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只能活一次,
改變就是現在!
當地球沿著停工這條路走下去,食物、能源、運輸、消費用品都將變得更昂貴,工作機會愈來愈少、錢愈來愈難賺。
現在是我們跳脫以往的生活模式,接受新經濟、追求真正財富的時候了。
新富餘給你過好日子的處方
在經濟與生態都陷入困境之際,我們別無選擇,
只能找出一種同時解決問題的方式繼續前進,
藉由時間、創意、社群和消費的有效調度與轉變,
創造一個富而有餘的幸福世界:
●工作時間減少,回報卻更多
時間不夠用是我們的共同經驗,但改變工作模式,將使能源消耗量減少20%,同時提升工作效率,減輕壓力,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獲取平衡的生活。
●自己動手做,創造新財富
當個都市農夫、DIY居家修繕、家庭裁縫、自釀啤酒、醃漬食品,不僅可以販售手作良品,也能以物易物,為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創造出更高價值。
●有智慧地消費,降低生態衝擊
不讓時尚與廣告牽著鼻子走,大幅縮減可任意支配的所得,依據低碳法則購買所需商品,放慢消費、尋找替代品,享受不役於物的快感。
●投資人際關係及社群,讓幸福洋溢
透過人們花時間和心力強化社會連結,共同使用或交換勞力、金錢或物品,破除人際孤立,重新儲備社會資本,適時為彼此提供扶持與援助。
讓我們奉行新富餘的方針,堅持到底、絕不妥協,
以使我們居住的神奇星球及生存其上的所有生物,恢復原有上天恩賜的豐富與美麗。
----------------
這次金融海嘯過後,全球經濟雖然在各國政府援助下獲得拯救,但是根本問題並未解決。要解決根本問題,必須進行徹底的改變。氣候不穩、經濟蕭條、加上食品與能源的價格不斷上漲,地球不斷發出警訊讓世人知道,我們居住的星球正承受極大的壓力。生態學家定義出一些讓地球這個複雜系統安全運作的範圍,目前也發現人類活動致使我們偏離這些安全範圍。但是,主流會談卻一直以宿命論敷衍了事。
讓人類繼續往前邁進的方式確實存在,作者將這項方式稱為「新富餘」(plenitude)。新富餘一詞讓人們注意到我們必須恢復人類慷慨大方的天性,也使我們注意讓生活富足的機會,以及從彼此關係中可取得的財富。
新富餘牽涉到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跟過去二十五年主流意識的金科玉律比較無關。它以生態和社會的正常運作為核心,卻不是一種犧牲典型。相反地,新富餘牽涉到一種帶來更多幸福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堅持「一切如常運作」(business as usual),即維持現狀,導致自然環境和經濟情勢日漸惡化。
跟近年來提出的大多數永續發展願景一樣,新富餘要求我們採用環保科技。沒有環保科技,我們無法保證人類建構的事物是否能倖存,也讓我們冒險陷入可怕的未來。但是,環保科技並非解決之道。如果只改變我們採用的技術,我們就不可能及時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如果我們沒有連帶在工作、消費和日常生活上,引進一種不同的步調或路徑,並在某些整體系統結構做出改變,我們就無法阻止生態環境日漸惡化或讓金融體系恢復健全。
四條新路徑,擁抱未來
新富餘的第一條路,是縮短工時重新分配生活時間。
新富餘的第二條路,是替自己生產、栽種或製作必需品。
新富餘的第三條路,是有環境意識地進行消費。
新富餘的第四條路,是投資你的人際關係和所屬社群。
在未來,經濟可能復甦、可能持續停滯不振、甚至可能陷入另一次衰退。我們必須認知,未來的經濟發展就是如此不確定,這將是未來的常態。而在經濟與生態都面臨困境之際,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找出一種同時解決經濟與生態問題的方式繼續前進,那正是新富餘的功效所在。
【內容特色】
1.新富餘是帶你走出原有的「工作-消費」「消費-工作」迴圈,遠離傳統經濟市場概念的新生活運動。
2.新富餘將讓個人和國家活得更好,經濟更有保障。開拓全新的財富管道,創新綠色科技,追求新型生活方式。
3.透過鼓勵人們珍惜自然、社群、智慧和時間這些寶貴財富,提供參與創造世界財富和謀求人民福祉的機會。
作者簡介:
茱麗葉.修爾(Juliet B. Schor)
暢銷書《天生買家》、《工作過度的美國人》及《消費過度的美國人》之作者,以工作、消費、環境及消費文化等經濟學領域為研究主題。修爾曾任教於哈佛大學經濟系並榮獲古根漢獎助金(Guggenheim Fellowship),目前為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社會學教授。修爾也是新美國夢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Dream)的共同創辦人,該組織致力於倡導讓生態與社會永續發展的生活型態。
譯者簡介:
陳琇玲(Joyce Chen)
美國密蘇里大學工管碩士,曾任嶺東科技大學講師、行政院國科會助理研究員、Alcatel Telecom系統程序專員暨ISO 9000主任稽核師,現專事翻譯、譯作甚豐。重要譯作包括《第五項修鍊III—變革之舞》、《杜拉克精選—個人篇》、《不連續的時代》、《搜尋未來》、《市場的真相》、《川普、清崎讓你賺大錢》、《歐巴馬勇往直前》、《2010大崩壞》、《富爸爸財務IQ》、《富裕人生的兩種途徑》。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國外好評或媒體推薦】
「茱麗葉‧修爾一直是美國過去二十年來觀察力最敏銳也最有先見之明的作家。現在,她再度前瞻未來,釐清一條道路,讓我們穿越經濟殘局,邁向更能永續發展、甚至更樂趣橫生的未來。」
──比爾.麥基班(Bill McKibben)
《在情況嚴峻的新星球上謀生》(Earth: Making a Life on a Tough New Planet)作者
「《新富餘》詳細剖析我們所遭遇經濟危機之根源。作者以論證得出將傳統經濟邏輯適時逆轉的做法,她告訴我們其實成長沒有那麼迫切必要,我們真正該做的事是:自行運用時間、選擇有尊嚴的工作、建立活力十足的社群,以及讓幸福有保障。」
──保羅.霍肯(Paul Hawken)
《看不見的力量》(Blessed Unrest)作者
「看這本書吧!它可能會改變你的人生,同時也幫忙拯救地球。茱麗葉‧修爾特別留意二○○八年金融海嘯過後發生的情況,她以清楚易懂的方式探討經濟成長的限制,不只診斷問題,也提供個人與家庭、企業與社會一個發展藍圖,讓大家能安然度過經濟衰退,也能在二十一世紀獲得真正的繁榮富裕。」
──史蒂芬.馬格林(Stephen A. Marglin)
哈佛大學經濟學華特.巴爾克(Walter S. Barker)講座教授暨《政治經濟學》(The Dismal Science)作者
名人推薦:【國外好評或媒體推薦】
「茱麗葉‧修爾一直是美國過去二十年來觀察力最敏銳也最有先見之明的作家。現在,她再度前瞻未來,釐清一條道路,讓我們穿越經濟殘局,邁向更能永續發展、甚至更樂趣橫生的未來。」
──比爾.麥基班(Bill McKibben)
《在情況嚴峻的新星球上謀生》(Earth: Making a Life on a Tough New Planet)作者
「《新富餘》詳細剖析我們所遭遇經濟危機之根源。作者以論證得出將傳統經濟邏輯適時逆轉的做法,她告訴我們其實成長沒有那麼迫切必要,我們真正該做的事是:自行運用時間、選擇有尊嚴的工作、建立...
章節試閱
要生存就得改變現狀
我們很清楚什麼事不能做,卻搞不清楚我們必須完成什麼事。
現在,人類破壞地球的速度遠超過人們復育地球的速度。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食品、能源、運輸和消費用品變得愈來愈昂貴。跟生態惡化同時發生的經濟不景氣,已經導致另一種型態的匱乏:所得、工作和信用紛紛出現短缺。以往我們訴諸成長,也就是舉債消費造成消費榮景假象這種做法;現在,這樣做不再是家庭或地球負擔得起的選擇方案。
《新富餘》回應我們當前的處境,主張透過一項重大改變,創造新的財富來源、利用綠色科技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讓個人和國家真的更富裕,也讓經濟更有保障。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就是永續性,但是作者提倡的永續生活,絕不是要大家過苦日子。然而,唯有透過產生新效能的改變,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獎勵,也就是真正的滿足與富裕。這種改變就是:以少得多(getting more from less)。
成長有極限,永續發展才是王道
工時過長、錢仍不夠用,我給現代人的建議是擬定計畫,在一切如常運作的經濟中,別聚焦在全職工作,改以永續發展的新興領域為主,包括從金融海嘯後發展出的事業和對應的經濟活動。這種新興領域涵蓋家庭栽種食物、家庭施工與修繕,以及像以物易物和團購等社群提案。
新富餘有一項核心原則──擺脫一切如常運作的經濟進行多樣化,它是以未來發展的觀點為依據。歷經這次金融海嘯後,經濟學家對這次經濟不景氣影響多深及持續多久時間,提出各式各樣的預測,這些預測的唯一共同點是不確定性。
這次經濟事件的嚴重性和獨特性引領我們進入未知的領域,原本就不太準確的大型模型當然更不可靠。經濟學家重新求助於簡化的心智基本模式、直覺和機率估計,即使在金融海嘯過後一年,誰也不知道各國為振興經濟投注的資金耗盡後,經濟成長剛冒出的新芽和初期跡象是否繼續存在。在未來,經濟可能復甦、可能持續停滯不振、甚至可能陷入另一次衰退。讀者在細讀我的論點時,必須先瞭解未來的經濟發展就是如此不確定。
當全國經濟和全球經濟設法從經濟衰退中脫困之際,卻面臨該怎樣解決失業和歇業等棘手問題。在富裕國家,大多數意見圍繞著替代能源、服務、軟體和高科技打轉。但是,工作和價值的另一項來源應該成為我們的規畫重點才是,那項來源就是:自然資產的重建。
自然是所有生產的一項投入,因此,自然環境惡化就會提高生產成本。土壤貧瘠導致糧食生產減少。清理褐地和排水道的有毒物、滋養貧瘠土壤、補給供水量和恢復生物多樣性,這些事情全都能創造財富。因為污染引發氣喘、癌症和畸形兒,最後就要負擔龐大的健保費用。只要氣候變遷不會失控、不會大肆破壞生態系統,生態復育就是一項明智策略。下一個經濟時代需要的是,人們奉獻心力修復地球的能力,讓地球能支持人類和其他生物繼續生存下去。
GDP無法反映人民的生活品質
即便市場在讓失業者重回職場這方面,已經展現一種驚人的能力。可是現在,這項解決方案不再像以往那樣奏效。
讓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這表示不管就國家或全球層面來說,把一切如常運作的經濟成長當成失業的解決之道,根本相當愚蠢。這樣做大多只是空有其名的成長。而且,經濟全球化也表示,新工作機會可能不會出現在失業者居住的地區。那種情況很可能是美國這個高工資國家的寫照。這表示為了創造一份新工作,國民生產毛額要額外增加的數量要比以往更多,因此成長變成不是那麼有效的創造工作利器。
所以,我們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生產力的提升,減少跟每份工作相關的時數。
縮減工時跟成長一樣重要,也對創造就業有所貢獻。
我們真的需要經濟學家講的總成長(aggregate growth)嗎?這裡講的總成長通常被定義為增加國內生產毛額(GDP)。GDP本身是一個被極度曲解的評量,這一點人們早在幾十年前就心知肚明,GDP只能度量市場的經濟活動,無法反映人民在生活品質上的其他面向。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史蒂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和阿瑪蒂亞.沈恩(Amartya Sen)共同主持的一項重大研究,在二○○九年底再次強調國內生產毛額這項評量受到曲解。
國內生產毛額只評量市場活動,卻遺漏掉自然資本存量的減少,也忽視人們休閒時間的改變。如果空氣污染正在危害人口的健康,國內生產毛額這種評量方式雖然將醫療支出計算在內,卻沒有把健康狀況惡化連帶產生的不利事項計算進去。現在,國內生產毛額這種評量方式日漸過時,因此各種替代評量紛紛出現,包括:人類發展指數、世界銀行提出的真實儲蓄估計值(genuine saving estimates)、真實發展指標(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以及生態足跡。如果我們真的需要總成長,那麼就必須用更可辯護的方式評量。
撇開評量不談,總成長可能重要的原因有二。首先是,總成長創造就業機會解決失業和預期人口成長等問題。其次是提升生活水準。其實,經濟邏輯沒有要求整體擴張,才能達成以上這些目標。如果工時縮減,就能讓更多人有工作可做。而且,真正促使生活水準得以提升的是生產力的提高,而不是整體經濟規模的增加。
這樣講似乎違反直覺,但是好好想想你就知道,生產力是評量每小時工作可以生產多少數量的產品。但是,經濟規模通常只評量總工作時數。規模變大未必能帶來財富,提高生產力卻能帶來財富。這是經濟思潮的基本洞見之一;奇怪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學家、政治人物和社會大眾為成長癮(physophilia)或熱愛成長風靡不已時,這項見解卻成為各大經濟會談中的遺珠之憾。
事實上,提高生產力可以在某些方面改善人類的幸福,例如:讓人獲得休閒、改變產品組合,以及節省自然資源。而且,如果我們以生態觀點、不是以金錢觀點來定義總成長,擴張和生活水準之間的關聯甚至更為薄弱,而且擴張還可能降低生活水準。
新富餘的基本構想是:讓我們跳脫誘因與必要性的組合,因為這些東西不再能為人們帶來幸福,反而讓我們掉入成長、工作與消費、生態惡化的惡性循環中;我們反而應該追求真正讓我們過得更好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有愈來愈多的調查結果證實情況就是這樣。
所得和幸福不能劃上等號
幸福跟所得增加幾乎完全無關。人們以為金錢會讓自己更幸福,但是事實多半不是這樣,金錢沒有這種功效。
賺更多錢就要工作更多個小時。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工時更久會讓人更不快樂。人們如何運用本身的時間,就跟本身覺得幸福與否有高度關聯。而且,推動經濟成長的那股市場力量,同樣也造成生態惡化、時間匱乏、社區沒落和社會關係瓦解。
按照新富餘的生活路徑落實,我們將發現自己變得不一樣,這一點我已在相關文獻中加以探討。我們將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呼應大多數人最關切的事,我們會重視人類、其他物種和地球的健康與幸福。
新富餘的生活方式,不只具有經濟效益,還能修復我們支離破碎的生活、療癒我們的靈魂、也能以跟金錢和消費幾乎無關的方式,讓我們真正感到富足。當我們開始奉行新富餘的方針,也就開始逐步建立一個對人類更好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就可能讓我們居住的神奇星球及這個星球上的所有生物,恢復原有的恩施與美麗。對此,我們理應堅持到底、絕不妥協。
要生存就得改變現狀
我們很清楚什麼事不能做,卻搞不清楚我們必須完成什麼事。
現在,人類破壞地球的速度遠超過人們復育地球的速度。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食品、能源、運輸和消費用品變得愈來愈昂貴。跟生態惡化同時發生的經濟不景氣,已經導致另一種型態的匱乏:所得、工作和信用紛紛出現短缺。以往我們訴諸成長,也就是舉債消費造成消費榮景假象這種做法;現在,這樣做不再是家庭或地球負擔得起的選擇方案。
《新富餘》回應我們當前的處境,主張透過一項重大改變,創造新的財富來源、利用綠色科技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讓個人和...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要生存就得改變現狀
第二章 從消費榮景到生態浩劫
第三章 經濟情勢與地球生態的抗衡
第四章 在動盪的地球過富足的生活
第五章 新富餘的經濟學
【目錄】
第一章 要生存就得改變現狀
第二章 從消費榮景到生態浩劫
第三章 經濟情勢與地球生態的抗衡
第四章 在動盪的地球過富足的生活
第五章 新富餘的經濟學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