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閱讀精靈歐叩比O'copy,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閱讀更智慧!
想與書籍對話,探索每一頁的智慧嗎?
"Talk to the Books" 讓您輕鬆提問,快速找到書中的精華。不論是日常閱讀還是學習精進,AI 閱讀精靈歐叩比 O'copy 將成為您的最佳夥伴。
現在就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知識隨時為您所用!
這是巴特生前最後一本書,《明室》之前,他遭遇喪母之痛,《明室》之後,隔年春天他車禍身亡,因此有評者認為此書中,寫作已成為一種服喪儀式,憂鬱無所不在地浸入書寫,吾人見巴特論攝影:攝影,沒有未來(這正是它的惆悵,它的憂鬱)。攝影,源生自悲愴。因此,《明室》不只是巴特細膩哲學語言下的「看圖說話」戲耍,更甚者,作為一個觀看的主體,他凝視每一張傷口,以胡塞爾及學生沙特的現象學方法語言,依照「存而不論」的三種意義:剝落、縮小研究範圍、還原。我們甚至可以說,巴特並非討論攝影(他自言將令專業攝影者失望不已),而是使得討論攝影的方式成為可能。
巴特選擇《明室》作為書名,一是借詞強調攝影「毫無深度,過去曾在事物的明顯事實,此即攝影可怕之處。」二來則是故意顛倒一般之見,不以暗箱為名,提出似是而非的真理,這便是《明室》,純淨而深沈的攝影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