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東西才算創新?」
「是創新還是一時熱潮?是真的需要還是鬼迷心竅?」
「創新是由誰運作?感覺上是大企業才能做的事,跟我有關嗎?」
「創新像是件能孕育出全新價值的創舉,可是維持現狀就代表不好嗎?」
「創新真的能為人類帶來幸福嗎?」
面對五位來自不同領域、卻一樣搞不清楚「創新要幹麼」的年輕女性,管理大師會如何說服她們創新不是一個難懂的概念,而是前進未來的動力呢?
博學多聞的管理大師遇上想法天馬行空的年輕人,組成了一個奇妙的創新學習會,本書以還原現場的方式,集結他們從問答中互相激盪出的火花。專家以條理分明的實例與簡單活潑的解釋,深入淺出地引導成員探討到底什麼是「創新」,需要哪些條件才能成功。
無論是智慧型手機、電力、高速鐵路、信用卡、影印機、微波爐、日文輸入法或宅急便,全都奠基於某些成熟的技術,這些改變社會發展的創新發明,一開始也許來自不切實際的夢想、腳踏實地的鑽研開發,甚至是意外的發現,只要回應實際的需求、持續推陳出新、融合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的條件,就能持續帶來深遠的影響。
而主導創新的人需要什麼樣的特質?推動創新的力量到底在哪裡?政府的法規限制與抵抗勢力對創新有什麼影響?透過思考創新的本質與價值,希望鼓勵更多人開放自己的視角,投入具有深度及廣度的創新,為社會累積具有進步力量的無形資產。
【給臺灣讀者的話】
我很高興這本書能在臺翻譯出版,臺灣是極具創新潛力的國家。同時我也期待看到臺灣企業的發展成就,以及在各方面孕育出驚豔世界的創新成果。
——伊丹敬之
【本書特色】
★本書以還原現場的方式紀錄管理大師伊丹敬之與五位年輕女性組成的創新學習會,由專家回答參加者對創新的疑問,使大家更廣泛且深入了解「創新」的意義。在各章節後以「伊丹的重點整理」來統整對話中所傳達的重點訊息。
★列舉日本戰後開始關於創新的種種事例,說明「創新」或許讓人聽起來高不可攀,不過其實並沒有那麼特別。帶領讀者深究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事物或服務是由於哪些看似不相關的技術連結,如何漸進發展到引爆大眾生活的改變。
作者簡介:
伊丹敬之 Itami Hiroyuki
1945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1967年畢業於一橋大學,並於1969年修畢一橋大學研究所商學研究科碩士學分。1972年完成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博士課程,取得博士學位。1985年進入一橋大學擔任商學部教授,1994年接任一橋大學商學部長。2008年轉任東京理科大學綜合科學技術經營研究科教授兼研究科長。現為東京理科大學創新研究科教授、一橋大學名譽教授。
曾獲日經.經濟圖書文化賞:《適應性行為:管理控制與資訊分析》(Adaptive Behavior: Management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Analysis)、經營科學文獻賞:《經營策略的邏輯》(経営戦略の論理)、日經.經濟圖書文化賞《日本企業的多角化戰略》(日本企業の多角化戦略)、日本公認會計師協會中山MCS基金賞:《日本式的公司治理》(日本型コー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2005年以學術藝術領域,發明改良創作相關事蹟卓越獲得日本政府頒發紫綬褒章。
著有《以人為貴:人本主義企業的精髓》等超過25本商管相關書籍,編有《創新才會贏:14個個案,串連出「日本第一」的真實樣貌》等超過30本書籍。
譯者簡介:
張成慧
東海大學國貿系畢業,日本關西學院大學交換留學。
翻譯這本書就像回到教室裡修了一門精彩又雜學的創新課。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家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國立中山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學程專案助理教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宋世祥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商學院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執行長 樊學良
這本書在內容上用了對話體來幫助吸收外,更把創新的「脈絡」講得非常清楚,讓人能更清晰地理解到創新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有其脈絡,並在其中反思現狀、發展創意、結合執行力,才能讓創新真正的到位。
——中山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專案助理教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宋世祥
名人推薦:【專家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國立中山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學程專案助理教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宋世祥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商學院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執行長 樊學良
這本書在內容上用了對話體來幫助吸收外,更把創新的「脈絡」講得非常清楚,讓人能更清晰地理解到創新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有其脈絡,並在其中反思現狀、發展創意、結合執行力,才能讓創新真正的到位。
——中山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專案助理教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宋世祥
章節試閱
第3章 壽司為什麼會迴轉?
纖維產業是迴轉壽司的幕後推手
智惠:聽了教授的講解後,我試著想了很多例子,其中迴轉壽司好像就是走過三階段的創新,對嗎?
伊丹:迴轉壽司確實可以算是創新。以前並沒有所謂回轉壽司的餐廳,現在卻經過不斷擴展變得隨處可見,的確推動了社會的轉變。我們一起針對「迴轉壽司的創新」來腦力激盪一下吧。而且接在鵝肝之後剛剛好,食物馬拉松!
首先,你們認為可以將迴轉壽司視為創新的理由是什麼?
幸:壽司變便宜,大家都吃得起了。
伊丹:以價格面來說的確推動了社會轉變。
幸:而且也有先找到市場的切入點。
伊丹:找到市場的切入點、進而推動社會轉變。相當於創新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都合格了。那麼,迴轉壽司的技術又是如何發展的?仔細想想,各位會不會覺得迴轉壽司的運作很神奇?維持一定的轉動速度,最後又自動回到原位。我覺得最早想到這種輸送帶機制的人很了不起。要是沒有這種技術,就不會出現迴轉壽司。
未來:而且那還不是一個完整的圓,繞來繞去的,形狀挺複雜的呢。
伊丹:這條輸送帶需要長時間轉動,是一個十分精密的機械。而生產這種機械的企業多半集中在石川縣附近。
要說為什麼石川縣有能力生產這種機械,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之中累積了纖維機械的技術。石川縣是纖維的產地,有非常多中小企業專門製造如紡織機等各種和纖維產業有關的工程用機械。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有人開始研發迴轉壽司的機械。也就是說,迴轉壽司是因為日本的纖維產業才得以問世。像這樣順水推舟的案例其實非常之多。
幸:不過,讓壽司迴轉的靈感,最早是從何處萌生的呢?
伊丹:要說靈感的話,大概就跟製造纖維機械的人無關了。據說是大阪的壽司店老闆有一次在啤酒工廠看到輸送帶上的啤酒,突發奇想決定拿來應用在壽司上。
其實早期就有人提出利用水流運送料理的發想。最早在東京八王子附近的店家,就在室內設置水道,上面放置小船,再將雞肉料理放到小船裡,運送到客人的桌邊。像這種「用流水將食物運送給客人」的餐廳,各位應該多少聽說過吧!這或許也是迴轉壽司的靈感來源之一。不過用水道輸送盤子,應該馬上就打翻在水裡了,因此自然就想到了輸送帶的方式。業者大概是打聽到石川縣有在製作類似的機械,才前去委託的吧!
雖然最早提出這個想法的人功不可沒,要是少了技術支援依然無法付諸實現。就像我之前提到過的,發展超群的技術是創新必經的階段。在這個例子中,技術是由纖維產業分化的纖維機械產業發展而成,而不是由迴轉壽司業界自行養成的。這也表示,迴轉壽司的機械有很大一部分是仰賴固有技術。迴轉壽司和纖維產業,這兩者的連結很奇妙吧。
幸:可以不用從零開始也很幸運耶!
伊丹:的確。要是從零開始,區區五、六十年的人生大概來不及吧(笑)!
未來:感覺上好像是把固有技術稍做了點變化。
機車、汽車產業都來自於纖維機械?
伊丹:將其他產業所孕育的技術以另一種形式重現,藉以推進創新的案例,在歷史上可說是層出不窮。其中運用纖維產業孕育的技術去推進創新的,還有日本眾所皆知的人物—本田宗一郎。
光希:怎麼說呢?
伊丹:本田宗一郎在濱松成立了機車企業,利用機車稱霸了世界,之後又轉而投入四輪汽車產業。各位有沒有發現濱松這個地區有特別多機車製造廠?鈴木汽車(SUZUKI)、山葉機車(YAMAHA)都在那裡設廠。那麼,集中在濱松的原因是什麼?
姑且不論其他各種可能,其中一個理由和迴轉壽司一樣,是因為纖維機械的關係。濱松其實也是纖維的產地,尤其以木棉為大宗,是纖維的一大產地。因此,很多當地人便自然而然地投入紡織機的製造工業。多虧了這些機械職人,當本田宗一郎開始創立機車事業時,在當地覓得了很多製造機車必備的車床與機械工具、鐵工廠等資源。因此,本田汽車(HONDA)便在濱松誕生了。
本田宗一郎在意識到這一點後,便投入了機車製造的行列,心想既然別人做得到,自己一定也可以,而且必要的機械和工具方圓百里內都能輕鬆取得,便在濱松接連開了一間又一間的機車製造廠。由此可見,本田宗一郎在肥沃的土地上播下了種子。接著,只須等待種子發芽、成長茁壯。與此同時,周圍的人們也開始蠢蠢欲動,有了跟進的動作。
就這樣,相同產業的人們自然而然地都聚集到相同地區。創新也就在特定地區內群起發生。這大概是因為很多人都有「別人能做到,我也可以」的抱負吧!由此可見,親眼見證身邊的成功案例實在非常重要。
未來:我很好奇,競爭者增加跟創新之間有什麼關聯呢?
伊丹:問得很好。比方說,周圍的人看到本田宗一郎創新有成,心想「他能做到,我也可以」,便開始跟進。這麼一來,競爭者不就出現了嗎?本田宗一郎面臨競爭考驗後,就會更加努力。努力後便又推進下一波創新……,大致上就是這樣的概念。
未來:原來如此。因為有人起了頭,剩下只要引爆就好……。
伊丹:難道是多重引爆⁉各位能夠直白地提問真得很好。我又想到更多可以向各位說明的案例了。
全體:(笑)
伊丹:從結果看來,纖維產業成就的創新還真不少。碳纖維複合材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種材料廣泛應用在高爾夫球桿的桿身和飛機上,是一種塑膠素材。
纖維產業從前在日本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也讓纖維產業儲備了很可觀的技術。因此,它才有能力成為其他產業的創新基石。曾經有一段時間,纖維產業在日本對外出口比例中甚至占了五至六成呢!現在的話,汽車才是日本的最大出口產業。
光希:這麼說起來,豐田汽車(TOYOTA)最早也是出產自動紡織機的吧。
伊丹:確實沒錯。自動紡織機的發明王是豐田佐吉先生,而他的長男豐田喜一郎正是
TOYOTA汽車的創始人。
未來:靠纖維賺來的錢用途真廣啊!
伊丹:纖維機械的資金確實轉投資很多其他產業。
如果把纖維機械想成是孕育創新的土壤,應該更容易理解吧!就像迴轉壽司之於石川的纖維機械,要是不善加利用前人的成就去儲備技術,就無法為下一個創新所需的技術做準備。
此外,要是沒有存到一定程度的資金,就無力去投資想推進創新的人。現在的TOYOTA汽車,就是從TOYOTA自動紡織機汽車部門開始的。草創初期,汽車部門的赤字不斷,而貼補這些損失的就是纖維機械事業。豐田喜一郎本身也是纖維機械的專家,他並不是要把老爸留下來的錢轉移到汽車事業上,而是持續纖維機械的創新,並利用賺來的錢展開汽車領域的新事業。
值得一提的是,有創業潛力的人,似乎都能藉著在某個產業中的經驗成長。這些人擁有挑戰新事物的欲望,無論身在哪個產業都能從中獲得新的靈感,當然也能累積事業的經驗。產品、技術、資金、人,將這些在特定產業中的關鍵資源加以整合,再巧妙地重新組合,就能成為創新的起點。
創新來自不斷地精進
伊丹:迴轉壽司用到的機械技術,不只是運送壽司的輸送帶技術而已。比方說,還有捏醋飯的機器等等。迴轉壽司的醋飯可不是人捏的喔!
紘子:真的。而且,最近開始壽司還會自動停在點餐的人面前!如果等不到自己想吃的壽司,用點餐的話就能馬上吃到。因為有兩條軌道,點餐的部分就用「特急」送達。
伊丹:沒錯!這種迴轉壽司店是利用電腦紀錄點餐人,再讓餐點暫停在對應的位置。雖然用自動控制的機制的確很容易,但成就這項技術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幸:還有那種過一段時間就會自動倒入垃圾桶,以確保新鮮度的裝置。軌道還會自動分軌,實在越來越厲害了。
伊丹:那種分軌裝置是不是為了讓客人容易看見,刻意設置在明顯的位置?
幸:是在可以看到的地方沒錯。
伊丹:因為這樣店家剛好能向客人展現重品質的一面。
智惠:還有結帳的地方也是。如果是小型店鋪,結帳時店員會看顏色數盤子,但大型連鎖店是把盤子像錢幣一樣投入機器裡,啪、啪、啪地自動計算。
未來:小朋友都會爭先恐後地在那邊「我來放、我來放」,讓我都想說「不嫌棄的話,來幫我放吧」。
伊丹:「我來放」?那是什麼意思?
智惠:就是在店裡會看到有兄弟姊妹的小朋友,在結帳的時候都喜歡搶著把盤子啪地投入計算的機器裡。
伊丹:原來是設計成一種遊戲了啊!讓客人一起參與結帳過程,還真是一種噱頭呢!真是厲害。不過,店家最早應該只是單純導入自動計算的機制,沒有料想到竟然演變成一個噱頭吧。
把桌上自己吃完的盤子直接拿到收銀臺,再一個個投入機器裡,整個流程能讓小朋友感到好玩,店家也達到自動計算的目的。而且用餐過程中桌上也不會有吃剩的空盤。
未來:空盤不留在桌上,就記不得自己到底吃了幾盤。客人可能就會不自覺拿更多。眼前要是堆著空盤,就會意識到自己吃了多少。
伊丹:讓空盤在客人眼前消失。真是聰明。不過,似乎還有另一個理由讓店家導入自動計算機制—對雇用很多工讀生的店鋪來說,這種方式可以杜絕員工的偷竊行為,這應該是每個行業都想防範的問題吧!
我曾經聽說過便利商店的營業額,有好幾個百分比進了工讀生的口袋。雖然店家不明說,這絕對是原因之一。此外就像剛剛說的,讓盤子消失在客人眼前,就能讓他們再多吃一些,投盤子的機制讓小朋友覺得好玩等等,真是一舉數得。
紘子:而且,小孩也能去的壽司店,大概就是迴轉壽司了。那裡可以讓親子隨興地用餐,所以才流行起來。不過,因為小孩不能吃太多生魚片,所以甚至還供應漢堡肉壽司或上面放熟食的壽司,甚至布丁和烏龍麵都有。
伊丹:這對店家來說很有利呢!因為這就像是從迴轉壽司進化到迴轉餐廳一樣。
他們之所以從壽司開始嘗試,大概是因為壽司相對高價,只要壽司成功,接下來要變化就容易得多。
所以,藉由一點一點不斷精進,就有機會發展成一個令人驚豔的創新成果。剛才提到進化成「迴轉餐廳」的迴轉壽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些在社會上具有莫大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其細部組成雖然常顯得理所當然,但事實上這些細節都是一點一點精進、經過時間累積而來的。創新是需要時間催化的。順帶一提,迴轉壽司是起源於一九五八年喔!
鮪魚切割秀又是怎麼一回事?
光希:迴轉壽司除了在店鋪的硬體設備之外,他們採購食材的手段也很獨特耶。最近常看到燒肉店以「買一整頭牛」的採購方式為噱頭,現在連鎖或有開放加盟的迴轉壽司店也開始出現「買一整條鮪魚」的作法。
伊丹:如果要用到大量的鮪魚,買一整條鮪魚的確是可行的。這是推進創新實現所必經的重要過程—也就是連獲取材料的過程也讓人耳目一新。他們都是思考過的。買一整條鮪魚能壓低整體的成本,提供給客人的價格也更漂亮。
不過,這種買整條的作法等於是大量進貨,要是沒賣完的話,反而會拉高成本。所以這也只有連鎖的大型迴轉壽司店才做得到。此外不只鮪魚,他們還會以產地直送的方式購買大量魚貨,這樣一來壽司的品質更加提升,也能壓低成本。所以說,除了迴轉壽司之外,很少有壽司店能這樣做。關鍵字就是「量」吧。
未來:他們已經養出一個大市場,要滿足這些市場的需求,不買一整條搞不好還沒辦法應付呢。
伊丹:是啊,市場甚至大到沒辦法應付的程度。不過,買一整條魚就表示得自己支解。與此同時,有人靈機一動,想到在眾人面前展示支解的過程,將之變成一場表演秀。所以說,買一整條鮪魚不光是改變了進貨模式,更讓他們想出了這個點子,也就是把壽司店變成觀看鮪魚切割秀的休閒去處。最初只有針對進貨的模式設想,接著便順水推舟地增加了切割秀的服務。這就是「創新來自不斷精進」的絕佳實例呢。
此外,這或許就是所謂「和食的創新力」。因為在人前支解大型魚隻是日本自古以來就有的作法。各位應該也親眼看過吧⁉就是那些身著平安時代服飾、手持大刀,執行儀式的料理人。因為這是日本自古以來的習俗,在壽司店看到切割秀時,肯定有人會有共鳴。
未來:原來是這樣。而且,切割秀近在眼前,很容易讓人不小心被興致沖昏頭,豪氣下單,像是「幫我上四個中腹」之類的。荷包會失血啊!
伊丹:的確如此。雖然讓客人觀看切割秀不用收取特別的服務費,但要是能成功引誘下單,這筆額外收入還真不少。頭腦真好啊!
公開烹調過程也是一種創新
伊丹:然而,除了迴轉壽司之外,像這種特意設計一套烹調過程展示給眾人看,藉以當作賣點的飲食產業創新似乎還不少。
比方說,在紐約創立牛排店「東京紅花」(BENIHANA OF TOKYO)大獲成功的洛基.青木(Rocky Aoki),他也許是受到身為雜耍演員的父親所影響,一九六○年代剛在紐約開始經營牛排店時,就想到把煎牛排的過程變成一場表演。讓客人坐在鐵板前,看著料理人得心應手地揮舞著長刀與尖叉,不時還發出「鏘鏘」的聲響,最後再將軟嫩多汁的牛排或蝦子放到客人盤中,這種鐵板燒店一直到今天都還很常見。而最早想到這個點子的,就是洛基.青木先生。
這個發想深得住在紐約的日本商人歡迎。不過,他們的目的並不是想看廚師表演,而是當接待美國客戶時(因為是在紐約,美國客戶一定占多數),在用餐過程中就不用費心找話題。美國客戶一定會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這場大刀闊斧的表演,自然就不會找自己說話。對於不太擅長英文的日本商人來說,這種餐廳實在是幫了大忙。
當然,味道上一定也好吃,但因為有了附加價值,在日本人之間就這樣流行了開來。看著料理人「鏘鏘」、「唰唰」,一下子肉就擺在眼前,這對一同前往的美國人而言也是一次特別的用餐經驗,因此在美國人間也開始口耳相傳。這完全就是創新啊!鮪魚切割秀的發起人,當時腦中可能也閃過了鐵板燒的蹤影吧!
紘子:原來這之間都是有關連性的呀。
伊丹:迴轉壽司是一個很有趣的創新事例。可以用便宜的價錢吃到喜歡的壽司,而且還能帶小孩一起去。無論是氣氛或價格都對了。各位注意到很不錯的面向喔。再者,由於開店時的設備是一筆很大的投資,要是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定價,一定很難回本。所以才決定賣壽司。此外,機械的技術則是由別的產業幫忙準備好了。
話說回來,最早開始經營迴轉壽司店的人也說,當初並沒有十足把握會成功,而是一面抱著希望、一面膽戰心驚地投入,我認為這話應該是真的。開了店之後,逐漸有客人上門,才慢慢步上正軌。接下來有人開始跟進、出現競爭。這時便有人開始引爆—「引爆」這個表現真不錯呢—開始加入一些新的東西。如此這般不斷精進,最後發展出鮪魚切割秀,迴轉壽司店成了一個休閒去處。雖然不收入場費,卻可以引誘客人點更多,實在是創新中的創新。即便利用氣氛引誘購買是自古以來就常見的手段。
▎伊丹的重點整理
創新是從過去的連結中產生火苗,再經由某人引爆後加速發展而成的事物。
迴轉壽司的創新案例,不就完全展現了這句話的精髓嗎?就像「引爆」這個詞所表現的,我在這一段對談中,了解到在創新的過程中是否有人願意不顧一切地展開行動,會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引爆」一詞形容地恰到好處。
不過,引爆的當事人很可能一開始並沒有設立確切目標,反而是現實狀況使得他不得不去引爆,同時也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領先他人一步。
這樣反而是好現象。創新的成就雖然會帶來碩大的成果,但並不是靠著單一行動就能一次擊出全壘打,而是透過許多人在各自的領域中不斷努力嘗試下的結晶。
陷在創新漩渦中的人們,通常只會專注地想辦法跨越眼前的高牆。即便如此,如果去思考他們是如何跨越高牆、引爆,遂而達成創新,過去的連結將會是這背後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得憑藉另一個產業的前人們所留下的財產才得以推進創新。
我常說,歷史不會憑空消失。只要仔細回溯歷史,就會發現每件事之間的因果關係。以創新來說,如果只看結果,那會是一種具有衝擊力且飛躍性的進步。然而,要是深入其背後各種微小的連結與連環性的引爆,就會發現在創新的世界中,歷史同樣不會消失。
第3章 壽司為什麼會迴轉?
纖維產業是迴轉壽司的幕後推手
智惠:聽了教授的講解後,我試著想了很多例子,其中迴轉壽司好像就是走過三階段的創新,對嗎?
伊丹:迴轉壽司確實可以算是創新。以前並沒有所謂回轉壽司的餐廳,現在卻經過不斷擴展變得隨處可見,的確推動了社會的轉變。我們一起針對「迴轉壽司的創新」來腦力激盪一下吧。而且接在鵝肝之後剛剛好,食物馬拉松!
首先,你們認為可以將迴轉壽司視為創新的理由是什麼?
幸:壽司變便宜,大家都吃得起了。
伊丹:以價格面來說的確推動了社會轉變。
幸:而且也有先找到市場的...
目錄
前言/9
第1章 創新的成果環繞在我們身邊/15
日文輸入法與宅急便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16
這個也是、那個也是,我們的四周到處都是創新/21
棉的普及得追溯到北前船的創新/26
偶然之下與創新接軌的微波爐/29
伊丹的重點整理/32
第2章 社會轉變才叫創新/35
和食的創新力?/36
超群的技術、市場的切入點以及社會轉變的三階段/38
推動社會轉變必須跨越的臨界點/42
進行到途中卻無法問世的i-mode/44
iPhone推動社會轉變/46
伊丹的重點整理/50
第3章 壽司為什麼會迴轉?/53
纖維產業是迴轉壽司的幕後推手/54
機車、汽車產業都來自於纖維機械?/57
創新來自不斷地精進/62
鮪魚切割秀又是怎麼一回事?/66
公開烹調過程也是一種創新/68
伊丹的重點整理/71
第4章 創新因推陳出新而茁壯/73
是真的需要?還是鬼迷心竅?/74
泡麵不僅滿足真正的需求,還不斷地推陳出新/77
一代接一代的智慧型手機與不易推陳出新的隱形眼鏡/80
從普通相機到膠囊內視鏡的演進/83
太陽能發電是大家共同幻想出來的產物?/86
伊丹的重點整理/90
第5章 有趣的創新地層/93
BB.Call是智慧型手機的先驅/94
在創新的歷史中堆積的地層/96
盤尼西林是抗生素最古老的地層/99
單一地層中的推陳出新與地層間的橋梁/102
東北新幹線為何沒有脫軌?/105
伊丹的重點整理/109
第6章 為什麼日本有很多人型機器人?/111
人型機器人背後的「文化」岩盤/112
喜歡把自動化機械加上暱稱的日本人/115
器官移植與美容整形在創新路上的躊躇/117
在日文輸入法背後——日本的語言及文化/120
日本的飲食文化與食品的創新息息相關/123
伊丹的重點整理/127
第7章 勇於面對創新中的遲疑與抵抗聲浪/129
對基因檢測懷抱遲疑態度的人/130
牽扯到利害關係而抵抗創新的人/132
從誤解到抵抗、亦或是防衛性抵抗/134
化抵抗勢力為友/138
抵抗勢力淬鍊出創新的真本事/141
伊丹的重點整理/143
第8章 創新能為人類帶來幸福嗎?/145
創新真的這麼好嗎?/146
對「追求進步」抱持認同態度/149
有時候仍必須對創新的進化設下限制框架/151
自然界的變化也代表了地球的歷史/154
祈求原諒的人類智慧/157
伊丹的重點整理/160
第9章 東京奧運與創新有什麼關聯?/163
奧運如何連結上創新?/164
動機與壓力,哪一個力量大?/166
強化管制比放寬管制更有助於創新的發展?/168
放寬管制才能順利進入市場/171
期盼重現石油危機後的風光/173
展現好客之國應有的風範——創新的電子情報使用方式/176
伊丹的重點整理/179
第10章 什麼人在推進創新?/181
我們也能對創新付出貢獻嗎?/182
參與使用者創新/185
創新的中心人物具備什麼樣的資質?/187
領袖魅力比高智商更重要/191
組織型創新者掀起了日本鋼鐵業的創新/194
伊丹的重點整理/199
第11章 讓我們一起勾勒創新之夢/201
做一個現實的夢想家/202
能源:個人單位的發電系統/203
環境:配戴型空氣清淨機/207
健康:萬能掃描診斷系統/210
把二氧化碳變成碳源/213
伊丹的重點整理/219
第12章 日本企業的創新沒問題嗎?/221
一發全壘打或連續安打?/222
世界人口會聚的實驗之國——美國/224
有國防預算當作資金來源的美國/227
用絕招反美國之道而行, 提升成功率、停止浪費資源/230
持續推動小型創新的重要性/233
伊丹的重點整理/236
前言/9
第1章 創新的成果環繞在我們身邊/15
日文輸入法與宅急便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16
這個也是、那個也是,我們的四周到處都是創新/21
棉的普及得追溯到北前船的創新/26
偶然之下與創新接軌的微波爐/29
伊丹的重點整理/32
第2章 社會轉變才叫創新/35
和食的創新力?/36
超群的技術、市場的切入點以及社會轉變的三階段/38
推動社會轉變必須跨越的臨界點/42
進行到途中卻無法問世的i-mode/44
iPhone推動社會轉變/46
伊丹的重點整理/50
第3章 壽司為什麼會迴轉?/53
纖維產業是迴轉壽司的幕後推手/...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