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最受歡迎哲學教授最新課程!以斯多噶哲學為主軸,為我們重建「求善」的準繩,成為現代人的生命解方。
★斯多噶哲學持續關注的,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極度在意的問題:如何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斯多噶哲學讓我們充分理解:生活中的負能量,來自於我們對自己能力的不了解。斯多噶哲學發展的核心:從知足常樂,到合情合理;從認識自己,到追求善良。
人都會做出對自己有益的、看似好的選擇,
問題在於:如何區分善惡好歹呢?
當我們無法確認自己的判斷是否為善時,
會感到悲傷、徬徨,甚至焦慮。
這時候,你需要來一點斯多噶!
‧當你面對挫折,斯多噶哲學說:
→分辨什麼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什麼不是;為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難過,就等於害自己不幸福。
‧當你覺得厭世,斯多噶哲學說:
→用正面情緒取代原有的判斷;我們對事物的判斷,才是導致負面情緒產生的真正原因。
‧當你欲求不滿,斯多噶哲學說:
→透過理性制約,將盲目的欲望變成富有堅強意志的行為,進一步完善我們的生命。
‧當你感到恐懼,斯多噶哲學說:
→不要逃進過去或未來!認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想像,以免在心神不寧時做出錯誤的判斷。
求真很重要,求善更重要。
我在上課的時候問學生:「什麼是好學生?是充滿真知呢,還是充滿善良?」
同學們聽了這個問題以後,面面相覷、表情漠然。於是,我問:「認為應該充滿真知的請舉手。」結果沒有人。我再問:「認為應該充滿善良的請舉手。」結果,大多數學生都舉手。
於是,我得到了一個結論:求真很重要,求善更重要。
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很多人未必在乎真假,但是對於善惡可是很認真的;你、我、他都不例外。
每一個人都會在善惡好壞之間做出選擇,並期待選擇結果對自己及他人有利。但我們太容易依賴直覺,卻不知道區分善惡好歹,靠的不是直覺,而是更深刻的思考。
──苑舉正
斯多噶哲學的核心,是在討論不受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影響而浮動的「普世行為準則」,進一步談論人類該如何才能「善生」。面對變化迅速的外在環境時,我們應該「順應自然」;透過對欲望的制約,強化「倫理德性」,讓我們不至於為惡;經常「鍛鍊理性」,以回應生命中各種情境與情緒。
作者簡介:
苑舉正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哲學系主任,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曾任「國際邏輯、方法論及科學哲學協會臺灣分會」(LMPS TW)主席、臺灣哲學學會理事(曾任副會長)。為考試院文官學院「經典研析」課程的講師,負責公務員哲學素養的訓練。
於臺大創新教學教育平臺 Coursera 開設的公開課《活用希臘哲學》,獲全球數十萬華人蜂擁選修,並經常受邀至各大學、學生社團與社會團體舉辦講座,也充分利用網路與電視媒體,如「TED × Taipei」、財經電視頻道,發表理念,希望透過各種普及哲學的方式,讓大眾發現哲學的重要性,體認哲學思想的價值。
著有《求真》等書。
作者序
自序 不是為了定義善良,而是為了持續追求〉
臺灣大學是所好學校,招收好學生。於是我在上課的時候問學生:「什麼是好學生?是充滿真知呢,還是充滿善良?」
同學們聽了這個問題後,面面相覷、表情漠然。於是,我問:「認為應該充滿真知的請舉手。」結果沒有人。
我再問:「認為應該充滿善良的請舉手。」結果,大多數學生都舉手。
於是,我得到了一個結論:求真很重要,求善更重要。
這其實也是我多年在臺大教授西洋哲學史的心得。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很多人未必在乎真假,但是對於善惡可是很認真的;你、我、他都不例外。
求善行好是人性的根本,每一個人都會做判斷,在善惡好壞之間做選擇,並期待選結果對自己以及他人有利。這好像在說,求善就是我們的天性。
那麼,有必要從哲學的角度來寫這本書嗎?這不是每個人都該去做的事情嗎?這麼說其實也沒錯,不過因為我們在乎善惡的緣故,做出的判斷如果不正確,我們就會感覺很難過,甚至焦慮。
我自己也不例外,經常做出不正確的判斷,使情緒大受影響。所以,我藉由西洋哲學史,並透過斯多噶哲學,把求善的道理說出來。
我舉一個例子,大家就可以知道,求善的道理並不容易,甚至很複雜。
有一句指責別人的話「不識好歹」,可以說明這複雜性。
這句話很有哲學意義,而且我們常常聽到有人用這句話指責別人。但是,指責他人時或許沒有想到,這句話裡面包含了幾個哲學重點:
首先,這是一個以「不」開頭的否定句;第二,這裡所講的「識」是認識;第三,這句話預設區分好歹的標準。這三點其實都很複雜,不過說話的時候,我們往往都忽略了。
當我們否定別人的時候,經常理直氣壯,並自我肯定。然而,這是錯誤的,因為否定別人並不代表你就能肯定自己。
這是蘇格拉底的討論方式,也是西方哲學的起源,因為蘇格拉底的哲學就是以否定別人的意見為主,接著展開一連串的對話與討論。
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
蘇格拉底先說,他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他什麼都不知道!這個立場讓他立於不敗之地,可以否定別人肯定的事,並告訴被他否定的人,我們在持續不斷地求善。
其次,就是有關認識。哲學中所講的「認識」,是「確定我知道的內容為好」。如果你沒有肯定自己說話的內容,如何能斬釘截鐵地否定別人所說的內容為歹呢?
最後是區分好歹的標準。人都會做出對自己有益的、有幫助的,以及好的事物,問題在於:如何區分好歹呢?
我們必須要知道,做出區分的時候,不能僅靠直覺或當下的判斷,需要有一套判別的標準。那麼這套標準又是什麼呢?
這些問題,構成我寫《求善》的部分動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太容易用直覺做判斷,卻不知道區分善惡好歹並非依賴直覺,而是更深刻思考的結果。
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哲學錯誤導致我們與他人交往時出現非常多爭議。無論是在政治、社會,或是經濟,甚至文化,我們都因為各持己見,爭得面紅耳赤。
在政治上,我們經常聽到不同黨派的人彼此攻擊、批判,甚至謾罵。
在社會上,我們對所謂的社會福利與社會正義,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想法與意見,辯得臉紅脖子粗,卻沒有辦法達到共識。
在經濟上,我們弄不清楚,發展經濟的成果,應該是由私人得到呢,還是由全民所共有?
在文化上,我們總是認為自己的文化最好,別人的文化無論再好,也是有缺陷的。
這些問題極有可能都沒有答案,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它們導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許多影響,並構成困擾。為了避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從哲學與歷史的角度,看前輩們如何面對它們。
我不能說《求善》這本小書可以為這些大問題提出什麼答案,但是我很明確地知道,所有的爭議都來自我們對於「什麼是善良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對我們有益的」有不同的意見。
為了解決這些爭議,為了達到共識,我們必須在普世的基礎上,讓「求善」這件事能超越我們的限制,朝向理想境界發展。
感謝多年修課的學生,他們容忍我針對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斯多噶哲學所做的摸索與探討。我生動地記得你們所問的問題,以及我們的討論。它們對我的幫助很大,讓我有勇氣與決心寫出本書。
最後。我必須強調,求善的重點,不是定義善良,而是持續不斷地追求。
自序 不是為了定義善良,而是為了持續追求〉
臺灣大學是所好學校,招收好學生。於是我在上課的時候問學生:「什麼是好學生?是充滿真知呢,還是充滿善良?」
同學們聽了這個問題後,面面相覷、表情漠然。於是,我問:「認為應該充滿真知的請舉手。」結果沒有人。
我再問:「認為應該充滿善良的請舉手。」結果,大多數學生都舉手。
於是,我得到了一個結論:求真很重要,求善更重要。
這其實也是我多年在臺大教授西洋哲學史的心得。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很多人未必在乎真假,但是對於善惡可是很認真的;你、我、他都不例外。
...
目錄
自序 不是為了定義善良,而是為了持續追求
前言 為什麼我們要求善?
融合理論與實踐的哲學/為什麼道德判斷必然面對困境與兩難?
為什麼斯多噶哲學「有用」?
第1章 從社群到普世──「求善」在歷史中的轉換
「求善」是種滾動式歷程/理性是求善的基本/實現人生目的的兩種方式
亞里斯多德的社群主義/改變時代的亞歷山大大帝/受東方思想影響的希臘化哲學
第2章 芝諾與斯多噶
希臘化時期的世界/被蘇格拉底深深吸引/犬儒學派的影響/斯多噶哲學的普及
芝諾哲學的三元系統
第3章 斯多噶哲學的發展
斯多噶哲學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學說系統建構期
第二階段:從希臘到羅馬時期/第三階段:羅馬帝國時期
第4章 萬事萬物彼此相連──斯多噶哲學的物理學
萬物存在之理/「神」是一切的本源與結果/個體因果論
造物者的完美設計/四種非個體存在
第5章 認知的結果如何為真?──斯多噶哲學的理則學
從「信念形成語句」開始/語句是表達真理的第一步
展示語言的意義:命題邏輯/命題邏輯的推理規則/要多真,才能稱為知識?
斯多噶哲學與懷疑主義的爭論/信念與印象:論證知識的起點/真理的標準
知識的無錯性/斯多噶理則學的功能
第6章 我們如何與他人息息相關──斯多噶的倫理學
順應自然/德性的定義/情緒/同理心(Oikeiōsis)/無關緊要/善惡之間
命運/責任/世界國家
第7章 學說的轉向──從系統性理論轉而重視生活現實
斯多噶三元架構的轉變/以綠洲為例/「事實」就是「應該做的事」
小加圖引發的斯多噶風潮/心靈平靜與自由/羅馬時期的斯多噶哲學特色
第8章 塞內卡
複雜與饒富戲劇性的人生/以書信為主的哲學治療/靈魂理性一元論
意志與自我/人是會進步的/克服情緒/行為的「正確」與「適當」
憐憫的價值/「兼善天下」與「獨善其身」的平衡/一切都是必然:自然法的基礎
第9章 愛比克泰德
出身奴隸的斯多噶哲學家/追求幸福的哲學生命/我們到底能做什麼?
對印象的適切判斷/順應創造,活出哲學的生命/獲得幸福的理性鍛鍊
意願與自由的價值/情緒的調適與自我訓練/時時自我教育
讓實踐斯多噶哲學變成流行
第10章 馬庫斯.奧里略
名副其實的「哲學家皇帝」/結合系統理論與生活實踐/《沉思錄》
刪除意象,才能做出正確判斷/正義,世界城邦的價值/人人都是整體中的一分子
結語 斯多噶哲學能為我們的未來做些什麼?
自序 不是為了定義善良,而是為了持續追求
前言 為什麼我們要求善?
融合理論與實踐的哲學/為什麼道德判斷必然面對困境與兩難?
為什麼斯多噶哲學「有用」?
第1章 從社群到普世──「求善」在歷史中的轉換
「求善」是種滾動式歷程/理性是求善的基本/實現人生目的的兩種方式
亞里斯多德的社群主義/改變時代的亞歷山大大帝/受東方思想影響的希臘化哲學
第2章 芝諾與斯多噶
希臘化時期的世界/被蘇格拉底深深吸引/犬儒學派的影響/斯多噶哲學的普及
芝諾哲學的三元系統
第3章 斯多噶哲學的發展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