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人民佔領立法院,爆發為期24天的318佔領運動。在那充滿不確定的日子裡,一群對運動主軸感到不信任的人,4月1日於台大校友會館前發表《賤民解放區宣言》,賤民解放區宣告成立。隨後的每日每夜,這裡的階梯聚集著各色人潮,前方的論壇探討著各式議題,批判性的討論甚至傳出賤民意欲奪權的誤解。4月9日,不滿自己「被」退場,賤民解放區發表《割爛尾退場宣言》,趕在運動結束前一天自行撤場。
自運動開始之初,賤民解放區的成員便處在混亂的場外,嘗試協助包括自身在內的參與者們發出聲音,同時質疑整場運動對群眾的排除性與去階級的論述方向。此後,與後318發展出的諸多團體一樣,賤民解放區一面帶著初衷在劇烈社會動盪後持續運作,一面謹記著當時的每一個時刻,試著理清社會結構與自身行動的關聯。
本書的寫作動機,正是為了梳理上述撲朔迷離的歷史與內涵、澄清諸多誤解,以及紀錄往後賤民的種種行動。
本書由賤民刊物編輯小組13名成員進行編寫,編寫者本身即涉入運動,書寫自身團體在318前期如何意欲與主場合作卻遭到拒斥、中期如何在外圍進行組織,以及後期如何深化與撤場的過程;另一部分,318過後,帶著累積的動能,賤民解放區舉辦多場論壇、派對、交流會,乃至於赴香港佔中參與運動,凡此種種,均在書中翔實記載,希冀能呈顯318佔領運動當下及其後的另一個面向。
此外,本書附錄還收錄了10份歷史文件,包括聲明稿、各式宣言。聯署書、歌曲歌詞。
作者簡介:
賤民刊物編輯小組
「賤民解放區」是一個318時期確立的集體名稱,主張自主參與、行動由參與式的彼此討論激盪而決定,並沒有明確的界線。「賤民刊物編輯小組」為賤民解放區成員在318過後所組織而成、意欲以文字記載整段歷程的文字小組,成員包括白領勞動者、工運人、藝文人與難以被歸類或拒絕標籤的其他人。
章節試閱
歷史書寫前言:賤民不像月亮般東昇西落
文/賤民刊物編輯小組
「工人階級和太陽不一樣,它不會在預定的時間自動昇起,而是出現在自身的形成中。」(E. P. Thompson, 1963)
上面這段引文,出自英國左翼史家E. P. Thompson的巨著《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對他而言,所謂工人階級並不是一個「東西」(thing),「沒有典型的利益與覺悟,不像病人躺在整形醫生的手術台上那樣讓人隨意塑造」,也不能「用數學方法來精確測定」,而是在特定的歷史動態中,經過具體的人與人相互產生關係,親身經歷自己的歷史後所定義出的。因此,階級從來沒有被先天賦予的角色或功能,也沒有命定要背負的挑戰或任務。在未經特殊共同經歷相互攪和、未曾「覺醒」前,只有鬆散而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們,沒有作為集體的階級。
同樣的道理,賤民並不像月亮,太陽下山後就自動聚集在「濟南路台大校友會館」前抽菸、喝酒、聊天、唱歌、烤火、罵人,乃至於參與動輒七小時的解放論壇,彷彿這幫人天生反骨,喜歡聞一旁公廁飄出的濃濃臭味似的。賤民的出現,當然是在318佔領運動期間,不同人帶著相異的社會脈絡與期待來到現場,在不同機遇之下獲得類似的不平感受,再經過不斷碰頭、對話,驚覺你我擁有同樣體悟後,於過程中所逐步確立並形成的。
作為創刊號的開頭,這份歷史書寫占了整份刊物一半以上的篇幅,交代賤民如何於318占領運動期間形成集體,以及為何行動的過程。它與一般歷史敘事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並不打算以宏觀的方式記錄整場運動始末,而是鎖定賤民於運動中自身的發展;書寫者本身即涉入運動,背負著各自團體的期待,詳實寫下運動發展中所遭逢的狀況,以及對事件的具體回應。因此你會發現,我們的文字相當「主觀」,它涉及許多當事人的判斷,甚至還有情緒上的描寫;不同的章節也因不同人撰寫,而呈現不同的文風。
也許是運動持續得不夠久,也或許是賤民的組織做的不夠紮實,從佔領期間的四月一號掛上「賤民解放區」的布條宣告成立起算,直至四月十號主場正式退場告終,嚴格來說賤民仍是鬆散的集體。關於這點,它造成書寫上一定的難度。首先,呈現在你面前的文字由「賤民工作小組」所擬,它並沒有辦法保證足以代表每個人的經驗,因此為求謹慎,若碰上此問題,每篇文章均盡可能向不在書寫團隊內的賤民們細心求證,待初稿完成後再由成員們嚴格的相互核對,指出疏漏或錯誤之處,若讀者還是不滿意,除了抱歉以外,我們非常歡迎批評與指正;第二,與第一點相關,為了盡可能顧及「大多數賤民們」,我們時常棘手於「主詞是誰」的窘境。身處一場大型群眾運動,運動前期的賤民(那時尚未有此稱呼)們大多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於立法院內外周遭穿梭遊走;團體成員來來去去,與日更替,浸身在運動的紛雜與混亂中。對此,若將所有枝微末節記下顯得過於瑣碎,若只寫梗概又嫌缺乏血肉,我們只能透過不斷的內部辯論,視情況在這兩者之間取得折衝。那是個漫長的過程,希望讀者能從中讀到我們的掙扎。
當然,除了殊異性之外,賤民得以聚合,還是有其核心價值支撐。集體完成的《賤民解放區宣言》中的「不代替別人發言」、「反對菁英領導」,體現大多數人於運動中的被排擠感;解放論壇所強調的「反服貿反自由貿易」,則在運動中彰顯「經濟分配」面向討論的不足。
為了方便討論,我們在時序上做了斷代。(一)3/17~3/23:整個運動處在混亂的「戰國時期」,議場內外由起初的無政府狀態漸次建立秩序,賤民的三股勢力-「電音反核陣線」、「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獨立樂團的朋友們」,在運動中各自發展自己的行動,卻尚未得到匯流;(二)3/24~3/31:323行政院之夜過後,三股勢力處在「醞釀期」,帶著複雜情緒到濟南路重整旗鼓,在電音反核陣線不斷的穿針引線下,下一步行動已然展開,基地已經形成;(三)4/1~4/6:三股勢力共同簽署發表《賤民解放宣言》,並以「解放論壇」與「校友會館前階梯區」表現之,形成集體;(四)4/7~4/10:傳出退場風聲後,賤民開始構思「現身派對」,並以遶行立法院一遭的「賤民遶境」作為對整場運動的批判。
文末我們整理了許多人對賤民的疑問,並對此回應。這些質疑包括「賤民搞的是分化運動」、「操弄菁英語言還自稱賤民」、「冗長的論壇討論沒效率,不符合民主」。
最後,回到歷史來看,儘管個別賤民的遭遇不同,所發起的行動各異,追根究柢,大家都相信並實踐著「由下而上的歷史」,至始至終無間斷地嘗試與各色人群交流、對話,希望能在場外整合來自四面八方的複雜聲音,以共識決的方式讓個個素樸且滿腔熱血的人們能發表自己的主張、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後訴諸集體的雙手雙腳趨前與壓迫對抗。是的,賤民做的不夠好,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每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每一顆激憤難耐的拳頭,還有每一個呼之欲出的體態-我們期待有一天,不需太陽或月亮的號召,素樸的人們已然做好準備。
歷史的巨輪不會重來,每一次的經驗都獨一無二。希望賤民的歷史能呈現運動中微觀但並非不重要的一面。
賤民解放區中不被看見的賤民階梯區
文/楊子瑄
*本文以賤民區作為階梯賤民區的簡稱,解放區作為解放論壇的簡稱
媒體上、普遍的參與者幾乎都把解放論壇視為賤民解放區的全部。但賤民解放區的存在,基本上是一種區域的概念,在這個區域內我們交換情報/資源/知識、討論、判讀,嘗試凝聚其中數個運作的團體或者常態性出現的個人,操作出具有集體意識的公共性空間。本篇試圖去還原在解放論壇外,那些賤得無法被辨識但卻是重要土壤的存在。
每天天一黑,台大校友會館前的階梯便開始慢慢有了一些變化,人們三三兩兩地前來,帶著食物、啤酒、菸,相互打著招呼便開始交流情報:今天媒體又報導了什麼、政府說了什麼、議場內又發生了什麼、哪個朋友的朋友想要幹麻?同時一些人開始準備晚點要辦論壇的器材。
這個時間點是對外活動的後台;但當對外論壇開始後,另一些人持續坐在原地,延續著剛剛沒進行完的話題,論壇的人群越聚越多,階梯上的人群也聚越聚多,一小圈又一小圈各自隨性進行著各式活動,喝酒談話、唱歌是基本款,當一圈人作出有趣的行動決定或者判讀完情報,便會到另一圈子裡發表、邀約,而活動的內容基本上還是環繞著政治與社會。每一天立院的紛紛擾擾,這時候的階梯凝聚了原本稀稀疏疏各自坐著休息的不交談的人群,夜晚階梯空間則變成了賤民基地,在賤民解放區正式成立以前,兩個不同功能與風格的區域就已然形成,人群在兩個區域間流動。正式成立後,我們之間簡稱社運團體聯合舉辦的解放論壇為解放區,而階梯則是賤民區。解放區吸引到的是社運工作者、知識份子、或者完全沒有經驗的政治素人;賤民區聚集的則多是有些許運動經驗但還找不到工作方法/基礎的半素人、待不住嚴肅、漫長、知識性解放論壇的人。但彼此的關係不只是剛好共享場地,更是互相支撐、溝通影響、互利共生。在清楚劃定出一個大區域(賤民解放區)協進的狀態後,更能包容不同聲音、維持多元自主,創造出一個集體的力量。
賤民區的存在並非偶然,地理空間上,濟南路台大校友會館位於主舞台後方不被干擾、路大條且好認容易約人,階梯又方便躲雨;人群聚集與操作方法上,323後再次回到校友會館(關於323前後詳細行動可見戰國時期-電音反核、音樂人兩篇文章),並開始意識到,在這個時刻需要一個基地以及意識集體,以對抗現場資訊混亂與不預見的運動樣貌。而且,若不整合成集體面貌現身,便只會被辨識成一個個沒有面貌的賤民。我們也認為應該延續323前當時的工作方法,開始大量地把那時候建立的關係與想發生的對話都拉到階梯上。
一開始,只是在拼湊、檢討323當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透過交換大家不同位置上看到的事實,323前開始產生的陣線一方面再次確認彼此的關係與反省當下的行動;另一方面也對外做群眾運動傷害的集體治療。這個階段主要是休兵、重整、確立聚集地,而過去建立的社群,也一個拉一個逐步擴大。本來階梯坐的都是叫的出名字的人,後來越聚越大群。
人來到這裡不只是取暖、輕鬆,也可以說是以此輕鬆去實驗一個較為鬆軟、嘗試接住彼此的基地。在這裡發動了集體合唱〈團結的人民永遠不被擊潰〉、共同創作《賤民解放區宣言》(請見附件八)、甚至催生了後來的賤民現身趴、割爛尾宣言(後面兩者請見後一篇文章以及「附件九」)。這裡先就前兩個事件做說明,希望藉由這些發生在賤民階梯區的片段,多少還原這裡的樣貌與工作方法。
〈團結的人民永遠不被擊退〉
3/25後,隨著大家更有意識地以階梯區做為基地,朋友一個拉著一個,聚集在此的人越來越多。
聚集過來的人不只帶著各自的背景與想法來到這裡宣傳、討論或找夥伴,其中甚至包括具體在現場做事的提案。再拒劇團便是循著這樣的狀況來到階梯區的。在來之前,他們就已經重新翻譯填詞智利的革命歌曲-〈團結的人民永遠不被擊潰〉,在立院周遭走唱並影印了歌詞到處發送。
3/27晚上,再拒劇團原本只是一小群人、帶著樂器坐在階梯的一角聊天喝酒彈唱。階梯上其餘空間各自成群,焦點不時被當天解放論壇的激烈爭辯所吸引。再晚一點後,再拒劇團唱起了〈團結的人民永遠不被擊潰〉。有些人湊上來拿起歌詞開始學唱,有些人本來還在繼續自己的話題,甚至嗤之以鼻的覺得又在木吉他團康時間。但一次一次地唱,歌聲與歌詞的意義逐漸被唱出來,不同狀態的階梯群體也逐步跟上唱合,甚至本來不屑的人也拿起吉他,一個樂句一個樂句地學了起來(請見youtube錄音)。歌是從智利左翼運動來的、詞是再拒劇團重新填上、意義是階梯區的人一起完成的,接下來的每一晚,只要有空我們便帶著大家一起唱,歌聲也慢慢傳遞到解放區。這個過程不只是共同歌唱,更不是直接擺放一首完整精緻的歌曲在大家面前指定成為「我們」的運動歌曲。而是在過程中人藉此展開互動,凝聚了集體,傳唱的過程也如實的打下了賤民解放區的組成與精神。
《賤民解放區成立宣言》
那麼,既然集體已逐漸形成,《賤民解放宣言》卻又是如何寫成的呢?事實上它有脈絡可循。
一開始也沒有特別設定這個大家共享、夜間限定的基地,要從什麼運動位置、立場公開發言被社會看見,更多時候還只是在整理這段時間彼此的經歷,處在一種互相學習,相互接受的運動實驗階段。但隨著佔領運動越來越走向低潮,聚集在這裡的人群也越來越坐立難安了。
「阿幹咧,聚在階梯區到底可以幹嘛?」這是當時大夥的心聲。實際上很多會坐過來的人,身上都有種很深的焦慮,而且所焦慮的又不太一樣,但最大公約數,就是深層的無力感,即在一堆對於主場運動的「我們不認同」裡想要一起前進--可是,該怎麼一起?該怎麼前進?
隨著每個夜晚不約而同出現在同一個區域,在一根煙與一根煙中,「要動一起動」、「資訊公開透明」的原則下,對於「怎麼一起」大家漸漸有了默契,開始一起進行運動大情勢的判斷,新朋友介紹彼此認識,有人有運動方案時便互相分析、討論。有趣的是這個「一起」的默契也展現在話題膠著與焦慮的程度,與現場煙味密集度、空酒瓶數的正比上。
當「一起」逐漸清晰,討論的方向也慢慢走到「一起可以幹嘛」這樣的疑問句,於是其中幾個參與者想到了之前要退出糾察隊的工作,最後卻未使用上的「離場聲明」(詳情可見電音解放陣線)。於是在階梯區的現場裡,從解釋這篇聲明的脈絡開始,以另一個角度重新理解323前的位置與思考,再到將彼此對於整場運動的不滿與希望用紙筆具體條列出,一台筆電在階梯區輪著傳,讀完將自己贊同的留下,不同意的標記修改。可能兩三個人圍著電腦逐句討論;可能看過的人在旁邊吹噓自己修的文字多精確;可能辯論著哪些字句如何不能被刪除;可能三五個人在旁邊討論自己剛寫下的那句話有什麼必要,還沒輪到電腦的,抽著煙,喝著酒,繼續聊著各式各樣的話題,電腦一傳到手上,又開始上工。雜亂的氣味,但大家好像都為了總算找到一種坐在階梯,可以一起做點事情的方式而有些興奮。
三月三十日,50萬人大集結卻沒有新的突破點,整體運動氣勢急轉直下,聚集在階梯區人群的焦慮感、憤恨拉到了新高點,反而順著這股氣勢,原本電音反核陣線欲用作批判主場的「離場聲明」,在集體的書寫中更加快腳步的成為了「成立宣言」。四月一日傍晚,賤民解放區掛上旗幟,於解放論壇開始前公開宣示宣言,我們總算成為了賤民解放區。
「賤民」-「解放」區是其來有自的意外
嚴格說起來,階梯區與解放論壇在群體中各自扮演了不同角色,解放論壇以話語上的激烈交鋒承接運動所衝撞出的高漲群眾動能,階梯區則較像是一條較為幽微、潛在的基底,有意識地使用大多數為非言談的方式讓人留身於此。用譬喻來講,階梯區像是「梁山泊」,一些對運動有所批判、在運動中無路可去、甚至是不滿於318整體意識形態的人們,在此空間得以聚合。只要你願意,你可以用任何形式展現你的心情,即性的表演、裝置藝術的擺設,都能找到懂你的夥伴,絕不會有人說「不」(即使有,打一架是絕對允許的);如果你有何發想,想在運動現場幹些什麼,在這也有隨時待命(或只是單純爛在這)的人等著你。甚至如果你想喝個爛醉,階梯區總是保證有一群願意陪你鬼扯的酒醉男女、以及自便利商店源源不絕湧來的酒水。爛醉的力量有多大?事實上,「賤民」一詞正是這群醉眼惺忪的酒醉男女在瞎扯蛋中講出來的。
解放區與階梯區的結合,說是巧合也好、情勢所逼也罷,總之兩個群體最終合而為一。或許就像「賤民解放」的意涵一樣,「賤民」定位出身分,「解放」指向著目標,階梯區與解放論壇除了形式不同外於此並無二致。只是階梯區扮演的角色更加「地下」,除了在黑暗處向整個聚落提供永無間斷的想像與刺激外,也為賤民解放區扮演般土壤的存在。
要用這樣的篇幅描繪階梯區,仍然太過抽象且交代不清,因此刊物的最後面有篇〈賤民QA〉,我們訪問到許多階梯區賤民的心聲。透過他們的話,你應該更能抓住階梯區的面貌。
《賤民論壇:光頭哥X素人之亂X賤民解放區》-現場紀實
文/謝碩元
「關於造反,反正就是上街頭玩嘛!在車站前大吵大鬧,對世界所有不像話的東西大喊:『去吃狗屎吧!』就是了。」── 松本哉
「如果只是乖坐在那邊,不是我想要的。抗爭不該這樣,要把所有的目標、想法、政治的思考能力放在生活上,那才叫做真正的抗爭。」──郭力瑋
把這兩個怪胎湊在一起吧!
318期間,社會風起雲湧,不少人物躍上新聞版面,成為焦點;社會各界對不同人物的褒貶不一,關注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人物至今仍在舞台上發光發熱,有的人物則稍縱即逝,因各種因素成為運動中微小、但並非不重要的插曲。或許,「光頭哥」郭力瑋,便屬後者。
郭力瑋在318當晚進入立法院,與友人喝酒並拍照上傳, 照片經媒體報導後,被網軍撻伐。當日稍晚,有人貼出一張他於立院內奮力阻擋警察攻堅的照片,又被大肆讚揚,風向立轉。不幸的是,隔天中午,郭騎車行經復興北路,遭到警察酒測,沒過,媒體和輿論又打個他滿頭包。運動結束後的4月25日,林義雄絕食期間,又傳出郭力瑋在立法院的中興大樓偷警棍被逮捕,引發諸多正反討論,如「立法院都可以打架、可以黑箱了,喝酒有那麼嚴重嗎」、「酒駕與運動是兩回事」、「喝酒就是破壞運動的形象,讓對手有機可趁」、「光頭哥根本就是『黨工』,酒駕更是最差的示範」。
另外,日本的「素人之亂」, 是位於東京高円寺的一個奇異團體。他們擁有成串的商店,包括二手家具行、酒吧、民宿,平常大夥便在這兒廝混,並戮力於發起各式新鮮好玩的行動。最出名的一次,是2011年福島核災過後,他們(莫名其妙地)號召一萬五千人上街遊行。其中,魔頭人物松本哉曾來台灣遊山玩水、遊手好閒過好幾回,媒體也略有報導。
「要如何促成更多人之間的對話」、「要如何讓更多群眾參與、加入抗爭」、「要如何發展不同形式的社會運動」,是賤民解放區不斷思索著的問題。這次日本「素人之亂」的松本哉再度來台,我們安排他與318時期的問題人物-「光頭哥」郭力瑋對談,希望能在運動想像上做交流,擦撞出不同火花。活動地點直接選在郭力瑋的店-剛開幕不久、位於東區老舊電梯大廈12樓的集中營咖啡。
別讓運動那麼無聊!來喝酒吧!
當天參與人數大約二十多個,大夥圍著一張L型的長桌就座。首先松本哉與郭力瑋各有一段引言,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運動太過無聊」。松本哉認為,日本是個極度無聊的社會,「如果不能把日本主流價值嘗試打破,日本的社會是沒有救的」;郭力瑋認同松本哉的說法,認為318抗爭「每個人的訴求不同,不能要求每個人在那邊要喊一樣的口號」、「我覺得很無聊,就去喝酒,下意識上,沒有想太多。」
松本哉認為,能號召一萬五千人上街遊行,是因為素人之亂的「人際網絡,朋友等關係」,才得到支持;「喝酒這點是很重要的,在日本,喝酒可以打開人際關係,雖然也會被認真地搞運動的人批評,但是大家上街遊行的時候,一定會人手一瓶酒上街」。
講到這,郭力瑋說:「本來就有很多不同的人,如果只是乖坐在那邊,不是我想要的」、「抗爭不是這樣,應該要把所有的目標、想法、政治的思考能力放在生活上,那才叫做真正的抗爭。」
松本哉延續關於「無聊」的話題,認為傳統的抗議流程非常呆版,該落實的,反而應該是郭力瑋的喝酒行為。他說當素人之亂在日本看見光頭哥喝酒的照片,「大家很興奮,覺得這些人真的很屌,台灣也很屌,在做一些行為藝術之類的,應該要去支持這樣的運動」,而且「韓國的國際新聞也登這張」(現場爆出「國際巨星」的呼喊聲)。當時與郭力瑋在一塊的賤民解放區成員謝碩元也補充,「當時確實有一票朋友看見立法院內如此好玩,就跑來了」。
關於警察的二三事
郭力瑋接著提起「偷警棍」事件的始末。他說,當天有朋友過來告訴他「旁邊有警棍,沒人顧」,他只不過是走過去摸一下警棍,就被警察銬住,押往警察局。隨後,又被帶出、露臉給媒體看;警方對外宣稱,郭力瑋犯了偷竊罪,媒體便跟著報導。他控訴說,「連判決都沒出來,何況只是碰一下警棍?」,根本是「內部的媒體操作」。
松本哉分享了許多與警察斡旋的二三事。他說,反核遊行過後,一位阿嬤拿了五十萬日圓,捐給素人之亂。他們收到這筆錢後,適逢釣魚台事件,決定邀請韓、日、台的樂團,在街頭辦游擊演唱會,「挑戰有秩序的抗議」。當警察來,就直接閃人,並在twitter上臨時公布新地點。「警察來,不會馬上趕,所以我們會有人負責盧警察」、「百貨公司、街頭上有人覺得很害怕,因為大家都在那邊亂抽煙,撞來撞去,喝酒,但也有許多人加入」、「只要換一個轄區,警察就必須重新部署」。
他也提到,有次在鬧區抗議,素人之亂只有20人,警察卻派了上百人。他們便臨時起意,說這是明星在拍片,人們覺得很有趣就湊過來,還覺得警察是演員、是假的,不害怕他們。
另外,他提另一個例子是,有次請到很吵的龐克樂團上街演唱,人們又喝到爛醉、不成樣子,當警察前來阻止,他們會改放日本演歌,警察的態度便有所鬆軟;當碰到高階員警,「會問她小孩多大,在幹些什麼,他們講到小孩的事情就會變得很開心,之後再慢慢放自己喜歡的歌」、「其實也沒有什麼邏輯,就是看現在的心情,講什麼話。」
郭力瑋則認為,台灣警察不知道「自己的出發點,或自己的工作的意義,也不知道自己背後在保護是什麼」。
「空間與生活」作為組織方法
由於兩人都是店家的經營者,另一個話題則是「空間與組織」的討論。松本哉認為「商店不只能夠累積未來活動的資金,也能認識不同的人,可以談對社會的想法」、「甚至發展成酒友」。郭力瑋說,集中營咖啡的來由,是因為他和合夥人玫瑰過去在同一家餐飲店工作時,遭到老闆剝削而忿忿不平,勞資談判時一氣之下揍了老闆後,決定一走了之自己出來幹;之所以選在12樓,他說「一間店,不一定要在一樓,沒必要去跟有錢人玩金錢遊戲」。
他接著提到「我們希望重新開啟一個可以對話的機會,讓現在的人別那麼冷漠、「要如何卸下陌生人的心房,是這間店的精神」。
松本哉說「過去,玩龐克的、搞藝術的、阿宅們彼此都不會認識,但因為他們的酒吧,每天的店長都不同、族群也跟著不同,便越走越近。藝術、漫畫家、玩團的會因此互相交流、越來越融合」;甚至連炳谷行人(日本知名左翼學者)都覺得厲害。但松本哉說「自己到現在也不太清楚為什麼柄谷覺得這個很好」。現場也有造訪過高円寺的朋友表示「每天都去那邊跟當地居民隨意聊天」。
松本哉說,之所以會開價格比一般行情低很多的民宿,是因為「日本是很保守、排外的團體,希望能邀請外國人來,讓每天都有奇奇怪怪的人活動,把無聊的高円寺變得不同」。他覺得,除了抗議與遊行之外,「重要的還是生活、形成一套經濟運作的體系」。
喝酒聊天才是最實際的!
活動到了尾聲,許多人喝醉酒,到一旁聊天去了。郭力瑋也坐不住,去旁邊忙東忙西。此時,賤民區成員李佳欣問說,如果運動圈的朋友指責素人之亂在破壞運動,該怎麼辦?松本哉回答,會跟他們好好講,若運動死氣沉沉會變成刻版印象;將生活加入運動才能持久。「一般喝酒聊天、喝茶吃飯是最好的」、「寫文章去批評對方,是最不好的。那是不完整的溝通模式,大家反而容易誤解,累積下去會變成更大的歧異,最後很難收拾。」
他總結道「運動如果只有一種模式,反而很容易就收編、被一一擊破。多元的方式,反而可以在各種不同的地方發生,讓國家得要去思考更多不同的對策,才會難搞。甚至,可以放到不同的國家,跟大家的敵人、政府對抗,大家才能互相結盟、參考、學習。」
歷史書寫前言:賤民不像月亮般東昇西落
文/賤民刊物編輯小組
「工人階級和太陽不一樣,它不會在預定的時間自動昇起,而是出現在自身的形成中。」(E. P. Thompson, 1963)
上面這段引文,出自英國左翼史家E. P. Thompson的巨著《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對他而言,所謂工人階級並不是一個「東西」(thing),「沒有典型的利益與覺悟,不像病人躺在整形醫生的手術台上那樣讓人隨意塑造」,也不能「用數學方法來精確測定」,而是在特定的歷史動態中,經過具體的人與人相互產生關係,親身經歷自己的歷史後所定義出的。因此,階級從來沒有...
作者序
發刊詞
文/李阿亮、陳秀蓮
賤民解放區,誕生於 2014 年春天(spring)反服貿的街頭烽火(fire)中。除了較為人所熟知的針砭運動決策核心(core),亦積極投入各種開放論壇 (soapboxing discussions) 與街坊派對 (block parties),嘗試接軌更廣泛的群眾。落幕退場之後,我們思索今後出路,提起紙筆繼續耕耘;這便是刊物的雛形。
講起初衷,非常(very)單純:除了釐清賤民曾經蒙受的誤會與約化理解,主要還是透過書寫,確保 318 的歷史詮釋不致縮限於旁觀學者、主流媒體、主要反對黨的詹詹三家之言,梳理出另翼(alternative)的第四方見解。
318結束,兩年後的現在,反服貿引領的社會力量,隨著抗爭的「出關播種」,成就了新興在野政治力量的整合,卻不知社運力量該何去何從。取代的,是2014年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的大勝;然後是2016總統大選,小英的空前勝利,以及主導318的新興第三勢力「合法地」走進了當時所佔領、被譴責為黑箱的國會。
但,運動在什麼時候,又在哪裡落幕了呢?
318佔領期間的3/27,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提出三個夢:假如沒有國會、假如沒有服貿、假如沒有國家(請見附件五);後續,賤民解放區又陸續發表成立宣言(附錄八)與割爛尾宣言(附錄九),都在質問自己及參與的群眾,一個靠著群眾力量佔領國會的運動,卻將運動成果交還國會,那麼到底我們該如何思考代議制度、民主制度及國家的意義?又該如何思考服貿與ECFA之外的TPP、RCEP這些包在全球資本整合大旗之下的自由貿易協定?
這些問題在佔領期間,賤民與群眾相互詰問。兩年過去了,我們仍在這裡,用文字記錄這個過程。於是,刊物不再只是一連串文章 (articles) 的刊登,而進一步成為某種載體(a vehicle) 的催生。這樣的載體,一方面以「去威權不去組織」、「反造神不反革命」、「身體與言論同步解放」、「拆除一言堂 / 興建多向道」作為公約數,凝聚了大家極度異質的身份、關懷、專長,而形塑出某種饒富流動性的集體;另方面,它更是賤民自我表達、自我省思的一面鏡子,並以誠實的鏡像揭示了迄今的進展與挫敗。
綜觀這份刊物的內容,諸如社運參政的另類想像、社運價值的日常實踐、(次)文化抵抗行動的社運角色、階級與勞權觀點的自由貿易批判、香港真普選民運對於台灣的啟示,乃至於「和理非非」運動方法的再省思,未必直接源自 318 運動,但緊緊扣連著「當下」與「未來」的各種課題。課題本身未必已有定論,日後亦不見得會邁向定論,賤民解放區一直認為,沒有唯一、絕對的定論,辯證對話的過程才是重點。我們樂見更多人加入相關的討論,期許我們的載體而能為下一波的行動提供養分。
構成賤民的五大主體──藍領、白領、工運人、藝文人,乃至於無法被歸類或拒絕標籤化的其他人──投身於賤民編輯小組、窮人生活地圖小組、派對企劃執行小組、座談籌備小組。個別分工並不固定,其中不乏身兼數職者。但這種頻繁的職掌異動、高度的任務彈性,同時呼應了賤民未來發展概不強求具體邊界的機動風格與開放精神,並且有利於確保今後刊物的多元性及實驗性。
最後要向各位賤民致歉,這是一本拖了兩年的刊物,我們還在,只是來晚了。
發刊詞
文/李阿亮、陳秀蓮
賤民解放區,誕生於 2014 年春天(spring)反服貿的街頭烽火(fire)中。除了較為人所熟知的針砭運動決策核心(core),亦積極投入各種開放論壇 (soapboxing discussions) 與街坊派對 (block parties),嘗試接軌更廣泛的群眾。落幕退場之後,我們思索今後出路,提起紙筆繼續耕耘;這便是刊物的雛形。
講起初衷,非常(very)單純:除了釐清賤民曾經蒙受的誤會與約化理解,主要還是透過書寫,確保 318 的歷史詮釋不致縮限於旁觀學者、主流媒體、主要反對黨的詹詹三家之言,梳理出另翼(alternative)的第四方見解...
目錄
發刊詞 文/李阿亮、陳秀蓮
主題:318賤民歷史書寫
1.歷史書寫前言:賤民不像月亮般東昇西落 文/賤民刊物編輯小組
2.時間軸
3.電音反核陣線:如何進行場外組織? 文/郭家穎
4.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反中還是反自貿? 文/莊舒晴
5.「獨立樂團」的朋友們 :流著龐克之血的行動主義者 文/謝碩元
6.集體激盪:公廁旁解放論壇 文/盧其宏
7.賤民解放區中不被看見的賤民階梯區 文/楊子瑄
8.尾聲:賤民火大了!「割爛尾退場宣言」與「賤民現身/聲趴」 文 /李慈湄、謝靖雯
9. 賤民釋疑:有意識地選擇邊緣戰鬥的賤民解放區 文/陳秀蓮
專題1:反自由貿易
1. 反自由貿易 所以反服貿 文/盧其宏
專題2:賤民遊香江
1. 到香港的第一天-我們都是MK仔 文/盧其宏、王子豪
2. 香港現場觀察:左膠的再思考 文/盧其宏、謝碩元、王子豪、馬糞
3. 《賤民香港佔中論壇》現場紀實 文/馬糞
4. 特稿:你不能不知道的四個香江故事:中國因素、和理非、左右膠、去中心化 文/周諾恆、余煒彬、梁穎禮、黃麒靜、關細宏
專題3:誰放了一把尺?
1. 《賤民大戰星光大道》:放映現場側記 文/郭家穎
2.《太陽‧不遠》&《賤民大戰星光大道》影評 文/林聖文
3.「光頭哥」郭力瑋專訪 文/李佳欣
專題4:去吧!勃力蒂嗑絲!
1.《台獨、賤民、大腸花》座談側記 文/李阿亮
2. 爬梳:當和理非非成為運動價值標準 文/陳秀蓮、莊舒晴
3.《局長給問嗎》:活動側記 文/李佳欣
專題5:階梯區補遺
1. 特別企劃:階梯區賤民Q&A
2. 插曲i:大雨 文/黃小強
party is Party拉頁
1. 《賤民論壇:光頭哥X素人之亂X賤民解放區》活動側記 文/謝碩元
2.party is Party:現場圖文側記 文/賤民派對小組
3.一串烤肉的重量 文/陳秀蓮
4.拒絕危險酒駕小天使專欄 文/我愛巨乳
5. 「Jam」一造未來方舟─賤民解放區派對 文/陳聿寧
附錄:重要的歷史文件
1.《賤民解放區試刊號》發刊詞
2,全國關廠工人連線《資方無良 政府無恥 反國民黨強過服貿》聲明
3,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反服貿反自由貿易》聲明
4,黑色島國青年陣線《318青年佔領立法院 反對黑箱服貿行動宣言》
5,《真人宣言》
6,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我們需要夢想──佔領國會及行政院之後》
7.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緊急聲明》
8,賤民解放區《賤民解放區宣言》
9.賤民解放區《割爛尾退場宣言》
10.團結的人民永遠不被擊潰(El pueblo unido jamás será vencido)歌詞
發刊詞 文/李阿亮、陳秀蓮
主題:318賤民歷史書寫
1.歷史書寫前言:賤民不像月亮般東昇西落 文/賤民刊物編輯小組
2.時間軸
3.電音反核陣線:如何進行場外組織? 文/郭家穎
4.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反中還是反自貿? 文/莊舒晴
5.「獨立樂團」的朋友們 :流著龐克之血的行動主義者 文/謝碩元
6.集體激盪:公廁旁解放論壇 文/盧其宏
7.賤民解放區中不被看見的賤民階梯區 文/楊子瑄
8.尾聲:賤民火大了!「割爛尾退場宣言」與「賤民現身/聲趴」 文 /李慈湄、謝靖雯
9. 賤民釋疑:有意識地選擇邊緣戰鬥的賤民解放區 文/陳秀...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