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世界史中雜兩本79折全知讀者視角碳水循環我討厭貓侯文詠東野圭吾當上主管角川漫博會謝謝你留下來陪我季暢銷5折起猶太商法匡靈秀大塊文化75折起大罷免
暫存清單
限量商品已售完

黑夜中尋找星星-走過戒嚴的資深記者生命史(二手書)

作者:何榮幸、台大新聞研究所

評價
7收藏
87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二手價:63 NT$ 250 NT$ 400

賣家:Sophia
書況(讀冊判定):未註明
備註(賣家自填):無畫線註記
商品備註與退貨說明

市面難尋商品,已售完

購買新書
79 316
其他二手價
34 136
圖書館借閱
#先蝦上市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在時間的快速流動中,總是有一群奇特的人,比別人更容易看見歷史的容顏。】

司馬文武/薛心鎔/黃肇珩/俞國基/南方朔/吳豐山/李旺台/殷允芃/周天瑞/戎撫天/楊憲宏/楊渡/王健壯/李永得/徐璐/黃年/陳銘城

  二十年前,這群人親身見證,台灣這艘希望之船離開戒嚴、報禁港灣,從此航向廣闊無邊、深不可測的民主海洋。他們雖然參與其中、記錄過程,卻也只能載浮載沉,不知道大海的另一邊究竟還有多少風浪。
  這群人散佈在最保守到最激進的媒體。他們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高壓氣氛中匍匐前進,姿態多半扭曲變形,很難保持優雅好看。有的人在主流媒體內兢兢業業,有的人想盡辦法在文章中「埋地雷」,有的人努力從中南部發聲,有的人深入觀察民間社會,有的人則與情治單位大玩「捉迷藏」遊戲;後人看似堅定勇敢,他們身處其中卻可能狼狽不堪。
  他們像是在無盡的黑夜中尋找星星,對外迎向忽明忽暗的民主亮光,對內追尋若有似無的記者典範。
  二十年後,這群人當中的十七位,成為本書深入訪談的主角。他們當年寫下的所有報導與觀察,早已存放在各大圖書館提供公開查閱;他們在新聞界甚或其他領域都是響噹噹的要角,成為菜鳥記者仰之彌高的學習對象;他們新聞生涯的成功與失敗,也已到了可以接受公評檢驗的時刻。
  但是,他們走過那段歲月的心靈感受、心情故事與生命情懷,現在才正要開始緩緩傾訴而已。


何榮幸◎策畫、導論
台大新聞研究所◎召集、採訪/張錦華主持,林麗雲、洪貞玲協同主持
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贊助出版
本書版稅捐贈台大新聞研究所

作者簡介:

何榮幸
一九六六年生,台大社會系畢業,新聞資歷十七年,現任《中國時報》政治組主任兼主筆。一九九四年起投入媒體改革運動,曾任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第一屆會長、《目擊者》雙月刊總編輯、媒體改造學社執委。二○○五年連獲曾虛白新聞獎(新聞評論獎)、吳舜文新聞獎(深度報導獎)、卓越新聞獎(採訪報導獎),二○○六年獲聘擔任台大新聞研究所「傑出記者駐所講座」,現任台大新聞所兼任實務教師。
著有《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媒體突圍──二○○五年新聞獎大滿貫的幕後故事》等書。

張錦華
一九五五年生,台大外文系學士、政大新聞所碩士、美國愛荷華大學大眾傳播學博士。現為台大新聞所教授。曾任台大新聞所所長、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中華傳播學會理事長等。多年來熱心投入實際的媒體監督與改革活動,目前擔任台灣衛星電視公會「自律委員會」所設之「諮詢委員會」召集人。
著有《傳播批判理論》、《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媒體監督DIY》、《女為悅己者「瘦」?:媒介效果與主體研究》,以及翻譯《傳播符號學理論》、《女性主義傳播研究》等多本著作。研究與教學均多次獲獎。

林麗雲

洪貞玲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