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的距離,在心與心之間。
在教養孩子時,你需要放慢一點腳步,
用心去傾聽、用眼睛觀察,
才能洞察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腳步放慢一點,聽見孩子真正的心聲;
關懷多用一點,給孩子自由成長的信心。
健康養生專家潘懷宗有三個性格迥異的孩子:大兒子愛動物成癡,把家裡搞得像動物園一樣。獨立好強的次子行事衝動,常令人捏把冷汗。小女兒則是潘懷宗最大的罩門,只要一使出哭功就叫人束手無策。但潘老師秉持「管愈少愈好」的理念,不會逼著孩子補習、學才藝,在孩子眼中,他永遠是白臉爸爸,即使成績不好,也從來不會對孩子破口大罵,反而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在他的「慢管」之下,三個孩子都能自在發展、自發上進,兩個兒子更考上了國外名校。他認為,課業當掉了還可以重修,親子關係一旦出問題,就可能造成一輩子的遺憾!平安、健康、快樂,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教養的哲學,不是如何控制孩子的想法,而是陪伴孩子成長。當同理心取代了責罰,正向鼓勵取代了說教,才能真正聽見孩子的心聲,幫助孩子培養出獨立思考、反省的能力,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遠、更踏實!
作者簡介:
潘懷宗
東吳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艾默蕾大學神經化學及分析化學博士。曾任國立陽明大學儀器中心主任、副總務長、主任祕書,現任台北市議員、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兼任教授,並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東吳大學及實踐大學「基礎醫學」講座教授。現為東森「57健康同學會」保健室主任、超視「食在有健康」主持人,也是TVBS「女人我最大」、飛碟早餐「醫藥新知」、中廣「蘭萱時間」等節目固定來賓。
另著有《為健康把關的57堂課》、《食在有健康》、《57健康同學會:保健室養生6大招》、《潘懷宗健康隨身聽》(有聲書)、《食在有健康2》、《57健康同學會破除關鍵:57健康迷思》等書。
章節試閱
【我家是動物園】
我有三個孩子,老大是兒子,叫若承,個性溫和,不太會與他人起衝突,從小到大,我和太太都對他很放心。他喜歡上山下海,接觸大自然,對動物更是迷戀不已。
我對動物則是敬而遠之,在實驗室照顧動物已經夠累的了;回到家裡,休息的時間都不夠,更不想再照顧動物。若承就跟我完全不同,他實在太愛動物了。
每次全家出遊,只要稍稍一晃眼,他的身影就會消失不見,每次都要讓我們扯著嗓子四處找人。有一次大家找了好久,最後才發現,原來他跑去草叢找一些蜈蚣,讓我們既好氣又好笑!很多人害怕蜈蚣,擔心被咬以後會又痛又腫,所以逃之夭夭;若承則總是小心翼翼地呵護牠們,生怕牠們受到了驚嚇。
「愛動物」是若承與生俱來的天性。只要有人惹到動物,他一定會翻臉。有一次,他走在天母街上,看到一個人用鐵鍊圈住一隻小猴子的脖子,牽著牠快步走,若承立刻憤憤地向對方說:「怎麼可以這樣對待動物呀?簡直是殘害小動物的行為!」若承毫不考慮就激動地為猴子打抱不平,要不是我們多加勸阻,甚至差點就要衝上去和對方理論。
念動物系,實踐一生所愛
由於若承太愛動物,我們的家裡於是變成了一個小型動物園,雖然一家人必需長年與好幾種不同動物相處,卻也增添了家裡歡樂的氣氛,同時也帶來不小的困擾。做父母的,都冀望孩子能夠開心成長,對此我也就不多干涉了。
當若承申請到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動物系時,其實我一點都不覺得意外,畢竟,動物就是他的最愛,他老早打算用自己一輩子的心力來照顧動物。
在寒、暑假期間,若承會去美國華盛頓州當地的動物醫院做義工,照護動物,回台時也會到台大動物系進修。二○一二年,他從大學畢業,也繼續申請了獸醫研究所就讀。
協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判斷力
若承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由於我自己是過來人,因為關心他想申請的學校及申請條件,於是特別抽空陪他一起去南陽街補習班搜尋相關資訊,我很高興能夠參與孩子的成長。
只要孩子喜歡的事,我多半不會拒絕,而是選擇放手讓他們自己做決定。一個孩子會下判斷、做決定,並非短時間就能學會,而是要從小透過家人間的互動,同時從學校與社會,累積足夠的經驗,才能逐漸學會。只是,判斷能力會隨著事情的複雜性而變得愈來愈艱難。有時也經常會超過孩子具備的能力,身為家長,就有責任協助孩子做出正確的判斷。
如何才能學習正確的判斷呢?首先,家長必須先引導孩子了解整件事情,從了解的過程中進而下決定,而不是為了省麻煩,直接給孩子自己的答案。因為,判斷往往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最後決定也都會不一樣,因此,要培養孩子擁有做出關鍵性決定的能力。家長可以事先評估,哪些比較簡易判斷,哪些是難度較高的判斷。比方說,孩子要買藍色、白色或黑色的鞋子,因為牽涉個人喜好,是較容易的判斷;但是要不要養狗、養寵物就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了,它會涉及個人的能力,個人時間,以及家庭中其他成員的接受度……等等。
當初,一開始我並不同意若承養狗,就是因為家裡沒有夠大的空間,還考量到餵食、衛生等問題,其實不是「要養」或「不養」這麼簡單,而這些溝通過程也是在幫助孩子自行判斷,讓他了解,很多事情絕非只有「二分法」而已。
§搞懂孩子,以同理心相待
我每天在外頭工作相當忙碌,回家後還得準備資料,所以一向與動物保持比較疏遠的距離。後來,若承開始在家裡飼養各式各樣的動物後,我勉為其難地接受與動物近距離接觸,有時難免也會對我的生活造成一些干擾,但孩子們喜歡就好,屋裡有孩子們的鬧聲、笑聲,與愉悅的氣氛,反而是件很快樂的事。
老婆及孩子們也知道我有太多事情要做,通常不會要我協助餵食之類的,我們也不會因為動物的問題發生爭執。孩子們從小到大都與我們維持和樂融融的親子關係。坦白說,我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就是順著他們的毛摸,減少反彈,採柔性勸導。
懂這個「懂」字很重要,可是卻又很難。畢竟,為人父母的「懂」,跟小孩不斷成長的「懂」是不相同的。雖然孩子是自己生養的,但他們畢竟還是獨立的個體,不是複製了另一個自己,所以,要格外花心思去了解孩子的性格與需求,以及成長及發育過程的身心變化,而且要試著將心比心,不要強迫孩子遵循自己的想法,甚至想用自己的想法去綁住他們。
喜歡孩子和「懂」孩子是兩樣情;懂了,才會知道如何平衡彼此間的不同觀點。我認為,教養的關鍵是必須先站在孩子的立場,了解他的所思、所想,這才是真正的「懂」,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理解孩子。
我在醫學院教書時,大一新生要到醫院擔任志工,目的是透過推輪椅等服務工作,讓他們理解一個病患的身心狀態,藉此讓他們早些體會病人的不舒服,並且能以同理心來醫治自己的患者。
我常覺得,教養孩子這件事跟對待朋友、員工及夥伴一樣,不能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而要從孩子的立場去設想,也就是同理心。如果能夠從這個角度與孩子互動,教養這件事會變得比較容易,而且也比較不會讓彼此的關係陷入僵局。
同理心的本質是「心態」,在要求孩子對自己負責任之前,要先用心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困難是什麼?造成他們偷懶、耍賴、不高興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再透過陪伴、鼓勵等方式,幫助他們找到勇於負責的快樂,也讓他們能夠建立起追求成就光榮的動機。
【比功課更重要的事 】
老二若禹到了美國UCLA念書後,校風自由,也擴大了他的視野,日子過得十分愜意又自在,當然,他也再度給我出狀況了。
他愛玩的本性不改,到美國後,經常過著作息日夜顛倒的生活,結果第一年就因為玩過頭,功課被當掉。「到美國是要完成學業,怎麼會玩到功課被當呢?!接到若禹功課被當掉的電話,我愣了一下。
照理說,我應該要很生氣,痛罵他書是怎麼念的才是。但若禹從小到大惹事生非,已不是一、兩次的事,我早就習慣他的「浪子」個性,如果他突然間變了一個人,那就不是他了!
所以,我在電話裡並沒有發怒,只是非常焦急地詢問他:「小乖,那現在還有辦法重修嗎?」
我對三個兒女的暱稱都是「小乖」,他們永遠是我的心肝寶貝,而且我知道,當他們聽到熟悉的「小乖」時,就會卸下心防,願意聽我說話。他知道自己不對,也以為我會破口大罵,但經過我的柔性勸導,當然會願意痛定思痛,努力向學。
我常覺得,孩子無論長得再大,都還是父母一輩子的依戀。不論他們的行為是好、是壞,都是父母一輩子的牽掛,何況若禹也不過是個二十初頭、正在念書的大孩子,還需要我們的扶持,當他打電話給我這個遠在台灣的爸爸求救時,內心其實比我還在乎學習這件事,這時候,鼓勵絕對比責罵更重要。
面對孩子犯錯,我會先詢問原因,再進行開導。
我很關心孩子,捨不得罵他們,即便孩子的行為已經超出我忍耐的極限,我也會在心裡一再告誡自己:「千萬不要開罵!」因為,解決問題才是當下的重點。
包容中有管束,管束中有包容
雖然事後回想起來,我應該在第一時間用嚴厲的口氣,來表達內心的不滿,但我本來就是一個見不得孩子不開心、不快樂的爸爸,怎麼會口出惡言來教訓孩子呢?!
我的三個孩子個性大大不同,但他們都是我的心頭肉,是我打從心裡疼愛的孩子,我只希望他們活得開心、快樂。孩子的學習態度、成績固然值得重視,如果結果不符合原有的期待和標準,我還是會繼續用鼓勵和包容的態度去接納孩子。
若禹到美國念書才一年,就因為成績太差被當,讓我太太很擔心,她很想知道孩子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於是趁著去美國洽公之餘,順道去了洛杉磯探望他。
到了美國,太太打電話跟我說,若禹見到她後,只說:「我待會兒要上課、去參加學生活動,不能陪妳,也不能送妳上飛機。媽,妳自己搭公車去機場。」我老婆氣炸了,覺得去看他很不值得。
其實,若禹的個性就是孩子氣,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但這也是他跟我們之間的互動方式,自然不做作。不懂逢迎拍馬,不會逢場作戲。
老大若承的個性不錯,但有時還是會捉弄我。有一次,他主動跟我說:「爸爸,你要錄影嗎?我陪你去。」
難得兒子願意陪我到電視台錄影,我聽了很高興。沒想到,一到電視台,他立刻說:「老爸,車子借我開,等你錄完影以後,我會再來接你。」
「啊!」我當下的反應有些錯愕,但我了解若承的個性低調,他喜歡跟我聊天,但不喜歡在眾人面前露臉。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性格逐漸分明,當然會有許多想法跟父母的預期不同,常讓父母親在第一時間搞不清楚狀況,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只覺得孩子怎會如此不受教,雙方關係就愈弄愈擰。但我認為,事情其實往往沒這麼嚴重,該管束時管束,該包容則包容,要同時兼顧。當然,其中分寸的拿捏,也是父母需要學習的。
最後,若禹逐漸將愛玩的心收回來,生活作息也比較正常,我的適時鼓勵,這學期他的三科成績是A-、A-、A,相當優異。
我的兒子竟然作弊?!
若禹念小學時,有一天,我從學校老師那裡得知他考試「作弊」的消息。當我接到電話時,簡直心痛不已!
我心想,若禹的資質很好,再怎麼愛玩,應該還不至於會以作弊來拿取分數。於是,我問他作弊的原因,原來,並不是他考試翻書或寫小抄,而是他將寫完答案的考卷拿給隔壁座位的同學抄,當場被老師給發現。
雖然他是「義氣之舉」,但無論作弊的理由為何,作弊就是作弊,是不對的行為,我忍不住,狠狠動手打了他三下屁股,而這也是我唯一一次對他體罰,他印象深刻,到現在還記得。
我一向不贊成體罰孩子,但那次我實在太生氣了, 當時還是違背了自己一向堅持「不體罰孩子」的教養原則。所以第二天,我要求若禹以後不可以再作弊,而我也不會再有體罰,兩人約法三章,共同遵守。
還有一件令我難忘的事情是在他高一下學期,若禹曾帶頭翹課,班上有幾位平時很聽他話的同學也跟著他一起翹課。當學校跟我聯絡,告訴我事情的嚴重性時,我的內心惴惴不安,生怕無法向其他同學的家長交代。
若禹回到家之後,我詢問他翹課原因,他說,老師教的東西他都會,留在教室裡很沒意思。這理由讓我哭笑不得,站在若禹的立場想或許沒錯,問題是,他並不知道自己帶頭翹課的結果,會影響到其他同學的學習狀況。
果然,那次期中考,他的成績是全班第一名,跟著他翹課的學生全部被當。自此以後,他也不敢再翹課了,以免連累到其他同學。
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有些爸媽看到孩子的表現逾矩時,心裡常會出現「平常沒有教嗎?」的旁白,而且很容易以當下所見的事情來作判斷,不加思索便對孩子開罵。
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孩子眼中的世界以及他們對事情的認知,經常和大人不一樣,所以,做家長的應該要先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引導他們說出內心感受。
有時候,孩子的表面行為,有可能是對於某些事情產生不滿的立即反應,若大人沒有秉公處理,孩子很容易再度出現逾矩行為。有時,孩子在外面受到了什麼委屈,心裡不好受,大人又置之不理,也會造成他們沮喪和負面的情緒,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心理不平衡。
對待孩子,家長要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開他們的內心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或許會感到非常生氣,也或許很花時間,但仍需耐著性子,用心去傾聽。聆聽孩子講話時,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要讓孩子完整表達他們想要傳達的意念,並時時留意他們的情緒,從中捕捉他們的言外之意,洞察他們內心的真正需求。
此時,父母要放開自己既有的想法、立場及價值觀,專心去聆聽,不要任意打斷孩子的話,可以用「嗯」、點頭、微笑等方式作出回應。不要倉促下結論或直接否定孩子,必須留給孩子自行思考和判斷的空間。
人的五官中,有一張嘴巴、兩隻耳朵。有人說,這表明了造物主讓我們多聽少講的用意,因為二比一的比例清楚明瞭。我很贊成這個說法,因為傾聽不僅是要用耳朵,更要用心聆聽。
當你發現孩子出現不耐煩的口吻時,就要覺察,是不是自己說了太多,忘了聆聽的重要性。如果能夠適時閉上嘴巴,好好聆聽孩子怎麼說,往往就可以降低親子之間可能引發的一些衝突。做家長的不要一直跟孩子說個沒完沒了,重點說明即可,否則到了最後,孩子會懶得說話。與其讓家裡充滿不快樂因子,不如製造溫暖的氛圍,讓孩子願意回家。要知道,往往不是孩子願意聽你說話時,而是孩子願意跟你說話時,這孩子才能被你救回來,切記。
【我家是動物園】
我有三個孩子,老大是兒子,叫若承,個性溫和,不太會與他人起衝突,從小到大,我和太太都對他很放心。他喜歡上山下海,接觸大自然,對動物更是迷戀不已。
我對動物則是敬而遠之,在實驗室照顧動物已經夠累的了;回到家裡,休息的時間都不夠,更不想再照顧動物。若承就跟我完全不同,他實在太愛動物了。
每次全家出遊,只要稍稍一晃眼,他的身影就會消失不見,每次都要讓我們扯著嗓子四處找人。有一次大家找了好久,最後才發現,原來他跑去草叢找一些蜈蚣,讓我們既好氣又好笑!很多人害怕蜈蚣,擔心被咬以後...
目錄
Part1 接受孩子的原型:孩子不屬於父母,是獨立的個體
1 我家是動物園/潘懷宗
2 動物家庭趣事多/潘師母
3 大兒子是同學會會長,二兒子是兄弟會副會長,兩人個性大不同/潘懷宗
4 天生反骨的怪咖老二/潘師母
5 搗蛋鬼在我家/潘懷宗
6 小心!別引爆兒子的地雷/潘師母
7 煩功一流的弟弟/潘若承
8 不呷意「笨」的感覺/潘師母
9 為了一碗牛肉麵,拚命減肥/潘懷宗
10 有女萬事足/潘懷宗
11 相依相黏的母女/潘師母
12 妹妹是家裡的寵兒/潘若承
13 女兒的寵物/潘師母
Part2 做一個瞭解與尊重孩子的父母
1 陪伴孩子快樂成長,是父母最起碼的責任/潘懷宗
2 我們都是白臉/潘懷宗
3 捨不得和女兒分開/潘懷宗
4 四格漫畫的思念/潘師母
5 奶奶好廚藝,餵養一家人的心/潘懷宗
6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爺爺、奶奶/潘若承
Part3 教養原則:父母管愈少,孩子愈好!
1 學跆拳道,是我對孩子少數的堅持/潘懷宗
2 不放棄孩子/潘師母
3 比功課更重要的事/潘懷宗
4 老爸是我最重要的成長夥伴/潘若禹
5 課業當掉了,小孩不能當/潘師母
6 小金庫的秘密/潘懷宗
7 父子一起泡網咖/潘師母
8 兒子長大了/潘師母
9 赴美念大學,開啟人生視野/潘若承
10 老爸催婚記/潘懷宗
Part1 接受孩子的原型:孩子不屬於父母,是獨立的個體
1 我家是動物園/潘懷宗
2 動物家庭趣事多/潘師母
3 大兒子是同學會會長,二兒子是兄弟會副會長,兩人個性大不同/潘懷宗
4 天生反骨的怪咖老二/潘師母
5 搗蛋鬼在我家/潘懷宗
6 小心!別引爆兒子的地雷/潘師母
7 煩功一流的弟弟/潘若承
8 不呷意「笨」的感覺/潘師母
9 為了一碗牛肉麵,拚命減肥/潘懷宗
10 有女萬事足/潘懷宗
11 相依相黏的母女/潘師母
12 妹妹是家裡的寵兒/潘若承
13 女兒的寵物/潘師母
Part2 做一個瞭解與尊重孩...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