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世界金融
看懂世界金融的關鍵
在於看清全球化的美元霸權
由希臘債務危機引發的歐債危機,對歐元有什麼影響,對世界格局有什麼影響?世界走向G2,還是金磚國家的時代已經來臨?歷經美國金融危機,華爾街的菁英們是否恢復了操控世界金融的能力?
世界金融就像一盤大棋局,參與博弈的各方,誰才是掌局者?看懂世界金融棋局的關鍵,在於看清金融全球化下的美元霸權。
金融全球化是一個自然的不可逆轉的歷史過程,是金融自由化和放寬金融管制的必然結果。在金融全球化的進程中,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領跑者和金融全球化的主導者,可謂占盡便宜。美元坐上了國際金融體系的霸主地位後,便和世界經濟緊緊捆綁在一起。當然,美元這個霸主沒有白當,它善於為美國人謀福利,一旦哪個國家擋住了自己的財路,貨幣升值、金融狙擊、債務危機便成為該國的「常客」。
利用美元這個強有力的武器,美國不厭其煩地打擊各國,使世界陷入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
隨著歐元區的形成,歐元的發展勢不可擋,這種態勢讓美國坐不住了。自希臘以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相繼被「傳染」,「病毒」不斷蔓延,歐債危機愈演愈烈……
中國同樣威脅到了美國的霸主地位,所以美國也在各個方面阻礙制約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美國阻截中國的資源收購,迫使人民幣升值……
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逐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日本不斷受到美國的壓力,《廣場協定》簽訂後,日圓步步升值,最終導致了日本泡沫經濟的發生……
當然,美國控制世界金融的武器除了美元,還會真刀真槍地為自己謀取金融利益。波斯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美國更沒有放過對世界經濟的軟黃金——石油的控制。不單單是石油,糧食、重金屬等資源,美國都要佔據主導地位。
說到底,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美國操控的大棋局,美國利用其霸權地位不斷地轉嫁危機和尋找經濟增長點。透過增發貨幣、打匯率戰、打貿易戰、發國債等方式,讓世界各國為其行為買單並依此發展其本國的經濟。
在這個大棋局中,雖然美國是老大,但每個棋手都步步為營,誰能走到最後成為真正的贏家一時間難以定奪。比如美國想藉著金融浪潮賺個盆滿缽滿,但沒有想到歐盟崛起成為自己一個強有力的對手;美歐等西方國家更沒有想到在世界經濟的風波下,一些新興經濟體逐漸成長起來,比如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和南非這極具潛力的金磚五國。
世界是平的,看清美元霸權下的世界金融格局,讓我們做一個明白人。
章節試閱
第二章 全球化下的美元霸權
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為標誌,美元取得世界貨幣金融霸主地位已逾半個世紀。儘管日圓和歐元曾經試圖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但美元地位巍然不動。
美元霸權使美國金融霸權成為可能。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美元霸權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本質上是對持有或使用美元的經濟活動徵稅和掠奪,這導致美元的強勢地位,使美國經濟泡沫化、腐敗化,也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在為美元買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顯示,雖然美元的儲備有小幅下降的趨勢,但其主要儲備地位依然穩固。
美國是軍事和經濟強國,美元成為世界貨幣有著歷史必然性。1918~1939年,儘管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大量資金的支出使紙幣出現,但此時仍然是金屬貨幣統治著世界經濟。這一時期由於經濟實力相當,美元和英鎊成為一定意義上的世界貨幣,但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英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美國大發戰爭財,而且,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的工業產量已佔據全世界工業產量的大約一半,並擁有強大的中央銀行。美國的自然資源也極其豐富,美國生產了全世界一半的煤和2/3的石油。這樣一來,美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地超過了英國。
美國「戰勝」了經濟上與自己實力相當的英國後,自然而然地榮登金融霸權寶座。1944年7月1日,包括中國在內的44國代表雲集美國新罕布夏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討論英美兩國政府分別提交的凱恩斯計畫和懷特計畫。
凱恩斯計畫是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擬訂的國際清算同盟計畫,國際清算同盟相當於世界銀行。由國際清算同盟發行240億美元價值的貨幣,會員國中央銀行在國際清算同盟開立往來帳戶,各國官方對外債權債務透過該帳戶用轉帳辦法進行清算。順差國將盈餘存入帳戶,逆差國可按規定的比率向同盟申請透支或提存。這種國際貨幣名為「班克」(Bancor),它以固定的比例直接與黃金掛鉤,會員國可用黃金換取班克,但不可以用班克換取黃金,該計畫允許用「紙黃金」替代相對稀缺的貴重金屬。其實,凱恩斯計畫就是成立一個由英美共同主導的世界中央銀行。這個計畫是基於英國當時的困境,儘量降低黃金的作用。暴露出了英國企圖和美國分享國際金融領導權的意圖。
此時的美國擁有超過3/4的世界黃金儲備,奠定了獲得霸權地位的資本基礎。懷特計畫是美國財政部長助理懷特提出的聯合國平準基金計畫,企圖由美國控制聯合國平準基金,懷特認為,只有以黃金為錨的美元才有資格充當國際貨幣,強調以基金制為基礎,基金貨幣直接與美元掛鉤,間接與黃金掛鉤。基金規定使用的貨幣單位為「尤尼它」(Unita)。各會員國在基金組織裡的發言權與投票權和其繳納的基金份額成正比。主張穩定貨幣匯率,取消外匯管制和各國對國際資金轉移的限制。懷特計畫實際上是在強調美國的作用,足以顯示出其對世界金融霸權寶座的野心。
最終,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畫為藍本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即《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政府可以以35美元1盎司的價格向美國兌換黃金。美國堅持以金本位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建立新的國際匯率和貿易體系。美國通過馬歇爾計畫援助歐洲等國的重建,向各國發放大量美元紙幣,而各國則透過美元購買美國商品重建國家。這就形成了一個資金運動的循環。
就這樣,世界上新崛起的超級貨幣——美元的地位透過世界上主要國家簽署的協定得到確立,它被當成世界貨幣來衡量其他貨幣,其地位顯而易見,這是2500年的世界貨幣史上前所未有的。據統計,該計畫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是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美元——黃金本位制。國內不流通金幣,而是銀行券。銀行券可以兌換外匯,該外匯須到國外兌換黃金。在英國霸權時代的國際金本位下,黃金的流動是自由的,居民可以自由兌換黃金。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兌換黃金則有很大的限制。美國只同意外國政府(外國居民不可)在一定條件下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0年,因為歐洲、日本復興所需要的關鍵技術和材料,都必須從美國進口,需要用美元結算,所以出現了美元重於黃金的現象。美元在戰後國際貨幣體系中處於中心地位,成了黃金的等價物。此後,美元成為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國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美元霸權是美國建構超級大國的一塊基石,美國國際關係學專家羅伯特•吉爾平將其與核武器的作用並列起來:「美國霸權的基礎,是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作用和它的核威懾力量擴大到包括了各個盟國……美國基本上是利用美元的國際地位,解決全球霸權的經濟負擔。」
從1900年至1914年即至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美元在國際貨幣舞臺上開始崛起。儘管在這一時期,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英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但美元仍未能撼動英鎊的世界貨幣霸主地位。
從1914年至1945年即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元逐漸超過英鎊的信譽和影響,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為標誌,美元壓倒英鎊,初步取得世界貨幣金融霸主地位。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50年代後期,是美元進一步擠壓英鎊,最終確立世界貨幣金融霸主地位的時期。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從2010年開始,美元不斷貶值,國際大宗商品等資產價格上漲,全球財富將重新分配。一是美元貶值,降低了美國出口商品的價格,促進了其出口產業,抑制了進口,從而透過貿易管道改變全球財富。二是隨著美元貶值,主要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以美元儲備為主的外匯資產及美元債權將嚴重縮水,美國的外債卻會在無形中「減負」,導致全球財富重新分配。三是一些資金實力雄厚、擁有豐富國際金融市場運作經驗的投資基金將抓住資產價格波動的契機,以熱錢的形式加大在新興市場的投機力度,放大資產價格波動幅度,促進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資產價格泡沫的形成,藉由快進、快出賺取利潤。
當美國知道大家都不得不儲備美元時,就索性狂印鈔票,讓美國老百姓都有足夠的錢花,從而刺激經濟發展。按理說,一般情況下,當某個國家的鈔票印多了,貨幣就會貶值,就會出現通貨膨脹,原來5塊錢能買1斤豬肉,現在5塊錢只能買半斤豬肉。
但是美國不同,因為美元的獨特地位,其他國家往往都會存儲美元,這就意味著被儲存的這部分鈔票沒有在美國流通,所以美國國內並不存在通貨膨脹的問題。打個比方,如果美國向中國借100美元,不管中國是借給美國人民幣還是美元,最終衡量的標準都是美元。如果中國借了100美元,那麼美國只要多印些美鈔就行了,這樣,美國很容易就把錢還清了。由於美國印多,美元自然就要貶值,那麼此時美國還是還給中國100美元,但這時候的100美元和當初借錢時的100美元就不等價了,可能相當於原來的90美元或者更少,因此,在這場交易中,中國賠錢了。所以,我們常常看到美國人的生活是很奢侈的,住大房子,開大排量汽車,用大冰箱,甚至很多人都擁有遊艇。
在經濟全球化,美元霸權地位依舊的今天,其他國家想要逃離美國的影響和控制很難。美元無處不在,因美國濫發鈔票所導致的通貨膨脹無所遁形。當美元貶值時,國際市場通貨膨脹變得嚴重起來,包括中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對美歐等已開發國家的貿易順差就會增大,同時,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也失衡,表現為資本順差過大。這樣,進出口出現的貿易順差與資本項目出現的資本順差就構成了國際收支的雙順差。
時至今日,原油和大型客機的交易仍只以美元結算。在全球外匯市場上情況也是如此,其日均交易額在4兆美元左右。美元在這方面處於支配地位是因為它還參與了用第三國貨幣結算的交易。例如,當在一次外貿交易完成後需要將英鎊兌換成巴西貨幣雷亞爾時,因為缺少易於完成這種交易的市場,所以通常不會發生直接兌換,而是先將英鎊兌換成美元,再將美元兌換成雷亞爾。
美元的霸權地位讓美國成為全球經濟霸主,不僅如此,在軍事、能源等方面美國都佔據了老大的位置。美元主導貨幣地位持續了60多年,然而歐元的問世和運行,對美元霸權地位構成越來越大的挑戰。尤其是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迅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和世界經濟衰退,美國貨幣政策信譽和美元霸權地位都受到很大衝擊。但不可否認,美元仍是國際上最重要的儲備貨幣。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認為,雖然目前美元持續貶值,但美元的霸權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在霸權的基礎上,美元無論是升值還是貶值,對美國都是利大於弊,美元匯率變動不會對美元霸權地位造成重大影響。美國經濟向好或處在繁榮期,美聯儲就提高利率,導致美元升值,吸引全球大量儲蓄流向美國,滿足美國政府和企業的資金需求。美國經濟不景氣或陷入衰退期,美聯儲則降低利率,誘導美元貶值,刺激投資和擴大出口。
美國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毋庸置疑的軍事實力使得美元的霸權地位得以長期維持,並且穩固發展。儘管日圓和歐元曾經試圖挑戰美元,但都未能取得圓滿的結局,反倒使自己的經濟承受了巨大打擊,美國和美元則繼續其霸權地位。由此來看,哪個國家都難以撼動美元的霸權地位,至少短期內難以實現。
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利益而無矛盾的國際貨幣體制。自20世紀60年代起,美元的「長期貶值趨勢」一直是人們談論的話題,但每當危機爆發後,不論危機的原因如何,亦不論危機爆發於何處,美元依舊是各國政府或投資者確保資產安全與規避風險的「救命稻草」。美元的地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美元之所以能夠成為「救命稻草」依賴於金融「巨獸」美聯儲。美聯儲透過執行各種貨幣政策影響著全球經濟,扮演著世界銀行的角色。葛林斯潘、伯南克等美聯儲主席不僅是全球政治與經濟舞臺上的主角,還是美國權力金字塔上僅次於總統的第二號人物。這說明美聯儲早已成為美國的一種權力壟斷體系了,但早期的美聯儲並不是這樣的。
《聯邦儲備條例》賦予美聯儲很高的獨立性,規定美聯儲直接對國會負責;禁止美聯儲向財政透支或直接購買政府債券;美聯儲完全不依賴於財政撥款,能夠拒絕審計總署的審計。此外,所有聯邦儲備體系理事會成員任期14年,不僅任期超過總統,還存在與所提名總統交錯任職的情況,從而避免了總統直接操縱的可能。因此,美聯儲是世界上公認的獨立性較高的中央銀行。
那麼美聯儲到底是怎樣一個機構呢?
20世紀初,美國還沒有中央銀行,那時美國的商業銀行經常出現支付危機。因為銀行把錢都貸出去了,當儲戶來取錢的時候,它們沒錢支付。一家銀行如果沒有錢的話,風聲一旦傳出,銀行的門前就會排起長隊,因為所有的人都害怕明天取不出錢來,如果大家都去取,錢就真的取不出來了,這就是擠兌。說起中央銀行,並不是說自從有了從事存貸款業務的商業銀行那天起就有了中央銀行。中央銀行的出現有一個過程,也是有原因的。
1907年,美國經濟出現了一些問題。大公司一家接一家倒閉。希奧多爾•羅斯福總統命人趕快去請金融巨頭摩根,讓他出面請求銀行家們合作。摩根立刻把所有的銀行家請到自己的私人圖書館裡,讓他們商量該怎麼辦。然後他把門鎖上,自己到另一間房子裡,坐在桌前悠閒地玩紙牌,等待著談話的結果。這些銀行家們一整夜都在那兒談,究竟怎麼辦才能解救這場危機。大家知道,當企業要倒閉時,銀行是不願借錢給企業的。越沒有錢,企業倒閉得就越快。如果銀行見死不救的話,就會呈現連鎖反應,整個經濟就會崩潰,他們自身也會遭殃。
於是這些銀行家們爭來爭去,有人說出500萬元,有人說1000萬元。最後快到天亮的時候,摩根推門進去說:「這是合約,這是筆,大家簽字吧!」他拿出早已起草好的合約,讓銀行家們簽字。這些筋疲力盡的銀行家們拿起筆在合約上簽了字,同意出2500萬美元去解救這場危機。幾天後,美國經濟就恢復了。
在上述事例中,摩根一個人充當了中央銀行的角色。在經濟活動中,缺少了央行,就無法動用適當的貨幣政策調節經濟,並且,沒有了最後的貸款人,金融系統更容易出問題。1907年,蔓延的危機把美國的金融系統推向了崩潰的邊緣,好在當時的金融巨頭摩根及時出手,憑藉一人之力,扮演了央行的角色,挽救了美國的整個金融系統。
現在有一種觀點: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其實是一家私人銀行。這確實是一個驚人的內幕,一家私人機構擁有貨幣發行權,這對金融市場乃至全球金融市場意味著什麼?美聯儲與華爾街巨頭之間是怎樣的關係?有沒有什麼幕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經過次級房貸危機,美聯儲的曝光率越來越高,談論它的人也越來越多,而關於美聯儲是一家私人機構的說法也甚囂塵上。人們說:美聯儲被認為是與市場實現了完美互動,並被奉為中央銀行的「標杆」。在這光鮮的背後,美聯儲在本質上卻是一家私人機構。
不管怎麼說,這樣的事實是無法否認的:美聯儲是股份公司,而擁有股份的並不是美國政府,政府只是擁有美聯儲理事的提名和任命權,而因此引起的種種問題也讓人難以回答:
其一,我們知道貨幣發行權屬於一國央行所有,而美國憲法明確規定國會擁有貨幣發行權,那麼現在改由私有的美聯儲來執行貨幣發行權,是否在本質上符合美國憲法?這個問題的爭論曾經導致第一、二合眾國被關閉,意味著這種討論不是沒有價值。
其二,在美元本位之下,美聯儲不僅是美國的央行,甚至還是全世界的央行。但沒有任何國際機構對美聯儲的行為進行監管,對美聯儲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發揮巨大的影響。
美聯儲作為美國的央行,可以隨意發行貨幣,也可以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它也可以隨時更改銀行準備金的標準或者貼現率,它還能決定整個國家的銀行利率,這些功能都深深影響著每一個美國人的生活。規律就是窮人變得更窮了,而那位於財富金字塔頂端的占總人口1%的富人變得更富有。所以湯瑪斯•傑佛遜指出:「我堅信銀行機構對我們的自由形成的威脅,比敵人的軍隊更嚴重……」
達爾文提出的「優勝劣汰」原則也適用於資本的運作——強者透過成功吸引更多的財富和資本變得更強,弱者將忍饑挨餓,直至死亡。昔日的美聯儲已經不再履行最初的職責了,而成為了美國的一種權力壟斷體系。這隻金融巨獸的特點就是什麼地方的經濟繁榮,它便將魔爪伸向哪裡。
第三章 金融讓誰更富有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人對「金融化」能帶來巨大財富深信不疑,但是,它給誰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事實證明,全球財富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轉移,只是,這樣的財富轉移是如何發生的呢?
統治世界金融的華爾街一貫是全球矚目的焦點,華爾街的金融家們處心積慮,極力鼓吹借債消費、自由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經濟模式,利用各類衍生工具和對沖基金,透過各式金融創新掠奪著世界財富,他們才是金融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財富一直在轉移,而且大的趨勢基本上都是由其他國家流入美國。美國利用其金融霸主地位無往不利,橫掃天下。美國不斷地將其魔爪伸向亞洲、歐洲各國,英國、日本、泰國等國家垮了,美國富了。
美國掠奪世界財富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培養了一批金融家,華爾街的金融家們透過金融創新掠奪著世界財富。索羅斯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幫助美國打擊其他各國的。
對索羅斯個人的稱呼和評價褒貶不一,但無論稱呼他什麼,最重要的是他極其善於利用資金,透過資金的力量創造利潤,而且速度極其驚人。
1996年12月泰國銀行開始面臨泰銖貶值的壓力,投資者對泰銖和股票瘋狂拋售。對此,國際貨幣投機商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他們的招數只有一個:籌集資金,狠拋泰銖。索羅斯開始節節挺進。與此同時,泰銖貶值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屢創新低。泰國政府臨陣換將,原財政部長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帥印,泰國政府此舉,猶如在波濤洶湧的海面投下一顆重磅炸彈,菲律賓成了受害者,披索匯率開始大幅起落。1997年6月份,投機商開始出售美國國債,再度向泰銖發起致命一擊。
在索羅斯的強硬攻勢下,各國政府均感力不從心,已紛紛放棄了捍衛行動,開始屈服,任由本國貨幣在市場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國際貨幣投機商更是有恃無恐,在東南亞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橫行一時。
自1997年7月起,始於泰國、後迅速擴散到整個東南亞並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機,使許多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市、股市輪番暴跌,金融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受到重創,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僅半年時間,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貨幣貶值幅度高達30%~50%,最高的印尼盾貶值達70%以上。同期,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股市跌幅達30%~60%。據估算,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僅匯市、股市下跌給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1000億美元以上。受匯市、股市暴跌影響。這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
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持續時間之長,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廣,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料。
這次襲擊讓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獲利30億美元,但他給亞洲國家造成的損失遠遠超出了這個數目。在1997年7月26日東盟地區論壇會議上,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指責索羅斯暗中操縱貨幣投機活動,從而使東南亞國家的貨幣貶值,破壞這些國家的貨幣穩定,摧毀東南亞國家努力了三四十年所取得的經濟成果,並呼籲將這種透過惡意摧毀一國經濟來牟取暴利的行為定為一種國際罪行。
索羅斯的賭博出了名,《富比士》雜誌對此作了報導。倫敦的《每日電訊》在1997年10月雙面頭版以巨大的黑體大標題作了報導,標題是《由於英鎊暴跌,我獲利10億美金》。1992年9月,喬治•索羅斯贏得了他有生以來最大的一次賭注——在1992年9月16日短短一夜時間裡,他賺了9.58億美元!
有人說這是人類金融史上最大的一筆賭注,這次豪賭的成功使索羅斯得到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家」的稱號。
1990年,英國加入西歐國家創立的新貨幣機制——歐洲匯率體系(ERM)。《馬斯垂克條約》簽署之後,英鎊對馬克的匯率是1:2.95,英鎊明顯被高估了。當時以英國的經濟實力是無法支撐如此高的匯率水準的。在索羅斯看來,英國犯了一個錯誤,因為ERM要求成員國的貨幣必須盯住德國馬克。
索羅斯決定把寶押在德國人絕不讓步和堅持原則的個性上,他相信處於東德重建階段經濟已嚴重過熱的德國,不會冒著加重本國通貨膨脹的危險而降低馬克利率去幫助英國。事實正如索羅斯所料,在《馬斯垂克條約》簽訂後不到一年時間,幾個歐洲國家已很難協調行動。1992年西歐遭受了金融危機,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經濟出現衰退。
英國政府最不願看到的情景出現了,1992年7月,德國國內利率不降反升。貼現率升為8.75%,如此高的利率立即引起外匯市場出現拋售其他貨幣而搶購馬克的風暴。這一行動再一次把英鎊推向了貶值的風口浪尖。蟄伏了3年的索羅斯也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可以實踐他理論的最高境界了。他建立了100億美元的倉位賣空英鎊,於是一場個人與一國央行之間的世紀豪賭拉開了序幕。
1992年9月10日下午一開盤,索羅斯率先攻城,大量拋售英鎊買入馬克和美元,並把外匯期貨市場的空單一掃而光。他的操作手法非常複雜,簡單說來就是:從銀行借貸大量英鎊,拿到外匯市場上賣掉,換成德國馬克和美元,巨大的賣壓將迫使英鎊貶值。如果計畫成功,就可以用比賣出的時候便宜得多的價格再買回英鎊,還給銀行。「高價賣出,低價買進」之間的差額就是索羅斯的利潤。
如果只是索羅斯一個人與英國較量,英國政府也許還有一絲希望,但索羅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拋售英鎊的行為,迅速吸引了大量的跟風賣盤——全世界的外匯投機者都開始一擁而上瘋狂賣出英鎊。
在英國政府的苦苦支撐下,英鎊對馬克匯率跌了5個百分點。經過幾輪的防守,英國政府的護盤資金也消耗殆盡,倫敦如何抵擋國際投機商們潮水般的進攻?英鎊的末日眼看就要到來。不出所料,9月15日一開盤,英國政府已無力再救市,英鎊再也支撐不住,開始崩潰。
英國退出歐洲貨幣體系是歐洲統一貨幣進程中遭遇到的最大挫折,英國受到的打擊最大,索羅斯賺到的錢等於從每個英國人手中拿走了12.5英鎊。至今,英格蘭銀行也無法原諒索羅斯對其的阻擊行為。但是在一般英國公眾眼裡,索羅斯是一位偉大的英雄,英國公眾以傳統的英國方式說,「保佑他,如果他從我們愚蠢的政府手中獲得10億美元,他就是一個億萬富翁了。」就連《經濟學家》雜誌也將其稱為「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
誇張一點說,很多亞洲國家和歐洲國家都不是索羅斯的對手,包括泰國、日本、英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被索羅斯擊垮了,搞窮了,而那浩浩鉅資不斷地流入了他的口袋中,流入到了美國。索羅斯就是這樣富有的,美國就是這樣富有的。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人類近30年來的經濟發展成就,似乎超越了過去100年才能達到的水準。但是,縱觀全球,我們的生活也跟著好起來了嗎?我們的國家真的富裕起來了嗎?事實上,我們並沒有富裕起來,我們的財富被華爾街上的金融體系掠奪了。
美國華爾街金融體系是掠奪財富的武器,對沖基金經理、外匯交易員、經紀人和進行投機的炒家是當今的冒險家,大型投資銀行是武裝起來的船隊,經濟是他們的海洋,上市公司是為他們掠奪財富服務的船隻,而國家則變成了他們的奴僕和監護人。
2008年3月,摩根大通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正式完成了對貝爾斯登的收購。而在2007年1月,貝爾斯登的股價曾高達每股170美元。貝爾斯登在全球的員工約有14000多名,公司歷來鼓勵員工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員工持股量達到總股本的1/3。股價大跌使貝爾斯登的員工遭遇了巨大的損失,當然,受損的還有廣大的投資者。
而雷曼兄弟則因過度投資於擔保債務憑證,緊跟貝爾斯登也倒下了。雷曼兄弟是以自己購買的住宅和商業房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作為後盾(它大膽假設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是永遠不會下跌的),因此大量投資於擔保債務憑證市場。由於雷曼兄弟完全依賴短期貸款做生意,因此它要獲取高額利潤並及時地連本帶息歸還貸款,就只有鋌而走險了。它以1:35的槓桿率進行投資。也就是說,雷曼兄弟拿自己擁有的1美元,以及從別處借入的35美元進行投資。按這樣的比率,只要其資產負債表中的投資總價值下降3%(雷曼兄弟的實際虧損幅度遠遠大於3%),股東的權益便完全喪失。於是,當房地產市場無情地崩潰後,雷曼兄弟因無力償還所欠貸款而「壽終正寢」。與貝爾斯登的情況類似,雷曼兄弟持股的員工也遭受重創。
每到年末,華爾街投資銀行便開始清算「戰利品」——其發放的紅包多少是最能吸引目光的財經新聞。年景好的時候,各大投資銀行報出的紅包數額一家比一家高,民眾也還能夠接受,「美林45萬美元的平均獎金」,「雷曼兄弟平均50萬美元」,「摩根士丹利平均55萬美元」,「高盛平均60萬美元」!當前,金融危機遠未結束,高盛則在2010年率先高調報出其31000名員工的平均入帳有望達到70萬美元的消息,這一收入水準創高盛136年歷史上的最高紀錄!
金融危機證明,危險的根源就是資產證券化。然而華爾街投資銀行最賺錢的業務,恰恰就是資產證券化和衍生化業務。在證券化的過程中,華爾街2%的人把垃圾包裝成黃金(譬如將次級房貸證券化)。他們賺得越多,廣大投資者的虧損就越大。社會大眾的財富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地藉由移錢大法,被裝進自稱是「為上帝工作的人」的口袋中。
如果沒有金融海嘯,那麼華爾街發明的金融衍生產品可以說舉世無雙,美國金融體系的實力不知道要羨煞多少國家。而絕大多數國家都要依靠生產來積累國家財富,這一過程緩慢而且回報率低。如果有人能夠不透過生產,而是以接近於零的儲蓄額賺到用中國儲蓄額的50%或者德國儲蓄額20%所獲得的回報,那他還需要生產和儲蓄嗎?
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就是無與倫比的金融巫師,它們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將國家微不足道的儲蓄額用漂亮的包裝投放到金融市場上。比如「有毒」的次級債務就吸引了中國及其他各國爭相購買,他國的財富就神不知鬼不覺地被挪到了華爾街機構的腰包裡。
以高盛為例,高盛在危機最嚴重的時刻獲得數百億的救助資金,並再一次利用20~30倍的高槓桿借到相當於2兆美元的資金,一躍成為當時最有錢的銀行,而後又利用這些錢在股票市場崩潰和各類資產處於最低價的時期大量購進資產。隨後,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以「營救金融體系和國民經濟」的名義投入了兩千多兆美元的資金,使那些資產重新膨脹。高盛完全是用納稅人的錢以最低價購入資產,從而得以創下贏利紀錄。而納稅人沒有得到任何利益。這就是所謂的「上帝的工作」。高盛的金融大鱷們臉不變色心不跳地將所賺利潤的一半——210多億美元裝進自己的口袋。
為了平息大眾憤怒的情緒,高盛表示,公司30位級別最高的管理者將不接受2009年的現金獎勵,而是以股票代替現金。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典範」之舉,依然難以平息民憤。
殊不知,美國上班族的平均年收入不過是5萬美元,而單單是華爾街人士平均獲得的紅包,就接近普通上班族平均年收入的15倍;華爾街不僅闖下大禍令全球經濟進入衰退期,使大量無辜的民眾丟掉飯碗,而且在分發「戰利品」時絲毫不手軟,這種情形能不令人憤怒嗎?
當金融海嘯爆發,美國政府為挽救這些金融機構,投入的救助資金總共達到640億美元。如果沒有這640億美元的救助資金,高盛就將像其他許多銀行那樣關門大吉了。
當衍生產品擴大的利潤被處於財富金字塔頂端的人掠奪之後,遺留下來的巨大窟窿將由誰去填補?毫無疑問,當然是那些處於金字塔最底端的人。據估算,當金融海嘯爆發,美國政府為拯救「兩房」的資金至少達到1兆美元,平均而言,每一個納稅人必須拿出6000美元來為此買單。納稅人中最倒楣的是中產階層,他們既沒有像富豪那樣逃稅漏稅的資本(這需要大量專業人士為之服務),又不甘於像窮人(其基本上不用納稅)那樣依賴政府。除去富人和窮人,每一個中產階層人士可能為拯救「兩房」分攤高達上萬美元。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影響。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外匯的存在對於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我們知道,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國際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夾帶著巨額的國際資本,率領著龐大的國際游資,肆意地衝擊著東南亞國家的匯市和股市。
以泰國為例,泰國中央銀行當時只持有約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當國際金融炒家在泰國金融市場上大量拋出泰銖時,泰國央行只能用外匯儲備不斷地買進泰銖,以維持泰銖不貶值。但泰國央行為數不多的外匯儲備很快便消耗殆盡,泰銖大幅貶值,很多泰國民眾數十年積累下來的財富在瞬間化為烏有。
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金融資本又把目標對準了香港,妄圖將香港作為他們的下一個「提款機」。但與泰國不同的是,香港不僅金融體系更加完善、更加健康,而且有著更加雄厚的外匯儲備(1000多億美元)。雖然索羅斯不斷地拋出港幣,但是香港特區政府在雄厚的外匯儲備的支持下堅決買進港幣,以維持港幣匯率的穩定。之後在中國中央政府更加雄厚的外匯儲備的威懾下,索羅斯等金融大鱷方知難而退,香港也避免了被國際游資橫掃的局面。由此可見,外匯儲備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社會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
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的考量,如果超出了這個「度」,事物就會發生質變,美好的東西就會變成壞的東西,而古代先哲老子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反者道之動。」這就好比我們吃飯,饑餓時,即使只有蘿蔔鹹菜,同樣吃得津津有味;但是當你吃飽的時候,即使有山珍海味也難以下嚥。
外匯儲備也是如此,一旦過多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因為儲備外匯並非沒有成本,特別是當外匯儲備數額巨大時,這個成本還比較高。對於外匯儲備,有一個最優的數量,至於這最優的數量是多少就見仁見智了。一般的看法是,外匯儲備的規模保持在4個月進口總額的水準上就可以了,中國目前持有的外匯儲備高達2兆美元,已經遠遠超出4個月進口總額的水準了。
適度外匯儲備水準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準上。
拿中國為例,目前,中國進口少,出口多,中國的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並且越來越多。中國目前巨額外匯儲備的絕大部分是以美國國債形式儲備的,而國債的收益率較低,也就意味著大量的資本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這對於還在大量引進外資的中國來說,實在是很不划算。實際上,我們在購買美國國債的同時,美國人反過來拿著我們買美國國債的錢到中國來投資,獲取高額的產業利潤。
一方面窮人將給富人打工賺來的辛苦錢借給富人,而富人拿著從窮人處借來的錢再雇窮人打工,用賺取的利潤來歸還微薄的利息。這只會使得美國越來越富,而中國相對變窮。
精明的美國人還知道,美元一旦貶值,中國持有的美元儲備實際上就少了,美國就減輕了很多債務。所以,美國人故意說「中國人綁架了美國經濟」,藉著這個理由,美國就開始要求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什麼?人民幣升值,美元就會相對貶值,那麼中國的大量外匯儲備就會嚴重縮水。如果人民幣不主動升值,美國還有更絕的一招,猛然開動印鈔機,大量地印製美鈔,這必然會使美元貶值,人民幣會被動升值。
美國經濟學家估計,美元至少要貶值20%,最多可能貶值40%,如果真的有這一天,那中國持有的美國巨額外匯儲備就要面臨著20%~40%的縮水。由此可見,美元儲備越多,風險越大。
中國這個大財主當得實在是憋屈,千辛萬苦積攢下來的外匯儲備,不僅沒有給本國帶來可觀的利益,還遭到了「借錢人」的威脅。
如此看來,對於超額的外匯儲備,實在是「想說愛你不容易」。所以,外匯儲備還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
像中國、日本、印度、英國等世界眾多國家的外匯儲備都是以美元為主要貨幣的。在一定程度上說,外匯儲備越多,國家腰桿就越硬,但這種世界各國以美元為主要貨幣的外匯儲備形勢,不得不讓人擔憂,美國一有風吹草動,讓世界各國怎麼辦?
第二章 全球化下的美元霸權
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為標誌,美元取得世界貨幣金融霸主地位已逾半個世紀。儘管日圓和歐元曾經試圖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但美元地位巍然不動。
美元霸權使美國金融霸權成為可能。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美元霸權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本質上是對持有或使用美元的經濟活動徵稅和掠奪,這導致美元的強勢地位,使美國經濟泡沫化、腐敗化,也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在為美元買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顯示,雖然美元的儲備有小幅下降的趨勢,但其主要儲備地位依然穩固。
美國是軍...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歐債危機:何以攪動世界金融
希臘被埋下了「特洛伊木馬」病毒
美元是歐元的劊子手
債務危機傳染,歐元弱不禁風
美國「幫倒忙」
風雨十年後,歐元能逃棄兒命運嗎
第二章 全球化下的美元霸權
美元,就是這樣榮登世界金融寶座的
誰能撼動美元的霸權地位
金融「巨獸」美聯儲
美國傷風,全球感冒
金融全球化:是陷阱還是坦途
全球經濟失衡助長美元流動性過剩
第三章 金融讓誰更富有
全球財富是如何發生轉移的
華爾街:我對這一切上了癮
美國在笑,開發中國家在哭
索羅斯的煉金術
金融機構拿著我們的錢去賺錢
外匯儲備,讓人歡喜讓人憂
第四章 貨幣戰爭,誰才是贏家
英鎊:閃電般的輝煌和謝幕
傷不起的「日圓」
狙擊歐元後,美元魔爪直指亞洲
美元貶值,中國人該高興嗎
也許即將進入美元、歐元、亞元的戰國時代
第五章 美國人為何總盯人民幣升值
中美「口水戰」都是匯率惹的禍
狙擊中國,劍指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之血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之路不會改變
第六章 中美的多維度博弈
中美貿易摩擦沒完沒了
中國房市背後的美國黑手
美國阻截中國的資源收購
G:「中美國」的困境
中國想趕過美國,是不是做夢娶媳婦
第七章 金融大棋局:各國向何處去
金融危機的骨牌效應
美國的霸主地位能否動搖
歐洲還能重振雄風嗎
日本經濟已經病入膏肓
金磚五國同臺共舞
寄希望於世界政府?
第八章 世界通膨,美國製造
通貨膨脹:美國引起的全球性大波瀾
警惕寬鬆貨幣政策,提高「消解力」
美元氾濫,輕鬆轉移通貨膨脹
可怕的熱錢
如何看待全球和中國的通膨前景
第九章 正在上演中的石油戰爭
石油能源,決定世界經濟的軟黃金
石油戰爭逼近,做好準備應對危機
石油大棋局,伊朗是下一個目標
中東北非石油,牽動誰的神經
油價漲跌,誰主沉浮
中國參與國際石油貿易處處是挑戰
第十章 讀懂糧食危機
高需求高糧價時代,美國發了
糧食危機:已開發國家將矛頭直指開發中國家
警惕美國的「糧食武器」
跨國糧商壟斷世界糧食交易
中國:正確看待金融危機的衝擊,維護糧食安全
第十一章 未來我們該怎麼辦
錢越來越不值錢,我們被貨幣欺騙了
不做金融盲
瞭解泡沫,走出泡沫
吸納超發貨幣的海綿
警惕貨幣幻覺,走出過於算計的迷思
租房代替買房
固化財富才是王道
國富更要民富
前言
第一章 歐債危機:何以攪動世界金融
希臘被埋下了「特洛伊木馬」病毒
美元是歐元的劊子手
債務危機傳染,歐元弱不禁風
美國「幫倒忙」
風雨十年後,歐元能逃棄兒命運嗎
第二章 全球化下的美元霸權
美元,就是這樣榮登世界金融寶座的
誰能撼動美元的霸權地位
金融「巨獸」美聯儲
美國傷風,全球感冒
金融全球化:是陷阱還是坦途
全球經濟失衡助長美元流動性過剩
第三章 金融讓誰更富有
全球財富是如何發生轉移的
華爾街:我對這一切上了癮
美國在笑,開發中國家在哭
索羅斯的煉金術
金融機構拿著我們的錢去賺錢...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