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有名字,有的只是主人的姓氏。
她,沒有過去,當然也不會有未來。
她,不能言語,沒有自由,只能完全信奉上帝。
她,紅色是她唯一的制服;她存活的唯一任務就是生育,子宮是她生存的工具。
基列共和國裡,男女階級分明,父權主宰了這個社會的一切。女人被嚴苛的控制著,無法有自主的工作,不能擁有財產,依照剩餘價值被分配擔任不同職務。
「使女」是其一,她們沒有名字,不能嬝炕B與人交談,被剝奪情與慾,絕不容麥翿K的慾望之花有盛開之機;只是長著兩條腿的子宮,職司和社會領導者大主教交合,以便繁衍下一代。
本書記錄了一名在基列共和國時期擔任「使女」的心情故事。她馴服在權威體制裡,心靈卻自有主張,一步步挑戰禁忌……記錄的年代久遠不可考,但情節之荒誕駭人,卻熟悉莫名地叫人心驚。
這本題材及技巧上都十分「後現代」的作品,作者發揮想像力之極致,掌握時間的線性流動,是過去也是未來。細膩、深刻,在迷人的敘述中反覆辯證人與女人的價值。極具藝術性、思想性及可讀性。
《使女的故事》是歐美文學界推崇不已的作品,也是瑪格麗特最廣受討論之書,已被列入重要經典作品中。各大學也都有專門學者及課程研討此書。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愛特伍 Margaret Atwood
1939年11月18日/ 美洲
1939年出生於加拿大渥太華。高中時即展現文采,在校刊發表散文及詩作,後就讀多倫多大學維多利亞學院,並繼續於拉德克利夫學院攻讀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文學,獲碩士學位。
1966年自從她的第二本詩集《圈戲》(The Circle Game)出版後,愛特伍在加拿大文學界嶄露頭角。而她的小說創作更是引人入勝,寫作風格獨特,大量採用意識流和寓言式寫作技巧,女性主義色彩濃郁。
獲獎紀錄無數,1996年以《雙面葛蕾斯》獲加拿大文學吉勒大獎;2000年8月《盲眼刺客》甫出版,便得到英國布克圖書獎;2008年更榮獲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
作品有《盲眼刺客》、《使女的故事》、《末世男女》、《雙面葛蕾斯》、《當半個神不容易——愛特伍隨想手札》、《女祭司》等,共出版作品四十餘種,在世界三十五國出版,是最被看好的諾貝爾獎候選人。目前擔任國際筆會副會長,並與夫婿作家格姆‧吉伯森(Graeme Gibson)同為世界鳥盟「稀有鳥類俱樂部」榮譽主席。
譯者簡介:
陳小慰,福建師範大學外語系碩士。現任職福州大學外語系教授,英語專業高年級教研室主任,福州大學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所附所長。主要從事翻譯與加拿大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曾任中國加拿大研究會代理秘書長,現兼任中國譯協理事,福建省譯協常務理事,福建省外文學會理事。兩度獲加拿大政府頒發的「加拿大研究特別獎」。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2002-10-14 雜誌 >> 《網路與書》每日推薦書 >> 文學類推薦《使女的故事》
媒體推薦:2002-10-14 雜誌 >> 《網路與書》每日推薦書 >> 文學類推薦《使女的故事》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我們的寢室原本是學校體操館。那裡從前曾舉行過比賽,為此,光亮可鑑的
木板地上到處畫著直的和圓的線條;籃球架上的籃筐還在,但網早已脫落。館內
四周是一溜供觀眾用的看台。我想我仍可以隱隱約約,如某種殘留影像一般,聞
到一股刺鼻的汗味、混雜著口香糖的甜味和觀看比賽的女生用的香水味。先是電
影上才能見到的穿呢裙的女生,然後是穿超短裙的,接著是穿褲子的,再後來就
是只戴一隻耳環、剪刺頭並染成綠色的。這兒想必也曾舉行過舞會。你聽,樂
聲回旋縈繞,各種無人傾聽的聲音交疊糅雜在一起,一種風格重複著另一種風格
。隱約的鼓點,悲苦的低泣,棉紙做的花環,硬紙板的魔鬼面具,還有一個旋轉
的反射鏡球,在舞者身上灑下片片雪花般柔軟的亮光。
這裡曾經有過性、寂寞及對某種無名無狀之物的企盼。那種企盼我記憶猶新
。那是對隨時可能發生,但又始終虛無縹緲、遙不可及的事物的企盼。它永遠無
法像在停車場上,或是電視聽內那摟著我們的腰背或身上其他地方的雙手一樣近
在眼前、可感可觸— —聲音已經關小,惟有畫面在血脈賁張、蠢蠢欲動的肉體前
閃現。
那時,我們渴求未來。這種貪得無厭的本能究竟從何而來?它彌漫在空氣中
,即使當我們躺在排列成行的簡易軍用床上,相互間隔開著使我們無法交談,只
有一心強迫自己入睡的時候,回想起來,它仍在空氣中揮之不去。我們用的是絨
布床單,就像孩子們用的那種,還有年代久遠的軍用毯,上面可見「美國」的字
樣。我們把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放在床腳後面的小凳上。屋內燈光已經調暗,但
沒有完全關掉。莎拉嬤嬤和伊莉莎白嬤嬤來回巡視著;她們的皮腰帶扣上掛著電
動趕牛刺棒。
不過她們沒有槍,即使是她們也未能得到足夠的信任佩以槍支。佩槍的單月
那些從天使軍b1裡挑選出來的警衛,但他們只有在被叫到時才允許進入大樓。我
們是不准邁出大門的,除了一天兩次的散步,兩個兩個地繞著足球場走。球場已
停用了,周圍用鐵欄杆圈起來,頂部是帶尖鉤的鐵絲網。天使軍士兵背對我們,
守在鐵欄杆外。他們既使我們感到害怕,同時也令我們心猿意馬,產生其他一些
感覺。但願他們能轉過身來看我們一眼。但願能與他們交談。要真能如願,我們
想,相互就可以做些交換,達成什麼交易買賣的也說不準,畢竟我們還擁有自己
的肉體。我們常這麼想入非非。
漸漸地,我們學會了幾乎不出聲地低語。趁嬤嬤們沒留意的時候,我們會在
昏暗的燈光下,伸出手臂,越過床與床之間的空隔,相互碰碰對方的手。我們還
學會了解讀唇語,平躺在床上,半側著頭,注視對方的嘴唇。通過這種方式,我
們互通姓名,並一床一床地傳過去:
阿爾瑪。珍妮。德羅拉絲。莫伊拉。瓊。
第一章
我們的寢室原本是學校體操館。那裡從前曾舉行過比賽,為此,光亮可鑑的
木板地上到處畫著直的和圓的線條;籃球架上的籃筐還在,但網早已脫落。館內
四周是一溜供觀眾用的看台。我想我仍可以隱隱約約,如某種殘留影像一般,聞
到一股刺鼻的汗味、混雜著口香糖的甜味和觀看比賽的女生用的香水味。先是電
影上才能見到的穿呢裙的女生,然後是穿超短裙的,接著是穿褲子的,再後來就
是只戴一隻耳環、剪刺頭並染成綠色的。這兒想必也曾舉行過舞會。你聽,樂
聲回旋縈繞,各種無人傾聽的聲音交疊糅雜在一起,一種風格重複著另...
推薦序
導讀:譯者導讀/陳小慰
I
《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以下簡稱《使女》)是世界文壇上享有盛譽的加拿大著名小說家、詩人和文學評論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1939-)一九八五年完成的作品。該小說?作者繼一九六六年以詩集《圈戲》(The Circle Game, 1965)第一次獲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後,於二十年後的一九八六年再次贏得總督文學獎。該書出版後好評如潮,在美國連獲洛杉磯時報最佳小說獎及《紐約時報》一九八五年年度最佳小說兩個獎項。並獲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提名及阿瑟·C·克拉克最佳科幻小說獎。時至今日,該書魅力仍經久不衰,一直是國際評論界研究的熱點並成為歐美一些國家高校英語文學課的必選教材。
《使女》是一部未來小說。這部以美國麻塞諸塞州?背景的小說講述的是發生在未來基列國的故事。在這個現有美國政府被國內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也譯「原教旨主義」)信徒中的極端分子取而代之的世界裏,一方面是一個在宗教極權主義分子眼中無比美好的理想國度;另一方面,卻是在這種政權下廣大女性群體(也包括男性)所遭受的悲慘命運,尤其是以主人公代表的,充當政教大權在握的上層當權人物「大主教」們生育機器的「使女」們(出自《聖經·創世記》中不能生子的拉結讓使女比拉與其夫雅各同房從而得子的故事)夢魘般的經歷。
在這個世界中,女性的地位發生了質的改變。她們不再以七0、八0年代以來在西方盛行的女性主義者傲視群雄、充滿雄心壯志的強女人形象出現,一變而成社會的弱勢群體。她們被剝奪了財?和工作,生活天地從社會退居家中,即便是基列國裏地位最優越的大主教「夫人們」也概莫能外。女性被分門別類:夫人,嬤嬤,使女,馬大(女僕),(窮人家的)經濟太太,蕩婦(妓女),能夠發揮的作用除了採購、燒煮、洗刷、生育、管家,管理使女和提供性服務外別無其他。還有一類是年老色衰、不能生育或越規逾矩的所謂「壞女人」,她們被發配到與二戰期間納粹集中營一般可怖的「隔離營」去與核泄漏和核廢料打交道。而小說中專門訓練來?上層人物繁衍子嗣的「使女」更是一群身份曖昧的女人,她們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自己的真名實姓,所有屬於自己的名字均被抹去,代之以由英文中表示所屬關係的介係詞Of 加上她們?之服務的大主教的姓構成(如主人公“奧芙弗雷德”Offred,意指“弗雷德的”),使她們成了大主教們不折不扣的附屬品。
在這個世界中,男人也同樣是受害者。儘管有些男人特權在握,如當權的大主教、充當秘密警察角色的「眼目」等,但大多數男人行為受到嚴格限制,在性的問題上更是嚴厲苛刻:不准接觸色情物品,不許有婚外性行為,實行包辦婚姻,不許手淫,不許搞同性戀,要立下戰功才有望得到婚姻,否則不得成婚。
小說中的基列社會整個講究的是一板一眼,有條不紊。生活嚴謹刻板,毫無歡樂可言。與「KGB」如出一轍的眼目們,幽靈般無處不在,誰敢與當權者作對,必將受到他們的嚴厲鎮壓。他們與其乘坐的黑色篷車一道,成?基列國高壓專制的象徵。學校本是用來傳播知識的場所,卻被基列政權用來作為向女性灌輸愚昧思想的感化中心,那裏禁止讀書寫字,每天不絕於耳的只有《聖經》語錄和充當統治階級工具的嬤嬤們喋喋不休的老生常談。她們不遺餘力地對選到感化中心的女性開頑?蒙,施以教化,企圖令她們忘卻自我,皈依教門,心甘情願地成?荒唐政權中高官達人的生育機器。而象徵知識、希望的大學校園,則成了違背清規戒律者恐怖的刑場,學校的圍牆也成了死人示?的地方。
書中的未來離我們有多遠?
II
未來小說在西方文學評論界也被稱?「思辨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它描寫的是未來之事,卻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科幻小說。未來小說儘管含有科幻成分,但具有強烈文化內容。《使女》描寫的最遠時間距小說寫作時間二百多年,以幾名歷史學家的發現,讓一位在基列國不幸淪?「使女」、後來僥倖逃出的女性,通過錄在錄音帶裏的聲音,向讀者講述發生在那個時間之前的故事,即主人翁在未來二十一世紀初的親身經歷,其間夾雜著大量主人翁對二十世紀八0年代生活的回憶與反思。其寫作手法也十分新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特殊的時間敘述方式,時空顛倒:
整篇小說是發生在一個前推時間之先的倒果,只是這前推時間被放在了小說末尾部分,小說一開始便是宛若現實的倒?,由於沒有時間上的交代,讀者幾乎感覺不到故事中發生的事與其所處的現實在時間上的距離。而在倒?中作者又一反按照事實發生的先後順序進行?述的傳統手法,物理時間的先後順序被人物的心理時間順序取代,時空顛倒,大量使用現在時態,使故事更增加了即時感,仿佛講述者就在我們對面聲淚俱下,侃侃而談。整個故事完全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已成往事的未來當作現實,又在這現實與回憶、當今與過去做了時間和空間上的交叉,從而突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增加了小說的真實感。
2.直接引用《聖經》原文:
由於小說題材與西方宗教文化傳統的緊密聯繫,作者在小說中不僅針對人物的特點,使用了大量出自《聖經》裏的人名,還大膽引用了許多《聖經》原文,將這一西方宗教與文學的經典著作與虛構的故事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生動地再現了基要主義極端分子的狂熱信仰及其所作所為,同時也使熟悉這一文化傳統的讀者看到,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一旦被專制政權堂而皇之地加以利用,將會多麼可怕!
3.製造懸疑:
懸疑的運用也是這部小說的魅力所在。許多人物、事件剛出現時,作者都有意不予清楚交代,而是設下懸念,讓讀者在欲知結果的好奇心中通過閱讀去逐漸發現答案。如在主人翁房間櫃子裏那行神秘的拉丁文是在第九章出現的,但一直到第二十九章答案才水落石出。男主人翁之一尼克的身份從一開始就撲朔迷離、好壞難辨,一直到故事末尾的最後一刻才「真人畢現」。至於書中許多意義含糊、模棱兩可的細節以及整個故事的背景更是到了結尾「史料」部分才令人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這一切使閱讀本身極具挑戰,也增添了閱讀的樂趣。
4.重複手法的運用:
重複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其作用在於能夠強有力地表現情感。書中這一手法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篇名上。除「史料」部分外,全書四十六章共分為十五篇。而其中以「夜」為題的竟高達七篇!重復使用「夜」為題,使讀者對一個心靈被她屋裏的四面牆壁,被大主教家的深宅大院,被將她一頭秀髮和臉龐嚴嚴遮住的頭巾牢牢禁錮,飽受重創、苦不堪言的女主人公在基列國所經歷的黑暗日子印象異常深刻。
5.跨學科特點:
小說的跨學科特點十分突出。涉及的面有醫學、文學、美術、歷史、經濟、電子、生物、人類學、遺傳學、心理學、音樂學、網路學等。表現出作者廣博的知識面,也使所探討的主題更有深度。
6.辭彙創新:
在辭彙應用上作者大膽創新。由於這是一本未來小說,而未來必定是電腦應用普及的時代。?此,作者利用縮合法將讀者熟悉的詞進行拼綴,創造出不少這方面的新詞。如compucard=(computer+card 電子信用卡);compuchek=(computer+check 電子查驗器);Compucount=(computer+account 電子賬戶);Computalk=(computer+talk 電子對講機)等。其他方面的新詞還有如Econowives=(Economical+wives經濟太太);Libertheos=(liberty+theology宗教信仰自由主義戰士);pornomarts=(pornographic+marts 色情商場)等。所有這些都給這部小說增加了語言上的鮮活性和新鮮感。
Ⅲ
瑪格麗特‧愛特伍曾經說過,她「試圖將文字組合在一起做一些它們分開時所做不到的事情,即儘量擴大語言的表現力」。以上所有這些藝術技巧的綜合應用,加上細緻入微的觀察、生動準確的比喻、機智幽默的語言、大膽的想象力以及哲人般的遠見卓識和深刻思考,使得這部小說在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上都堪稱一流。愛特伍一貫注重表現文學和文學?生的社會、政治及文化環境之間的緊密聯繫。她曾經說過,「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愛特伍筆下的基列國絕非空穴來風。作?我們這個時代的反映,這部未來小說包含了極?深刻的現實內涵。
由於《使女》是一本在題材和表現手法上都十分「後現代」的作品,對讀者是一種挑戰,對譯者則更是一種挑戰;翻譯過程就像是一個課題研究。陌生的宗教背景,? 多未標明出處的《聖經》原話、歷史掌故、文學典故和內涵豐富的比喻,各種學科知識和德文、法文、拉丁文穿插其詞,大量當今美國社會生活、文化現象和事物以及作者創造的新詞等等,凡此種種,惟有靠閱讀查考有關書籍、資料,虛心請教,仔細揣摩上下文逐一解決。在本書翻譯過程中,譯者一九九二年首次訪加結識的加拿大老朋友,原布洛克大學英語系系主任Kenneth M.McKay 教授給予了巨大幫助,在此謹表示真摯感謝。另外還要感謝國際加拿大研究會的Linda M.Jones女士,她在得知譯者正在翻譯這部加拿大著名作家創作的當代名著時,通過加拿大駐華大使館,熱心提供了有關參考書籍,並幫助譯者與作者取得聯繫,使書中一些關鍵性問題得到愛特伍的權威性解答。
導讀:譯者導讀/陳小慰
I
《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以下簡稱《使女》)是世界文壇上享有盛譽的加拿大著名小說家、詩人和文學評論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1939-)一九八五年完成的作品。該小說?作者繼一九六六年以詩集《圈戲》(The Circle Game, 1965)第一次獲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後,於二十年後的一九八六年再次贏得總督文學獎。該書出版後好評如潮,在美國連獲洛杉磯時報最佳小說獎及《紐約時報》一九八五年年度最佳小說兩個獎項。並獲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提名及阿瑟·C·克拉克最佳科幻小說獎。時...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