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選定一個事物可被銘刻的表面,那麼你就永遠看不到那尚未隱藏的一切,和表面對立的並不是深度,而是詮釋的方法。」──法國哲學家德勒茲
「電影」就像面鏡子,反映了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
情侶分手、親子關係、性別自主乃至於婚外情……原來除了情節動人外,你還可以從這些電影中學到這麼多社會學議題。
本書討論了十部電影:在《王牌冤家》與《愛重來》中,探討社會建構下愛情與承諾的變化與幸福的面貌,試圖對人們的親密關係提出思考;而在《遠離非洲》及《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則檢視當代社會文化的規範與行為,討論女性自覺意識下的角色地位、社會期許與刻板印象;《藍色協奏曲》與《喜福會》藉由母女關係反思現代社會的多元母親形象,以及複雜糾葛的親子問題;而作者在《雙面情人》與《玫瑰戰爭》兩部作品裡,則特別針對父權社會進行批判,強調女性主體的權力翻轉;最後,本書從社會建構的觀點切入婚外的議題,讓讀者透過《愛情決勝點》與《花神咖啡館》自由穿梭社會與自我之間的情愛糾結,藉以探討生命中最難以釋懷的「執著」與「放手」。
作者簡介:
胡正文
學歷:南京大學應用社會學博士
現職: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專任助理教授、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研究部主任
著作:《穿越電影看心理》、《婚姻、家庭與外遇:社會建構觀點》、《臺灣中產階級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天涯夢、遊子心――移民生涯規劃》、《現代親子觀》、《進入e世紀》、《僑校幼兒學校規劃指引》
論文發表:
〈身處變遷下的臺灣中產階級社會中國中產階級調查〉、〈從消費現象看社會趨勢與價值觀的變遷〉、〈自然人工與社會建構――臺灣社會整型現象〉、〈性別的社會建構――婚姻的「內在」與「外在」〉、〈從多樣的家庭現況看擺盪中的社會價值〉、〈社會趨勢:外表是真實的謊言?〉、〈通識課程:社會學視角下的電影觀察〉、〈親密關係中的反身性思考:以《王牌冤家》、《愛重來》為例〉、〈電影中的性別與權力:《雙面情人》與《玫瑰戰爭》之女性自覺、迷思與拆解〉、〈社會學視角下的母女觀察:以電影《藍色協奏曲》、《喜福會》為例〉〈社會建構下的婚姻、情變與外遇:以電影《愛情決勝點》、《花神咖啡館》為例〉等二十餘篇論文。
章節試閱
Chapter 3 親密關係中的反身性思考──《王牌冤家》與《愛‧重來》
一、前言
法國作家安多列‧莫絡雅說:「不懂得遺忘,幸福不會到來。」他的意思是教我們「適度的遺忘」。然而,生理學家表示:「人一旦記住的事情,要遺忘幾乎是不可能的;看似遺忘的事情,其實只是被鎖在記憶的深處罷了!」本文將透過《王牌冤家》與《愛‧重來》兩部不同的電影文本,探討愛情中有關私密、浪漫的「刻骨銘心」,這或許不是你我實際人生中會遭遇到的愛,也不是言情小說中的浪漫幻想,但卻隱隱中讓人有股說不清的熟悉與親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詩人聶魯達33(Pablo Neruda, 1904-1973)在1971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時就曾說:「最好的詩人,就是給我們日常麵包的詩人。」某一層面他說的就是:「創作者必須了解自己的讀者,他需要說出讀者們,想說,卻不知該如何說出來的觀點或情感。」這也是電影最能表現出的社會意義精實所在。他主張詩歌要「大眾化」是人人都能看得懂的,要在最卑微最不起眼處,找到生命的力量,成為詩歌的元素。年輕時的聶魯達曾因政治庇護流亡義大利南岸的小島,這段孤獨的生活在Michael Radford執導的《郵差》中有諸多的描述;片中特別著墨聶魯達與一位愛發問的郵差,他們平凡生活中的哲學和友誼,相當令人尋味;有段聶魯達跟郵差馬里歐談「暗喻」的技巧,聶魯達用盡一切可能讓馬里歐理解的方式,解釋甚麼叫暗喻;就在這段討論中,馬里歐這位受教育不多的郵差平民,問出了這麼一句話:「是否整個世界,海、天空、雲雨……,都是另一樣事物的暗喻?」這個問題其實是很深的,也就是說,一般民眾儘管不可能用這麼複雜的文學技巧寫詩,但對生命或生活的哲學,還是很有可能以直觀素樸的心來觀察掌握,並用簡單的方法說出;電影巧妙的點出了,創作者必須了解自己的讀者,他必須要說出讀者想說卻不知該怎樣說出來的觀點或情感。這段剝洋蔥式的問話與本文的思維呈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最為人傳頌的還是1924年出版的《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是以他兩段刻骨銘心的愛戀為主,被喻為20世紀的情詩聖經,其中第二十首〈今夜我可以寫出最哀傷的詩篇〉中的句子「愛情太短,遺忘太長」經常被引用,節錄片段如下:
今夜我可以寫出最哀傷的詩篇
寫,譬如說,「夜被擊碎
而藍色的星星在遠處顫抖」
晚風在天空盤旋歌唱
今夜我可以寫出最哀傷的詩篇
我愛她,而有時她也愛我
在許多彷彿此刻的夜裡我擁她入懷
在永恆的天空下一遍遍的吻她
她愛我,而有時我也愛她
怎能不愛她晶瑩而堅定的眼睛?
今夜我可以寫出最哀傷的詩篇
想到不能擁有她,想到已經失去了她
傾聽那遼闊的夜,因她不在而更遼闊
詩遂如草原上的露珠滴落心靈……
啊!我已不再愛她,真的,但或許我還愛她
愛是這麼短,而遺忘是這麼長……
二、愛情盡頭下的爬梳
現代愛情的價值觀與以往有著相當顯著的不同,是整個社會結構改變,還是性別意識已經覺醒?當代社會人們努力實踐自我的同時,親密關係是否也出現了質變?當自我與親密進行拉扯時,會呈現哪一類型態的愛情起始,繼之會產生何種影響,而這些是人還是社會結構的問題?
2004年,查理‧考夫曼這部《王牌冤家》,原文片名「純潔心靈的永恆陽光」是出自英國詩人亞歷山大‧普柏(Alexander Pope)的作品,詩裡提到在愛恨消失之後,遺忘將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本片由一對相戀的男女,因為愛情走到盡頭,不願忍受分手痛苦,因此分別消除自己對對方的記憶,來獲得救贖,嘗試討論「遺忘」這個深刻議題。問題是,這樣真能有所改變嗎?導演先以宿命論觀點,呈現出即便記憶消除,原本會互相吸引的兩人,依然在冥冥中會走回原本的道路,他的問題隱隱然直搗觀影者的心底,他問著:
「是記憶定義了我們,還是我們定義了記憶?
如果可以把一段記憶都消除掉,我們還會是原來的自己嗎?
痛苦、難過、哀傷的,如果都能忘得一乾二淨,會是最好的結果嗎?」
社會學家Giiddens34曾說:關係指的是和另外一人親密而持續的情感連結,持續的關鍵在於個人不為任何外在原因,只為了藉著和他人之間某種持續的關係而獲益,並且雙方都覺得這個關係帶來滿足,這種情況也就是所謂的「純粹關係」(周素鳳譯,2001)。但一般情愛關係的發展中,所謂純粹關係的時間都很難長久,不論是因為來自眷戀依賴或忌妒自私甚至是彼此的經濟支出、宗教背景、價值認同、社會階層以及彼此家庭生活的交互影響,最終都會作用在兩人的親密關係上,而愛情中的自發性覺醒Christian-Smith(1990)指出看似純真浪漫的羅曼史,背後隱藏著男女不平等的性別權力關係,因為其存在私人的感情世界中,而不易被察覺。問題是不管在情感、經濟或是性愛的自主上,純粹關係的特色就是任何一方都可依照自己的意志,在某個特別時刻終止它,這種開放、流動的形式是透過反身性被組織起來的,而唯有透過反身性的思考所帶動的自我認同,所創設的自我肯定,才能真正延伸互為主體的尊重與認可。
電影一開始,起床就充滿憤怒的喬爾,匆忙的刷牙、洗臉、出門、吃早點、搭地鐵,直到他來到海邊,再次邂逅克蕾婷。電影第一個衝突點,設計在喬爾無意間發現女友克蕾婷竟然去一家「忘情診所」執行消除記憶的手術;起因是喬爾興沖沖的去書店送情人節禮物時,卻看見忘情後的女友正與不知名的男子打情罵俏;此時,導演運用鏡頭讓傷心的喬爾沿著走道筆直的離開書店,經過一扇門,來到好友Rob和Carrie(兩人是夫妻)的家中;導演捨棄剪接的表現,反而是利用喬爾一路行走時,身後一盞盞熄滅的燈與黑暗,將所有人的視野帶進了Rob和Carrie家的客廳,談論起在書店發生的事情,交代克蕾婷為何要去「忘情診所」的始末,達到劇情的銜接;於是所有的觀影者,隨著男主角進入他腦中的回憶資料庫開始與科技追逐,企圖一起和喬爾搶救與女友的私密回憶。查理‧考夫曼在《王牌冤家》的開始就點出人物之間的交錯、對調與重複的美學形式,他將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的順序,利用場景、燈光以及演員的走位路線,連貫的整合時空;把愛、幸福與痛苦、親密與孤獨的各種可能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他們的關係遠超乎我們原本所能有的想像。不過也必須特別提醒學生,電影媒體所呈現的「美好的性」和「現實生活中的性」是有落差的,事實上並沒有那麼浪漫。
克蕾婷是位直率的女孩,崇尚自由與冒險,喜歡把頭髮染成各式各樣的鮮豔顏色,她性格衝動,喜愛民族風的擺飾;喬爾則是寡言單純的男子,時常隨身攜帶筆記本畫畫或寫字,易感、不善與人交際。電影開始於忘情之後的再次邂逅,火車站是初遇,接著車上的第一次聊天最能說明二人的個性。當時他們遙遙坐著,克蕾婷染著藍色的長髮、身穿橘色夾克,為了接近,她不停的找話題與根本懶得對話的喬爾搭訕;在打招呼時,正繪畫的喬爾顯然被嚇到,回答的竟是:「妳說甚麼?」有趣的是,當時喬爾手邊畫的正是空蕩車廂中獨坐的克蕾婷;但寡言又憂鬱的喬爾顯然很不擅長應付俏皮、坦率又活潑的克蕾婷。導演將兩位已分手,但未來仍會發展為情侶的喬爾與克蕾婷,巧妙的在海邊相遇並搭乘同班歸程火車,暗喻「接近與吸引」,藉浪漫的結冰之旅,隱喻「親密與自在」;導演呈現消除記憶的手法相當巧妙,他把倒敘的組合產生懸疑;不過導演主要是讓觀影者,自己將故事的結構建立編排,去了解人物的關係、時間順序、真實與虛幻的界線以及情節發展的來龍去脈。
某一景是喬爾送克蕾婷回家,進屋小憩聊天,克蕾婷倒了兩杯酒後,邊挑逗、邊輕拍喬爾說:
「這是兩杯頹廢藍,乾杯吧,年輕人,我這樣勾引你,比較自然些。」
然後她順勢將頭依靠在喬爾肩膀坐在沙發自嘲的說:
「我其實開玩笑的啦,你很沉默寡言。」可是,喬爾顯然很認真,他開始談起自己:「我的生活很乏善可陳,每天就是上班和回家,沒甚麼可說,妳可以看我的日記……一片空白。」
克蕾婷突然問:「真的嗎?你會覺得傷心焦慮嗎?」
喬爾還在想時,她已自顧的回答:
「我經常焦慮,覺得生活不夠豐富,要把握機會,確定每分每秒都充實。」
半晌後,喬爾溫柔的蹦出了一句:「我也有想過。」
開心的克蕾婷忍不住讚美起喬爾:
「你人真好,其實我是不能講這句話的,但反正我是要嫁給你的,我已經認定了。」克蕾婷不按牌理出牌,又隨心所欲的奔放個性顯然影響到木訥的喬爾。
他也率性的拋出一句:「Okay」。克蕾婷隨即接著就提出想法和計畫,她說:
「改天陪我去查理士河邊,現在的季節,河水都結冰了……就當成我們兩人的蜜月吧!」
導演讓他們二人在閒聊中找到彼此回應,經由分享和自我揭露,再進入濃情。在社會建構的親密關係下,人們自我揭露的滲透過程就像一個多層的洋蔥;外層的洋蔥皮代表了自我表露的廣度,「外層皮」的部分意味人們會和所有人分享這一層的資訊;「內層」的洋蔥皮代表了自我表露的深度,人們把它視為「個人層」,因為代表隱私與親密。導演運用療程進行中的回憶與現實交錯,呈現愛與不捨的情緒;以其剪接、節奏明快的手法及對畫面的掌握力,表達文藝的主題。
Chapter 3 親密關係中的反身性思考──《王牌冤家》與《愛‧重來》
一、前言
法國作家安多列‧莫絡雅說:「不懂得遺忘,幸福不會到來。」他的意思是教我們「適度的遺忘」。然而,生理學家表示:「人一旦記住的事情,要遺忘幾乎是不可能的;看似遺忘的事情,其實只是被鎖在記憶的深處罷了!」本文將透過《王牌冤家》與《愛‧重來》兩部不同的電影文本,探討愛情中有關私密、浪漫的「刻骨銘心」,這或許不是你我實際人生中會遭遇到的愛,也不是言情小說中的浪漫幻想,但卻隱隱中讓人有股說不清的熟悉與親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詩人聶...
作者序
自序 自由的凝視
這是一本由社會學角度思考分析,對電影文本研究撰寫的書。
欣賞電影其實是再享受不過的事,完整而美好。「分析」反而是尷尬又殺風景,甚至是多餘的。不過,弔詭的是,「分析」卻也是你我內在隨時都在發生的心理情事;舉凡接觸的人際溝通、情境互動、態度行為、語言表情或僅止於觀察時的種種感覺及思考,都透過我們專注的眼神,精巧的心思在逐條、逐項、逐步的閱讀與「分析」中;區別只是把公共的場景轉移至螢幕上,在隱密黑暗中張揚又公開。但我也必須坦承,單純觀賞和以深度的審視分析電影,的確是有著大大不同的感受。
書中內文是這兩年發表在各學報專文的再整,更是個人近年在教學實務上思考的匯聚。在進行以社會學及社會心理學理論為主軸論述,以及電影的總體文本或單一場景分析選取時,我常有取捨的兩難;在影片分析上,我傾向自己能從教學的觀點單純的介紹課程目標,但當牽涉分析影片人物與象徵的意義時,我幾乎是處於對文本錙銖必較的狀態。一則期待能追尋影片中更多的意識思考,一則是企求孜孜能解讀電影中多重的象徵;當然,更多程度是想藉由自由凝視不同的故事核心中,嘗試閱讀出電影研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回答一部電影所隱含的美學形式、意識形態、敘事問題與導演傳達不同程度的意義。
站在社會學視角對電影的選擇著眼處,主要是考量電影的敘事是否潛藏並反映出社會的價值、生活的經驗、當代的議題;並且能否進行著與社會實踐的碰撞;因此會暫時脫離藝術類型電影,而由日常生活個人事件與廣大社會的關係切入。因為,大多數的閱聽人所理解日常生活的真實性幾乎都受到媒體影像的影響,因此這些影像能夠敘述一個甚麼樣的社會故事、顯示甚麼樣的價值信念、透露出甚麼形式的社會意義,也就越形重要。
電影透過影像、劇情、聲音與動作的結合,將人們生活的各個面向及情緒表達得無微不至;就如世界名導艾爾弗列德.希區考克所說:「戲劇就是生活,但是除掉無聊部分的生活」,它不僅可深觸人們無意識的心理疆域,影響個人思想和心理狀態,甚至引領觀眾從不同的角度檢視自己,以及看待他們周遭的世界。但觀眾並不會意識到,透過電影的觀賞,已被啟動情感的密碼,可能是童年的記憶、愛情的焦慮、婚姻中的壓抑、無意識的恐懼和欲望等,它不僅滿足了人們想像力的投射,其內在的吸引力更是與廣大的觀眾緊密相連。
換言之,日常生活中任何可以傳達思想情感的人、事、物、語言、表情、動作、文字、甚至甚麼都沒有,都可能是電影敘事中某種的象徵和隱喻。因為對影像、角色和故事而言,訴說的都是更精緻與巨大的概念。相片、鏡子、街景、招牌、棒球、音樂、天空、森林、海洋,而擁抱、觸摸、握手等動作也都不僅僅是身體的接觸,依此而引發觸動我們種種的直覺與思維更是無止盡的延伸。大多數人就在這樣的互動中透過他人對自己的反應,在互動中逐漸修正、理解自己的思考與行為;如果我們願意觀看影像敘述的社會故事、顯示的價值信念、透露的社會意義,這將是你我生命中信手拈來最強大反身性的思考機會。
引述法國理論家梅茲的說法:「電影是一種很難解釋的東西,原因是它們很容易理解。」也就是說,當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可以很容易了解人物角色的言行與所做的決定,但是我們不見得能就此提出一套合理的解釋。換言之,當人們覺得自己看懂一部電影時,不同程度的意義就是這個故事已經是被解讀,而且往往也就是接受。電影巧妙的容許人們有著無窮的想像平台,當觀影者依著他們的社會文化背景,站在不同的解讀位置時,它提供給我們的又是完全不同的類型經驗。
末了,我想談談封面與封底的攝影照片,這是兒子的提供,他的攝影興趣完全來自遺傳,但不是我。會特別選這兩張俯視取鏡的景框,是因為欣賞其觀看的視角,尤其是跳脫出水平、高度及距離空間的創意形式,雖以素人之姿,小試身手,但在內舉不避親下,身為母親的我仍不免大嘆他拍出了我要的意境、象徵、隱喻與哲思。
祝福所有喜歡看電影的朋友,都能各自由我們的心出發,自由的凝視,自由的享受。
自序 自由的凝視
這是一本由社會學角度思考分析,對電影文本研究撰寫的書。
欣賞電影其實是再享受不過的事,完整而美好。「分析」反而是尷尬又殺風景,甚至是多餘的。不過,弔詭的是,「分析」卻也是你我內在隨時都在發生的心理情事;舉凡接觸的人際溝通、情境互動、態度行為、語言表情或僅止於觀察時的種種感覺及思考,都透過我們專注的眼神,精巧的心思在逐條、逐項、逐步的閱讀與「分析」中;區別只是把公共的場景轉移至螢幕上,在隱密黑暗中張揚又公開。但我也必須坦承,單純觀賞和以深度的審視分析電影,的確是有著大大不同的...
目錄
自序 自由的凝視/胡正文
Chapter 1 導論
一、從社會脈絡走進電影故事
二、研究目的與方法(研究者的定位)
Chapter 2 文獻探討與閱讀的發展脈絡
一、社會建構下的視角
二、電影無窮的寫意想像
三、故事展演―現實的生活
四、性別與「做性別」的擴展建立
五、電影之於社會的延伸與牽絆
Chapter 3 親密關係中的反身性思考──《王牌冤家》與《愛‧重來》
一、前言
二、愛情盡頭下的爬梳
三、恬靜的心蘊含衝擊
四、現實與深層心理之間的拉扯
五、結語
Chapter 4 敘事電影與女性意識──《遠離非洲》與《蒙娜麗莎的微笑》
一、前言
二、婚姻暗盤下的選擇與自由
三、自我發現的假象與真面
四、情愛糾結後的滲透
五、匯流中的親密關係
六、結語
Chapter 5 社會建構下的婚姻與情變──《愛情決勝點》與《花神咖啡館》
一、前言
二、穿梭社會與自我之間的愛情
三、在外遇之前―當承諾變成負擔
四、愛之輿圖
五、走或留,都是相守
六、結語
Chapter 6 性別與權力之拆解──《雙面情人》與《玫瑰戰爭》
一、前言
二、愛他,還是愛自己?
三、自覺啟蒙始於權力
四、影像與現實的再思考
五、結語
Chapter 7 母女關係娓娓道來──《藍色協奏曲》與《喜福會》
一、前言
二、以母愛之名:持續的角力
三、從母女關係反思社會脈絡
四、母女關係的變奏
五、同中求異的界限
六、結語
參考書目
出版心語
自序 自由的凝視/胡正文
Chapter 1 導論
一、從社會脈絡走進電影故事
二、研究目的與方法(研究者的定位)
Chapter 2 文獻探討與閱讀的發展脈絡
一、社會建構下的視角
二、電影無窮的寫意想像
三、故事展演―現實的生活
四、性別與「做性別」的擴展建立
五、電影之於社會的延伸與牽絆
Chapter 3 親密關係中的反身性思考──《王牌冤家》與《愛‧重來》
一、前言
二、愛情盡頭下的爬梳
三、恬靜的心蘊含衝擊
四、現實與深層心理之間的拉扯
五、結語
Chapter 4 敘事電影與女性意識──《遠離非洲》與《...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