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興起,還是正在消失?人到了那裡恍如置身夢裡。待繁花落盡,誰還記得當年盛景?青春或許只是一瞬之夢……中國是一個我們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像一位粗魯莽撞的男子漢,也像一位可愛可惜的大姑娘。而郝譽翔筆下的中國讀來令人莞爾、令人發噱,更教人心酸、教人蒼涼,讓人禁不住想去看看這個有趣又荒謬的地方。在古今文人薈萃之地的上海、北京、杭州,郝譽翔看到了經濟的起飛與文化的衰頹,於是有感於人心似已不古。在近代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隅西藏、一角延安,毛主席的紅色世界彷彿只是一層薄翳,把人心染了色,卻蓋不住人性中的熠熠清輝。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郝譽翔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碩士、博士。現為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作品曾獲中央日報文學獎新人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等。作品以小說、散文為主。特別擅長以細膩的筆觸處理情色主題,大膽的寫出女性的情慾經驗,以及對性與性別糾纏的倫理、政治、歷史等相關議題的思考。著有小說《上海教父一九二○》、《洗》、《逆旅》、《初戀安妮》、《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散文集《衣櫃裡的祕密旅行》;劇本《松鼠自殺事件》;論文《民間目連戲中庶民文化之探討:以宗教、道教與小戲為核心》、《儺:中國儀式戲劇之研究》。編有《小說讀本》上下冊。
攝影:孫大明1952年生於臺北,長於臺中,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學士。
1977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曾任職於美國芝加哥聖保羅公司( St. Paul)、增你智電子公司( Zenith Electronics)及摩托羅拉公司總部( Motorola)。
1993年任摩托羅拉中國公司副總裁,1997年調任摩托羅拉臺灣地區董事長暨總裁,2005年調任摩托羅拉中國公司中國區首席代表。
2007年任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T P K Optical Solutions)總裁暨執行長。愛好旅游、潛水、騎馬、滑雪、音樂及攝影。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不夢中國的新一代旅行者指南
陳浩「你從臺北坐飛機,再從香港飛到浦東機場,坐上出租車或是『磁懸浮』,住進五星級酒店,那是一個上海。你從重慶、或武漢搭一艘船,坐在底艙,從碼頭爬上來,那是另一個上海。你坐一臥舖汽車,從內陸一路顛啊顛到下車,或者坐火車,到了擁擠不堪的車站,你經驗到的又是不同的上海。交通工具已經區分了現實。」在秋陽似酒的臺中訪賈樟柯談他的電影「三峽好人」和紀錄片「東」,他告訴我的卻像是一個旅人的故事。
「我們有沒有能力進入別人的生活別人的現實?或者我們是不是承認在我的現實之外還有別人的現實?這在大陸是個大問題,非常多的人認為我的現實就是中國的現實,富有者和強者的階層認為其餘的人的生活就祇是他們的命運,我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現實。」
「拍電影對我來說就像搬石頭,拍出一部電影,心裡就少了一塊石頭。但是看到中國的變化,心裡又隨時增加新的石頭,還得往外搬。」看賈樟柯的電影、聽賈樟柯講他的電影,就像讀郝譽翔這本中國遊記「一瞬之夢」(被賈樟柯電影「小武」感動的臺灣小說家以電影的篇名為她的書名),作為一個偶而去來的旅人,我蕪雜難理的中國心事就又被挑起。
「這地方太大,什麼也找不到,找到點什麼,藏哪兒,下次還找不到。」那年還沒趕上秋天,我才從奔馳於黃河的氣墊船上下來,碼頭邊的老太太,低著頭往地上找東西似的,直咕噥。我跟著她一小段路,好奇她到底找什麼。不遠的黃河大鐵橋傳來火車汽笛的長鳴,我抬頭凝望晚霞中緩緩移動穿入金黃夕陽的黑色物體,那炫目的奇觀,我一定是看呆了,等回過神來,老太太已不見蹤影,恍惚中想起為什麼跟著老太太腳後頭走,因為不確定聽到她說的到底是「這地方太大」還是「中國這地方太大」?我從來沒法子在中國找到適當的旅行情緒,我總是要在離開中國境內很久很久之後,才能想起我去到了什麼地方看見了什麼,該怎麼樣在我的中國體驗裡歸檔?不論是一九八八年成天在北京的胡同裡撒歡似地瞎串、在長春市人車驢馬牛並行的史大林大馬路上疾馳自行車喝著西北風,一九九零年自東而西橫亙中國內陸的鐵路壯遊,黃河、戈壁、絲路、天山、冰湖,或者二零零一年重回中國,存心從香港深圳到廣州尋找「中國的南方」,或穿梭在不斷變身的上海與北京的雙城對話,我的心從來都是亂的。在中國或者不在中國、旅行中或者回家後,只要想到我曾身在隔海那一塊土地的任何角落,雙腳著的地或城或鄉是山是河,抬頭看見的是摩登城市的天際線還是草原一望無際的綠黃藍白,只要想起遇見無數臉孔的無數對話,記憶起他們眼裡的神色,我便不得平靜。在這個世界的任何地方,我都可以有一種明確稱之為旅行的情緒,除了中國以外。我恨這種感覺。我羨慕那些能在中國真正旅行的人,無夢者的旅行。無重的夢只有回到臺北的家自己的床上,不夢中國。我實實在在於旅途中區分過那些老人小孩哺乳的婦人大腳的農民、街頭或殿廳裡等待的妓女、流浪者與文人、煙塵滿天的土路與新牆綠樹、火車的鳴叫聲中擁擠雜踏或坐或臥於站臺或叫罵或無神色的人群,永遠尖聲敲打不斷壘起高樓造型殊異如新奇星球的城市,在高速追趕時間不便喘息的都會與荒蕪緩慢失色怔忡的鄉城之間,無序列的話語漂浮於無所謂潔或不潔的空氣中。偶而,如果有風,能將自己如一張風箏般升起,就看到了正如傳說中與攝影家久久守候而得的奇觀美景圖像的世界,如果風向不同,就能如漩渦般捲進速度與景觀都更為奇詭的網路世界,倍速架起的虛擬中土,以億為度,搜尋引擎與多維對話與新舊人類交叉窺視,自我感覺既豐饒又貧瘠,載浮載沉於更大中國的未知。近年的我有時竟視中國的行旅為畏途,愈走愈覺得走不進去,走的不夠,不夠多不夠遠不夠深,愈走知道的愈少,中國變得太快,追趕不及。不想,十多年前的我竟然曾經因為感嘆這樣巨大拖也拖不動改革的專制社會主義河山,再怎麼走都是心神徒勞。那年,一場血色的大動盪,對我這一代臺灣人的中國情懷產生巨大衝擊的第二年,我從沉悶緩慢的內陸中國倦遊歸來,回憶此行只有出了雁門關的塞外才感覺有生氣,竟是「現實中國」成色愈少愈斑爛活潑。時間的軸還有解不盡的謎團,一九四九年的斷裂之後又有更多的斷裂,世代的隔閡之後又有更多世代的隔閡,海峽似窄實寬,兩岸時近時遙,多麼累人的功課,多麼疲憊的旅行啊!這樣無動機的心竟也長達十一年之久,直到快速變化的中國逼到眼前。拾起行囊重入中國,倒不只是為了那物質世界的萬頭鑽動、頭頭是道,而是人文世界的繁花野放、目不暇給,到後來更是要在感受地殼震動的興奮感消失之後,重新尋找一種體會中國的心情。
中國變了,我是旅人的身分並未改變。但途中所遇,驚覺二十年間一個時代已兀自逝去,那個開放之初提著「三大件」絡驛於回鄉探親之途的整整一代人都凋零了,沒有人會記載這個無聲息的重大事件,到中國去的更多將是新一代的旅行者,「交通工具已經區分了現實」,賈樟柯說的也許還不夠,「時代也已經區分了現實」,也許他們的行囊裡不會有石頭,不管是從心裡往外搬,還是往裡放。郝譽翔不是這新一代的中國旅行者,也許她的年齡像是,但她旅行中國的方法和心思卻完全不是;她率性真切、好奇闖蕩的性情充滿青春的旅行慾望,但她滿腦子三十年代文學導航地圖,在丁玲、老舍、魯迅的文情中穿梭甚至找出梁啟超伴遊的筆法,卻像是要向精采的文學心靈索求萬里行蹤的證據。或者應該猜測,她有意無意想為不夢中國的新一代寫一本旅行者指南,無論是她啟程的上海抵達的北京、運河的江南、野長城的邊境、藏人的西藏或黃土的延安,她去中國她寫中國,就是要尋找不曾被文學心靈區分的現實,「網住那無以計數的不安靈魂,以及那無以計數的、乍明乍滅的夢」,一瞬之夢,最好的旅行。
名人推薦:不夢中國的新一代旅行者指南
陳浩「你從臺北坐飛機,再從香港飛到浦東機場,坐上出租車或是『磁懸浮』,住進五星級酒店,那是一個上海。你從重慶、或武漢搭一艘船,坐在底艙,從碼頭爬上來,那是另一個上海。你坐一臥舖汽車,從內陸一路顛啊顛到下車,或者坐火車,到了擁擠不堪的車站,你經驗到的又是不同的上海。交通工具已經區分了現實。」在秋陽似酒的臺中訪賈樟柯談他的電影「三峽好人」和紀錄片「東」,他告訴我的卻像是一個旅人的故事。
「我們有沒有能力進入別人的生活別人的現實?或者我們是不是承認在我的現實之外還有...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上海情結我現在明白了,我們只做了一樁害人的事,我們將這些青年拖到我們的舊路上來了。一些感傷主義,個人主義,沒有出路的牢騷和悲哀!……他們的出路在哪裡?只能一天一天更深地掉在自己的憤懣裡。——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故事,得要從一九三一年、冬天、上海說起。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年輕女作家,以一篇大膽描寫少女性幻想的小說〈莎非女士的日記〉,而在上海灘名噪一時的丁玲,才不過二十七歲,卻已經遭逢了人生中的巨變。她的丈夫胡也頻,因為加入共產黨,而遭到國民黨的逮捕,被關在龍華監獄中。龍華監獄就在今天上海的徐匯區南邊一帶,是三○年代最惡名昭彰、專關政治犯的地方之一。丁玲的至交好友、也是小說家沈從文,曾經陪同她一起前往監獄,探視胡也頻。二十年後,丁玲回憶起他們最後一次見面時的場景:
果然,我看見他了。
我大聲喊起來:「頻!頻!我在這裡!」也頻也調過頭來了,他也看見我了,他正要喊時,巡警又把他推走了。
我對從文說:「你看他那樣多有精神啊。」這時,他們三個青年人雖然置身在險惡的環境裡,卻依舊是樂觀的,並且對於未來充滿了一股積極的希望。因為他們還不能夠知道,這一次,竟然就是此生的最後一眼了。在寂靜寒涼的午後,天空中依依落下潔白的雪花,落在他們年輕的黑髮上,眼簾上,嘴唇上,但在一瞬之間,卻已是永恆的訣別。過沒多久,胡也頻便被秘密的槍決。在得知丈夫的死訊時,丁玲並沒有掉下眼淚,她只是抿著嘴,對每一個前來慰問她的人,微笑道謝。三個月之後,丁玲出版了短篇小說集《一個人的誕生》,其中收錄有〈一九三○年‧春‧上海〉等作品。在這本小說集中,丁玲明白透露:她再也不是昔日那位多愁善感、浪漫愛美的少女「莎菲」了,而她即將要蛻變成一個左翼的革命鬥士,並且比起任何人,都還要來得更加的堅決、激進、敢衝、敢言。
一九三三年,丁玲在上海被國民黨的特務綁架,押往南京,軟禁了長達四年之久,許多人都以為她是死了,沈從文還特地寫了一本《記丁玲》,來悼念她這位「圓臉長眉」的摯友。不過,丁玲並沒有死,等到她再度出現時,人已經是到了陝西的延安。這一回,丁玲穿上軍裝,熱情投入紅軍的革命隊伍。毛澤東在窯洞中設宴席,歡迎她的到來,還特別填了一闕詞「臨江仙」送給她,詞末曰:「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兩張臉孔:中國的「上海情結」這便是發生在上海的、一個女人的傳奇故事。我們總是很容易就迷惑於上海光鮮亮麗的外表,以及十里洋場的絕代風華,老飯店、爵士樂、洋房、舞廳、酒吧、咖啡館、戲院、霓虹燈、百貨公司、社交名媛、商業大亨……,但事實上,上海這座城市不只如此而已,它遠遠要來得更加複雜許多。在中國近百年來的現代史中,上海不僅是「現代」(modern,或者直接音譯成為:「摩登」)——這一西方概念進入中國的窗口,它更匯聚了無數來自於內地的農村城鎮、最最具有膽識的年輕人。他們不甘心受困於平凡的命運,因此告別父母,離開了自己的故鄉。他們口袋中幾無分文,隻身一人,來到了這座大上海。他們與紙醉金迷的城市,始終是格格不入,輾轉流竄在它的邊緣,比起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中的「漫遊者」,還要更加的憂鬱,更加的潦倒、貧窮、寂寞,但是卻也更加的野心勃勃,對於眼前的新世界、新世紀,懷抱著一股強烈的夢想與企圖。他們自大、自傲,卻又自卑、自憐,而西方資本主義與中國農村傳統這兩種對立的價值觀,便在這些充滿了冒險勇氣的年輕心靈中,不斷的相互激盪,冒出火花,爭辯不休,或者是:巧妙的融合。在將近一百年後的今天,二○○五年,我來到上海,站在街頭,依然可以在人群中,輕易地辨認出這些都市漫遊者的身影:一樣的充滿了矛盾,一樣的憤世嫉俗,但是也一樣的野心勃勃,懷抱夢想,不肯輕易向現實低頭……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批在上海漫遊的青年們。
在一九三○年代,一無所有的他們,以魯迅作為精神的導師,有郭沫若、郁達夫、蔣光慈、夏衍、曹禺、丁玲、胡也頻、胡風、艾蕪、瞿秋白、蕭紅……,而這一群都市的邊緣人、漫遊者,在十多年以後,卻是搖身一變,成為知識份子的中堅力量,以及新中國的意見領袖。而昔日在上海的生活經驗,不但決定了他們對於「中國將何去何從?」此一問題的想法,更迫使他們,大多數選擇共產主義作為思想的綱領,去勾勒現代中國的藍圖。換言之,共產黨中國其實是透過一群熱血青年的推動,在上海宣告誕生的。這一座資本主義的都市,竟也成為了左翼革命的溫床。不過,弔詭的是,等到共黨中國成長、壯大以後,卻是拋棄、並且否定掉了孕育它的上海,而轉過身去,擁抱黃土地上的農民。但在我看來,這種不可思議的弔詭,卻也正是上海這一座都市最值得玩味、也是最有趣的地方。我們總以為上海是縱欲的、洋化的、拜金的、功利的;然而,它竟也是最激進的、前衛的、革命的、浪漫的。它彷彿在同時之間,擁有了兩張截然相反的臉孔:一張臉孔是慾望至上、金錢掛帥的資本家;而另一張臉孔,卻是充滿了朝氣、抱負與夢想的左翼革命青年。這兩張臉孔混合在一起,相互疊映,難分難解,便使得上海格外的曖昧、矛盾起來。不過,如果想要瞭解現代中國,那麼,卻非得要先解開這一個矛盾、曖昧的「上海情結」不可。也因此,上海始終吸引著我。
第一章
上海情結我現在明白了,我們只做了一樁害人的事,我們將這些青年拖到我們的舊路上來了。一些感傷主義,個人主義,沒有出路的牢騷和悲哀!……他們的出路在哪裡?只能一天一天更深地掉在自己的憤懣裡。——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故事,得要從一九三一年、冬天、上海說起。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年輕女作家,以一篇大膽描寫少女性幻想的小說〈莎非女士的日記〉,而在上海灘名噪一時的丁玲,才不過二十七歲,卻已經遭逢了人生中的巨變。她的丈夫胡也頻,因為加入共產黨,而遭到國民黨的逮捕,被關在龍華監獄中。龍華監獄就在今天上海...
目錄
第一章 上海情結兩張臉孔:中國的「上海情結」二○○五年‧夏天‧上海租界:在高架橋上搭計程車燃燒大上海
第二章 新天地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上海摩登從「少年中國」到「新天地」 K的故事自遊人: S的故事
第三章 北京在山的海洋上野長城農家樂「工農兵」變成了藝術家四合院:新紅資俱樂部最後的胡同
第四章 青春廣場沙塵暴中的皇城青春與衰老五四精神北大三角地務實:實事求是公園裡的表演秀
第五章 沿著運河到天堂悲傷運河真的有天堂嗎?杭州奇蹟子夜中的水鄉洪澤湖畔的漁家
第六章 在火車上搭火車到西藏在廣播聲中如夢之夢同一首歌不安的旅程這就是中國?
第七章 西藏高山症:朝聖與淨化真正的拉薩西藏的孩子下車摘花的女人在山南搭公車
第八章 到延安去開車上公路河南古都嵩山少林寺黃土地‧呂梁山在陝北的山溝溝中
第九章 一瞬之夢
第一章 上海情結兩張臉孔:中國的「上海情結」二○○五年‧夏天‧上海租界:在高架橋上搭計程車燃燒大上海
第二章 新天地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上海摩登從「少年中國」到「新天地」 K的故事自遊人: S的故事
第三章 北京在山的海洋上野長城農家樂「工農兵」變成了藝術家四合院:新紅資俱樂部最後的胡同
第四章 青春廣場沙塵暴中的皇城青春與衰老五四精神北大三角地務實:實事求是公園裡的表演秀
第五章 沿著運河到天堂悲傷運河真的有天堂嗎?杭州奇蹟子夜中的水鄉洪澤湖畔的漁家
第六章 在火車上搭火車到...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