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搞垮公司的人能是一個優秀的人嗎?一個養活不了家庭的人能是一個優秀的人嗎?一個不能維持自身生存的人能是一個優秀的人嗎?
道德評價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無法用好或壞來評價這些人。
做事的目的總是企望獲得,而獲得的目的又是為自己以及與自己有關的人創造生存條件,難道不是這樣嗎?所以,追求功利的行為主要來自責任的驅使。
老實人特別容易討厭別人,覺得別人虛偽、矯情、功利、庸俗,是道德不好的人,而且他們還常常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別人總是跟他們有意作對。所以,老實人的情緒比較低落,態度比較悲觀,好生怒氣、怨氣、不平之氣。
難道生活就真的那麼不公平嗎?絕對不是,問題往往出在一個人的主觀態度上。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就會對你哭,你對它笑,它也會對你笑。老實人容易討厭別人,跟他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有很大關係。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做人要有智慧
人生總是紛繁多變,充滿了各種困難和挑戰。要想從容地走過自己的人生之路,我們還必須學習和掌握應對人生的各種智慧,讓智慧來指導我們的行動,讓智慧來改變我們的命運。
謹遵以和為貴的法則
「和」是中國傳統哲學中一個影響深遠的理念,這種理念滲透在人們心中,表現在各個領域。
「和」首先是一條經世致用的原則。
儒家有句名言叫作「和為貴」。兵家有個理論叫做「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治家者有一條經驗:「家和萬事興。」經商者有個信條:「和氣生財。」治國者講究和平。由此可見,謀「和」是人生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和」是賢者仁人所追求的境界。在我們周圍可以找到許多以和為貴的凡人,在歷史上,謀「和」,求寬容、大度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這一切無不在昭示人們「以和為貴」,不要以鄰為壑,它能平息仇恨的怒火,使死對頭之間不再冤冤相報,化干戈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握手言和。
日本人也很重視「和」,甚至有的企業家把它當作自己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但中國人主張的「和」與日本人所尊崇的「和」有所不同。日本人的「和」是指完全拋卻自己的主張,眾口一詞,贊同團體的意見,最終達成了一致的看法。這種意思比較接近孔子提出的「同」。「同」是沒有自己的意見,盲目附和別人的態度,人云亦云。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指一方面堅持自己的獨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能與周圍的人相互協調,「和則生物,同則不濟」。
「以和為貴」也是治國者的方略,因為它蘊含和平、太平、平安之意。治國者都希望國內太平,永無紛爭;國家之間「和平發展」,沒有戰爭。林語堂認為「和平」是人類的一種卓越認識,中國人尤其酷愛和平,不愛挑起戰爭,因為他們是理性的民族。受「和為貴」理念的浸潤和薰陶,使得人們從小就養成一種以和為貴的人生理想,他們不嗜戰爭,一名尋常中國兒童能知一般歐洲白髮政治家所未知之理,這就是不管戰爭是為國家還是為個人都會使人殘肢斷體、喪失生命。
「以和為貴」也體現在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上。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準和生存品質,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和危害,空氣污染,資源枯竭,環境惡化……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用「和」的理念來整合人們的思想意識,指導人們去行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和」在今天仍是一條協調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社會生活的多樣化、複雜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產生種種不和,不和就會產生分歧,有了分歧就會導致摩擦,摩擦導致矛盾,矛盾激化就會導致爭鬥。特別是當人們之間有利益衝突時,鬥爭就難免了,而且鬥的方法也舉不勝舉。有明爭也有暗鬥,然而,不管是哪種相鬥方式,都會傷了彼此間的和氣,都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做人應求「和」,而不求「同」,要和而不同。提倡「和」,不是要求人們都抱成一團,講求一團和氣,無原則立場地妥協和謙讓,而是為了追求一種團結進取的和諧的人際關係,追求工作上的互幫互助的氛圍和對人對己寬容大度的氣量。「和」是成就大業的良好環境,是每個人都渴望追求的目標。一個和睦的家庭,會令人感到溫暖;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會使人感到舒暢;一個和平的環境,使人安心地建設;一個祥和的氣氛,讓人世充滿了溫暖。
提倡中庸之道
提倡「中庸之道」似乎有點不合時宜,因為這一思想曾一度被認為是一種處世圓滑、態度曖昧、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而遭受人們的大加韃伐和批判。其實,從「中庸」思想的本意看,它並不是「奸猾」,置仁義於不顧,為保全自己而明哲保身,而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德行和智慧。
何謂中庸呢?孔子認為「中庸」即為「中和」。孔子說:「中」是有喜怒哀樂之情而未表現出來;「和」是感情表達時合乎節度。「中」,是天下事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遵循的通則。如果人們能達到中和的境界,那麼,天地間的一切就會各得其所,萬物也就順其自然而生了。
凡事,取乎中,是應付時代和任何事情的良方。中是不偏不倚,不左傾也不右斜的。非中則不能正,非正則不能穩,非穩則不能久。人生處世的要點,就在於「執中致和」。傳說,遠古時期的舜帝就是一個善於遵循「中庸之道」的智者,他不僅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同時又能加以審視,揚其善,隱其惡,取其中,而施行於民,從而使天下化而治之。治理朝政者若能採用「中庸之道」,就可以處於無為而治的自由境地,避免過於專制,過於偏激,過於依恃,表面看似愚拙,內心裡卻實在是一種智慧,一種明亮。
孔子對「中庸」的評價甚高,他認為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德行,幾乎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超過它,若能把握中庸的道理,就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但是,一般人又很少能做到這一點。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這就是說:聰明的人過於聰明,認為它不值得去實行,而愚蠢的人又理解不了。君子和小人在這方面表現就截然不同。君子的所作所為都合乎中庸之道,而小人的所作所為都違反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之道,是因為君子能時時居於中,不過亦無不及;而小人所以違背中庸之道,是因為小人對什麼都太在乎或肆無忌憚,不知也不遵循中庸的道理。孔子深知「中庸之道」不是誰都能明白的,也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只有那些有修養的君子才能夠堅守。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導向容易使人們急功近利,追求表面的外在的東西。而兩極對立的思維方式又容易使人們往往簡單地理解矛盾的兩個方面。對滿足、成功、富貴、權力等,總是期望達到頂峰,人人在我腳下才好,而對空虛、失敗、貧窮、低下等,則唯恐降臨自己身上。這樣,他們處高位不覺得滿足,處低位反而一蹶不振。這兩個極端都不會使人安寧和快樂,並且,對位高者而言,他們難以守成,很快會轉入低下;而對位低者而言,他們欲速不達。結果是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一切都處在不安與失意之中。他們所缺乏的正是先哲提出的並加以踐行的「中庸」智慧。
圓通而不圓滑
做人做事必須圓通,只有圓通才有方式方法可言。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必須分清是非,建立自身的道德原則和價值標準,這是「方」,「無方則不立」。但是,只有方,沒有圓,為人處事只是死守著一些規矩和原則,毫無變通之處,過於直率,不講情面,過於拘泥於禮儀法度,不懂得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把握,則會流於僵硬和刻板。比如,鄭人買履的故事,他在去市場買鞋之前,先量好自己腳的大小尺寸,等到了市場才想起自己忘了拿尺碼。賣鞋的告訴他為什麼不用腳試一試呢?他回答說,寧可相信尺碼,不信自己的腳。還有刻舟求劍的故事等,就是指這種做人拘泥於已有的條條框框,刻板,僵化,不知變通。做人,要學會圓通,但不能圓滑。
圓通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持經達權。它意味著一個人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對社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能處理得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複雜的局面能控制得住。
圓滑這兩個字,人們一般是不太喜歡的。那麼,究竟什麼是圓滑呢?它是指一些人在做人做事方面的不誠實、不負責任,油滑、狡詐、滑頭滑腦。圓滑的人外圓內也圓,為變通而變通,失去原則。有圓無方失之於圓滑。離經而叛道,表面上看是對人一團和氣,實際上已喪失了原則立場。
圓滑是一種「泛性」。它可以表現在一個人如何做人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之中:既可以表現在他的「政治行為」之中,也可以表現在人的「工作行為」之中,還可以表現在一個人待人接物的細小事務之中;有成熟意義上的圓滑,如「老奸巨猾」,也有一般意義上的圓滑,如為了沾小便宜之類的圓滑。
圓滑的人在回答問題時,不是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而是含含糊糊,模棱兩可,似是而非。比如:「請問要喝咖啡,還是紅茶?」圓滑的人不是明白爽快地回答「咖啡」或「紅茶」,而是這樣回答:「隨便」或「哪樣都可以」。林語堂先生把這種表現稱之為「老猾俏皮」。他打了一個比方:假設一個九月的清晨,秋風倒有一些勁峭的樣兒,有一位年輕小夥子,興沖沖地跑到他的祖父那裡,一把拖著他,硬要他一同去洗海水浴,那老人家不高興,拒絕了他的請求,那少年忍不住露出詫怪的怒容,至於那老年人則僅僅愉悅地微笑一下。這一笑便是俏皮的笑。不過,誰也不能說二者之間誰是對的。
在對某些問題的判斷和看法上,圓滑的人常以「很難說」或「不一定」之類的話來搪塞。每一句話都對,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說了等於沒說。在遇到什麼重大的事或難辦的事時,圓滑的人更是一般不會輕易表態。往往只在有了「定論」之後才發表他的「智者的高見」,事後諸葛亮的「妙語」比誰說得都好聽。
圓滑的人一般都是「隨風倒」的人。像牆頭上的草,善辨風向,見風就轉舵。這類人,沒有是非標準,「風向」對他們來說是唯一判別的標準,誰上臺了就說誰的好,誰下臺了又開始說誰的不好。還是古人形容得好,圓滑的人是: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牆上葦草,頭重腳輕根底淺。
圓滑的人,情感世界複雜多變。待人接物顯得非常「熱情」,充滿了「溢美」之辭,然而只要你細細地觀察,這類「熱情」中不乏虛偽的成分。這類人,當面淨說好話,可是一轉臉就變成罵娘的話了。這類人,懷揣一種骯髒的心理,設置一些圈套讓一些不通世故的人往圈套裡鑽。甚至「坑」了人家還要讓他人說一句感激的話。
滿腦子「圓滑」的人,看什麼事情都覺得相當圓滑,連帶看什麼人都覺得醜陋、卑鄙。圓滑者可鄙,提倡做一個圓通而不圓滑之人。
第一章 做人要有智慧
人生總是紛繁多變,充滿了各種困難和挑戰。要想從容地走過自己的人生之路,我們還必須學習和掌握應對人生的各種智慧,讓智慧來指導我們的行動,讓智慧來改變我們的命運。
謹遵以和為貴的法則
「和」是中國傳統哲學中一個影響深遠的理念,這種理念滲透在人們心中,表現在各個領域。
「和」首先是一條經世致用的原則。
儒家有句名言叫作「和為貴」。兵家有個理論叫做「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治家者有一條經驗:「家和萬事興。」經商者有個信條:「和氣生財。」治國者講究和平。由此可見,謀「和」是人生...
作者序
傳統社會裡講做人,主要是看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的道德規範。因此,傳統社會的人,很少有做事的願望和激情,同時也就很少成功。
現代社會裡主要講做事,就是要看一個人為社會、為家庭做出了什麼貢獻。所以,現代社會的人,總是忙忙碌碌,到處尋找機會,時刻夢想成功。
人生的重點從做人轉變為做事,是一個了不起的轉變。它首先意味著純道德時代的解體,同時意味著創造生活成了全社會最關心的命題。
人們關心什麼,什麼東西就會成長得更快。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將離我們夢想的幸福越來越近,並最終實現它。
但是,現代社會不是不講做人,只是做人的標準與以往有所不同罷了。
現代社會評價一個人的標準,主要看這個人做事的能力。比如,你創造了多少財富,獲得了多少榮譽,擁有多少科技發明和市場開發成果,你給多少人創造了方便和幸福……
也就是說,現代社會做人的精彩來源於做事的精彩,而不是僅僅囿於道德評價。
道德評價曾經發揮過很大的歷史作用,但在其作為人生主題的時代裡,也曾殘酷地扼殺過許多創造者,並容易把庸人奉為社會楷模。
而今天做人的標準,會儘量避免這些失誤。
一個講責任的社會有什麼不好?
用責任心的大小來作為評價人的標準又有什麼錯誤?
現代社會賦予所有的人一份責任:改善自身生存並為他人造福的責任。也就是說,使所有的人在做事中體會做人的感覺,這就是時勢造人。遺憾的是很多人還未能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往往讓陳舊的道德觀影響自己做事的效果。
因此,讓我們再次響亮地呐喊:現代社會做人的精彩主要來源於做事的精彩!
傳統社會裡講做人,主要是看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的道德規範。因此,傳統社會的人,很少有做事的願望和激情,同時也就很少成功。
現代社會裡主要講做事,就是要看一個人為社會、為家庭做出了什麼貢獻。所以,現代社會的人,總是忙忙碌碌,到處尋找機會,時刻夢想成功。
人生的重點從做人轉變為做事,是一個了不起的轉變。它首先意味著純道德時代的解體,同時意味著創造生活成了全社會最關心的命題。
人們關心什麼,什麼東西就會成長得更快。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將離我們夢想的幸福越來越近,並最終實現它。
但是,現代社會不是不...
目錄
前 言………………1
第一章 做人要有智慧
謹遵以和為貴的法則………………12
提倡中庸之道………………16
圓通而不圓滑………………21
剛柔相濟,方圓無礙………………25
看開而不看破………………28
協調而不討好………………32
入乎其內出乎其外………………35
滿意而不得意………………38
瞭解大道歸一的道理………………41
寵辱不驚,物我兩忘………………44
仁者樂山,智者愛水………………48
無為方可有為………………51
有時候要大智若愚………………55
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59
鋒芒不要太露………………63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66
第二章 做一個聰明的老實人
不要輕易走極端………………72
要懂得如何爭取自己的利益………………77
學會去體察人心………………83
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人………………85
瞭解人性,才能瞭解社會………………87
不要被各種表象所迷惑………………91
掌握各種人生的技巧………………94
要啟發對現狀的不滿………………97
改變觀念,順應時代潮流………………100
要勇於賺取錢財………………104
掌握正確與人交際的方法………………107
走出人際交往的盲點………………110
第三章 做一個善於思考的人
會動腦筋的人才能更出色………………114
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點………………117
成功的思維要素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120
將「多一點」的藝術發揮到極致………………127
讓自己比別人多想一點………………133
當然,梳子也是可以賣給和尚的………………135
失誤常常成為推陳出新的契機………………138
落後的是我們的想法和能力………………141
工作中有很多的事情不是不可能………………144
有知識,更要有思想………………147
我們的思維也需要一點訓練………………150
買了魚竿和魚鉤並不一定能釣到魚………………154
給大腦一點散步的時間………………157
第四章 做一個與人為善的人
善意,使你生命更精彩………………165
善良,是一生的功課………………169
愛,是一種循環………………175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178
予人快樂就是予己快樂………………181
讓生命中充滿愛心………………185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187
誠實,是一種力量………………190
表達你的好感………………192
傾聽比傾吐更重要………………196
理解是一縷精神陽光………………204
尊重他人的生活習慣………………207
微笑的價值………………210
微笑著面對生活………………216
第五章 做一個快樂的人
每天都心存美好的期盼………………222
給自己種上一棵「忘憂草」………………226
咖啡杯裡也有好心情………………229
試著建一本煩惱日記………………232
小愛好也可以成就大快樂………………237
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241
很多事都要順其自然………………244
會休閒才會有好心情………………247
保持一顆平常心………………251
和朋友們相約在快樂的大道上………………253
永遠微笑著面對自己的人生………………256
學著用心去感受生活………………259
一點一滴地品味生活的快樂………………262
慾望太多造成心靈的貧窮………………265
化解來自內心的嫉妒………………270
遠離虛榮心的作祟………………274
貪婪會讓你失去快樂………………277
拋棄懦弱的念頭………………281
退一步海闊天空………………284
前 言………………1
第一章 做人要有智慧
謹遵以和為貴的法則………………12
提倡中庸之道………………16
圓通而不圓滑………………21
剛柔相濟,方圓無礙………………25
看開而不看破………………28
協調而不討好………………32
入乎其內出乎其外………………35
滿意而不得意………………38
瞭解大道歸一的道理………………41
寵辱不驚,物我兩忘………………44
仁者樂山,智者愛水………………48
無為方可有為………………51
有時候要大智若愚………………55
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59
鋒芒不要太露……………...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