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要從根本著手,要以教導子女能過成功的生活為目標。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並非只有重視讀書、升學和成績就能做到,而是要從培養孩子的精神力量著手。因為人生的一切活動,都建立在愛、樂觀進取、熱心與毅力等精神力量上。本書特別強調父母之愛必須是有能力的愛:當父母親的愛能喚起孩子的共鳴時,才是真愛,才是有能力的愛。如果父母親的愛造成孩子的反叛和憎惡,那麼你所給予的一定是有缺陷的或無能的愛。從陶冶孩子的愛心、培養做事和思考的習慣、引導孩子樂觀進取並訓練熱心和毅力,為孩子打好發展的根基;透過父母的關心、負責和正確有效的教導方法,把愛化為啟發與誘導的力量,才能促進孩子身心的成長。鄭石岩老師兼具教育學者與心理學家身分,並養育出兩個優秀的孩子,專業知能與經驗分享的融合難能可貴,對父母角色與親子互動的關照更是獨樹一幟。他相信「教導和訓練需要父母用所有的機謀、智慧與耐心,這是不能逃避的責任,也是父母一生中最值得的投資」──這本書企圖建立的就是優質的典範學習,也是培育下一代的成功關鍵。
章節試閱
父母的教導角色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應該是長輩,同時又是朋友。長輩的角色提供了權威和安全感,形成孩子依賴的溫暖,並奠定道德意識的基礎。朋友的角色提供了情感溝通與彼此了解的機會。一切教導活動都在這兩個活動角色中進行。
在指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也扮演著雙重的角色,他們既是指導者,又是學習者。指導者的角色,提供了典範、身教和學習的方法與動機。學習者的角色,是從孩子的反應和回饋中,了解自己對孩子的教導是否得當,而學習改正。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看似單純,事實上則非常複雜。因此,教導的活動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上,重視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教育才會見效。也只有重視生活本身,透過彼此之間的交流與了解,孩子才會體會到父母的關懷和心意。
就生活而言,你一定會發現自己有待學習的地方很多。因此,自己就是學習者,而不是已經成熟的完人。如果你已體會到這一點,你就能和孩子分享相互勉勵和彼此的溫馨。這也就是所謂「教學相長」。反之,如果你以為孩子應完全聽命於父母,你就會因為享受權威而變得更獨斷。最後無視於自己的弱點,又不能從孩子那裡得到回饋,無從改進自己的生活修養,漸漸走向兩代之間溝通的困難與情感上的淡漠。
循循善誘
父母親對於孩子最好是扮演著循循善誘的角色。但父母親畢竟是平凡的人,不是完美的聖者,所以當他們被孩子的頑皮或不認真惹得發火時,不免要大發脾氣,大聲責罵,給他一個嚴厲的處罰,甚至體罰。於是,有許多父母問道,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嗎?我的看法是:你不要內疚,不必為此擔憂。你會有控制不住的時候,如果你平常就注意教導的原則,關懷你的孩子,愛你的子女,那麼你偶爾發脾氣,不會有什麼不好影響。不過,我要提醒你,你要懂得發脾氣之道。你可以光火,表現氣憤,這就是一種教誡,不過你千萬不要在生氣的時候打孩子,不要用辱罵貶損孩子,這是你必須做到的起碼條件。
你當然可以處罰孩子,可以罰他到書房裡閉門思過,可以罰他停看一次卡通影片或影集,當然也可以藉減少零用錢來罰他。處罰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負性增強制,它被用來消除某些不合宜的行為。對孩子犯錯,父母給予處罰是負責任的行為。
我反對體罰孩子,但是有許多父母都告訴我,不打不行。這一點我要加以說明。體罰是以恐懼和疼痛的方法,禁止孩子再犯錯,它像是一服劇烈的藥物,很快見效,但會留下很多副作用。例如:
1.父母親在生氣時才打孩子,往往失手過重,打傷孩子。我親眼看過父母把孩子打成重傷。更看過父母生氣時把孩子燙傷。這種傷害在親子間往往留下不可磨滅的重創。
2.經常打孩子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敵意,但對父母的敵意是非道德的,於是形成孩子內心的矛盾與衝突。後果是用惹是生非來抗議父母,用自暴自棄來逃避心理的矛盾。
3.體罰本身阻礙了親子之間的溝通,情感交流受到影響。
4.體罰並沒有讓孩子真正了解做人處世的道理。除了用懼怕來達到遏阻外,並無啟發作用。
5.體罰使孩子產生被動的態度,失去活潑、積極和進取的思想。
6.體罰所產生的懼怕和不安全感,有礙心理健康,同時影響創造力的發展。
父母親一定要注意,體罰固然是很簡便的方法,一時奏效很快,但是副作用太大了。另一方面,父母親在使用體罰時,因為成效快,用起來簡便,於是「體罰孩子的行為」很容易被增強,養成以體罰教導子女的習慣。
體罰的副作用很大,最好少使用,或避免使用。
教導角色的協調
父母親是兩個不同的教導角色,特別是在心理發展上,父母所代表的教導意義是不同的。因此,正常的教導是由父母共同負起責任。
認同是孩子人格成長的重要過程,父親所能提供的角色和母親所提供者不同。例如男孩在性器期,便開始模仿父親的行為,以討母親的歡心,因而逐漸男性化;女孩開始模仿母親,以討得父親的喜愛,而漸漸母性化。就心理分析學家的看法,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是男孩子男性化並產生男性行為和態度的動力,而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是女孩子女性化和學習女性行為和態度的動力。如果父母親不同時提供相互平衡的教導角色,孩子的心理發展上就不免受影響。特別是在性角色上,可能發生障礙。
此外,我們的社會已經發展到夫妻兩人都必須外出工作的時代。大部分的母親已不再像過去農業社會一樣,有充分的時間在家教導孩子。如果教育子女的工作還是單單落在母親的身上,顯然孩子所得到的關心與照顧是不夠的。因此,父親在教導子女上必須與母親相互配合,共同肩負教導的責任。茲建議父母教導角色協調的原則:
1.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態度要一致。意見若有不同必須私下協調,不宜在子女面前為了管教問題爭吵。
2.父母親對孩子的教導必須相互配合。因此,和諧的父母較能提供高品質的生活教育。
3.教育子女並不是父母唯一的事情,因此教育子女與事業的發展要同時兼顧。父母親的自我實現是子女最好的學習典範。
4.父母雙方應該經常就教導孩子交換意見,才能充分發揮兩個教導角色的效能。
孩子的命運大部分決定於父母對子女的影響上。無論是心理上的發展,價值上的判斷和行為舉止的模仿,都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互動的結果。孩子把這些互動的記錄牢牢地刻在腦海裡,在長大成人之後,往往不加思索地拿來處理事務。因此,父母的行為舉止,影響孩子思想行為的品質殊大。
一番心血無盡喜悅
教導孩子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有耐性聽孩子說話,還要懂得弦外之音,才能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比如說,孩子在睡覺前對你說「我以後要當警察,專門對付歹徒」。你就要知道,他可能看了電視新聞上孩子被綁票,而內心感到害怕。他在造句作業上寫「真想──我真想再也不回家」,你就該警覺到孩子對父母有了敵意。父母對子女的了解,不是像警探一樣揭發孩子的隱秘,而是了解之後,不著痕跡地加以輔導。
孩子會惹出許多問題,讓你大發雷霆。當然你很想狠狠給他一巴掌,或給他尖酸刻薄的語言攻擊,否則就無法出這口氣。但你一定要自我控制,否則會把「教導」的程式弄亂,引來更多困擾。
回到家裡,經過一天的工作,你已經精疲力竭了,但是你還要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難題。許多父母告訴我說,我教孩子做家庭作業,一而再的解釋,他還是不會。我氣得肚子發脹,但還是耐著性子講解下去,真是父母難為。
父母深怕孩子嘗到失敗而傷心,於是費盡心思,設法防止孩子遭遇失敗。但是,過度的保護就無法激勵孩子積極上進。父母真是難為。
孩子要求參加種種活動,讓他參加則顧慮其安全,不讓他參加則於心未忍。天下父母心,無處不是為兒女著想。真讓父母為難!
孩子有很多欲望,給予滿足,現在當然彼此高興,但是將來呢?寵壞孩子的痛楚,誰來承擔?也讓父母為難。教導孩子本來就需要一番心血,你投入多少,孩子就受益多少,你的為難愈多,表示你付出的也多,收穫的會更多。因此,你必須堅守教育的原則,為孩子開拓光明的人生。這是你的責任,當你盡了這個責任,就會感受到無盡的喜悅。
這本書就是為了幫助你盡到教育子女的責任,獲得生命無盡的喜悅而寫的。
父母的教導角色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應該是長輩,同時又是朋友。長輩的角色提供了權威和安全感,形成孩子依賴的溫暖,並奠定道德意識的基礎。朋友的角色提供了情感溝通與彼此了解的機會。一切教導活動都在這兩個活動角色中進行。在指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也扮演著雙重的角色,他們既是指導者,又是學習者。指導者的角色,提供了典範、身教和學習的方法與動機。學習者的角色,是從孩子的反應和回饋中,了解自己對孩子的教導是否得當,而學習改正。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看似單純,事實上則非常複雜。因此,...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