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榮獲【93年度經濟部金書獎優良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出版品】組織與人力資源類
===================================================
本書分為四部分。第一篇為「管理教育」,討論管理教育的特色、定位、教學內涵,現存的問題與潛在的威脅。其中有兩篇長文,其一是藉著回顧六年前的「管理教育報告書」來對台灣的管理教育進行全面的檢視,另一長文是介紹美國名校的MBA教育,並與台灣對照比較。
第二篇為「大學教育」,主要是從整體社會的角度來探討大學的角色,以及大學的組織結構與運作方式應如何設計,方可維持組織的彈性以及對外界環境變化的敏銳度。
第三篇為「研究與教學」,是從微觀層面提出作者對研究與教學的看法與建議。第四篇為「其他教育議題」,篇幅甚短,係作者對中小學教育的意見。
從一九六六年考進政大企管系以後,作者與「管理教育」結緣近四十年。這四十年間,從企管學士、企管碩士而企管博士,接受完整的正規學院管理教育,並於獲得博士學位後,在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連續任教二十八年。
在求學、教學及行政上投入大半生的歲月,作者高度關心管理教育與整體大學教育現存的問題以及未來展望,而在期盼、困惑與憂心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一些意見與想法。本書中的文章,即為作者對教育的想法與理念,以及對管理教育與大學教育的觀察與意見。
作者序
自序 回顧與省思 司徒達賢
國家未來發展需要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貢獻其專業所長,以維繫國力,有些更將成為社會的領導者。無論他們任職於政治機構、企業,或非營利組織,這些領導者的品格、能力、智慧,都深切地影響了全體人民的福祉。而領導者的養成有相當大比率要依賴大學以及在大學中的商管學院。今天的大學與商管學院的運作方式、研究方向、教學方法、對教育的態度,以及能為學生與學員提供何種形式及品質的教育,都影響了未來領導人的水準,因而也與國家未來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如果今天我們對這些議題缺乏追求卓越的志氣與改革的決心,甚至沒有自省的能力,則國家未來之命脈堪虞。
從一九六六年考進政大企管系以後,與「管理教育」結緣已經匆匆近四十年。這四十年間,從企管學士、企管碩士而企管博士,算是接受過頗為完整的正規學院管理教育,獲得博士學位後又在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連續任教廿八年。在政大任教期間,除了長期擔任博、碩士班課程、曾指導一百多篇論文外,也在不少在職班次授課,其中包括二十餘屆,每屆六個學分的企業家班課程。在行政職位上曾擔任公企中心副主任、企管系系主任、企研所所長及副校長等,累計亦達十餘年。
在求學、教學及行政上投入大半生的歲月,當然高度關心管理教育與整體大學教育現存的問題以及未來展望,而在期盼、困惑與憂心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一些意見與想法。這些想法皆已陸陸續續書之於文字,本書即是作者截至目前為止,對管理教育以及大學教育的觀察與意見,整理成籍的目的,一方面是藉機仔細回顧反省自己的觀點,一方面也將之毫無保留地呈現在各界先進面前,希望能獲得大家的不吝指教。書中的建議,若有一些能受到大家注意,進而付諸實施,實為作者撰寫本書最大的酬報。
本書分為四部分。第一篇為「管理教育」,討論管理教育的特色、定位、教學內涵,現存的問題與潛在的威脅。其中有兩篇長文,其一是藉著回顧六年前的「管理教育報告書」來對台灣的管理教育進行全面的檢視,另一長文是介紹美國名校的MBA教育,並與台灣對照比較。第二篇為「大學教育」,主要是從整體社會的角度來探討大學的角色,以及大學的組織結構與運作方式應如何設計,方可維持組織的彈性以及對外界環境變化的敏銳度。第三篇為「研究與教學」,是從微觀層面提出作者對研究與教學的看法與建議。第四篇為「其他教育議題」,篇幅甚短,係作者對中小學教育的意見。
本書的文章形式也有幾種方式。第一種是將過去三、四年在天下雜誌專欄所發表的短文擴充改寫者。由於當時受限於篇幅,有些觀點未能暢所欲言,故藉此做進一步的交代與說明。第二種是針對過去在「為管理定位」及「管理挑戰新世紀」二書中已發表有關教育之文章,再進行「補述」或「再論」。由於這些文章代表作者對教育的一貫理念,既不宜割捨亦不宜重刊,於是在將各篇摘要後,再就此一主題,進行說明與補充,並加入新的想法。第三種是近年在期刊或研討會中所發表與管理教育或大學教育有關的文章。第四種是專為本書而寫的長文,希望經由這些文章可以略為提高本書內容的完整性。
本書中的文章,代表了作者對教育的想法與理念。這些想法與理念,大致上有幾個主軸。
第一是開放系統與選擇自由。走向開放系統是世界潮流,太多的規範、限制、保護,必然降低組織長期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而主動朝開放系統調整,針對服務對象的需求來設計教育的內容,讓學生享有更多的選擇權等作法,固然會令教師、系所,甚至學校的領導階層都感受到壓力,但長期中卻是維持組織健康與活力的不二法門。
第二是教育的內容應強調廣博,應更重視思想方法與能力的訓練,而非只是傳授既有的知識,這在培養未來領導人時尤應如此。而且在教育的過程中,也應不斷檢討教育的內容與方式,究竟提升了學生什麼能力?為學生創造了什麼價值?憑著所學,這些學生將來又能為社會產生什麼貢獻?教育機構的存是因為擁有獨特的知能來創造這些價值,無論是大學或是MBA,都應時常從「知能」與「價值」創造的角度來思考未來的發展。
第三是尊重學生,不僅是尊重學生的意見,讓他們在課堂上有互動討論的機會,而且也要尊重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以及選擇自己前途的能力與擔當。而所謂「不尊重學生」,是指不相信學生有形成自己想法的能力,不相信學生能從閱讀與預習中自我學習,也不相信學生有能力選擇學校、選擇學程、選擇真正能為他們帶來成長的教師或科目。目前台灣的學制與教學方法,究竟是建立在何種假設上,是十分清楚的。作者很幸運,過去幾十年所接觸的學生都極為優秀,因此對學生的假設或許與多數人之認知未盡相符。
此外,本書並特別強調互動式教學,尤其是個案教學的價值,這也是作者多年來身體力行的教學方式。互動式教學不僅是提升學生知能的最佳途徑,對教師本身的成長也最有助益。如果運用得當,個案教學較能有效結合教學與研究,使研究方向與結果更能契合社會的脈動與需求,也使教師的研究知能可以隨著教學經驗而不斷增進,更能使教學生涯充滿樂趣。雖然目前的體制發展趨勢,似乎並不鼓勵教學,然而,以教學為志業之教師,仍可藉由互動式教學,在長期中達到師生共同成長,教學研究相輔相成的理想境地。這是作者的自我期許,也希望能與其他教師共同勉勵。
本書雖然具體建議事項不少,但在現階段的可行性卻顯然十分有限。因為在現有的政策下,學費與教授薪資缺乏彈性,又無有效機制可以促使教育資源配合社會需求,再加上國立大學的教授治校政策,使大學其實已形成了一個「超穩定系統」。只要能長期隔離外界環境的衝擊,大學永遠是個世外桃園。教授們大可以在象牙塔中安心寫自己想寫的學術文章,教一些自己喜歡教,卻未必能為學生創造價值的內容。本書中所提到的一切「困境」、「危機」、「競爭」、「社會需求」,不論我們如何反應,甚至是否理會,都不會影響到教授們的工作權或薪資待遇。作者雖也曾經見過不少有高度理想,並有心採取大刀闊斧行動的校長、院長,他們大部分的提案,後來的結論都是「維持現狀,繼續研究辦理」,因為這才是目前校園內的最易達成的共識。
雖然可行性不高,但作者還是努力將這些想法或對環境的預測記錄下來,作為「存證」,以供若干年後的回顧與檢視。
在此要特別感謝許士軍教授賜序。事實上,有關管理教育與大學教育,許老師才是真正的專家,多年以來,曾發表或出版過許多專文與專書,針對這些主題提出很多前瞻性與啟發性的觀點,極受社會重視,而本書的觀察角度與建議也深受他的影響。
自序 回顧與省思 司徒達賢
國家未來發展需要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貢獻其專業所長,以維繫國力,有些更將成為社會的領導者。無論他們任職於政治機構、企業,或非營利組織,這些領導者的品格、能力、智慧,都深切地影響了全體人民的福祉。而領導者的養成有相當大比率要依賴大學以及在大學中的商管學院。今天的大學與商管學院的運作方式、研究方向、教學方法、對教育的態度,以及能為學生與學員提供何種形式及品質的教育,都影響了未來領導人的水準,因而也與國家未來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如果今天我們對這些議題缺乏追求卓越的志氣與改革的...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徬徨在十字路口的我國大學教育 許士軍
自 序 回顧與省思 司徒達賢
第一篇 管理教育
●管理教育的潛在危機
●管理教育的競爭將來自海外
●居中地位之得失─再論「管理學的定位」
●誰是「管理學者」?─再論「窺企管理論發展原貌」
●台美管理教育成本比較─再論「如何降低哈佛商學院的競爭力?」
●再論「讓教師進入企業進修」
●因材施教的管理教育
●通才與專才─再論「誰需要學管理?」
●企業高階人員的學習特色─再論「企業家班培育未來參天巨木」
●為何MBA適應問題最嚴重─再論「如何善用MBA?」
●一九九八年管理教育報告書之回顧
●美國大學MBA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
第二篇 大學教育
●大學的困境與轉機
●教育改革首應解決人才供需之平衡
●大學應有多元績效指標
●大學畢業生如何才能配合社會需要─再論「教育應與國家策略同步」
●產業學院的出現是否意味大學未能善盡職責─再論「大學在知識時代的角色」
●考生與用人單位對教育的無力感─再論「教育的消費者,請發言」
●大家來念EMBA未必是好事─再論「技術研發也需要在職進修」
●應如何看待專業型學院
●大學理念與績效的落實
●再論「知識世紀需要具體做法」
●大學應走向矩陣式組織
●大學整併與經營管理
●當高等教育走向開放系統
●多元知識的饗宴─大學招生方式與學程制
●政治大學畢業生滿意度調查
第三篇 研究與教學
●研究與教學
●學術研究首重思想創新
●我們需要跨校研究中心而非研究型大學
●互動式教學─再論「學習型社會的基礎」
●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再論「個案教學有什麼好?」
●自己運用過的觀念才能內化─再論「尋找不斷成長的動力」
●管理「知」「能」不可偏廢
●從防疫過程反省管理教育
●再論「人人都該學做好老師」
●教師角色因教學科技而改變
●談寫作能力的培養
●提升管理能力從聽力開始
●個案教學與「知識與資訊處理能力」
第四篇 其他教育議題
●對教改的憂心─再論「塑造優勢的國民性格」
●人文科技與教育的關係─再論「建立人文科技島」
●回憶十幾年前的研究熱情─再論「以『預修甄試』解救中學教育」
●再論「教育─企業的另一種責任」
●再論「人民對教育應有選擇的自由-教育改革不可忽視的一環」
的一環」
目錄:
推薦序 徬徨在十字路口的我國大學教育 許士軍
自 序 回顧與省思 司徒達賢
第一篇 管理教育
●管理教育的潛在危機
●管理教育的競爭將來自海外
●居中地位之得失─再論「管理學的定位」
●誰是「管理學者」?─再論「窺企管理論發展原貌」
●台美管理教育成本比較─再論「如何降低哈佛商學院的競爭力?」
●再論「讓教師進入企業進修」
●因材施教的管理教育
●通才與專才─再論「誰需要學管理?」
●企業高階人員的學習特色─再論「企業家班培育未來參天巨木」
●為何MBA適應問題最嚴重─再論「如何善...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