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苦難不在逆境,而是執著
人生的自在不必外求,只要放下
金剛經的根本智慧,開啟人間正向能量
徹底排解負面情緒,回歸身心安樂坦途
被譽為「萬經之王」的《金剛經》,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人世間的本來面目與講話實錄,全文五千餘字,字字蘊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諦。《金剛經》是佛法的核心:有佛法,就有活法。
繁忙的生活中,壓力、疲勞、挫折、迷茫等,容易使我們陷於焦慮、身心疲憊;無論是否有宗教信仰,只要讀一讀佛經,都可以讓心平靜下來,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更自然從容、更積極樂觀,遇到任何事都能坦然面對。
作者簡介:
費勇
被譽為「身心靈導師」,潛心研讀四大佛經:《金剛經》《壇經》《法華經》《阿彌陀經》二十餘年,開創地將四大佛經與日常生活緊密連結,幫助讀者輕鬆理解經典,從佛法中獲得緩解疲勞、平撫焦慮、釋放壓力的方便法門。
曾任《行走》雜誌主編、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廣州電視臺副臺長。
著有《張愛玲傳奇》《言無言──空白的詩學》《空了︰金剛經心讀》《有門︰法華經心讀》《隨心︰阿彌陀經心讀》《沒事︰壇經心讀》《不抑鬱的活法:六祖壇經修心課》《轉念的力量》等。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唯一榮獲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的金剛經解讀類經典暢銷書!
當當網平均7分鐘賣出一本,顧客評分五顆星:已有12,796人評論,99.6%推薦。
名人推薦:
宋光宇教授(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不焦慮的活法──金剛經修心課》真的是智慧之言,書中強調不執著,也就是「空相」。這些都不是空話,都是有步驟、可以按部就班練習的。《心經》教導我們如何練習不執著,《金剛經》則是如何教導別人練習不執著、放下和放大這顆心的教材。
費勇先生把《金剛經》用淺白的語文重新寫作,讓這本經典變得易懂,功勞有如須彌山一樣的廣大。
王金平(立法院院長)
宋光宇(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洪啟嵩(地球禪者)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鄭石岩(作家、心理學家)
得獎紀錄:唯一榮獲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的金剛經解讀類經典暢銷書!
當當網平均7分鐘賣出一本,顧客評分五顆星:已有12,796人評論,99.6%推薦。
名人推薦:宋光宇教授(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不焦慮的活法──金剛經修心課》真的是智慧之言,書中強調不執著,也就是「空相」。這些都不是空話,都是有步驟、可以按部就班練習的。《心經》教導我們如何練習不執著,《金剛經》則是如何教導別人練習不執著、放下和放大這顆心的教材。
費勇先生把《金剛經》用淺白的語文重新寫作,讓這本經典變得易懂,功勞有如須彌山一樣的...
章節試閱
學前課 十八分鐘讀懂《金剛經》的來龍去脈
《金剛經》說了什麼?
《金剛經》全名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佛學的根本大法。
金剛有兩種意義:一是能穿透一切的迅猛閃電,二是最堅固的鑽石。《金剛經》講的就是當各種煩惱來了,能夠像迅猛的閃電般擊穿煩惱,瞬間把煩惱看透,然後你的心就會堅定如鑽石,任何煩惱都不能動搖;當各種快樂來了,能夠像迅猛閃電般擊穿快樂,轉瞬把快樂看透,然後你的心就會穩固如鑽石,任何快樂都不能動搖。
如何才能像閃電那樣瞬息之間擊穿各種現象,看透存在的真相?如何才能像堅固的鑽石那樣不受任何事物或觀念的干擾?《金剛經》告訴你靠的是「般若波羅蜜」,「波羅蜜」意即「到彼岸」,「般若」意即「智慧」,合起來就是:如何到彼岸的智慧。
《金剛經》說的是透過如何到彼岸的智慧斷除世間的種種虛妄,獲得最終的解脫。所以是一本講智慧的經書,講「般若波羅蜜」的書。這就是為什麼佛教要特別用「般若」這樣的詞,因為佛教所講的智慧和我們一般理解的不一樣,我們常說生活的智慧,從佛教的角度看,不過是聰明,並非智慧。
智慧在佛教裡的意思是:明白世間的一切道理,並對世間的一切沒有留戀,只是一心尋求最高的精神境界。佛教所說的智慧,處理的是如何到彼岸這樣的事情,而非世間的事情。當然,如果你把如何到彼岸弄明白了,那麼應付世間的種種不過是雕蟲小技而已。
《金剛經》講般若,在佛經裡屬於般若經,就是講大智慧的經,出自《大般若經》。唐代玄奘編譯的《大般若經》有六百卷,收入了十六種經典,《金剛經》是其中一種,而且很可能是最早的般若經。
印度王子悉達多怎樣變成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本來是個王子,大約西元前五六五年出生於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城,本名悉達多,姓喬達摩。
釋迦牟尼是人們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他從小住在豪華的宮殿,過著奢華的生活,即將年滿二十歲時,有美麗的王妃,還有可愛的兒子。如果按部就班,等到他父親去世,他就會繼承王位。
但是釋迦牟尼有特別敏感的心,世間的現象引起思考,特別是死亡和生病,讓他強烈地感覺到活在世間有無法回避的缺陷和痛苦。他想弄明白怎麼回事,想弄明白死亡的祕密、煩惱的祕密、愛的祕密等,於是二十九歲那年拋棄了王位、家庭,離開王宮,走上尋求真理的道路。
就這樣到處尋找了六年多。有一天,釋迦牟尼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到尼連禪河邊,坐在一棵畢缽羅樹下沉思默想,一動不動,進入深度的禪定。到了第七天,天空閃過流星的刹那,他突然覺悟證道,從此成為佛陀,簡稱佛,意為覺悟者。那棵畢缽羅樹從此被稱為菩提樹,菩提意即智慧。那一年,這位出家的王子三十五歲。
釋迦牟尼的成道並非中國人理解的成仙,而是明白了存在的真相,明白了世間的道理,因為明白所以解脫。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的禪定裡,明白了四諦的道理。所謂四諦,就是四種真理。第一是苦諦,關於苦的真理,世間一切行為引起的都是痛苦。這是個真理。第二是集諦,關於為何苦的真理。為何苦?因為愚昧的欲望。第三是滅諦,滅除痛苦的唯一方法是涅槃。這是個真理。涅槃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死亡,而是「寂靜」。為什麼會寂靜呢?因為沒有了煩惱、貪欲、怨恨、愚癡,所以死亡之後再也不會輪回到人世間再次受苦。第四是道諦,就是通向涅槃的道路,只有透過正確的觀念和正確的行為才能抵達涅槃。這是個真理。
釋迦牟尼成佛後,立即去適合講法的鹿野苑,找到陪他一起出家的五位侍從,向他們講了「四諦」,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講了三次,即「三轉法輪」。從此佛陀開始了長達四十五年的弘法生涯。在弘法的過程裡,佛陀逐漸深化了自己的理論體系,提出了很多佛學的概念和修行的方法,但是四諦是基礎、是前提,不了解這個基礎和前提,很難理解佛學的理論。
佛陀去世之前,弟子阿難問了他幾個問題,其中之一是:「您在世時,大家都能親自聆聽您的教誨,但您離開塵世之後,如果我們向別人傳授佛法,怎麼能夠讓他們相信是您所說的?」
釋迦牟尼回答:「只要在講述之前加上一句『如是我聞』,就可以讓眾生相信這是我親自所說。」
唐僧和鳩摩羅什翻譯《金剛經》的故事
釋迦牟尼在世時並沒有佛經,佛經的出現是在釋迦牟尼離世之後,他的弟子根據記憶記錄下釋迦牟尼的言論,慢慢形成一卷一卷佛經。
釋迦牟尼言論的第一次結集是在他去世後第一年雨季,釋迦牟尼的大弟子大迦葉召集了五百比丘參加。
當時,五百比丘聚集在王舍城的七葉窟,由記憶力最好的阿難根據回憶把釋迦牟尼的言論記錄成冊,成為佛經。第二次結集是在釋迦牟尼去世後一百多年,由七百比丘參加。阿育王時代又在華氏城第三次結集,有一千比丘參加。早期的佛經基本上來自這三次結集。
早期佛經大抵使用巴利語,佛陀時代摩揭陀國一帶的大眾語。佛經翻譯成漢語,最早大概是漢朝翻譯的《四十二章經》;魏晉南北朝到唐朝,佛經的漢語翻譯達到巔峰,目前我們讀到的大多數漢語佛經都是那個時期翻譯的。
那時,一方面是中國的僧人前往印度尋求佛法,每次西行總是帶回很多佛經,然後翻譯成漢語,比如唐朝的玄奘和尚;另一方面是印度或西域僧人來到中國傳播佛法,帶來不少佛經並譯成漢語,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和玄奘在佛經的翻譯上有重大貢獻。鳩摩羅什出生於龜茲國,其母是龜茲國王的妹妹。七歲那年和母親一起出家,戰亂中來到中原,翻譯了大量佛經,他的門徒中很多位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重要影響。
《金剛經》最早的漢語譯本就是鳩摩羅什翻譯的,後來有菩提流支、真諦、達摩笈多、玄奘、義淨的譯本,但無疑鳩摩羅什的譯本最為流行,本書解讀《金剛經》也是以鳩摩羅什的譯本作為範本。
怎樣降伏自己的雜念?
相比其他佛經,《金剛經》顯得篇幅較短,文字簡單而平實。一般佛經往往有華美的想像、神奇的隱喻、層層的排比,而《金剛經》卻是一部很平實的問答錄,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都很平常。
某一天,釋迦牟尼和弟子先去挨家挨戶乞食,然後回到祇樹給孤獨園靜靜地坐著,這時,弟子須菩提突然站起來向釋迦牟尼提了問題,然後釋迦牟尼循序漸進地回答了他的問題,回答的過程中,又不斷有相互提問。釋迦牟尼回答完須菩提的問題後,有趣的是,須菩提又重複問了同樣的問題,然後釋迦牟尼又做了一次解答。
《金剛經》具有很強的戲劇性,整部經書描寫的場景很像一齣舞臺劇。結構非常簡單,前面部分是釋迦牟尼回答須菩提的提問,後面部分是釋迦牟尼再次回答須菩提的提問。
須菩提到底問了什麼問題呢?他問的是:「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大意是:請問世尊,如果有向善的男子和向善的女子發願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徹底解脫之心,他們如何才能保持這個發心常住不退?應當怎樣降伏心中的妄念?
釋迦牟尼的回答有兩個重點:第一是要發心救度所有的眾生,但同時你的心中並沒有眾生的概念;第二是在布施時並沒有布施的概念,沒有覺得你和受施者有什麼不一樣。
這兩個重點隱含著釋迦牟尼重要的思想,那就是:你想要得到最徹底的解脫、想要降伏自己的妄念,就必須升起救度眾生的心,也就是說,生命最完滿的圓成,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奮鬥,而是為了其他生命的苦難而努力。同時還必須有不起分別的心,只有不糾纏於自我與他人的分別,不糾纏於人與其他生命的分別,不糾纏於生命存在時間的分別,不被那些形色所迷惑、所束縛,才能得到解脫的喜悅,才能降伏自己的妄心。
當釋迦牟尼回答完,須菩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釋迦牟尼很認真地又回答了一次。釋迦牟尼這次的回答重複了救度眾生並不起分別心的意思:「善男子、善女人發願成就最高的解脫,應當這樣起念:我立志救度所有的眾生,使他們離苦得樂。一旦度化一切眾生,心中又毫無使一切眾生得以救度的念頭。為什麼呢?須菩提,假如菩薩執著於自我意識、人的意識、眾生的意識、生命時間的意識,那麼就不是菩薩。」又加了一句:「須菩提,其實沒什麼方法可以讓你獲得徹底的解脫。我問你,當年我在燃燈佛那裡,難道是得到了最高的成佛方法嗎?」須菩提馬上回答:「世尊,您在燃燈佛那裡並沒有得到所謂的最高的成佛方法。」
顯然須菩提的重複提問並非無聊,而是有其用意,是為了讓釋迦牟尼從另一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如果說第一次的答案是對於各種形色不要起分別心,那麼第二次的回答是其實並沒有一定方法,沒有一定的答案。如果說第一次的回答裡,釋迦牟尼的意思是想獲得徹底的解脫,就必須從各種「相」裡解放出來;那麼第二次的回答裡,釋迦牟尼的意思是想獲得徹底的解脫,就必須從各種「法」裡解放出來。
閱讀的層面,《金剛經》實在非常簡單,從頭至尾不過是釋迦牟尼和須菩提的答問,而主線不過是釋迦牟尼兩次回答須菩提的同一個問題:如何可以達到最終的解脫?釋迦牟尼第一次回答強調:你想要最終的解脫就一定要斷除「妄相」;釋迦牟尼第二次回答強調:你要想最終的解脫就一定要斷除「妄念」。合起來,完整的答案就是只有斷除了「妄相」和「妄念」,才能達到最終解脫。
只要讀懂《金剛經》,就是在修心
《金剛經》影響巨大,從出現在世間到此時此刻,不斷啟發著無數的心靈走向覺悟的道路、走向自在的道路。
六祖惠能本來不過是一個砍柴的樵夫,偶然聽到有人在讀《金剛經》,正好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神奇地擊中了這個目不識丁的樵夫的心,一下子讓他領悟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然後他辭別了母親,往北去尋找一種靈性的生活。多年後,這位樵夫成為一位覺者,在南華寺弘法,留下了一部《壇經》──唯一一部出自中國人的佛經,開啟了禪宗生機勃勃的源流。
如果不誦讀《金剛經》,不領會並踐行《金剛經》所指示的道路,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佛教徒。學佛、修行佛法,《金剛經》是必需的功課;但對普通人、對那些不一定想要成佛的人,《金剛經》有什麼意義呢?嘗試著不去思考「空」、「出世間」這些深奧的佛學概念,只是把《金剛經》作為普通的讀物,用普通人的心態去閱讀,甚至只是隨意翻閱,你一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啟迪,一定會發現:這部名為佛教根本大法的《金剛經》,其實講的道理並不空靈邈遠,而是句句契合日常生活的瑣碎人生。
《金剛經》全篇是對須菩提同一個問題的追問。須菩提的問題不是一般的問題,而是終極性問題,關於解脫的終極性問題。這種提問的方式給你啟示:就是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要被每天瑣細的日常問題淹沒,每天不假思索地按照社會為設定的道路前行,而是應該經常抽身而出,停下來問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這個問題蘊涵著生命最基本的問題:我來到這個世上不是僅僅活著,而是創造,我想要創造什麼呢?我能夠創造什麼呢?或者通俗地說:我想要做什麼呢?我能夠做什麼呢?只有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無論你做什麼,無論結果如何,都活出了你自己的韻味,當有一天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不會有任何遺憾,因為你已經做了想做的,做了能夠做的。
假如有什麼成功的法則,這就是最基本的成功法則:追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然後你就有什麼樣的人生。大部分人之所以充滿焦慮,那是因為他們從不徹底地追問,至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至死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
叔本華說得好:「我們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但我們不一定能要我們想要的。」所以自由的人生並不是你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而是你想做什麼就真的去做了。活著,如果有什麼意義,那是你實實在在做了一些什麼,做了一些你自己想做的東西,如此而已。
《金剛經》全篇是對於一個問題的回答,但並非結論式回答,而是提問式回答,回答的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在提出問題中讓你思考。也許你對《金剛經》的佛理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金剛經》在講述佛理的過程中,展現了一種質疑式的思維方式。這是一種有益的啟示。試著帶著問題去生活、帶著反思去生活、帶著質疑去生活,你就會漸漸走向智慧的道路。
質疑會開啟你的洞察力。不論看到什麼,都不輕易下結論;不論什麼方法,都不輕易去迷信。而是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在佛學裡非常有名,但你可以不去考究佛教上的義理,而只從字面上去理解,也會很有意思。你見到的所有現象都是虛妄的,如果你能夠見到所有的現象都不是真實的,那麼你就見到事物本來的樣子了。初讀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這句話不符合從小接受的常理,從小得到的教育是:眼見為實,相信眼睛看到的;但是釋迦牟尼說:你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
你也許一下子不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但這種說法給你一個衝擊、一個震動,啟示你不論看到什麼,不要盲目地跟隨著這個東西,要運用洞察力去觀察;也啟示你不論看到什麼,不要只看到這個東西,要看到整體。
確實,讀《金剛經》並不會為你帶來更多錢財,也不能幫你找個好工作,也不能治好你的絕症。但是,讀《金剛經》一定能夠改變你的思維方式,一定會把你從習慣性思維方式裡解放出來,將會變得更加開闊、更加充滿創造的氣息,你的心態會變得柔和。當這種改變發生時,一定會對你的生活發生作用,在這個意義上,又可以說讀《金剛經》一定會讓生意更成功,一定會讓工作更順利,一定會讓身體更健康。尤其重要的是,讀《金剛經》會讓你遇到失敗時不消沉,因為看到的失敗不過是一個假象、一個遊戲,你不會被一個遊戲擊倒;會讓你在遇到成功時不迷亂,因為成功不過是一個假象、一個遊戲,你不會被一個遊戲迷惑。這種力量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你的生命。
明代的文人有「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他們都受到佛學的影響,而他們的母親龔太夫人是虔誠的佛教徒,特別信奉《金剛經》,幾十年來堅持每天誦讀《金剛經》,從不間斷。
有一天,她正在讀《金剛經》,忽然看到梁柱上垂下一條黃絲,一隻巨大的蜘蛛沿著黃絲而下,繞著經卷走了數圈,蹲伏在經卷旁。龔太夫人見了並不覺得驚奇,而是輕輕說:「來聽經的吧。」繼續敲著木魚誦經,當她讀到「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時,蜘蛛緩緩搖動,像是在禮拜。
等到誦讀完畢,龔太夫人發現蜘蛛一動不動,細細一看,只剩一副空空的殼子。她叫來家人一起觀看,都讚嘆《金剛經》的不可思議。
於是,她將蜘蛛的遺蛻裝在一個小龕之中,以僧禮安葬,並立了一座小塔,稱為蜘蛛塔。蜘蛛是否聽了《金剛經》而蛻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龔太夫人在誦讀《金剛經》的過程裡,漸漸破除了一些界限,存在的一切都變得可以溝通。
如果把《金剛經》看成是神靈般的符咒,想透過它祈求世間的財富或別的什麼,那麼註定會失望。如果你安心誦讀《金剛經》,透過指引進入的是更廣闊的世界,獲得的是比財富更堅實、更永久的東西。《金剛經》所指引的不是世間的世界、不是語言的世界,而是世間之外的世界、語言之外的世界,是愛因斯坦講的奧祕、看不見的經驗之外的奧祕;但《金剛經》並非符咒,也不是神話,而是很平實的真相揭示。
讀《金剛經》不是做學問,而是實實在在的修行,把自己的心修成迅猛的閃電、堅固的鑽石,無論什麼形色或觀念導致的煩惱或誘惑,都能洞察清晰,都能穿透現象進入本質;無論什麼形色或觀念,都不能影響到自己,安住於自己本來的樣子裡,領略到生命最初的喜樂,用心把世間的路走好。
學前課 十八分鐘讀懂《金剛經》的來龍去脈
《金剛經》說了什麼?
《金剛經》全名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佛學的根本大法。
金剛有兩種意義:一是能穿透一切的迅猛閃電,二是最堅固的鑽石。《金剛經》講的就是當各種煩惱來了,能夠像迅猛的閃電般擊穿煩惱,瞬間把煩惱看透,然後你的心就會堅定如鑽石,任何煩惱都不能動搖;當各種快樂來了,能夠像迅猛閃電般擊穿快樂,轉瞬把快樂看透,然後你的心就會穩固如鑽石,任何快樂都不能動搖。
如何才能像閃電那樣瞬息之間擊穿各種現象,看透存在的真相?如何才...
目錄
第一冊 金剛經修心課
推薦序 了解宇宙最大祕密的人生大事 宋光宇
自序 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為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
學前課 十八分鐘讀懂《金剛經》的來龍去脈
第一課 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
此時此刻,你在想什麼?
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
任何地方都是你的修心道場
如何讓心安住於「此時此地」?
陶淵明式的醒悟
第二課 情緒煩躁時,馬上深呼吸
關注自己的呼吸,讓心瞬間回歸寧靜
今天困擾你的,也曾困擾過佛陀
如何降伏內心的妄念?
須菩提的終極問題
第三課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
貓、狗、老虎也是眾生
隨時隨地的修心法門
時間的奧秘與法則
第四課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
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心?
慈悲的神奇力量
捨身餵鷹的薩波達國王
慈悲化解了一場戰爭
第五課 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
無分別心,就無煩惱
世間是平等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死
你我都擁有解脫的力量
第六課 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
菩薩,就是不執著的眾生
《金剛經》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
放下不等於放棄
不執著於觀念,就不會受負面情緒的傷害
第七課 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煎熬
賺錢是一種手段,不是生活的目的
過河之後要拆橋
目標可能成為你掃除焦慮的障礙
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煎熬
如果你現在不休息,就永遠無法休息
第八課 生死的祕密
直面真相是覺悟和解脫的開始
死亡的重要意義
最終的真相
什麼最能束縛我們的心靈?
詞語的本來面目
我們迷戀的事物不可靠
惠能的頓悟
哭泣的牧羊人
第九課 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
大多數人活在偏見裡而不自覺
佛陀的獨特之處
盲人摸象的深刻啟示
沒有唯一的真理
不要迷信別人的經驗
為什麼要讓別人定義你的成功呢?
所有的觀念都是偏見
第十課 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
佛陀的基本思想就是這四句話
奇妙的無我之境
一念向善,你就是佛
第二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讀誦全本
《金剛經》全本及白話譯文
法會因由分 第一
善現啟請分 第二
大乘正宗分 第三
妙行無住分 第四
如理實見分 第五
正信希有分 第六
無得無說分 第七
依法出生分 第八
一相無相分 第九
莊嚴淨土分 第十
無為福勝分 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 第十二
如法受持分 第十三
離相寂滅分 第十四
持經功德分 第十五
能淨業障分 第十六
究竟無我分 第十七
一體同觀分 第十八
法界通化分 第十九
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
非說所說分 第二十一
無法可得分 第二十二
淨心行善分 第二十三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四
化無所化分 第二十五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六
無斷無滅分 第二十七
不受不貪分 第二十八
威儀寂靜分 第二十九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
知見不生分 第三十一
應化非真分 第三十二
特別附錄
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本源
第一冊 金剛經修心課
推薦序 了解宇宙最大祕密的人生大事 宋光宇
自序 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為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
學前課 十八分鐘讀懂《金剛經》的來龍去脈
第一課 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
此時此刻,你在想什麼?
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
任何地方都是你的修心道場
如何讓心安住於「此時此地」?
陶淵明式的醒悟
第二課 情緒煩躁時,馬上深呼吸
關注自己的呼吸,讓心瞬間回歸寧靜
今天困擾你的,也曾困擾過佛陀
如何降伏內心的妄念?
須菩提的終極問題
第三課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
貓、狗、老虎也是眾生
隨...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