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嬌燕
定價:NT$ 250
二手價:64 折,NT$ 160
本商品已絕版
大歷史不是小歷史的加總? 那它是怎麼寫出來的?
文/Anderson
這本書的厲害又重要之處就從書名開始!書名叫《書寫大歷史:閱讀全球史的第一堂課》。首先,雖喚名為「書寫大歷史」,竟是本薄薄的小書;再來,為什麼一邊說著「書寫」,副標題又講「閱讀」呢?還有,這書原來的名字是「What is Global History?」,直譯接近是「什麼是全球史」,那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出版社會想這樣譯中文書名?
這是一本關於「歷史書寫」的書。
如果你對歷史書寫有興趣,你一定已經蠢蠢欲動,因為這類的書非常有限(或說,這類的研究進展始終停滯不前),而這明明就是超級關鍵又厲害的題目。
如果你還有點困惑什麼是歷史書寫,有什麼值得一書的嗎?讓我們這樣說吧:寫一個區間的歷史,就是說一個區間的故事。那麼,該如何下手呢?注意,關鍵字是「一個」唷!如同人們說「真相只有一個」,歷史也只能有「一個」是被承認的。那麼這個故事,該「如何開始說」呢?
誰是主角?哪一條敘事線為主、哪些為次、何者貶為不干擾的背景元素、何者則應該直接略過不提?採集線索限定用哪個方法、停在如何的範圍?援用的材料哪裡來的?故事行進的每一個停頓、每一個分歧、每一個層次,真是非那樣不可嗎,難道沒有別的選擇嗎?如果故事明明有不同的說法,要怎麼決定最後的、唯一的那一個?
這可不是小說家的書房,這是歷史寫作的現場。現在,再看一次你面前的歷史書,你還能那麼輕易地相信這個故事嗎?這樣吧,不如先來讀讀《書寫大歷史》?
《書寫大歷史》提出「全球史」以「全球史不等於地區史的總和」的討論,來談歷史書寫。關於這概念,作者Pamela Kyle Crossley(柯嬌燕)多次搬出G.H.威爾斯(就是寫出哲學與預言色彩極濃厚《時間機器》的那位小說家),G.H.威爾斯在科學與種族主義熱情高漲的20世紀初撰寫了《世界史綱》,在書中提到嘆說少有人明白何為普世史(universal history),且說,「普世史並不等於我們所習慣的民族國家歷史的總和….需以不同的精神來研究,以不同的方式來處理」。
如同作者討論G.H.威爾斯並不在於《書寫大歷史》對於人類文明的觀點,而在於G.H.威爾斯處理這樣全景式的題目,是設備了怎樣的書寫策略甚至哲學;同樣的,《書寫大歷史》中並沒有一本已經寫好的(或建議的)「全球史」攤開在我們面前,而是提醒我們必須面對,關於這層級的歷史,我們真的知道該怎麼寫嗎?(並延伸出另一個問題是,我們真的知道該怎麼讀嗎?)
在我們接受的教育裡,並不常接收到關於「後設角度」的提醒。讀歷史,我們傾向於讀現成的歷史,不太會被要求要抽身到另一個層級,思考「歷史是為何、如何寫下來的?」。但往這個方向去重新思考事情,其實真的是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的,因為那會帶給我們一個更為立體的世界觀(相較於現成事物的單面向、扁平)。
《書寫大歷史》是一本在學術上相當有份量的著作,(只是這方面的讀者應該並不需要我們另外撰文推薦),但也因為這個學門需要更新穎、更開放的思考路徑,在還不是那麼多人能夠立刻「換個腦袋」的情況下,這書還是以非常從頭說起的周延、耐心的方式來論述。初入門的讀者一點都不必擔心。
寫歷史是說故事,寫大歷史,則如同長篇小說,那從不是一百個短篇小說加起來的結果。中間有什麼差別?我們一起來挑戰。
19世紀以來歐美的〝西方〞觀念,支配了歐洲人與美國人對歷史、文化以及政策的思考。甚至有人斷言只有西方擁有歷史,主張歐洲是現代歷史的原動力、核心,其他地區如果沒有受到與西方接觸的刺激,只能一直生活在沒有變化之中—沒有歷史。
世界歷史”的觀念就在西方殖民侵略的策略下形成,歷史是直線發展,而西方正是歷史發展的最前鋒,其他地區只能接受西方的優位,回應西方的挑戰、模倣西方建立現代國家。此種觀念下的〝World〞一辭並非必然是普世的( universal ),有必要從一種世界史的觀點,推進到一種更具普世性、包含內容共廣泛、更加注重唯物主義的全球史觀點。唯有如此,“歷史”才是人類的共同歷史。
作者簡介:
柯嬌燕(Pamela Kyle Crossley)
1955年生,目前擔任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歷史教授,長期研究清史ˋ中亞史、比較歷史和全球史的歷史學者。
曾獲古根海姆學者獎(Guggenheim Fellowship)、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獎。主要著作有《孤軍:滿洲三代家族與清世界的滅亡》(Orphan Warriors, Princeton University,1991)、《半透明之鏡:清帝國意識形態中的“歷史”與“身份” 》(A Transucent Mirror: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2),她的作品已有西班牙文、法文、日文、韓文的譯本。
在中國現代史方面,她著重於探討現代認同的根源,特別是認同與現代早期時帝國統治制度的關連。柯嬌燕認為中央政權的鬆動是了解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關鍵,這一點很大程度的改變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關於全球史方面,柯嬌燕是暢銷著作《The Earth and Its Peoples: A Global History》 、《Global Society: The World Since 1900 》的共同作者之ㄧ。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作者:柯嬌燕
二手價:64 折,NT$ 160 NT$ 250
本商品已絕版
大歷史不是小歷史的加總? 那它是怎麼寫出來的?
文/Anderson
這本書的厲害又重要之處就從書名開始!書名叫《書寫大歷史:閱讀全球史的第一堂課》。首先,雖喚名為「書寫大歷史」,竟是本薄薄的小書;再來,為什麼一邊說著「書寫」,副標題又講「閱讀」呢?還有,這書原來的名字是「What is Global History?」,直譯接近是「什麼是全球史」,那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出版社會想這樣譯中文書名?
這是一本關於「歷史書寫」的書。
如果你對歷史書寫有興趣,你一定已經蠢蠢欲動,因為這類的書非常有限(或說,這類的研究進展始終停滯不前),而這明明就是超級關鍵又厲害的題目。
如果你還有點困惑什麼是歷史書寫,有什麼值得一書的嗎?讓我們這樣說吧:寫一個區間的歷史,就是說一個區間的故事。那麼,該如何下手呢?注意,關鍵字是「一個」唷!如同人們說「真相只有一個」,歷史也只能有「一個」是被承認的。那麼這個故事,該「如何開始說」呢?
誰是主角?哪一條敘事線為主、哪些為次、何者貶為不干擾的背景元素、何者則應該直接略過不提?採集線索限定用哪個方法、停在如何的範圍?援用的材料哪裡來的?故事行進的每一個停頓、每一個分歧、每一個層次,真是非那樣不可嗎,難道沒有別的選擇嗎?如果故事明明有不同的說法,要怎麼決定最後的、唯一的那一個?
這可不是小說家的書房,這是歷史寫作的現場。現在,再看一次你面前的歷史書,你還能那麼輕易地相信這個故事嗎?這樣吧,不如先來讀讀《書寫大歷史》?
《書寫大歷史》提出「全球史」以「全球史不等於地區史的總和」的討論,來談歷史書寫。關於這概念,作者Pamela Kyle Crossley(柯嬌燕)多次搬出G.H.威爾斯(就是寫出哲學與預言色彩極濃厚《時間機器》的那位小說家),G.H.威爾斯在科學與種族主義熱情高漲的20世紀初撰寫了《世界史綱》,在書中提到嘆說少有人明白何為普世史(universal history),且說,「普世史並不等於我們所習慣的民族國家歷史的總和….需以不同的精神來研究,以不同的方式來處理」。
如同作者討論G.H.威爾斯並不在於《書寫大歷史》對於人類文明的觀點,而在於G.H.威爾斯處理這樣全景式的題目,是設備了怎樣的書寫策略甚至哲學;同樣的,《書寫大歷史》中並沒有一本已經寫好的(或建議的)「全球史」攤開在我們面前,而是提醒我們必須面對,關於這層級的歷史,我們真的知道該怎麼寫嗎?(並延伸出另一個問題是,我們真的知道該怎麼讀嗎?)
在我們接受的教育裡,並不常接收到關於「後設角度」的提醒。讀歷史,我們傾向於讀現成的歷史,不太會被要求要抽身到另一個層級,思考「歷史是為何、如何寫下來的?」。但往這個方向去重新思考事情,其實真的是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的,因為那會帶給我們一個更為立體的世界觀(相較於現成事物的單面向、扁平)。
《書寫大歷史》是一本在學術上相當有份量的著作,(只是這方面的讀者應該並不需要我們另外撰文推薦),但也因為這個學門需要更新穎、更開放的思考路徑,在還不是那麼多人能夠立刻「換個腦袋」的情況下,這書還是以非常從頭說起的周延、耐心的方式來論述。初入門的讀者一點都不必擔心。
寫歷史是說故事,寫大歷史,則如同長篇小說,那從不是一百個短篇小說加起來的結果。中間有什麼差別?我們一起來挑戰。
19世紀以來歐美的〝西方〞觀念,支配了歐洲人與美國人對歷史、文化以及政策的思考。甚至有人斷言只有西方擁有歷史,主張歐洲是現代歷史的原動力、核心,其他地區如果沒有受到與西方接觸的刺激,只能一直生活在沒有變化之中—沒有歷史。
世界歷史”的觀念就在西方殖民侵略的策略下形成,歷史是直線發展,而西方正是歷史發展的最前鋒,其他地區只能接受西方的優位,回應西方的挑戰、模倣西方建立現代國家。此種觀念下的〝World〞一辭並非必然是普世的( universal ),有必要從一種世界史的觀點,推進到一種更具普世性、包含內容共廣泛、更加注重唯物主義的全球史觀點。唯有如此,“歷史”才是人類的共同歷史。
作者簡介:
柯嬌燕(Pamela Kyle Crossley)
1955年生,目前擔任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歷史教授,長期研究清史ˋ中亞史、比較歷史和全球史的歷史學者。
曾獲古根海姆學者獎(Guggenheim Fellowship)、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獎。主要著作有《孤軍:滿洲三代家族與清世界的滅亡》(Orphan Warriors, Princeton University,1991)、《半透明之鏡:清帝國意識形態中的“歷史”與“身份” 》(A Transucent Mirror: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2),她的作品已有西班牙文、法文、日文、韓文的譯本。
在中國現代史方面,她著重於探討現代認同的根源,特別是認同與現代早期時帝國統治制度的關連。柯嬌燕認為中央政權的鬆動是了解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關鍵,這一點很大程度的改變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關於全球史方面,柯嬌燕是暢銷著作《The Earth and Its Peoples: A Global History》 、《Global Society: The World Since 1900 》的共同作者之ㄧ。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