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林真美×王榮文 一起走進純真的繪本世界 推廣繪本閱讀已有20多年的林真美,開創了「大手牽小手」書系,試圖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選出真正的好書,也提倡大人和孩子一起共讀。林真美說,大人挑選童書時,可以從經典入手,因為它們都已經過時間的考驗。在共讀繪本時,則要回到很樸素的狀態,將情感投入,忠實地把文字朗讀出來就可以了。大手牽小手,一起走進純真的繪本世界林真美×王榮文精彩對談 台灣繪本共讀重量級推手林真美關於兒童觀×繪本觀的擲地有聲之作 ★以兒童為本位的繪本入門,立論清楚、觀點明晰
★40本繪本的深度賞析──超過百年的時間跨度,繪本名家的重要創作,選題、圖像表現多元
★特別收錄「繪本365,一天一繪本」書單,是讀者尋找「好繪本」的最佳指南
近年台灣的繪本出版看似發展蓬勃,但是在乍見琳瑯滿目的各色嶄新繪本中,卻有相當大的比例不脫成人目的導向的教養觀點;加上汰換率高,書的壽命變短,經典逐漸流失。
有鑒於此,林真美秉持以兒童為本位的核心價值,為大人寫下這本繪本入門,透過與孩子共讀的豐富經驗,對作品「立體」的賞析與解讀,讓繪本從「有用」中鬆綁,回歸它們更自由、更柔軟也更強大的多元多樣。
本書包括總論的專文,開宗明義地點出閱讀經典繪本的必要,以及如何從孩子的本質與高度走入繪本世界;40本繪本──出自馳名作家,出版時間橫跨1912~2014年──的深度賞析,具體說明這些環繞著生命原點、又各自有其富饒的經典之作,何以跨越時代、文化、國界等種種藩籬,而獲得小孩的擁戴;並且藉由這些作品對「兒童的特質」提出明晰的洞見。書末並有作者嚴選的「繪本365,一天一繪本」書單。
讓我們跟著本書一起走進「有年輪的繪本」森林,更理解兒童,更貼近孩子,真正給予孩子一個快樂的閱讀童年!
作者簡介:
林真美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國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 1988年自日本返國,曾當過幼教老師,也曾從事發展障礙兒童早期療育工作。數十年來,以「兒童」為關鍵字,除推廣繪本親子共讀,組「小大讀書會」,也在清華大學及多所社區大學開設過「兒童與兒童文學」、「兒童文化」、「繪本.影像.兒童」……等相關課程,近年並與「兒童文化研究社」夥伴,致力於「兒童權利」的推動。 自1996年開始策劃、翻譯國外繪本。主要策劃過【大手牽小手】(遠流出版)、【美麗新世界】(親子天下出版)、【和風繪本】(青林國際出版)等系列,譯介英、美、日……經典繪本無數。著有《繪本之眼》(親子天下出版),並與小大讀書會成員共著《在繪本花園裡》(遠流出版)及《在繪本中看見力量》(玉山社出版)。2019年出版《有年輪的繪本》(遠流出版)一書。
章節試閱
看到獨特的靈魂和細緻動人的生命 1955 烏鴉太郎 Crow Boy 文、圖/八島太郎 遠流出版,2005 大約在百年以前,在日本的一間鄉村小學,有一個小一的男孩在開學的那一天不見了。原來,他躲到教室木地板下的黑暗一角,想必是對接下來的陌生世界感到無措與不安吧! 因為個子小,所以同學們都叫他「小不點」。小不點很怕老師,對上課的東西老是學不來,最後,他被安排坐在教室的一個小角落。這樣的處置,讓他變得更難融入學校的生活了。 同學們不僅不跟他玩,還嘲笑他。被孤立的小不點只好想辦法自處。在無聊的課堂上,他學會用斜眼看東西,或是研究同學肩膀上的補丁……;對這位「化外之人」來說,窗外的四季風景變化和從牆外傳來的各種聲音,都比那些在教室內發生的事物更吸引人。 雖然被排擠,小不點還是每天帶著用野菜葉包的飯糰來上學。然而,風雨無阻的小不點,只要走進校門,就顯得「無精打采」。可見,進校門對他而言,大概就像進了「監獄」一樣。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五年。直到小六那一年來了一位新的級任老師磯邊先生,小不點的黯淡人生才開始有了轉機。磯邊老師很快便發現小不點的獨特。或許,在教室的小不點還是只能呆呆坐著,但當磯邊老師帶大家到野外玩時,只有小不點對花草樹木瞭若指掌。這不僅讓磯邊老師感到驚訝,也對這位又瘦又小的孩子「刮目相看」。 為了多了解小不點,老師會利用下課時間和他閒聊。這個原本被當「空氣」的孩子,因為磯邊老師的「看見」,他畫的圖和寫的字終於有機會被貼在教室的牆上。儘管那些毛筆字看起來像是「鬼畫符」,但對於一個長年不被老師、同學關注的小孩來說,那簡直就是天大的鼓舞。 在畢業前夕的同樂會上,磯邊老師刻意安排小不點上台表演。為了讓在場的大人、小孩看到他的與眾不同,他要表演的是「烏鴉的叫聲」。 在小不點生動模擬了各種烏鴉叫聲之後,磯邊老師站出來告訴大家,六年來,小不點每天都和太陽一起出門,然後循著悠遠的山徑獨自走到學校。「烏鴉的叫聲」是他在上下學路上的日日體會,那聲音傳遞出不同的情感,有時喜悅有時寂寥,當然,也有他對不同烏鴉的細膩觀察。 小不點的烏鴉叫聲打動了所有人。大家不免反省長年對他的冷漠與不公平對待。因為磯邊老師的細緻處理,小不點終於在畢業前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而且,他還是班上唯一得到「六年全勤獎」的人呢! 畢業以後,大家不再鄙視「小不點」。當他們在鎮上相遇時,大家會跟他打招呼,並改口叫他「烏鴉太郎」。他喜歡「烏鴉太郎」這個稱呼,靦腆的他總是對大家點頭笑笑。然後,一等他走入山徑,他就會抬頭挺胸,用充滿喜悅的烏鴉叫聲來回應大家……。 這本於一九五六年獲凱迪克銀牌獎的繪本,是長年滯美的日本人八島太郎(Taro Yashima, 1908-1994)的代表作。在一九七九年首刷的日文版書末,八島寫道,他要將這本書獻給他的兩位恩師:磯長武雄和上田三芳。這兩位老師都是在大正時代深受自由教育思想洗禮的教師,文中的磯邊老師正是他們兩人的綜合體。至於「烏鴉太郎」,據作者在其他的訪談中透露,那是他將三位同學揉合而成的角色。 對於一個發展較慢、在義務教育中適應不良的孩子而言,強調統一學習的校園,儼然就是讓人窒息的深不可測的海底。作者藉由一名男孩「現身說法」,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孤單與無助,也看到了上學的無聊、孩子們對後段同學的不友善,以及大多數的老師都沒有對孩子因材施教……。若不是對教育懷抱熱忱的磯邊老師出現,上述的那些問題,可能都被視為理所當然,那也就會像在真實世界中不斷上演的例子那樣,一個擁有獨特靈魂的孩子,最後只能在挫敗中結束他的上學生涯。 八島太郎以充滿人道關懷的筆觸,溫柔而堅定的點出學校教育最根本的問題,這讓大多數在體制教育下成長的我們,看完後感觸良深。但對八島來說,除了透過獨特的角色來呈現普遍的教育問題,我想,他更想表達的是他對故鄉的無盡思念,以及他對孩子們的那份關愛。他讓我們看到,在教室裡找不到出路的孩子,在教室外其實會有他們細緻動人的生命,尤其,是那些身居鄉野的孩子們……。 八島太郎原名岩松惇,一九○八年生於日本鹿耳島的根占村。年輕時因為在東京美術學校(現在的東京藝術大學)拒上軍訓課而遭到退學。後來又因為參加「普羅美術聯盟」,屢屢被特務抓去,並飽受嚴刑拷打。一九三九年,他和妻子光子搭船赴美,一心想在自由的國度好好的學畫。不想,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成為「敵國人」的這對夫妻,在飢寒中嘗盡了人情冷暖。 大戰後期,他以八島太郎之名寫了一本書(The New Sun),主要是在告訴美國人,日本雖為軍國主義國家,但其實有很多人民是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的。基於對停戰的渴望,他開始幫美國情報局撰寫給日本人的「反戰傳單」。八島刻意從日本士兵的角度,用感人肺腑的圖文,呼籲他們棄械投降,並努力活下去,這樣,大家才能早日重返家鄉,再造一個和平、民主、自由的新社會。 因為這些特殊的經歷,八島太郎在日本一直是個飽受爭議的人物。所以,戰後他依然滯留美國,一面精實自己的繪畫,一面創作繪本,並以他的「望鄉之作」,為自己在美國的繪本界取得了一席之地。除了《烏鴉太郎》,他還有《村之樹》(The Village Tree)、《海濱故事》(Seashore Story)、《雨傘》(Umbrella)……等作品,可惜,至今都未被引介到台灣。無緣親炙這些與孩子同等視角的素樸之作,想來也是中文讀者的一大遺憾啊!
看到獨特的靈魂和細緻動人的生命 1955 烏鴉太郎 Crow Boy 文、圖/八島太郎 遠流出版,2005 大約在百年以前,在日本的一間鄉村小學,有一個小一的男孩在開學的那一天不見了。原來,他躲到教室木地板下的黑暗一角,想必是對接下來的陌生世界感到無措與不安吧! 因為個子小,所以同學們都叫他「小不點」。小不點很怕老師,對上課的東西老是學不來,最後,他被安排坐在教室的一個小角落。這樣的處置,讓他變得更難融入學校的生活了。 同學們不僅不跟他玩,還嘲笑他。被孤立的小不點只好想辦法自處。在無聊的課堂上,他學會用斜...
作者序
後記 2007年,我因為和兒童文化研究社、小大讀書會的夥伴在苗栗、澎湖推偏鄉閱讀,順勢做了一份「經典繪本200」的書單。這份書單在網路傳播甚遠甚廣,但歷經多年,繪本出版早已物換星移,所以,幾年前就有許多朋友在催促我,問我是否可以重整一份新的書單,而且數量最好可以超過200? 這件事我一直放在心裡。但工程浩大,我自己在工作之餘又喜於疏懶,所以也就一拖再拖。 2017年十月底,剛好有個空檔,又有友人熊君君願意力挺幫忙,於是我們在我淡水的家中閉門當了幾天「罐頭」,重新整理十年來的書市變化,並突發奇想,自找麻煩的決定做一份「繪本365,一天一繪本」的書單。 雄心大志約略達成,眼看書單就要出爐,竟喚起了我的一股寫書動力。我很快就決定要從書單中嚴選我心目中的重要繪本,藉由論述,讓讀者大眾可以更加親近這份書單;當然,也讓我趁機鞭策自己,繼《繪本之眼》(親子天下出版)之後,再以不同的方式,書寫我的繪本觀與兒童觀。 我推掉了許多2018年上半年的演講邀約,想要潛心寫書。不想,就在開始著手寫書之際,我在2018年的一月底,出現「聽覺過敏」的症狀,並被醫生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這是一種長期累積壓力後所造成的感覺失控。我的症狀是,對舉凡由機器所發出來的聲音,都很難忍受。也因此,身處文明世界,每天來自冰箱、風扇、抽風機、抽油煙機、除草機、汽機車引擎、捷運、飛機、工地、機房⋯⋯的文明噪音,都不再像以前那樣可以「習以為常」;每時每刻,它們全都像洪水一般,無情的朝我奔瀉而來。我有時招架不住,會慘遭「滅頂」,有時則因為疲於應付這些穿腦的魔音,而顯得惶惶惴惴,不知要如何度過接下來的每一個分秒? 就這樣,面對一個全然陌生的疾病,我經歷了人生中最艱困的一段身心考驗。雖然,我很快備妥耳塞、除噪耳機等「祕密武器」,但它們還是隔絕不了一些既強大又頑固的噪音。尤其到了夏天,因為大樓鄰居的冷氣齊開,我連自己的居處都無法再待下去了。記得是在五月底,我捲好鋪蓋,一個人避居到友人位於陽明山山腳下的空屋……。 現在回想起那段充滿坎坷、流離的日子,都還會覺得辛酸。但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突如其來的劇變,並沒有打消我繼續寫書的念頭。不知為何,我就是不想放棄。即使每天上午起來都覺得頭昏腦鈍,我還是帶著那彷彿被詛咒的身體,乖乖的坐到書桌前,有時爬梳資料,有時則在電腦鍵盤上敲下我腦中閃過跟該篇文章有關的、任意飛來的文字。而這些狀似斷垣殘壁的文字,總要等到我的內外終於得到短暫的平靜時,才有機會被拿出來重組和修修補補。每在此時,我都覺得自己正獨自走在一條無人的幽徑,首先,我得緊緊抓住這難得的時間空隙,把握腦力讓原本亂飛的文字就定位,然後,再把自己放到最安靜的角落,用之前不曾有過的角度和感受,去「把玩」我手上的那本繪本。我發現,這些看似簡單的繪本,在我經歷過這段「不同凡響」的人生試煉後,都變得不那麼簡單了。它們有時會喚起我的內在小孩,且就像找到通往童年的密碼般,帶我回到「年輪」的核心,讓我看到自己那最柔軟、也最原始的一角。有時,它們則會讓我聯想到曾經降臨在我身上的林林總總,並讓我領略到生命中,死亡、記憶、悲傷、自由、愛與挫折⋯⋯,到底意味著什麼。在這段特殊的書寫時光中,我不僅緩緩道出了那些「有年輪的繪本」自身的價值,也好似在字裡行間,隱藏了我和作品之間的深刻連結,以及那只有我個人才曉得的「通關密語」。 每在經過無數回合的琢磨與推敲,又累進出一篇新的文章後,我總在心中輕聲歡慶,心想,啊!又「磨」完一篇了,距離出書的目標又近一些些了⋯⋯。我知道,就算是以蝸牛的時速在寫作,但只要不放棄,那企圖攪亂我人生步伐的「噪音們」,就不至於將我擊垮。 對我而言,那真是一段很特殊的旅程。不可諱言,我從未如此費盡力氣和文字周旋過,雖然,那樣的書寫已經談不上享受,但它卻在我與生命、文字搏鬥的過程中,形成了一股支撐我走下去的強大力量。那段期間,因為繪本,我找到了生存的理由。對我而言,它們就如同我對準湖心所丟出的一顆又一顆的石頭,它們在水面所激起的「漣漪」正一圈一圈向外擴散,而我的祈願是,這些由繪本所引發的內外波動,可以因為我的書寫與介紹,不僅永不消失,還能在不同人的手中活了又活,震盪又震盪。 說來,我也好似「因禍得福」。不僅因病矢志完成了這本書,也有了機會藉由書寫、閱讀和沉思,好好清理了自己的「內在煙囪」。另外,則是因為夏天移居山腳,讓我有幸在山邊的公園邂逅了一棵三百多歲的樟樹。 那段時間我經常漫步到公園,或是在山間遊蕩。這全都是為了讓耳朵喘息,讓內心求得片刻的寧靜。在幾次的林中踱步,我發現,當生命有難,人對自然的感覺會變得更加敏銳。我常常只因為清風徐來,或是看到老鷹劃空飛過,或是聽到鳥叫蟲鳴,就升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動。而當中最打動我的,就屬這棵慈祥不語,只是靜靜的、靜靜的站了三百多年的老樹。 我三不五時就會想要去看看樹爺爺。站在樹爺爺的前面,我從它粗壯厚實的樹幹和它向天際恣意伸展的繁枝茂葉,感應到了它耀眼的生命力,以及「再老也要活得精采」的頑強意志。我開始和樹「以心傳心」。我總覺得它在默默的安慰我、鼓勵我,甚至暗示我,如果一棵樹要達到足以自豪的高度和器度,那它需要的就是年年經歷狂風暴雨,並抓穩了根,不被搞垮。還有,就是要將長年蓄積在體內的能量和話語,安靜而不喧譁的,慢慢吐露予世間⋯⋯。看著老樹,再回到我短暫的人生,我想,現在或許就是我的狂風暴雨期吧!那,我也要像大樹一樣,抓緊根,藉由我內在的力量,去超越外在世界所帶來的命運波折。 來自樹的啟發,讓我更覺得寫書的重要。而《有年輪的繪本》,正與樹的概念不謀而合。這些經過作家千錘百鍊後,在出版狂瀾中一路存活下來的作品,不也正在向世人述說它們作為一本童書,之所以「挺立」的道理?想來,這些創作者都是有「年輪」的大人,他們的作品貫穿的是他們自小到大的一生,也因此,不論內容是深是淺,它們都足以縱橫於久遠、廣大的時空,在獲得廣泛的共鳴中,滋養一代又一代的兒童和成人。 然而,回到眼前這個「生產過剩」的危險時代,繪本創作已逐漸流於平板、媚俗、譁眾取寵了。像大樹一樣的繪本作家和他們的那些難得之作,也逐漸被這股洪流給淹沒掉了。這樣的現象,在台灣尤其顯著,所以,不論是創作者、出版者、讀者,我個人都覺得,我們有必要再次回到那些既環繞著生命原點、又各自有其富饒的作品,藉此重新思索,什麼是好的繪本?還有,面對未來的世代,我們要留下什麼樣的精神食糧給他們? 內文全數交稿後,已是秋涼時節,因為少了冷氣機這生活中的頭號敵人,我又回到淡水的家,並回頭重新整理365書單。讓我很揪心的是,在短短的一年內,又有好多的經典好書在台灣絕版了。甚至,這本書中介紹的《窗外》、《外公》、《狐狸》、《噠酷唧嚧噠酷唧嚧……最早的歌……》、《馬頭琴》也傳來絕版的噩耗。對於這樣的現象,長期關心台灣繪本出版的人應該早就見怪不怪了,然而,它卻一直是我這些年來心中難以揮去的隱憂。關於這點,在本書前段我已有詳細的論述,在此就不多說。 總之,我又花了好大的力氣重整書單。在我所知的範圍內,盡可能的遞補了貼近孩子、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的好書。只能說,這365有可能還會是一份「瞬息萬變」的書單,但至少,在近期內,它們都是讀者能在市面上找到的繪本。殞落的經典好繪本,固然很難再被喚回,但我們是否可以一起努力,力保眼前的這些好書?當然,面對浩瀚的書海,我個人還是力有未逮,若有遺珠,也請讀者務必自己補上。 最後,我要感謝遠流繪本館編輯室這一年來對我的支持和耐心等待。也謝謝願意走進這片繪本之森,靜靜與我共讀這些繪本的讀者。因為有你們,這本書帶給了我重生的喜悅。
後記 2007年,我因為和兒童文化研究社、小大讀書會的夥伴在苗栗、澎湖推偏鄉閱讀,順勢做了一份「經典繪本200」的書單。這份書單在網路傳播甚遠甚廣,但歷經多年,繪本出版早已物換星移,所以,幾年前就有許多朋友在催促我,問我是否可以重整一份新的書單,而且數量最好可以超過200? 這件事我一直放在心裡。但工程浩大,我自己在工作之餘又喜於疏懶,所以也就一拖再拖。 2017年十月底,剛好有個空檔,又有友人熊君君願意力挺幫忙,於是我們在我淡水的家中閉門當了幾天「罐頭」,重新整理十年來的書市變化,並突發奇想,自找麻煩的決定...
目錄
◎閱讀經典繪本,守護珍貴童年 ◎繪本當前,孩子最大! ◎用孩子的高度看繪本 ◎「幼幼書」練習曲 ●人與人,人與自然間緊密又美好的連結 1912貝雷的新衣 ●拉開一九三○年代美國繪本黃金期的序幕 1928一○○萬隻貓 ●擬人化交通工具首次闖蕩繪本江湖 1937小火車頭歷險記 ●童年的「祕密基地」 1944在森林裡 ●「睡前書」的永恆典範 1947月亮晚安 ●以「障眼法」創造伸縮自如的魔幻空間 1950手套 ●看到獨特的靈魂和細緻動人的生命 1955烏鴉太郎 ●擲地有聲的文字和滿載活力的繪圖 1957三隻山羊嘎啦嘎啦 ●有「想像玩伴」的詩意童年 1961拉奇和小獅子 ●多重拼貼下的黑與白,小孩與自然 1962下雪天 ●圖文反差強的「超神奇繪本」 1962兔子先生和可愛的禮物 ●在群體中扮演會「想」會「看」的角色 1963小黑魚 ●獨學畫家的「破格」演出 1967馬頭琴 ●只要有好朋友在,任何天氣都是好天氣! 1968小象散步 2003小象的雨中散步 2005小象的風中散步 ●與孩子一國,從容應對臨門的驚喜 1968來喝下午茶的老虎 ●凝視一齣與自由、死亡相關的劇碼 1970窗外 ●一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短片 1974黎明 ●人生中的第一場「大冒險」 1976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野性的呼喚,讓人毛細孔全開 1981肚子餓扁了 ●沙發空了,外公呢? 1984外公 ●像金子一般珍貴的東西 1984威威找記憶 ●讓山與海,撫慰每一個人的童年 1990山之生 1992海之生 ●從微小個體到浩瀚宇宙間的不滅亮點 1992畫一個星星給我 ●脫離常軌的等待 1992搭公車170 ●曠世情緣的「初醒」與「共振」 1993噠酷唧嚧 噠酷唧嚧……最早的歌…… ●充滿好奇、處處新鮮的普遍觀照力 1996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你我像遠方的星星那樣,相隔遙遠 1998熊啊 ●我是你的眼睛,你是我的翅膀 2000狐狸 ●在迷霧中的神祕「小旅程」 2000霧中的刺蝟 ●稟性柔軟的孩子,在逆境中勇敢求生 2002我和弟弟一起走 2005從我家可以看到大海 2007我和弟弟繼續走 ●讓人人都能在和平的世界中好好生活 2007我吃拉麵的時候…… ●打破「你太小,還不行」的魔咒 2009不可以! ●每個人都可以創造一頂自己的帽子 009米莉的新帽子 ●在「原風景」中看見兒童的本色 2014我在礦山的童年 ●靜靜守候,相信孩子 2014金色的盤子 ◎後記 ◎繪本365,一天一繪本 圖片來源
◎閱讀經典繪本,守護珍貴童年 ◎繪本當前,孩子最大! ◎用孩子的高度看繪本 ◎「幼幼書」練習曲 ●人與人,人與自然間緊密又美好的連結 1912貝雷的新衣 ●拉開一九三○年代美國繪本黃金期的序幕 1928一○○萬隻貓 ●擬人化交通工具首次闖蕩繪本江湖 1937小火車頭歷險記 ●童年的「祕密基地」 1944在森林裡 ●「睡前書」的永恆典範 1947月亮晚安 ●以「障眼法」創造伸縮自如的魔幻空間 1950手套 ●看到獨特的靈魂和細緻動人的生命 1955烏鴉太郎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 ,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 ,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