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主播陳雅琳,讓我們看到絕境重生的力量!
一場震驚世人的災難,卻彰顯了最美的人性光輝!
小野‧五月天阿信‧方念華‧吳念真‧李偉文‧侯友宜‧蔡英文‧魏德聖‧
蔡長海‧顏慶章……各界名人一致感動推薦
當最愛的一切瞬間消失,要如何重新找回希望?
幸好有一群人,他們選擇相信、選擇正面迎擊生命的挑戰,他們鼓舞了自己、也鼓舞了所有人!
也許我們都無法想像,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會讓我們在某一天出門以後再也回不了溫暖的家,孩子去上學以後就天人永隔……這種瞬間失去最愛的切身之痛,是任何人都不願面對的。然而,這世上仍有些身不由己的人,他們遇到了生命的最大難關,雖然舉步維艱,終究還是鼓起勇氣,邁向重生!
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主播陳雅琳,帶著無價的配備「憨膽」,以及細膩的觀察力與同理心,不顧高倍數輻射的危險,三度走訪311日本重災區。她所親眼目睹的震撼人心的畫面,以及人們在絕境中以愛的力量重生的故事,都在她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記。於是她決定把新聞畫面中無法說盡的故事一一記錄下來,而這些感動人心的真實故事,也將啟發我們更珍惜當下的一切,帶給我們衝破難關的能量!
就像因海嘯被迫遷離福島水族館的懷孕母海豹庫拉拉,半年後帶著取名為「希望」的海豹寶寶重返福島一般,希望終究會回來,只要我們如此相信著!
作者簡介:
陳雅琳,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班畢業。是電視新聞圈稀有動物──博士級主播。曾任自由時報記者、TVBS主播、製作人,現任三立新聞台總編輯、資深製作人、資深主播。同時身兼文化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已任教十餘年,作育無數新聞人才。她多次奪得「環境議題報導獎」「文創新聞報導獎」「社會光明面報導獎」,並於《讀者文摘》票選中成為全國前百大受信賴人物。
因為新聞人的使命感,她在日本東北311災後兩年內造訪重災區三次,不僅捕捉了最震撼視覺的災難現場,同時也遇見了最打動人心的催淚故事。於是,發願要把這些最真實深刻、不容遺忘的體驗寫成本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不忘,是最大的祝福 方念華
雅琳和我相交十四年!
認識雅琳時,她的第一個身分是:TVBS新聞出色的資深政治記者!很快地,二○○○年,我們成為TVBS新聞室並肩作戰的總編輯和副總編輯。雅琳具有金牛座所有腳踏實地的性格特質,和我這個往前衝、往往只看到遠方靶心的射手座兩相搭配;我們一起度過了在一波波電視新聞戰中,非常過癮而難忘的時光。
雅琳這個人,在我眼中,是她的工作資歷和特質完整交織而成的「陳雅琳」。富有正義感,懷抱高度的窮究好奇心,對於現實的曲折不以為苦,嚮往人生和這世界永遠都該有一個更合情、合理的美好願景。而她追求的方式,是像老牛耕田般,一步一步地從自己腳下這畝田深深地耕犁下去。不管是她的新聞工作或待人接物,以至於在人生裡得不斷接招……沒有捷徑!是雅琳最讓我尊敬而喜愛的地方。
這本書無處不是雅琳這種人格特質的展現。她寫到:日本採訪尾聲,本該回台灣前夕,仍不放棄上網來回搜尋……終於!找到福島水族館那隻劫後餘生的海豹媽咪庫拉拉!她需要一雙眼神,純粹而清澈地從電視螢幕傳出「劫後猶有令人振奮的力量」!
屬於雅琳的「來回搜尋」……我幾乎可以完全看到那個畫面:那絕對不會是「碰碰運氣」而已,肯定是—雅琳每晚在災區採訪結束後,還是不肯放棄地持續不停網蒐,堅信皇天不負苦心人,一定可以找到「比現有的材料更突出、更有力量的素材」!
資深的魅力,往往在那最關鍵的支點上,知道該用力,於是,支點便發揮了扭轉現狀的神奇力度!
書中充滿雅琳對於人的細膩觀察,因此情不自禁流露出悲天憫人的情感。而這些人面對雅琳細緻得體的採訪拿捏,也娓娓道來生離死別的生命功課,愈是澹然愈是深重,讀著讀著,直接撞擊進內心。
和雅琳初訪福島核災同一年,二○一一年大海嘯後三週,還在三月,我也和TVBS節目團隊隨慈濟人一起進入日本東北,雅琳目睹的岩手縣大船渡市、陸前高田市以及我們行經的南三陸町市、氣仙沼市都記憶猶新。對這些地方倖存的人們來說,那不只是記憶,而是天旋地轉後,一個全新的洪荒世界—他們,必須立定腳跟,在那兒繼續人生。
所以,如果福島以外的人不忘,書中這許多令人感佩的人們,便有了最真實的支撐力!雅琳的書,是「不忘」的最大祝福。
雅琳和我,總會找時間聚。每一次都從晚餐聊到凌晨,雅琳幾乎都會問:「妳對新聞還有熱情嗎?」好的問題往往就是答案,唯有不負熱情的雅琳,才會寫出這本好書。我衷心盼望,有很多很多人能讀到它!
體驗災難之神行腳過後的痕跡 五月天 阿信
小時候,雨天過後,回到公園玩耍,不禁被土坡旁的一幅景象吸引。只見淺淺的積水,就困住了成千上萬的螞蟻,焦急地到處竄行。積水倒映藍天,不見老天對生命的哀憐,在我的心靈裡面,留下了某種不言而喻的啟發。
長大後,經過蘇花公路,總會經過一塊刻著人定勝天的大石,然而,經歷過了九二一地震、汶川地震、風災侵襲小林村,以至於日本東北三一一地震,漸漸了解,我們眼中的大浪與巨震,只是地球的一個跺腳或喘息。天地無情,災難來時我們都只是螞蟻。
對於雅琳主播,五月天與她有一份特別的情誼。那夜,我們第一次站上鳥巢,她特別與團隊走訪北京,與我們共同見證了激昂與感動的一頁。
閱讀此書,徹底顛覆了我們對一位主播的想像。她走出了光鮮亮麗的主播台,三度走入災區,深入輻射重度超標的封鎖重地,直接面對了當地受災的孩童與老者,為遠在台灣的我們暴露險境,直接體驗災難之神行腳過後的痕跡。
面對自然,也許人類還是壓抑不了那份躍躍欲試的好勝,不過經歷了這些之後,始終需要保持著一份謙卑與尊敬。
這不叫採訪,這是陪伴 魏德聖
邊看著這文稿,我邊反覆問了自己好幾次:「換是我的話,敢去嗎?……去那個地方……敢嗎?」大家都說我很瘋狂,但和這個女生比起來,我差多了……
破壞,要狠心。建設,要耐心。那「重來」呢?又需要幾倍的狠心和耐心……日本福島災區裡居民們所面臨的不只是「重來」的課題,而是在生命的終點線重來……一樣天真的孩子、在終點線重來的老人、選擇留下來陪伴的青壯……看著文章裡所描述的現況,又思想起這些村莊原本的樣貌,怎麼能讓人不心酸……那些遺棄他們的政府和國人呢?福島人要把自己弄到多卑微才能不恨!
看完這本書,真的很想給那些福島人一個大大的擁抱。非常感佩這個女生和她那不怕死的團隊,憑著勇氣深入那被遺棄的災區採訪,帶給我們這麼深刻的文字。不過,再怎樣大的勇氣,遇見最脆弱的人性,怎麼能不真心慈悲。
我說,這不叫採訪,這是陪伴……是讓受難者願意在你面前安心流淚的溫暖陪伴。雅琳姐,我佩服妳,我欣賞妳,讓我們看見的不是憤怒的文字,而是真心慈悲的人性……在現實的世界裡當天使很難,加油!
在絕境中也不向現實屈服 侯友宜
核能安全是全民最重視,也是守護台灣的最後一道防線,這四個字不是報章雜誌上抽象的詞彙,而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必須正視的具體問題。
二○一一年日本外海的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事故,地震、海嘯與核災同時重擊福島,天災人禍讓這個美麗的島嶼面目全非、居民家破人亡,海嘯過後殘破的點滴讓人感同身受,九二一大地震的驚心動魄歷歷在目,被海嘯吞噬的家園帶走了家人的生命、也帶走生存的希望。
三立新聞總編輯暨資深主播陳雅琳小姐,三度冒著生命危險,親自深入探訪福島的核災現場,不畏大幅超標的輻射塵,純粹為了追尋核能災害事件後最真切的面目,讓台灣人民也看見核災之中的愛與痛,書中記錄仍身處核輻射肆虐的福島人民生活,舉凡山川河流的生態破壞、身體的無形傷害、產業的急速衰退,許多城市重建的無奈與無力表露無遺,雅琳小姐冒險犯難,只為將核能安全的重要性深刻傳達出來。
日本已是高度發展的文明國家,面對地震核災的襲擊尚且如此,台灣會如何因應相似的狀況?核能帶來許多人類生活的便利,舉凡食衣住行育樂都離不開電力,在核能與安全的天秤兩端,找到平衡的立足點,才能繼續走下去,日本政府及人民的處理作為及應變機制,值得現有三座核電廠及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台灣借鏡。
寂靜的黑夜之後,終有希望的曙光到來,不論是車牌堅持要三一一的喪妻鐵漢、點亮災區暗夜燈火的居酒屋,或是返回家鄉當漁夫的年輕人,都讓人看見絕境之中不向現實屈服的堅定,歷經苦難與艱辛,還是能看到愛的力量不斷蔓延下去。看著張張佈滿血與淚的真實照片,雅琳小姐這一趟歷經千辛萬苦的生命之旅,是否能喚醒沉睡的台灣?
面對核能安全,值得台灣人民深深省思。
記者的良心和責任 小野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我到達新加坡,參加已故好友楊德昌導演的電影回顧展。在出發前我才去了一趙彰化王功漁港和芳苑濕地,加入文藝界反國光石化的行列,而強調串連全島步道、保存步道四周環境和文化的千里步道運動,也正好滿五年。
就在這種台灣民間社會對於環境議題愈來愈重視,並且付諸行動的時刻,日本東北部發生了規模九的大地震,同時引發了大海嘯,正當台灣的媒體還在分析海嘯何時會淹沒花東海岸時,更大的災難接著發生了,位於福島號稱是日本最模範的核電廠發生了不可收拾的核災。我坐在新加坡的旅館內看著日本電視台的現場報導,彷彿是世界末日提前到來。我不停接到從台灣傳來的訊息,都是關於海嘯會不會波及到台灣恐懼。
當下的那一刻,大家似乎都忘了我們台灣已經有三個老舊將除役的核能電廠,政府不但完全沒有能力處理核廢料,也從來提不出當核災發生時的疏散計畫。大家一時也忘了台灣還有一個從一九八○年就提出來要蓋的核四廠,因為發生車諾比事件而喊停,在一九九二年又在立法院解凍了核四預算後,到現在還無法完成的也算是「老舊」的拼裝核四場。
這些年來,我們的大眾媒體為了求生存拚收視,做出來的節目愈來愈不爭氣,除了無法無天的業配和大量的置入性行銷之外,再來就是配合電視台政治立場演出的名嘴們把白的說成黑的。關於核電廠的危機毫不關心。更有甚者,直接宣揚核能的必要性,罔顧事實。日本福島核災是用多少受害者的悲劇,來提醒也是處於不斷會發生地震的小小台灣島,但是這樣的大災難很快又被其他議題的口水刻意的淹沒了。
幸而,台灣還是有一些反核人士直接去了福島了解狀況,也有慈善團體啟程去福島救濟災民,也有少數媒體持續關心核災的問題。其中三立電視台的記者陳雅琳曾經三訪福島,也在三立電視台做過許多相關的報導,最近她將親身觀察和體驗集結成這本書,時間正好是福島核災發生後的第三年,也是台灣反核聲浪被政府用撲天蓋地的謊言和巨量的擁核廣告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刻。我們正需要這樣一本出自台灣記者目睹核災的書,因為此時此刻,記者的良心和責任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有一群藝文界的導演和作家們從二○一三年的春天,每週五晚上六點鐘,在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底下進行我們的「不要核四五六運動」,我們在各自工作的忙碌中已經堅持了整整一年,大部分的媒體視若無睹。我曾經在五六的廣場上遇過陳雅琳,於是有了這樣一篇推薦序。
◆名人真情推薦
書中充滿雅琳對於人的細膩觀察,因此情不自禁流露出悲天憫人的情感。而這些人面對雅琳細緻得體的採訪拿捏,也娓娓道來生離死別的生命功課,越是澹然越是深重,讀著讀著,直接撞擊進內心。
──方念華
閱讀此書,徹底顛覆了我們對一位主播的想像。她走出了光鮮亮麗的主播台,三度走入災區,深入輻射重度超標的封鎖重地,直接面對了當地受災的孩童與老者,為遠在台灣的我們暴露險境,直接體驗災難之神行腳過後的痕跡。
──五月天 阿信
這不叫採訪,這是陪伴……是讓受難者願意在你面前安心流淚的溫暖陪伴。
雅琳姐,我佩服妳,我欣賞妳,妳讓我們看見的不是憤怒的文字,而是真心慈悲的人性……在現實的世界裡當天使很難,加油!
──魏德聖
寂靜的黑夜之後,終有希望的曙光到來,不論是車牌堅持要三一一的喪妻鐵漢、點亮災區暗夜燈火的居酒屋,或是返回家鄉當漁夫的年輕人,都讓人看見絕境之中不向現實屈服的堅定,歷經苦難與艱辛,還是能看到愛的力量不斷蔓延下去。
──侯友宜
日本福島核災是用多少受害者的悲劇,來提醒也是處於不斷會發生地震的小小台灣島。
我們正需要這樣一本出自台灣記者目睹核災的書,因為此時此刻,記者的良心和責任比什麼都重要。
──小野
名人推薦:不忘,是最大的祝福 方念華
雅琳和我相交十四年!
認識雅琳時,她的第一個身分是:TVBS新聞出色的資深政治記者!很快地,二○○○年,我們成為TVBS新聞室並肩作戰的總編輯和副總編輯。雅琳具有金牛座所有腳踏實地的性格特質,和我這個往前衝、往往只看到遠方靶心的射手座兩相搭配;我們一起度過了在一波波電視新聞戰中,非常過癮而難忘的時光。
雅琳這個人,在我眼中,是她的工作資歷和特質完整交織而成的「陳雅琳」。富有正義感,懷抱高度的窮究好奇心,對於現實的曲折不以為苦,嚮往人生和這世界永...
章節試閱
以愛為基礎,重生才能開始
說實在的,第三趟前往福島核災與三一一重災區,出發之前,我只想到要採集好故事,把災區的真實狀況,用第一手深度觀察與人物的角度報導出來,這是當記者二十多年來一貫秉持的態度。但,當我第一天風塵僕僕、素顏趕抵福島,遇到扶桑花女孩被指身上會釋放輻射,以及七名親人過世而哭了半年的居酒屋歐吉桑,我卻只想當一個災區的天使,想拚命地帶動士氣、振奮人心!
因為,災難,實在太大了!
於是,每到一個地點、每遇到一位災民,我總是和他們一起呼口號!一起加油打氣!而且,我用我的破日文帶大家愈喊愈大聲!彷彿是要把內心那種對天災的無能為力與滿腔憤恨統統發洩出來似的,我們拚命大聲地喊口號!最後,總能讓低迷的氣氛充滿能量,起碼,我看見災民久違的笑容了!
於是,面對被指身上會釋放輻射的扶桑花女孩,我們彼此深深地擁抱,讓身體成為一種毫無距離的貼身支持!在僅僅五坪大的日本料理店,我邀請哭半年的歐吉桑和徒弟,大家握拳大喊「甘巴爹」!在大船渡的居酒屋,我揪團所有的年輕廚師與服務生,彼此在復興旗幟下握拳高喊「We will comeback」!在福島水族館,我請來羞澀的海豹保育員一起高喊「希望回來了」!在一甕殘存的兩百年醬油老鋪裡,我和年輕老闆與所有員工振聲高喊「我不怕你,tsunami」!
這些舉動,對外表拘謹嚴肅的日本人來說,真是難為他們了。但,我深深發現,人真的是需要被鼓舞的,更何況這些被掠奪掉一切的災民。很多醫生與官員告訴我,災區最普遍的一種現象叫做「生活不活潑症」,這是按照日文直接翻譯的,望文生義,沒有生氣、不知未來在哪裡、大家惶惶終日,再加上大災難的恐怖震撼,城市要重建又談何容易,這叫大家如何能快樂起來? 說快樂,也許還太奢侈了;應該說,要給大家有個前進的動力!而這種前進的動力,除了要能看得見未來的一點曙光之外,「愛」與「相挺」更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強大力量!
二○一一年日本三一一大災難發生之後,台灣人瞬間動員捐款至日本災區的總金額達六十億,愛心世界第一,這讓日本人非常感念。
隨便舉一個例,二○一二年三月災難一週年我在日本南三陸町採訪,同行有一位平面媒體女記者,獨自跑到一戶還有人在的廢墟,她想要靠近探訪,沒想到對方築起厚重堅實的城牆、鐵青著臉色完全不搭理;但,那位記者不經意地說了一句:「不好意思,我來自台灣……」才說到這,那位災民的表情線條完全不一樣了,立刻收起冷漠憂傷的眼神,溫暖地望向記者說:「台灣嗎?謝謝你們!」然後,深深一鞠躬……
這個突如其來的舉動,已經讓平面女記者的心情像洗了三溫暖一樣,更意外的是,眼前這個廢墟已經什麼都沒有了,那位災民卻還拚命地東翻西找,他找到一個沾了塵的小吊飾送給那位女記者,再說一次:「謝謝台灣!」 這種對台灣人的感念,旅居日本東京的藝人翁倩玉感受更深……
二○一二年三月,我特地走訪翁倩玉位於六本木的辦公室,拜訪這位台南同鄉的傑出女性,想了解大地震對她的影響。
我跟她上次的會面,是在故鄉台南的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兩個人在綠草如蔭的日式廣場上促膝訪談,陽光從大榕樹的葉縫中灑下來,配上南國熟悉的舒暢空氣,真是一大享受。那一次,我還走訪她柳營的老家,一棟庭院深深的豪邸,看得出在地的貴族氣勢,她的外公原本就是台南大地主,祖父翁俊明醫師更是第一位參與同盟會的台籍人士,而她自己在日本那個頗為排外的民族氣氛下,能打拚成備受歡迎的紅星,也真的不簡單。
進到翁倩玉的辦公室,一推進門,右邊的牆面就掛著她勇奪金獎的大版畫「紅樓依綠」,這是這位多才多藝的明星生活重心所在,版畫創作讓她尋得生活的寧靜與自在。另外一面牆,除了有多張畫像和她初學版畫時的茶花創作之外,吸睛的是掛滿了各種加油打氣的海報,像是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八八風災,都看得到翁倩玉與災民站在一起的身影;另外還有一張寫著「四川」的海報,也是她在川震之後邀請武打巨星成龍一起賑災的紀念。年輕一輩的人即使不認識她,也應該都聽過她高唱「祈禱」:「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呀,多少祈禱在心中;讓大家看不到失敗,叫成功永遠在……」柔軟的歌聲總是撫慰著受難的災民,也讓她博得「溫暖人心的多藝歌姬」封號。
台灣九二一大地震時,她回來獻唱;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台灣募款晚會,她也回來獻唱,那一次的募款,我和她在台視攝影棚再度碰面,只見她風塵僕僕、一下飛機就來賣力演唱。有的時候,人生真的有很多巧合,翁倩玉第一次演電影,作品就是美日合作的《大津波》(The Big Wave),描寫的就是海嘯災難,那時她才十三歲。
現在,年過六十依然美豔優雅的她告訴我,規模九.○的地震來襲時,房裡所有的東西都往下掉,她嚇到躲到一張台製的木頭大桌子底下,那種劇烈的搖晃讓她覺得大事不妙,天搖地動甫定之後,果真陸續傳出恐怖的災情。雖然當天整個日本都展現出一種令世界驚嘆且出乎常情的好秩序,但其實是大家都深知這場災難太大,必須非常堅忍的面對;而地震後的她,總是時時刻刻都備好三天份的水,她說,人世間太無常了,世事難料!
翁倩玉持續在區災付出,她還鼓勵大家要多買東北災區的蔬菜,「農民太可憐了!我們一定要用行動支持」,她說,只要有一點點輻射檢出,農民的蔬果就賣不出去,欲哭無淚,因此,她一再出面力挺災區通過檢測的蔬果,呼籲大家用力買,唯有這樣,災民才能活下去!
眼前的翁倩玉,同樣,像個天使!她說,某一天,她在災區當義工的時候,一位女孩子來跟她說:「我昨天做了一個夢,終於『看見明天』了,醒來以後,我變得有勇氣了!」這番話雖然簡短,而且還是來自一場夢境,但已經讓翁倩玉感受到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因為,就是愛,讓災區產生勇氣了。
後來,她巡迴日本各個災區演唱以撫慰災民,並且當義工煮熟食給災民吃,她說,沿路上她遇到好多年輕人都告訴她:「我長大後一定要到台灣,親自面對面地向台灣人道謝!謝謝你們這麼幫忙……」這讓翁倩玉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聽到這裡,我內心好激動,因為在台日錯綜複雜的歷史糾葛與愛恨情仇之下,我實在欣慰這一代年輕人是這樣認識台灣、是這樣搭起友誼的橋梁的。 還記得二○一三年三月在東京舉行的WBC世界棒球經典賽嗎?台日大戰,透過電視轉播,我當然希望中華隊能打勝,但最後還是被日本隊逆轉,咱們輸了。不過,當我看到最後全場日本人站起來為台灣隊喝采的那一幕,我哭了,而且哭得唏哩嘩啦,因為全場有太多日本觀眾為台灣加油,他們舉著各式各樣「三一一.謝謝台灣」的海報,而且都是熱血的年輕人,很高興他們是這樣認識台灣的。
輸掉比賽的中華健兒們,站在東京巨蛋球場的正中央,大家背對背的圍成一圈,整齊劃一地脫帽,然後向全場觀眾鞠躬,那種如雷的掌聲與喝采,只見日本人發自內心地謝謝台灣! 我很少看見對打的兩個國家,可以這麼像是兄弟般地互相珍惜與鼓勵;甚至,那個時候有很多的日本球迷在為台日兩國謀求對策,看兩個國家要如何打,才能攜手一起到舊金山參與前四強的世界比賽,真的成了兄弟之邦了!
災難後的日子,我陸續看到熱情的台灣女青年,辭掉工作深入大槌町災區去當義工;也有台灣的上班族種植最新鮮的蔬菜,千里迢迢送進福島;還有人到災區送可麗餅給小朋友,想帶來歡樂;甚至,留在台灣的,有愈來愈多的團體與家庭,展開雙臂招待日本災區小朋友來到台灣Long stay,讓孩子可以出國遊玩、暫時忘卻家鄉的悲情。這些,在在都看得出來,台灣有那麼多具有愛心的人,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用自己辦得到的方式默默付出,一點一滴,日本人都感受得到!
尤其,我已經繞過重災區三大回合,算是遇到很多災民了,每個人一聽到我來自台灣,總是豎起大拇指感謝。沒想到,一場災難讓大家更親近了……
二○一三年三月十一日,大災難兩週年的日子,我受邀參加日本在台協會在台灣辦的紀念酒會。那個晚上,我在大倉久和飯店看見一群日本青春洋溢的大學生,製作了各式各樣的感謝話語、看板,到台灣各個景點去樹立,他們跨海來到這裡東奔西跑,目的也只是想跟台灣人說聲──謝謝!
這種感覺,真是溫暖!愛,就是有無窮的力量,有了這個愛的基礎,重生,也才能開始……
哭了半年的歐吉桑重現「魚的魅力」
二○一三年二月,第三度造訪福島時,首晚待在磐城,我聽說這個輻射值還算相對安全的城市中,有個小小街廓被畫出來作為輻射淨空區災民可東山再起的地方,這趟我原本就想要找到這股重生的力量,決定走一趟!
當小巴司機的是隨行翻譯Makoto,但他駕駛身手看起來非常矯健俐落,俊俏的帥哥轉動著大大的方向盤,在磐城傳統小巷間來回尋找著那個街廓,終於,在一間小小日本料理店前停了下來。
天氣有點冷,冬季的街區也顯得蕭瑟,這裡叫做「白銀小路」,原本被稱為「鬼街」,因為曾是昔日昭和時代懷舊的居酒屋一條街,當時,還吸引電視劇到這裡拍攝,但一九九○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使得當地三十家店鋪相繼停業,才成為一條荒涼的小路。
出身磐城市、後來在東京發展的三十三歲年輕人松本丈,大災難後決定回到福島家鄉,看自己能為災民做些什麼。他發現,有很多核災災民被迫遠離家園後,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地真的一無所有,沒有生活依靠、意志非常消沉,他想,一定要讓他們生活出現重點,那就讓他們能有工作機會,才可能逐漸擺脫家毀人亡的悲傷與地震核災的夢魘。於是,他去跟政府承攬這條鬼街的開發,把它重新整修之後,以很便宜的價格出租給災民,而且「災民限定」;就這樣,重新掛上「黎明市場」的街廓招牌,象徵黎明是會到來的,把它當作災民重生的一個基地,總算,燈火重新打亮起來了,鬼街能重生,核災災民也可以!
這個街廓不算大,兩排房舍面對面,底端再一排,就勾成了一個ㄇ字型的區域,只能步行,頭上張燈結綵的,掛滿了紅黃交錯的日本傳統燈籠,加上各家店鋪的燈火與閃爍的招牌霓虹燈,牆壁上又張貼一張張「復興」「加油」的精神標語,真的頗有生氣。尤其,巷頭一轉進來,就是一個大大的「笑」字,也讓我望文生義,直接對著它笑了起來,我知道這是在提醒所有的災民,再怎麼悲慘,就讓我們笑笑地迎接每一天!
為了拜訪這位熱血青年松本先生,我找到其中一棟房舍,爬上木製階梯,只見小小斗室堆滿各式各樣的文件,甚至是裝修房舍的梯子等大小器材,松本先生穿著傳統條紋襯衫外搭著厚實的毛衣,坐在案前打電腦,臉上掛著一副老派的深褐色眼鏡,對於我們的到來,看起來木訥老實的他顯然有些羞澀,他告訴我,這場大災難讓日本年輕人找到一個可以奉獻社會與人民的機會,所以他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以他本身過去就是從事資產開發的經驗,希望打造一個災民重生之地,他強調:「只要店鋪進來了,年輕人也會在這裡出入,人跟人之間有了熱絡的互動,自然可忘卻悲傷。」 是不是這樣呢?我決定拜訪剛剛入口處的一間日本料理,店面很小,叫做「魚菜亭」,走進去,只能說空間真的非常小,頂多五坪,左側是吧檯加料理檯,只能擁擠地擺上四張高椅子,右側有榻榻米,上面只有兩張長方桌子,而且外側顧客得背貼牆,內側顧客得兩桌背貼背,再過去就是一間小小洗手間,沒了,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吧檯後方牆壁上也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日本清酒。
老闆北鄉清治,六十歲,專業地穿著白色的料理服,我一進門,就送給我一個大大的笑臉,精神抖擻地大喊「歡迎光臨」,我被他飽滿的元氣給激勵到了,也大聲地回以「空巴瓦!」理著小平頭、髮色有點泛白的北鄉先生,在料理檯邊,用巧妙雙手不斷地做出一道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料理,嘴邊始終掛著微笑,還不時跟吧檯上的一對中年男女交談著,經常講到開懷大笑,完全看不到災民的悲慘情緒,他,真的是災民嗎?
沒錯,他不但是道道地地的核災災民,他還因為這場災難失去七位寶貴的家人,因為家鄉「久之濱」這個地方在福島海邊,又在福島核電廠二十公里內,真是標準地歷經一場大地震、大海嘯與恐怖核災的三重複合式災難。
地震發生當時,他人不在久之濱,跑到隔壁城市理髮而躲過一劫,但卻從此無法再回到家園,海嘯沖走了他的房子和日料店面,摯愛的家人淪為波臣,接下來的核災又讓他連立足在自己家鄉的土地上都不行,他,真的一無所有了,從此,他足足哭了半年。倖存的鄉親們被安排到郡山避難,他覺得自己像是幽靈一般,失魂落魄地隨著逃難人潮到避難所,惶惶不可終日,身邊又全是消沉悲傷的災民,他不知道自己活著幹什麼?於是,這位年屆不惑的大男人只能不斷地哭泣,淚水乾了以後,就是繼續發呆、兩眼無神,他唯一可以慶幸的事是,活下來的他沒有受傷。
這就是重災區災民的絕望情緒,避難所瀰漫一股深藍色的憂鬱,或者說,已經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色愁苦境界了。
北鄉先生什麼時候止住淚水的呢?有一天,有位倖存的老顧客遇到他,突然跟他講:「我好想念你料理的味道喔!」頓時之間,閉塞的腦袋像是被雷打到一樣,突然驚覺到:「原來,這世界還有需要我的地方。」
二○一一年八月,他得知磐城這個街廓將開闢專供災民做生意重生的「黎明市場」,於是,用自己在銀行剩下的一點存款,再加上政府對災民的補助款,決定自我拯救,要讓老顧客喜愛的熟悉味道重現江湖。
他來到鬼街,年輕的松本先生還幫他找來一些義工,大家共同打造全新的日本料理店,義工們特別讓北鄉先生抹上第一筆油漆,他笑了,也鼓勵自己,從此要笑、要大聲地笑,讓大家看見他不再悲傷;而且,他要把這間日本料理店當作「元氣中心」,希望自己的正能量也能影響其他的災民,這樣,才可能有復興的一天。「家園土地可以被摧毀,但人不能從此頹廢不振,那只會讓災區更雪上加霜!」
這也是為什麼我看到北鄉先生時,他總是開懷地笑,他就是這樣時時刻刻勉勵自己的,甚至,他還告訴我,他不是最可憐的,因為他擁有一身的廚藝,換個地點可以再營生,讓人家雇用、不再當老闆也行;但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是在福島海邊捕魚的,他們可就再也無法下水,除了因為福島臨海已經受到汙染之外,他們的船隻財產也都被海嘯沖走,他強調:「對這些漁民來說,一旦不能捕魚,就幾乎是什麼可能性也沒有了!」
我很樂見北鄉先生的重生,這位歐吉桑終於在困頓中看到自己還是擁有些許幸運的,甚至,他也開始鼓勵他人,他說,「我是被客人救回來的」,接下來他會加倍服務客人,所以,他到處尋找安全的天然食材,也跟福島之外的各地漁會充分連繫,尤其,他遠到北海道訂漁獲,料理店的干貝和北寄貝就是來自北海道。
不再使用家鄉福島的漁產,這在情感上是很莫可奈何的,北鄉老闆現在時時刻刻都充滿元氣,他還大聲地告訴我,他最拿手的就是做生魚片沙西米,說著說著,雙手又開始料理了,他說他會比災前更努力傳達「魚的魅力」,用美味保留家鄉的滋味!
不過,笑容的背後,北鄉先生還是很想念家鄉的,他不知道哪天有可能回去站在那塊孕育他六十年的土地上,即使看一眼都好。
核災,讓人類陷入沒有答案的困境!
尋回兩百年味道的醬油
同樣住在大船渡僅存的廣場飯店,目的是為了造訪隔壁的陸前高田市,那是一個我所見過最為傷心的地方,兩萬五千人的城市,完全化為烏有,海嘯進來之後,整座城市被夷為平地,由於平地很大,缺乏可立即爬上避難的高處,死傷也就很多,大約有一千五百人罹難;兩週年了,我們即使是開著車繞行,過了十分鐘,地表上還是只見白雪、雜草和堆積成山的廢墟石塊與鋼筋,誰能想像,這裡曾經是一個觀光大城市呢?
這麼巨大的創痛,可以想見,裡頭有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此刻,我們要設法去尋找一個兩百年老醬油的味道!
八木澤商店,一八○七年創立,到二○一一年大災難發生時,已經有兩百零四年的悠久歷史了。那是日本的江戶時代,剛開始起家的時候是在山形縣的米澤,「米」字拆成「八」和「木」,就變成「八木澤」,原本是做清酒,從一九一○年發展出一種獨特的菌種,開始做醬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河野家族就把清酒和醬油工廠分開了,醬油事業歷經多次的品評會都拿到第一,擊敗一千五百多家的同業,可謂稱霸全日本,但,三一一大海嘯,卻把八木澤的一切,摧毀殆盡……
從電子檔的老舊照片中,依稀可見八木澤商店的傳統質感,這家歷史悠久的商店與醬油製造工廠都坐落在陸前高田市,海嘯帶走一切,連帶他們家所有的醬油桶子也淹沒在滾滾浪濤當中,精緻的極品卻宛如糞土塵埃一般,一切變成粉碎雜亂的垃圾。
為了找到河野家族,我來到山林間的組合屋區,找到臨時架設的八木澤商店,即使是災區的臨時屋,依舊保持著典雅傳統的風格,尤其,它們的古店儘管已經被海嘯摧毀,但菱格紋門窗外觀的特色,沒有被遺忘。
拉了木門進入商店,架上擺滿各式各樣的釀造產品與味噌,更有好多得獎的紀錄,甚至,日本的漫畫書也有以八木澤商店為主角的故事,足見它們享譽東瀛的地位。我細細端詳著這一切,轉角處,立刻瞥見一個大大的老八木澤商店模型,我想,這家子人一定很念舊、很守護傳統價值。
「雅琳姐,社長來了!」翻譯Makoto把我從商品瀏覽的情緒中叫醒。
「哇,怎麼這麼年輕?」這是我的第一個反應,沒錯,我還沉浸在兩百年歷史的醬油文化洪流裡,怎麼眼前出現的社長這麼年輕?
他是第九代掌門人河野通洋社長,地震當時才三十七歲,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爸,最大的已經念國中了,地震來襲時,他正召集公司幹部開會,一聽到有海嘯警報,立刻啟動避難機制,無奈最後還是失去親愛的姑姑,以及一位加入消防團返回重災區救災的三十年老員工。
河野社長雖然年輕,最重要的任務還是確保員工的平安,三一一災後,他花了四天的時間才有辦法把所有員工送回家,當時離別的時候還約定:「我們知道這個災難太大了,但是,四月一號,災難後二十二天,我們一定要再集合重逢!」
就這樣,大家分手,各自回家去面對不同的傷痛與考驗,並且約定好四月一號再見。果真,這個災後愚人節到了,除了不幸往生與失蹤的之外,員工們都出現了,足見這個兩百年老家業的凝聚力。河野先生確定大家起碼平安,開始收拾起悲痛,要重建醬油產業,這才發現,完全找不到菌種了。
有一天,當地電視台的記者來電通知,說在某個廢墟找到一個八木澤商店的醬油桶子,河野通洋立刻趕到現場,跟工作人員不斷地設法在大大的桶子內部刮取菌種,心裡真的焦急萬分,因為想說祖先的智慧與資產就存乎這一線希望了,但是,他們費盡心思地東刮刮、西刮刮,還是什麼都找不到,唯一有刮到一點點的,卻因為浸泡海水,也已經無法再利用了。
味道,真是無可替代,整個家族陷入愁雲慘霧當中,難道,這個兩百年事業,就此畫下句點嗎?
天無絕人之路,就在萬般沮喪的時候,一個來自釜石市的地方行政法人機構「岩手縣工業技術研究中心」來電,說它們之前為了研究日本第一醬油的菌種,特別留了四公升的樣本,雖然釜石市的機構也有損傷,但醬油菌種的樣本「還活著」,所以已經移到山上安全的研究中心去了。 這個天大的好消息振奮了河野家族,我也因此長途跋涉到那個位於山上的研究中心,只為拍攝那個一甕殘存的感覺。
現場積了好厚的雪,我留下重重足印後,在它們研究中心恆溫兩度的儲藏室裡,終於找到那關鍵的十罐培養皿,裡頭就是八木澤醬油的菌種樣本,打開一聞,還真是香味撲鼻,嗯—─,就是這個味道,維繫了家族興旺兩百年的命脈……
三十七歲的河野社長真的是個充滿活力與正向思考的人,他說,面對海嘯災難,他從無絕望的心情,內心只有一個感覺,就是奮戰到底;當時,他每天都在幫忙確認大體,那種悲慘是對人心非常扭曲的,也很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力,但他就是只想對海嘯開罵,內心雖然憤怒無比,卻又同時讓他冷靜不已,眼見百年工廠被沖走,他只想著要如何從頭開始,所幸,找到菌種樣本之後,他開始貸款重建,而為了讓百年事業永續發展,這回他找更高的山去重建更大的工廠!
我跟著河野社長繞過一個又一個蜿蜒的山路,終於在天黑前一刻抵達山上又大又新的工廠。佔地面積都很大,可是當時氣溫實在很低,我一再打哆嗦,想快速移進建築體裡,在發抖的同時,我又看見被白雪覆蓋的廠房外觀底座的設計,仍是熟悉的八木澤式菱格紋。
終於,工作人員來開鎖,我立刻踩過厚厚的積雪進到全新的工廠,進入眼簾的全是現代化大型機器,八木澤商店因為海嘯這場危機必須置之死地而後生,乾脆更大手筆地把它當作轉機,進入全自動生產的階段,但強調必須保持傳統的技術。過去災前的營業額一年有四億兩千萬日幣,現在投入六億日幣設廠,期待將來要有更大的收益,尤其,整個家族不願再受到海嘯的威脅,工廠就此定居在沒有土石流危害的山上。
但,海邊那個故鄉城市呢?陸前高田市,還想回去嗎?河野社長又是以斬釘截鐵的語氣告訴我,陸前高田存活下來的人有八成都想要住在高處了,如果要回到故土的話,那請政府墊高八到十二米,他們才敢回去。
這又是一個要求墊高整座城市的聲音,那麼大的面積要墊高四層樓,談何容易?古代還有愚公移山的故事,現代的災難寫實大悲劇儘管歷歷在目,但要真能移山填高人類居住的土地,那還真是個天真的想像,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當天災掠奪一切之後,安全,成了人們最大的渴求!
告別河野社長,我又踏回那條蜿蜒的山路,夜幕低垂,他的影像卻在腦海中更鮮明起來,因為,這又是災區一個奮力向前的年輕人,兩百年的產業可以復活,也是靠他不斷地凝聚員工的元氣;而味道,原來這麼不容易取代,少了大家所依戀的那一味原始,什麼豐功偉業也枉然!
以愛為基礎,重生才能開始
說實在的,第三趟前往福島核災與三一一重災區,出發之前,我只想到要採集好故事,把災區的真實狀況,用第一手深度觀察與人物的角度報導出來,這是當記者二十多年來一貫秉持的態度。但,當我第一天風塵僕僕、素顏趕抵福島,遇到扶桑花女孩被指身上會釋放輻射,以及七名親人過世而哭了半年的居酒屋歐吉桑,我卻只想當一個災區的天使,想拚命地帶動士氣、振奮人心!
因為,災難,實在太大了!
於是,每到一個地點、每遇到一位災民,我總是和他們一起呼口號!一起加油打氣!而且,我用我的破日文帶大家愈喊愈大...
目錄
〈推薦序〉不忘,是最大的祝福 方念華
〈推薦序〉體驗災難之神行腳過後的痕跡 五月天 阿信
〈推薦序〉這不叫採訪,這是陪伴 魏德聖
〈推薦序〉在絕境中也不向現實屈服 侯友宜
〈推薦序〉記者的良心和責任 小野
〈自序〉重生的愛與勇氣,看見新希望
首部曲│最大的苦難
目睹一座城市迅速消失
承載著喪子之痛的山茶花油
水火夾攻,只能放棄救援
與世隔絕,恐怖的寂靜
水淹小學的巨痛
二部曲│最美的重生
車牌硬要三一一的喪妻鐵漢
最年輕的漁夫,買大船拚了
點亮暗夜燈火的居酒屋
尋回兩百年味道的醬油
有Guts的東京年輕人
海嘯沖不走的八十年老招牌
三部曲│希望的力量
台灣醫師父子檔堅守福島
可以回家的日子何時來臨?
逃亡率九十一%的核災小學
看似風光明媚的輻射死城
曝曬於輻射值九百多倍的山林間
被質疑身上會釋放輻射的扶桑花女孩
種出日本最甜蘋果,卻很自卑的福島農
乏人問津,欲哭無淚的柿子農
天皇最愛的溫泉湯屋空蕩蕩
哭了半年的歐吉桑重現「魚的魅力」
希望回來了,振奮受創的心靈
〈後記〉以愛為基礎,重生才能開始
〈推薦序〉不忘,是最大的祝福 方念華
〈推薦序〉體驗災難之神行腳過後的痕跡 五月天 阿信
〈推薦序〉這不叫採訪,這是陪伴 魏德聖
〈推薦序〉在絕境中也不向現實屈服 侯友宜
〈推薦序〉記者的良心和責任 小野
〈自序〉重生的愛與勇氣,看見新希望
首部曲│最大的苦難
目睹一座城市迅速消失
承載著喪子之痛的山茶花油
水火夾攻,只能放棄救援
與世隔絕,恐怖的寂靜
水淹小學的巨痛
二部曲│最美的重生
車牌硬要三一一的喪妻鐵漢
最年輕的漁夫,買大船拚了
點亮...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