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們只能消極等待好運!
掌握「機緣力」就可以創造好運。「機緣力」讓你比別人更擅長創造好的機運,並且從中把握成功契機。
很多人都認為人生中的巨大轉捩點或者機會,是隨機出現的,自己無法掌控。那些成功的人士、企業、組織,就是比其他人更「走運」,好運和機緣力就是剛剛好發生在他們身上。這是真的嗎?或者,其實是有些人比別人更擅長創造機緣發生的條件,並且從中把握契機呢?面對看似隨機的各個事件,我們該如何將其中的「點」相連起來,進而改善人生呢?在本書中,克里斯汀.布胥解釋了機緣巧合並不只是隨機出現的運氣,如果你能夠培養並掌握「機緣力」,那麼你創造成功或改變人生的機率就會比別人高。
克里斯汀.布胥以科學方法解釋機緣力是如何開展,汲取生物學、化學、管理學、資訊系統,並且引用各行各業人士的案例,藉此勾勒出機緣力的運作狀況,並解說我們該如何訓練自己的機緣力肌肉,利用它將意外化為機會。布胥認為,一旦我們對機緣力有所了解,我們就可以成為機緣力的掌管者、運用者,從此,我們不再是被動地接收好運,而是可以把握、塑造、鍛鍊好運的力量。本書所提供的內容與練習,將會為你的想望帶來更好的果實。
機緣力的重點是看出別人沒看見的連結,以出人意料且有策略的方法將這些觀察結合起來,由此形成全新的契機。試想,如果牛頓沒有將蘋果掉落與重力這兩個點結合,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偉大成就。在今天這個時代,想要變得成功且快樂,不是要去試圖規劃所有事情。在一個我們難以預測明天會怎樣的世界中,我們能做到的最好狀態,就是接納出乎意料之外的環境條件,並盡可能運用人生的隨機性。
在《機緣力:創造好運的技巧與科學》中,克里斯汀.布胥按部就班引領讀者從理性及科學的觀點出發探索機緣力,其中充滿令人振奮的點子與實務技巧,為我們該怎樣培養機緣力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藍圖,將無法控制的因素轉化成可供我們利用的工具,不僅能使生命更加美好,工作、家庭等人生各個層面也都能變得更好。
【專文導讀】
洪瀞|《自己的力學》作者、成功大學副教授
【機緣力薦】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醫師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 / 爆文教練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精彩推薦】
「創造好運」竟然是一門人人都學得會的技巧?沒錯,這本書就是一張充滿洞見的指引藍圖。
——瓦基|閱讀前哨站
機緣力就是機會與緣分,機會來自於自己的努力與專業培養,緣分來自於自己的人際經營與環境文化,兩者具備將帶來人生無限可能,而這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同時擁有,讓好運如影隨形。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我們一生的路徑是由大大小小的選擇所構成,決策的品質決定了人生的品質。那些看似總是左右逢源、如魚得水的人,並不是純然的運氣好,而是為局勢發展的各種不同可能性上,幫自己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做出對的思維與相關行為上的準備。克里斯汀.布胥汲取跨領域的知識和經驗,輔以各界人士案例,明確解析出機緣力的運作狀況,令我讚嘆!也推薦給想要活出最好人生版本的讀者們,學會如何發揮最佳機緣力!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Serendipity這個字雖然美麗,卻給人捉摸不定的感覺。在尋覓機緣的路上,若採用了不合適的方法,任何努力都將是白費力氣。本書將帶領你洞察其中的關鍵,教會你借力使力的方法,讓美好的機緣離你愈來愈近。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各界好評】
克里斯汀.布胥在這本精闢的著作當中闡明了,運氣未必總是靜默不語。若能看出別人沒看見的事物,從不可能當中察覺高度可能,這樣的人所能達成的事和貢獻,絕非那些目光如豆的同事所能企及。就這個對效率與掌控上癮的世界來說,《機緣力:創造好運的技巧與科學》真的是一劑清新而有希望的解藥。
──丹尼爾.聘克(Daniel H. Pink),《時機與動力》作者
克里斯汀.布胥向我們呈現,理解機緣力如何運作,能夠改變我們生活及工作的方式。取材自最新的科學及真實的案例,《機緣力:創造好運的技巧與科學》實在是一本聰明、令人雀躍、且能改變你人生的書。
──亞利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全球共榮」(Thrive Global)創辦人兼執行長
克里斯汀.布胥所描述的機緣力思維,為什麼那麼重要呢?要能夠全面運用今日行動網絡世界所促成的可探索性與連結性,你必須善加磨練自己將「點」連起來的能力,以有創意亦有生產力的方式,將偶然巧合及隨機資訊的各點相互連結。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做到這件事,我在此大力推薦。
──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共同創辦人、《閃電擴張》共同作者
我們該如何為成功且有成就的人生開創機會呢?克里斯汀.布胥極有說服力地呈現,《機緣力》要談的絕不是盲目走運,這本書為我們所有人提供了既精彩又務實的指引。
──保羅.波爾曼(Paul Polman),聯合利華(Unilever)前執行長、IMAGINE共同創辦人
作者簡介:
克里斯汀.布胥(Christian Busch)
克里斯汀.布胥博士是創新及創業領域的專家,聞名國際。他是紐約大學全球事務中心全球經濟計畫的主持人,同時也在倫敦經濟學院教學。他是「有志領袖」及「沙盒網絡」的共同創辦人,也曾擔任倫敦政經學院創新實驗室的共同主持人,曾與世界各地眾多高級主管人員共事。克里斯汀.布胥目前輪流居住於紐約與倫敦兩地。
譯者簡介:
韓無垢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
章節試閱
導論
「我看過一些成功人士……他們完完全全相信,他們的成功是由於自己的聰明才智。對此,我感到很驚訝。我常常這麼說,好的,我也很努力,我也有些才能,但是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努力且有才能的人啊。……成功裡面有種因素是屬於機會的……屬於機緣的。而你會想看看,自己有沒有可能搞清楚,要如何將這種星塵魔法灑到其他人身上。」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
我們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未來,而且知道要怎麼達成自己的目標與志向。簡單來說,我們都喜歡有計畫。
規劃未來似乎是人類本有的欲望,這件事情幾乎反映在現代生活的每個層面上。組織、團體、政府以及我們每一個人,全部都是根據計畫、策略、設定的目標在安排自身的行動。我們會設定慣例、原則與程序──從設定鬧鐘到組織全國大選──來確保那些規劃能夠開花結果。
但是,我們真的在控制自己的人生嗎?除卻我們做的所有計畫、模型、策略以外,好像還有另外一項因素在作用著,那便是意料之外的「意外」(the unexpected)。事實上,意想不到的事件、偶然的相遇、看似奇怪的巧合,並不只是令人分心的小問題,或者是運轉良好的人生機器裡的小石頭。意外經常是一個關鍵性的要素,它是造成我們人生或未來變得大大不同的力量。
你也許也碰過意料之外的事,或許你是「湊巧」遇到你的另一半?或者「意外」找到你的新工作或新公寓?或者「偶然」碰上自己未來的共同創辦人或投資者?或者你曾經「隨機」拿起一本雜誌,卻發現裡面的內容剛好可以解決你目前面臨的問題?無論大或小,這些時刻是怎麼改變你的人生的呢?如果所有的事情全都依循計畫、按部就班達成,你的人生會是怎樣一幅光景呢?
戰爭有勝有敗,企業有盛有衰,愛情有得有失,這全都是在意料之外的轉折中發生。無論我們的人生志向是什麼,不管是追求事業成功、愛情、快樂或生命意義,我們都容易碰見巧合的遭遇。人生最平淡無奇的片刻──例如在體育館碰見某人──就有可能會改變你的一生。
即便是在科學研究的嚴謹世界裡,意外的力量(幾乎)始終在作用著。研究顯示,重大的科學突破當中,有百分之三十至五十都是意外或巧合的結果:例如某種化學物質濺到另一種化學物質,或者細胞在骯髒的培養皿中結合,或者是偶然相遇的專家學者們,他們之間的次要談話卻激發出新穎的見解。個人與團體都一樣,最重大的機會經常是一件屬於「機緣力」(serendipity)的事情。
所以,多數的成功是不是都能簡化說成是「狗屎運」呢,難道成功或失敗只是因為機率,而不是因為我們自身的行動嗎?不!不是的,我們直覺上知道這也不是真相。我們固然意識到,人生當中最巨大的轉捩點與大改造的機會似乎是偶然發生;可是,有些人似乎就是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運氣,也因此更加成功且快樂。
這並不只是一個現代的現象。化學家兼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認為,機運較為眷顧有所準備的心靈。軍事領袖兼皇帝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曾說過,與其擁有好將領,他寧願擁有幸運的將領。羅馬文人兼政治家塞內卡(Seneca)相信,所謂的運氣,就是要準備好面對機會的出現。
前面這些人的觀點全都反映出一個概念,那就是,機運確實是股真實的力量,而這不僅僅是走狗屎運而已。事實上,fortune這個詞,同時具有「成功」和「運氣」的意思。常見的片語也會這麼說:「你造就了自己的運氣」(You make your own luck),或者「他是一個眼光放在重大機運上的人」(He’s a man with an eye for the main chance)。這些話全都指向一個概念,人生的成功必須仰賴純粹機遇與人事努力的交互作用,也就是兩者的結合。
這到底是在指什麼呢?是否有些人比別人更有能力創造出讓正向巧合較容易發生的條件呢?這些人是否比較能夠把握住或瞄準正向巧合出現的時刻,並將其轉化為正向的成果呢?我們所受的教育,或者我們面對工作或人生的態度,能不能讓我們獲得最重要的技巧──探索巧合意外並造就自己「聰明」運氣的能力呢?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巧合、人生志向、想像力三者交互作用的書籍,是一本關於「機緣力」的書。所謂機緣力的最佳定義,是計劃之外的時刻所導致的意外好運,在其中,積極的決定則導引出正向的結果。機緣力是世界上的一股隱藏力量,機緣力就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從最小的日常瑣事到改造人生的大事,甚至是改變世界的大突破。
然而,只有少數人能夠解讀這個密碼,並且培養出能將意外轉變為成功與為善力量的永久思維。機緣力並不只是個剛好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巧合,而是一個實際上「找出各點並且將點相連」的過程,一旦我們能夠理解這件事,我們便能開始在別人眼中的鴻溝上看見橋梁。到達這個境界時,機緣力就會隨時發生於我們的人生當中。
倘若這個情況成真,那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將會從一種威脅轉化成持續的快樂、驚奇、意義之源頭,以及長久成功的源頭。戰鬥或逃跑(fight-or-flight)反應的「蜥蜴腦」(lizard brain),是受到恐慌、民粹主義、不確定性所宰制,在一個蜥蜴腦運作的世界中,我們所習慣的思維與環境都變得無效、無用。對於我們自己、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團體組織而言,培養「機緣力思維」(serendipity mindset)以及形塑相關的環境條件,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人生技能與能力。
想像一個不是受到恐懼、困乏與嫉妒所驅使的世界,而是受到好奇心、機會與連結感所驅動的社會。充滿巨大挑戰如氣候變遷與社會不平等問題充斥的世界,如果可以有能夠因應挑戰的解決之道存在,想像一下那會是什麼景象。在我們這個急速變遷的世界當中,許多新出現的問題極其複雜,因此,我們的未來有很大程度會被意料之外的事物所驅使。
機緣力是一個流行的課題,數以百萬計的網站網頁都曾經提到它。事實上,許多全世界最成功的人士都曾經將自己成功背後的祕密歸諸於機緣力。可是,我們可以採取什麼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方法,在我們的生命中為機緣力創造出環境條件呢?對此,我們所知道的,卻是驚人的稀少。
本書的目標就是要為各位讀者填補這個落差。以科學研究解釋機緣力是如何開展,並藉由全球各地具有啟發性的案例與故事,呈現我們如何在自己與他人當中滋養機緣力;由此,本書所提供的架構與練習,將會對你的追求——也就是你對於幸運驚喜能夠更頻繁地發生,並且帶來更好果實的期望——有所幫助。這種對於機緣力的積極觀點,你可以稱之為「聰明運氣」,而這顯然就跟那種沒有付出努力卻降臨於我們身上(例如生在一個條件好的家庭)的「全憑運氣」或「狗屎運」不同了。雖然未來是無法預測的,但是,如果你想要形塑自己的未來以及你周遭人員的未來,那麼這本書就是屬於你的,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本書會整體剖析,如何促進、借力使力地促成並延續幸運(或歹運)的巧合 ―但是這樣的巧合不能被全然複製或模仿。這本書是第一本以有科學根據的方法論,來討論如何培養機緣力思維與相關環境條件的綜合性著作。
機緣力思維是世界上最成功且快樂的人們為了創造有意義的人生,所訴諸的生命哲學,同時,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加以培養的能力。
書中收錄有我與許多被我稱為「機緣力者」(serendipitor)的談話,由此,這本書是我十年來作為研究者、企業顧問、大學講師、倫敦政經學院創新實驗中心(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Innovation Lab)與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全球經濟計畫(Global Economy Program)共同主持人的成果,也是十五年來我在自己人生中深究機緣力的成果。作為「沙盒網絡」(Sandbox Network)──一個啟發年輕人而活躍於二十多個國家的社群──的共同創辦人,以及「有志領袖」(Leaders on Purpose)──一個孕育具高度影響力的主管及政策制定者的全球組織──的共同創辦人,這本書也是我的志趣與追求所在。我曾為大量企業、組織、團體及個人擔任顧問工作,從中國最大企業到全球各地的小社群組織都是我的對象,這個工作讓我能夠觸及各式各樣的人們,也讓我有機會能夠目睹各式各樣環境與背景之下的機緣力作用。我曾經在許多不同的環境下生活,住過莫斯科、墨西哥市等地,這種生活經驗賦予我對於環境細微差異的深刻理解能力,而這也將是本書探討的課題之一。
《機緣力》也會納入我個人與同事們在倫敦政經學院、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斯特拉斯摩爾商學院(Strathmore Business School)、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研究,以及在神經科學、心理學、管理學、藝術、物理、化學方面的最新研究。本書的基礎有數百篇學術論文,還有與世界各地不同人們的兩百多份面談與對話。本書將會提供各行各業、各色人等的第一手故事與經驗,裡頭有開普敦赤貧地區赤貧「平地區」(Cape Flats)昔日癮君子變成的教師,有紐約的製片人,有肯亞的企業家,有倫敦的服務生,有休士頓的學生,還有十幾位世界上最成功的執行長。我們在其中將會看到,每個接納和影響「意外」的故事都非常不一樣,但是其型態與模式卻是非常相似的。
與命運相撞
固然現在的我能夠從不同立場來討論機緣力,我進入機緣力的旅程實是開始於一起個人事件,那是一個自大青少年碰上壞運氣的故事。
十八歲那年,我以時速超過八十公里的速度,開車撞向幾輛停在路邊的汽車。幸好,我活下來了,但我自己的車以及那些被我撞上的車,狀況都慘不忍睹。我從來就不相信所謂的瀕死經驗,但是在撞擊發生前的瞬間,我的人生跑馬燈確實在我眼前閃過,當時我的車已經不受控制,我感到全然無力,蠻肯定自己應該死定了。
後來的幾天,我自己問自己,問了很多問題。「如果我死了,有誰會來參加我的葬禮?」「有誰會真的在乎這件事情?」「人生真的值得活嗎?」我發現,我長期以來都忽略了人生之中一些最重要的部分,例如珍惜深厚而持久的關係,或者肯定自己做過什麼有意義的事情。我僥倖死裡逃生的經歷讓我去思考,我的死會意味著哪些失去的機會:我未來將要認識卻沒認識的人;我永遠沒機會探索的思想與夢想;那些我將錯失的(機緣巧合的)事情與場合。從這裡,我對於人生到底是什麼的探索就此展開。
我是在海德堡長大的,這座位於德國南部歷史悠久而浪漫的城市,美則美矣,但對於一個想要體驗人生是什麼的青少年來說,實在有點無聊。就我記憶所及,我一直都覺得自己不屬於這裡。我們搬過幾次家,所以我總是幼稚園與學校裡面「新來的孩子」,在足球俱樂部裡面則是那個「新來的」。當時,我的皮膚問題更是雪上加霜的因素。
我的避風港是咖啡店,我從十六歲開始在咖啡店打工,在那裡,我逐漸覺得自己找到歸屬。我在店裡當服務生,從中我學到很多人類行為與團體動力學(group dynamics)。如果人們認定你「只是個服務生」,他們會怎麼對待你呢?這番經歷讓我學到,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中途幾乎沒有休息──從事勞動工作的價值。我的老闆是個企業家,我很快就著手幫他推動不同業務,其中包括賣進口T恤,在我滿十八歲考取駕照之後,我也開始送蛋糕。大概在那個時候,我也同時為市場調查公司兼差,在海德堡大街上詢問人們,他們偏好購買哪種尺寸的香腸,理由是什麼?他們願不願意因為價格便宜的緣故,捨棄燻牛肉而改買薩拉米臘腸?
青少年時期的我活力十足,但是從來不確定要把精力用在什麼地方。為了讓精力有處可去,我無所不用其極地追尋刺激,試探過各方面的極限。我在各種極端當中遊走:我曾經與左翼行動派份子一起混(這是在我當雷鬼樂團追星族的階段),我會去夜店,同時我還曾經把薪水投進股票市場,我父母雖對此有所遲疑,但終究授權銀行進行小額交易(直到今日我還是很欽佩我的父母,他們以通情達理的態度面對我的叛逆性格),而我待在學校地下室裡面講電話買賣股票的時光,漸漸超出我待在教室裡的時間。我一直很享受在這幾個不同的世界中逍遙進入,但我雖然覺得享受,卻始終沒有真正找到根的感受。
很自然地,那些不同的探索對於我的成績沒什麼幫助,我是一個很糟糕的學生,我在班上是造就前百分之九十五的那後百分之五。我弄到得留級,而學校「提供我一個轉學的機會」,換句話說,我被驅逐了。幸好,下一間學校對於我的叛逆性格擁有比較多的包容性。
滿十八歲時,我獲得了自己的第一輛車子。我感到很興奮,而且將快樂主義與過分樂觀的態度轉移到我的駕駛方式上,或許我曾打破這座城市一週內單一駕駛人收到的違停告發單數量紀錄,也許我是上學途中撞倒最多垃圾桶的紀錄保持人。
我感覺自己全然掌控著人生和命運。
然後,某一天,我做得太過了。那場車禍摧毀我的信心以及我的掌控感。
那天天氣晴朗,我與兩個好友在海德堡內卡河畔(Neckarwiese)閒晃,我感到很解放。這兩位朋友事後對於我的行徑很震驚,但也對於我沒有成為一項數據感到鬆了口氣。當時,我和朋友們正要去弄東西吃,我們開了兩輛車,而我企圖要超越朋友的車;我依然記得,我在超車瞬間盯著我的朋友看,而他拼命向我揮手,指著我沒看見的前方道路中央分隔島。回憶至今還是很鮮明:為了避免撞上分隔島,我大力轉動方向盤,車子數度打滑,然後撞向一排停在路邊的車輛。
我那輛Volvo的雙層車門拯救了我的性命,乘客座那側全毀,我事後得知,如果撞擊角度有任何不同,我很可能就此送命。坐在另一輛車乘客座上的另一位朋友,原本是想要坐我的車,但是他想起自己把外套落在另一輛車裡,所以真的可以說他是在「最後一秒」的片刻改變心意。如果按照原議坐我的車,他就會坐在那個全毀的乘客座上。
我還記得自己爬出車外,很驚訝自己居然還能走路。我和朋友們講了幾句,企圖搞清楚剛才發生什麼事,我們對此都還難以置信。我們該怎麼跟警察說?該怎麼跟爸媽說?
等待政府人員抵達現場的期間,我坐在駕駛座上,頭昏腦脹、筋疲力竭。到達現場的警官檢查車體殘骸之後,對於我居然還活著,而且除了輕微頸部扭傷之外別無其餘傷勢,感到頗為驚訝。
當天晚上,我在城裡遊蕩,處在一種苦樂參半的奇異狀態中,我不想回家。我倖存下來了,但我始終不能不去想:如果我死了呢,我可能會讓我家變成活生生的地獄;如果我朋友坐了我這輛車,他非常可能會被我害死。究竟怎麼會這樣子?我怎麼會讓事情變成這樣呢?
古諺有云:「死亡是生命最大的驅策力。」我開始對這句諺語體悟良多。當你面臨死亡之際,你不會擔憂自己銀行帳戶裡有多少錢、車庫裡有幾輛車、昨晚去夜店感覺有多棒。這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而你會試圖去了解事情真相是什麼,人生到底是什麼。
也許你在自己的生命當中也有過類似經驗。也許那是另一個改變你想法的反省點,或者是漸進的、或者是激烈的。或許那是一段你想要了結的糟糕關係、是一場病、或你想要辭掉的工作?
那次車禍事故幫助我開始翻轉自己的人生,並且給予我某種方向感。我申請了幾十所大學(但由於我慘不忍睹的在校紀錄,四十多份申請只得到四所大學的回應),我開始將自己的精力導引到讀書、人際關係與我的工作上。我與其他人共同創辦了幾個以讓人們活出有意義人生為宗旨的社群與組織。
這些行動本身經常都是機緣巧合的結果。當我變得愈來愈積極的時候,我就愈來愈能看清自己與他人生命的型態,後來也包括我自身研究的型態。
我於二○○九年開始在倫敦政經學院攻讀博士,最初從事博士研究時,我認為這與培養我個人生命中的機緣經驗一事沒什麼關連。我的研究重點在於個人或組織團體要如何提振自己的社會影響力與意義,這個課題起初似乎與機緣力扯不上關係;但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機緣力這個概念一次又一次地出現。我在研究過程中面談過的最成功與最快樂的人,其中有很多人都是憑著直覺在培養一種領域:「機緣力領域」(serendipity field),機緣力領域讓他們在類似的條件下,能夠比別人獲得更為正向的生命成果。
我從這些案例中將「點」連起來,從後見之明看來,我了解到,要將這些川流與熱情綜合起來的方法就是寫作一本書,書中涵蓋我所深信的生命哲學以及關於人生如何真實展開的模式──遠比目前教育體制提供給我的更加真實。
現在,最讓我感到快樂的一件事情,莫過於兩種思想或兩種性格意外地「激」出火花,這就是機緣力的喜樂所在。我曾經以非常美好的方式體驗這件事情,那就是協助別人釋放他們真正的潛能,並在一個我們可以扮演許多不同角色、活出許多不同生命的世界中,去探索有什麼可能性。這就是培養機緣力的要義所在──幫助人們去探索將定位調整到最好的可能自我。
《機緣力》一書是要讓人們認識,我們可以敞開自我面對意外。這本書也是要讓人做好準備,不要受到那些會使我們成為好運或歹運的犧牲者或受益人的成見所拘束。我們可以培養運氣、塑造運氣,讓它成為人生的工具。在機緣力的科學當中,運氣是可以被捕捉、訓練、創造的;這件事情意味著,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學習、技巧、教育與訓練,加以運用來影響或駕馭上述的過程。
部分來說,這包含在我們的思考過程、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中,掃除通往機緣力的障礙。我們從本能上就全都知道這些實際的障礙是什麼,也知道這些障礙會如何扼殺熱情,諸如沒意義的會議、多到爆炸的郵件、沒重點的備忘錄等等。另外,同等重要的是培養出一種心態,容許我們使用自己的技能與可用資源,來將意外的發現轉化為具有真正價值的結果。
這並不是指我們要發展出一項特殊才幹,而是要培養一種持續演進的能力。這是要讓我們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轉變成與我們聰明運氣之間的積極媒介角色;這是要讓我們準備好將意外的變化,造就為成功的契機,並找尋到意義與快樂。下一步要做的,是在我們的家庭、社群、團體當中孕育環境條件,讓機緣力可以在其中獲得滋養,讓機緣力可以被用來創造機會和價值。這麼做能夠使我們增強並且駕馭我們的機緣力領域,如此一來,在潛能上,所有的「點」都能夠被連結起來。
這本書將會引導你一步一步學習這個解密的過程、創造與培養機緣力的過程。書中也會處置「房間裡的大象」,也就是那個明明存在卻被大家視而不見的問題:如果機緣本質上是隨機的,我們怎麼能夠影響它呢?
在今天這個時代,想要變得成功而快樂,不是要去試圖規劃所有事情。在一個我們難以預測明天會怎樣的世界中,我們能做到的最好狀態,就是接納出乎意料之外的環境條件,並盡可能運用人生的隨機性。本書就是關乎我們能夠控制些什麼,這個意思其實是指,要怎麼為自己與他人培養機緣力。這個能釋放人類潛能的強大機制,所顯示出的是(聰明)運氣比較會發生在準備好的人身上,此外,有(科學上支援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加速、培養、駕馭我們人生中的正向巧合。我們絕對不能拋棄或輕視,隨機、機會、巧合在人生或事業之中的重要性,這本書將會教你如何將隨機、機會、巧合這種不可控制的力量,轉化為可以增進個人益處或更大良善的工具。至此,你就會開始隨時隨地看見機緣力、創造機緣力。
當然,我們都很忙碌,很少人擁有充分的時間,畢其功於一役地全面改造人生;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裡面準備了一些立即小調整的範例,可以直接讓你日常生活有所不同,並且幫助你活出更有意義、更喜悅、更有活力、更成功的人生。
導論
「我看過一些成功人士……他們完完全全相信,他們的成功是由於自己的聰明才智。對此,我感到很驚訝。我常常這麼說,好的,我也很努力,我也有些才能,但是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努力且有才能的人啊。……成功裡面有種因素是屬於機會的……屬於機緣的。而你會想看看,自己有沒有可能搞清楚,要如何將這種星塵魔法灑到其他人身上。」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
我們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未來,而且知道要怎麼達成自己的目標與志向。簡單來說,我們都喜歡有計畫。...
推薦序
「機緣力思維」:設計與應用
《自己的力學》作者、大學老師 | 洪瀞
人們至少都會部分的意識到「機緣(serendipity)」之存在(i.e. 偶然機會下發生的好事),也普遍認同它在人生這條路上的重要性。舉例來說,在頒獎典禮,你應該曾聽過獲獎人們是如何在熱烈的掌聲中,以謙卑的態度歸咎自己的成功於「機緣」、「好運」;與之相對的,你當然也可能聽過其他人們,如何歸咎自己的懷才不遇於「機緣」的欠缺。
以上述為例,或許,我們該感到好奇的是:「為什麼『機緣』只發生於這些成功人士,而非其他人們的身上。成功者們是如何思考,以便能創造出那些看似不相關的契機,再進一步將其編織在一起的呢?」
本書作者想深究的核心問題就在於此。
本書的作者,克里斯汀.布胥(Dr. Christian Busch)擁有倫敦政經學院(LSE)的博士及碩士學位,兼具組織管理學、社會學以及商學等專業背景。目前,他同時在紐約大學(NYU)以及倫敦政經學院教授以目標為導向的領導力、新創以及創業。在產學方面,我們也能看到他持續致力透過更科學的「機緣力」來協助個人與企業提升競爭力。而從他的許多學術著作亦可以觀察到,他相當擅長研究那些在資源稀缺、草創與高度不確定的情境,透過「機緣槓桿」來找到突破點的案例——那些是會帶給你無限驚奇的故事與案例。
因此,你會在這本書裡找到大量關於「機緣」的核心議題,進而刺激你的想像力。你當然也能從作者精心設計的「脈絡」,由淺至深去領略「機緣」的奧妙。老實說,這點也是我認為本書富含嚴謹科學精神、價值,並值得收藏的第一個要素。
其二,大多數的人們,或者還未有機會去深究與覺察何謂「機緣」,又或者忽視了它的重要性,所以對於它的「認知」會顯得抽象。作者告訴我們:「機緣力思維是世界上最成功且快樂的人們為了創造有意義的人生,所訴諸的生命哲學,同時,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加以培養的能力。」
為了展示「機緣」的奧妙以及它的實際應用,我們可以看到布胥博士咀嚼了大量的文獻、整合了當代的著名案例。他輔以科學的濾鏡來放大「機緣」裡的要素,先以「後見之明」的角度來協助讀者們釐清「機緣」裡的細節。接著,布胥博士再提供一系列的練習、積分表等,能策略性的幫助你提升自己的「機緣力」,做到「先見之明」。只要跟著實際練習,你將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裡。
其三,今年的「普立茲克建築獎」首次頒發給了一位非裔建築師——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弗朗西斯的家鄉在布吉納法索,那是個資源極度稀缺的國家。他以此條件開始拓荒、引領,從反饋貧瘠社會資源的窘困開始,逐步獨創出劃時代的永續建築物,一步一步讓自己配得起建築界的最高榮耀「2022普立茲克建築獎」。我相信你也很難不欽佩這種實至名歸的非凡成就。從這個例子,你或許可以注意到趁早領會「機緣力」的重要性。不論未來稀缺的資源是什麼,你都將能從中找到契機、樂趣以及目標,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最後,我非常欣賞布胥博士希望向讀者傳遞關於「創造好機緣」的思維模式與技巧。這一方面和「成長型思維」類似,另一方面則更進一步提醒我們重視「良好人際情誼」的重要性。那亦是「機緣力」的基礎。
讀這本書時,你一定會感受到作者的熱情,以及他的真誠,因為布胥博士將自己的一切努力與親身經驗都寫進去了。
你上一次感覺到「機緣」的降臨,是什麼時候呢?
誠心的推薦這本好書《機緣力:創造好運的技巧與科學》給你!
「機緣力思維」:設計與應用
《自己的力學》作者、大學老師 | 洪瀞
人們至少都會部分的意識到「機緣(serendipity)」之存在(i.e. 偶然機會下發生的好事),也普遍認同它在人生這條路上的重要性。舉例來說,在頒獎典禮,你應該曾聽過獲獎人們是如何在熱烈的掌聲中,以謙卑的態度歸咎自己的成功於「機緣」、「好運」;與之相對的,你當然也可能聽過其他人們,如何歸咎自己的懷才不遇於「機緣」的欠缺。
以上述為例,或許,我們該感到好奇的是:「為什麼『機緣』只發生於這些成功人士,而非其他人們的身上。成功者們是如何思考,以便能創...
目錄
導論
一、「機緣力」:不只是走運
二、如何領略:掃除通往「機緣力」的障礙
三、開放心靈:重構思考並學會警覺
四、激發心靈:採取行動
五、發覺「機緣力」觸發點並把「點」連起來
六、將「機緣」轉變成「機會」
七、擴充「機緣力」
八、孕育「機緣力」條件
九、評估「機緣力」
十、培養「機緣力」的技巧與科學
致謝
參考書目
導論
一、「機緣力」:不只是走運
二、如何領略:掃除通往「機緣力」的障礙
三、開放心靈:重構思考並學會警覺
四、激發心靈:採取行動
五、發覺「機緣力」觸發點並把「點」連起來
六、將「機緣」轉變成「機會」
七、擴充「機緣力」
八、孕育「機緣力」條件
九、評估「機緣力」
十、培養「機緣力」的技巧與科學
致謝
參考書目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