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內外:藝術、文類與符號疆界》為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策畫之「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系列的第二輯。此書的設計以跨越藝術形式的研究為起點,思考人文研究的多元符號系統,並進而尋求文化研究詮釋空間的開展。
「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系列之規劃,主要在凸顯台灣跨文化與跨學科比較文學研究的活力,以及本地學術界對台灣人文藝術文化之關懷。
同時為了拓展其研究格局,此叢書也要反映當今世界各地學者思索亞洲與其他地區之各項文化文本的互動關係,包含了古典以至當今之文學、音樂、藝術、電影、表演以及各種大眾文化形式。
本書以藝術文類的不同框架轉換為編輯原則,收錄四個部分的論文:第一部分「圖畫與文字的並置閱讀」,第二部分「詩文再現繪畫的詮釋空間」,第三部分「音樂與文字的符號對話」,第四部分「電影影像的異質書寫。」。各篇文章從不同藝術文類切入,探討「框架內外」所揭露的符號疆界的重新劃定,以及藝術史卅歷史詮釋權的爭奪,提供讀者深入精闢而創意迭起的跨藝術研究成果,為台灣的藝術學研究展開了一個嶄新的領域。
作者簡介:
劉紀蕙 ,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職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交通大學新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輔仁大學英文系主任,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所長, 文化研究學會 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研究、台灣文學、現代主義與現代性、精神分析與文化理論、跨藝術研究。
學術著作包括《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台北:麥田, 2004 ),《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台北:立緒, 2000 ),《文學與電影:影像‧真實‧文化批評》(台北:中央研究院, 2003 ),《文學與藝術八論:互文.對位.文化詮釋》(三民﹐ 1994 ); 主編《框架內外:藝術、文類與符號疆界》(立緒﹐一九九九),《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麥田﹐二○○○),《何謂中國?哪裡有台灣》(中外文學,二○○○),《他者之域:文化身分與再現策略》(麥田﹐二○○一)等論文集。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