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像吃魚,如果只看到刺,就體會不到魚肉的味道。」
透過經濟學家的眼睛看世界,政治經濟、社會法律,都隱含一種特殊的美學與趣味。
檳榔、香菸;投票、拜佛;金改、貪瀆;政治人物唱卡拉OK,都成了某種帶刺的美味鮮魚。
當代經濟學,主要是指一種特定的分析架構,
可以探索各種社會現象,非僅僅探討商品勞務的市場現象,
時而展現數學的邏輯,時而幻化為哲學的辨思!
■法官用「陳前總統」稱呼陳水扁,而不稱他的本名或「阿扁」,可以省下一到兩個字。
他們堅持用四個字的稱謂,道理何在?──這問題的答案,還算簡單!
■每次向吃檳榔的人要檳榔,從來沒被拒絕過;但開口向抽菸的癮君子週轉,可不一定要得到菸。
為什麼天下有白吃的檳榔,卻不見得有白抽的菸?──這問題的答案,不太簡單!
■向別人開口借錢時,總是滿口稱謝、心存感激;可是,要還錢時,大部分人卻心有疙瘩、不乾不脆。
為什麼借錢的人時常忘記自己當初搖尾乞憐的模樣?──這問題的答案,不簡單!
你的答案是什麼?經濟學家的答案又是什麼?
本書特色:
1.深入淺出充滿趣味的閱讀思考
2.含括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四大領域
3. 兩岸「法律經濟學」散文第一枝筆的熊秉元教授最新作品
作者簡介:
熊秉元
台大經濟系畢業,美國布朗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台大經濟系暨研究所教授、逢甲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
上課採取蘇格拉底問答式教學,啟發思維,深獲好評;並受邀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等學府,擔任課程講座。
熊秉元不僅是知名經濟學者,也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在華文經濟散文界,
與著名的經濟學者張五常並稱「巨俠」及「頂俠」;文化評論家南方朔譽其作品為「熊氏散文」。
曾出版《尋找心中那把尺》、《熊秉元漫步法律》、《熊秉元漫步經濟》、《燈塔的故事》、《大家都站著》、《走進經濟學》、《熊秉元法律經濟學開講》等書。其中:
第一本散文集《尋找心中那把尺》,獲選1993年金鼎獎推薦著作
《熊秉元漫步法律》獲2003年金鼎獎社會科學類最佳著作
2006年起在《印刻生活雜誌》連載的「經濟學的故事」,也入圍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
2005年,大陸經濟類報刊編輯評選熊秉元為,兩岸三地知名度最高經濟學者之一。
章節試閱
地球村的大草原
──共有經濟與黑市活動如影隨形
一九六八年,在著名刊物《科學》(Science)上,美國生態學者哈定(Garrett Hardin)發表一篇文章,名為「草原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文章只有短短五頁,發表的園地又是自然科學的刊物,而且作者並不是經濟學者。然而,這篇短文,卻對經濟學(者)產生深遠的影響。
哈定的文章,在經濟學文獻裡一再被引用;他所揭櫫的概念,也成經濟學者常用的詞彙;他所描繪的景象,更是經濟學教科書裡必備的材料。
無論經濟學者採用的名詞如何──草原的悲劇、草原的悲歌、共有資源的悲劇、或其他──故事基本的情節大致相同:一群牧羊(牧牛、牧馬)人,住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原附近;代代相傳的習俗,是大家都可以到草原上去牧羊(牛、馬)。當然,放牧的人,只想到把自己的牲畜餵飽養肥,而不會考慮到其他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個人依樣畫葫蘆。結果,當羊(牛、馬)愈來愈多時,草原日益耗竭,終至消失。草原消失,當然意味著羊(牛、馬)群也消失;大家均蒙其害,悲劇於焉形成。
改建大樓裡的失蹤人口
對經濟學者而言,草原的悲劇透露了非常重要的智慧結晶:每個人都選擇、對自己合情合理的行為,加總之後,卻可能得到不好的結果。而且,草原的悲劇,不是象牙塔裡的益智遊戲而已;在真實生活裡,隨處可見:大家都選擇週末出外旅遊,結果高速公路大塞車;各個國家都自由排放氟氯碳化物,結果地球外圍的臭氧層愈來愈薄。
草原的悲劇,令世世代代的經濟學者著迷和困惑;後續的研究和引申,數以百計。接著,二十年後,美國法律學者邁可海勒(Michael Hiller),發表了「反共有資源的悲劇」(The Tragedy of Anticommons)。反共有資源(簡稱「反共資源」?)的問題,立刻引起經濟學者廣泛討論。
在蘇俄首府莫斯科,海勒發現一種很奇特的現象:很多鬧區裡的店舖,窗簾垂下,大門深鎖;明明是大好地點,卻沒有營業。相對的,在附近不遠的空地或人行道上,簡陋的鐵皮屋裡,卻是貨品滿架、人潮洶湧,生意好得不得了。可是,為什麼呢?
經過一番抽絲剝繭,海勒終於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大馬路旁的商店,麻雀雖小,卻有好多個主人。但鬧區店舖的使用,由一個單位管;店舖的收入,是另一個單位負責;店舖的水電設施,第三個單位有權決定……。同一項資產,有好多個主人,每一個主人,都握有一點點權力;而這一點點權力,就足以扼殺這個資產的生機──私有化之後,要租用這些店舖營業,必須經一道道的手續、一層層的關卡。因此,與其在這個無窮盡的過程裡跌跌撞撞,不如另起爐灶,在鐵皮屋裡大發利市。
海勒找到的諸多事例,令人大開眼界。共黨長期統治之下,很多鬧區的公寓,裡面都塞滿了人,一棟公寓裡,可能同時住了六七個人,在客廳臥室書房裡各據一方。改革開放之後,最好把老舊公寓拆除重建。可是,小小一棟公寓裡,有六七個人,人人都有否決權,要一一處理,顯然曠日費時。結果,莫斯科警察局長表示,一九九一年十月之後,莫斯科市失蹤人口大幅增加,而且多半是住在公寓裡的單身老人──清除掉這些障礙之後,才好拆掉公寓,改建成摩登商業大樓!
租金每一七七年一美分
除此之外,美國許多印地安保留區裡,印地安人擁有土地所有權,但是土地由「印地安事務局」經營管理。代代相承之後,一塊土地可能有幾百個主人,每個人都有受益權。其中一塊面積四十英畝的地,年租金收入為一、○八○美元;但是,事務局每年要花一七、五六○美元去聯繫和通知四三九個地主。另一塊土地的共同持有人裡,三分之二的年租金收入少於一美元;另外三分之一,年租金收入少於五美分──其中之一,每一七七年可以得到一美分的租金收入!
共有資源和反共有資源,有兩個共同點。一方面,如果大家能眾志成城,資源可以有效運用,大家共蒙其利──草原不會枯竭,臨街的店舖不會拉下鐵門,公寓裡的老人不會失蹤,印地安保留地不會地主愈來愈多。另一方面,共有資源和反共有資源,都可能呈現很荒謬的狀態。但是,處在其中的每個人,選擇的都是對自己合情、合理、而且合法的行為!
相形之下,另一種兼具反/共有資源特性的活動,卻往往處於灰色、甚至是非法的領域──地下經濟、黑市交易、非法買賣;名稱也許不同,性質卻無分軒輊。這些活動內容,五花八門。盜版CD和光碟,無傷大雅;人口販子涉及色情奴隸的買賣,問題已經比較嚴重;最麻煩的是,毒品走私和武器(包括核子武器)交易。
這些跨國跨洲活動的規模,已經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科技進展日新月異,使通訊迥異於往昔。今天,只要透過手機或網路,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就在彈指之間。因此,交易和運送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步步為營、分秒不差。這些活動產生的利潤,足以買通官員,乃至於影響或顛覆政府;而武器買賣帶來的風險,更可能引爆戰爭、或造成類似九一一事件的災難。
誰劫走了全球經濟?
在性質上,反/共有資源的問題,和黑市交易如影隨形:既然是交易,一定是雙方合意、互蒙其利;既然是黑市,也就是逃避法令管制和稅賦檢查;更不用說,很多人可以得到分紅賄賂。因此,即使可能會排擠合法交易,即使可能帶來一連串問題,於我何有哉?──共有資源問題的癥狀,一一具備。還有,地球村裡,每一個國家都是主人,如果彼此通力合作,就可以形成聯盟,有效遏止跨國跨洲的黑市。然而,就像莫斯科的店舖或印地安的保留地一樣,太多的主人,每個人照顧到自己本身的利益,眾志不成城!──反共有資源的特性,也一一展現。
《非法經濟》﹝Illicit,奈姆(M. Naim)著,中文版《誰劫走了全球經濟》時報出版﹞的作者,長期關注國際間的黑市活動。他所描繪的景象,和一般人的生活經驗,或許有一段距離。然而,他所描繪的景象,不只對經濟學者饒有興趣;對於身處地球村的社會大眾,在智識和視眼上,也都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演講費多少才合理?
──個人「不平則鳴」的社會利益
台北市政府人事處有回寄給我一封電子郵件,邀請我在二○○七年一月底,到台北市政府作專題演講。演講將在最大的禮堂舉行,聆聽的市府員工可能有一千人。
主辦單位希望我提供講題、大綱、個人基本資料;而且,也言明演講的待遇:兩個小時,演講費台幣四千五百元。我一看這個報酬,心裡馬上有種預感──很可能,這又將是一樁好事變壞事!好事,不只是演講的邀約,而是背後的曲折。多年前,在學校的推廣教育班上,我教了好幾個班,學員都是台北市政府中高階主管。其中有一位在人事單位服務,他念茲在茲,一直希望弘揚我的理念,「以拯救不可救藥的市府員工於萬一」。
最近兩年,他步步高陞,主管的業務之一,就是舉辦市府員工講座,邀請各方面學者專家蒞臨。為了慎重起見,事先還發函給市府各單位的員工,請大家票選最想邀請的來賓。在這位學生/朋友的運籌帷幄──白話文是,在他聯絡親朋好友、以及我教過的眾學生──之下,我得票超過四千,被選為「財經類」第一人選!
聽兩小時演講只需付四‧五元?
即使這是人工選舉、有灌票事實(而不只是嫌疑)的假象,我還是覺得有意義;能宣揚經濟分析的福音,我欣然而從,這是好事!然而,好事變壞事的轉折,就在四千五百元的演講費。
坦白說,我不是非常在乎錢的人;可是,主辦單位是台北市政府,事前還大費周章、大張旗鼓、煞有介事地舉行票選,選在最大的禮堂舉行講座,將有一千位員工聆聽、為時兩個小時,而演講費只有區區的台幣四千五百元。我覺得,這不只是對演講者的侮辱,也是對市府員工的侮辱──一千位市府同仁,聆聽兩小時的演講,每人付費四.五元!
我告訴那位學生/朋友,我不會接受這種侮辱。我希望,演講費能提高到新台幣一萬元;而且,不只是為我而已,而是為以後每一位受邀請的來賓著想。當然,為了不讓他為難,我也表明替代方案──如果維持四千五百元演講費,那麼我要求限制聆聽人數,只接受八十位市府同仁。(當時前兩週,我才應邀在音響協會的年會演講,一個小時左右,三十位會員,演講費八千元。)他表示:演講費的標準,是由主計單位所定,他能體會我的感受,將會簽公文專案處理……
後來想想,自己路見不平、不平則鳴的紀錄,還頗有一些趣味。多年前,我到郵局寄東西,先在郵件上貼好郵票;窗口的小姐往秤上一放,說「超重」,要加郵資。我看著指針,不是明明沒有超重嗎?她接下來說的那句話,我終身難忘:「現在沒超重,等貼上郵票就超重了!」我沒搭話,向旁邊窗口的小姐借了把剪刀,剪去信封的一角,掉頭而去。事後,我把這段經歷寫成短文,在報紙副刊發表,再把剪報寄給郵政單位參考。郵局從善如流,以後作法上有了彈性:超重五至十公克,不需另加郵資!
不平,則鳴
關於郵局,還有另外一樁曲折。台灣的郵局除了郵務之外,還有儲金劃撥的業務。劃撥帳戶有點像是銀行的支票帳戶,可以開支票;這種帳戶也付利息,但是利息極低。有一次我意外發現,計算利息的方式極不合理:每個月的利息,不是以戶頭裡的平均餘額計算,而是以當月「最低餘額」為準。因此,如果一個月裡每天的餘額都是一百萬,最後一天提領到剩下一千塊,就以一千塊為準,核算利息──這當然不合理!
因緣際會,我受邀到郵政儲金業務局演講,台下第一排正中間,坐的就是主管儲匯業務的局長──後來才知道,他是台大經濟系畢業的大學長。天時地利人和,我當然直指其非。郵局後來也就改弦更張,我不知道是不是還摻雜一些學長學弟的特殊情誼!
郵電不分家,另一樁麻煩,就和電話有關。幾年前,電信局在我的住家附近施工,進行了好幾天。我打電話問進度,順便問:施工期間,電話不通,費用怎麼算?答覆是:施工超過三天,就停止收基本費。我立刻反映:為什麼不是一施工、沒有服務,就停止計費?後來,電信局果然調整作法,順應民意。
還有,我曾到考試院批改公務人員考試的卷子,改一份考卷,得台幣三十八元。因為待遇不佳,所以很多人紅筆如飛──同事自嘲,這可是「草菅人命」!我把所見所思寫成評論,在報章披露;再把文章的剪報,寄給當時的考選部長王作榮老師。王老師非常明快,立刻把閱卷費提高為每份五十元。他認為,三十八元的閱卷費,「連擦一双皮鞋都不夠」!從此以後,世世代代的閱卷老師,都因此而受惠──考生是否也受惠,倒是不得而知!
抗議和諍言的成效只是契機而已
回想這些曲折,並不是突顯我的貢獻。這些興革,都和國計民生無關,而只是一些枝微末節的小事。我自己很清楚,這些不平之鳴對我來說,都只是舉手之勞而已。如果打抱不平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跟精神,我想我會躊躇再三──成本低的事,容易做,好壞皆然。而且,我不平而鳴的紀錄,當然不只這幾樁。很多時候,抗議和諍言只是隨風而逝,沒有掀起半點漣漪──影響社會變遷的,有諸多因素;一時一地的疙瘩,只是契機而已,未必會立竿而見影。
幾天之後,我接到朋友/學生的電話,主計單位不同意提高演講費;主辦單位又不願意限制聽講人數,所以演講的邀約就此打住。他的一片好心善意、以及幕前幕後的合縱連橫,等於是做了白工;我自以為是的鳴放,也就無疾而終。市政府員工接受經濟分析的福音,可能就此遙遙無期。
不平,則鳴;至於鳴了之後如何,那當然是另外一回事了!
地球村的大草原
──共有經濟與黑市活動如影隨形
一九六八年,在著名刊物《科學》(Science)上,美國生態學者哈定(Garrett Hardin)發表一篇文章,名為「草原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文章只有短短五頁,發表的園地又是自然科學的刊物,而且作者並不是經濟學者。然而,這篇短文,卻對經濟學(者)產生深遠的影響。
哈定的文章,在經濟學文獻裡一再被引用;他所揭櫫的概念,也成經濟學者常用的詞彙;他所描繪的景象,更是經濟學教科書裡必備的材料。
無論經濟學者採用的名詞如何──草原的悲劇、草原的悲歌、共有...
作者序
〈前言〉 帶刺的魚更可口
──好的「經濟學家」不會只懂經濟
我的專業是教書和研究,之外也寫些文章自娛娛人。教書和研究的成果,差強人意;對文章的反映,見仁見智、不一而足。
教書的回響裡,有一次的印象特別深。東海大學的學分班,成員是省府各級官員。課程快結束時,有位學員提到:他到台北開會,也發言表達省府的立場。中場休息時,有位中央部會的官員走過來,問他:「你是不是上過熊老師的課?」他很訝異,點頭,然後問為什麼?來者告訴他,從他的發言裡,可以感受到一種特別的說理方式,似乎是熊老師特有的思維方式!──這位學生/朋友,目前是台灣兩大縣之一的財政處處長。
我聽了很訝異,眼淚差一點沒有奪眶而出;身為老師,得到這種禮讚,覺得窩心而特別──當然,這是第一次;以後再聽到類似的溢美之辭,因為邊際效用遞減,感受不像第一次那麼強烈。不過,雖然學生多次告訴我,在課堂上他們學到一種特別、有說服力的分析和思維方式;我自己卻有點困惑,我一直覺得,本來就該這麼分析論理,其實無甚了了!
闡釋理念,也要溝通觀念
課堂裡的教學,時間長,想法和觀念可以充分講通。相形之下,一般性的文章,讀者掌握的資訊有限,對文章往往有即興式、想當然爾式的解讀。我覺得有點可惜,因為無論題材和長短如何,落筆為文時,總是希望能藉著故事,傳達某種訊息。事實上,有兩點「負面表列」,值得稍稍說明。
首先,看我的文章,毋須揣摩或認定,我的立場是藍或是綠;也毋須探究,我到底是在褒或是貶。對我而言,非綠即藍的世界,太過簡單;真實的世界,要複雜有趣得多。我在乎的是 ,闡釋理念和溝通觀念。考量顏色,似乎無助於分析推理。同樣的,如果文章涉及人事,非褒即貶的立場,也太過簡單。人和事都有很多面向,重點是藉著分析論述,烘托出較為人忽視的面向。非楊即墨的世界,比不上彩色的大千世界;即使是黑白不明的灰色區域,都要比黑白分明的狀態有挑戰得多!
其次,看我的文章,毋需對「經濟學者」這個身分望文生義;認為有些文章和貨幣金融無關,似乎作者頭腦不清,撈過界了!其實,經濟活動,只是經濟學探討的一部分。當代的經濟學,主要是指一種特定的分析架構(analytical approach),而不是指商品勞務等狹義的研究主題(subject matter)。因為有一套好的分析架構,所以經濟分析涵蓋的範圍,早已包括政治、法律、社會、歷史、心理等等。我個人的論文,就曾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的專業國際期刊發表。有些文章,則分別刊載在《法律經濟論叢》(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和《生物經濟學論叢》(Journal of Bioeconomics)。在幾百種法學刊物裡,前者是排名前百分之十五的刊物;在生物經濟這個新興小領域裡,後者是排名一二的期刊。此外,經濟學者任教於法學院、社會系、政治系,更早已不是新聞。
怎麼看文章比較好?
那麼,除了負面表列之外,怎麼看文章比較好呢?一個實例可以參考:二十年前,我曾有位助理,個性很特別,總是喜歡拿第一:大學聯考狀元,預官狀元;公費留考,別人聽說他報考,自動禮讓,他又是排名第一。拿到學位後,目前在台大管理學院任教。他曾在信中告訴我,對於我的文章,他會看好幾次;而且,總是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在文章裡,我想表達的到底是什麼?第二,在諸多可能角度裡,為什麼我選擇從這個角度來處理問題!
有人說,看文章像吃魚;如果只看到刺,就體會不到魚肉的味道。我相信這位助理/台大教授一定是美食家,因為他很會看文章!
〈前言〉 帶刺的魚更可口
──好的「經濟學家」不會只懂經濟
我的專業是教書和研究,之外也寫些文章自娛娛人。教書和研究的成果,差強人意;對文章的反映,見仁見智、不一而足。
教書的回響裡,有一次的印象特別深。東海大學的學分班,成員是省府各級官員。課程快結束時,有位學員提到:他到台北開會,也發言表達省府的立場。中場休息時,有位中央部會的官員走過來,問他:「你是不是上過熊老師的課?」他很訝異,點頭,然後問為什麼?來者告訴他,從他的發言裡,可以感受到一種特別的說理方式,似乎是熊老...
目錄
〈前言〉帶刺的魚更可口──好的「經濟學家」不會只懂經濟
第1篇 看經濟
經濟學傳教士
──從「一式民主」到「二式民主」
選擇與放棄
──生活中隨處可見「機會成本」
天下有白吃的檳榔
──社會現象背後的經濟分析
杏仁核上的一道細縫
──中國大陸市場經濟的階段性問題
地球村的大草原
──共有經濟與黑市活動如影隨形
周伯通的左右手
──天下究竟有沒有白吃的午餐?
一以貫之經濟學
──經濟分析平實有力的歷史見證
婚姻經濟學
──「特殊資產」與「機會主義」的考驗
夏蟲不可以語冰
──中小學生爲什麼要學理財?
四手聯「談」
──貝克與蒲士納網路另類講壇
經濟界「巨人」之死
──才華洋溢、出將入相的高伯瑞
第二篇 讀社會
行為參考座標
──「貼標籤」可以降低社會成本?
你為什麼要投票?
──自我形象與投票迷思
先生,讓我座好嗎?
──庸人自擾與自得其樂只有一線之隔
貨既出門,概不負責?
──生活中的「需求法則」與「價量關係」
借錢容易還錢難?
──「好心沒好報」經濟學
經濟學始於佛法式微處
──宗教活動裡的「理性」與「自利」
吃虧就是佔便宜?
──傳統智慧結晶中的反智瑕疵
演講費多少才合理?
──個人「不平則鳴」的社會利益
理智是感情的奴隸?
──人類情緒運用的「換檔」現象
乞丐的兩難
──大學男生與大學女生善心大不同
「社會成本」何處尋?
──私利與公益的拔河拉扯
成本與效益
──為什麼榮譽是軍人的第二生命?
問世間,情是何物
──何炘基的情緒與情感研究
後覺與先知
──復活島與M型社會的啟示
「市場」在哪裡?
──涵蓋經濟、政治、法律的市場概念
當阿甘比當阿扁好
──經濟學者的一點人生體會
穿西裝去釣魚
──社會異象背後的意涵
單選題的複選項
──聯考的遊戲規則省思
風簷讀訃聞,古道照顏色
──報紙訃聞版反映了社會特質
小朋友「看到」神
──李嗣涔曲折有趣的另類研究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
──從賣冰淇淋到牛排大餐的陳登壽
第三篇 談政治
兩岸悲喜曲
──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愛恨情仇
在棋牌室裡打麻將
──南京與台北的自由橫斷面
一加一大於二
──台海關係的「墓碑式思維」
先犧牲後享受?
──華人一哥未來應有的架式
一太少,二不夠
──三權分立的另類探討
誰能救台灣健保?
──「問題」與「處理能力」之間的落差
公共政策聽誰的?
──「公民」與「納稅人」的差別
卡拉不會永遠OK
──古今領導人的權益結構變遷
第一聲雞啼
──為施明德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寫推薦信
家家酒主席
──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施明德
尋找兩岸高伯德
──「台灣少年團」紀錄片的啟示
行為比話語更大聲
──小評NCC主委的脫序演出
「二次金改」未來式
──讓壞事變好事,為黑暗帶來光明
林局長與蘇局長
──馬英九的用人之道
美國險最保險?
──台灣國防軍購的時空背景
找總統買車票
──民主制度下的君權思想
第四篇 論法律
不意外的意外
──公平與效率的拔河
「罰」與「禁」
──女老師和男同學的師生戀
把女嬰往鍋裡扔
──法津經濟學個案分析
生命誠可貴,保險價更高
──正義女神指引的罪惡之路
正義的合理成本
──薩孟武搶救雷恩大兵
如果你只能再活兩天
──假設性思維有助解決實際問題
用什麼語言講故事?
──法律學者眼中的法律經濟學
劉邦入咸陽
──法律的程序問題與實質問題
麥田裡的新鮮事
──誰都能幫小說作者寫續集?
咖啡杯裡的休旅車
──「好事變壞事」的法學思維
司法女神落凡塵
──美國第一位女性大法官珊卓.歐康娜
〈前言〉帶刺的魚更可口──好的「經濟學家」不會只懂經濟
第1篇 看經濟
經濟學傳教士
──從「一式民主」到「二式民主」
選擇與放棄
──生活中隨處可見「機會成本」
天下有白吃的檳榔
──社會現象背後的經濟分析
杏仁核上的一道細縫
──中國大陸市場經濟的階段性問題
地球村的大草原
──共有經濟與黑市活動如影隨形
周伯通的左右手
──天下究竟有沒有白吃的午餐?
一以貫之經濟學
──經濟分析平實有力的歷史見證
婚姻經濟學
──「特殊資產」與「機會主義」的考驗
夏...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