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主管東野圭吾臺灣甜碳水循環人生五種財富我討厭貓角川漫博會猶太商法三浦紫苑王浩一謝謝你留下來陪我大塊文化75折起匡靈秀東京日日讀冊選讀季暢銷5折起大罷免
暫存清單
限量商品已售完

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1680~1790)(二手書)

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作者:李文良

評價
13收藏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二手價:73 NT$ 276 NT$ 380

教科書學科檢索:人文學門>人類學學類
賣家:mi
書況(讀冊判定):良好
備註(賣家自填):無畫線註記
商品備註與退貨說明

本商品已絕版

購買新書
88 334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先蝦上市
#絕版讀賣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本書以清代南臺灣開發過程中「客家」族群的移懇與定居為中心,從地方社會及其與國家的互動切入,來瞭解清代臺灣「客家」群體形成的原因,及其在臺灣定居的歷史過程。同時對於清代臺灣的閩客關係、「客家」族群在南臺灣開發史上的角色、水田化運動、地方動亂中的族群關係、義民概念的發展、科舉學額及祖籍認同等問題,均提出新的觀點與詮釋。以厚實的史料基礎,刻畫清代統治前期一百年南臺灣的社會實態。

「客家」族群至少經歷半世紀以上的努力,直到十八世紀中葉才獲得應有的身分和權益。臺灣「客家」社會的成立與發展,不只和島內農墾活動、社會動亂、族群建構息息相關,也對應著清帝國的地方控治及華南的商貿活動和經濟發展。研究清代「客家」移民定居的歷史,有助於瞭解清代臺灣社會整體發展的歷史。

作者簡介:

李文良
1968年生,屏東縣人。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曾獲日本交流協會以及教育部獎學金,兩度赴東京大學訪問研究。現任臺大歷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殖民統治時代林業史以及清代臺灣社會史。著有《中心與周緣:臺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臺灣史料集成提要》(合著),以及論文十數篇。

各界推薦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二手書版本、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呈現為準,若影片內未有附件或贈品
呈現即表示此二手商品無提供附件或贈品。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