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300萬冊的小說《修正》出版20年後
「美國偉大小說家」 強納森.法蘭岑 最新力作
《紐約時報》、《紐約客》、歐巴馬、歐普拉推薦
囊括各大重量級媒體年度選書
《大西洋月刊》讚嘆這是自「世紀小說」《自由》後:「法蘭岑至今最好的作品!」
一個1970年代勤懇保守的中西部家庭,
一群在反越戰文化浪潮中追求自我的青年世代。
虔誠善良、思想新穎、受人喜愛
樂觀助人的信念在歲月中被尊嚴、憤怒與孤單所取代
兩代人在十字路衝突、徬徨,
一家人在傷害中尋不到和解與愛,
幸福,如何在復活節到來?
「讓人讀到心碎。」——《紐約時報書評》
「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天才。」——英國《衛報》
「他讓我們想起最初追讀小說的真正樂趣。」——《時代周刊》
各大媒體年度選書
● 歐巴馬(Barack Obama)年度選書 ●《Slate》年度選書 ●《Vulture》年度選書 ●《Vogue》雜誌年度選書 ●《衛報》年度選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選書 ●《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獨立報》年度選書 ●《聖路易快報》年度選書 ●《聖路易電郵報》年度選書 ●《時代》雜誌年度選書 ●《出版者周刊》年度選書 ●《柯克斯書評》年度選書 ●《Newsweek》年度選書 ●美國國家廣播頻道年度選書 ●Literary Hub文學網年度選書 ●Bookpage書評網年度選書 ●《歐普拉日報》年度選書
■故事簡介
1971年底,芝加哥郊區白人為主的富裕小鎮「新展望」正準備迎接聖誕節。鎮上教會副牧師、四個孩子的父親羅斯.希爾布蘭特在將12月23日將臨節這一天,和一位新寡的女教友單獨去南區分發物資。但氣象預報即將會有極惡劣的天氣。
新展望鎮的「十字路」是鎮上教會所屬的青少年團契。負責人原本是羅斯.希爾布蘭特,三年前他因故遭排擠,現在由年輕資淺的安布羅斯接替職務。在羅斯安排與女教友獨處四個小時的同一天,羅斯的太太瑪莉安則去秘密會見她的心理醫師,因為她隱藏了20年的秘密最近強烈困擾她;羅斯的大兒子克藍也在這一天從大學返家,他剛辦理退學,準備對抗父親的旨意赴越南參戰;老二貝琪是高中校園的人氣女王,為了迷戀的樂團加入了曾經羞辱父親的團契;學霸老三裴里惹上藥物麻煩,他給自己的聖誕禮物是:想成為全新的人;至於9歲的老么,他正旁觀著這個家庭陷入的危機……一連串風暴,從小鎮的「十字路」展開。
■關於本書
暢銷300萬本的重量級長篇小說《修正》出版20年後,強納森‧法蘭岑推出全新長篇《十字路》──拋開炫技的寫法,重返1970的後嬉皮年代,寫出對美國、對世代改變最深刻的觀察。《大西洋月刊》讚嘆這是法蘭岑至今最好的作品!
這本書是法蘭岑的第六本小說,他曾半開玩笑地說第六本小說會是他的最後一本。這話也隱含了對作品的重視度,他在這本書中透過希爾布蘭特一家六口在迎接聖誕節前夕時,每個家人各自面臨生活問題、發展到隔年復活節崩壞成災、尋找救贖的故事,法蘭岑同時描寫了一個1970年代典型教會青年團契「十字路」,透過這個反映青年反正搖滾文化崛起時代的組織,寫出50年前美國嬰兒潮世代所引領的社會改變與意義。
書名《十字路》來源,是主角羅斯年輕時就心儀的藍調傳奇音樂人羅伯・強生(Robert Johnson,1911-1938)的一首歌〈十字路藍調〉,這首歌曲在1968年被英國Cream樂團重新編曲演唱,成了搖滾樂版的〈Crossroads〉,此曲也從此聲名大噪。教會組織「十字路」不僅是信仰的符號,也是舊時代沒落、新文化崛起的標誌。
法蘭岑被公認的寫作天分就在於他能創造深刻生動的角色,將其置入清晰的社會全景裡,發展成磅礡有力的故事。《十字路》成功捕捉美國1970年代在宗教、族群、性別、音樂、社會文化各各層面的變化,從一個家庭出發,寫活人物、寫盡生活,讀完你會對這一家人共鳴同情,從而理解時代動盪如何讓美國分裂至今、讓最初的理想在十字路徘徊。
■主要人物介紹
羅斯・希爾布蘭特 美國芝加哥近郊新展望鎮的教會副牧師,與妻子育有四個孩子,創辦了教會青年團契「十字路」,後因故遭到年輕人抵制,黯然離開。
瑪莉安・希爾布蘭特 羅斯的妻子,早熟能幹的都會女子,曾遭感情背叛,嫁給羅斯後是盡職的家庭主婦,內心始終自責這段婚姻始於一場欺騙。
克藍・希爾布蘭特 羅斯和瑪莉安的長子,在芝加哥念大學,被道德感驅使準備去越南參戰。
貝琪・希爾布蘭特 羅斯和瑪莉安的長女,高中校園的人氣女王,愛上組樂團的譚納。
裴里・希爾布蘭特 羅斯和瑪莉安的次子,聰明過人,對信仰人生問題焦慮不安,有吸毒問題。
賈德森・希爾布蘭特 羅斯和瑪莉安的么子,9歲,總跟著二哥裴里。
艾瑞克‧安布羅斯 「十字路」負責人,作風自由派,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法蘭西斯‧卡崔爾 羅斯擔任主日禱告的地方教會裡的教友,丈夫出意外去世後,回到新展望鎮,育有12歲孩子賴瑞。
布萊德利・葛蘭特 汽車銷售員,瑪莉安的第一段感情對象。也是造成她創傷的人。
譚納・伊文斯 藍調樂團主唱,貝琪心儀的對象。
作者簡介:
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
1959年生,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聖路易市,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瑞典人。1981年從斯沃思莫學院(Swarthmore College)畢業,主修德文。1979-1980年,通過韋恩州立大學設立的「去慕尼克讀大三」合作項目,曾到德國留學。1981-1982年,獲歐布萊特獎學金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
1996年,出版過兩本小說的法蘭岑在《哈潑》(Harper'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自尋煩惱〉的隨筆,表達其對文學現況的惋惜,引起矚目。他的第三部小說《修正》(2001)出版後,遇上了911事件,這本書在人心惶惶的美國當時成為話題、好評如潮,並獲頒美國國家圖書獎。2010年8月底,法蘭岑出版第四本小說《自由》,登上《時代》(Time)雜誌的封面人物,被譽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這本書則被評價為「世紀小說」。
法蘭岑 至今共出版6部小說,新作《十字路》出版於2021年,距離他上一本解析網路文化的長篇《純真》(2015)已經過了6年。《十字路》故事背景是1970年代,而他預計將再寫下去,讓故事發展到現今當下的美國。此外法蘭岑出版過5部非虛構作品,其中《如何獨處》、《到遠方》、《地球盡頭的盡頭》都有中文版。
因為熱衷賞鳥,2008年起法蘭岑擔任「美國鳥類保育協會」(American Bird Conservancy)協會成員,並因為其對鳥類保護的貢獻,獲得非營利生態組織「Euronatur」頒獎鼓勵。
得獎紀錄
除了以《修正》(2001)獲頒美國國家書卷獎,法蘭岑還曾獲頒:
・1988 懷丁作家獎(Whiting Writer's Award)
・1996 入選Granta雜誌最佳美國青年小說家(Granta's Best Of Young American Novelists)
・2001《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書籍(New York Tim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2010《時代》雜誌百大人物、John Gardoner小說獎,入圍國家書評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
・2012墨西哥卡洛斯富恩提斯文學獎The Carlos Fuentes Medal awarded
詹姆士泰德布雷克紀念獎(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Award)
中心地帶文學獎(Heartland Prize)e
德國世界文學獎Die Welt Literature Prize
匈牙利布達佩斯大獎The Budapest Grand Prize,
・2020 猶他大學環境與人文關懷獎(Utah Award in the Environmental Humanities)
譯者簡介:
林少予
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台大圖書館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副刊編輯、政治記者、中時電子報副總經理、聯合報政治記者、聯合報駐紐約特派員、世界日報舊金山分社總編輯。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法蘭岑至今最好的作品。」——《大西洋月刊》
「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天才。」——英國《衛報》
「法蘭岑毫無疑問是美國在世作家中最偉大的。」《每日郵報》
「這個覆蓋著柔軟、焦糖蛋白色澤的70年代故事,我讀得心都碎了。《十字路》是法蘭岑寫過最溫暖對人性最體貼也是在意象與探索上最強烈的一部作品。」——德懷特.加納,《紐約時報書評》
「法蘭岑就是那種罕見物種:既是自成一格的小說家,又是這個時代的暢銷作者。」——《標準晚報》
「他的小說滿溢著幽默與智慧。」——《決選名單》
「極其傑出的美國經典……法蘭岑以小說叩問善與義的信念無可動搖。」——馬克.阿蒂塔基斯,《今日美國報》(四顆星滿分)
「這本書是法蘭岑的顛峰之作,豐富的角色,衝突與情節走向……能寫成這樣真是奇蹟。」 ——羅伯特.麥瑞爾,美聯社
「太棒了……藉由瑪莉安這個角色,法蘭岑提醒我們他實際上也在描寫女性怒火的優秀作家之列……強納森.法蘭岑確實是同世代作家中數一數二的傑出小說家。《十字路》準備好了,並摩拳擦掌要證明這點。——康斯坦斯.葛拉迪,《輿論》
「法蘭岑在他的書裡投注了諸多龐大想法,在本書中,他著重描述了家庭責任、自我、神、國家、同胞等議題,同時深入刻劃角色的感情、經驗、欲望……法蘭岑引融歡娛與刺骨之痛為一,時不時在你意想不到之處迎來令人振奮的高潮——一言蔽之,化境。」——《柯克斯書評》(重點書評)
「法蘭岑帶來一本通盤檢驗1970年代早期文化更迭的煌煌鉅作,聲勢浩大、技藝精湛。透過劍拔弩張的人際張力,法蘭岑展現了他營造懸念的不凡能力。難以抗拒的一本書。」——《出版者周刊》(重點書評)
「法蘭岑嫻熟於描繪無止盡的世代衝突……這本傑作生動地捕捉了每個角色的內在衝突,面對社會期待的回應與反映,同時法蘭岑熟練地探索家庭生活的核心成員如何逐漸裂解,終至巨變,並挖掘家族紐帶之下埋藏的豐富的礦藏。」——《書目雜誌》(重點書評)
「法蘭岑以美國的心臟地帶,作為傳統價值與社會變遷正要發生的舞台……他敏銳地察覺到,正是理解與包容,定義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掙扎,並令人驚豔地刻畫出這些想法。」——《圖書館雜誌》(重點書評)
「法蘭岑從不讓人失望……他的洞察力入木三分,透過鞭闢入理的句子傾洩而出……我等不及要讀下去會發生什麼事。」——Bookpage書評網(重點書評)
「《十字路》引人注目的風格以及與對暗潮洶湧的家庭不倦的描寫,帶有明顯的法蘭岑風格,它代表的進步不容忽視……這是個對道德生活複雜性的檢視,令人激賞。」——榮恩.查爾斯,《華盛頓郵報》
「這本小說是顆充滿趣味的炸彈……沒有幾位作家夠得上法蘭岑一半有趣,像他這樣把人性的矛盾用充滿娛樂的方式寫出來。」——蘿倫.麥卡琳,《Vogue》
「充滿靈魂,有趣,觀察卻又如此鋒利,教人痛苦……」——麥可.厄普丘奇,《西雅圖時報》
「《十字路》反覆縈繞在選擇帶來的後果與影響,尤其是那些自私的選擇……這部光芒萬丈的小說,將成為我們文學重要支柱的開端。」——漢彌爾頓.凱恩,《歐普拉日報》
媒體推薦:「法蘭岑至今最好的作品。」——《大西洋月刊》
「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天才。」——英國《衛報》
「法蘭岑毫無疑問是美國在世作家中最偉大的。」《每日郵報》
「這個覆蓋著柔軟、焦糖蛋白色澤的70年代故事,我讀得心都碎了。《十字路》是法蘭岑寫過最溫暖對人性最體貼也是在意象與探索上最強烈的一部作品。」——德懷特.加納,《紐約時報書評》
「法蘭岑就是那種罕見物種:既是自成一格的小說家,又是這個時代的暢銷作者。」——《標準晚報》
「他的小說滿溢著幽默與智慧。」——《決選名單》
「極其傑出的美...
章節試閱
3.
貝琪那天早上天沒亮就醒。這是假期的第一天。過去幾年這一天都是睡覺天,但是今年一切都不同了。她躺在黑暗中,聽著電熱器嘶嘶作響,熱管裡的碰撞聲,就好像第一次感覺到這屋子在冰冷早晨提供的溫暖舒適。同樣也多虧了這寒冷的日子,否則她怎麼能享受這溫暖舒適。這兩件事就像雙唇一樣不可分。
昨晚之前,她都認為親熱不是必需的活動。過去五年來,她身邊的朋友沒有一個人沒有親熱對象,她還認識一些據稱已經跑回本壘的女孩,但她並不覺得自己沒經驗有什麼可慚愧的。那種恥辱只是為女孩們設的陷阱,以為不依男孩期待而行事,那麼連最漂亮的女生也會人氣下滑。就像雪莉姨媽說的:「妳看貶自己,這世界也會同樣看貶妳。」貝琪不去迎合別人取得人氣,但是當她開始受歡迎時,她卻發現自己天生就懂得操弄,知道怎麼讓自己比別人更受歡迎。和運動員校隊上床,則顯而易見是條死路。但她沒想到陷入愛河那麼甜美,沒想到自己還想陷得更深,也沒想到事後獨自躺在床上她會感覺整個人都變了。
窗外的天光有意無意地亮起來,映出書桌上方的艾菲爾鐵塔海報有點單調、那是雪莉留給她的有香榭麗舍大道的水彩畫。畫的後面是她十歲生日時父親讓她挑選的壁紙,當時她還太小,不知道此後這小馬圖案將永遠跟著她。灰濛濛的晨色中,那壁紙看起來還可以忍受。天空烏雲密布,這正是她希望經過昨晚生命變得不再懞懂後出現的天氣。太陽不出現便無從標記時間,時光刻度不移她就不須走出被親吻的那一刻。
她父母臥室,和她的房間相隔一扇門,鬧鐘響聲,在她聽來已經不是早晨催人的殘酷聲音,而是對今天一整天可能性的承諾。當她聽到父親刮鬍刀的微弱嗡嗡聲和母親在走廊上的腳步聲,她訝異為什麼今天之前她從未發現平凡生活原來這麼珍貴,她多幸運成為這個平凡生活的一部分。有那麼多的好人,其他的人很好,她自己也是好人。她要對全人類好。
她等著那輛全家用車在車道上啟動後發出轟隆聲,等著母親上樓梳妝,之後才下床,因為她想在那件事後延長孤獨感。她將雪莉買給她的日本絲袍帶子綁好,打著赤腳無聲地走到一樓浴室。此刻坐著尿尿的這個人,是個被男人親吻過的女人。她擔心這種變化從外表看不出來,就好像心裡覺得重要的事外表看不出來一樣,因此,她避開鏡子,不去看鏡中那個人的眼睛。
空氣中殘留著吐司和雞蛋的味道,她沒有進廚房,走上樓回到房間。她的肚子好像有一千件事要一起做一樣紛亂攪動著,實際上她唯一想做的就是告訴別人她被親吻過了。她想先告訴她的哥哥,但他還沒有從大學回家。她站在房間靠大門的那一側窗邊,看著一隻松鼠憤怒地追趕另一隻慌忙爬上橡樹的松鼠。可能是橡實被偷了,或者被偷走的只是她的心神。她肚子裡的緊張感,有一部分是偷竊造成的腎上腺素發作。有一會兒,那隻侵略者松鼠似乎願意和解,但隨後衝突升級:兩造沿著樹幹上下追逐,接著水平追逐,然後縱身一躍跳進了車道邊的灌木叢。
她想知道他醒了沒、他在想著她嗎、他是不是後悔了。
門外,賈德森一邊和她母親講話,一邊準備著糖餅乾。貝琪不喜歡這些家庭手工活動,有個兄弟喜歡做,她很感激;尤其是在十二月,她母親必須挑起維護某些傳統的重擔,例如做聖誕樹造形的糖餅乾和拐杖糖,這是她為他們家發明的傳統。貝琪看得出來,假期對母親來說還是家務勞動;而她要做好事的新感覺,多少還是停在抽象層次,明明去廚房坐著幫忙就是做好事,但她就是不想。
她的取代方案是穿著最好看的褪色牛仔褲,並帶著申請大學的資料到客廳(她唯一主動避免的人是裴里,不過他中午之前不太可能出現),坐到聖誕樹旁的扶手椅上。裝飾聖誕樹是母親的另一項工作。那氣味讓她回想起她和克藍還是孩子時,會為了聖誕樹下堆起禮物而感到亢奮,然而現在她老多了。窗戶上的光線比過去陰沉,製作餅乾的聲響遠得有點奇怪。她彷彿坐在某個更北的地區、一個可以聞到針葉樹的地方。接吻的餘波還在震盪,她似乎從一個高點、高到可以看到地球曲面的地方看著自己,那是個新的三度空間世界,從她坐著的扶手椅向各個方向擴散。
她申請了六所大學,其中五所是昂貴的私立學校。十月這段時間,是各大學簡介最能給人浪漫想像的月份,琳瑯滿目的加味承諾,承諾她擺脫不再需要的家庭和一所她已經窮盡所有社交機會的學校。但是她發現了十字路,這減緩了她渴望離開新展望鎮的焦急。現在,當她打開申請資料時,她發現親吻已經大幅度縮短到未來的距離。除了即將來臨的日子,其他一切都無關緊要。
請描述一位你仰慕的人或曾經啟發過你的人。
她拔開齒痕還在的BIC原子筆筆帽,在螺旋裝訂的筆記本上寫字。今天早上她覺得自己挺直但略肥的筆跡很幼稚。她把寫好的字槓掉,試著寫出更瘦、更前斜,更像是前一天晚上在葛羅夫餐廳後面停車場的那個自己。
我最欣賞的人是
八歲之前,我一直和家人住在印第安納州南部。我的父親是兩個小鄉村教區的牧師。那是個鄉下農業區,但是有森林和溪流。我和哥哥克藍經常一起去探索。克藍與大多數的哥哥不同,他絕不會不耐煩我跟著他。他什麼都不怕。如果蜜蜂騷擾我,他教我要站著不動。他喜歡各種生物。提到動物的時候,他總是用「生物」這個詞。他對所有生物都好奇。有一天,他抓起一隻大蜘蛛,讓牠爬在他身上,然後問我可不可以把蜘蛛放在我的手臂上。我因此學到,如果人不威脅蜘蛛,蜘蛛就不會咬人。有一次,他跑過一段浮在深水小溪上的原木,成功渡溪,如履平地。他還示範坐在原木上,慢慢移動過溪的方法。我知道大多數哥哥要是能不理會妹妹,都會很高興,但克藍不是。他有一副棒球手套 ...
疲憊讓她沒辦法寫下去。她的文章讀起來頗幼稚。她一度認為,如果寫點關於哥哥的事,不僅會吸引校方,而且要她解釋仰慕克藍的原因也不難。但是今天早上這種感覺卻不見了。其中一個原因是克藍在感恩節假期回家時告訴她,他在香檳市交了女朋友,那是他的初戀。克藍還交代她要嚴格保密。她應該單純地替他高興,但她其實感覺被忽略。在這件事之前,儘管年紀比較輕,但她無論在見識或社交生活上都比哥哥豐富。
克藍高中時期的朋友,大多是老古板型的人,眼鏡鏡片上會有頭皮屑、體味很重的那種。他沒辦法擴大交友圈,她也只能惋惜;但他聲稱不羨慕她,對她們那群社交忙人只有「社會學」的興趣。每到星期六她都很晚回家,回到家總是看到他房門下的光。如果她敲門,他會把正在讀的書或是正在破解的科學問題放在一邊,聽她講外面那個傳奇繁盛的卡美洛(Camelot)小故事。他儼然自己是家中唯一聽得懂她故事的人,對她的朋友總能說出一針見血的評論,表面上她聽完不當一回事(「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私下承認他的判斷恰如其分。他尤其看不起她認識的一些男生,例如一直約她出去的肯特・卡杜奇。根據克藍的說法,肯特曾在更衣室霸凌克藍的朋友萊斯特。那是她十年級時的事,有一天午餐時她走過去,在他的球友們面前告訴肯特,她永遠不會和他出去,「因為你欺負人,是個混蛋。」儘管肯特依舊在人前用濕毛巾打萊斯特的屁股,但貝琪敏銳地察覺他們的關係已經改變,帶頭的那一層人開始微妙地疏遠肯特。她很想向克藍報吿這個成就,但她知道他鄙視階級制度本身多過成員。而且,他從沒施壓力希望她退出,好像默認那是她擅長的領域。她多麼感謝啊!這是她知道他愛她的一百種方式之一種。有時候,她在他的床上打瞌睡,醒來發現身上溫柔地蓋著一床被子,克藍則在床邊的地毯上睡著。要不是她非常確定克藍做的每件事都是好的、是對的,她可能會擔心他們之間情誼有點怪,他們幾乎像已婚一樣親近,這並不健康;而且她也不像多數妹妹那樣,討厭哥哥的竹竿身材和坑坑疤疤的青春痘臉。
就算他離家上大學,依舊然是指引她方向的明星。有時候她覺得必須參加一些沒有父母監護的放縱派對,因為這種派對沒有高二、也幾乎沒有高一生受邀。原則上,克藍比她父母更討厭這種排他聚會。父親對她溫柔說教,要她小心那些人不像她一樣幸運,母親則說她擔心女兒變得太自以為是,但克藍才懂她,對她而言,重要的是要成為萬事萬物的中心。「請小心,」他說,「別忘了你比那群人加起來更好。」她是全校啦啦隊選拔得票最高的人,因此,雖然只是初中生,卻在派對上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也自動成為啦啦隊的共同隊長。如果她抱怨音樂聲稍大,那麼,就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抬起唱針,換上一張桑塔納(Santana)專輯。但是搞砸的壓力仍然很大,要不是克藍警告過她大麻對大腦的長期影響研究還不算很完善,她可能無法拒絕朋友遞給她的那兩口大麻菸。在那次惡名昭彰的布萊菲爾德家的新年聚會上,後院積雪上有酒醉的嘔吐物,地下室上演著噁心的「真心話大冒險」,要不是她透過克藍的眼睛看穿了二十歲、對她緊追不捨的崔普・布萊菲爾德,她可能就和他到樓上去了。
布萊菲爾德家的派對是她最後一次參加的派對。幾個星期後,她的姨媽雪莉去世,貝琪退出啦啦隊,更認真讀書。雪莉教會她,比跑趴更有成就的事就是留在家中讀一本好書,讓別人好奇她都到哪兒去了。她不再因為肩負啦啦隊的責任而豁免作家事後,便在皮爾西格大道的花店找到打工的機會。她的名氣夠大,這能確保她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至遭到遺忘。恰恰相反的是,她退出啦啦隊後,投射了一道讓每位留下的女孩變黯淡的光芒。雪莉送給她一件及膝的海軍藍美麗諾羊毛長大衣,放學後她穿著走在皮爾西格大道上,身邊只有最要好的朋友、她從七年級以來最好的朋友和忠誠的幫手珍妮・克羅斯。當那些滿載同齡人的車子經過時,她能感覺得到車上的人看著她們倆的感覺。用雪莉的話說就是,她們很神秘。
她強迫自己再拿起筆,並打算在午餐前完成一篇作文。
一個炎熱潮濕的夏日下午,我和克藍在一間農舍附近探險,農舍裡鏈著一隻兇惡的大型犬,連克藍也有點怕那隻狗。好吧,不知道什麼原因,那一天那隻狗沒有被拴上鍊子,牠跳過圍籬來追我,咬到我的腳踝,我摔倒了。要不是這時克藍追上來並開始與牠搏鬥,我的傷勢可能會更嚴重。等到農婦來營救我們時,克藍已經身受重傷。狗咬傷他的臉和雙臂,他縫了三十、四十、五十、四十針。還好,那隻狗沒有把他手臂咬瘸了或咬到動脈。直到今天,每次我看到他手臂和臉頰上的傷疤時,我記得他
總是做正確的事,不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
保護被欺負的小朋友 不怕霸凌(就像狗)
他讓我了解,生活中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比做
為什麼她寫的文章讀起來總覺得像個傻瓜寫的?她撕下討人厭的那一頁,廚房傳來預熱烤箱的味道。早晨正在溜走。她覺得那一頁的內容很糟糕,讓她綁手綁腳,很不公平,好像她不是,自己,不是那個把字放在那一頁的人。
母親這時出現了,提著一壺水到客廳。「哦,」她說,「妳起來了。」
「是的,」貝琪說。
「我沒有聽到妳起床。吃早餐了嗎?
她的母親穿著運動服,一件不成樣子的運動衫,鬆垮垮的人工合成纖維七分褲。貝琪覺得母親現在的樣子,就是她和姨媽差別的縮影。母親身材寬大,姨媽則始終很苗條,不可能有一件像母親身上的運動衫那樣的衣服。母親跪下為聖誕樹澆水時,貝琪轉開眼,避開她馬上就要露出來的腰肉。母親和雪莉另一個更悲慘的差別是母親還活著。雪莉每天要抽兩包契斯特菲爾德香菸維持苗條身材。
母親問她假期有沒有計劃什麼好玩的活動。
「我在忙申請資料。」貝琪說。「還有聖誕購物。」
「好吧,只要在六點前一定回到家就可以,那妳就還有時間準備去黑夫勒家的聚會。妳爸爸回家以後,我們就馬上出發。」
「我也要一起去?」
她的母親拿著水壺站了起來。「杜懷的客人都會帶全家一起去。當然,天主教徒除外。裴里和賈德森待在家裡,我不知道克藍什麼時候才會到家。」
「對不起——這是什麼樣的聚會?」
「為神職人員辦的開放日。去年是克藍跟我們一起去的。」
「我有說我要去嗎?」
「沒有。我現在就通知妳了,妳也得去。」
「嗯,很抱歉,但我還有其他計劃。我要去『十字路』的音樂會。」
她的眼睛還是避開母親,但可以想像她的表情。
「妳爸爸要是知道了會不高興的。如果妳堅持要這麼做的話,那等我們從黑夫勒家出來再去,我們八點半會回到家。」
「音樂會從七點半開始。」
「現在流行晚到,沒什麼關係。錯過一小時,大家都會在假期儘量維持像個樣子的和平氣氛,不會問太多啦。」
貝琪倔強地點了點頭。她有自己的理由,但不想解釋。
「妳的作文寫得怎麼樣了?」她母親問。
「還好。」
「如果妳讓我看妳寫些什麼,我倒是可以幫點忙。需要嗎?」
說這話的語氣更親切,用意是和好的橄欖枝,貝琪卻認為母親意在提醒:媽媽的寫作功力比較好;她母親覺得重要的事,她卻沒有一件擅長。「我在考慮,」她藉機反擊:「我要寫關於雪莉姨媽的事。」
這下母親僵住了。「我以為妳要寫關於克藍的事情。」
「這是一篇個人角度的作文。我可以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那是當然的。」
母親離開房間,窗戶上的光線稍微變亮了,貝琪很高興自己的善意依舊完好無損。母親不是壞人,她只是不知道貝琪的計劃比參加黑夫勒家的聚會好得多。
3.
貝琪那天早上天沒亮就醒。這是假期的第一天。過去幾年這一天都是睡覺天,但是今年一切都不同了。她躺在黑暗中,聽著電熱器嘶嘶作響,熱管裡的碰撞聲,就好像第一次感覺到這屋子在冰冷早晨提供的溫暖舒適。同樣也多虧了這寒冷的日子,否則她怎麼能享受這溫暖舒適。這兩件事就像雙唇一樣不可分。
昨晚之前,她都認為親熱不是必需的活動。過去五年來,她身邊的朋友沒有一個人沒有親熱對象,她還認識一些據稱已經跑回本壘的女孩,但她並不覺得自己沒經驗有什麼可慚愧的。那種恥辱只是為女孩們設的陷阱,以為不依男孩期待而行事,那麼連最...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