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圖讀懂世界史背後的權謀與智識
從製圖者的洞察與偏見,走入經緯度上的真實與野心。人類愛看著地圖探索知識、設定戰略、發想創意、開疆擴土;
大製圖師則是地圖背後那位翻轉時代命題,或是為權力者操弄歷史視角的魔鬼畫家!
‧一幅地質圖,促成轉折戰局的敦克爾克大撤退
‧哈利.貝克創新手法繪製的倫敦地鐵圖,普惠全球交通識別系統
‧安迪.沃荷的蘇聯導彈基地圖,顛覆製圖模式,化為諷喻時事的媒介
‧德製宣傳地圖,蓄意引發大眾恐懼、合理戰爭行為
‧殖民主義時代的歐洲列強,僅憑一張非洲地圖就肆意瓜分領地,開啟黑色大陸百年政治動盪
本書收錄百幅最珍貴的關鍵歷史地圖,自上古到現代、橫跨真實地理與想像空間。包括:引領13世紀以後製圖基礎的托勒密「世界地圖」、探討人類與宇宙關係的「天文圖」、奠定北歐神話架構的「九界圖」、製圖師依付費者需求量身打造的炫耀性消費品「城市全景圖」、左右美國南北戰爭局勢的「河谷攻略圖」、曲解現實或美化國家領導人的「政治宣傳圖」等。
從東方到西方、從宇宙知識到國家野心,以精美插圖為引,細數每一張地圖背後令人著迷或驚愕不已的故事與歷史,以及製圖當下的時空與製圖者的動機,是如何記載、定義、創造和改變世界。
當欣賞地圖遼闊世界的同時,輝煌燦爛的世界製圖史也一樣不容錯過。在書中你將看到:
◎最古老、最精緻昂貴的地圖原樣
‧西元前2,300年的巴比倫泥版地圖僅巴掌大,能清楚看出土地與水域的分布
‧南宋時期的石刻地圖,標示出超過四百處的地名
‧荷蘭布勞家族產製的世界地圖,以四元素、四季、太陽系七大行星、和世界七大奇觀等圖像為邊框裝飾,手工上色呈現鮮艷色彩與細緻輪廓,精湛的製圖工法成為各界爭相收藏的藝術品
◎製圖概念與技術演進
‧托勒密訂立「本初子午線」,劃分東西經、南北緯,後世均能根據經緯座標定位
‧亞歷山大‧洪德堡首次使用「等溫線」和「等壓線」標示氣象變化
‧各種突破製圖格式,簡化訊息的資訊地圖:貝克的簡易色碼地鐵圖、貧民區分布圖、地質圖、海嘯圖……
◎引領探險與掠奪,決定戰役成敗的地圖
‧美國總統傑佛遜派遣遠征隊繪製首張美國西部地圖,激起長達近半世紀的西部大拓荒熱潮
‧標示敦克爾克地區附近土質不適坦克行駛的「英法地質圖」,讓希特勒打消派遣裝甲部隊出動的念頭,英軍得以順利撤退,保留關鍵戰力
‧二戰時盟軍依據德軍奧馬哈海灘防禦分布圖擬定戰略,成功登陸
◎藏在地圖裡的想像、奇幻與創新
‧1869年兒童地圖讀物《地理好好玩》,利用各國領土輪廓,以擬人化的方式呈現該國人民特性與生活面貌,法國是有著誇張鷹勾鼻的自戀女王,蘇格蘭是穿著格子裙吹著風笛的小伙子
‧俄國插畫家米哈伊爾為托爾金奇幻鉅作《哈比人》繪製的中土世界地圖
‧17世紀百科全書編輯阿塔納斯.珂雪根據柏拉圖的敘述,描繪亞特蘭提斯文明可能所在地
【好評推薦】
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蔣竹山:
「百幅精美地圖,述說著一個個動人的世界史故事,作家克拉克成功地將歷來的早期地圖、突破性地圖、探險時代地圖、軍事地圖、近代疆界地圖,以及諸多荒誕、諷刺地圖,一次呈現在讀者面前。透過觀看者的主觀理解與欣賞,作者引導我們,瞭解看法的細微差別是必要的,既要明白地圖的象徵意義,也要弄清楚本質問題。」
【改變世界圖鑑系列】
《改變世界的100份文件:從奠基現代科學的牛頓手稿到扭轉通訊結構的第一則推特》2016年11月出版。
精選百份文件,速讀文明與野蠻的軌跡!
一則教宗敕諭,如何開啟百年宗教迫害?一份議定書,怎麼決定千萬猶太人命運?收藏翻轉歷史軸線的原稿副本,親臨無聲文字撼動世界的關鍵時刻!
《改變世界的100張草圖:從革新醫學的人體解剖圖到顛覆音樂產業的iPod原型》2016年12月出版。
人類史上最重要的思想、理論與概念的草稿圖像。
靈光乍現的立體化瞬間:第一幅針灸穴位圖、第一張沖水馬桶設計圖、第一次畫出來的DNA雙螺旋圖……重擊當代思潮的線條初稿,創新大師推進文明的藍圖全收錄!
作者簡介:
約翰‧克拉克 (John O.E. Clark)
作家,編輯。編撰英文字典、百科和各種知識書籍。專注於研究致力創新的製圖師,如: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亞歷山大・洪堡德(Alwxander von Humboldt)、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等人。
譯者簡介:
曾雅瑜
自由譯者。polarhue@gmail.com
章節試閱
【布勞家族(The Blaeu Family)】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由於許多技術精練的製圖師繪製華麗精美的地圖,而引領人類邁入「地圖集的黃金時代」。荷蘭無可非議是製圖商機的天下,而奧特柳斯和麥卡托則是其中領銜先鋒,並與布勞家族共達巔峰。布勞家族出版的地圖,因其高超精湛的工藝水準而快速崛起,他們的印刷坊也成為歐洲最大型的一家出版商。
興盛100年左右的布勞地圖製造王國,其創辦人為荷蘭阿克馬的威廉.布勞(Willem Janszoon Blaeu,1571∼1638年)。他曾為著名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的學生,之後於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成立製造地球儀和科學儀器的公司。到了17世紀初,威廉收購印刷機和兼營印刷航海圖、地圖掛畫和書籍。「布勞地圖出版社」(The Blaeu)因為印製航海圖而持續打響名聲。1606年,首次印製的航海圖《航海之光》(Licht Der Zeevaert),範圍涵蓋了北海、低地國家和英格蘭南部;其次為1623年出版的航海圖《海鏡》(Eeste deel der Zeespiegel)。到了1630年左右,威廉的兒子瓊(正式原名為約翰內斯)加入出版社,他是威廉創辦出版社同年出生的,本身曾在萊頓大學研讀過法律。自1631年起,地圖開始出現父子倆的聯名。
出版社日益增長的聲譽和營業成績,促使他們將印刷坊擴遷到堡倫赫克(Bloemgracht)。在新的印刷坊中,共有9台印刷機在運作,而印刷坊營運全盛時期所聘雇的全職員工約達80名。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地方是,這對父子團隊開始發行一系列令人驚豔連連的地圖集,無論是美感或規模都是前所未有的出色。該系列首幅地圖是1630年出版的《大西洋附錄》(Atlantis Appendix),此幅的銅版是威廉向製圖師前輩約道庫斯.洪第烏斯收購而來的。然而,布勞真正的第一幅傑作是收錄208幅的地圖集(1635年出版),他為此隆重特命為《世界概觀,或涵蓋所有區域的全新地圖集》(eatrum Orbis Terrarum, Sive Atlas Novus in quo Tabulae et Descriptiones Omnium Regionum),該地圖集也有拉丁文、德文、荷蘭文和法文版本。
這套兩卷一體的精美地圖集一鳴驚人,因屢次修訂資訊再版,而廣受大眾歡迎,像是1645年的版本,已經擴展到四卷;到了1662年則擴增到十二卷。
1662年出版的地圖集《大世界地圖集》(Atlas Maior),收錄了593幅跨頁地圖和3,000頁的文字說明,該版本印製形式是17世紀當時尺寸最大且最豪華昂貴的圖鑑。與同樣來自布勞出版社發行的地圖集相比,這套書可是擁有高超精湛的工藝,尤其手工上色在精美紙張上所呈現出來的鮮豔色彩,以及精心排版和細緻華麗的裝幀。《大世界地圖集》裡的一幅世界地圖,以描繪四元素、四季、太陽系七大行星和世界七大奇觀作為邊框裝飾。
該地圖集被一位荷蘭富人炒作成精緻珍貴的文物(售價45,000荷蘭盾,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數目)。超大尺寸規模形式的地圖集,往往都有特別的展示櫃保護著,並成為珍貴的傳家之寶。荷蘭貿易代表團經常捐贈這件貴重的地圖藏品給其它國家,因此不少國家元首都擁有這件收藏品,其中一版則在1688年,進獻給鄂圖曼帝國的蘇丹蘇萊曼二世。
17世紀歐洲航海大發現中,居於主導地位的是1568年起長期與西班牙統治對抗,最後贏回一個活力自由貿易的荷蘭共和國。在荷蘭航海員征服葡萄牙帝國,取得重要的貿易路線和據點的掌控權的那一刻起,經濟快速起飛展現前所未有的鼎盛繁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荷蘭在1623年獨占了(儘管表面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共享)傳說中生產搶手的荳蔻、丁香和蔻皮的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屬印度尼西亞群島)。而原本一直是歐洲商業的中心的安特衛普很快地被阿姆斯特丹取代。在海運貿易帶來的經濟繁榮之下,地圖是極其重要的實用工具和作為世界貿易主導地位的象徵。1633年,威廉.布勞被任命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簡稱V.O.C)的首席製圖師,正式奠定他卓越專業的名聲。1638年在他逝世後,他的兒子瓊繼承了他的工作崗位。
威廉離世之後,瓊和他的弟弟科內利斯持續共同經營生意(可惜因為弟弟英年早逝,享年34歲,這段短暫的合作關係也因此在1644年落幕)。瓊.布勞除了出版華麗的地圖集之外,同時期內也製作一系列的城鎮地圖集。尤其是1640年出版的《比利時全新宏偉的皇家劇院》(Novum ac Magnum Theatrum Urbium Belgicae Regiae),收錄了220幅地圖,充滿著民族主義的風格,目地是要慶祝蓬勃發展的荷蘭共和國的城市;荷蘭共和國於1648年與西班牙簽署《威斯特伐利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後正式成為獨立國家。
從英國國王查爾斯一世收藏《大地圖集》摹本來看,一眼便知是來自布勞地圖出版社的產品。學者們估計布勞地圖出版社在顛峰期時,可能在短短4年內製作了1,000塊銅版,印製了100萬幅以上的地圖。
1650年,隨著瓊被任命為公民警衛隊長,以及當選為阿姆斯特丹市議會議員(1651∼72年)和其它職務,他的官方評價不斷成長。很顯然受到荷蘭年輕總督威廉二世青睞的他,對此事也是樂此不彼。1667年,他在格拉汶街(Gravenstraat)又開了一家擁有15台印刷機的新印刷坊。
然而,1672年是布勞家族的不幸之年。當年2月23日,一場大火燒毀了格拉汶街印刷坊的一切,所有製作好的地圖和銅版畫都付諸東流。同年9月,荷蘭新總督威廉三世上任,瓊的政治生涯也起了微妙變化,他失去了議會職位。接著,瓊的健康亮起了紅燈,最後於1673年底逝世,享年75歲。
儘管家族企業由他的兒子瓊二世和彼得共同經營,但成就仍無法超越當時威廉和兒子瓊一起創下的昔日巔峰,最終印刷坊於18世紀初結束營業。隨著瓊.布勞的離世,荷蘭地圖黃金時代也算是真正走到了盡頭。
【敦克爾克大撤退(Dunkirk)】
「希特勒親自下達第2和第8軍團聯合左翼的B集軍團攻擊阿拉斯(Arras)東部,並持續往西北進攻的命令。另一方面,部隊朝阿拉斯西北部推進,但並未超越一般運河防線。身為東翼的機動部隊,則負責引導敵軍到上述提及的優勢防線陣地交戰。」
1940年5月24日電訊發出的這道著名的「希特勒命令」(上述),一直以來備受爭議;這其中令人匪夷所思的關鍵是一幅地質圖。由於法國和英國蹣跚走過佛蘭德斯野地,而德國裝甲師從南方推進,看來勝券在握。不過,為什麼裝甲軍要引盟軍入海而非往前進攻?有人認為是戈林向希特勒施壓,讓德國空軍獲得摧毀英國的榮譽。也有人認為希特勒刻意給英軍脫逃的機會,是為了之後政治上有助於與英國議和。最後,據說希特勒否決了所有人,理由就是錯過良機。不過,所有解釋都不是造就敦克爾克「奇蹟」的答案。
法蘭克部隊(Frankforce)的攻勢,英國遠征軍在阿拉斯的反擊,都對希特勒本人造成了衝擊。倫德斯特(Rundstedt)和克萊斯特(Kleist)一直擔心他們的側翼暴露行蹤,希特勒也替他們擔憂。且英國接連取得的勝利,上週二德國第5分隊的挫敗,亦證實了他們隱憂。此外,德國第8空軍部隊承認英格蘭皇家空軍戰鬥機造成「斯圖卡」(Stuka;即俯衝轟炸機)損失慘重。德軍對於佛蘭德斯的作戰計劃尚未有結論。現在的情況是,德軍B集團軍開始從北面和東面進逼,而A集團軍組從南面和西面向剩下盟軍部隊施壓。誰應該是在最後階段掌控戰局的人?哪支軍團適合這次任務?是重裝甲的A集團軍,還是步兵充備的B集團軍?在這個情況下,博克(Bock)從倫德斯特那調來第4軍的步兵,納入自己率領的B集軍團。然後,重新編制一支整合步兵、砲兵和空軍的軍團。他們必須破除與A集團軍對抗的盟軍部隊,鞏固從卡夫令到聖奧馬爾的防線〔即沿著「阿河」(Aa)和從艾耳(Aire)和貝蒂納(Bethune)到郎斯(Lens,即運艾耳運河或拉巴塞防線)〕。德軍熟悉加萊(Calais)和新波特(Nieuport)之間的地形,前線的將領認為該區地形適合裝甲軍行動。但最終下達命令的人並不在該區附近,且必定會受到官方參考手冊的影響。
1940年2月29日,一系列的地圖和手冊在柏林出版,但僅供軍方使用。在《北法地質圖》(Militärgeographische Beschreibung von Frankreich)的第一卷陳述:
在潮濕的天氣下,一片廣大原野成為沼澤地帶,根本無法步行通過。而車輛一般只能在可行駛的道路上移動,其實道路非常多,而且大多堅固。這些道路和小鐵路穿越堤防;一般來說,像是水道、運河、溝渠都很狹窄,這樣的形式大量可見,適合密佈鐵網來防禦。
伴隨本手冊的地圖,也附註一些敦克爾克周邊的地形說明:
主要土壤類型:泥炭,地表附近的地下水。步行和交通工具:任何時候都差強人意難行;旱季有利步兵通行。障礙:軟土地面,許多縱橫交錯的溝渠、淺層地下水,可以挖出來形成水道障礙。砲兵射擊陣地:潮濕,地面不能夠負載重量……砲兵觀察優勢:平坦、地勢低窪、無上升地面。
而那些沒有顯示低於海平面的地形,也只佔到一點點優勢而已。對於曾見過土地被戰爭破壞的人來說,結論顯而易見:
這片土地只要碰到一滴雨,對於坦克車來說絕對必死無疑。古德里安為此感到震驚。他寫道:這一天(24日),最高統帥調停正在進行的軍事操作,這過程可能將嚴重影響未來戰爭走向。希特勒下令左翼在阿河停戰。這條河禁止穿越。
他接著下令,德國空軍要拿下敦克爾克,如果可以的話,順便連加萊也一起。
我們完全說不出話來。但由於我們不知道這道命令的原因,也很難反駁它。因此,裝甲師奉命:「鞏固運河防線。利用這段時間好好休息。」
阿道夫-希特勒武警衛騎隊(SS Division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被分派給古德里安指揮,他下令進攻位於阿河的聖奧馬爾以北10公里處的沃滕(Watten)。星期六早上,他去檢查警衛騎隊,發現指揮官迪特里希(Sepp Dietrich)違令,他越過渠化河道,並以一座修道院廢墟作為陣地。但迪特里希解釋,從山頂上,敵人可以看到他那些在西岸的士兵,古德里安因而同意這個位置必須鞏固。
到了5月26日星期日,希特勒再次下達命令,布洛涅(Boulogne)已淪陷,最終第2裝甲軍以88毫米高射砲破壞了古城牆。第20警衛旅(20th Guards Brigade)被下令在5月23日星期四晚上6時30分撤離海邊城鎮。
敦克爾克戰役,又稱「敦克爾克大撤退」,是因該地形不適合坦克車而造成的挫敗,並非來自其它失誤使然。且事後來看,希特勒限制裝甲軍出發是正確的。
【諷刺趣味的國家地圖(Mocking National Stereotypes)】
古閃米特語(後為希伯來語)第一個字母是「N」(Aleph,音譯:艾樂芙),其源自腓尼基象形文字「公牛」之意。「Aleph」也是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的化名,他於1869年製作一本兒童地圖讀物《地理好好玩》(Geographical Fun)。哈維的用意是想發展一套歐洲地理教育圖集,有助於那些認為地圖與地球知識很乏味的年輕學子大大改觀。
他也希望這獨特的教學地圖繪本「可以讓心靈瀰漫著健康有益的異國認知。」17世紀有位證實血液循環現象的人也叫做威廉.哈維,但他跟這位開明的哈維是迥然不同的兩個人。繪製地圖的威廉.哈維(1796∼1866年)是早期維多利亞傳統典型的老師,通常對於歐洲各國有著刻板印象。他在長達16頁的地圖集裡,利用各國的地理輪廓,將之擬人化成該國人民典型的生活樣貌。為了強調這點,每幅地圖皆伴隨一首4句詩來總結該國民族的特性。例如:愛爾蘭被描繪成背著孩子的農婦,她的手裡拿著一只裝滿嬰兒哺育用品的箱子,而背上的孩子還握著一條鯡魚。為了強調愛爾蘭處於貧困環境,伴隨詩句則是如此描述:
典型「綠寶石島」應長什麼模樣?
看見孩兒笑容的農婦是否幸福?
雖然她不富有,但卻擁有豐富的在地恩典,
鯡魚、馬鈴薯、滿足笑臉。
言意之下,只要有魚和馬鈴薯,生活一切足夠。
全書12幅的地圖集,以英格蘭作為開端,描繪富有同情心的維多利亞女王作為象徵意義。她頭戴不列顛鋼盔,手持三叉戟和聯合旗盾牌。接下來一幅是蘇格蘭,是一張擁有愁苦的臉,並且露出毛茸茸膝蓋的紅髮風笛手,從無框眼鏡窺視著隨風起舞的短裙,蘇格蘭旗以素面藍底為主,而左上角有聯合旗。另一幅代表威爾斯的是蓄著山羊鬍的歐文.格蘭道爾親王(Owen Glendower),他頭戴金色皇冠,身披龍袍,並且配戴耳環,口中還唱出「一串長長的亞瑟王家譜」。威爾斯旗跟聯合旗一模一樣。
繼愛爾蘭地圖之後,哈維橫渡英吉利海峽,幽默譏嘲那些不得歡心的外國人。第一個調侃的是法國,圖中描繪有著高高鷹勾鼻的皇后,手持一面閃閃發亮的鏡子,藉此宣告帝國的美貌、財富和權力。伊比利半島地圖則同時涵蓋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是位身穿長裙、長髮飄飄的少女,手裡捧著一串葡萄,和隔壁友好的葡萄牙大熊共襄盛舉。大熊身穿紅褲,綠色燕尾服,加上花邊領。至於義大利則蓄著大鬍子,呈現「為自由決不輕易妥協」的革命姿態;他腰上掛著一把劍,另一隻手舉起根棍子,即便頭戴一頂農夫帽,手裡仍緊緊抓著象徵自由的帽子。而在鄰近的撒丁尼亞王國,含淚的樞機主教一手揚起十字架,一手緊抓收好的傘。
在德國完成偉大統一之前,普魯士和德國的地圖是獨立分開。在普魯士地圖中,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單膝下跪,將手裡紙條遞給忠心耿耿的皇家鐵血宰相奧托.俾斯麥。頭戴尖釘頭盔、身著長版灰色軍大衣並佩戴金色肩章的俾斯麥,手持火槍,雙眼凝視著波蘭方向,試圖進一步尋找征服據點。德國則是一位楊柳細腰的淑女,對於即將到來的統一大業感到榮耀愉快……「翩翩起舞的淑女表達了她的欣喜。」
荷蘭和比利時的形象也以女性為主。比利時地圖仍保留後來德國併吞的地域範圍,荷比地圖中的兩位女性,高個女子是比利時,她憂心忡忡地看著嘴裡叼著雪茄並抓住她帽帶的荷蘭女子。
荷蘭面積小很多,反映了大規模填海造地工程前的國家面積。這兩個國家代表「一塊土地……隆重的完美藝術。」接著是島嶼支離破碎的丹麥,主要島嶼是一位似乎快要往後跌倒的溜冰女子,而剩下眾多小島則以妖精怪物形象與扭曲的臉呈現。該地圖是獻給英國威爾斯王子和王妃。
最後一幅地圖是俄羅斯,展現經典俄羅斯熊背對著把腳趾泡在裏海的白鬍子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其4句詩如下:
彼得、凱瑟琳、亞歷山大,
瘋癲的保羅和尼古拉,可憐憂鬱徘徊不去,
所有冷落凋零,排除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外;
老鷹、神父、熊皆至高無上。
哈維的「諷刺地圖」會比一般酒吧笑話更損人利己嗎?其實不會。如同地圖集的副題:「描繪各國的幽默輪廓」(Being Humorous Outlines of Various Countries),哈維化身成為了想辦法逗她久病無法下床的哥哥歡笑而繪製這些地圖的15歲少女艾樂芙,其實是希望「如果這些地理思索能激起孩子們的歡笑;那片刻的娛樂效果也應能鼓勵年輕學子的好奇心。」
【布勞家族(The Blaeu Family)】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由於許多技術精練的製圖師繪製華麗精美的地圖,而引領人類邁入「地圖集的黃金時代」。荷蘭無可非議是製圖商機的天下,而奧特柳斯和麥卡托則是其中領銜先鋒,並與布勞家族共達巔峰。布勞家族出版的地圖,因其高超精湛的工藝水準而快速崛起,他們的印刷坊也成為歐洲最大型的一家出版商。
興盛100年左右的布勞地圖製造王國,其創辦人為荷蘭阿克馬的威廉.布勞(Willem Janszoon Blaeu,1571∼1638年)。他曾為著名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的學生,之後於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成...
作者序
【引言】填補未知領域,激發想像空間
──傑米.布萊克(Jeremy Black)/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歷史學教授
地圖總是有股揭開世界真貌的潛力,令人想像未知的世界。地圖上的點、線、面,不僅同時展現希望與恐懼,也激發心靈層面的漫遊與好奇。此書典藏的地圖集,證實製圖學是綜合了科學與藝術。
地圖早在文字發明前已存在,如今則以最先進的電腦科技及成像系統繪製。從許多地圖中,不乏可見製圖者想表露的宇宙信念,甚及探討地球物理的真相。此外,地圖上所宣示的領土主權,也象徵著社會與政治的權力和抱負。從東、西方的製圖學發展史來看,關於現實與想像的歷史空間,以及人類與宇宙的關係到入侵征服世界的描繪,皆為密不可分。從楔形文字至電腦輔助設計的地圖製作過程,其實也反映了科技的發展。希望這本包羅萬象的地圖典藏集,以及每幅地圖背後的創作故事,能夠闡釋千變萬化的製圖文化與視覺象徵之間的關係。
然而,本書還不構成完整的地圖歷史。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早已發行一套《製圖學史》(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前後共六卷。第一卷於1987年發行,書名為《史前、古代、中世紀歐洲及地中海之製圖學》(Cartography in Prehistoric,Ancient, and Medieval Europe and the Mediterranean)。最後一卷《二十世紀製圖學》(Cartography in theTwentieth Century)則於2015年發行,總共1,960頁。本書雖非學術論述,但書中呈現的地圖將激發點燃人們的想像力。
多樣形式展現世界
許多地圖僅止於賞心悅目,但由於人們想了解地圖背後的科學因素,於是出現了視覺效果並非製圖重點的地圖,例如:洪堡德(Humboldt)的地球磁場圖,或是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金星探測圖等等。此外,也有些人認為製圖學只力圖發展美學而非科學,但事實並非如此,以下為麥卡托地圖投影法基本斜角的簡易座標公式說明:x=tan-1(tanOcosOp+sinOpsin(z-zo))÷cos(z-zo),Z代表經度,O代表緯度。有些地圖既不精美,也不具備技術或科學的繪製成就,但仍有其它值得讚賞之處,例如:宣傳地圖提醒大家製圖語言需細心解讀。而一幅草擬「部分北美地區的戰地,包括清楚易辨的道路……河川……新堡壘的通用地圖,」詹姆斯上校(James Montressor)於1760年明確指出,「這將是一幅可被政府部門和軍事採納的地圖」,這些地圖設計用意是要適用貿易需求和擴張領地。其它像是約翰.史諾(John Snow)繪製的霍亂地圖等等,則以社會議題為出發點。
地圖不斷地反覆挑戰視覺效果。在一張平坦紙張上要精準地描繪出龐大地球面貌,不僅是個艱鉅難題,也意味著製圖必得妥協。除了基本製圖重點之外,特定型態地圖也有棘手之處,像是找出合適資料,確認地理空間位置,最後準確描繪製圖,這些過程皆因地圖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此外,通常標明鐵路路線遠比表明厭惡之地(都市人不願踏入之處)來得容易許多,但兩者皆為人類所處的空間。要凸顯大多數宗教信仰的溯源很容易(如:天主教源自義大利、猶太教源自以色列),但要描繪宗教忠誠度卻很困難。
地圖是觸覺形式感知空間,而空間感知的轉換和變化特質,大大影響我們對地圖的理解。地圖所涵蓋的多重意義,增加了地圖的魅力、複雜度和重要性。關於「世界哪個方向應朝上」的討論則充滿歧異。
地圖的北半球應朝上的概念也受到很大挑戰,除了《麥克阿瑟的通用糾正世界地圖》(McArthur's Universal Corrective Map of the World;1979年發行於亞它門),其概念如同地圖結尾標題的描述:「澳大利亞永存──宇宙主宰者」。地圖必須以格林威治子午線為中心,而歐洲必得座落於世界中心的說法並無根據。事實上,許多早期地圖並無此作法。反倒是許多美國地圖把西半球設定為世界中心。
本書有許多地圖最初源自地圖集,例如:奧特柳斯(Ortelius)和布勞家族(Blaeu family)的作品,除了地圖功能性很強之外,他們的創作之美亦有其之道。歷史地圖集並非意指古地圖,而是與歷史相關的地圖,令人更能深入了解有趣的製圖發展變化。直到20世紀,歷史地圖內容顯然成為國際關係方面的定義,特別是戰爭和領土主權的轉變。在歷史演進中,國家總被假設為關鍵單位(和物件),而地圖集相對涉及改變國家邊界狀態,特別是帝國總有興盛衰敗之時。誠如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所撰的《羅馬帝國衰亡史》(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1776∼88年發行於倫敦)那般,帝國的興衰迭起(尤其羅馬帝國)為年代史注入道德故事的特色,並與該時期的歷史作品相互輝映。19世紀(及之前)歐洲勢力的擴展稱霸掌控了世界各地。至於倫敦大律師愛德華.奎因(Edward Quin)繪製的《各歷史時期的世界地圖集》(Historical Atlas in a Series of Maps of the World;1830年倫敦發行),其利用色彩來表示歐洲中心式的「文明」。「我們統一用橄欖綠來代表類似時期……野蠻不文明的國家,」他寫道,「就像目前的非洲內部。」
1945年後期,地圖開始出現信心危機。例如,歷史地圖集上開始縮減強調自然地理環境,這點其實反映出某些因素,包括全球化現象,以及與唯物主義概念漸行漸遠的思維變遷。以上所帶來的效應使得地圖設計變得更加創新,但解釋歷史的能力也相形漸弱。
權力、商業價值與知識的角力
然而,製圖師到底有多大的自主性呢?就算連本書所提及的偉大製圖家奧特柳斯(參見第106頁),他的地圖仍是團隊合作加上商業導向之下所產生的結果。至於製圖師是否能帶來宏觀的學術想法或個人觀點揣測,這點我是抱持保留的態度。因為顯然跟其它種類書籍比較起來,地圖集封面無論印的是作者、製圖師或編輯的名字(或三者加起來)都只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出版商是主導地圖集框架的人。從最基本的層面來看,出版商是定案執行時間長短和地圖篇數多寡的決策者,因為無論早期或現代的地圖集製作費用,肯定都比製作文本或圖片來得昂貴。(早期製圖家有時身兼出版商,因而簡化了繁瑣過程。)
於此,有幅戰爭歷史地圖可作為舉例說明。幾年前我製作了一幅有關18世紀的印度地圖,主旨在於彰顯歐洲帝國間接影響的前60年帝國版圖。這是一幅標準側重歐洲入侵印度的南北地圖,藉此凸顯印度和周邊海域的關係。印度主要以半島形式呈現,而孟買、加爾各答、果阿、馬德拉斯等歐洲掌控的沿海地區,虎視眈眈德里。這幅地圖按慣例只表明由克里夫(Clive)領兵獲勝的「阿爾可提與普拉西戰役」(Battles of Arcot and Plassey),並且印記著當時不列顛併吞印度的時空狀態。相對來說,印度歷史可能記載著迥然不同的歐洲挫敗事蹟,例如:1779年的《華德岡協定》(Convention at Wadgaon),或1780年邁索爾(Mysore)的海德爾.阿里(Hyder Ali)戰勝不列顛的「博魯馬卡戰役」(Battle of Perumbakkam),或1782年提普蘇丹獲勝的「柯蘭河戰役」(Coleroon river),或1790年與1791年夏季,不列顛接連抗敗邁索爾的戰役。
我提案的地圖主題是針對幾個擴張主義權力接替蒙兀兒帝國(Mughal Empire)的爭議,像是不列顛(絕無例外)、馬拉地聯盟(Marathas Confederation)、海得拉巴的尼扎姆(Nizam of Hyderabad)、孟加拉的納瓦布(Nawabs of Bengal)、卡納提克(Carnatic)和邁索爾的蘇丹(Sultan of Mysore)。我想強調接替蒙兀兒帝國的入侵國,必須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要道、直搗德里的地圖觀點。總之,這幅地圖最後因觀點不具商業價值考量而無法出版。對於出版商和其他發行商來說,他們只想要發行大眾深感興趣的東西。而諸如政府或公共組織出版的地圖,對於製圖者或製圖團隊來說,所承受的壓力相對有差,但壓力也未必減少。如果像我這種探索印度歷史的學術地圖無法出版的話,那麼可想而知類似集權主義的史達林會如何善用製圖師呢。
以同比例呈現的地圖,其空間和距離看起來毫無差異,但其實不然。距離的概念隨著時間演變產生變化,而變化的感知頻率也非永恆不變。舉例來說,1776年的時空的旅程概念,會更接近223年前的情況,而非223年後的狀態。至今,地圖仍無法捕捉未知祕境的生活經驗。同樣地,天神直接介入、人類世界的善惡交集、天堂和地獄、神聖之地等感知,在很大程度上被今日的世俗主義和科學所限縮。但是這些卻是早期製圖考量的重要概念,像澳洲原住民的地圖、天體音樂地圖,甚至神祕的阿瓦隆島等,都將於本書中說明。
蘊含形色各異的主觀意識與解讀
從小我對地圖深感興趣,只要是附有地圖的書籍,像是《燕子與鸚鵡》(Swallows and Amazons)或《哈比人》(The Hobbit)等書,皆令我愛不釋手,地圖讓故事情節更紮實易解,令人彷彿身歷其境。在倫敦郊區長大的我,也讓哈利.貝克(Harry Beck)的地鐵圖定義了我的世界;他的地圖設計呈現不同的進城路徑,以清楚對稱的路線結構蔓延整座城市,這份地圖也幫助我以前在送報時,免於繞路之苦。小時候的我,為自己的想像世界寫過一篇附有地圖講解的歷史,還自行繪製一幅地圖作為其中一個真實國家歷史演變的說明。(讀者閱讀到最後一章「奇幻、荒唐、捏造」時,可能會喚起類似回憶。)以前學校將地理當作歷史課來教,其意味著問題是從「香蕉打哪來」開始,但現代的地理課卻會說,「如果閱讀地理區域的分析,就會知道香蕉來自何處。」總之,地圖讓現實世界解放,從十幾歲起,我總是興高采烈幫家人策劃歐洲大陸的公路旅行或英國行腳路程。直到今日,即便是飛機上的地圖(航空雜誌地圖和電子螢幕地圖)仍令我深深著迷。兩者雖為相同航線,但呈現方式卻截然不同,這份差異性很引人注目。
想到最初動筆撰寫引言時,英國各報充滿選舉地圖,雖然訊息清楚明瞭,但也因簡化資訊而產生誤導,例如:該選區中,超過百分之六十的選民對當選人投下反對票,但標示選民的色碼卻採用當選人政黨的代表色,幸虧英國採用「簡單多數決」(first-past-the-post)的選舉制度才有辦法這麼做。
我們可說這幅地圖精準描述了當選結果,同時也曖昧表達選民的政黨喜好。其實更好的作法應是利用色彩比例圖加上數字說明,來呈現不同選區選民的投票比例,但這會變成為了呈現精準數據而犧牲掉理解力,這是之後的地圖都需衡量考慮的地方。
無論如何,我的看法肯定多少會引起一些讀者共鳴,每個人都可用自己的歷史觀點去理解和欣賞地圖。而這些多元的理解與欣賞角度,便也說明為何地圖蘊含形形色色的主觀意識與解讀看法。而地圖也常被用於宣傳目的,但並非意味地圖就不具價值,或者說地圖只是透過分配或操作觀點來掌控領土的簡單手段。反之,了解看法的細微差別是有必要的,而為了明白象徵意義,同時也要察覺地圖的本質問題。
本書將鼓勵人們著眼於未來。在視覺日益主導文學之上的世界裡,地圖將扮演明顯角色。某種程度上是因為無論是人腦或人工微晶片機器等等,這些人們不太熟悉明白的組織系統是需要被描述理解的。在欣賞地圖的遼闊世界的同時,輝煌燦爛的世界製圖史更不容錯過。
【引言】填補未知領域,激發想像空間
──傑米.布萊克(Jeremy Black)/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歷史學教授
地圖總是有股揭開世界真貌的潛力,令人想像未知的世界。地圖上的點、線、面,不僅同時展現希望與恐懼,也激發心靈層面的漫遊與好奇。此書典藏的地圖集,證實製圖學是綜合了科學與藝術。
地圖早在文字發明前已存在,如今則以最先進的電腦科技及成像系統繪製。從許多地圖中,不乏可見製圖者想表露的宇宙信念,甚及探討地球物理的真相。此外,地圖上所宣示的領土主權,也象徵著社會與政治的權力和抱負。從...
目錄
引言:填補未知領域,激發想像空間
地圖選擇標準
第一章 最早期地圖
古代泥板地圖
繪製夢創時期
納斯卡線之謎
伊斯蘭的知識守護者
中國製圖學
北歐神話「九界圖」
天體音樂
第二章 製圖突破
托勒密
波伊廷格古地圖
天文圖
薩克斯頓筆下的伊莉莎白時代
愛德蒙・哈雷
亞歷山大・洪堡德
創造新科學之圖
海洋探路圖
霍亂殺手圖
城市全景圖
貧民區分布圖
哈利・貝克地鐵圖
扭曲成型的城市圖
金星探測圖
海嘯圖
貧困統計圖
第三章 探險時代
波特蘭型海圖
史上最偉大的航海誤導
阿皮亞努斯的宇宙圖
世界第四塊大陸
奧特柳斯世界地圖集
基爾圖
布勞家族
費德列克・維特
約翰・史密斯 & 約翰・懷特
首幅精準的北美洲地圖
契卡索古地圖
日本鎖國時代
終成島嶼大陸的澳大利亞
路易斯與克拉克遠征
皇家海軍「征服」南極洲
第四章 軍事地圖
達文西的城鎮規劃圖
河谷攻略圖
莫德河戰役
科倫索戰役
蒂耶普瓦勒的無名英雄
帕斯尚爾戰役
比利時D計劃
敦克爾克大撤退
多佛的防禦
奧馬哈海灘登陸戰
安迪沃荷的蘇聯導彈分布圖
第五章 劃界
英法地圖大戰
三角學的勝利
柏林會議後的非洲樣貌
橫貫美國大陸鐵路
約翰・甘迺迪和寮國
以色列地圖
第六章 奇幻、荒唐、捏造
失落的亞特蘭提斯大陸
亞瑟王和阿瓦隆島
新法蘭西或假美洲?
德克薩斯州烏托邦
諷刺趣味的國家地圖
宣傳地圖
托爾金的中土世界
文蘭地圖
宣傳投影圖
匹茲加諾的「新世界」地圖
致謝
圖片版權說明
引言:填補未知領域,激發想像空間
地圖選擇標準
第一章 最早期地圖
古代泥板地圖
繪製夢創時期
納斯卡線之謎
伊斯蘭的知識守護者
中國製圖學
北歐神話「九界圖」
天體音樂
第二章 製圖突破
托勒密
波伊廷格古地圖
天文圖
薩克斯頓筆下的伊莉莎白時代
愛德蒙・哈雷
亞歷山大・洪堡德
創造新科學之圖
海洋探路圖
霍亂殺手圖
城市全景圖
貧民區分布圖
哈利・貝克地鐵圖
扭曲成型的城市圖
金星探測圖
海嘯圖
貧困統計圖
第三章 探險時代
波特蘭型海圖
史上最偉大的航海誤導
阿皮亞努斯的宇宙圖
世界第四塊...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