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獨創!領導創造性人才的「交響樂團式管理」●
●領導學之父 華倫‧班尼斯譽為多年來讀過最好的管理書籍之一。●
如何領導創造性人才,奏出完美的管理樂章?為什麼組織內人才濟濟,卻績效不彰?
為什麼部門之間永遠只會互相責怪,卻找不出問題癥結?
為什麼團隊成員個個聰明,卻無法避免錯誤?更無法了解主管的苦心和洞見?
指揮家就像樂團的CEO,他不可能同時演奏所有樂器,卻必須帶領身懷絕技的演奏家們相互合作,才能造就偉大的演出。
指揮台上的觀點:‧與其要求下屬愚蠢的服從,不如傳達出更大的願景,邀請下屬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華。
‧激發員工的「全局意識」,才能讓人不只是對個人負責,也要擔任整體作品的主人。
‧透過聆聽來領導。當我們感受到領導者具備開放且接受性的傾聽力時,會貢獻出自己全部的潛能。
‧試著分辨哪些問題,部屬可以自行解決,哪些需要團隊合作。身為領導,要學會的是「信任」與「放手」,而非監督每一個細節。
‧別專注在修正「過去」的錯誤,要建構與形塑出充滿願景的「未來」。
這本書是個令人驚嘆的寓言故事。
一位身陷苦鬥中的企業經理人,如何透過交響樂團指揮的「傾聽領導」,獲取智慧與啟發,帶領員工尋找公司出路。
●這故事讓人驚訝地發現,樂團指揮和企業執行長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職業,卻需要共同的領導智慧。本書作者是世界知名的指揮家羅傑‧奈倫伯格(Roger Nierenberg),透過解釋交響樂團內部運作的規律,揭開做一位成功領導者的秘密,教會領導者如何使一群「具有專業技能、能夠自我激勵」的個體團結一致,奏出最完美的樂章。
本書特色1.書中描繪辦公室內部會議的爭執、鬼打牆般的對話與困境,令人熟悉,因為每段情節都會在現實中真實上演。
2.作者在架構故事時,以大量的真實經驗為基礎,特意選擇在不同企業或組織中重複發生的共同問題,加以闡述。
作者簡介:
羅傑‧奈倫伯格(Roger Nierenberg)
國際知名、廣受讚揚的指揮家,曾與不少世界頂尖樂團合作,在美國及歐洲巡演。1995年,羅傑創辦互動式「交響樂團式管理策略」計畫,為全球各企業與樂團提升領導效能、團隊精神、溝通和協調等議題,迄今全球已超過150家頂尖企業深受其惠,包括: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英國廣播公司(BBC)、倫敦愛樂樂團(London Philharmonic)、法商萊雅集團(L'Oreal)、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萬事達食品(Master Foods)、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百事可樂(PepsiCo)、輝瑞(Pfizer)、星巴克(Starbucks)、聯合利華(Unilever)等。
譯者簡介:
黃小萍
曾任出版社編輯、Discovery頻道節目翻譯、荒野保護協會副祕書長及國際事務部主任,目前從事口譯及筆譯工作。譯有《手斧男孩》、《發燒地球200年》、《失控的進步》、《追蹤師:松林少年的追尋》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何康國(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徐光宇(統一星巴克公司總經理)
謝孟蕊(東吳大學音樂學碩士、光仁中學音樂班教師)音樂專業審定
國際讚譽
‧絕對原創!驚人又有創意,本書內容和他的音樂一樣驚豔動人。這是我多年來讀過最好的管理書籍之一。
──領導學之父 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這是個美麗的寓言故事。書中傳達出羅傑‧奈倫伯格對於領導人群與組織獨有的洞見與天賦。」
──史考特希金(Scott H. Heekin-Canedy)紐約時報總裁兼總經理
‧「羅傑‧奈倫伯格撰寫出一部令人愛不釋手、充滿洞見的好書,書中示範了一群藝術家如何能齊聚一堂,創造出極具說服力的整合式音樂表達。奈
倫伯格不僅是天賦異秉的音樂家,也是在音樂和其他領域上,教導共同合作藝術的大師。」
──葛蘭‧狄克特洛(Glenn Dicterow)紐約愛樂首席
‧「這個獨具轉變力的故事和其中隱含的祕密,將使各個領域的領導者深受啟發。」
──保羅‧賓德(Paul Binder)紐約大蘋果馬戲團創辦人、藝術總監
‧「多年來,我看著羅傑‧奈倫伯格與其共同合作的領導人,透過音樂與管弦樂團為比喻,為領導力和團隊合作施展魔法。他非常善於和廣大的群眾分享
經驗。這是一本具有娛樂性,也充滿啟發性的書,書中透過一位企業領袖和指揮家之間的寓言故事,傳達了領導力的許多重要課程。」
──大衞‧內德勒(David A. Nadler)威達信保險集團副總裁
‧「奈倫伯格是指揮台上的老手,也是會議室中的老將。他以鮮活、全然原創且非常實務的方式,為領導力的神祕面紗揭露曙光。《指揮台上的管理
課》令人驚豔無比。」
──約翰‧大衞‧曼恩(John David Mann)《The Go-Giver》作者
名人推薦:名人推薦
何康國(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徐光宇(統一星巴克公司總經理)
謝孟蕊(東吳大學音樂學碩士、光仁中學音樂班教師)音樂專業審定
國際讚譽
‧絕對原創!驚人又有創意,本書內容和他的音樂一樣驚豔動人。這是我多年來讀過最好的管理書籍之一。
──領導學之父 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這是個美麗的寓言故事。書中傳達出羅傑‧奈倫伯格對於領導人群與組織獨有的洞見與天賦。」
──史考特希金(Scott H. Heekin-Canedy)紐約時報總裁兼總經理
‧「羅傑‧...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全盤皆錯
我的會議開始失控……
「幫幫忙,」莎拉氣憤地喊著:「我不懂為何要花這麼多時間發展這項新產品,尤其我們明知客戶根本不感興趣。我們手上的研究資料顯示,這根本不是他們想要的東西。」
我看得出來瑞克就要失控了。「看看窗外,莎拉,」他大喊:「沒人告訴過妳經濟情勢轉變了嗎?客戶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妳的資料在表面上很清楚,但妳不是我們這些直接與客戶對談的第一線業務員。看看我們的數據。」瑞克揮舞著他面前的文件。「他們連以前最愛的產品都不買了。要存活下來最好的辦法是介紹新產品。」
莎拉語帶諷刺地挖苦道:「如果業務部能適當執行現行的產品計畫,就能產生足夠的成果。」
我注意到麥爾坎很想加入這場爭論,於是請他介入。「光問他們想要什麼是不夠的。我們得知道要推出什麼才能讓他們急著想買。」
麥克插話:「等等,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們花十年發展出驚人的產能,持續製造低成本高品質的產品。別開始打算要換成昂貴的新產品。在現在的經濟情勢下,除非客戶負擔得起,否則他們什麼也不會買。別忘了這一點。」
艾森反問:「沒錯,但我們是否善用了現有新科技的優勢?我們有些值得發展的創新想法,只要業務部和行銷部別老是否決就好。」
我見識過這種在會議中爆發的爭執,行銷、業務、策略、生產和研發等各部門主管,互相攻擊,緊咬著彼此不放。現在我得阻止它發展下去,因為我知道他們的爭吵很快就會變調。
「大夥兒冷靜點。這種爭吵有害無益。」
這是我擔任這個「問題單位」主管的第二個月了,但我似乎還無法促使團隊有所進展。總裁聘用我時,給我的任務是扭轉目前業績下滑的趨勢,使公司能夠重新站在獲利的一方。最初這使我很興奮,因為這些資深高階經理人將成為我的團隊。
我在過去二十五年中領導過大大小小的團隊,他們全都展現出超乎預期的表現。現在是我把那些成功經驗帶到這群領導菁英團隊的機會。當時我很有信心,認為這是個具有起死回生能力的團隊,他們只是缺乏強勢的領導。我急切地想證明我可以領導我的單位,讓公司再創高峰。
然而,我很快就發現這個團隊的表現,和我過去帶過的團隊截然不同。雖然這些專家都擁有技術,卻也因為分歧的專業領域而耽溺在獨特的態度中,因此不論討論什麼議題,總會不斷爭吵、衝擊彼此。這麼聰明的一群人,但對彼此間的共識盲目得驚人,或者說他們根本不想承認彼此有達成共識的可能。
「這個議題一定要有所進展。」我在又一次毫無成果的產品發展會議後宣布。
「這一週我將安排時間與各位一對一會談。我想聽到所有的觀點,然後一勞永逸地達成決議。」
我在專業生涯中發現,若能把問題拆解到最基本的元素,往往能在最後找到解答。事實上,我一直很享受為錯綜複雜的事物整理出秩序的挑戰,這就像拼圖一樣,整理各種奇形怪狀的碎片,找到它們所屬位置的過程,能使我得到極大的滿足感。但是在這麼大的公司裡,大部分碎片並不在我伸手可及之處,所以我得仰賴團隊成員負責把碎片歸位。這顯然不是一人能完成的工作,但我也開始懷疑這個團隊是否有能力完成這幅拼圖。
儘管我心存懷疑,隔週與部門主管的個別會面卻進行得相當順利。每個主管對該單位日常問題與難題的處理能力,讓我印象深刻。我也感受到他們對於超越季目標的野心,獲悉他們關切的重點,以及他們對公司未來的看法。聽過各方面的觀點後,我深信自己能使他們達成共識,找到團隊合作的最佳方式。
我在下一次的團隊會議中,感謝每個人提供的有效回饋,也向他們保證我會仔細傾聽。接著我宣布新的作戰計畫,將每位主管需要執行的行動攤開來。我甚至詳細將過程描繪成圖表,因為讓他們了解這個計畫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我結束說明時,室內一片沉寂。於是我推測說明會過程很順利,因為在提問時,沒人有問題。成功了!團隊總算扭轉頹勢,我們現在可以朝著清晰的計畫前進,這使我鬆了一口氣。
但接下來幾週,我的期待再度轉為挫敗,因為我逐漸察覺到每位主管,依舊只持續專注於自身部門的成功。跨部門間的合作狀況並未較先前有所改善。大家都很努力工作,但卻像是戴著眼罩般盲目地前進。儘管我已盡了最大努力,依然毫無進展。
接著,出現晴天霹靂的一擊,老總來電。
第九章 個別觀點
當我出現在大師的門口,他已經準備好了,正在等我。
「今天我建議你在排練期間,換到不同的座位去坐坐。」他說。
「坐在不同的位置?」我已經習慣了坐在特定的位置,因此並不是很想換座位。
「我該在什麼時候換位置?」
「在安靜的時候。試著別打擾到任何人。去找另一張沒有人坐的椅子,從那裡聆聽。」
「你為何建議我這樣做?」
「我認為你會對在不同地方,樂聲聽起來有多麼大的差異,感到很驚訝。音樂家喜歡說我們是用耳朵來觀看,我希望你能從不同樂群的觀點來體驗交響樂團的演奏。」
「你說用耳朵來觀看,這是什麼意思?」
「想想我們平日是如何使用我們的眼睛。我們用眼睛來發現周遭世界,界定我們在空間中的位置,察覺周遭發生的事情,以及判斷自己該如何行動。在音樂中,這些功能都是透過耳朵來執行。不妨先照著我的話做,你很快就能領會我的意思。」
我正要提出另一個問題,他突然站起身來,禮貌地邀請我到舞台上。果然,我聽見雙簧管吹出A音,顯示交響樂團正在調音,排練已經開始了。我跟著指揮走出他的梳妝室,他走向指揮台時,我拿起一張椅子擺在交響樂團的後方,坐在法國號身後。
排練隨即展開,而我立即明白大師說得沒錯。我果然能用耳朵來觀看,也或許觀看*不到*。我太習慣從中提琴區聽到的聲音,新的位置使我感到頓失方向,一片混亂。弦樂到哪裡去了?他們聽起來既遙遠又沉悶。我花了幾分鐘才從這個位置建構出新的現實,得知各種不同的聲音會從哪裡傳來。
我也注意到法國號所吹奏的音樂,和我習慣聽到的聲音大不相同。他們的第一個樂句只有一個音符,不斷重複著同樣的律動。四位音樂家中只有兩位在演奏,這對我來說,也覺得很奇怪。接著,他們休息、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我開始感到有些不耐,這時他們又把嘴脣擺到了樂器上,四個人開始吹奏起來。他們的聲音逐漸增強,除了法國號,我完全*聽不到其他聲音*。法國號在演奏時,就連喇叭和鼓聲都幾乎聽不見。
當指揮停下樂團的演奏時,我從法國號區溜開,沿著樂團外圍來到低音提琴區。我發現這些樂手全靠在高腳椅上,因為他們的樂器實在太龐大,他們根本無法坐著演奏。於是,我決定一起站著聆聽。他們連一個音都還沒開始演奏,對我來說這已經是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了。
第一章 全盤皆錯
我的會議開始失控……
「幫幫忙,」莎拉氣憤地喊著:「我不懂為何要花這麼多時間發展這項新產品,尤其我們明知客戶根本不感興趣。我們手上的研究資料顯示,這根本不是他們想要的東西。」
我看得出來瑞克就要失控了。「看看窗外,莎拉,」他大喊:「沒人告訴過妳經濟情勢轉變了嗎?客戶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妳的資料在表面上很清楚,但妳不是我們這些直接與客戶對談的第一線業務員。看看我們的數據。」瑞克揮舞著他面前的文件。「他們連以前最愛的產品都不買了。要存活下來最好的辦法是介紹新產品。」
...
目錄
第一章 全盤皆錯
第二章 加不起來
第三章 音樂的主人
第四章 窠臼
第五章 傾聽
第六章 僵局
第七章 完整的故事
第八章 死胡同
第九章 個別觀點
第十章 指揮台上的觀點
第十一章 信心喊話
第十二章 傾聽為要
第十三章 鉅細靡遺不必要
第十四章 極簡才是上策
第十五章 當個領導人,別當啦啦隊
第十六章 分享
第十七章 音樂課
第十八章 大師
致謝
第一章 全盤皆錯
第二章 加不起來
第三章 音樂的主人
第四章 窠臼
第五章 傾聽
第六章 僵局
第七章 完整的故事
第八章 死胡同
第九章 個別觀點
第十章 指揮台上的觀點
第十一章 信心喊話
第十二章 傾聽為要
第十三章 鉅細靡遺不必要
第十四章 極簡才是上策
第十五章 當個領導人,別當啦啦隊
第十六章 分享
第十七章 音樂課
第十八章 大師
致謝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