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曾在人生的某個時刻,發現自己陷入了始料未及的困境--
‧我們以為永恆不變的愛情,竟然結束了。
‧仰賴的工作消失了,我們感到失落,沒有目標,不知何去何從。
‧自己或所愛的人,突然被診斷出罹患重症,或是身體出現嚴重問題。
‧一件超乎控制範圍的事突然降臨,讓我們面臨嚴重的財務危機。
當預料之外的衝擊來到,熟悉的生活有了轉變,我們通常不知如何自處,茫然失措,覺得自己陷入了困境,生活變得一團糟。
安吉麗思以其深蘊的智慧、睿智的語言及豐富的例證,告訴我們,所謂的逆境,其實是覺醒的召喚、生命提供的轉捩點,它蘊含無比力量,能幫助我們脫胎換骨、得到重生。你毋須害怕,不必抗拒,只要順應著它改變,就能安然度過生命的轉折,走向更美好的新人生。這是一份意外的禮物、一份祝福。
作者簡介:
芭芭拉‧安吉麗思 著
是當代個人成長與靈性成長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導師之一。過去二十餘年來,她散播愛、快樂與追尋人生意義的訊息,影響了全球各地的數千萬人。她寫了十四本書,被譯成二十餘種文字出版,其中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 《活在當下》(Real Moments)、《女人都該知道的男人祕密》(Secrets About Men Every Woman Should Know),以及深受歡迎的《男人都該知道的女人祕密》(What Women Want Men to Know)與《愛是一切的答案》(Secrets About Life Every Woman Should Know)(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她曾在美國有線電視台(CNN)、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與美國公共廣播網(PBS)主持自己的節目。她的得獎節目「讓愛行得通」(Making Love Work)專門探討人際關係,擁有極佳的收視率。作者個人網站:www.BarbaraDeAngelis.com
章節試閱
當生命邀請我們,甚至強迫我們停下來,關注自己是誰,站在什麼位置,如何抵達這裡,以及下一步往哪裡走,每個人都會經歷充滿力量的時刻。這些覺醒時刻有時在我們來到十字路口時出現,有時在我們面臨選擇時現身。有時我們不是突然認知到它的存在,而是逐漸、緩慢的察覺到,它已經來了。有時它清楚明白的驟然展現,用戲劇性的手法,情緒或靈性的緊急事件,以及種種事件或環境來喚醒我們。不管我們是否有所準備,它迫使我們面對自己不想面對的現實。
不管我們如何面對這些困難的問題與處境,主題都是一樣的:過去我們的世界安全、舒適、熟悉,如今卻陌生如異域,令人心生恐懼。事件接連發生,從外部或從內心,動搖我們的信念,震撼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待人處世、與人建立感情的方式。我們看著挑戰在眼前出現,疊成一座小山,不禁懷疑這次能否跟「舊有的自己」一起全身而退,存活下來。我們擔心,要是不能全心全意,誠實自省,就會找不到路,無法穿越這座令人暈眩的情緒迷宮。
「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們不明白。我們已經抵達了,準確無誤的抵達,「我怎會來到這裡?」的「這一步」。但是我們究竟到了哪裡?這不僅是修辭學的問題,也是靈魂誠摯緊急的呼喊,是認同這些陌生經驗的渴望。這些經驗讓我們心中充滿恐懼、困惑與不確定,我們需要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們需要給它一個名字。
命名的重要性
自人類有歷史開始,人類就產生了為事物命名的需求。科學家說,語言使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今日全球有六千五百個仍然為人使用的語言,還有許多語言已經無人使用。這表示全世界存在著數億個名字與字眼。光是英語的字彙數量估計就高達三百萬個,遑論加上其他語言。
這些字眼的目的是什麼?許多古代民族與宗教相信,字眼或名字包含一種力量,能讓事物得到生命。《聖經》上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印度教的「奧姆」(AUM,源於梵語,A意為「創造宇宙」,U意為「維持」,M意為「破壞」,印度教和密宗認為該詞象徵深邃的智慧,唸經或祈禱時以該詞開頭,閉目長吟。)是神聖的象徵與一切存在的源頭。它是宇宙之聲,世界緣它而生,蘊含其內。古埃及人相信子女呱呱落地時,必須立刻為子女命名,否則孩子就等於不存在。為某種事物命名,可以讓它變得真實。這項信念仍然存在於現代社會,我們已有足夠的字眼,但是隨著我們不斷創造出新字眼與新名詞,單單是英語,每年就要增加兩萬個新的字與詞。
古人認為名字十分重要,知道某種事物的名字以後,就能得到控制它的力量。知道了它的名字,就能佔有它。因此,在許多文化中,神祇的名字是個無人知曉的祕密。早期關於魔法的文獻指出,魔法師一旦知道某個物件的名字,就掌握了對它施展魔法的祕密。在其他的傳統中,使用神聖的名字,如重複背誦咒語(mantra),可以讓人得到力量,擁有超越凡人的神聖特質,讓自己得到釋放。
每個人都體會過這種經驗,感受到命名的強大力量。它能界定事物,轉變我們對事物的經驗。舉例來說,你正在約會的對象,與你稱為「男朋友」或「女朋友」的人,兩種稱呼有很大的差別。後者與你的關係是「正式」的。當「男朋友」變成「丈夫」,關係就更正式了。你很喜歡在某家公司上班,但是當你被任命為經理或副總裁時,你會感覺自己變得重要,會自豪的到處給人名片,上面寫著你的「新名字」。只要經過命名,連不愉快的情境也變得容易忍受。你的兒子學業表現不佳,跟兄弟姐妹相處時,他的脾氣暴躁,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大家都覺得他是個「問題少年」,直到他的症狀獲得妥善的命名,直到他被診斷出罹患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現在你知道他為何表現出這些行為了,它不再是令人惱怒的謎題,你可以讓他得到所需要的幫助。
在外界與內心的旅程中,
名字讓我們找到自己的位置,
讓我們認出自己的模樣。
當我們進入未知的領域,
面對無法辨識的風景,
抵達未曾料到的轉捩點,
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這些地方的名字。
(摘自本書第二章)
轉捩點與過渡時期
在十字路口坐著的人,很少人能知道這裡是十字路口。
——加拿大製片家拉夫(Alex Raffe)
我年輕時獨自出外探險的經驗中,有一個是從我生長的賓州艾金公園市(Elkins Park)市郊,搭火車前往費城市中心。
我總是在星期六早晨走到火車站,買好來回票,熱切等待火車出現。我要自己進城了!到了城裡,我並沒有做特別的事,只是跟其他一九六○年代初期的十二歲女孩一樣到處逛逛。我會去唱片行看看最新的唱片,會停在藥局前,欣賞櫥窗裡的保養品與化妝品,我知道不久就會用上這些東西。我會買一杯沙士和一包薯條當做午餐,然後走回火車站,等待火車載我回家。為了避免迷路,我的活動範圍從未超過下車地點的三、四條街之外。但是當時的我覺得,我彷彿走了幾千哩,到了巴黎、威尼斯或其他神奇的都市,至少在出外的幾小時中,我感到無拘無束,一切全靠自己。
我還記得在市區探險時看到的景致、聽到的聲音與激動的心情,尤其是坐火車的感覺。我還能感受到堅硬的木頭座椅,記得我把臉壓在玻璃上,觀看景物迅速倒退。查票員在走道上,為我的票打洞,打下的小白圓點飄到地面,加入數百個同類,宛如雪花鋪成的潔白地毯。最重要的是,我還能聽到查票員悠揚的唱出每一站的名字:「梅洛斯公園!……塔柏!……韋恩匯點!……伯拉德北街!……最後一站,費城市中心!」他每說一個站名,我就知道又接近城區一些,欣悅之情也隨之增長。這些地名像一串讓人平靜的咒語,我不斷在腦中複誦。我從未去過這些地方,不知道它們的模樣,但是每一次聽到它們的名字,我都覺得安心,因為我知道自己坐上了正確的列車,往正確的地方開去。
這些時光與旅程是何等的單純。經歷過許多歲月與挑戰後,我審視自己的漫長歷程,想到實際人生與這段可以預測、舒服安心的火車之旅差異甚大,不禁搖頭嘆息。在實際人生中,沒有人呼叫站名,指出我穿越的領域是什麼地方。沒有人提出警告,讓我知道要進入哪種情境。沒有人告訴我何時該上車,何時該下車。沒有時刻表供參考,讓我不致錯過正確的班次。
要是人生能像我童年的火車之旅;我們必須察覺的過渡時期,要是有人事先叫出它們的名字,這樣豈不輕鬆愉快。我可以想像這樣的聲音:「下一站,生涯改變!……即將到達,健康危機!……轉捩點到了,所有旅客必須在此換車……」然而,事情不是這樣運作的。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已經抵達生命中的轉捩點?我們覺得面臨危機,其實卻是走到重要的十字路口時,如何能正確的辨識自己的處境,找出它的名字?
首先,你必須了解,不是所有轉捩點的形貌或給你的感覺都是一模一樣。
1.可預知的轉捩點
有些轉捩點顯而易見。即使你對自己也對他人否認,你仍知道,自己正在接近轉捩點。工作讓你不快樂,這種情況已經很久了,公司正在重整,即將宣布裁員。你與情人對於你們的未來看法不同,為此頻頻爭吵。你年老的母親逐漸失去自理能力,需要全職看護的照顧。儘管你會本能的因應這些情況,內心仍希望出現奇蹟,希望突然間峰迴路轉,你不必面對困難的十字路口,不必面臨痛苦的抉擇與令人害怕的改變。
你雖然害怕轉捩點,它們來臨時,你並不驚訝,它們是「期待中的意外」。就某方面來說,你在過渡時期早已有所察覺。這段經驗不會因此變得更輕鬆,也不會減少你的痛苦,但它會讓你準備得比較充分。因此,你可以順利穿越它。在這些情況下,悲嘆「我怎麼會落到這步田地?」不過是修辭學的問題。你知道自己是怎麼來到這裡的。你感到失望,但並未失去方向。
2.悄悄接近的轉捩點
有時轉捩點不易察覺,很難加以預測,也很容易錯過。它們偷偷走近,一天又一天,我們完全沒發現,因此當面對它們時,第一個感覺往往是:它們看起來根本不像轉捩點。或許我們只是覺得厭倦、不安,內心不斷騷動。或許我們感到無名的悲傷,甚至覺得沮喪,對於愛情、性愛、工作與生活,我們都不再有熱情。某個地方出了問題,只是不知道出在哪裡。要是有人問我們:「你是否處於生命中的轉捩點?」我們會說:「不是,我只是太疲倦了。」或說:「不是,我只是因為兩個年幼的孩子而感覺筋疲力盡。」我們只知道,不喜歡目前的感受,沒想到自己正處於重要的十字路口。
發生了什麼事?經由心智的地下通道,我們經歷了過渡時期,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我們到達了轉捩點。在內心深處,某種東西正在緩慢的轉變,慢到我們無法察覺。本書稍後會談到,我們擅於忽略內心的變化,尤其是認為它會威脅到已知現實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來到了生命中的十字路口,即使已站在路口中央,依舊渾然不覺。
我的朋友潘蜜拉不久前經歷過這種轉捩點。潘蜜拉是一家童裝店的老闆。好幾個月來,她不斷對我抱怨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員工讓她抓狂,重新裝修店面花費的時間超過預估,九歲的兒子在學校表現不佳,她太忙了,無法全力幫助孩子;還有,她的壓力太大,離婚五年了,還是沒時間約會。一天深夜,潘蜜拉打電話給我,和往常一樣,不停述說她的日子有多麼不好過。「我不曉得該怎麼辦,」她嘆道:「為什麼事情這麼不順利?」
「也許宇宙要告訴你一件事。」我說。
「什麼事?比如說,我的生活糟糕透頂?」她嘲諷的說。
「不,比如說,你來到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你並不喜歡開這家店。它很賺錢,但變成了重擔,不像剛開店時,是一種創意的挑戰。你沒有時間陪兒子,沒有時間留給自己。或許你應該有所改變。」
潘蜜拉沉默了一下。然後,她平靜的說:「比如說,賣掉這家店。」
「你考慮過要這麼做嗎?」
「老實說,沒想過。但是我聽你說到時,突然間,許多碎片拼在一起,就明白了。我生命中的一切都在呼喊:『賣掉!』,是我沒有在聽。我拚命工作,讓這家店非常成功,卻沒想到我根本不想做這個。」
「它在財務上很成功,」我說:「但你對每天在做的事要是毫無興趣,你的內心就不算成功。」
「對,我過得糟透了。」她說。
打過這個電話後不久,她就賣掉了這家店,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陪伴兒子,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她決定開一家裝修公司,為兒童的房間做室內設計。潘蜜拉在家工作,她感覺自己比過去快樂得多,也開始跟工作中認識的一位家具設計師約會。
與潘蜜拉一樣,我們也會依附於眼前的道路,執著於自己描繪的路線,當新的道路出現眼前,我們視而不見。在這些情況下,我們真的需要另一個人,家人、朋友或心理醫師,來點醒我們,讓我們明白,自己來到了重要的轉捩點。
3.看似死路的轉捩點
上星期,我開車前往一座位於附近山區的治療中心。我從未去過這裡,不過我已有清楚的指引,知道要先走某一條路,再轉入岔路到中心,所以並不擔心迷路。這天下午天氣怡人,山區的寧靜景色讓人覺得很舒服。
突然間,路沒了,路旁的標誌寫著「死路」。「怎麼可能?」我被搞糊塗了。我沒有看到應該轉彎的地方,我很確定一路上非常留心。我無計可施,只能回頭。開了幾英里,赫然發現一條非常小的岔路,部分的路標被茂密的灌木叢遮住。我記得經過這條路,但並沒有特別在意,因為我覺得,它不可能是我要找的路。如今我才明白,我錯過了岔路。我原先假設它是一條標誌明顯的大路,所以在看到它的時候,當然認不出來,因為它與我的期待不符。
有時我們走到某個地方,以為自己走到死路,但它其實是我們錯過的轉捩點。突然間,我們好像再也無法往前走,好像被困住了,我們覺得茫然失措。我們不記得途中看到過其他的路,不記得有過其他的選擇。瞪著死路的標誌,我們進退兩難。「我該怎麼辦?」我們必須往回走,尋找錯過的轉捩點。我們錯過它,是因為根本沒有期望要看到它。
我有個客戶,是個成功、頗有名氣的電影製片商。第一次見面時,我問他如何進入娛樂事業。「我很拚命,」他笑道。當年的尼爾森是個不出名的劇作家,與妻子和剛出生的兒子搬到洛杉磯,希望打入電影業。他花了兩年推銷自己的劇本,卻沒有人肯採用。不久,他的積蓄用光了,沒錢付下個月房租。他走到了死路,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我沮喪得要命,」尼爾森說:「我有遠大的理想,帶著我太太來到這裡,讓她離開德州娘家的親人,但我卻毫無表現。我知道自己應該收拾行李,開車回德州,回去賣汽車或賣保險,但是我又很想撐過去。」
尼爾森突然想到,可以打電話給在劇本寫作課上認識的朋友吉米。吉米也沒有賣出一個劇本,但他從未喪志。尼爾森上次跟吉米談話時,吉米為了要參與一部獨立製作的電影而感到興奮,還邀請尼爾森加入工作行列。「目前沒有酬勞,」吉米說:「但是可以得到很好的經驗。」尼爾森當時想,吉米實在太樂觀了,而且是個笨蛋,不拿錢白幹活兒,這樣怎麼會有成就。「至少我該打個電話說再見。」尼爾森對自己說。
這通電話改變了尼爾森的生命。吉米說服他參加這部電影的幕後工作,結果電影獲得好評。尼爾森發現,他熱愛製片工作,也知道自己在這方面很有才華。不久,他和吉米創立製片公司。他們在一年內製作出一部電影,獲得意外的成功,公司的價值暴增至數百萬美元。「當年的情況若不是這樣艱難,」尼爾森說:「我就會錯過走進這扇門的機會。」
面臨轉捩點的情況常常是這樣,它們總在關鍵時刻出現,在這種時刻,我們很容易就會被困住,除非我們努力尋找它們提供的出口。「關鍵」(crucial)源於拉丁文的字根crux,也就是「跨越」(cross)。透過古老的語言,智慧得以顯現:
十字路口、過渡時期與轉捩點,
潛藏於關鍵、挑戰性的時刻之中,
很容易錯過,
但它們是美好旅程的保證,
讓我們來到欣悅充實之地美好到無法想像。
(摘自本書第二章)
覺醒的呼喚
偉大的情境不會創造出英雄或懦夫,
只會讓他們顯露在世人眼前。
當我們睡著或醒來,
沉默且無法察覺我們變得堅強或軟弱,
到最後,從危機上才能看出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英國神學家 魏思考(Brooke Westcott)
舉行結婚二十週年的派對後,第二天晚上,丈夫對你說,為了另一個女人,他要離開你;做完例行的健康檢查後,醫生發現你的動脈阻塞,必須立刻接受心臟手術;妻子對你坦承,她吃止痛藥上了癮,需要進入戒毒中心;合作八年的事業夥伴對你說,他在處理公司資產時犯了嚴重錯誤,你必須宣布公司破產。
覺醒的呼喚來臨了。
覺醒的呼喚粗暴的逼迫你,踢你的臀部,讓你飛到空中,再用重拳把你打倒。它猛烈而粗糙的催促你、要求你,迫使你注意自己的生活、感情與內在的自我。它固執的要你面對渴望避免的事物,要你處理自己不願忍受、拒絕揣想的東西。
轉捩點像站在十字路口,覺醒的呼喚則像被卡車撞到後,震驚的躺在地上。
轉捩點像暴風雨,帶來灰塵,導致秩序大亂,覺醒的呼喚像颶風,橫掃我們的生活,摧枯拉朽,吹垮一切。
過渡時期與轉捩點可能緩慢發展,覺醒的呼喚卻沒有這麼舒服。它們來敲門時,總是讓人感到奇特與震驚。「始料未及」尚不足以形容它帶給我們的感受。我們突然跳出舊有的現實,面對新的環境、問題與挑戰,而這些都是我們希望永遠不必去面對的。前一刻你的生活順利運行,下一刻卻發現,一切都變了。你無法相信自己的感覺,無法相信自己走到了這個地方。你不記得自己經歷過類似的過渡時期。「出了什麼事?」你問自己:「我不記得自己走到這個方向。」
覺醒的呼喚從來不在我們計畫的路線之內。當我們發現,我們陷入情緒糾結困境,而這些困境是它們帶來的,我們不禁吶喊:「我怎會來到這裡?」即使我們相信,覺醒的呼喚最終會讓我們學習與成長,改善自己的生活,它首次攻擊我們的時候,我們仍然感覺痛苦、害怕,覺得快要受不了。我的好友暨作家蘿契(Lorin Roche)稱之為「猛然打醒」(be shattered awake)。這種覺醒絕對不受歡迎。
多年前,我所愛的人突然對我說,我們之間長達十年的感情已經完了,他要離開我,我立刻崩潰。有好幾個禮拜,我能做的只是哭泣,與其說哭泣,倒不如說哭號來得恰當。我處於極度震驚的狀態,無法釐清發生了什麼事,我不明白自己為何毫無所覺。一天晚上,我無法入眠,便打開電視,螢幕上有一群人,正在敘述被外星人劫持的經過。他們的說法完全一致:上一分鐘還在開車,或在床上睡覺,下一分鐘就被帶進太空船,接受某種可怕的醫學程序。我聽著他們敘述經過,突然間,我明白這就是我的感覺,我彷彿從舊有的生活中被綁架了,醒來時,已經在惡夢裡。我只想回家。
覺醒的呼喚具有超現實的夢幻特質。它們讓人覺得,自己被送往另一個地方,彷彿從一個現實被拋到另一個現實,而不是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階段。
最初我們可能會否認它,因為無法了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不可能這樣,」我們不相信,但還是發生了。千真萬確,你已經站在這個位置上,不可能不去看它。
這種覺醒的呼喚,嚴重的失落、病痛、意外或悲劇,會叫醒我們,讓我們對自己的信心、價值觀與生命的意義產生深層的疑問。在靈魂的核心,我們反省自己是誰。其他覺醒的呼喚以警告的形式出現,迫使我們關注受到忽略的情境——再不採取行動,就會破裂的婚姻;再不注意身體,就會出現的重症。不過,所有覺醒的呼喚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考驗我們,讓我們看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讓我們在自己的面前顯露真我。
談到覺醒的呼喚,不能不提我的朋友格蘭(Glenn Wollman)。三十年來,他一直是受人尊敬的緊急醫療專家。他在加州的幾個急診室擔任主任,並在一家大型醫學中心擔任整合醫療主任。我剛認識他時,對他在東方與西方醫學的豐富學識,以及他主張以整體醫療做法改善病患的健康與福祉,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多次的談話中,我發現他雖熱愛自己的專業,全心奉獻給工作,但對自己未能直接幫助病患,進行預防性醫療,感到十分挫折。
往後的兩年,格蘭心中不滿足的感覺日益加深。「我需要做出重大改變,」他嘆道。問題在於怎麼改變。他對同事非常負責,不願讓他們失望。他是個審慎、精確、善於分析的人,這是他成為好醫生的部分原因,也是他不容易激烈改變生活的拉力。經過多年來在組織中工作的經驗,他已失去自己開業的勇氣。只要我碰到他,我們必會談到此事,討論他是否該做出改變,得到真正的充實感。
某個深夜,我的朋友瑪莉蓮打電話來:「格蘭出了嚴重的車禍。」他的跑車正要下高速公路交流道時,一輛時速七十英里的汽車從後面撞上他的車,肇事後立刻逃逸。救難人員切開撞爛的車,把他拉出來。格蘭沒有喪命已是奇蹟,他受了重傷,背部兩處骨折,腳踝碎裂,近一個月動彈不得。他的身體不可能回到車禍前的狀態,不過經過休養和復健,他慢慢復原。
車禍後我第一次看到他時,他幾乎不能站立或走路,連坐著也不行,他的全身劇烈疼痛。我想起我們談過這麼多次,說到他想做出劇烈的改變,但他不清楚該怎麼做。現在有某種力量替他做決定了。醫生告訴他,由於急診室的工作需要密集的體能付出,他再也不能在急診室工作,他已知的生涯宣告結束。「我自己說的,我想要休息一段時間,重新創造自己的生活。」他開自己玩笑。但是,在他的玩笑底層,我們都知道真相。一個戲劇性的覺醒呼喚撞上了他。不過幾秒鐘,他的生命就徹底改變,在未曾料到的情況下,產生劇烈、無法挽回的變化。
格蘭出意外距今已有一年半了。在這段期間,他寫了一本書,為醫院與醫生設計整體醫療與互動醫療模式,還製作了一系列的CD,提供放鬆與靜坐技巧,讓人在入睡與醒來時傾聽,並親自吹奏笛子做為配樂。幾天前的一個晚上,我見到他,他自豪的把第一張CD遞給我。我從未見過他如此快樂。
我們能從許多角度觀察格蘭的經歷。有些人會說,意外就是意外,與他想離開急診室的想法純屬巧合。更有靈性的看法是,格蘭若主動做出改變,可能就不會被宇宙力量「逼著」改變。另一種說法是,他的生命注定要開展,他已察覺改變即將來臨,但他不確定要來的是什麼。我經常逗他說,他是被命運撞上的,他也這麼認為。
最重要的不是發生了意外,而是發生後如何面對。他運用這個覺醒的呼喚,在各方面更新與重新創造自己。他發現了隱藏在危機背後的禮物,興奮的、感激的打開它。這位治療師治好了自己。
(摘自本書第二章)
當生命邀請我們,甚至強迫我們停下來,關注自己是誰,站在什麼位置,如何抵達這裡,以及下一步往哪裡走,每個人都會經歷充滿力量的時刻。這些覺醒時刻有時在我們來到十字路口時出現,有時在我們面臨選擇時現身。有時我們不是突然認知到它的存在,而是逐漸、緩慢的察覺到,它已經來了。有時它清楚明白的驟然展現,用戲劇性的手法,情緒或靈性的緊急事件,以及種種事件或環境來喚醒我們。不管我們是否有所準備,它迫使我們面對自己不想面對的現實。
不管我們如何面對這些困難的問題與處境,主題都是一樣的:過去我們的世界安全、舒適、熟...
目錄
前言第一部 我怎會走到這一步? 第一章 迷路,不等於走錯路 第二章 歡迎生命的每個訪客 第三章 用自己的眼和心找路 第五章 熱情的源頭來自心靈 第六章 真正的我,站起來好嗎?第二部 穿越預期外的海洋,一路遠航 第七章 在墜落中長出翅膀 第八章 在每個新的瞬間重生 第九章 沒有地圖,也要繼續前進第三部 通往覺醒的道路 第十章 把一切看成奇蹟 第十一章 製造生命的珍珠 第十二章 抵達無所在之地
前言第一部 我怎會走到這一步? 第一章 迷路,不等於走錯路 第二章 歡迎生命的每個訪客 第三章 用自己的眼和心找路 第五章 熱情的源頭來自心靈 第六章 真正的我,站起來好嗎?第二部 穿越預期外的海洋,一路遠航 第七章 在墜落中長出翅膀 第八章 在每個新的瞬間重生 第九章 沒有地圖,也要繼續前進第三部 通往覺醒的道路 第十章 把一切看成奇蹟 第十一章 製造生命的珍珠 第十二章 抵達無所在之地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