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起吳博士開始負責政大「創造力講座」,此書集結了多年來作者談創意、創新和創業的精華文章而成。
◎以創意、創新、創業這「三創」為主軸,結合「心理、領導、眼界」這三大要素,組成本書的骨架與血肉。
長年以「創意人」廣為人知的本書作者吳靜吉博士,累積十多年的心血,「六路進兵」,以深入淺出的行文風格,搭配鮮活的實例,小自生活點滴、個人生涯,大到產業現況、國家政府、國際競爭,苦口婆心的提醒產、官、學、研各界,如何「大家一起來」,用創意、創新、創業成就一個更美好的台灣。
◎快樂不是逃避痛苦,而是接受挑戰、不斷成長的動態歷程,每當我們學會的知識能力足以接受挑戰並完成目標時的那種快樂,就是正向心理學所謂的「福樂」感受。
◎因緣際會經常改變人生。不少因緣際會能造就當事人幸福的婚姻、創意的發現、事業的成就和生活的快樂。會不會珍惜、能不能有效把握因緣際會,是心理學家應研究的課題,父母師長、領導人應該創造機會建置平台,讓良性的因緣際會促進人類的幸福,個人也需要學習有效掌握因緣際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要做情緒的主人。美國心理學會的網站上特別提醒「在生氣失控之前先掌握自己的憤怒」,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成為情緒的奴隸,而必須是情緒的主人。掌握自己的情緒而不失控時,我們便可以轉化生氣、發揮創意解決問題。成功的社會改革都是以憤怒啟動而以創新收成。
作者簡介:
吳靜吉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曾任政大心理學系教授、系主任等職。
◎目前除了推動表演藝術工作外,從2009年起開始負責政大創造力講座,擔任創新與創造力中心講座教授,開授的課程包括EMBA的領導與團隊、科管所與教育所的創造力理論等。
◎暢銷作品《青年的四個大夢》自出版以來一直受到學校和年輕人的喜愛。另外出版品有 : 《心理與人生》《心理與生活》《害羞、寂寞、愛》《人生的自我追尋》。
◎遠流《大眾心理館》書系的策畫人。吳博士是一位幽默且愛說笑的老師, 自稱是「沒有圍牆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相關著作:
暢銷作品《青年的四個大夢》自出版以來一直受到學校和年輕人的喜愛。
另有出版品 : 《心理與人生》《心理與生活》《害羞、寂寞、愛》《人生的自我追尋》。
章節試閱
◎因緣際會經常改變人生。不少因緣際會能造就當事人幸福的婚姻、創意的發現、事業的成就和生活的快樂。會不會珍惜、能不能有效把握因緣際會,是心理學家應研究的課題,父母師長、領導人應該創造機會建置平台,讓良性的因緣際會促進人類的幸福,個人也需要學習有效掌握因緣際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大部分創意也都來自生活。《海底總動員》中的小丑魚尼莫(Nemo),就是導演史坦頓(Andrew Stanton)反思他過分保護孩子的本能,可能會阻礙和孩子的父子情誼而發展的故事。
第一篇 個人的正向心理
《因緣際會改變人生》
平實上班族洪肇謙和頂新千金魏佩怡的婚禮之媒體報導中都會強調,兩人在便利商店因認真研發涼麵的共事機緣而日久生情的故事,因緣際會在戀愛和婚姻中的確扮演重要的角色。
同樣的,因緣際會在人生的事業、創新等各方面也扮演重要的角色。Google 就是兩位創辦人因緣際會的產品,一九九五年暑假,念史丹佛大學研二,個性外向的布林(Sergey Brin)擔任志工,導引已獲得入學但還沒有決定要不要就讀的新生認識學校和舊金山,沉默寡言的佩奇(Larry Page)正好被分到布林這組。好強的兩人一路上因為對都市規畫的不同取向而爭辯,兩人都認為對方令人厭惡,在這種爭奇鬥智的歷程中,卻也逐漸醞釀情誼。
果然,當佩奇在博士論文研究的過程中遇到難題時,就這麼吸引了數學才子布林加入他的研究團隊,那時布林正在幾個計畫中猶豫不決,尚未找到他最愛的論文題目,兩人的專長和情誼就水到渠成地結合在一起,而共創了 Google。
自我實現是在管理和教育方面最常被引用的觀念之一。倡導這個概念的心理學家,也是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馬思樂(Abraham Maslow),為了求知,也為了躲避反對他的婚姻和不續念法律的父母,從東部的大學轉到中西部的威斯康辛大學,在那裡他成為剛拿到博士的心理學家哈洛(Harry Harlow)的徒弟,自然就加入了指導教授的獼猴嬰兒與依附關係之實驗,師生建立了安全的依附關係,在婚禮當天,教授還帶他去購買西裝,並教他如何打領帶,這樣的因緣際會,讓他開始思考自我實現的概念。
取得博士回到紐約布魯克林學院教書後,馬思樂便開始接觸許多從歐洲移民到紐約的知識分子和心理學家,特別是他找到了兩位師父,一位是因撰寫有關日本文化的《菊花與劍》(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而聲名大噪的先驅女性人類學家潘乃德(Ruth Benedict),另外一位則是格斯塔(Gestalt)心理學的大師魏泰默(Max Wertheimer)。他發現這些人也都具有自我實現的特質,難得的因緣際會更強化了他自我實現的概念,不僅影響他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也開創了第三勢力的心理學。
提出社會學習理論的心理學家班度拉(Albert Bandura)認為,因緣際會經常改變人生。不幸的機遇可能導致痛苦的婚姻、失敗的事業或悲慘的命運,但是更多的因緣際會卻能造就當事人幸福的婚姻、創意的發現、事業的成就和生活的快樂。會不會珍惜、能不能有效把握因緣際會,是心理學家應研究的課題,父母師長、領導人應該創造機會建置平台,讓良性的因緣際會促進人類的幸福,個人也需要學習有效掌握因緣際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本文刊載於今周刊第 683 期)
第二篇 創意來自生活
《賈伯斯與狄倫》
二○○七年五月三十日,賈伯斯和比爾.蓋茲接受訪問時,主持人最後問兩人的競爭和友誼關係,賈伯斯先說:「我以巴布.狄倫(Bob Dylan)或披頭四(Beatles)的音樂來思考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然後才回答主持人的提問。
一九八四年,賈伯斯在年度股東會議中,笑容滿面地「歡迎參加股東會議」之後告訴大家,他要朗讀二十年前的一首詩其中一段做為會議的開始,「這首詩是巴布.狄倫的作品,叫作〈變革的時代〉。」這個變革就是他接著要介紹的麥金塔電腦。一九九七年蘋果〈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的廣告,是向那些發明、想像、創造事物、推動人類進步的人致敬。賈伯斯認為有人將這些與眾不同、桀驁不馴者看做是瘋子,他卻肯定他們是天才。因為這些「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是真正能改變世界的人」。在這則廣告中的瘋狂人物共十七位,狄倫是緊接愛因斯坦之後的第二位。
十四歲開始,他和合夥人沃茲尼克經常如醉如痴地蒐集聆聽狄倫的錄音帶,用心詮譯歌詞意義。「狄倫的文字觸動了創造思考的心弦。」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對賈伯斯傳紀的作者如是說。
賈伯斯對狄倫的熱愛不僅於此,曾多次在發表會上播放狄倫的歌曲,只要有音樂相關的產品要示範時,他一定會播狄倫的音樂。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的同學回憶中,特別強調賈伯斯當時最喜歡談論狄倫和披頭四,尤其是狄倫的詩。
二○○四年十月賈伯斯終於見到狄倫,長談了兩小時。他告訴傳紀作者艾薩克森 (Walter Isaacson):「我緊張得不得了,因為他是我的英雄……他跟我所希望的完全一樣。」狄倫對賈伯斯訴說自己一生的創作:「那些歌是直接從腦中流瀉出來,我根本不必刻意創作。」
這種說法不知道是賈伯斯的詮譯,還是如實的複述,因為賈伯斯在一九九五年他們見面前,已經說出有名的「創造力只是連結事物」的定義。創意人「只是看到一些東西,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非常自然明顯地……連結以前的經驗,並綜合出新的東西來。」此說法和狄倫的表述如出一轍。
狄倫的詩詞不僅啟示賈伯斯的創意人生,也激發了諾貝爾的故鄉瑞典的五位生醫教授搏感情飆創意,將狄倫的歌詞引進科學論文,「變革的時代」也時常被當作文章的標題或副標題。根據發表在《英國醫學學報》(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文章,作者戈倪慈奇(Carl Gornitzki)和同事總共找到七二七個潛在的跟狄倫音樂有關的參考資料,經過檢驗後,他們發現,至少二一三篇文章是毫無疑問地引述了狄倫的歌詞。
賈伯斯曾經說過:「單有科技是不夠的,它必須和人文藝術通婚。」賈伯斯和這些生醫教授都同樣地跨視界、展創意。賈伯斯與狄倫的創新和創業成就也就這樣地深遠影響許多人的生活和創意。
(本文刊載於今周刊第 1037 期)
第四篇 創意引領創新
《創造力是性感的》
創造力是個人和城市吸引人,且被認為是性感有魅力的重要特質。
以城市為例,二○○四年德國柏林市長沃維雷特(Klaus Wowereit),在電視訪談中脫口而出「柏林貧窮但性感」的驚人之語後,在他執政的十三年中果然吸引國內外藝術家、作家、音樂家、設計和科技人才等移居柏林工作、生活、娛樂和學習,促進新創事業和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一三年,光是過夜的觀光客就高達二千五百萬人,整座城市性感依舊,但貧窮不再。
但個人呢?美國德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巴斯(David Buss)以三十三個國家和五個島嶼中三十七種不同文化的一○○四七人做研究,發現大部分人在選擇伴侶時,都喜歡對方擁有創造力的特質。演化心理學家米勒(Geoffrey Miller)認為人類的創意展現有如孔雀開屏一樣,是吸引伴侶的象徵,隱含康健活力、生生不息的能量。但是人類創意的展現種類眾多,各有其吸引的對象,也就是所謂的「情人眼裡出西施」。
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卡夫曼(Scott Kaufman)和他的同事,一四年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之題目竟然是「誰會覺得比爾.蓋茲性感?」研究中,他們列舉四十三種創意行為的檢核表,調查八一五名年輕男女求偶偏好的特質,結果發現被認為較性感的創意行為,是可以激起強烈情感的裝飾或美感類別,如運動、音樂、美術、幽默等,屬於應用和科技創意的類別則較不受青睞。
裝飾和美感的創意行為展現不是藝術家的專利,一般人也會在求愛、約會時裝扮傳情。富豪和高官雖然可以其地位吸引對方,但真正能激起真實情感的反應,則是美感的創意展現,如帶中意的女孩兜風,欣賞令她驚豔的美景,或談琴說藝、急中生智令她感動回憶。
科學家、科技人或工程師的專業發明和創新,雖然對外行人有點對牛彈琴,但卻可以像賈伯斯對鮑伯.狄倫的詩和音樂之真情流露一樣,展現其個人的裝飾或美感創意,更可以其科技、工程或應用藝術的創意,激起同行的共鳴和賞識。
性感不性感,總會有個別差異。卡夫曼等人的研究發現,認知好奇心和科學的創意成就較高的人,覺得應用和科技創意特別性感。願意開放經驗的人,則比較喜歡投入在感官、美感、幻想、情緒方面的資訊,且也偏好裝飾和美感的創意展現。這些發現可以提供公私機構在為科技界舉辦單身聯誼或婚姻介紹時的參考。
性感城市和魅力人物真的要靠創造力。
(本文刊載於今周刊第 943 期)
第五篇 創意串連跨視界
《刺蝟與狐狸得兼!》
在整合、多元化的時代,可以狐狸與刺蝟得兼,即順從狐狸的特性,多元探索,掌握刺蝟本質,確認自己最能發揮的領域深入思考。
柯林斯的著作《從A到A+》,在「刺蝟原則」這一章劈頭就問「你是刺蝟還是狐狸」,這一問好像公司或領導人必須在刺蝟或狐狸二者中選擇一個。他認為「能推動優秀公司邁向卓越的領導人比較像刺蝟,他們運用刺蝟的天性為公司發展出刺蝟原則,對照公司的領導人,則比較像狐狸—總是一心多用,前後矛盾。」他的答案非常明顯,刺蝟使優秀的公司晉升到卓越的境界。
在面臨 Web2.0 挑戰的今天,刺蝟與狐狸真的互斥不可得兼嗎?並未期許自己成為達爾文、愛因斯坦等極少數的天才,只想在他的工作或生活中發揮創意的眾人,也只有刺蝟的選擇嗎?根據英國思想家柏林(I. Berlin)的觀察,這個問題也困擾了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
一九五三年,柏林試圖從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推論他的歷史觀,他認為托氏本質上是狐狸,卻相信自己是刺蝟,他渴望建構單一的願景,可是他對歷史上人事物的觀察與知覺是如此敏銳多元,使他情不自禁地寫下他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種種。為了說明托氏的期望與事實之間的區別,他引用希臘詩人亞基羅古斯(Archilochus)的一句話:「狐狸知道許多事,而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
柏林認為刺蝟透過單一深入的觀念觀看這個世界,例如但丁(Dante Alighieri)、黑格爾(G. W. F. Hegel)、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易卜生(Henrik Ibsen)、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等;而狐狸卻能夠運用寬廣的多元經驗,相信複雜的世界不能只用一個單一觀念來理解,例如莎士比亞、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喬哀思(James Joyce)等。刺蝟是單元的,而狐狸是多元的。
柯林斯運用刺蝟與狐狸來比喻卓越與優秀的公司,以及其領導人之前或同時,許多人也分別運用這樣的比喻來區別各自領域的人才,從科學、統計到國際關係等等。物理學家戴森(F. Dyson)認為愛因斯坦是刺蝟,費曼(Richard Feynman)則是狐狸,因為愛因斯坦只對他認為的基本大問題興致勃勃,而且多年埋首研究;費曼則對什麼都有興趣,可以自由地從一個問題轉到另一個問題。但他認為科學界同樣需要刺蝟與狐狸,可以這麼說,大發現來自刺蝟,小發現則是來自狐狸。當然任何的二分法都會有不同的意見,愛因斯坦只是刺蝟而費曼則只是狐狸嗎?
在人人可以於網路上參與內容的創造和社會網絡的互動,科技與人文必須整合、多元化的時代,的確可以狐狸與刺蝟得兼,即順從狐狸的特性,多元探索,掌握刺蝟本質,確認自己最能發揮與所愛的領域深入思考。從狐狸與刺蝟兩者得兼的角度來看「T型」才能,狐狸貢獻的是橫的「I」廣泛地探索,刺蝟則是貢獻直的「I」深入地架構。
(本文刊載於今周刊第 549 期)
第六篇 創業精神
《領導者創新闖關三部曲》
一九四六年首演的喜劇片《烏托邦之路》(The Road to Utopia),幽默作家班奇力(Robert Benchley)不時穿插詼諧旁白,在評論劇中兩位主角共騎狗拉雪橇逃脫壞人追趕的情節時,他迸出這句話:「只有領頭狗才可以看到景色的變化。」的確是這樣的,其他緊跟後頭的團隊成員,只能看到前狗的屁股。
後來領導者和先鋒者常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立場和野心,例如一九八一到八九年擔任美國總統的雷根,於一九七五年和福特競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時,就引用這句話表達他只對總統職位有興趣,而不要被安排擔任副手。
這句話正好反映了賈伯斯的名言「領導者和跟隨者的不同就在創新」。世界的變化無窮,只有開路先鋒的領導者,才有機會掌握一路上變化的景色,進行創新,引領風潮。
賈伯斯「不同凡想」的創新,改變了我們使用電腦和電話的方式,當然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風格和許多產業。除了大家熟悉的麥金塔電腦、Pixar、iTunes、iPhone、iPad 等等,他同時也是擁有兩百三十多項專利的發明家或共同持有人,他的創新成就正是創造力學者所說的,影響人類生活和文明發展之大創意(Big C)。
一九九七年,他重回蘋果時推出〈不同凡想〉的廣告,傳達他敢與眾不同,最後終會成功地改變世界的雄心壯志。他引用的所有大人物,不管稱為瘋狂、特例獨行、反叛、不墨守成規、不拘泥形式、不被牽著鼻子走的「不同凡想」者,都是大創意的人,至少也是在其專業上領先創新的人,他們透過發明、創作、社會政治運動等等改變了人類文明、生活和態度。
艾默利大學的神經科學家柏恩斯(Gregory Berns),出版了一本《偶像破壞者》(Iconoclast,中譯本遠流出版),這些「不同凡想」者都是他所謂的偶像破壞者,賈伯斯當然也是其中之一。
柏恩斯認為偶像破壞者必須闖過三關,才能成功地創新。第一關是他必須眼光獨到,看見別人看不到的景色、趨勢和觀念等等。與人不同,別具洞見,可能會產生兩種恐懼,一是害怕不確定的冒險和可能的失敗,二是害怕因與眾不同而遭受排斥和嘲笑。創新者必須克服這些恐懼,才能度過第二關。獨到的見解、創意的觀念、創新的行動,再怎麼好最終也需要靠其 EQ 闖過第三關,說服守門人。
柏恩斯在這本書中引經據典說明,神經科學家已知大腦哪個部位分別負責這三道關卡的功能,以及大腦裡面的任何功能,幾乎都能透過努力工作、練習和經驗加以改變。
期許學術研究帶來的好消息和「不同凡想」者提供的典範,可以激發我們人才培育的思考方向。
(本文刊載於今周刊第 851 期)
◎因緣際會經常改變人生。不少因緣際會能造就當事人幸福的婚姻、創意的發現、事業的成就和生活的快樂。會不會珍惜、能不能有效把握因緣際會,是心理學家應研究的課題,父母師長、領導人應該創造機會建置平台,讓良性的因緣際會促進人類的幸福,個人也需要學習有效掌握因緣際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大部分創意也都來自生活。《海底總動員》中的小丑魚尼莫(Nemo),就是導演史坦頓(Andrew Stanton)反思他過分保護孩子的本能,可能會阻礙和孩子的父子情誼而發展的故事。
第一篇 個人的正向心理
《因緣際會改變人生》
平...
作者序
Paul Pedersen和我在明尼蘇達大學讀書時都是創造力大師E. Paul Torrance的學生,他著作等身,因而被美國諮商學會邀請,對擠滿大廳的學者分享如何寫書出版的祕密。
他是這樣開始的,「第一個條件是,你首先必須找到『性感』的題目,能夠讓你愛不釋手、喚醒你的激情、發揮你的創造力。」他大部分的著作都是在「創造力是性感的」的誘發下爽快完成。
創意的研究、教學和著作,是學者的本務,但創造力的影響無遠弗屆,就因為它是性感的。
演化心理學家不斷地研究「為什麼創造力是性感的?」
產官學界的領導人物也正在思考大數據的創意啟發。《哈佛商業評論》以〈二十一世紀最性感的職業:數據科學家〉為專題報導,說明大企業都在尋找能夠閱讀並超越數據、創造新知、發現商機的數據科學家。
一九八四年,當時柏林市長Klaus Woweriet的「柏林雖窮,但性感。」仍然餘音繞梁,到了今天,柏林已不再貧窮,但仍然性感,而且變身為多元創意人才濟濟、創意無限的「歐洲矽谷」。
創造力是性感的(第四篇 166-167頁),可以促進個人正向心理(第一篇)的發展。創造力不僅是個人成就的最高表現,也是所有正向心理特質的催化劑。
創造力激勵領導人。二○一○年IBM調查全球一五○○位CEO,其中六○%同意創造力是未來領導人最需具備的特質,加上賈伯斯連結「科技與藝術」等不同元素的創造力詮釋,「領導與創造力」已然成為結拜兄弟(第三篇)。
「創造力是性感的」之隱喻也引發了從「新穎且有用」的創意發想到雛形實踐的創新之旅,而創意靈感和應用都是來自直接和間接、實際和想像的生活經驗(第二篇)。創意引領創新,期待個人和領導人成為T型人物(第四篇)。
賈伯斯的串連點點滴滴之創造力定義,驗證了愛因斯坦所說的「創造力具有感染力,擴散出去吧!」從此創造力更具性感,更吸引大眾,今天不僅是產官學研藝民各界人物需要串連共創,不同領域也一樣需要群聚創新。第五篇「創意串連跨視界」只是拋磚引玉地介紹這樣的現象。
所有先進國家都非常重視創業精神,尤努斯因微型貸款的創新而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社會創業已經成為顯學,幾乎所有頂尖大學,牛津、劍橋、史丹佛和芝加哥等,和所有美國的常春藤盟校,都同時開設一般創業和社會企業課程。歐盟更鼓勵從小開始「將創意化為行動」的創業精神教育。臺灣當然也不例外。但創業的基本條件還是需要創造力的催化(第六篇)。
二○○五年今周刊社長梁永煌先生的邀請,啟動了這一系列的專欄文章。十二年後,遠流董事長王榮文決定出版這本書,副總編輯陳莉苓和即將退休的林淑慎居然可以從這麼多文章中找出六個主題,而由王榮文董事長提議以「創造力是性感的」作為書名。
我把寫專欄當作一種修行。先是尋找吸引我的題材,每一篇文章都從兩三千字開始,不斷修改,直到符合周刊的字數要求。幾年下來,在刪減過程中,卓龍傑、黃于娟、林坤賢、朱張順和吳郢祁等人也練就保持喜悅心情度過漫漫「修」行路。
每次在刪減文字時,心中都希望自己減肥能夠像刪字那樣乾淨俐落、有趣,這可能就是「創造力是性感的」吸引力吧!
謝誌:
二○○五年今周刊社長梁永煌先生的邀請,啟動了這一系列的專欄文章。十二年後,遠流董事長王榮文決定出版這本書,副總編輯陳莉苓和即將退休的林淑慎居然可以從這麼多文章中找出六個主題,而由王榮文董事長提議以「創造力是性感的」作為書名。
我把寫專欄當作一種修行。先是尋找吸引我的題材,每一篇文章都從兩三千字開始,不斷修改,直到符合周刊的字數要求。幾年下來,在刪減過程中,卓龍傑、黃于娟、林坤賢、朱張順和吳郢祁等人也練就保持喜悅心情度過漫漫「修」行路。
Paul Pedersen和我在明尼蘇達大學讀書時都是創造力大師E. Paul Torrance的學生,他著作等身,因而被美國諮商學會邀請,對擠滿大廳的學者分享如何寫書出版的祕密。
他是這樣開始的,「第一個條件是,你首先必須找到『性感』的題目,能夠讓你愛不釋手、喚醒你的激情、發揮你的創造力。」他大部分的著作都是在「創造力是性感的」的誘發下爽快完成。
創意的研究、教學和著作,是學者的本務,但創造力的影響無遠弗屆,就因為它是性感的。
演化心理學家不斷地研究「為什麼創造力是性感的?」
產官學界的領導人物也正在思考大數據的創意啟發。...
目錄
推薦的話 今周刊社長 梁永煌
自序
第一篇 個人的正向心理
1. 同理面對,樂觀解決
2. 快活:快樂過活
3. 焦慮年代的挑戰
4. 因緣際會改變人生
5. 反向思考的正面能量
6. 馬屁心理學
7. 多點真心少些矯情
8. 假謙虛真吹噓
9. 衝動型 vs. 沉思型思考風格
10. 不要成為怒氣的奴隸
11. 養成反思的習慣
12. 世代溝通的成人自我狀態
13. 轉換心態,不怕演講
14. 施與受的動態關係
15. 自戀的時代
16. 守門人的實質影響力
17. 培養復原的知能
18. 來一場「熱情運動」
19. 組織中的偏差行為
20. 自我監控的重要性
21. 「綠糧」效用大
第二篇 創意來自生活
1. 賈伯斯與狄倫
2. 創意來自生活
3. 創造力的三B一G
4. 愛:創造力的源頭活水
5. 用諷刺增進創造力
6. 特權心理與不同凡想
7. 翻轉被動應對式文化
8. 內外兼具的創意人
9. 權力穩定度與創意
10. 大C、專業c、小c、迷你c
11. 打破創造力的迷思
12. 放長線才能釣創意
13. 創意城市正夯
14. 四T九A酷小鎮
15. 蘇珊大嬸與創意
16. 週年慶活動的混搭創意
17. 活到老創到老
18. 浪漫愛情與兩性創造力
19. 體驗式創意
20. 面談的投捕創意互動
21. 讓校園成為創意的實驗室
第三篇 領導需要創造力
1. 創造力:最重要的領導特質
2. 別忘了生活情趣的感染力
3. 三種破壞性親信
4.
安全依附風格的領導人
5. 就是要肯定式探詢
6. 自我感覺良好的領導人
7. 領導人的偏誤
8. 信任是溝通與合作的基石
9. 翻轉師徒關係
10. 傾聽沉默「顧客」的真實聲音
11. 轉型領導
12. 從「林來瘋」看伯樂
13. 內向者也可以是好領導
14.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15. 謙卑、謙卑、再謙卑
16. 雇用那些比你聰明的人
17. 領導人的國際溝通智慧
18. 在政經舞台成功的4F
19. 趨吉求成與避凶防敗
20. 兩岸主管的人際行為差異
21. 擺脫防衛性溝通
22. 點燃希望,改變世界
第四篇 創意引領創新
1. 以人為本的創新文化
2. 比基尼的創意故事
3. 企業參與教育創新
4. 「買一送一」的共善
5. 皮克斯的創新培育
6. 信任感帶來創新
7. 創造力是性感的
8. 「創新長」一腳跨進政府
9. 玩的力量
10. 破壞性教育創新
11. T型人物重現創新江湖
12. 產品創意的「利社會」動機
13. 用同理心創新
14. 政府如何領導創新?
15. 形塑我們的創意城市
16. 有情有趣的創意聚會
17. 玩興與創新
18. 江南Style的文化外交創意
19. 設政府創新獎分享學習
第五篇 創意串連跨視界
1. 面對未來的工作技能
2. 培養國際視野增長文化智能
3. 跨領域領導人
4. 台灣是家鄉,世界是校園
5. 新世代需要的深度學習
6. 異質團隊的表層和深層元素
7. 互惠分享增進創造力
8. 領導人兼容文化智能
9. 產官學研跨界合作的紐約經驗
10. 酷日本:裡應外合的國際觀
11. 創意產業的夢幻團隊
12. 多元文化促進創造力
13. 個體意識與團體創意
14. 刺蝟與狐狸得兼!
15. YouNiversity:使用者啟動課程
16. 去去去,去美國讀數位遊戲
17. 兩位祕書的啟示
18. 太陽谷的跨界交流
第六篇 創業精神
1. 創造力、創新和創業精神
2. 六歲就學創業精神
3. 矽谷的創新創業生態
4. 建構個人學習網絡
5. 大學長廊:新創事業的搖籃
6. 領導者創新闖關三部曲
7. 人才戰爭開打
8. 追求智慧型失敗
9. 冒險創新:正向大T人格
10. 福特與愛迪生
11. 創新興國:膽大皮厚的以色列
12. 傳統再生的轉化創意
13. 非商學院學生必修的創業課程
14. 高齡社會商機的正向思考
15. 從小學開始教創業
16. 培養下一位尤努斯
17. 推動文創,破格選才
推薦的話 今周刊社長 梁永煌
自序
第一篇 個人的正向心理
1. 同理面對,樂觀解決
2. 快活:快樂過活
3. 焦慮年代的挑戰
4. 因緣際會改變人生
5. 反向思考的正面能量
6. 馬屁心理學
7. 多點真心少些矯情
8. 假謙虛真吹噓
9. 衝動型 vs. 沉思型思考風格
10. 不要成為怒氣的奴隸
11. 養成反思的習慣
12. 世代溝通的成人自我狀態
13. 轉換心態,不怕演講
14. 施與受的動態關係
15. 自戀的時代
16. 守門人的實質影響力
17. 培養復原的知能
18. 來一場「熱情運動」
19. 組織中的偏差行為
20. 自我...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