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佛‧薩克斯不只是位醫師,也是個自然主義者,因而對疾病與對人同感興趣。面對腦部與神經的各種複雜難解之疾病,以及深陷疾病之中,感到茫然、甚至受苦的靈魂,薩克斯醫師以其觀察入微的眼、溫厚善解的心、生動流暢的筆,寫下了二十四個患者的故事。
其中有病人的心路歷程、有自己的省思體悟,更有自己和病人深刻而動人的互動,展現了薩克斯醫師深入探究的好奇心及設身處地的同理心。而薩克斯醫師種種有趣的思考及細膩的心思也在字裡行間自然流露,人文關懷不時躍然紙上,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作者簡介:
奧立佛‧薩克斯 著 生於英國倫敦,一九八○年到美國,在紐約行醫,專長為神經醫學,目前為哥倫比亞大學臨床神經科教授。一九七四年出版《睡人》一書,廣受大眾矚目,之後該書也拍成風靡全球的同名電影;其後薩克斯陸續出版了《單腳站立》、《看見聲音》,以及《火星上的人類學家》、《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等書,本本備受好評。最新著作為《腦袋裡裝了兩千齣歌劇的人》。 薩克斯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常勝作家,擅長以紀實文學的形式,以及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將腦神經病人的臨床案例,寫成一個個深刻感人的故事,因而被書評家譽為本世紀難得一見的「神經文學家」。 個人網站:www.oliversacks.com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皮博士是傑出的音樂家,也是深具知名度的演唱家。他任教於一所音樂學校,就在他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某種怪異的現象開始出現。有時某個學生來到他面前,皮博士卻認不出他是誰,說得精準一點,是無法辨認他的臉。但只要學生一開口,他卻可從聲音認出對方來。類似的小狀況可說層出不窮,讓人既尷尬又困惑,也同時讓人害怕,有時更成了笑鬧劇。
因為皮博士不只愈來愈無法辨識旁人的「臉」,也會把沒有生命的事物看成是「臉」。在街上走著走著,他會以一種和藹的長者般的姿態,輕拍消防栓或停車計時器的頂部,把那玩意兒當成是小孩子的頭;有時,他會輕聲細語地和家具上頭的雕花把手閒話家常,然後在發現對方沒有回應後,一臉錯愕。
剛開始這些奇特的錯誤,總是被一笑置之,皮博士自己也是這麼想的──他向來不就是幽默過人,擅長開一些「白馬非馬」式的荒謬玩笑嗎?他處理音樂的能力依舊精湛;也不覺得有什麼不舒服;相反地,他的感覺好極了。那些怪異舉動實在滑稽,但也滿有創意的,應該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不需要大驚小怪。
直到三年後他罹患了糖尿病,才發現事態嚴重。由於知道糖尿病會侵害眼睛,皮博士向眼科醫生求診,醫生做了詳細病史調查和視力檢查後,做出結論:「你的眼睛沒大礙,但腦的視覺部分恐怕有問題,這方面我幫不上忙,你需要去看神經專科醫生。」經由轉介,皮博士前來求診。
他用耳朵「看著我」
剛見面的剎那,可以明顯看出他並無一般的痴呆症狀,而是一位極有修養、魅力十足、言談舉止適切且流暢的人,還兼具了想像力與幽默感。我無法理解他為何被轉診至此。
不過,他的確有些奇怪的地方。他說話時面對我,感覺是向著我這邊,但又有些不對勁,那種感覺我也說不上來。我突然有個念頭:他是以耳朵面對我,而不是用雙眼。他不像一般人注視對方那樣地「看著我」,而是很奇怪地,雙眼快速轉動,從我的鼻子、右耳、轉到下巴,又移到右眼,好像是留意(說研究也不為過)這些個別部位,卻沒有看到我的整張臉、我臉部表情的變化、我整個人。
當下我不太明白是怎麼回事,只是有種說不出的怪異,沒有人與人交談時該有的目光交會和表情變化。他看著我,他檢視我,到底是……
「你怎麼了?」我終於開口問他。
「我也不曉得,」他微笑地說:「但大家都認為我的眼睛有問題。」
「而你卻不知道自己的視覺有什麼不對勁?」
「我不知道!沒有特別感覺,不過我偶爾會搞錯。」
我離開診間,去跟他太太說幾句話。當我回來時,皮博士正靜靜地靠在窗邊坐著,神情專注,不過傾聽的成分好像大於觀看。「川流不息的車潮,」他說:「街市的喧鬧,還有遠處的火車,就好像在演奏一首交響樂,你不覺得嗎?你聽過奧涅格的交響詩『太平洋二三四』嗎?」
「多可愛的一個男人,」我心裡想著:「他會有什麼嚴重的問題呢?他會願意讓我幫他做檢查嗎?」
「哦,當然可以,薩克斯醫生!」
以為右腳是隻鞋
包括肌力、協調性、反射性、健康狀況等神經系統的檢查,都進行得很順利,讓我不再那麼擔心,他可能也覺得放心。直到檢查他的反射能力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他的左半邊有一點點不正常。我脫掉他右腳的鞋,用一把鑰匙去騷他的腳底,這個動作看似無聊,卻是反射試驗的必要步驟;之後,就起身去旋緊我的眼底鏡,讓他自行穿上鞋子。
出乎意料地,過了一分鐘,他竟然還沒有把鞋穿好。
「需要幫忙嗎?」我問。
「幫什麼忙?幫誰的忙?」
「幫你穿鞋啊!」
「哎呀!」他說:「我忘了!」但又低聲說了句:「鞋子?」、「鞋子?」
他看起來有點迷惑。
「你的鞋子,」我又重複了一次:「或許你該把它穿上。」
他不斷地往下望,專心地找那一隻鞋子,只是位置不對。最後,他的目光停在腳上:「這是我的鞋子,對不對?」
是我聽錯了?還是他看錯了?
「我的眼睛,」他帶著解釋的口吻,並把一隻手放在他的腳上:「這是我的鞋,不是嗎?」
「不對,那是你的腳。鞋在這兒。」
「哦!我當那是我的腳。」
是開玩笑嗎?他瘋了?還是瞎了?如果這是一次他所犯的「不可思議的錯誤」,我還真是從來沒遇過這麼奇怪的事。
我趕緊幫他穿上鞋子,免得事情更令人費解。皮博士自己似乎一點也不覺得困擾;他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甚至還挺開心的。
我再次翻閱他的檢查結果,發現他的視力不錯,輕易就能看見地上的大頭針。不過,大頭針如果放在他的左邊,有時他會找不到。
見樹卻不能見林
他可以「看」到東西,但他看到的是什麼呢?我翻開一本《國家地理雜誌》,請他描述書中的照片。
他的反應相當奇怪。他的目光會從一點跳到另一點上,就像他在看我的時候一樣,儘注意些小細節、小部分。色彩亮麗、形狀鮮明的事物,會吸引他的注意力,誘使他做出評論,但是沒有一次他看到的是完整的景象。他無法看見全景,只看得到細節,這些細節就如同雷達螢幕上的小光點。他始終無法與完整的圖像建立關係;也就是說,他始終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不管面對的是一片風景或某個景象,他都沒有感覺。
我讓他看封面,是一片緜延不絕的撒哈拉沙漠。
「你看到什麼了?」我問。「一條河,」他說:「和一家旅店,有陽台伸出河面上,人們在陽台上享用晚餐;一支支彩色的陽傘,散落在各個角落。」他邊看(如果說這也叫「看」的話)封面以外的地方,邊胡謅些不存在的事物,好像真實照片中欠缺的,驅使他聯想出河流、陽台和彩色陽傘。
我的表情一定很驚訝,但他好像認為自己已經圓滿達成任務了。他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同時,他也一副認定檢查已經結束的樣子,起身去找他的帽子。他伸出手,握住他太太的頭,想把她的頭拿起來,戴上去。很明顯地,他錯把自己老婆當成一頂帽子!而從她的表情看起來,好像早已對這樣的事見怪不怪了。
我無法以傳統神經學(或神經心理學)來說明這一切。他許多方面的功能應仍相當正常,但某些功能毫無疑問地被摧毀殆盡,這真是難以理解。他怎麼能一方面錯認老婆是頂帽子,另一方面卻還能在音樂學校裡教書呢?
我得再進一步地了解、觀察,看看他在自己熟悉的居所,也就是家中,是什麼情況。
登門造訪,一探究竟
幾天後,我到皮博士家拜訪他們夫妻倆;我的手提箱裡放著「詩人之戀」的樂譜(我知道他喜歡舒曼),以及幾種奇形怪狀、測試認知能力的東西。皮太太把我引進一間挑高的寓所,這房子令人想起頹廢派的柏林。一架陳舊、巨大的貝森朵夫鋼琴,莊嚴地立在屋子中央,四周散布著樂器架、樂器、樂譜……。屋內還有書、畫等,但音樂才是重心。
皮博士走了進來,身軀微彎,心不在焉地伸長手,往那老爺鐘的方向前進。一聽到我的聲音隨即修正方向,來到我面前和我握手。彼此寒暄一番,閒聊了最近的音樂會和一些表演。抱著碰運氣的心情,我隨口問他是否能唱一曲。「詩人之戀!」他發出讚歎聲。「但我無法再看樂譜了,你來彈好嗎?」我說我試試看。在那架性能極佳的老鋼琴上,我這種技巧,彈起來也滿像一回事的。皮博士雖然上了年紀,卻有著費雪狄斯考般的醇厚歌喉;而且他的音感極佳,對音樂有著非常敏銳的理解力。由此可見,音樂學校繼續聘用他,絕非出於憐憫。
顯然皮博士腦部的顳葉還相當正常:他有極佳的音樂皮質區。但是不知他的頂葉及枕葉,特別是那些處理視覺的部分,出了什麼問題。我的神經檢查工具箱裡有「柏拉圖多面體」,我決定從這些開始試驗。
「這是什麼?」我抽出第一樣東西,問他。
「當然是個立方體。」
「好,那這個是什麼?」我炫耀似地拿出另一件東西問他。
他要求看仔細點。沒一會兒功夫,他有條不紊地說:「十二面體,我看其他的就不必了……二十面體來也難不倒我。」
他並沒有抽象形狀理解的障礙,那臉孔呢?我拿出一盒撲克牌,J、皇后、老K,還有小丑,他都迅速地辨識出,但畢竟這些是制式的圖樣;這麼做無法判斷他所看到的是臉孔,或者只是它們的固定樣式。我決定給他看我手提箱內的一本漫畫書。這次,還是如出一轍,絕大部分他都說對了:邱吉爾的雪茄與特大號鼻子,只要抓到了特徵,他都能辨識出臉孔。但卡通也是有一定的規格和模樣。現在就要看看他對於呈現在眼前的真實臉孔有何反應了。
只能靠特徵猜測身分
我打開電視,調成靜音,並找到了早期蓓蒂‧戴維斯的影片。一幕感情戲正在上演。皮博士沒有認出女主角,這或許是他對她本就陌生的緣故;但令人驚訝的是,他無法說明她的臉上或她父母的臉上有何表情,雖然在那一場煽情的戲裡,有熱切的渴望,揉合激情、驚喜、憎惡與憤怒的情緒,以及最後賺人熱淚的氛圍貫串其中。皮博士完全看不出所以然來。他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也搞不清楚誰是誰,甚至連角色的性別也無法分辨;而他對這幕戲的評語更是和劇情相差十萬八千里。
他會有這種種困難的表現,唯一的可能是因為好萊塢電影與現實生活是脫節的。這讓我產生一個想法,搞不好他比較能夠判別真實生活的人物。屋內牆上掛著家人、同事、學生及他自己的相片,我選了一堆照片拿給他看,心中充滿著未知。結果是,在電影裡被視為有趣的,或者該稱為可笑的,在真實人生卻成了悲劇。他沒辦法從任何一張照片中認出半個人,連自己也同樣陌生。他認出了其中一張照片是愛因斯坦,因為他抓到了披頭散髮與鬍鬚的特微;另外一、兩個人的照片,他也是用同樣的方式認出來的。
「呀,保羅!」他說,那是他哥哥的照片,「他的闊嘴、大門牙,化成灰我都認得!」但他是一眼就看出這個人是保羅呢?還是他基於對方的一、兩個特微,對其身分做出合理的猜測?把這些醒目的標記拿掉,他就又陷入五里霧中。但這不單單只是認知判斷,或者說神祕性直觀的問題,而是他的整個運作系統發生嚴重的問題。那些他眼光接觸到的臉孔,即使是親近、親密的臉,他都像是看到艱澀的謎題或考題一般。
他跟這些臉孔搭不上關係,對它們也視若無睹。沒有一張臉他認得出是你、我、他,只是將它們看成一組特徵:通通都是「它」。因此,他只是做了外觀上的直覺反應,而不是以人的容貌去辨識;也因而才會形成他這種沒有感情、瞎子摸象式的表達方式。一張臉,對我們而言,是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可謂是「以貌取人」;但對此,皮博士卻沒有這樣一個「人」的概念。一言以蔽之,他看到的都「裡外不是人」。
連玫瑰和手套都認不得
在到他家的路上,我繞到一家花店,給自己買了一朵價格不菲的紅色玫瑰花,別在鈕釦孔邊。這時,我把花拿下來交給他。他接過花的樣子,不像是一般人從別人手中接過一朵鮮花,倒像是從植物學家或形態學家手中拿到一份標本。
「大概六吋長,」他如此評斷:「有紅色的迴旋形狀,貼有一條綠色的線狀物。」
我以鼓勵的口吻說• 「不錯,那你認為它是什麼東西呢,皮博士?」
「不太容易表達,」他似乎有點為難:「它缺乏柏拉圖多面體單純的對稱性,雖然它可能具有更高層次的對稱形態……;我想這東西應該是一束花或是一朵花。」
「應該是?」我反問。
「應該是!」他語氣堅定。
「聞聞看,」我提出建議。他又是一陣錯愕,好像我要求他去聞一個高層次的對稱體,但他仍禮貌性地回應我這個要求,將花拿到鼻子邊。此時,突然地,他回到了真實世界。
「真漂亮!」他脫口而出:「初開的玫瑰,多濃郁的芬芳啊!」他開始哼唱出「褪色的玫瑰,乾萎的百合……」。看來,現實的東西,不一定要藉由視覺感受出來,嗅覺也是一種管道。
之後,我做了最後的一項試驗。因當時仍是早春涼意襲人的氣候,進門時,我把大衣與手套都扔在沙發上。
「這是什麼?」我拿起手套問他。
「我來看一看,好嗎?」他從我手中把手套接過去,開始檢視起來,就跟剛才檢視那些幾何體時一模一樣。
「是一片連續的表面,」他終於開口說道:「它把自己包起來了。它好像有……」他猶豫了一下:「有五個小袋子,如果可以這麼說的話。」
「有的,」我慎重地回答他:「你已經給了我一個描述,現在可以告訴我,是什麼東西嗎?」
「是某種容器?!」
「答對了,」我說:「那用來裝什麼呢?」
「裝該裝的東西!」皮博士邊說邊笑了出來:「有好多種可能,比如說,它可以是零錢包,裝五種大小不同的硬幣,也可能是……」
我打斷他的話,免得他再瞎掰下去。「你不覺得它眼熟嗎?你不覺得它可以用來放進,或者說適合,你身體的某個部位嗎?」
他的臉上沒有顯露任何豁然開朗的表情。
小孩子沒有能力體會,也說不出什麼「連續的表面……把自己包住」的話來,但是隨便一個小鬼,在看到手套的時候,就會馬上認出那是手套,同時會因為熟悉感,把它們和手聯想在一起。皮博士卻沒有。
他看到的東西對他而言,都是陌生的。在視覺上,他迷失在一個了無生機的抽象世界。無庸置疑地,他因缺少視覺上的自我,也就無法把這世界逼真地呈現出來。他對事物只能略知一二,卻無法與之當面對質。
不再有想像的美感
傑克森在談到失語症和左側半身不遂的病患時,說這些病患失去「抽象性」與「命題式」的思考能力,並將他們與狗兒相提並論(或倒不如說,拿小狗的標準來評判他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皮博士的生理運作方式與一部機械沒有兩樣。他不僅像電腦一樣:功能雖超強卻沒有天地間的視覺感受;更令人詫異的是,他思考這個世界的方式與電腦如出一轍──只憑一些關鍵性特徵和程式化的關係。程式是可以靠著一套「辨識精靈」分辨出來,即便是對現實一無所知也沒關係。
即使做了這麼多的試驗,皮博士的內心世界對我來說,仍是一片模糊,而他的視覺記憶及想像力是否仍完整呢?我要求他假想由北邊進入本地的某個廣場,在走過它時,想像會經過哪幾棟建築物。結果他列舉出的建築物全都在他的右邊,沒有一棟是在他的左邊。接著我請他想像由南方進入廣場,這次說的也全都在他的右邊,正好就是那些先前遺漏掉的建築物。前次那些由心中「看」到的建築物,此刻都沒被提到;大概是被「遮蔽」了。如此證明他的左邊確有問題,他的視野上的缺陷,是內外同體,因為他的視覺記憶和想像也正被蠶食著。
而他腦中對層次更高的事物的內在描繪能力又是如何呢?想到托爾斯泰筆下的人物全憑他的想像力賦與生命,我就詢問皮博士有關《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的種種。他輕而易舉地說出內容,沒漏掉半點故事的架構,但卻完全遺漏需要用雙眼去感受的角色外表、情節變化與場景轉換。他記得人物的對白,卻對他們的容貌毫無印象。他可以逐字逐句近乎完美地引述劇中的對白,但他對原著的視覺描述顯然是一片空白,且缺乏真實的感覺、想像及情感,因此他也有內在的辨識不能。
毫無疑問地,他的缺陷只存在於幾種特殊的視覺功能中。皮博士辨識臉孔及景物的能力受到相當程度的損害,可說幾乎喪失了。但認出事物架構的能力仍完好無缺,搞不好還更強化。當我絞盡腦汁和他下棋時,他可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地看清楚棋盤上棋子的移動。事實上,他三兩下就把我打敗了。
盧力亞說查契斯基不再有下棋的能力,可是他鮮活的想像力卻沒受到任何損傷。查契斯基和皮博士兩人的世界,簡直就像是鏡子的裡外,是相互映照的。但他們之間最可悲的相異之處是:盧力亞說查契斯基「如同地獄行者般,以那不屈不撓的黏功,極力平反他失去的機能」。然而,皮博士沒有任何奮鬥的跡象。他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也不曉得已經喪失很多功能。但到底誰比較悲哀呢?誰受到的詛咒較多呢?是知悉病情的人?還是渾然未覺的人呢?
疾病帶來的禮物
檢查結束後,皮太太招呼我們用餐,餐桌上擺了咖啡及一些可口小甜點,餓扁了的他,口中邊輕哼著旋律,邊開始享用甜點。他以一種輕快、流暢、不假思索、優美的方式,將盤子拉向自己,吃了這、又吃了那,整個動作進行得如潺潺流水般地富有旋律,形成了一首歌頌食物味美的歌,不曾停歇。
突然間,他被一陣落在門上的急促巨大的咚咚聲打斷。因為受到驚擾,皮博士不再吃東西,他動也不動地,呆坐在那兒,臉上有著漠然、呆滯的不知所措感。他看著餐桌,但眼神顯得非常茫然。在他太太倒給他一杯咖啡之後,濃濃的香味攝住他的鼻子,再度把他勾回現實。就這樣,又開始了吃東西的旋律。
我想著,不知他平常的作息會是如何?穿衣服、上廁所、淋浴?他太太進廚房時,我跟進去,問她皮博士如何處理雜務,譬如說,穿衣服。「就和他吃東西的情形一樣」,她解釋著:「我會把他常穿的衣服挑出來放在固定的位置,他通常可以輕鬆地唱著歌完成這些動作。他唱著歌做每一件事,但如被打斷而失去連貫性,就會完全停住,衣服變得陌生,連對自己的身體也是這樣的感覺。他無時無刻不在唱歌──吃飯,穿衣,洗澡,每件事都化成了歌曲。若不能把每件事變成歌曲,他就做不了任何事。」
交談時,我注意到牆上的圖畫。
「是的,」皮太太說,「他有繪畫及歌唱方面的才能,學校每年都會展出他的畫作!」我好奇地逛了一圈,這些畫是依照年代的順序排列。他早期的作品自然、寫實,有著鮮明的情境,且一定都有深具巧思的細節和具體的內容。接著幾年的畫,變得欠缺活潑性、寫實性及那一分真實與自然,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抽象表現,偏重幾何與立體的手法。到了最後,這幾年的作品,在畫布上的呈現顯得毫無意義,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只有混亂的線條與顏料所造成的斑點。我對皮太太發表了上述的評論。
「哎呀!醫生,你怎麼如此庸俗!」 她反駁:「難道你沒看出他藝術風格的發展過程:如何掙脫早期的寫實主義,進展至抽象、非表象的藝術創作嗎?」
「不對,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我自言自語(我不敢對皮太太說出這些話)。他的確經歷了寫實、非表象與抽象的過程,但這並非藝術家經歷的藝術風格轉型,而是一種病狀,逐漸惡化成為一種嚴重的視覺辨識不能,造成所有的想像與具象表達的能力、所有對具象和現實的感知能力都被破壞殆盡。牆上的畫是悲劇性病史的展示,屬於神經病學而非藝術。
儘管如此,我懷疑皮太太還是說對了一部分。衝突是常有的現象,病態和創作力常常巧妙地共存共榮,也許在他的立體派時期裡,有藝術創造與病態共同發展的成分,相互影響而形成一個具原創性的形式。既然他失去了具體想像的能力,想必在抽象的想像力上反而有所增進,進而發展出對線條、框框、輪廓等構圖元素有極佳的敏感度,像是以畢卡索般的眼光看待事物,並依此描繪現實中那些看不到的抽象構圖,而那具象的表現就……雖然在稍後的那幾幅畫裡,我們看到的恐怕只是一片混沌和一些無以辨識的意念。
陶醉在樂音圍繞的世界
我們回到那間放著貝森朵夫鋼琴的大廳,皮博士正輕哼著歌,品嚐最後的一塊大蛋糕。「好了,薩克斯醫生,」他對我說:「想必你一定發現我這個案例很有趣。你能告訴我哪裡有問題,同時給我一些建議嗎?」
「我無法告訴你哪裡有問題。」我回答:「但我想說的是,你的表現裡令人稱許的部分。你是一位了不起的音樂家,音樂是你的生命,如果要我針對你的病情開處方的話,我會說,『充滿音符的生活』是解藥。在此之前,音樂是你的生活重心,此刻就讓它充塞你的心間吧!」
四年過去了,我沒有再見過他,但我經常若有所思,皮博士不明所以地失去這種想像與視覺的能力,雖仍完整保有其動人的音樂性,但他該如何去詮釋這個世界。我想對他而言,音樂會取代想像力。他無法做形體的想像,卻可解讀肢體的音樂性,這也是為什麼他的動作及角色扮演可以這麼流暢,但一旦「內在音樂」停止後,他整個人會陷入無所適從、完全靜止狀態的原因。而對外界也一樣,這世界……。
叔本華在《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一書中提到,音樂是「純意志」的表現。如果時空倒轉,想必叔本華會欣然遇到皮博士,這位全然失去表象世界的人,卻讓空間迷漫著音樂與意志。撇開逐漸惡化的病情不談(在他腦中視覺區有個腫瘤或視覺區慢慢退化),該感謝上蒼悲天憫人,讓皮博士的這項功能自始至終都維持不變,就這樣陶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並以音樂傳授學生,度過他的一生。
第一章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皮博士是傑出的音樂家,也是深具知名度的演唱家。他任教於一所音樂學校,就在他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某種怪異的現象開始出現。有時某個學生來到他面前,皮博士卻認不出他是誰,說得精準一點,是無法辨認他的臉。但只要學生一開口,他卻可從聲音認出對方來。類似的小狀況可說層出不窮,讓人既尷尬又困惑,也同時讓人害怕,有時更成了笑鬧劇。
因為皮博士不只愈來愈無法辨識旁人的「臉」,也會把沒有生命的事物看成是「臉」。在街上走著走著,他會以一種和藹的長者般的姿態,輕拍消防栓或停車計時器的頂部,...
目錄
序「心智」的另類探索與書寫 劉絮愷 自序「心」天方夜譚的創造與源起第一部 不足 導言 具有傳奇故事性的科學第一章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第二章 迷航水手 第三章 靈魂與軀體分家了 第四章 被一條怪腿糾纏的男子 第五章 天生我手必有用第六章 「割」劇魅影 第七章 麥貴格的平準眼鏡第八章 左邊怎麼不見了 第九章 謊言不侵的世界 第二部 過度 導言 生命中無法承受之豐沛 第十章 鬼靈精怪的小雷 第十一章 幸得愛神病 第十二章 失去現實感的人 第十三章 是誰,又有什麼關係? 第十四章 千面女郎第三部 神遊導言 推開心靈之門第十五章 迴盪腦中的兒時記憶第十六章 六十三歲的阿飛少女第十七章 歸鄉第十八章 那段擁有狗鼻的時光第十九章 謀殺者 第二十章 希德格的異象第四部 心智簡單者的世界導言 上帝的兒女第二十一章 表演中生命再現第二十二章歌劇通馬丁第二十三章 數字天才寶一對第二十四章 自閉畫家的心路歷程
序「心智」的另類探索與書寫 劉絮愷 自序「心」天方夜譚的創造與源起第一部 不足 導言 具有傳奇故事性的科學第一章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第二章 迷航水手 第三章 靈魂與軀體分家了 第四章 被一條怪腿糾纏的男子 第五章 天生我手必有用第六章 「割」劇魅影 第七章 麥貴格的平準眼鏡第八章 左邊怎麼不見了 第九章 謊言不侵的世界 第二部 過度 導言 生命中無法承受之豐沛 第十章 鬼靈精怪的小雷 第十一章 幸得愛神病 第十二章 失去現實感的人 第十三章 是誰,又有什麼關係? 第十四章 千面女郎第三部 神...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