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導和許芳宜上台,向觀眾鞠恭致意,全場掌聲雷動。「Thank you for my film.」(謝謝你們來看我的電影。)侯導就說了一句話,刺客隨即上場。一棵樹下,風吹衣袂,師指認大僚,授徒以黑色羊角匕首,說:為我刺其首,無使知覺,如刺飛鳥般容易。刺客與大僚錯身之際,穿過馬腹躍身而起,瞬息匕首刺大僚頸。 刺客殺人。 不久刺客心思縈迴,眼神隱隱流動,終於暴露她「道心不堅」的底性。是誰說的,侯導的聶隱娘是個柔軟的人。為小孩而不殺,為舊時情人仍記得往事而不殺,為情人的小妾一句「我為她感到不平」而不殺。山蒼蒼,野茫茫,殺人何以能成道?水渺渺,雲浩浩,幸其「道心不堅」,所以照見人之本性。 笛笙響起。 山巒青芒草長,煙嵐欲靜還動,一行人馬緩緩而去。 聶隱娘按著本性,選擇走自己的路。 路,可以走出來,等不容易。從字形看,「等」好像竹林下有座禪寺。宇宙有天機。修行的人最難學的一個功課,就是等;等天的時候,等別人的時候,等自己的時候。凡俗人更是在等的事上過日子,做父母的等兒女成長成材,做生意的等客人絡繹上門,坐在號子裡的等螢幕一片焰焰長紅。街上流浪貓等好心人定時來換水供食。 等狼狗暮色。 等水中林鳥凌空旋飛。 中央公園綠蔭清涼,人們卻樂意曝躺在日頭下。秋色才起了頭,離奼紫嫣紅黃葉遍地還很遠。不能行在紐約的秋濃裡,真可惜。據說伍迪艾倫不愛大自然,他拍電影也就不必等落日鎔金、獸雲斑爛吧。想大概也不必等資金到位吧。辰飯後陪我走在這裡,見湖水青青依依,遠樹外傍立美觀巨廈,涼亭中音樂家演奏大提琴,一小女孩拉著弟弟翩然起舞。辰從中國來留學,才大學畢業,就找到年薪十萬的工作。他的歲月如同流淌在這公園的金色陽光。
賓拉登死了,凱達仍在,伊斯蘭國又興起,一顆顆人頭落地。巴格達,伊斯坦堡,波士頓,洛杉磯,巴黎,布魯塞爾,等等,可怕消息不定時傳來,全球大放送。那些高舉聖主之名的也是堅定自己理念的,那些捧讀聖言之書的也是宣傳個人信條的,那些奉行愛與和平的也是進行恨與毀滅的。最荒謬的演出來自最嚴密全備的劇本。善霸與惡霸都是一人。 等一隻扶助的手。等一把刀揮下。等一夜成名。等一段戀曲。等一名嬰孩誕生。等另一朵玫瑰先死。等一顆星墜落。等一個國降臨。等一個王朝衰亡,有時要數百年,有時只要幾十年。 等一個人來。 等若有顏色,也許會是草色。草色遙看近卻無。龐大中央車站,燈影交輝,天穹頂上有星軌眾神羅列,地石板上有人群來來往往。百年圓鐘針轉不輟,重覆上演道別離去相見。坐在地上一角等待,看著像來了,卻也不是。又看著像來了,也不是。如何想不到,竟看到了黎明。不是《甜蜜蜜》與張曼玉在紐約街頭交錯再交錯的黎明,是加拿大友人黎明。女的。她拖拉一箱行李,打我面前過。她也想不到一個坐在牆邊的醜小伙子會是她的朋友。 「黎明!」我喚她,跟著起身跑過去。 她回頭,一見我,樂了,說要立刻拍照上傳微信。 我說:「我們這樣算不算天涯相逢?」 互道珍重後,我又坐回原處。草色連綿千千。滑手機吧。滑啊滑,等頁面轉出時,抬頭隨意看──那人在燈火闌姍處。萬人中的一人。草色成真,飛奔到他那裡,碰他一下。他轉身。都笑了。 是南國來的珍貴友人啊。 天起了爽風,那是海風,風吹拂臉龐。風上有鷗。陽光又明麗又清和,多麼好的日子。渡輪起航,登上層甲板,迎海天長闊。藍藍海水柔得像一位剛懂事的少女的眼,又像一位成熟的母親的手,還像一首莫札特的小曲。船滿座,遊客們都用母語交談,不知這裡有多少母語,包括我們的。 雲舒卷,雲自在。 船緩緩靠近她,頭冠半圈尖芒,身披羅馬式衣袍,左手持〈獨立宣言〉,右手擎火炬的女神雕像,高高踞立在海上。「啊!美國」,數十億人看見她時,口裡心裡都有這句話,卻多忘了她來自法國。所有看見她而登入這塊國土的,都渴望著她給予的自由和機會,也等待著為自己開啟一段新人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往事並不如煙。
我也不諱言,我有一種矛盾:我既願意教會中的弟兄讀我的書,又不願意他們讀──他們睜大眼睛會讀出什麼不敬不虔的東西來?從來,在教會中的我是真的我,在文學中的我也一點不假。(從來我也知道,一切辯論都無用。) 為什麼那麼喜歡風呢?卡爾的弟弟問我。 因為我覺得自己像風。 我們都來自他鄉,像風一樣飄流而來,不是嗎?卡爾的弟弟以他深邃的眼神看我,輕輕點了頭。其實我更想說的是,我不願意活在銅牆鐵壁的思想裡,我渴望大口呼吸,像風在蔚藍天空展翅遨遊。 「你看這個題目如何?」他說了一個書名:「The Wind Blows Together(直譯:風吹在一起)」。我覺得驚喜,請他再說一個。他不假思索,說:「The Wind Blows The Same Everywhere(直譯:風吹何處皆同)」,接著又說:「The Wind Is Our Witness(直譯:風是我們的見證,或譯:風都看見了)」。 卡爾的弟弟說,他叫──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將三個題目寫在名片上當作禮物遞給我。啊!The wind blows,吹動的風,一開始使我想起木心的詩,「風來兮/吹散了家庭的界限」(〈通俗小夜曲〉),那麼,人與人的界限,種族與種族的籓籬,宗教與宗教的衝突,也吹散了吧。後來,我又想起巴布.狄倫的歌《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侯導和許芳宜上台,向觀眾鞠恭致意,全場掌聲雷動。「Thank you for my film.」(謝謝你們來看我的電影。)侯導就說了一句話,刺客隨即上場。一棵樹下,風吹衣袂,師指認大僚,授徒以黑色羊角匕首,說:為我刺其首,無使知覺,如刺飛鳥般容易。刺客與大僚錯身之際,穿過馬腹躍身而起,瞬息匕首刺大僚頸。 刺客殺人。 不久刺客心思縈迴,眼神隱隱流動,終於暴露她「道心不堅」的底性。是誰說的,侯導的聶隱娘是個柔軟的人。為小孩而不殺,為舊時情人仍記得往事而不殺,為情人的小妾一句「我為她感到不平」而不殺。山蒼蒼,野茫茫,殺人何以能成道?水渺渺,雲浩浩,幸其「道心不堅」,所以照見人之本性。 笛笙響起。 山巒青芒草長,煙嵐欲靜還動,一行人馬緩緩而去。 聶隱娘按著本性,選擇走自己的路。 路,可以走出來,等不容易。從字形看,「等」好像竹林下有座禪寺。宇宙有天機。修行的人最難學的一個功課,就是等;等天的時候,等別人的時候,等自己的時候。凡俗人更是在等的事上過日子,做父母的等兒女成長成材,做生意的等客人絡繹上門,坐在號子裡的等螢幕一片焰焰長紅。街上流浪貓等好心人定時來換水供食。 等狼狗暮色。 等水中林鳥凌空旋飛。 中央公園綠蔭清涼,人們卻樂意曝躺在日頭下。秋色才起了頭,離奼紫嫣紅黃葉遍地還很遠。不能行在紐約的秋濃裡,真可惜。據說伍迪艾倫不愛大自然,他拍電影也就不必等落日鎔金、獸雲斑爛吧。想大概也不必等資金到位吧。辰飯後陪我走在這裡,見湖水青青依依,遠樹外傍立美觀巨廈,涼亭中音樂家演奏大提琴,一小女孩拉著弟弟翩然起舞。辰從中國來留學,才大學畢業,就找到年薪十萬的工作。他的歲月如同流淌在這公園的金色陽光。
賓拉登死了,凱達仍在,伊斯蘭國又興起,一顆顆人頭落地。巴格達,伊斯坦堡,波士頓,洛杉磯,巴黎,布魯塞爾,等等,可怕消息不定時傳來,全球大放送。那些高舉聖主之名的也是堅定自己理念的,那些捧讀聖言之書的也是宣傳個人信條的,那些奉行愛與和平的也是進行恨與毀滅的。最荒謬的演出來自最嚴密全備的劇本。善霸與惡霸都是一人。 等一隻扶助的手。等一把刀揮下。等一夜成名。等一段戀曲。等一名嬰孩誕生。等另一朵玫瑰先死。等一顆星墜落。等一個國降臨。等一個王朝衰亡,有時要數百年,有時只要幾十年。 等一個人來。 等若有顏色,也許會是草色。草色遙看近卻無。龐大中央車站,燈影交輝,天穹頂上有星軌眾神羅列,地石板上有人群來來往往。百年圓鐘針轉不輟,重覆上演道別離去相見。坐在地上一角等待,看著像來了,卻也不是。又看著像來了,也不是。如何想不到,竟看到了黎明。不是《甜蜜蜜》與張曼玉在紐約街頭交錯再交錯的黎明,是加拿大友人黎明。女的。她拖拉一箱行李,打我面前過。她也想不到一個坐在牆邊的醜小伙子會是她的朋友。 「黎明!」我喚她,跟著起身跑過去。 她回頭,一見我,樂了,說要立刻拍照上傳微信。 我說:「我們這樣算不算天涯相逢?」 互道珍重後,我又坐回原處。草色連綿千千。滑手機吧。滑啊滑,等頁面轉出時,抬頭隨意看──那人在燈火闌姍處。萬人中的一人。草色成真,飛奔到他那裡,碰他一下。他轉身。都笑了。 是南國來的珍貴友人啊。 天起了爽風,那是海風,風吹拂臉龐。風上有鷗。陽光又明麗又清和,多麼好的日子。渡輪起航,登上層甲板,迎海天長闊。藍藍海水柔得像一位剛懂事的少女的眼,又像一位成熟的母親的手,還像一首莫札特的小曲。船滿座,遊客們都用母語交談,不知這裡有多少母語,包括我們的。 雲舒卷,雲自在。 船緩緩靠近她,頭冠半圈尖芒,身披羅馬式衣袍,左手持〈獨立宣言〉,右手擎火炬的女神雕像,高高踞立在海上。「啊!美國」,數十億人看見她時,口裡心裡都有這句話,卻多忘了她來自法國。所有看見她而登入這塊國土的,都渴望著她給予的自由和機會,也等待著為自己開啟一段新人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往事並不如煙。
我也不諱言,我有一種矛盾:我既願意教會中的弟兄讀我的書,又不願意他們讀──他們睜大眼睛會讀出什麼不敬不虔的東西來?從來,在教會中的我是真的我,在文學中的我也一點不假。(從來我也知道,一切辯論都無用。) 為什麼那麼喜歡風呢?卡爾的弟弟問我。 因為我覺得自己像風。 我們都來自他鄉,像風一樣飄流而來,不是嗎?卡爾的弟弟以他深邃的眼神看我,輕輕點了頭。其實我更想說的是,我不願意活在銅牆鐵壁的思想裡,我渴望大口呼吸,像風在蔚藍天空展翅遨遊。 「你看這個題目如何?」他說了一個書名:「The Wind Blows Together(直譯:風吹在一起)」。我覺得驚喜,請他再說一個。他不假思索,說:「The Wind Blows The Same Everywhere(直譯:風吹何處皆同)」,接著又說:「The Wind Is Our Witness(直譯:風是我們的見證,或譯:風都看見了)」。 卡爾的弟弟說,他叫──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將三個題目寫在名片上當作禮物遞給我。啊!The wind blows,吹動的風,一開始使我想起木心的詩,「風來兮/吹散了家庭的界限」(〈通俗小夜曲〉),那麼,人與人的界限,種族與種族的籓籬,宗教與宗教的衝突,也吹散了吧。後來,我又想起巴布.狄倫的歌《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