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表達像丟球,
那麼溝通就是接球,
如何完美接招,再做個好球給對方,
你需要「順勢溝通」的思考! 我們常常誤解溝通,以為「只要我主動說了怎樣的話,對方就應該照我說的這樣做」,但如果沒有看懂自己與對方的關係,或是未察當下的情緒、心境,往往會陷入被拒絕、被無視、對方大聲就不知道要怎麼回應、講沒兩句就火大翻臉等溝通不良的惡循環裡。
高人氣社群KOL、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從自身經驗出發,他曾經歷第一線的學生團導遊、校園職涯中心老師,再到後來的講師人生,一路走過衝動發言、當夾心餅乾、在社群上「仗義執言」、與網友筆戰等各種消耗情緒心力的情境。這些都使他更深刻體會「溝通」的重要性,進而鑽研與人對話的本質,並且發現──
●把溝通想成戰鬥,當然沒人想與你溝通。
●討好人和當好人是不一樣的,好人必須要有清楚的界線。
●除了接收內容,「接住情緒」更重要。
●面對「頻率不對」的人也能溝通?其實,理解人格特質能帶來更多對話!
●只要三寶技巧(請、謝謝、抱歉/好、不好、好嗎),就能完美應對最常見的溝通情境!
如何把過去的阻力轉變為工作、生活上的助力?如何用一句「適當的話」說進別人心坎裡?「溝通的力量是來自於我們的理解和選擇,而不是說話技巧。」成為忘形的順勢溝通之道。
這本書深入解析個人信念、人際界線、各類情緒、人格特質等四大面向,提出相應的心法、工具、可能性以及「換句話說」的方式,也讓你知道溝通原來比想像中更不費力──只要一句話,就能精準擊中對方需求;一個眼神,別人就知道你要說什麼!
作者簡介:
張忘形
溝通表達培訓師,相信溝通是為了建立有意義的關係,表達是為了傳遞有價值的訊息。
自稱「忘形」,因為忘形的前面,是得意。得意的意,是音與心的結合。期許自己能夠「忘記所有的形式,得到對方心中的聲音」。
具有Everything DiSC顧問、NLP執行師、ATD培訓大師等認證,授課時數超過一千五百小時,講演受眾超過一萬人次。
自創的「忘形流微簡報」在社群上引發大量關注,以化繁為簡、黑白圖文的敘述方式呈現多元的議題,創造了高流量、高分享、高互動的溝通效果。著有《忘形流簡報思考術》一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優勢推薦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周震宇|聲音訓練專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莊舒涵(卡姊)|出色溝通力教練
張瀞仁|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
楊士範(Mario)|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爆文教練
這本書就是「溝通」這門學科的功夫菜……精彩案例、實用技巧的背後,蘊藏了心理學、行為學等深刻的原理原則,讓人欲罷不能地一頁一頁往下翻。──周震宇/聲音訓練專家
比起強調那些具有說服力或煽動力的美麗話術,我們得回到自己的內在,覺察自己對於溝通的信念……保持彈性而非套用公式,才是溝通的精髓所在。──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用對的鑰匙開鎖,才能真的讓話語走入對方心中……讓這本書成為改善關係,建立更強大信賴與羈絆的一個起點吧!──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在忘形的書中,我特別喜歡的是他直接點破這個盲點:「溝通的力量是來自於我們的理解和選擇,而不是說話技巧。」……相信大家讀了他筆下的溝通奧妙與心法後,更能懂得人與人相處的珍貴與美好。──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溝通技巧提升是對自我最好,也最值得的投資,只要願意依照著《順勢溝通》中的方法應用在職場、生活當中,溝通必能有效果又有效率。──莊舒涵(卡姊)/出色溝通力教練
以自我覺察為基礎的溝通,不只在職場上,在網友、家人、朋友、伴侶、親密關係之間,其實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操作。我甚至覺得,對像我這樣的內向者來說,這是更有效率的方法。──張瀞仁/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
這本《順勢溝通》提綱挈領地提供一套系統,能快速讓讀者明白,溝通可以如何學習、思考和精進。──楊士範(Mario)/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
身為一個高敏感人,我非常在意他人與我互動的過程……善用溝通,可以連接起更多人與我們一起成就更多事情,也讓我們可以活出更好的人生版本。──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我們總以為對方難溝通,結果最難溝通的可能是自己……但有了忘形的《順勢溝通》,從此,溝通成為我們最強的優勢!──歐陽立中/暢銷作家、爆文教練
名人推薦:優勢推薦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周震宇|聲音訓練專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莊舒涵(卡姊)|出色溝通力教練
張瀞仁|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
楊士範(Mario)|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爆文教練
這本書就是「溝通」這門學科的功夫菜……精彩案例、實用技巧的背後,蘊藏了心理學、行為學等深刻的原理原則,讓人欲罷不能地一頁一頁往下翻。──周震宇/聲音訓練專家
比起...
章節試閱
第1課 溝通的各種情境
如果你願意翻開到這邊,應該對於溝通有些興趣吧!不過溝通實在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所以我想邀請你來思考一下什麼是溝通。
最常和溝通放在一起的,通常是「表達」。假設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情況,你會怎麼樣定義這兩個詞彙呢?
很多人到這邊就會稍微卡住一下,接著有些人會說:「溝通是雙向的,表達是單向的。」這也是我一開始對於溝通和表達的認知。但如果表達只是單向的,我們是不是就不用去管對方,只要說我們認為重要的事就好了呢?
想一想也不完全,畢竟在表達之前,還是要思考我們怎樣說,對方才能聽得懂、明白我們想說的意思。可是,這樣好像又與純粹的單向說話有點不同。
如果看到這裡,你有點被弄暈了,先不要著急。我主要是希望透過許多的問題,讓你感受一下多數人對於說話情境中的定義。
我也想透過一些自己的觀察,向你分享我的想法。先說這不是標準答案,但當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也許可以成為一些參考。
關於「溝通」
溝通,是先從對方出發。我們會看見對方的行為,或是聆聽對方的話語,接著我們去感受對方行為或話語背後的情緒,再去思考對方的動機。
這個概念有點像是薩提爾(VirginiaSatir)的冰山理論,我們看見的行為或話語都是露出水面的一角,而冰山的下面還有許多值得探究的東西。
因此,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會花更多時間去理解對方心中的想法,並且盡可能讓對方感受到「我們想理解對方」的心意。實際執行時,比較著重「聽」和「問」,而這些都是為了建立起更好的關係。
關於「表達」
表達,是你我心中有一些想法,或是想要闡述的價值。我們透過思考,想想怎麼樣讓對方更容易理解我們所要說的事情。
在表達中,更重視的是思考邏輯、說的方式、渲染力。學表達的時候,我們往往也會運用多元的架構,例如一次說三個點,或是按照時間軸來說話等等。《忘形流簡報思考術》一書,就是在闡述這個概念。
雖然表達和溝通都是為了促進彼此了解,但在價值的傳遞上可能是相反的。表達是為了讓我們想說的東西被對方聽見,而溝通是去挖掘對方想表達的部分。
照著這樣的思路,可以想像對話是一個「丟接球」的過程。溝通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思考怎麼樣可以更穩當地接住對方的球,並且找到這顆球想傳遞的核心價值。
而表達則是當我們把球丟給對方的時候,如何拿捏丟球的力道,或是當球本身太小或太大時,怎麼樣可以讓對方接住這顆球,理解我們要說的內容。
關於「說服」
如果我們說著想和對方溝通,但從頭到尾都不聽對方說,其實我們沒有在溝通,我們只是表達出我們的意見罷了。
這樣不聽對方說的表達,我們通常會給它另一個名稱,叫說服。說服,往往是一個人希望對方照著他的方式行動。
曾經遇過一個媽媽問我:「怎麼樣才能與他的孩子溝通,讓他早點睡覺?」我便反問她,知道為什麼孩子晚上不睡覺嗎?她說孩子晚上都在打電動,把身體都打壞了。
接著我又問:「那麼,你知道為什麼他都晚上打電動嗎?」她說她哪知道,她希望我告訴她一個方法,讓她的兒子可以晚上直接睡覺。我當時只能苦笑,如果有這樣的方法,不用出來教學,光靠賣這項法寶就賺翻了。
在說服的情境中,如果彼此之間沒有階級關係,那就要靠引發對方的情緒,或是讓對方覺得有道理。所以像簡報、說故事,甚至廣告,都是某種說服的情境。
而說服的好壞,就是對方是否有被強迫的感受。好的說服一直都能夠引發我們內在的動機,讓我們覺得這件事情是自己決定的,進而去執行。就像有些廣告,讓人一看就「有感覺」,或是有些人的簡報讓人意猶未盡,甚至是直播帶貨讓人腦波變弱,這些都是強大的說服。
關於「談判」
當溝通和說服都沒有效果了,此時可能就得祭出絕招,例如打電動案例中的媽媽或許會說:「如果你再不早睡,那我就扣你的零用錢。」或是「你再不早睡,我要拔你網路線。」
這時候的對話過程,就進到了談判當中,也就是雙方可能會拿出各種方式,讓對方願意妥協。
不過談判其實也不是都需要威脅,例如我們在市場買東西,問老闆買兩個能不能便宜一點,這也是種談判。
教我談判的Alex老師說:「談判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很多所謂的職場溝通,我認為其實都是談判,好比即便我們雙方都清楚明白對方的意思以及價值觀,但老闆要我們留下來加班還是很為難的。
但萬一老闆說:「你今天留下來加班,趕完這個案子,明天補休一天。」這是不是又令人能夠接受了呢?所以我認為談判就是去思考,如何在資源以及對方在意的事情上做交換。
既然談判是為了解決問題,回到打電動的案例,如果媽媽換個方法向孩子說:「只要每天都早睡,白天再起來打電動,不但時間不會少,還會有額外的獎勵。」這樣會不會也是個可行的辦法呢?
關於「辯論」
最後,假設媽媽沒有採用這個方法,而是斷網路線,並且把小孩臭罵了一頓。接著孩子上網抱怨,說自己明明十一點就睡了,媽媽還是把網路弄斷。
於是有很多人支持小孩,覺得十一點睡已經很乖了,還有小孩半夜兩點都還沒睡呢。媽媽看到之後,在下面留言罵孩子,說十一點明明就很晚,十點才算早睡,網友們不要帶壞小孩。
接著網友們就開始與媽媽筆戰,媽媽火冒三丈,覺得明明自己講的才是對的,外人懂什麼,卻被無盡的留言淹沒。
這個場景就是辯論。所謂的辯論,重點不是打倒對方,而是讓現場的人覺得講得有道理。因此,每次看到公關危機的事件,很多事件主角一直停留在與網友互罵,這就有點可惜了。
在辯論中,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吵贏對方,而是讓其他人認為我們講的很有道理,進而轉向支持我們。就像辯論比賽時,評審才是決定輸贏的一方,所以真正要說服的對象,是評審。
講了這麼多,我們來整理一下重點,透過這樣的脈絡,也許更能明白說話時的各種情境。
●溝通:透過理解,建立關係
●表達:理清脈絡,建立價值
●說服:透過影響,改變對方
●談判:資源交換,解決問題
●辯論:拉攏評審,贏得青睞
【溝通思考題】
留下幾個思考,沒有正確答案,希望你能夠想出屬於你的答案。
●你最常遇到的說話狀況是什麼呢?
●你都如何應對,和這一課提示的重點一樣嗎?
●看完這一課後,你有考慮換個方式來應對嗎?
第1課 溝通的各種情境
如果你願意翻開到這邊,應該對於溝通有些興趣吧!不過溝通實在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所以我想邀請你來思考一下什麼是溝通。
最常和溝通放在一起的,通常是「表達」。假設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情況,你會怎麼樣定義這兩個詞彙呢?
很多人到這邊就會稍微卡住一下,接著有些人會說:「溝通是雙向的,表達是單向的。」這也是我一開始對於溝通和表達的認知。但如果表達只是單向的,我們是不是就不用去管對方,只要說我們認為重要的事就好了呢?
想一想也不完全,畢竟在表達之前,還是要思考我們怎樣說,對方才能聽得懂、明...
推薦序
推薦文 用善感的心,寫深刻的溝通之道
周震宇/聲音訓練專家
認識忘形老師五年多了,我看著他從入行,到對於溝通表達相關議題的摸索、撞牆、取經、練功,終於,他所經歷、發現、體悟的,都聚攏在這本書裡,成就了一個美好的里程碑。
心思細膩又敏感的人,往往要比「鈍感力」強的人,承受更多關係上的苦。忘形老師就是這樣的人,所幸他在受苦之後,會啟動他那酷愛分析的大腦,思考問題的核心,釐清背後的原因,找出有效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經營關係。這讓他得道多助,各方面都漸入佳境。
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功夫菜」?就是那種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需要經驗豐富的廚師親自花時間、花功夫下去料理的好菜。這本書就是「溝通」這門學科的功夫菜。忘形老師的用字遣詞非常淺白,閱讀起來流暢度極高,很容易理解與吸收。而這些精彩案例、實用技巧的背後,蘊藏了心理學、行為學等深刻的原理原則,讓人欲罷不能地一頁一頁往下翻,不知不覺就把整本看完了。
我教聲音表達,其中有個技巧叫「殘韻」,這個技巧能讓話語更有餘韻,在聽者心裡留下迴響。忘形老師在每個單元後面都留有「溝通思考題」,看完了書,這些需要細細反思的問題,像是繞梁餘音一般在內心敲叩,後勁十足。
「溝通,是為了建立有意義的關係。」這是我的恩師陳怡安教授教我的,感謝忘形老師的傳承。不是每一段關係都有意義,但只要我們願意學習溝通,便有很大的機會贏得豐盛富足的有情人生。
推薦文 用善感的心,寫深刻的溝通之道
周震宇/聲音訓練專家
認識忘形老師五年多了,我看著他從入行,到對於溝通表達相關議題的摸索、撞牆、取經、練功,終於,他所經歷、發現、體悟的,都聚攏在這本書裡,成就了一個美好的里程碑。
心思細膩又敏感的人,往往要比「鈍感力」強的人,承受更多關係上的苦。忘形老師就是這樣的人,所幸他在受苦之後,會啟動他那酷愛分析的大腦,思考問題的核心,釐清背後的原因,找出有效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經營關係。這讓他得道多助,各方面都漸入佳境。
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功夫菜」?就是那種看似簡...
作者序
自序 溝通的力量
在開始談溝通前,我想分享自己在溝通上遇到的痛點。對,這是我也很難與別人溝通的地方。
三十年不在乎溝通,卻希望三小時搞定溝通
常有辦課單位對我說:「老師,我們希望學溝通,但我們沒有什麼時間,能不能請你來講個三小時,讓我們能懂怎麼溝通。」
其實我一直覺得「學溝通」這件事情,不是和學數學一樣,套公式就能學會。學溝通反而更像是泡茶,當沉浸在其中夠久,味道自然就會出來。
我也認為,溝通中更重要的不是聽老師怎麼說,而是實際地去感受、應用,多去與人對話。所以,在這本書中,我更希望大家可以運用這些想法,也許用了之後,你會有自己的見解。
不學技巧被說沒用,學了技巧,卻拿出去亂用
溝通,當然還是有很多技巧,但背後的原理都是「如何看待當下的人事物」。
許多人總認為溝通是「只要我說了怎麼樣的話,對方就應該要怎麼樣做」。我覺得這很像網路上常見的撩妹語錄,這些語錄當然有效果,但如果看不懂對方與自己的關係,甚至是自身條件的差異(好比我說了很可能會被當性騷擾),這時,這個技巧就不是助力,反而是更大的阻力。
所以除了技巧,我更想談的其實是如何看待溝通的過程,期望透過思考,讓溝通有更多可能。
學會溝通,就能夠解決所有事情?
也有很多人覺得說服、談判、銷售等等都是溝通。似乎只要學會溝通,人生的一切都無往不利。
如果真是這樣,我就不用這麼認真的教學了,我應該可以當個成功的業務,或成為談判大師。甚至連看似概念相近的「溝通」與「表達」,在很多時刻也是不一樣的。我認為溝通更重視如何理解對方,而表達更重視如何讓對方理解自己。
釐清這件事後,是不是很想放下本書,畢竟如果學溝通沒什麼用,為什麼要看呢?其實,溝通很多時候不是增加好處,而是降低成本。
溝通,是降低成本的思維
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兩個溝通不良的人,針對一個事件討論時,可能會造成什麼後果?
也許兩個人要花很多精神力氣一來一往,也浪費許多時間,可能最後沒有結論,一件事都無法完成;或是兩個人都講到生氣,彼此產生很多情緒,甚至最後雙方撕破臉,連關係都沒辦法維持。
也因此,我認為溝通能夠降低的成本有四種。
時間成本
當溝通順利時,能省下許多時間。而有趣的是,很多人常覺得溝通很浪費時間,但其實不溝通可能更浪費時間。
以工作為例,我之前常常會「以為」對方知道我與他的分工,但其實對方不知道。最後我們分頭做了一模一樣的事,等於做了白工。如果事先說明清楚,也許只花不到百分之一的時間,就能阻止這種誤會。
價值成本
「價值」可能比較難懂,我想說的是,如果溝通順暢,那麼彼此的共識或許能創造出更多價值。
舉例來說,很多老闆總覺得某件事情很重要,打算叫員工去做,但在交辦的過程中,並沒有告訴對方這件事為什麼重要,導致員工最後做出來的成果與老闆的預期相差很遠。
如果老闆能多說幾個他在意的重點,或是給出幾個範例、概念,或許最終產出就能更有價值。
情緒成本
我認為一次順利的溝通,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能夠讓彼此維持好心情。而這個「好心情」是大多數人忽略的成本。
思考一下,即便我們都是成熟的人,但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是不是也會失去效率,甚至做出錯誤的判斷?舉個極端的例子:你有沒有遇過一個人失戀,就茶不思,飯不想,完全失去生活?這就是情緒成本的可怕之處!
關係成本
「關係」比較容易理解,如果溝通不良,很可能會讓彼此的關係會變得不好。所以很多的溝通術,其實都不斷強調關係中的溝通,例如親子、伴侶、職場內外等等。套一句我的好友小虎老師說過的話:「學說話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不學說話就很容易出問題。」
學溝通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很多時候,溝通不一定能馬上解決問題,卻能讓自己看懂關係,也看懂問題。我以前不能理解的事情,都是在學習溝通的過程中,忽然明白在那個狀況下,原來我們的關係是這樣。
我很喜歡看武俠小說,總是想像把裡面的各種招式和劍法搬到真實生活上。後來才發現,所有厲害的主角,很多時候不是修練了技巧,而是因為有了強大心法的支撐。
所以,在這本書裡,我整理了自己在學習溝通的過程中,從內而外的不同感受。包含心中的信念與價值觀、彼此的界線、理解自我的情緒。搞定內在之後,才開始思考為什麼對方會這樣說話,以及扮演不同角色時可能有什麼不同的應對方式,或不同的情境下可以怎麼發揮溝通的效果……
透過這些分享,我想讓你明白溝通並非依靠直覺,相信你一定能發現溝通的力量是來自於我們的理解與選擇,而不是說話技巧。
也希望你能和我一樣,從溝通的旅程中得到一些「啊哈」。
自序 溝通的力量
在開始談溝通前,我想分享自己在溝通上遇到的痛點。對,這是我也很難與別人溝通的地方。
三十年不在乎溝通,卻希望三小時搞定溝通
常有辦課單位對我說:「老師,我們希望學溝通,但我們沒有什麼時間,能不能請你來講個三小時,讓我們能懂怎麼溝通。」
其實我一直覺得「學溝通」這件事情,不是和學數學一樣,套公式就能學會。學溝通反而更像是泡茶,當沉浸在其中夠久,味道自然就會出來。
我也認為,溝通中更重要的不是聽老師怎麼說,而是實際地去感受、應用,多去與人對話。所以,在這本書中,我更希望大家可以運...
目錄
自序溝通的力量
Part1 溝通的信念
第1課 溝通的各種情境
第2課 溝通,是為了建立隊友,而不是建立對手
第3課 溝通,是為了找到共識,而不是彼此控制
第4課 溝通,是為了好好說話,而不是好說話
第5課 溝通,是為了找到方法,而不是找到罪人
第6課 放下自動導航
Part2 溝通的界線
第7課 溝通的修練:理解界線
第8課 控制型語法
第9課 調整控制心態
第10課 討好型語法
第11課 調整討好心態
第12課 帶著討好的控制
第13課 為自己而活
Part3 溝通與情緒
第14課 情緒與情緒背後
第15課 表達情緒,而不是壓抑與攻擊
第16課 鍛鍊防彈玻璃心
第17課 回應快樂與悲傷
第18課 回應憤怒與焦慮
第19課 愛與恐懼
Part4 根據人格特質來溝通
第20課 DiSC人格特質
第21課 D特質的特徵與修練
第22課 與D特質互動
第23課 i特質的特徵與修練
第24課 與i特質互動
第25課 S特質的特徵與修練
第26課 與S特質互動
第27課 C特質的特徵與修練
第28課 與C特質互動
第29課 學習彈性,而非限制及分析
Part5 互動關鍵詞
第30課 「請」──邀約的參考步驟
第31課 「謝謝」──感謝該怎麼說?
第32課 道歉,是讓對方感受到心意
第33課 拒絕,是不委屈也不打壞關係
第34課 讚美,是誇到對方心中
Part6 高情商溝通
第35課 我不會說話,怎麼辦?
第36課 不熟悉的社交場合,該怎麼辦?
第37課 利用即時訊息溝通,要注意什麼?
第38課 對方不想溝通,怎麼辦?
第39課 溝通為什麼這麼累?
後記 活得自在的人,就是會溝通的人
自序溝通的力量
Part1 溝通的信念
第1課 溝通的各種情境
第2課 溝通,是為了建立隊友,而不是建立對手
第3課 溝通,是為了找到共識,而不是彼此控制
第4課 溝通,是為了好好說話,而不是好說話
第5課 溝通,是為了找到方法,而不是找到罪人
第6課 放下自動導航
Part2 溝通的界線
第7課 溝通的修練:理解界線
第8課 控制型語法
第9課 調整控制心態
第10課 討好型語法
第11課 調整討好心態
第12課 帶著討好的控制
第13課 為自己而活
Part3 溝通與情緒
第14課 情緒與情緒背後
第15課 表達情緒,而...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