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表現繪畫的是小說、用繪畫表現繪畫的是插畫、用繪畫表現文字的是漫畫、用文字表現文字的是評論(手塚治虫)
就在台灣可見的動漫畫相關書籍來說,這是一本不太一樣的書。這是一本「動漫畫文化研究」的書。「因為動漫畫對我來說是重要的,同時我也相信動漫畫的研究,不管是在於理論思維上、或是實務上都有助於動漫畫與同好文化。」
動漫畫吸引我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動漫畫不只是具有「趣味」、「感動」還有「知識」;這不是說看動漫畫有什麼教育意義,而是動漫畫對我們傳達了些「什麼」。動漫畫的樂趣不只是娛樂,有時還是一種探索與對話,一部好的作品可以激發我們的許多想怯,讓我們體驗到不同的生命與思想。
以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現象作為切入點將會提供我們一個嶄新的視野,藉此我們可以處理文化全球化與往日我們不斷面臨到的「動漫畫文化侵略」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經由研究日本動漫畫全球化可讓我們一窺日本動漫文化的堂奧。本書的第一章將敘述日本動漫畫全球化的重要歷程事件與探討其成功的因素,指出日本動漫畫全球化是在地性的文化實踐、配合上全球傳播網絡的形成以及由「迷的文化」所建構。在第二章則回到日本動漫畫的發展史,剖析日本動漫畫全球化的基礎是日本動漫畫產生了獨特的「迷的文化」與公共論述的場域。文本、文化參與者與生活實踐的結合正是日本動漫文化發展的根基。這些動漫畫同好自發性的活動是他們對動漫畫的共鳴與認同,也是面對自我存在之展現,更是強而有力的產業支柱。而日本動漫畫產業的生產動力則是:「技藝、專業與志業」。
本書的最重要的核心「迷的文化」,是日本動漫畫的特色,也是其全球化的主要支柱。在第三章將分析日本動漫畫在世界各地所產生的正反立論與日本動漫畫在全球各地所受到的批評,從中指出公開論述機制的形成與動漫迷文化對處理這些批判的重要性。
最後,本書也將思考在日本動漫畫全球化的現象重要的文化意涵?「日本傳統文化的再生、對全球文化的啟發、共享的價值」這三點必須被我們提出。在台灣近年來也一直希望能夠發展台灣本土的動漫畫產業。那麼.這個研究對台灣動漫畫產業發展有沒有辦法提供什麼貢獻?本書將以「迷的文化」與台灣動漫畫產業進行對話。
作者簡介:
陳仲偉
動漫畫文化研究者
清華大學社會學碩士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
《開拓動漫畫情報誌frontier》專欄作家
「台灣動漫文化研習講座」策劃人、講師
著有專書《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台灣漫畫文化史》、《台灣漫畫年鑑》及學術論文20餘篇
作者序
今年春節期間台灣國際書展,有一則這樣的新聞 ─ 漫畫迷徹夜排隊煮火鍋禦寒。春節期間也是我答應仲偉寫這篇序的「空檔」。看到這則新聞,一方面在想仲偉會不會也在那裡排隊,另一方面則想著這麼重要的社會現象,何以台灣的社會學家過去一直沒什麼著墨?
本書的意義與要點,作者已在本文與前言交代,序中自不必重複。倒是作者這個人有些讀者可能會有興趣想知道,了解作者有助於對文本的閱讀。作者仲偉的經歷是有些傳奇性,大學時期他的主修是護理,這個大男生去念護理自有他的理想,後來他與年輕社會學家王崇名教授讀韋伯,記得他到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來口試的時候,帶來一疊厚厚的韋伯社會學讀書心得與各種寫作成果。嚴肅的社會學與作為個人志趣的動漫畫,那個時候已經是他生活的大部分,在清華唸研究所期間我與他一起工作和上課的經驗是,和他約定好的事都「一定」會按規劃完成,說好要交的作業或是研究成果,一定不會比約定的時間稍遲,說好要寫的字數也一定不會少寫一個字。兩年後,這個原來念護理的仲偉,成為清大社會所成立十多年來唯一兩年畢業的碩士,並順利進入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深造。喜歡動漫畫的孩子不會變壞!
本書某種程度上,將成為台灣動漫畫研究的一個里程碑,這不是說過去台灣沒有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但是對於動漫畫研究的正當性,卻在這裡看得更清楚。與日本相比,不論是如作者所說的「具有高度,踐性意涵的公共場域」,或者僅僅僅只是學術論文的篇數,台灣在動漫畫這個現象的研究都還可以是一個很豐富的領域。例如,本書不但分析好萊塢與迪士尼文化工業如何可能,如何成為獨霸全球的產業,同時也討論其他國家如日本,如何與這個文化霸權抗衡的可能策略,特別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作者以文化全球化對我們生活世界的影響這樣的議題,通過動漫畫的分析帶了進來,並且進一步提出處理文化全球化與往日我們不斷面臨的「動漫畫文化侵略」的問題。
如作者所言,身為動漫畫的「重度」同好,作為一個對動漫畫有興趣的人,自然不是只為了替動漫畫(學術)研究的正當性提出辯護,他也想要替自己的生命志趣說話,雖然文中難免有些自己的主見,但這正是個人有見地的地方。因此,就某些角度來說,這本書一方面是一本「動漫畫文化研究」的書,學術性的,但是對於作為一個動漫迷、也是動漫畫研究者的作者來說,這本書也是他理解自我、理解社會與世界的基石。這是一本不太一樣的書,它不只是一本學術的作品,也有作者自身高度的志趣,尤其是對於動漫畫的一份執著,及其與生活,與知識的關聯,是一份學術與個人志趣的結合。
今年春節期間台灣國際書展,有一則這樣的新聞 ─ 漫畫迷徹夜排隊煮火鍋禦寒。春節期間也是我答應仲偉寫這篇序的「空檔」。看到這則新聞,一方面在想仲偉會不會也在那裡排隊,另一方面則想著這麼重要的社會現象,何以台灣的社會學家過去一直沒什麼著墨?
本書的意義與要點,作者已在本文與前言交代,序中自不必重複。倒是作者這個人有些讀者可能會有興趣想知道,了解作者有助於對文本的閱讀。作者仲偉的經歷是有些傳奇性,大學時期他的主修是護理,這個大男生去念護理自有他的理想,後來他與年輕社會學家王崇名教授讀韋伯,記得他到清華大...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