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出走自己的框架許多人寧願在他熟悉的冰雪中受苦,卻不願冒險穿過這些冰霜,去看看另一端是什麼。
——皮卡德(Bertrand Piccard)太陽能飛機設計者
電影《阿凡達》的導演詹姆士‧柯麥隆(James Carmeron)曾說:「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你不去冒險。」人到中年,應該要好好運用自己的經濟實力,把那些累積多年的財富用來豐富自己的生命,因為人生中所有的歷練,都會使得我們因此而獲得更多的力量,同時開展新的視野與遠見。想要擁有與過去不同的生活,當然就要讓自己脫離過去的模式,如果執著在舊有的觀念裡,那麼怎麼可能會讓自己擁有不同的生活?就如同想要學習游泳一樣,如果只是站在池邊看別人在水中玩的那麼開心,卻不敢跳下去喝幾口水,想要學會游泳是不可能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與堅持,這種特定的喜好與堅持,說好聽點,是「很有原則」或者是「擇善固執」;但不管怎麼說,它其實就是頑固與執著。有人會說:「就算我很頑固,我是執著,但那又有什麼不好?」頑固與執著並沒有什麼不好,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是頑固或執著,那種不想改變或害怕變動的心態,將會使得我們永遠停留在某個地方打轉。
受制於社會的教條與倫理,有些人藉著藝術的創作走出了社會的大框架。現年四十八歲,被譽為是「日本藝術新生命」的村上隆,是藝術界的怪咖,他的作品充滿了性的暗示,卻風迷了日本,並且讓歐美人士為之瘋狂。村上隆坦白的表示:「藝術就是坦誠面對自己最可恥的本質。」並且說:「憤怒是自己能量的來源。」其實,所有老天賦予我們的能量,沒有一樣是不好的,只有當我們無法面對自己真實的本質時,它才會是「可恥」的。村上隆不理會社會的框架,大膽秀出自己最「可恥」的部分,讓他成為新藝術的代表人物。
知名的國際大導演李安在接受訪問時曾說:「我是用理性過日子,用感性來拍片。」不知怎的,聽他這樣說,我彷彿理解為什麼李安的作品總是充滿了離經叛道的故事。
由於李安的父親是校長,所以李安在成長過程中,曾與父親有過許多的愛恨情仇。我猜李安心中一定充滿了叛逆,但卻又深深感覺叛逆的行為是「大逆不道」,所以他說,身為長子的他,唯一曾做過的反抗,竟然是:「在餐桌上,父親說我:『瘦成什麼鬼樣子。』我把筷子一放,說:『吃飽了。』就回房了。」李安在現實生活中是如此的保守,以至於所有在現實生活中不被允許發生的事情,李安都藉著電影的拍攝而釋放了。不管是《斷背山》也好,《色戒》也罷,我相信在李安的電影裡還隱藏了另一個李安,因為李安知道,社會大眾雖然喜愛他所拍攝的電影,卻不一定能容許電影中的情節真實發生在李安實際的生活裡。每個人都想走出被限制的框架,只不過方法不一樣而已。
五十歲前,生活在恐懼中的我,如同井底之蛙,完全不相信自己可以擁有更廣闊的天空;五十歲後,生命的奇蹟,讓我開始喜歡自己、欣賞自己。當我發現自己內在的空間變大,外在的視野也慢慢變得寬廣了起來,我因此而接觸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奇異的宇宙、一個多元的自己,一個更大的可能性。原來,所謂「藝術」並不是只是音樂、美術、雕塑……或只能在展覽館的牆壁上、百貨公司的櫥窗內才看得到,原來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有它自己獨特的美麗。當我越是用欣賞與感恩的態度去看待周遭的一切,不管走到哪裡,舉目所見,都能看到渾然天成的美好事物。走出框框,需要的,是「心」的視野。
去年冬天,一個由國外回來的大男孩,陷入了重度的憂鬱。這個大男孩其實是個天才,IQ超過一般人許多。十八歲的他,對人群感到恐懼,除了單獨繪畫,對生活上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勁來;大部分的時間,他都在昏睡之中,不正常的作息和鬱鬱寡歡的樣子,讓他的父母相當憂心。由於父母已經嘗試了他們所知道的一切方法,在沒有獲得任何進展的情況下,來找我談話,想要看看究竟該怎麼辦才好。
其實,許多受到父母過度保護的孩子,都有缺乏自信的問題。我告訴他的父母:「由於這個社會追求成功,許多人對孩子應該擁有什麼樣的生活與未來,有著既定的看法,不能適應這種文化或有著其他想法的孩子,於是被視為是異類。當孩子感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自己是個怪人,每個人都不喜歡我、排斥我,就會產生極大的壓力,不願意再與人群接觸,變得孤僻、孤單,最後讓生活陷入了絕境。所以,如果可以換個環境,讓他有機會體會這個世界並不全然是功利的,每個人其實可以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說不定可以讓他找到希望,產生出力量。」
與父母多次溝通後,他們終於願意接受我的建議,大膽讓孩子去印度「奧修靜心中心」進修三個月。為了安定孩子的心,他們夫婦陪同孩子抵達社區,在花了三天打點好住宿與其他必要事項後,才放心地回去了。
三個月「靜心」的生活,雖然有些寂寞,卻讓這個孩子親身體會到,這個世界上果然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地方,有著與一般社會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那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能夠和平相處在一起,沒有世俗市儈的眼光,沒有「你一定該怎麼樣」的價值觀。他發現,原來自己並非異類,還有許多與他一樣或甚至更奇特的人,他們自由自在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個真實存在的世界,終於讓他相信,原來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自己其實並不一定要依照世俗的標準才能生存,只要自己願意,每個人都可以忠實地做自己,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最近,我接到這個大男孩的電子郵件,他告訴我,他已經在某個設計公司開始上班。我真的好為他高興,立刻寫信恭喜他及他的父母親,我告訴他們:「由於你們願意放下自己的成見,大膽嘗試我的建議,才能擁有今天的幸福。你們真的為孩子、也為自己的生命開創出了嶄新的局面。」
其實,他們帶著孩子遠赴印度,這趟旅行,除了有可能浪費了幾張機票之外,我的建議對這個孩子來說,其實一點風險也沒有。我的看法是,既然這個孩子的身心狀態已經處在谷底了,依照能量循環的法則,當「低循環」流過之後,出現的必然是「高循環」;所以,如果有個環境可以讓這個孩子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產生出新的希望與憧憬,他就能放心大膽地從綑綁自己的牢籠中走出來。
生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挑戰,每一個挑戰都讓我們看到了更廣闊的天空與不受限制的可能性。《人生不設限》這本書的作者力克‧胡哲(Nick Vujicie),他生下來就沒有四肢,但現在卻能在世界各地旅行、演講,鼓勵了成千上萬的人,要以信心、希望、愛和勇氣克服逆境,追求自己的夢想。他說出的話,讓人感受到他真的是一個天使。他說:「我確實相信我的生命沒有限制,而不論你的挑戰是什麼,希望你也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受限制。」沒錯,只要你願意嘗試,你充滿了熱情的步伐將會帶領你抵達夢想之地。
忠於自我,就對了!
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我也要種下自己的葡萄。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有個晚輩來看我。他問我:「我上班的時候,總覺得壓力很大,因為我的動作比較慢,我發現主管好像一直都在旁邊監視著我。怎麼辦?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的行動變得快一點嗎?」
「動作那麼快要幹嘛?你的主管有嫌棄你動作慢嗎?」我問他。
「其實,我的主管從來沒批評過我,只不過,我看其他同事好像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事情搞定,而我卻總是要多花上一些時間。我媽常說我動作太慢,我猜別人也可能會這麼想吧?」他用手搔著腦袋,顯得相當地憂心。
「這可不見得喔。」我說:「既然主管都沒說話,搞不好他欣賞的正是你沉穩的個性。因為做事情慢條斯理的人,通常都很細心,也一定能夠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對吧?」
聽我這麼說,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靦腆地說道:「哇,我的缺點被妳說成了優點,真讓人有點難以置信。不過我知道妳是在鼓勵我,謝謝妳這麼說喔。」他離開時,心情明顯開朗許多。我心想:「懂得喜歡自己、欣賞自己,真得很重要喔!」
這件事情,讓我想到了最近才閱讀過的一本書《麥克風與吊帶——賴瑞金傳奇》。書中敘述,出身於紐約布魯克林區,沒有唸過一天大學的賴瑞,本名叫做賴瑞‧柴格爾(Larry Zeiger)。二十四歲時首次當上邁阿密一家廣播電台的主持人;二十七歲時,成了當地電視台的主持人;五十二歲時賴瑞主持的《賴瑞‧金秀》在CNN對全美開播,節目大受歡迎,從此成為全美最知名的節目主持人,並且被譽為是「全世界最會發問的天王」。
書中寫到一段有關賴瑞訪問「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博士的經過。泰勒在節目尚未開始時問賴瑞:「你對物理學懂得多少?」賴瑞回答:「一竅不通。」泰勒質疑:「那你怎麼訪問我?」結果,賴瑞在節目中開口就問:「唸書的時候,為什麼大家都怕物理課?為什麼學校教的物理那麼難?」泰勒一聽,臉色立刻亮了起來,接著滔滔不絕地細說了起來。節目結束時,泰勒問賴瑞:「你為什麼開我玩笑?為什麼假裝你對物理學一竅不通?」
雖然賴瑞對物理完全不懂,但是他並不想假裝自己有多麼博學,他誠實面對自己的無知,把自己當成了一般的大眾,用平常人對物理不瞭解的態度來訪問泰勒,因此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般的自然,輕輕鬆鬆就完成了一段有趣的訪問;不像有些節目,訪談中講的全是專家才聽得懂的術語。
賴瑞的朋友赫伯對他說:「電視上的其他主持人都是萬事通,你不一樣,你笨,所以你對來賓說:『這我不懂,你解釋給我聽,幫助我理解。』你創造了一個真空,然後把他填滿。」賴瑞認為他的節目會受到歡迎是因為:「我做節目的關鍵在於驚奇。」賴瑞說:「雖然我已經年高七十五,但依然希望每晚感受到驚奇。當我感受到驚奇,才表示我盡到主持人的本分。」賴瑞這麼說,真是讓人感動。想想看,如果連主持人自己都不感覺好奇、驚奇的事情,大家又怎麼會有興趣觀賞呢?
我想,賴瑞成功的祕訣就在於他能夠「喜歡自己」,其實「喜歡自己」,就等同於「忠於自我」。由於他喜歡自己,同時完全接受自己就是目前這個樣子,所以他認為自己「即使什麼都不懂,也沒有關係」的態度,反而讓他在訪問來賓時,能夠保持「高度的好奇心」,以至於他所主持的節目內容比許多想要「獻寶」的訪問者有看頭得多了。
書摘中賴瑞還提到,他在多年前第一次上電台主持廣播節目時,由於太緊張而講不出話來,結果他的主管衝進控制室,對他大吼:「這裡做的是傳播事業,傳播就是要說話。」當時,他被嚇得沒有選擇,只能對著麥克風,老老實實的向聽眾述說他當時害怕的心情。從那天起,他做節目再也沒有緊張過,因為他得到一個寶貴的教訓,那就是:「忠於自己就對了。」賴瑞說:「我的朋友曾告訴我:『這一行的祕密,就是沒有祕密。』你只要忠於自己就對了。」
這本書,讓我想到了自己過去的經驗。許多年前,當我第一次坐在個案的面前時,心臟也是「噗通、噗通」地亂跳,因為深怕對方會看出來我是個「新手」,我很擔心,萬一我在談話結束後還無法提供任何具體的建議,那該如何是好?沒想到當個案開始講述自己的遭遇後,隨著個案心情的起伏,我好像真實感受到了個案的內心世界,於是懷著高度的同理心,不斷地給予他支持與鼓勵,結果他在離開時竟然告訴我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個能夠瞭解我的人,真是太好了。」
原來,做為一個諮商師,我並不需要刻意為諮商的技巧來操心,事實上個案所需要的,就是能夠全然地被瞭解與被支持。許多輔導師常會因為擁有強烈的「使命感」,一心想要拯救世人,結果在給了一大堆的建議後,反而讓個案產生許多的困擾。由於大多數的人都會「批判自己」或認為自己「不夠完美」,所以,就算他的確需要轉變人生的態度,但是在初次會面時,「同理心」應該可以使得個案得到最多的安慰。早期我自己也常犯這種毛病,總認為不可讓個案「空手而回」,結果話說得比個案還多,回想起來,真是好笑極了。
人的一生,有許多功課需要學習,「忠於自我」是一項艱難的挑戰。忠於自己的困難之處在於:順心的時候,我們想要貫徹自己的意志並不難,但是面臨困難的時候,想要繼續挺下去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最近在國際媒體竄紅的人物「小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看到他在接受訪問時提到:「過去,由於我的外型並不是一般大眾所崇拜的模樣,所以多年來,常常被關心我的好朋友們勸說,乾脆不要再參加歌唱比賽了。但由於我實在太喜歡唱歌,所以幾年下來,我還是堅持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小人物,做平凡的事情,也可以有出頭天。成功的祕訣在於:找到熱情,專心去做,不怕重新學習,不怕失敗。英國潛能開發專家肯‧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在他的著作《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中提到,想要讓自己找到人盡其才的方向,你必須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
天資——什麼是你真正力量所在?
熱情——哪件事讓你永遠充滿活力?
態度——你讓際遇左右你的生命,還是態度創造運氣?
機會——如何為熱情找到實踐管道?
羅賓森認為:「當你發現自己的天賦時,人的熱情就會被激發,會自然而然要求自己反覆不斷操作這項天賦。」忠於自己,我們需要面臨的挑戰通常會一個接著一個。有時候好像進行得很順心,但有時又好像被打回到了原來的位置,許多情境都告訴你,「你不夠好」;但是如果我們擁有熱情,用不屈不撓的態度,堅持喜歡自己,呈現真實的自己,我們就能看到豁然開朗、無牽無掛的人生。
我衷心感謝在我生命中出現過的一切,包括一本書、一篇文章、一個微笑、一個白眼、一個鼓勵、一個嘲笑、一場大雨,一個跌倒、一個擁抱……因為每一個發生都幫助我更瞭解自己、更認識自己。
當我們越瞭解自己、認識自己,就能體會到:「我根本無需完美,因為我本來就是上帝完美的創作。只要我能忠於自我,成為真實的自己,我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最有特色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