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鍾怡雯一九九一至一九九四年間發表於臺灣、大陸及新馬等地的散文,包含十餘篇得獎作品,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更是她自我成長經歷的「交待」與「總結」。全書依語言風格與題材分為四輯:輯一所錄的作品,以靈動自然的詩化語言和略帶小說架構的敘述手法,糅合記憶、見聞與冥想,重構作者心中的人間。輯二和輯三記錄了作者在散文創作上的計畫性經營與探索歷程。前者以感性的工筆回首眺望如外島般遙遠的童年舊事;後者則是對生命與時間的沉思,有理性的脈絡與重量。輯四多屬詩意盎然的短篇創作。二十八篇散文多角度地展現了一個創作生命的茁壯,以及她內在的心靈世界。鍾怡雯的散文創作,其特色在於她說故事的方式;在散文的經營上,她總是讓人驚喜。
作者簡介:
鍾怡雯
一九六九年生於馬來西亞,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著有散文集《垂釣睡眠》、《聽說》、《我和我豢養的宇宙》、《飄浮書房》、《野半島》、《陽光如此明媚》;散文精選集《驚情》、《島嶼紀事》、《鍾怡雯精選集》;人物傳記《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論文集《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靈魂的經緯度:馬華散文的雨林和心靈圖景》、《內斂的抒情:華文文學論評》、《馬華文學史與浪漫傳統》、《經典的誤讀與定位:華文文學專題研究》;翻譯《我相信我能飛》;並主編多部選集。《河宴》為作者第一本散文。
推薦序
華年錦繡——序鍾怡雯散文集《河宴》 楊昌年
多年從事文藝研究、教學的認知,有鑒於文學發展始盛終衰的生物性,可使我們驚覺到一甲子之前興起的五四文風業已老邁衰微,即將在新起風貌的代興之下歸束沉潛,而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段里程。盛衰遞嬗之理是由於文學的不全性:昔年五四,以其自由、語體的新異之姿,形成為格律拘限、而與生活語言脫節的古典文學的反動,雖然以它的優點糾改了上一文風的缺失,但先天的不全性仍然存在,自由語體化的另一面即是空泛平凡的藝術深度不夠。時至今日,五四文風業已逐漸老化,代興的精緻文學始兆已現,即將以其優美精緻的藝術特性,風行現代,成為文學上新的主流。
這——是為我所秉持的教學理念之一,在如此理念的前導之下,影響著學生們的創作與研究,通過切磋琢磨,遂能有一顆顆年輕、閃亮的創作才華展現。而鍾怡雯,她是散文方面最為燦煌的一顆。
多年前就已發現了她的才華,此後,一直在關懷中看著她進展得獎、上研究所……及至第一本散文結集問世,里程刻度的明晰,是將有助於跋涉寫作長途者的自信,亦是有助於讀者們對這位年輕作者的了解。
就文藝評估內涵形式的二分法言,雖然神明骨髓的內涵尤重於血肉豐采的形式,但我從事評估的慣性,仍是由文字形式入手。怡雯的筆觸,符合前述的精緻文學的條件,而描寫尤為鮮活,抽樣如:
屋前的馬櫻丹一樹金黃細細的花蕊粉屑灑了滿樹,清瘦卻遒勁有力的枝幹透露著不屈和頑強。嫺靜的黃花悄悄的開,不著痕跡的落,稀稀疏疏透著落寞。即使風雨來襲,依然不會全部掉盡,總會有好幾朵氣定神閒的傲立枝頭,和天地萬物一同欣賞日升月落。(〈人間〉)
水聲在不知名的地方,用靈動的顫音,輕輕對我招喚。穿過蓊鬱的樹叢,落葉的吁嘆驚動鳥群,紛紛撲翅飛起。走著走著,恍然這是一條通往外婆家的小路。然而童年的甜美就像不耐舔的棉花糖,唇齒留香間,便忽已長大。(〈河宴〉)
以上引文,除卻形容、譬喻功能的鮮活恰當之外,另外還有著典麗,那是她濡染自學習環境的特色,而第一則中,「和天地萬物一同欣賞日升月落」的睥睨,第二則中「水聲在不知名的地方,用靈動的顫音,輕輕對我招喚」的詩化,又已形成她文中剛柔相濟的采姿。
當然,通過文字,評估的指向必然是由情及理。怡雯常能以充盈之情,自然地傳達理念,以下是我採擷的抽樣:
他更瘦了,連聲音也乾剩一張脆薄的紙,一戳就會破。我不斷提醒自己,只要一雙聆聽的耳朵,千萬不要觸動任何感傷的情緒。
他先是用還算平靜的語氣敘述自己的去處,轉學的手續已辦妥,寄宿的親戚家環境還不錯……。「以後不能幫妳採芒果了。」聲音低了下去。
我心裡一陣顫動,說到要害了。
「這個給妳。」是一袋圓石,「十五個,妳快過生日了。」
我抬起頭,僅僅一瞥,四目相接,卻從彼此的眼神讀出心裡的祕密和年少的執拗,以及掙扎。兩人都沉默,該說的,都交給十五顆乾淨的圓可石。
他背過身去。跨上腳踏車。略遲疑。回頭。揮一揮手,慢慢的消失在路的拐彎口……。
我想起湖畔的牽牛花。她的小碗裡,一定盛滿昨夜未乾的雨水。(〈亂葬的記憶〉)
這一則,抒寫的是黯然的稚情。十五顆乾淨的圓石,物是而人非。人的遠去與消失,那是「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不忍與不捨。這一段結尾最佳,牽牛花的小碗裡滿盛昨夜未乾的雨水,象徵著一泓清澈中的淚水盈滿。
通過人事景物等題材,通過了情,散文的主題理念乃告開發,「若讓山有所選擇,想必不願接受成長的諸多折難,儘管那是蛻變的過程。無奈,必須。」無奈的是人生的必須,跋山涉水經歷磊坷的荒涼蒼涼,儘管不願又何能拒免?〈我沒有喊過她老師〉中的人與事,是為「民胞物與」的人生之悟。〈亂葬的記憶〉中人事棋局的感慨、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理念的省得雖然不免於宿命的衰颯,但也是短促不全人生中的無奈喟嘆,對年輕的作者言,這種感傷來得太早,但這也顯示了作者思想的進展超前。〈山的感覺〉一篇之中,儘多有理念之珠閃耀可取:了解到生命、生活的真實,始知現在走的,正是古人的覆轍,閱讀與生活印證,始信古人所言不虛,此後,大可以去書頁之中悟對古人,一同唏噓。生命不停接受沖刷,外方內方的原型果能磨得外圓內方的理想?生命是一條不斷流動的水,而人的存有只占其中一段,儘管細流與江河大小不同,但所擁有的時間卻是相差無幾。「春風來似不曾來」,說的是人與自然的「渾然無隔」,若是深究,那是「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的李白情懷,是為「物我不分」,接近「人與宇宙之間的諧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錦繡華年的怡雯,乘華年精心為文。文如錦繡,想必能引發眾多年輕心弦的共鳴。這是她的第一本結集,祝福她能賡續精進,以才情的馳騁,在文藝創作的江流中蔚起洪峰。
是為序。
一九九五年元月二十日
華年錦繡——序鍾怡雯散文集《河宴》 楊昌年
多年從事文藝研究、教學的認知,有鑒於文學發展始盛終衰的生物性,可使我們驚覺到一甲子之前興起的五四文風業已老邁衰微,即將在新起風貌的代興之下歸束沉潛,而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段里程。盛衰遞嬗之理是由於文學的不全性:昔年五四,以其自由、語體的新異之姿,形成為格律拘限、而與生活語言脫節的古典文學的反動,雖然以它的優點糾改了上一文風的缺失,但先天的不全性仍然存在,自由語體化的另一面即是空泛平凡的藝術深度不夠。時至今日,五四文風業已逐漸老化,代興的精緻文學始兆已現,即將...
作者序
《河宴》序 陳慧樺
鍾怡雯有許多面貌,那是三年多之前為她的兩篇散文〈山的感覺〉和〈島嶼紀事〉撰寫推介時未嘗體認到的,未嘗體認到主要是未看到她的另外一些篇章如〈我的神州〉、〈外公〉和〈村長〉等,而這些篇章當時尚都未出世呢。現在在讀完怡雯結集要出版的這本《河宴》後,我必須更正說:鍾怡雯為多面的夏娃,其散文創作不斷在成長之中。扳指算一算,發覺她有清新亮麗的一面,也有較為穠豔的一面,不過貫穿這略為不同面貌的篇什的是她的詩意和細膩。怡雯似乎較為擅長於長篇鋪陳,把敘事和抒情溶混在非常細膩的景物描寫之中,她的靈氣和透視在在都點亮了她的文字意境與網面。
先談怡雯的敘事。這應以〈外公〉、〈村長〉和〈我的神州〉為代表。鍾怡雯可說是在其外公的呵護下長大的,故對外公當然就懷有深厚的感情。她外公不賭不酒,可卻嗜抽水煙,說話必然在句尾拖個感嘆詞以釋出其豐沛的情感。生在古代,他必然應是俠客型(所謂Robin Hood型人物)的人物,因為他擅長翻山越嶺,獵取飛禽走獸,套句鍾怡雯的話說:「在那段匱乏的歲月,外公像一隻荒山野地裡四處覓食的機靈豹子。」即使改採我的文字來敘述,她所提供的材料仍舊是生動、生趣盈然的;她常常會在乾癟、抽象、平典的半個句子之後來一個鮮活的描述。這種敘述策略在上提這三幾篇散文中固然明顯可見,在其他大部分較重抒情兼雜描寫的文章中更是處處可見。
怡雯在〈外公〉裡說:「改變我的,卻是外公。」然後又說她外公雖是文盲,卻擁有「生活的智慧,和開朗樂觀的性格」。我想這些都造就了怡雯較為爽朗樸實的性格,故其文字就較少(幾乎沒有)某些所謂才女的愁悒和怨懟。其外公人緣好,又會說故事逗樂人,這都對一位文人是有影響的。另一位影響她的應是〈天井〉這篇中所抒寫的「奶奶」了。鍾的奶奶堅毅不拔(此乃客籍人士的傳統性格吧?),孑然一身在那窮鄉僻壤過日子;她跟鍾的外公一樣,也很會說故事,可她講的卻是神話故事。怡雯國民小學入學之前都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常常「沉醉在奶奶編織的神話故事中」。在〈天井〉這篇散文前頭,她寫到跟天井有關的龍蛇時說:
奶奶說龍能呼風喚雨,下雨前滿天湧動的烏雲就是龍在打滾。或者井底是一個晶瑩剔透的龍宮,宮殿門口站著手持戟矛利刃的魚兵蟹將,宮裡歌舞昇平,日日弦歌絲竹不斷,或許……許多的或許,委實因為井水太幽深。
除了描述生動之外就是想像力豐富,作者因井水深邃遂聯想到許許多多跟龍蛇有關的故事。
除了上提的敘述策略,怡雯另一項特色即是「先論後敘」。〈外公〉一開頭不久即提到作者跟外公親近的原委內向多病和被動的個性有需「轉折」然後即殺出一句「改變我的,卻是外公」,而整篇文章都在演敘鋪寫外公的風趣為人、爽朗個性對作者的影響。〈村長〉先寫村長的怪異行徑,然後作者即說:「除了嗅泥土的怪癖和晚上不太睡覺之外,村長可是個好人。」其實通篇文章都在推演作者何以認為村長是「好人」這個命題。甚至像〈天井〉這樣一篇描述多於敘事的篇章,作者亦在開頭第四段拈出命題來:「井水醞釀了我醇美芬芳的童年,又研出一池好墨在我回憶的扉頁揮灑一則童話,一則不褪色,溫馨甜蜜的童話。」而這些都跟奶奶的鎔鑄有關聯。我們姑且稱呼這種敘事鋪寫策略為「先論後敘」,或者叫做「反高潮敘事法」,生動的人物素描都會在這種夾敘夾議的後頭全景演出。
然後從〈我沒有喊過她老師〉、〈迴音谷〉、〈靈媒〉、〈人間〉到〈鳳凰花的故事〉等等應是比較全面的「夾敘夾描式」篇什,敘事與描寫的比例似乎顯得愈來愈勻稱,而且在這些篇章裡,我們發覺怡雯的意象叢越來越稠密,節奏也愈來愈明朗,也就是說,這些篇章的抒情韻味越來越濃。
怡雯的文字大體上都算相當精鍊,句子大都以簡短為特色,兼有古詩詞的韻味和優美,譬如〈我沒有喊過她老師〉中有「漫步鐵路旁,風在茅草間流竄,不時捉狹的撥弄我們的髮梢衣襪。」和底下這樣的片斷:
天地朗朗,山巒尖拔,茅草平濤無垠,儼然一幅絕妙好文章。一棵老樹佇立火車站旁,滿地熟透的果子晶亮,色澤飽滿、油黃。果不可食,兩個巴掌大的葉片沾鹽生嚼,卻異常鮮嫩,透著原始的野香。
這些句子都簡潔到極致,所刻劃的直逼中國山水畫中的境界,可見她涵泳中國古詩詞所摘取到的營養,這樣的文字早已可跟簡媜與張曉風並駕齊驅了。可是,怡雯有一項她們所沒有的武器:現代詩創作經驗,這項經驗常可協助她直透事物之核心,淘挖到富有靈視的閃亮片斷和意境,而節奏感似乎都並非最重要的質素了。
何寄澎在評怡雯的〈人間〉這一篇時提到:「作者的筆法非常特殊,大部分的筆墨都在寫外在的景物,彷彿著意人物甚少。其實景物的描寫多寡有人物的心境或氣質、形象在內。」這些話的確能拈點出怡雯散文創作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色:借物寫人,這種抒寫策略在「夾敘夾描式」這些篇章裡固然顯得突出,其實在其他以敘事及以描寫為主的篇什裡也一樣發揮功能,想來鍾怡雯對王國維所說的「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種說法一定是很熟悉的。「借物寫人」再加上我上面提到的「從平典中奇出」、「先論後敘」以及「夾敘夾描」等式,大體已很夠概括怡雯整個創作策略與風貌。當然,我們也可以指出來,這裡所說的創作策略大體上都是比較可以習而得之者,而真正構成一個作者的靈視和精髓那種超越的似乎有些渺茫的精神境界卻是秉賦天生而得之者,那可不是每一個作家都能擁有者,而我覺得,怡雯多少是擁有這種奇特秉賦的,也請善為珍視發揮之。
我在〈「島嶼」為烏托邦的翻版?〉一文中即已提到怡雯文字的細膩、飄逸、颯脫和感性,所有這些特質最能在她的第二三類篇什中同時呈現出來。譬如她在〈人間〉裡所描述的跟小祖母的認同,又例如她在〈鳳凰花的故事〉對鳳凰花大幅度鋪寫(其實即在暗喻「出落得水芙蓉一般」的陳阿姨曇花一現的生命),她幾乎跟標的物都溶為一體了,那麼投入,那麼帶著溫馨與關懷,可她卻從不濫情(低調和含蓄可應該是她文章的另一個特色了)。
請看怡雯在〈鳳凰花的故事〉前段如何寫陳阿姨:
樹的影子愈來愈短,大地像蒸籠般騰冒熱氣,風不知道躲到那個角落午睡去了,我漸漸的有些迷糊。她向我走來,一貫的淺笑。單薄的身子輕得蜻蜓點水似的。微啟的唇像飄落的鳳凰花又像翩飛的紅蝶。明亮的陽光下,那淺淺薄薄的笑竟像罩了晨霧般有些虛幻飄渺。
她的出現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再看怡雯描寫雲絮:
團團雲絮先是化為狗,瞬即蹲伏成貓,然後牠睡醒了,伸展四肢、站起、弓背、伸個懶腰,忽然卻又形變為模樣猙獰的怪獸,張牙舞爪作勢要撲過來。才一會兒便又散開,重重疊疊的湊成棉花絮,浮貼在天上。一些扯碎的便孤孤單單的浪跡他鄉。(前引文中段)
這些優美片段是否跟作者所要描繪的對象有些許關聯?你若不信,則請再看〈鳳凰花的故事〉快末尾這一段:
細雨斷斷續續滴了幾天,鳳凰花遞次開放。先是一小撮害羞的點染著末梢,後來仗恃著朗朗陽光的嬌寵,便大著膽子放縱起來,一大叢一大叢往綠葉潑去,不過幾天便燻紅了整棵鳳凰木。那陣子無論走到那兒都像有熊熊烈火燃燒著。靠近白色建築物那棵簡直是火傘一把,樹下則是一張花瓣織就的紅氈。樹上地上全是瀲瀲的殷紅。那姿勢像是要把生命推向頂峰,作一次全心全意、轟轟烈烈、無怨無悔的演出。村子裡的人都說那棵鳳凰木瘋了,紅得如斯不尋常、如斯駭人。
鳳凰花紅慘慘的演出難道不就是陳阿姨短暫生命的隱喻嗎?
怡雯比較偏重描寫的篇章應是〈來時路〉、〈島嶼紀事〉、〈山野的呼喚〉和〈山的感覺〉等篇,在這些篇章裡,讀者諸君仍可尋繹出我在本文裡提到的種種創作策略,只是在這些篇章之中,描繪才應是主軸。而「我」對物的觀照其實多少也能折射出對「我」的深入了解。讀者諸君您們是否可以接下去開始詮釋?
臺北‧九五年二月一日
《河宴》序 陳慧樺
鍾怡雯有許多面貌,那是三年多之前為她的兩篇散文〈山的感覺〉和〈島嶼紀事〉撰寫推介時未嘗體認到的,未嘗體認到主要是未看到她的另外一些篇章如〈我的神州〉、〈外公〉和〈村長〉等,而這些篇章當時尚都未出世呢。現在在讀完怡雯結集要出版的這本《河宴》後,我必須更正說:鍾怡雯為多面的夏娃,其散文創作不斷在成長之中。扳指算一算,發覺她有清新亮麗的一面,也有較為穠豔的一面,不過貫穿這略為不同面貌的篇什的是她的詩意和細膩。怡雯似乎較為擅長於長篇鋪陳,把敘事和抒情溶混在非常細膩的景物描寫之中,她的靈...
目錄
《河宴》序 陳慧樺
華年錦繡——序鍾怡雯散文集《河宴》 楊昌年
輯一我的神州
人間(中央日報文學獎)
我沒有喊過她老師(新加坡金獅獎首獎)
迴音谷(教育部文藝獎第三名)
河宴
靈媒
村長
我的神州
輯二島嶼紀事
天井(臺灣新聞報文學獎佳作)
一同走過(大馬旅臺文學獎首獎)
鳳凰花的故事
來時路(新加坡扶輪文學獎首獎)
島嶼紀事(星洲日報文學獎佳作)
亂葬的記憶(教育部文藝獎第二名)
外公
輯三山的感覺
晨想
山野的呼喚
馳想(全國學生文學獎第三名)
破繭(師大文學獎第二名)
山的感覺(師大文學獎首獎)
輯四井伯
七夜流動一次的河
夜半風聲
夢的剪貼
童年花園
不睡的眼睛
井伯
尸毗王(臺灣新聞報年度最佳散文家副獎)
雙層的晚年
竈
附錄
附錄一「島嶼」為烏托邦的翻版?陳慧樺
附錄二所羅門的指環
評鍾怡雯的散文兼作本專欄的回顧林青
附錄三本書各篇寫作日期
《河宴》序 陳慧樺
華年錦繡——序鍾怡雯散文集《河宴》 楊昌年
輯一我的神州
人間(中央日報文學獎)
我沒有喊過她老師(新加坡金獅獎首獎)
迴音谷(教育部文藝獎第三名)
河宴
靈媒
村長
我的神州
輯二島嶼紀事
天井(臺灣新聞報文學獎佳作)
一同走過(大馬旅臺文學獎首獎)
鳳凰花的故事
來時路(新加坡扶輪文學獎首獎)
島嶼紀事(星洲日報文學獎佳作)
亂葬的記憶(教育部文藝獎第二名)
外公
輯三山的感覺
晨想
山野的呼喚
馳想(全國學生文學獎第三名)
破繭(師大文學獎第二名)
山的感覺...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