放學就往海邊的養殖池跑,幫忙祖母挖蛤蜊、篩選蛤蜊、幫蛤蜊換幾次池子、最後才會變成食材,在市場和餐廳之間流連。每每看著隔離被貨車載走就想到自己,林也像蛤蜊一樣在老家塗墼厝與台北的電梯大樓之間遷徙,有時爸媽將他帶在身邊,有時丟包給祖母,是到了最後年事已高的祖母不再醒來,像個永遠關上殼的大文蛤,肉身瑟縮在簡陋的床鋪和被窩裡,林才到台北來生活。只不過和林成為同學沒多久,都即將畢業了,緯紘才知道這件事情,感覺上才剛從遙遠的彼端靠近了林一點點,接下來兩人又要漸行漸遠。
「蛤蜊是有靈魂的東西,」林說,「明明就拚命把自己藏在沙子底下,但就是很倒楣地被發現了,還這麼容易被煮熟,一受熱就打開殼,而且這麼好吃。」
緯紘確定記得自己問了林那些不開殼的蛤蜊呢?它們是怎麼回事?卻一直想不起林怎麼回答的。記憶像是被消音的電影畫面,他只記得林回了一句什麼,表情是帶著笑意的,一旁的阿盟把那碗湯給喝了,聽不出來到底是稱讚還是訐譙地說了:「幹,好鹹又好甜。跟洨沒兩樣。」
林到底說了什麼呢?當下大家都還在取笑阿盟是吃過洨喔不然怎麼知道洨的味道,話語就被鮮明色彩的笑鬧掩蓋過去。緯紘還記得當天是林的生日,晚上的自由活動時間,他自己偷偷去飯店附近的麵包店買了小蛋糕和蠟燭,還寫了一張小卡片。回飯店在浴室點蠟燭時,卻聽到門外的林說:「今天不是我生日啦,我生日是明天六月十日。帳號上寫0609是故意的,69,提早一天的這個日期比較好記不是嗎?」
「可是你又不能決定自己出生的一切。」一旁的阿盟一臉漠然。
早就知道他是個完全瞞不住事情的人,肯定是剛剛出去買蛋糕時,阿盟說溜了嘴。儘管如此,緯紘還是好好替林慶生了,也因此發現,原來自己和林是同一天生日。
而且,他也把那張寫了一些真心話的卡片遞出去了,表達心意了。畢竟,也沒有其他同學會替林唱生日快樂歌。
林不是人緣差,但完全不能說林的人緣是好的。他跟班上同學的互動都很熱絡,無論是因為幹部職務、擔任小老師,或是天生個性如此,總是前前後後穿梭在班級裡,彷彿每件班級事務都有他的蹤影。但這並非大家都喜歡他,反而是因為他的特別之處,而會別有用心地和他調情。林的喜怒都寫在臉上,心情好時,大家就問他是不是又跟誰「買可樂」了;心情不好的時候大家就會說他是「約跑被拒」;心情不好也不壞、面無表情的時候就說:他一定是剛做完,進「聖人模式」了啦。緯紘聽到這些總感到不平,怎麼每個同學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好好的人,講起話來卻這麼難聽,不管男的女的,成績好壞,幹部或非幹部,連週末跟著家人吃素淨灘發便當給獨居老人的同學,聽到這些,也會跟著訕笑起來,看上去這絲毫不觸犯自己的信仰似的。然而林卻好像一點也不介意,把整間教室當成是自己的地盤,更像是小酒店,隨處轉檯陪笑或佯怒,直到對方識趣閉嘴,他才關掉交際開關,回到自己的座位,社交電池耗盡般安靜休眠。
林應該不喜歡這樣吧,至少,一直都看在眼裡的緯紘不喜歡。
幹嘛把自己弄成這樣?把自己弄得這麼cheap,這麼easy,緯紘在劇裡學到的字,學校補充教材的英語雜誌上不會有的,說一個人下賤、卑劣、隨便,成語典上寫得更難聽,人盡可夫。
緯紘看著坐在前幾排座位的林,林的髮尾並沒有像多數同學那般用電剪斜推,而是自然留長,微微覆蓋耳朵和頸後,就像他在BL漫畫裡看到的誘受的髮型,不乾淨俐落,沒有殺傷力,舉手投足彷彿都在引誘別人對他欺侮或憐愛。但是,欺侮或憐愛,都是上對下的施捨或強迫不是嗎?任一個科任老師見到林時總會給予特別的照顧,遲交作業的罰寫都豁免,五十九分無條件進位到及格,或是指定成為小老師、獲得嘉獎的機會。同學們表面上沒說什麼,私下轉往網路的高中群組討論區發文,寫著「長得可愛就能當小老師,就能遲交作業,人醜錯了嗎」,或是底下嘴臭直白回覆的「綠茶男婊」、「欠幹臭人妖」——這些,在緯紘眼裡看起來都差不多,一樣令人不快。只是,一顆一顆沒有五官的人頭剪影,匿名起來,坐在雲端班級裡,誰也分辨不清這幾句話到底是誰說的、誰回的。唯一有名字的,就是在網路上從來都不說話的林,被指名道姓地攻擊,像是一張印出大頭照的紙靶不停被掃射。
緯紘的恨意並不全然來自於這些謾罵,他更恨的,是林在很早的時候就出櫃。
升高二分組到新的班級,自我介紹時,林直接公開自己的性向。本來應該沒人在乎,全都在台下各自的抽屜裡滑著手機的同學們,聽到林語帶道歉、羞赧,又鼓起勇氣的複雜情緒說著:「大家聽了不要感到奇怪,也不要太激動……」聽聞此話的同學一個接著一個抬起臉來。
「我是同志,我喜歡男生。」
講台底下沉默一片,聽似沒有回應。同學們彷彿突然從長眠中甦醒過來,盯著台上扭捏緊張、手足無措的林,空氣凝結的幾秒內,大概只有緯紘理解那份不知如何是好的糾結,因為在台下的他,此時已經用右手把左手虎口捏到發紫,指甲都嵌進肉裡了,壓出一道明顯的括弧。
(這些是可以講的嗎?把自己扒開輸誠,就能讓別人接受那個太過特別的我嗎?此刻,都已經長大成人的他還在問著自己。)
只有班導師說了些官腔之類的話打了圓場,底下傳來疏散的掌聲,接著大家就把頭低回去,繼續盯著手機打字。輪到緯紘自我介紹時,跟其他同學一樣,只是說了些不引人注意的話。因為他看見,在大家低頭打字時,討論區上多了一篇熱門的文章。
〈剛開學就有人說自己是同性戀🤮〉
附和的回覆像等比級數般增加,直接把文章推爆。
「怕別人不知道喔。笑死。」
「要確定捏。」
「難怪這種人會去搞遊行。」
「同性戀有什麼好炫耀的,不然我也上去說自己是異性戀好了。」
「上去說呀,順便說你喜歡誰唷,GOGO~」
討論區還在熱鬧喧騰時,最後一個阿盟上了台,只說:「反正說了也沒人在聽,大家都在網路裡討論吧。我叫張敬盟,就這樣。」遂誰也不屌地走下去了。討論區裡倒是沒看到有誰對阿盟有任何意見,只有老師尷尬地想收拾場面,開始交代一些雜事。
從那之後班上很明顯地分成了兩個團體:討論區裡說話比較受歡迎的,以及像是林和阿盟這兩個不在討論區裡的人。緯紘知道自己是中間游離份子,知道這樣的角色不好說話,想安安靜靜瑟縮在邊緣當個人畜無害的角落生物,但這種事情一遇到分組就破功,躲也躲不了多久,如果不積極加入某一邊,很容易就被踢到邊緣人群組。緯紘一開始就討厭班上的核心圈子,又因為比較被動,別人連他的名字都記不得了,也別奢望有機會加入其他組,到最後就和林與阿盟湊成了一團。
「我當組長,陳緯紘來當副組長吧。」這是分組時,林的第一句話。
明明應該感到不妙的,緯紘卻有一點喜悅之情。
小組裡有林在其實很放心,林的成績很好,緯紘和阿盟的報告幾乎都是林罩的,尤其阿盟的作業或習題經常是林在課餘時間教他寫的。用不著林與許多科任老師之間的關係紅利,光靠林一個人,即使是邊緣人組的他們,也常常繳出漂亮的成果。
緯紘常常在分組討論或做實驗時盯著林的側臉看著,酒精燈點燃時,氣流把林的髮梢輕輕吹動,在臉頰的邊緣像沙灘上的海浪一般碎散,變成泡沫,消失不見;接著又是碎散,泡沫,消失不見。
緯紘著實感到混亂。
儘管在學校裡是不引人注意的班邊,但緯紘在網路上是忠實的二次元異性戀者,下課回家的公車上會在討論區裡高喊我婆涼宮、我婆雛田、我婆娜美的那種死忠瘋粉,一回到家就關起房門對著滿房間的掛畫、海報、公仔膜拜,上串流看動畫兩個小時直到母親生氣拍門叫他吃飯,這才肯離開自己的精神時光屋。偶爾他也會在深夜偷偷把門鎖起來,連上色情網站,戴上耳機,看粉絲自製上傳的十八禁動畫自己清槍。有一天他發現網站裡怎麼突然多了一個彩虹旗圖示連結,點進去時,就被畫面驚愕得按上一頁跳了出來,反覆在心裡對自己喊話:「是同志在看的真人版男上加男的片子啦,國中的ACG社不就有社員會分享BL漫嗎,應該就是漫畫裡的那種關係吧,」又想著,「BL作品我也看過一些呢雖然不是本命但也不必大驚小怪吧」,便若無其事地繼續看著粗糙的我婆們變成肉片主角,在腦海裡補完作畫細節,好好發洩一番才滿足地睡去。
所以當緯紘越來越常意識到自己總會注視著林看時,他不免想到ACG社的腐女們推薦他的作品(《什麼什麼暴君》或是《隔天就要成為新郎的他不小心睡了我同父異母的哥哥》),再次確認他對這樣的二次元並沒有感覺(至少誠實的身體告訴他:搖桿驅動程式並沒有啟動)。可是看著林時,心裡湧起的熱浪,和國中時喜歡女生同學的感覺是相同的。也許他把林當成了女生、當成了偽娘,或是用「這麼可愛一定是男孩紙」這樣一句網路哏試圖抹除自己和林之間本就存在的無形界線。也有可能他純粹只是喜歡林這個人,其他的都不重要。到底,他沒有跟誰透露一句關於此番的喜悅與混亂,林和阿盟都不曉得這件事情,他決定如常安靜享受著這彷彿夕陽西下的海水不停往心裡拍擊的感覺,直到自己的心臟被時間削刻,也許會留下一個永久的林的側臉般的海蝕頭像。
直到發生那件事之後。
那天是段考後一週,緯紘因病高燒,向導師請了病假一天,也睡掉一整天。傍晚醒來時才發現討論區裡一篇文章短時間內衝上熱門,似乎是有人把學校學生的性愛影片上傳,附上連結而遭到公幹,炎上爆文之後網站管理員立刻移除文章。此外還有一篇熱門文章是有人另闢戰場大罵:有種PO別人的影片,不敢留下名字嗎,臭俗仔囝。文章往下滑到最底,發文者留下名字:二年六班張敬盟。附註:有本事來找我單挑。
看到這樣不經大腦的叫囂,緯紘在心裡瘋狂尖叫。
白癡嗎,幹。
緯紘不停地咒罵著時,他突然想到什麼停了下來,另外打開無痕網頁,連上色情網站,點了彩虹圖示,突如其來的男人肉體交媾的縮圖讓他稍稍停了手,等腦袋緩衝處理完、轉速恢復時,再在搜尋欄位裡輸入:
#亞洲#高中#偷拍
結果跳出來:一天前上傳,熱門影片,觀看次數最多。
點進去都不必了,因為縮圖就是林的臉,他仰躺著,兩隻小腿就著臉頰貼齊,彷彿有人抓著他的腳踝把下半身往上半身對折,看上去就是個被掰開的貝類,夾在兩腿中間的臉頰露出既疼痛,又可愛,還帶點無辜的表情。
緯紘點進影片,但沒有快轉,不比其他的情色片有前戲劇情,偷拍片一點開就是荷槍實彈的正片。
影片裡另一個男人的臉部被打上馬賽克,床側邊的攝影機捕捉到打馬男的精壯身材,以及躺在床上的林的纖瘦身軀。尤其當打馬男拿起手機,畫面換成主觀視角時,緯紘更能觀察清楚林的表情,似乎沒有半點不情願,沒有閃躲,彷彿因為拍攝的關係讓林更投入,而且總會帶著一種他不明瞭卻非常迷人的笑意。緯紘滿頭大汗,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因病而發熱,還是因為眼前的林,只覺得自己的毛細孔全然綻開(為什麼可以直接說出來),數算著影片與自己身體的時間軸是否同步(這是錯的,不可以這樣,會被排擠的),桌上的公仔、滿牆的海報,以及床上的等身抱枕,好幾雙眼睛環繞整個房間盯著他似的(主人這樣不行喔,主人不喜歡我了嗎),他越感到罪惡,感覺越多人在看著,就越是興奮(林說,我是同志,我喜歡男生)。當晚,他被林掏空似的倒頭睡去。夜裡返家的父母見狀,還以為緯紘是因為生病和繁重課業讓他睡得不省人事。
隔天去學校時,滑著手機,又看到阿盟那篇文章下有了許多新留言,當然,是不堪他入目的那種。有人說林就是一個三八,到處勾搭別班的男生;也有人說林連直男也要勾引,她的男友就是林掰彎的;底下有人回覆:自己男友被男生勾引走,你要不要檢討一下自己。許多人點下讚、哈、愛心,敲碗此篇應為本日最佳回覆。
然而,針對阿盟的留言,也不亞於攻擊林的。
「六班那個國中就和我同班了,他國中就是混幫派的,以為自己是老大很罩。」
「一定是那個臭婊子幫流氓吸下面了啦。」
緯紘看完這一串留言,不知怎地,比起大家直接罵林怎樣怎樣,把阿盟跟林「搞」在一起,讓緯紘更感到難堪。走進教室時,他叫醒趴在桌上補眠的阿盟,提起從來都沒有過的勇氣,用力捶下桌子,發出好大的聲響,問:「另一個人是不是你?」
阿盟愣了愣,「幹,你神經病。」繼續趴下去睡。
緯紘不知道該拿阿盟怎麼辦,站在阿盟桌旁,心裡準備好也許他正要迎來人生第一場幹架時,經過走道的林拍拍他的肩膀,示意要他冷靜,冷靜,不要吵架嘿。接著,林走上講台。
「我知道大家都看到影片了,不管大家的想法是什麼,我想說的是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答應對方拍下來的東西會被上傳到網路上……」底下的人窸窸窣窣,交頭接耳著,「這件事情跟老師講也沒用,因為……」台下的手機畫面快速閃動,像一個一個氣泡從海水浮上來,帶著藻類和塑膠微粒,湧到海面之上碎散,「我不能要求大家幫忙,但至少不要一直在網路上……」海面總是看起來非常平靜,誰也不曉得那些被沖到岸邊的浮沫的前身是什麼,日積月累被擱置在沙灘上,看起來像是一坨嘔吐物的集合。唯一在岸上發著脾氣的就是緯紘,他是最了解這坨嘔吐堆積物的人,阿盟已經夠笨,跳進泥巴堆裡跟豬打架就算了,連林也要這樣嗎?
「我說完了,謝謝各位。」
阿盟在底下鼓掌:「林仔水喔。崁頭崁面的小廢渣不要只會躲在網路上啦,有本事當場攤開來講啊。」
同學們默不作聲,彼此跟彼此使眼色。
導師走進教室,望著所有低著頭的同學說:「好了,不要再用手機了,再這樣要強迫大家交手機到小櫃櫃來喔。」
緯紘一直都不懂,到底是老師太善良單純又好騙,還是老師也想視而不見,遇到難搞的事就裝做不知道,反正當老師也是混口飯吃,趕快送走一批學生跟送走一批奧客一樣,為什麼班上明明發生了這麼多事情他卻渾然不覺。當講台上的老師叨叨絮絮寫黑板、講課時,底下的同學就像到此一遊的潛水旅客,穿上潛水裝,吸氣躬身下潛,排出廢氣,製造氣泡,一句又一句話浮上討論區的水面,但凡現實世界裡有任何波濤動靜,遂又打水回到海平面上,抬起頭,裝做自己很認真聽課。
蛤蜊
「蛤蜊是有靈魂的東西。」
想起這句話時,緯紘正在公司內偌大的員工餐廳喝著附餐的蛤蜊湯。他抓著大開的蛤蜊殼,吸走蛤蜊肉。他可以想像嘴裡的畫面:蛤蜊肉從殼上被拔起,咀嚼,儲存在肉裡的湯汁噴濺後瞬間萎縮,變成一坨類似口香糖的東西,吞嚥,抵達胃裡。
說起來是有一點點恨意的,「蛤蜊是有靈魂的東西」這句話是高中同學林說過的,卻讓他一直記得,迄今都不知過了多少年。
高中畢業旅行的環台行程從島的南端北上,到了西部,一群高中生脫下鞋襪走進潮間帶,拿著漁家供應的器具,鐵耙、網篩,在沙灘裡挖掘、尋找蛤蜊。緯紘、...
推薦序
歪斜與平等 張惠菁
讀凱特這本小說集時,我想起這世界上的一些蛤蜊(聯想的起點,顯然是因為這本小說集中就有一篇名為〈蛤蜊〉)。
在報導中讀到過,有八個蛤蜊控制著波蘭首府華沙的水源。維斯瓦河的河水,在進入華沙的自來水供應系統前,會先經過由八個蛤蜊控制的閘門。因為蛤蜊是對水質敏感的生物,當偵測到水中含有有毒物質,它會關閉自己。那麼附在蛤蜊殼上的裝置,便會將這訊息傳導到閘門,讓閘門關閉。人類利用了這八個蛤蜊的天性,來補足自己被城市人間包覆而愚鈍了的感官。為了判斷水能不能喝,人類仰賴著蛤蜊好好當自己。如果蛤蜊進化出了斯多葛哲學式的堅忍,撐著不將自己關閉,或者更加進化,慧眼遍閱世間已無淨與不淨無分別心,涅槃寂靜不動如山,那麽在華沙自來水管理處的人眼中,它就會是失職的、歪掉的蛤蜊。
可是人類作為一種蛤蜊(對!),是那種會進化的蛤蜊。我們與周遭的關係,遠比「敞開」、「關閉」這兩種,還要更多和複雜——我們又不是牆壁上的開關。我們經歷著社會、關係、時代、文化,或者某個他人,水流一般從自己身上流過,有毒、無毒,酸度、鹼度,氣泡量,旁邊的蛤蜊同儕的反應,礦物質的成分與濃度......,我們在這當中進化出種種生存姿態,敞開,關閉,半敞開半關閉,某種傾斜角,某種位置,某種隱身技能。倘若我們不是自來水管理處的人,不以有用無用、不以答對答錯的標準看待自己,我們或許能發展出蛤蜊與環境的多樣美學。哪些時刻我們曾以敞開作為一種防禦(所以其實是關閉),或者對礦物質濃度變化有了品味(像品鑒紅酒般)。哪些時候我們在彷彿經歷了一整條河流之後將自己永遠闔上,言語道斷,經驗無法外傳,種種一切只濃縮成一個名字,對外向他人標示自己。
凱特在〈後記〉中說到「歪歪的人」,說他對那種歪斜特別感興趣。這本小說集正顯露了他是如此長於描寫「歪斜」。他是敏感的,又是靜靜靠近一切的。像無聲的水流,映照人的歪斜,人在激流中將自己或敞開或闔上的各種姿態。這是一本敏於探量人間「歪斜度」的小說。事實上,唯有看到種種軸心各異的歪斜,才是看到人間吧。
於是在讀完整本小說後,我翻回篇首的引言,思考凱特寫在最前面的那個埃及民間故事。「真實」與「謊言」是兩兄弟,在爭論之中,兩人最後都瞎了眼。首先是「謊言」虛構了一把刀,而「真實」無法說出比它更有力量的事物(也無法看透它是虛構?),所以在這個比賽之中被弄瞎了眼。瞎了眼的「真實」,竟然也開始虛構,虛構出一頭神奇的牛。不相信「真實」說出口之虛構物的「謊言」,要求眾神裁決,卻被問以最一開始那把刀是否真的存在?就在他堅持「當然存在」時,他也被弄瞎了眼。
這是個奇異的故事。倘若弟弟「謊言」虛構是天性,為何他要被處罰?而「真實」在瞎了眼後,竟然能加入虛構的行列,想像出力量更大的事物,是不是他也成了謊言?那麼瞎了眼的「謊言」,會變成真實嗎?我們日常社會性的行走,必須認定「真實」價值高過「謊言」,撒謊會被處罰,誠實會被獎勵。但是在這個故事裡,兩人與其說是被懲罰,好像也只是交換了位置(瞎眼之後開始虛構的真實,與因為堅持自己真實而瞎了眼的謊言)。說到底他們所說出口的,那把神奇的刀與不可思議的牛,與其說是謊言更像是虛構的小說,兄弟倆只是在不同的時間點上進行創作。
不知道凱特會如何解釋這個民間故事?我覺得在他故事裡的人們,都是敏銳的物種,盤桓在各種隱形的地盤界線之間。在社會接納的「真實」版本之下,人人心中都藏著某些「虛構」,而決定了人與人之間隱形界線的,正是人們各自心裡的「虛構」。有的人的「虛構」不免會把他人捲進來,有的用「默契」保持距離,或是像〈我在等你的時候讀了這東西〉那樣地謹守分寸,既容許自己被對方虛構,又不涉入太多。這也讓我想起凱特在《我的蟻人父親》中描寫的父子關係,經常錯開活動空間的兩人,動動觸鬚,還是能找得到隱形軌道,探測到彼此的相對位置。這是個能量不斷在交流的宇宙,此中有訊息流動,有的相吸,有的保持著一定的斥力,於是人在各種看不到的力量之間,歪歪斜斜地活著,歪歪斜斜地行走。
「人與人之間也是這樣,誰都不曉得底下的盤根錯節發生了什麼交互作用,只有接頭的兩端發生了什麼,有時彼此輸誠,有時灌輸惡意,有更多時候是在地底下互相試探彼此,但顯現在地面上的,只是令人不明所以的枯榮。」——〈我在等你的時候讀了這東西〉
我非常喜愛凱特描繪這一切的方式。這些被他凝視、呈現出來的,引力與斥力之間,人間的靜靜的歪斜。那「歪斜」,那或許糾纏於地下時曾有過無奈悲傷的力矩與平衡,卻生發而為地表的生命現象,此中竟有一種平等觀。是人間原本的模樣。
逃逸的欲望 盛浩偉
養成看電影的習慣,是在幾年前工作最忙的日子裡。
那時候已經好習慣盯著電腦螢幕吃晚餐,也已經好習慣準備離開時發現辦公室裡只剩自己一個。搭上捷運,心裡想的卻不是家,而是影廳那樣黑漆漆的空間。抵達電影院,隨便挑一部最快開演且還有場次的,隨便選一個位置,趕緊鑽進去,沒有其他觀眾更好,就窩在那裡。也不是真的期待會看到什麼、會發生什麼,甚至是沒有太多驚喜的最好,只是直直盯著銀幕。只是盯著。
是要到後來,結束那種工作狀態的某次旅行途中,在飛機上選電影的時候,才突然清晰地察覺這個習慣的由來,也才突然察覺到,那個時候自己其實有很強烈的,逃逸的欲望。
逃逸到其他的生活,浸泡在其他的經驗,變換成其他的視角。不需要太多跌宕起伏的戲劇張力,不需要踏上一段奔赴遠方再歸來的冒險途程,不需要高遠雄大的目標或理想。只是因為既有的現狀煩悶,滯澀,像被迫在水中憋氣,所以才想要暫時浮出水面,呼吸,看看其他風景。是那樣的心情。
閱讀謝凱特《我在等你的時候讀了這東西》,我不禁又想起這段回憶,湧起那種熟悉的心情和感受。當時那種逃逸的欲望,好像就在不知不覺之間被滿足了。
集子的諸篇故事,都像是在引領讀者凝視著看似平淡無奇、實則相當奇異的生活,裡頭的人物則皆由琳瑯滿目的細節與意象所構成。比如〈燈是怎麼壞的〉寫的是辦公室職員的日常,卻充塞著刮刮樂、籤詩和民間故事(甚至還提及黃土水),以此既刻畫了人物的成長背景與心理狀態,也彷彿告訴讀者生活處處是暗示,眼前的平凡總在冥冥之中意味著更多,單看我們(或者應該是故事裡的阿凡)能否解讀。
又比如〈衣蛾〉寫到:「綜合丸的標籤紙上頭用粗大紅字寫著『驚爆價:兩件九十九元』,一旁一行較小的黑字寫『原價四十九元』」,這如今已是不新鮮的愚蠢瑣事,頂多是被拍照後放到「路上觀察學院」之類的社團成為笑資,但凱特卻能由此衍生到人物的不同性格:「那個無足輕重的一塊錢,就像他在搭車或是看電影的時候從口袋掉出來,卡到縫隙裡的零錢,柏昀是會急著伸手去撈的那種;而鴨鴨卻剛好相反,如果陷得很深,或是掉到地板上,俯身沒看到,就會果斷放棄的人。」成語見微知著,說的多是超凡的智慧眼光,但這些作品看見的是貧瘠日常所可能帶有的意義。
因此,全書也像是寓言集,敘事者以熱切而充滿溫度的語氣訴說著這些人物的種種,而讀者讀到的意象往往象徵著那些事物之上的意義,於是〈蛤蜊〉的「蛤蜊」並不只是蛤蜊,〈空鳳〉的「空氣鳳梨」也不只是空氣鳳梨;在〈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魚〉裡,甚至故事的結尾也啟人疑竇,到底說謊的是誰?小瑜的謊言是否含有真實?而打電話來的「他」所說的故事,真的只是「騙你的啦」,還是一種類似「強者我朋友」的遁辭?在謊言與真實之間,忽然就多了各種層次的解讀,也讓人猜想角色的心境究竟是如何,足堪玩味。
謊言與真實恆常要糾纏拉扯。〈我在等你的時候讀了這東西〉既是同名短篇,也是書中僅有的第一人稱敘事,不曉得這樣的安排是有意還是無意,但與其他篇章擺放在一起讀來,讓這篇更加突出,其中的情意與壓抑,偽裝與哀愁,都更顯真誠吐露——雖然這肯定有變造,有虛構,但忘記是在哪裡讀到過這樣的句子:「寫下一百句謊言,只是為了寫出一句真實」;我並不知道在這篇裡頭,那些真實在哪裡,但我在裡頭確確實實感覺到這樣的東西。
我於是不禁想,或許,不只是作品的受眾需要尋求滿足,滿足逃逸的欲望,某種程度上,書寫也是書寫者在滿足內心的逃逸欲望吧:自現實逃逸,但以虛構逼近真相。
歪斜與平等 張惠菁
讀凱特這本小說集時,我想起這世界上的一些蛤蜊(聯想的起點,顯然是因為這本小說集中就有一篇名為〈蛤蜊〉)。
在報導中讀到過,有八個蛤蜊控制著波蘭首府華沙的水源。維斯瓦河的河水,在進入華沙的自來水供應系統前,會先經過由八個蛤蜊控制的閘門。因為蛤蜊是對水質敏感的生物,當偵測到水中含有有毒物質,它會關閉自己。那麼附在蛤蜊殼上的裝置,便會將這訊息傳導到閘門,讓閘門關閉。人類利用了這八個蛤蜊的天性,來補足自己被城市人間包覆而愚鈍了的感官。為了判斷水能不能喝,人類仰賴著蛤蜊好好當自己。如...
目錄
推薦序 歪斜與平等 張惠菁
推薦序 逃逸的欲望 盛浩偉
燈是怎麼壞的
平行
衣蛾
蛤蜊
空鳳
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魚
我在等你的時候讀了這東西
後記 歪歪的人
附錄 如何讓孩子乖乖回家吃飯
推薦序 歪斜與平等 張惠菁
推薦序 逃逸的欲望 盛浩偉
燈是怎麼壞的
平行
衣蛾
蛤蜊
空鳳
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魚
我在等你的時候讀了這東西
後記 歪歪的人
附錄 如何讓孩子乖乖回家吃飯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