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解讀視覺文化的初階入門教本,整合度高,圖解完整,關鍵術語皆經交叉索引及定義。本譯本鑒於本地視覺文化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特別商請專家將本書所使用的這個學門的基本辭彙,鏈結在一起,俾便讀者巧妙運用,醞釀出全貌。
值此視覺文化研究繁花似錦的時刻,理論與方法百花齊放,本書適時提供了概括當前諸般風景的導論,頗堪玩味。
本書在英美世界,已經變成各大學課堂廣泛採用的經典版本。而對於那些一直浸淫在此快速成熟、處處充滿驚奇的跨領域論述中的老手,這又是一道香味逼人的好茶。
本書開宗明義討論了有關文化意義與視覺功能的諸多主題,以及近年來的流變,可供我們批判地研究視覺影像和社會認同及社會關係之間的關聯。隨後作者進一步深探詮釋視覺影像的不同方法。各種方法的優劣都連到一個鉅細靡遺的個案研究,以及前面章節已概述的更廣泛議題來討論。
這些方法包括:構成性詮釋、內容分析、符號學、精神分析,論述分析與觀眾分析。
作者簡介:
吉莉安.蘿絲 Gillian Rose
英國開放大學文化地理學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在視覺文化相關領域。長久以來對女性主義電影理論,以及傅柯和女性主義如何看待圖像感到興趣。目前主要透過對公共藝術(尤其是 Milton Keynes的作品)的探討,將研究關懷擴大到主體性、空間與視覺展示。
譯者簡介:
王國強
就讀於台大社會所,正在努力寫以性別、工作為題的畢業論文。
章節試閱
環繞著「視覺事物」(thevisual)的談論最近在媒體上不可勝數。常有人告訴我們,我們居住的世界裡,知識就如同其他的娛樂形式一樣,都是視覺地建構出來的;他們也說,我們所看到的絕對比所聽到或讀到的來得重要。所謂的「視覺學養」(visualliteracy)充滿爭議,也有人主張要重新安排學校和大學的課程,所以在了解文字(texts)、數字和分子外,人們也可以學到視覺的語法(visualgrammar)。
不過,究竟應該安排什麼進來仍是讓人充滿疑惑。事實上,視覺事物本身也就是令人困惑的。它像是語言嗎?視覺影像如何運作?如同米契爾( W. J. T. Mitchell1994:13)在他的 Picture Theory一開始所說的,「我們仍然不知道圖片到底是什麼,它們和語言的關係如何,它們如何在觀察者身上以及在世界上運作,我們該怎麼了解它們的歷史,又該對它們或關於它們做些什麼?因此,即使我們益加用視覺來面對(encounter)世界,或至少是世界的一部分(這是一種受人爭議的主張),我們卻不明白究竟這對於所見的、什麼在看、怎麼看、誰在看、誰不在看⋯⋯等,又有什麼意義。而就實踐而言,我們也不清楚要是想對這些議題進行經驗研究,有哪些實用方法可循。縱使目前已有大量出版的學術作品以視覺的事物為題,但是其中指引詮釋的可能方法者卻出奇地少,至於怎麼使用這些方法就更乏人問津了。
本書的目標是填補這道鴻溝。該書以大學生為對象,他們可能發現了一些啟人疑竇的視覺材料,也知道自己提出了有趣的議題,但卻不知道要怎麼著手進行研究。針對個別的視覺材料要怎麼在經驗的基礎上作出回應,本書提供了一種方法論上的指引。
斯圖亞特.霍爾( Stuart Hall)說過:值得強調的是,這個問題並沒有單一的或「正確的」解答。
「這影像的意義為何?」或「這廣告在說什麼?」因為沒有律則保證事物會有「一個、真的意義」,也不能保證意義不會隨著時間變遷,所以在這個領域的工作就註定是詮釋性的----不是爭論誰「對」、誰「錯」,而是爭論著一些同樣可信的、雖然有時候是互相競爭的、互相反對的意義和詮釋。要「解決」(settle)這些互相反對的讀法,最好就是再注意看具體的例子,並且試著在以下幾個方面詳盡地說明你的讀法是合理的,包括:影像實際的作用(practices)、所使用的指稱形式,以及你認為它們生產了什麼樣的意義( Hall,1997:9)。
去詮釋影像就只是詮釋,而不是發現「真理」(truth)(雖然我會在本書頭幾章會碰到後者這種主張)。
就如霍爾所認為的,職是之故,說明自己的詮釋合理乃是重要的。要這麼做,首先你得有明確的方法論,而本書會幫助你去發展出一種方法論。我對一些方法作了基本的介紹,可以用來詮釋視覺影像,而我也提供了足夠的文獻,在你需要時可以用來發展更為詳盡的方法。不過本書對這些不同方法的說明並不是中立的。雖然對於視覺事物的爭論通常是過份誇大的、過度一般化的、極端的又缺乏研究,不過它們仍提出了一些關鍵的議題,而任何對視覺材料進行的研究都必須涉入其中。因此本書的第一章
就對於當前的、更具理論性的爭論,進行了某些面向的處理。在第一章
裡,我同意某些參與爭論的人,他們聲稱詮釋視覺影像,也必須處理文化意義和權力問題,而這種立場一定會影響到我後續如何評估各種方法。舉例來說,雖然在這些議題上可以使用量化的方法(如同第三章將提到的),不過前述對意義和重要性(significance)的強調,則表示質化的方法會更為合適。事實上,除了第三章以外,本書每一章探討的都是質化的方法論。更概括地說,第一章
特別提出,為什麼思考視覺影像很重要?為什麼批判地面對視覺影像很重要?又為什麼反省這種批判也很重要。
第一章
把這三個問題的解答發展成三個我所謂「批判性視覺方法論」的判準。
「批判性」指的是一種研究取徑,它在文化重要性(culturalsignificance)、社會慣行,以及鑲嵌著視覺事物的權力關係,等方面思考視覺事物;而這意味著去思考生產出觀看方式和顯影(image)方式的權力關係,另一方面這權力關係乃是由觀看方式和顯影方式闡釋出來的,也可能受到它們挑戰。這三個判準便成為評價書中各種方法的工具。
我對每種方法都問:要找到一種視覺影像的批判性方法論,它能提供多少幫助?本書各章都專注在一個方法上,而大多數的篇章也都只鎖定一種視覺影像。各篇章分別注意著畫作(paintings)、攝影、電影、電視上的肥皂劇和廣告。毋庸置疑,這只從視覺影像裡選出了很小一部分;裡面並不包括錄影帶、網路、醫學的顯象、或地圖等。更不用說建築物、建造出的地景、雕象了。不過,這裡所討論的方法並不被限制不能用在其他的視覺影像和事物上。每一章專注在一種視覺事物和一種方法上乃是為了對所提出的議題作確實、且相當仔細的討論。為了作更細緻的說明,每一章都有文字框(box)提醒你專注在該方法特定的部分上。不過,如果你計畫把本書所提的方法之一用在不同種類的影像上,書的最後也有參考文獻(bibliographies)幫助你找到其他視覺的媒介和種類。
本書也視覺上強調了一些關鍵詞(keyterms)。
視覺方法論( Visual Methodologies)探討了理論和方法論的議題,它們有各自的(有時候很模糊)辭彙。為了讓你辨認出這些辭彙裡面的關鍵處,第一次在文本內討論到它們時會用粗體強調並在邊白上註明。如果要確定你是否了解這些辭彙,216到217頁的關鍵辭彙列表會告訴你,本書哪些地方探討了這些辭。
最後,我要說明一本這樣的書有什麼限制。
本書對於探究視覺影像的意義和效果提出了一些指引。但是最令人振奮的、驚人的、以及有洞見的批評最後都不見得是依賴著一種穩妥的方法論:至少我這麼認為。它們也依賴著人們注視影像時產生的愉悅、振奮、著迷、好奇、恐懼、嫌惡⋯⋯等感覺,然後再進行書寫。成功的詮釋有賴於對所見的熱情投入。用方法論來規範(discipline)你的熱情,別澆息了它。
環繞著「視覺事物」(thevisual)的談論最近在媒體上不可勝數。常有人告訴我們,我們居住的世界裡,知識就如同其他的娛樂形式一樣,都是視覺地建構出來的;他們也說,我們所看到的絕對比所聽到或讀到的來得重要。所謂的「視覺學養」(visualliteracy)充滿爭議,也有人主張要重新安排學校和大學的課程,所以在了解文字(texts)、數字和分子外,人們也可以學到視覺的語法(visualgrammar)。
不過,究竟應該安排什麼進來仍是讓人充滿疑惑。事實上,視覺事物本身也就是令人困惑的。它像是語言嗎?視覺影像如何運作?如同米契爾( W. J. T. ...
目錄
圖片列表中文版序言文化轉向的視覺反省力—《視覺研究導論》導讀本書介紹研究視覺材料邁向批判的視覺方法「好眼力」用構成性詮釋法觀看影像內容分析數數你〔自認〕所看到的符號學揭露暗藏在美麗事物平靜表面下的偏頗精神分析視覺文化、視覺愉悅、視覺斷裂論述分析Ⅰ文本、互文性與脈絡論述分析Ⅱ建制以及觀看方式其他方法、綜合方法視覺媒體實用讀本參考書目關鍵辭彙列表學科基本辭彙釋義索引
圖片列表中文版序言文化轉向的視覺反省力—《視覺研究導論》導讀本書介紹研究視覺材料邁向批判的視覺方法「好眼力」用構成性詮釋法觀看影像內容分析數數你〔自認〕所看到的符號學揭露暗藏在美麗事物平靜表面下的偏頗精神分析視覺文化、視覺愉悅、視覺斷裂論述分析Ⅰ文本、互文性與脈絡論述分析Ⅱ建制以及觀看方式其他方法、綜合方法視覺媒體實用讀本參考書目關鍵辭彙列表學科基本辭彙釋義索引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