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生活的體驗愈多,愈能欣賞莊子思想視野寬廣、
精神空間開闊及其對人生的審美意境……
莊子的哲學一方面肯定大自然的完美性,同時也肯定人類的尊嚴性,其最高境界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不但表現出民胞物與的胸懷,且呈現著藝術精神的和諧觀照,而以譬喻和寓言來表達其思想,深入淺出!
讀莊子的書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在他的眼底裏,世俗的人就如一窩吱吱喳喳、跳躍不定的小麻雀;文人學士則有如爭吵不休的猴子。看他書中大鵬小鳥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對話,以及井底蝦蟆的設喻,你會覺得他簡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類歷史的時空中,孤鴻遠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作者簡介:
陳鼓應
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長汀人。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歷任臺灣大學哲學系講師、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主編《道家文化研究》學刊。
著有:《悲劇哲學家尼采》、《尼采新論》、《存在主義》、《老子注釋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黃帝四經今注今澤》、《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等。
章節試閱
一、莊子的影像
在一個混亂的社會裏,莊子爲人們設計了自處之道。在他所建構的價值世界中,沒有任何的牽累,悠然自處,怡然自適。
從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太平盛世時,儒學思想往往抬頭,因爲儒家確實提供了一套適於當時人際關係的倫理基礎。於是,治者們也樂於將整個社會結構納入倫理的關係中,以維繫社會秩序於井然不紊。然而,歷代畢竟亂多於治。每當政情動盪,社會大亂時,儒學思想便失去效用,而道家思想則應時而興。因爲道家並不持着冠冕堂皇的道德原則,而能深入人性,切中時弊,徹察動亂的根由;它正視人類不幸的際遇與體味人心不安的感受,對於飽經創傷的心靈,尤能給予莫大的慰藉。因而,中國歷代的變動紛擾,對於儒家而言是一種沉重的負擔;這一重擔則每由道家承負起來。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莊子。
今天,我們置身於一個史無前例的繁複而混亂的社會形態中。莊子思想之對於我們,或許更有一種特殊的感受與特殊的意義!
想想看,我們今日所生活的天地——高度機械化的結果,使得悠遊的生活早已成爲過去。每個人只是急躁而盲目地旋轉於「高速」的漩渦中,像是被惡魔趕着似的匆匆忙忙地隨波逐流。都市文明的生活已不再和泥土或本能的自然生活發生任何的接觸,田園生活那種優美而富情調的方式已被毀壊。集體主義的猖獗,使人民奮勵的情緒被官僚化的教條壓抑淨盡,生動的精神被僵化的形式扼殺殆盡……這種種感受,使你接觸莊子時,更能增加你對他的體味。
只要你一接觸莊子,便會爲他那美妙超絕的文章所吸引。隨後,你會不自主地神往於他所開闢的思想園地。在那裏,沒有所謂犧牲一類「攖人之心」的成規,沒有疲憊的奔波,也沒有怖慄的空虛,更沒有壓迫的痛苦。
凡是糾纏着現代人心中的那些不安情緒的因素,全都在莊子的價值系統中煙消雲散。他揚棄世俗的拖累,强調生活的樸實,誇耀個性的逍遙,否定神鬼的權威……。總之,你接近他,便感到一種釋然的存在,在他所開創的世界中,你的心情,永遠是那麼無掛無礙,自由自在。
(一)貧窮的生活
提起莊子,多少給人一個神奇的感覺。他的家世淵源不得知,師承源流不清楚,生死年月也史無明文。在當時,沒有人爲他做傳,也沒有自述之文,因而他的身世始終是個謎。這個謎,留給後世精力充沛的考據學者以繁重的負荷。
幸好,在《莊子》書上,偶然可以見到他的學生散漫地記載着他的一些行誼事蹟。憑着這一鱗半爪的資料,也可在我們後人的心中留下一個特殊的影像。
莊子生活貧窮,在《莊子》書中也有記述,例如一篇關於他向人告債的故事:
莊周家裏貧窮,所以去向監河侯借米。監河侯說:「好的,等我收到地方上人民的租税時,我會借三百金給你,行嗎?」
莊子聽了,心裏很不高興。擺着臉說:「我昨天來的時候,中途聽得有呼喚我的。我回頭一看,原來在車輪輾窪的地方,有一條鯽魚。我便問他說:『喂,鯽魚!你在這裏幹啥呢?』鯽魚回答說:『我是東海的水族。你有少許的水救活我嗎?』我說:『好的,等我到南方遊說吳越的國王,激引西江的水來迎接你。可以嗎?』鯽魚聽了,心裏很不高興,沉着臉說:『我因爲離了水,失去了安身之處。我只要少許的水就可以得救。你說這般話,不如早一點到乾魚市上去找我吧!』」
這故事雖是寓言,但他的家貧,當是實情,另外一段記載上也可看出他那窮困的樣子:
莊子身上穿了一件補過破洞的粗布衣服,腳下踏着一雙用麻繩綁着的破布鞋去見魏王。魏王說:「先生,你怎麼這樣疲困啊?」
莊子回答說:「這是貧窮,並不是疲困。……」
生當亂世,事實上莊子是旣貧窮又疲困,在那「昏君亂相」的時代,只有小人才能得志。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
宋國有個叫曹商的人,宋王派他出使秦國。他去的時候,只得到宋王給他的幾輛車子,到了秦國,秦王很高興,賞給他百輛車子。他回宋國,見了莊子便說:
「住在破巷子裏,窮得織草鞋,餓得頸子枯槁,面孔黃瘦,在這方面,我可趕不上你;至於一旦見了大國的國君,就得到上百輛的車子,這就是我的長處了。」
莊子回說:「我聽說秦王得了痔瘡,找醫生給他治。誰能把痔瘡弄破,就可得到一輛車子,誰能舐他的痔瘡,就可得到五輛車子。治病治得越下流,所得的車子就越多。你是不是給秦王治過痔瘡?怎麼搞到這麼多的車子呢?還是走你的吧!」
莊子後學所記的這些事例,如果是眞的話,在對話中透露了一些莊子的生活實況:他「住在破巷子裏一,餓得面黃肌瘦,這和「在陋巷」「簞食瓢飲」的顏回,豈不成了難兄難弟嗎?營養不足的顏回,可憐不到三十歲就夭折了;莊子倒眞命長,一口氣活了七、八十歲,從文章的氣勢上看來,還好像精神抖擻的樣子!
如果莊子眞是只靠着「織草鞋」來維持生計,那和西洋大哲斯賓諾薩(Spinoza)的磨鏡過活,實有其共同的意義,他們都把物質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的程度,而致力於精神生活的提昇。
(二)異鵲的故事
在生活態度上,莊子是順其自然的。他認爲如果一心一意去計算人家,必然會導致物物相殘的後果。莊子這種想法,見於一個有趣的寓言上:
莊周到雕陵的栗園裏遊玩,走近籬笆,忽然看見一隻怪異的鵲從南方飛來,翅膀有七尺寬,眼睛直徑有一寸長,碰着莊周的額角飛過去,停在栗樹林中。莊子說:『這是甚麼鳥呀!翅膀大而不能遠飛,眼睛大而目光遲鈍。』於是提起衣裳,快步走過去,把着彈弓窥伺牠的動靜。這時,忽見一隻蟬兒,正得着美葉蔭蔽,而忘了自身;就在這刹那,有隻螳螂藉着樹葉掩蔽着,伸出臂來一擧而搏住蟬兒,螳螂意在捕蟬,見有所得而顯露自己的形跡;恰巧這隻怪鵲乘牠捕蟬的時候,攫食螳螂,怪鵲見利而不覺自己性命的危險。莊周見了不覺心驚,警惕着說:「唉!物與物互相累害,這是由於兩類之間互相招引貪圖所致!」想到這裏趕緊扔下彈弓,回頭就跑。恰在此時,看守果園的人以爲他偷栗子,便追逐着痛罵他。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有名的典故就是從這寓言出來的。由這寓言引申出一個結論:成心謀算他物,就會招引別物來謀害自己。
因而,唯有泯除心計,乃能免於捲入物物競逐的循環鬥爭中。
然而世人卻往往一味奔求欲念而迷忘本性,這就是莊子所謂「觀於濁水而迷於清淵」,惟欲念是無窮的,而滿足總是有限,這樣必然會導致悲慘的後果。但這觀點,現代人是無法接受的,因爲現代人之沉緬物慾,一往而不知返。
一、莊子的影像
在一個混亂的社會裏,莊子爲人們設計了自處之道。在他所建構的價值世界中,沒有任何的牽累,悠然自處,怡然自適。
從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太平盛世時,儒學思想往往抬頭,因爲儒家確實提供了一套適於當時人際關係的倫理基礎。於是,治者們也樂於將整個社會結構納入倫理的關係中,以維繫社會秩序於井然不紊。然而,歷代畢竟亂多於治。每當政情動盪,社會大亂時,儒學思想便失去效用,而道家思想則應時而興。因爲道家並不持着冠冕堂皇的道德原則,而能深入人性,切中時弊,徹察動亂的根由;它正視人類不幸的際遇與體味人心...
目錄
寫在前面
一、莊子的影像 一
(一)貧窮的生活
(二)異鵲的故事
(三)終身不仕
(四)契友惠施
(五)「鼓盆而歌」
二、蝴蝶夢 二三
三、生死如來去 三一
四、鯤鵬和小麻雀 三九
五、庖丁解牛 四七
六、無用之用 五五
七、掊擊仁義 六七
八、理想人物 七五
九、真知的肯定 八五
一○、自然無為 九五
一一、自然之美 一○五
一二、不辯之辯 一一一
一三、不道之道 一一九
(一)否定神造說
(二)狙公的手法
(三)美的觀照
一四、對待與同一 一三一
一五、莊子思想的評價 一四二
寫在前面
一、莊子的影像 一
(一)貧窮的生活
(二)異鵲的故事
(三)終身不仕
(四)契友惠施
(五)「鼓盆而歌」
二、蝴蝶夢 二三
三、生死如來去 三一
四、鯤鵬和小麻雀 三九
五、庖丁解牛 四七
六、無用之用 五五
七、掊擊仁義 六七
八、理想人物 七五
九、真知的肯定 八五
一○、自然無為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