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偉人進行一場時空的饗宴
選目權威
參考數十本相關著作,以影響世界歷史為唯一標準,全面覆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描述嚴謹平實,評價客觀中肯,講述了人類曲折的發展歷史。
知識豐富
人物是時代的標誌,100個人物貫穿了數千年的縱深。數千個歷史事件,數百條知識詞彙,展示了盛衰罔替、征戰殺伐、文化演進、科學昌明的人類發展歷史。
圖片精美
400張精美的油畫、版畫,200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圖文並茂的立體閱讀,視覺享受與文字盛宴並舉,真正代表了「圖文時代」。
作者簡介:
TOP100Book偉大書系編輯部
「書」是紀錄文明和書寫歷史,TOP100偉大書系的編輯群們,從不同的視角出發,以通俗流暢的文字,和優美的圖片,描述歷史上偉大的人物、事件、思想和作品來成書。讓偉大卓越的人物為世人所懷念,將瞬間的歷史凝固成永恆的記憶,給思想和知識煥發全新的生命力,為讀者提供豐富的知識和深厚的思想。
章節試閱
摩 西
人類歷史上,沒有人能像摩西那樣擁有如此多的追隨者和崇拜者。摩西不僅被穆罕默德承認為基督教的先知,同時被整個伊斯蘭世界和所有猶太教徒共同敬仰。他的名字在世界各地都極為響亮,他對人類歷史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摩西生活的年代大約在西元前13世紀,據《聖經》記載,摩西出生在埃及一個猶太家庭。因埃及法老下令殺死所有猶太新生兒,他的母親便將他放入蒲草箱中擱在河邊,所幸被來洗澡的埃及公主發現,帶回宮並撫養成人。摩西長大後因失手殺死一名士兵被法老追殺,於是他逃到米甸,並在這裡娶妻生子。
後來,摩西受到神的感召,重返埃及,並帶領所有猶太人逃離埃及,返回故鄉巴勒斯坦。途中,他們遭遇種種艱難險阻,但都在摩西神力的幫助下化險為夷。而著名的《摩西十誡》也是歸鄉途中摩西接到神諭頒布的。此後,摩西成為猶太人的最高領袖,被當作神來敬仰。
當然,《聖經》中的傳說不免帶有神話色彩,但是摩西的歷史功績卻不可置疑。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他成功的帶領猶太人離開埃及。作為一個宗教領袖,《聖經》的前五卷皆為他所作,時至今日仍有人將基督教稱為「摩西教」,而他制訂的猶太法律,包括《十誡》在內,成為猶太人的行為準則。
此外,摩西還被認為是一神論的先驅者,他為猶太教一神論日後的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三大宗教中的其中兩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一神論思想均來源於猶太教,由此可見摩西在人類歷史中產生的影響。直到三千年後的今天,摩西仍一如既往的受到猶太教徒、基督教徒甚至很多無神論者的敬仰。
米尼茲
米尼茲,是最先統一埃及,建立起埃及王國的君主。
米尼茲又稱拿摩,其生卒年不詳,但按照一般的說法,他的鼎盛時期大約在西元前3100年左右,是埃及歷史上的前王朝時期。出生在埃及南部的米尼茲在征服了北部埃及王國之後,自稱是「上下埃及國王」,此後數千年歷代國王都沿用了這一稱號。
在上下兩個埃及王國原來的邊界上,米尼茲建立了一個新城市孟斐斯,位於南北埃及的中部地區,非常適合作為統一後國家的首都。孟斐斯在之後的許多世紀裡都是埃及的主要城市之一,並在很長時期內充當了埃及首都,其廢墟離今日的開羅不遠。
發生在五千多年前的事件我們瞭解得非常有限,但是米尼茲所取得的成就卻是相當重要的。在米尼茲之前,埃及的文化遠遠落後於其他地區。政治的統一似乎把埃及人民潛藏的能量釋放了出來,統一後的埃及在社會和文化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發展。
埃及王國在人類文明史上的成就可謂璀璨輝煌,埃及文明在以後的歷史中直接影響了世界文明。現在世上最廣為人知的象形文字,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聖書體。
前王朝時期建立的一些政治機構和社會機構存在於世長達兩千年之久。象形文字的應用得到了迅速發展,建築和其他科學技術也是如此。幾百年之內埃及文化就可以與兩河流域的文化相媲美。自米尼茲以後兩千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從經濟和文化方面來看,埃及的確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先進國家。
米尼茲創下的不朽成就,沒有幾個國家可以與之匹敵,米尼茲時代發生的這些偉大的變革,與他本人有重要關係。可以說,米尼茲確實是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荷 馬
荷馬是古希臘著名詩人,四處行吟的盲歌者。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據說古希臘兩部長篇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他所作。
關於荷馬的生平經歷有多種傳說,較為可信的是荷馬出生在小亞細亞附近,活動時間約在西元前9世紀至西元前8世紀之間。他是一位盲樂師,將民間流傳的短歌加以整理、修訂和補充,注入自己獨特的藝術,寫成了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被後世稱為荷馬史詩。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不僅是古希臘藝術史上難得的珍品,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藝術瑰寶。《伊利亞特》描寫的故事發生在西元前12世紀,作者用非凡的敘事技巧,截取長達10年的伊利亞特戰爭中的片段,描述了戰爭中的傳奇情節,極度渲染了希臘英雄阿喀琉斯的偉大形象。而《奧德賽》則以奧底修斯10年海上漂泊中最後40天的冒險和生活為中心,描寫了奧底修斯不畏艱險的性格,歌頌了他智慧、勇敢和忠誠的精神。
荷馬史詩與其他史詩存在很大差別,它採用節奏感很強的六音部詩行,不用尾韻,更有利於朗誦和吟唱。為了達到完美的音律美,荷馬將一些語詞重複使用,雖然對文本並無助益,可是在吟唱時,卻能像交響樂那樣給人一波三折的美感。在藝術手法和表現形式上,荷馬運用大量比喻烘托氣氛,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荷馬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在經歷長久的考驗之後,形成了永久的藝術魅力。
荷馬史詩憑藉其豐富的內容、純熟的技巧,對歷史、地理、考古和民俗等多方面都產生了影響,是西方古代文藝技巧高度發展的結晶,堪稱西方文學的鼻祖,後世很多著名學者都深受其影響。像古希臘的希波克拉特斯、亞里士多德、色諾芬、柏拉圖等都從荷馬史詩中汲取過營養。同時,荷馬史詩為希臘美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希臘美術取之不盡的素材和源泉。
三千多年來,荷馬史詩一直被認為是古代最偉大的史詩,有無以數計的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分析、總結,並寫就一大批優秀著作。馬克思也給予荷馬史詩高度評價,說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種規範和高不可及的範本」。
索羅亞斯德
索羅亞斯德大約於西元前628年出生在今日伊朗的北方,是拜火教的創始人,也是拜火教徒聖典《火教經》的最早分冊《伽泰》的作者。拜火教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至今仍有信徒。南北朝時期,拜火教曾進入中國,當時稱之為「祆教」。
索羅亞斯德神學融一神論和二元論為一體,還包括對來世的堅定信念。他把神分成善神和惡神,善神支持正直和誠實,惡神代表罪惡和虛偽,善惡兩方的勢力不斷進行著鬥爭,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是站在善神一方還是站在惡神一方。
拜火教徒認為,善神的勢力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在道德方面,拜火教非常強調正直和誠實的重要性,反對禁欲主義和單身制度。他們最獨特的宗教儀式是送葬方式,既不土葬也不火燒,而是放在塔尖讓兀鷹吃。因為在拜火教的教義裡,火、水、土都是神聖的,不得玷污,教徒死後只能實行天葬。
索羅亞斯德在世期間拜火教並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儘管它與更為古老的伊朗宗教有許多共同之處。在索羅亞斯德42歲那年,該教地位得以鞏固,逐漸由東部發展到西部和鄰近地區。在索羅亞斯德死後的兩百年間,拜火教逐漸為歷代波斯王所接受。薩珊王朝時期(約226─851年),拜火教被立為波斯國教,贏得了許多信徒。雖然現今世界上的拜火教徒比摩尼教徒和基督教徒都要少,但是從整個歷史來看,索羅亞斯德信徒的總數比其他宗教要多得多。拜火教對猶太教和基督教都產生了影響,而對摩尼教的影響則更大更為直接。摩尼接受了索羅亞斯德的思想,認為世界上存在善與惡兩種勢力的鬥爭。
西元前551年,索羅亞斯德在自己的神廟裡,被一名舊宗教祭司刺死,享年77歲。
摩訶毗羅
摩訶毗羅這個稱號,是耆那教徒對其宗教創始人──筏馱摩那的尊稱。
西元前599年,筏馱摩那出生在印度東北部,是一個酋長的次子。30歲時,他為了尋求精神真理和精神成果,決絕地拋棄了萬貫家產、妻室兒女和舒適的生活。為了真理,筏馱摩那做了一名地位低下、生活條件艱苦的巴濕伐那陀派修道士。這是一段漫長的12年,他忍受著極度的痛苦和貧困,不斷進行沉思反省。他常常身無分文,經常禁食,但是他義無反顧地忍受著一切的打擊、奚落、污辱和毆打,只為了精神真理的獲得。
摩訶毗羅42歲時認為自己終於獲得了精神啟蒙,在餘後的30年中,他一直在宣講自己所獲得的精神真理。他於西元前527年去世的時候,已有很多弟子。從某些方面來看,摩訶毗羅的學說與佛教和印度教的學說非常相似。死後靈魂轉生的學說是耆那教的思想基礎之一。耆那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特別強調非暴力學說。這種非暴力不僅包括對人而且包括對動物,他們食素就是在這種信念支撐下的結果。
雖然生息在一個以農業為主體的國家裡,但是多個世紀以來,耆那教徒中的大部分人都從事貿易和財務工作。耆那教主張宗教寬容,他們還對勤勞進行獎賞,無怪乎耆那教徒能成為一個興隆的團體。在印度從事腦力工作和文藝事業的人中,耆那教徒佔的比重相對來說很大。
耆那教的人數不是非常多,今天在整個印度也只有二百多萬教徒,但是如果把兩千五百多年間耆那教徒加起來計算,那數目是非常龐大的。在評價摩訶毗羅的影響時,耆那教對教徒一生所產生巨大的、連續性的影響,也許會比大多數別的宗教對其教徒的影響還要大還要持久。
老 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書籍中,有一本道家的經典之作在國外被廣泛翻譯和閱讀,它就是兩千多年前寫成的《老子》,其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是我國古代思想家。相傳生來就具有白眉毛及白鬍子,故被稱為老子。
老子主張「自然和諧,無為而治」,無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張。老子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無」,「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的理想人際關係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道德經》一書展現了老子主要的哲學思想。
我們現在所說的《道德經》,在戰國時韓非子稱為《周書》,在漢時則直呼《老子》,《史記》始稱「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老子》的中心思想是「道」。老子在分析宇宙各種事物的矛盾之後,作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論斷。「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本來就是自然無為的。道家認為,「道」是不敗的,人應該順其道而行,按「道」行事。所以一味的爭權奪利是毫無意義的,也是荒唐而不道德的。
老子的無為而治自然也引來了一些人的誤解,有人指責老子哲學是消極保守的、是機械唯物論,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顯得非常被動。其實這完全是錯誤的。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做任何違反自然規律、破壞道德規範、違反社會法則和有害他人的事。人應該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但並不要消極等待,而應以「無為」的態度去「為」,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老子是古今少有的社會辨證邏輯大師,他的社會哲理博大精深。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對佛教哲學在中國的發展產生了顯著的作用,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兩千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歐幾里德
他生活在亞歷山大城,溫良敦厚。他建立起來的幾何學體系之嚴謹和完整,就連20世紀最傑出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不能不對他另眼相看。一句「幾何無王者之路」,成為傳誦千古的學習箴言。
他就是幾何學的鼻祖,古代希臘最富盛名、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亞歷山大學派的成員──歐幾里德。
歐幾里德一生的細節鮮為人知,確立他歷史地位的主要是偉大的幾何教科書《幾何原本》。這部數學作品是古希臘數學發展的頂峰,其主要研究對象是幾何學,還處理了數論、無理數理論等其他課題。該書建構了數學史上第一個重要的初等幾何公理系統,代表著數學知識系統化的開端。兩千多年來,人們都把它作為一部優秀的研究幾何的入門著作和教科書,其中的演繹系統化思想,對數學的發展產生了持續的影響,並滲透到自然科學,甚至哲學中。
除了《幾何原本》之外,他還著有《資料》、《圖形分割》、《論數學的偽結論》、《光學》、《反射光學之書》等著作。
歐幾里德是一個具有魅力的人。他學識淵博,像父親一樣引導、關心學生;主張學習必須循序漸進、刻苦鑽研,反對狹隘的實用觀念;他羞怯謙恭、與世無爭。他說:「這些浮光掠影的東西終究會過去,但是,星羅棋布的天體圖案,卻是永恆地巍然不動。」
人類知識的最新進展並不會影響歐幾里德光芒四射的學術成就,也不會貶低他在數學發展和建立現代科學的邏輯框架方面的歷史重要性。這位慈祥和善的智慧老人在幾何學這個同樣充滿智慧的領域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並且歷久不衰。
塞魯士大帝
塞魯士大帝,波斯帝國的締造者,打敗了米亞、里底亞和巴比侖,統一了古代中東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從印度一直延伸到地中海的大帝國。
塞魯士出生於現在伊朗西南的波西斯省(現名法爾斯省),是米亞王國的一個直屬地方諸侯的兒子。西元前558年,他繼承父親岡比西斯之位,當上了波斯國王,這使他成為米亞國王的一個諸侯。約在西元前553年,塞魯士率眾起義反對米亞國王,終獲成功。隨後,塞魯士於西元前546年征服了里底亞帝國,前539年又將巴比侖納入版圖,建立了包括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在內的龐大的帝國。
為了鞏固統治,塞魯士用數年之功重新組織他龐大的帝國後,又率軍向東北進發去征服馬薩格泰人。初戰雖告捷,但是卻旋即在西元前529年進行的另一次戰鬥中敗北。塞魯士身亡於疆場之上,他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繼承了他的遺志,在打敗了馬薩格泰人、尋回了先父的屍首後,將其安葬在伊朗故都帕薩爾加德。岡比西斯後又去征服埃及,將整個中東統一成了一個帝國。
塞魯士不但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天才,更是一位寬厚仁慈的君主。他尊重地方的宗教和風俗,不喜歡其他征服者極其殘忍的手段。如果沒有塞魯士,猶太人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至少在西元前5世紀就有可能會被滅絕。在他死後,波斯帝國持續了大約兩百年,直到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為止。在這一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裡,波斯所統治的彊域大多太平無事、繁榮昌盛,他的征戰改變了古代世界的政治體系。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創始人。
喬達摩‧悉達多的父親是古印度東北部迦毗羅衛國的國王,母親是鄰國的公主。西元前563年,喬達摩出生在今尼泊爾境內的蘭毗尼,據說他從母親的右肋而出,下地走7步,步步生蓮,具有龍給他洗浴,後來佛教弟子稱喬達摩出生這天為「浴佛日」。7天後,母親去世,喬達摩由姨母撫養成人,16歲時,他與年紀相仿的表妹結婚,生有一個兒子,生活優裕而舒適。
喬達摩學識淵博、沉靜好思,不貪戀奢侈的物質生活,關心眾生疾苦。按照佛教的說法,喬達摩有一天出宮時,看到一個老人、一個殘廢者、一個死人,有感於人世間生、老、病、死等折磨世人的諸多苦惱,決心尋求一種不被死亡磨滅的永恆之物。於是,他在29歲時毅然放棄奢華的王宮生活,告別妻兒,開始了苦行僧的修行生活。
6年後,喬達摩在菩提樹下經過49天的冥思苦想後終於大徹大悟,找到拯救世人脫離苦難的方法,創立佛教的基本教義。此後,他四處傳教,廣收門徒,使佛教的影響逐漸擴大,從這時起,他的弟子開始尊稱他為「釋迦牟尼」。
西元前483年,釋迦牟尼在傳教途中仙逝,遺體火化後由弟子們分別帶到各地建佛塔供奉。至此,釋迦牟尼的弟子已多達數千人,佛教的影響範圍也得以擴展。釋迦牟尼的言論並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因此佛教的學說完全是靠其弟子世代口授流傳下來的。
佛教的基本教義包括「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種真理。釋迦牟尼認為:人生所經歷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即所謂「苦諦」;感召這些苦果的煩惱業因就是「集諦」;斷絕一切欲望,便可達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即「滅諦」;然而要達到涅槃境界就必須修行,這就是最後的「道諦」。此外,他還提出了達到涅槃的修行方法,即為世人熟知的「八正道」:正見、正定、正言、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欲。
如今,佛教已經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作為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被尊稱為「佛陀」,意為「大徹大悟的人」,代表佛教徒修行的最高境界。他沒有軍隊、沒有政權、沒有國家,但是他的聲望和影響卻足以使他被冠以「無冕之王」的稱號;他沒有形成任何文字的著作,但是他的言論卻被數以億計的人恪守;對於生命而言,釋迦牟尼無疑是一個奇蹟。
孔 子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對華夏民族的生活、文化、思想產生影響最大的人,毫無爭議是孔子。他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是中國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至聖」、「萬世師表」。
約西元前551年,孔子誕生在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取名為丘,字仲尼。他幼年喪父,跟隨母親在貧困中成長。成年後,對仕途很感興趣,對天下大事十分關注,經常思考治理國家的諸多問題。曾在魯國做過委吏、乘田之類的小官,後去職,開始為期16年的講學生涯。
魯昭公二十年(前522年),孔子結識齊景公,魯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因魯國內亂,孔子逃至齊國,受到齊景公賞識,但因齊大夫晏嬰阻撓,並未得到重用。魯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孔子回到魯國,繼續聚眾講學,直到魯定公九年(前501年)即51歲時,才被任命為中都宰,後又升至小司空、大司寇、攝行相事。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因採取墮三都,即削弱三桓的措施,遭人暗算,被撤職,不得已開始周遊列國的旅程。
孔子帶領弟子,手持自己安身立命的禮教仁政,先後周遊至宋、衛、陳、蔡、齊、楚等國,但無一例外地遭到拒絕。在生命的最後5年,孔子在弟子冉求的幫助下回到魯國,於西元前479年病逝,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思想的精華主要集中在《論語》一書中。《論語》是對孔子的言論和行為的記錄,它所宣導的「仁」的觀念和價值取向已經滲入華夏民族的血液,沉澱並最終鑄造了我們的民族性格,對中華民族產生的深遠而巨大的影響是無可比擬的。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學家,是中國歷史上創辦私學的第一人。從孔子開始,「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孔子宣導「有教無類」,不管貧富均可接受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使學生成才;主張「學而優則仕」,希望學生學有所成後能入仕,掌握國家政權;據說孔子有3000弟子,賢士72人。
孔子蒐集整理古代文獻,成《詩》、《書》、《禮》、《樂》、《易》,並以此教導門徒,而他整理修訂而成的《春秋》,開創了我國編年體史書的先例,這在中國古代是空前絕後的偉績。對此,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柏拉圖
柏拉圖,古希臘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對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哲學體系、教學思想和愛情觀影響了後世很多世紀,保持著巨大的輻射力。
柏拉圖出身於雅典一個貴族家庭,青年時師從蘇格拉底,這對他一生的影響很大。蘇氏死後,柏拉圖懷著他的政治理想遊歷四方,曾到埃及、小亞細亞和義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但都以失敗告終,西元前387年逃回雅典。柏拉圖回到雅典後,開始從事教育研究活動,設立了一所學院,在那裡執教40年,直至逝世。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圖是提出完整的學前教育思想的第一人,並建立了完整的教育體系。其豐富的體育思想對後世體育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柏拉圖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對其教學思想影響也很大。柏拉圖才思敏捷、研究廣泛、著述頗豐,其教學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國》和《法律篇》中。
柏拉圖的教學體系是金字塔形,注重理性的訓練是其一個很大的特色。為了培養理性,他設立了全面而豐富的課程體系。他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課程劃分為幾個年齡段,分別授以不同的教學內容。
柏拉圖非常重視教學方法,他反對強制性地對學生灌輸知識,沿襲了蘇格拉底的問答法,宣導透過問答形式,提出問題,揭露矛盾,然後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判斷,最後得出結論以求得知識的學習方式。柏拉圖把回憶已經掌握的知識視為一種教學和啟發的過程。
柏拉圖的教學思想非常豐富,涉及教學領域的很多重要方法。他是確定心理學基本劃分的第一人,並把心理學的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上。他在教學中善於啟發學生,十分注重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引導學生探究事物的本質,這些都是後世教育家們得以借鑒的寶貴財富。柏拉圖的愛情觀在今天的人們看來仍有些不可思議。他認為只有當心靈嚮往著真理,而不是被肉體吸引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靈魂一旦被肉體的罪惡所吸附,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難以得到滿足。直至今日,柏拉圖式的愛情還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但是柏拉圖在西方明顯受到更多的尊重和關注。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之作,在西方哲學的各個學派中,每一個學派都多少從他的著作中吸取過養分。柏拉圖的思想對後世哲學家和基督教神學都具有強大的輻射力。有的哲學史家認為,直到近代,西方哲學才逐漸從柏拉圖思想的控制中走出來。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偉大、最博學的人,是古希臘集大成的學者,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對世界的貢獻無人能比,在他去世之後幾百年裡,沒有一個學者能像他那樣對知識有如此系統的考察和掌握。馬克思稱他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
亞里士多德於西元前384年出生在希臘北方的斯塔吉拉城。父親是馬其頓王的御醫,在亞里士多德很小時即去世。18歲時,亞里士多德進入雅典的柏拉圖學院學習,結束學業後擔任修辭學老師,直到20年後恩師柏拉圖去世才離開這裡。離開後,亞里士多德應邀訪問小亞細亞,並娶了當地一位首腦的侄女為妻。之後於西元前344年和家人一起離開小亞細亞,到了米提利尼。
西元前343年,亞里士多德在馬其頓王菲力浦二世的召喚下回到故鄉,並擔任13歲的亞歷山大的老師。自然,亞里士多德將自己在政治、哲學、教育方面的認知灌輸給了這位未來的領袖,這對亞歷山大的思想形成產生重大作用。西元前335年,亞里士多德離開已經即位為王的亞歷山大大帝,回到故鄉斯塔吉拉城,並創辦呂克昂學院,開始一面教學,一面著書立說。
亞里士多德反對刻板的教學方式,經常一邊散步一邊給學生講課,他的學派也因此被稱為「逍遙學派」。與柏拉圖學院不同的是,呂克昂學院注重實際,提倡研究問題時多提疑問,然後在廣泛蒐集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嘗試和探索,並教導學生堅持真理、勇於挑戰,他那「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名言在學院得到推廣,促使其教學理論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哲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否定了老師柏拉圖的唯心主義觀點,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在實物之外獨立存在。更為重要的是,他創立了形式邏輯這一重要的分支學科,這是他所有建樹中最為卓越的成就。此外,亞里士多德還指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質料構成的,並且發生著必然的運動和變化。
亞里士多德說:「政治學並不製造人類,然而它使人類脫離了自然,並駕馭它們。」他認為人是社會的動物,城邦是人性的展現,其目標是使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他將政體分為君主制、貴族制、共和制、民主制等,他傾向於民主制,主張讓人民輪流執政,主張財產私有。
西元前323年,亞里士多德病逝,享年62歲。他一生著述頗豐,至少撰寫了170種著作,其中流傳下來的有47種,內容涉及倫理學、經濟學、政治學、修辭學、詩學、辨證法、數學、物理學、哲學等。主要著作有:《範疇》、《解釋》、《前分析》、《後分析》、《論辯》、《智者的駁辯》、《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修辭學》。
孟 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這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政治主張,他主張實行仁政和王道,認為君主應該推廣仁德,即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樣自然可以得到人民的擁護,國家就會昌盛安定;如果君主無道,不但得不到人民的擁護,親人也會背叛自己,統治將不能長久。
除仁政和王道之外,孟子還提出民本說、法先王、以德治國、反對霸權等重要的政治觀點,並透過周遊列國將自己的思想廣為傳播。但是孟子生活的時代群雄逐鹿、戰亂頻繁,各諸侯國忙於征戰,幾乎沒有人理會他的仁政學說。在滿腹才華無以施展的情況下,孟子像他的先輩孔子一樣,退而講學著書,於是一部記載孟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孟子》便誕生了。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民貴君輕」、「天人合一」、「性善論」等政治觀、世界觀和倫理觀,並且用比喻和寓言故事的方式將這些思想付諸筆端,傳於後世。《孟子》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但是在宋之前,卻一度得不到認可。直至中唐,韓愈認為孟子是儒家「道統」的真正繼承者,才使孟子的地位得到提高。北宋時,《孟子》被列為科舉考試的科目之一,後來又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成為後代文人的必讀書目。
在中國古代思想家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他們活著的時候都並不被人重視,死後卻被世人尊為聖賢,孔子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他的繼承者,孟子也不例外。孟子出生於西元前約372年的鄒國,漢族人,名軻,字子輿,3歲時父親去世,母親為了將他培養成才煞費苦心,留下了「孟母三遷」、「三斷機杼」的美談。也許是受母親影響,當孟子開始授徒講學時,除了強調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以及因勢利導的教育方式外,還特別注重學習環境的影響,認為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生更容易成才。
約西元前289年,身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孟子離開人世,他的思想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也因此被尊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他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被合稱為「孔孟之道」。
摩 西
人類歷史上,沒有人能像摩西那樣擁有如此多的追隨者和崇拜者。摩西不僅被穆罕默德承認為基督教的先知,同時被整個伊斯蘭世界和所有猶太教徒共同敬仰。他的名字在世界各地都極為響亮,他對人類歷史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摩西生活的年代大約在西元前13世紀,據《聖經》記載,摩西出生在埃及一個猶太家庭。因埃及法老下令殺死所有猶太新生兒,他的母親便將他放入蒲草箱中擱在河邊,所幸被來洗澡的埃及公主發現,帶回宮並撫養成人。摩西長大後因失手殺死一名士兵被法老追殺,於是他逃到米甸,並在這裡娶妻生子。
後來,摩西受到...
作者序
出版緣起
歷史演化文明 智慧改變世界
這是一套歷史的盛宴。本系列圖書匯集了人類偉大情事中最重要的、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事件,包含偉大之人物、偉大之書籍、偉大之事情、偉大之作品四大項目,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是一部適合各個年齡層的讀者來閱讀的優良彩色讀本。
最鮮活的彩色圖文書,最翔實的史料和大量真實的珍貴圖片,讓影響人類生活最廣泛的圖書系列,得到直觀鮮明地呈現,讓我們在輕鬆閱讀中,感悟滄桑的人類發展史,人類偉大文明的進步史。同時,真正享受到圖文時代的的視覺饗宴,及最新的閱讀體驗。
這些偉大的人、事、書、物中,每項後面都有偉大的故事。透過了解這些偉大之系列書,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拓展我們的視野,更可以讓我們體驗對人類文明的巨大促進作用,感悟人類最有智慧的事件、如此,更將改變我們對人生的態度,啟發我們自身對人類文明的興趣與激情。
出版緣起
歷史演化文明 智慧改變世界
這是一套歷史的盛宴。本系列圖書匯集了人類偉大情事中最重要的、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事件,包含偉大之人物、偉大之書籍、偉大之事情、偉大之作品四大項目,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是一部適合各個年齡層的讀者來閱讀的優良彩色讀本。
最鮮活的彩色圖文書,最翔實的史料和大量真實的珍貴圖片,讓影響人類生活最廣泛的圖書系列,得到直觀鮮明地呈現,讓我們在輕鬆閱讀中,感悟滄桑的人類發展史,人類偉大文明的進步史。同時,真正享受到圖文時代的的視覺饗宴,及最新的閱讀體驗。
這些偉大...
目錄
摩 西 Moses / 13
米尼茲 Menes / 15
荷 馬 Homeros / 16
索羅亞斯德 Zoroaster / 18
摩訶毗羅 Mahavira / 19
老 子 LAO TZU / 20
歐幾里德 Euclid / 22
塞魯士大帝 Cyrus The Great / 23
釋迦牟尼 Buddha / 24
孔 子 Confucius / 26
柏拉圖 Plato / 28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 30
孟 子 Mencius / 32
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 34
阿基米德 Archimedes / 37
阿育王 Asoka / 40
秦始皇 Qin Shihuang / 42
凱撒大帝 Gaius Julius Caesar / 44
耶 穌 Jesus / 46
蔡 倫 TS' AI LUN / 48
摩 尼 Mani / 50
君士坦丁大帝 Constantine the Great / 51
奧古斯丁 Aurelius Augustinus / 54
隋文帝 Sui Wendi / 56
歐瑪 Umar / 58
穆罕默德 Muhammad / 60
查理曼大帝 Charles the Great / 62
伊莎貝拉一世 Queen Isabella I / 63
威廉大帝 William I / 64
烏爾班二世 Pope urban / 66
成吉思汗 Genghis Khan / 68
約翰‧古登堡 Johann Gutenberg / 70
哥倫布 Christopher Columbus / 72
達‧伽馬 Da Gama / 75
馬基雅維利 Macchiavelli / 76
哥白尼 Copernicus / 78
皮札諾 Pizarro / 80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 82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 84
科爾特斯 Cortes / 86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 Queen Elizabeth I / 87
卡爾文 John Calvin / 88
查士丁尼一世 Justinian I / 90
培 根 Bacon / 92
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 94
伽利略 Galilei / 96
開普勒 Kepler / 98
哈 威 Harvey / 100
笛卡兒 Descartes / 102
克倫威爾 Cromwell / 104
洛 克 Locke / 106
牛 頓 Newton / 107
彼得大帝 Peter the Great / 110
巴 哈 Bach / 113
伏爾泰 Voltaire / 114
歐 拉 Euler / 117
盧 梭 Rousseau / 118
拉瓦澤 Lavoisier / 121
亞當‧斯密 Adam Smith / 122
華盛頓 Washington / 124
瓦 特 Watt / 126
傑弗遜 Jefferson / 128
詹 納 Jenner / 130
馬爾薩斯 Malthus / 132
拿破崙 Napoleon / 133
貝多芬 Beethoven / 136
倫 琴 Roentgen / 139
玻利瓦爾 Bolivar / 140
法拉第 Faraday / 142
達爾文 Darwin / 144
馬克思 Karl Max / 146
貝 爾 Bell / 150
莫 頓 Morton / 151
孟德爾 Mendel / 152
巴斯德 Pasteur / 154
丹 諾 Darrow / 156
麥斯威爾 Maxwell / 157
奧 托 August Otto / 158
愛迪生 Edison / 160
佛洛伊德 Freud / 162
柯柏廷 Coubertin / 164
萊特兄弟 Orville Wright & Wilbur Wright / 166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 / 168
甘 地 Gandhi / 170
列 寧 Lenin / 172
馬可尼 Marconi / 174
佛萊明 Fleming / 175
愛因斯坦 Einstein / 176
希特勒 Adolf Hitler / 178
毛澤東 Man Zedong / 181
史達林 Stalin / 182
畢卡索 Picasso / 184
希區考克 Hitchcock / 186
薩繆爾森 Samuelson / 188
甘迺迪 Kennedy / 190
曼德拉 Mandela / 192
馬奎斯 Marquez / 194
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 196
霍 金 Hawking / 198
比爾‧蓋茲 Bill Gates / 200
摩 西 Moses / 13
米尼茲 Menes / 15
荷 馬 Homeros / 16
索羅亞斯德 Zoroaster / 18
摩訶毗羅 Mahavira / 19
老 子 LAO TZU / 20
歐幾里德 Euclid / 22
塞魯士大帝 Cyrus The Great / 23
釋迦牟尼 Buddha / 24
孔 子 Confucius / 26
柏拉圖 Plato / 28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 30
孟 子 Mencius / 32
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 34
阿基米德 Archimedes / 37
阿育王 Asoka / 40
秦始皇 Qin Shihuang / 42
凱撒大帝 Gaius Julius Caesar / 44
耶...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