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漢語對音學與日漢、琉漢對音資料研究
1.1 漢語對音學與曰漢、琉漢對音
1.2 日漢對音資料和琉漢對音資料
1.21 日漢對音資料
1.22 琉漢對音資料
1.3 日漢、琉漢對音資料的研究價值及對音研究方法
1.31 日漢、琉漢對音資料的研究價值和對音漢語的方言分佈
1.32 日漢、琉漢對音資料的漢語音韻研究基礎
1.33 日漢對音資料漢語音韻研究的方法和過程
1.4 日琉中近代音概述
1.41 日語語音史與方言
1.42 琉球語語音文獻與首裡地區語音
1.43 漢語明清官話語音
第二章 明會同館編《日本館譯語》的漢語對音
2.1 明會同館與丙種本《華夷譯語》中的《日本館譯語》
2.11 會同館與所屬日本館、琉球館
2.12 丙種本《華夷譯語》與《日本館譯語》《琉球館譯語》的成書時代
2.2 《日本館譯語》的版本和先行研究
2.21 《日本館譯語》的版本
2.22 先行研究
2.3 《日本館譯語》的音義釋讀
2.31 寄語的音義釋讀
2.32 各對校本之特點
2.33 寄語反映的日語語音特點和記音反映的寄語調查情景
2.4 《日本館譯語》的對音所反映的漢語語音
2.41 對音表
2.42 聲母
2.43 韻母
2.44 漢語對音音系及其特點
第三章 明會同館編《琉球館譯語》的漢語對音
3.1 琉球王國重用通事的對明外交與《琉球館譯語》的成書過程
3.11 朝貢·冊封的琉明關係與琉球重用通事的國策
3.12 《琉球館譯語》的成書及與《日本館譯語》的關係
3.2 《琉球館譯語》的版本和先行研究
3.3 《琉球館譯語》的音義釋讀
3.31 寄語的音義釋讀
3.32 對校本之特點和寄語反映的琉球語語音特點
3.4 《琉球館譯語》的對音所反映的漢語語音
3.41 對音表
3.42 聲母
3.43 韻母
3.44 漢語對音音系及其特點
第四章 明代四種《使琉球錄·夷語》的漢語對音
4.1 陳侃、高澄《使琉球錄》的成書及其寄語
4.2 《陳錄·夷語》與《琉球館譯語》的關係及“夷語”的音義釋讀
4.21 《陳錄·夷語》刪減《琉球館譯語》並改訂其對音字
4.22 《陳錄·夷語》的音義釋讀及版本與經改訂對音字的特點
4.3 《陳錄·夷語》的對音所反映的漢語語音
4.4 郭汝霖、李際春《重編使琉球錄》的成書及其寄語
4.41 《重編使琉球錄》及其作者和版本
4.42 《郭錄·夷語》與《蕭錄·夷語》《夏錄·夷語》及劉孔當《海篇心鏡》等明代通俗字書所附“夷語”
4.5 《郭錄·夷語》與《陳錄·夷語》的關係及《郭錄·夷語》的音蓑釋讀
4.51 《郭錄·夷語》改訂《陳錄·夷語》的成書過程
4.52 《郭錄·夷語》的音義釋讀及其琉球語特點
4.6 《郭錄·夷語》的對音所反映的漢語語音
4.61 對音表
4.62 聲母
4.63 韻母
4.64 漢語對音音系及其特點
4.7 明代四種《使琉球錄》所記敘的琉球語言使用現狀和通事活動
第五章 清潘相《琉球入學見聞錄)所收“土音”“字母”“誦聲”的漢語對音
5.1 潘相《琉球人學見聞錄》的成書及其寄語
5.11 《琉球入學見聞錄》及其作者
5.12 《琉球入學見聞錄》的琉漢寄語與《中山傳信錄》的“字母”“琉球語”
5.2 《琉球入學見聞錄》所收“土音”“字母”“誦聲”的音義釋讀
5.21 “星土”地名寄語釋讀
5.22 “字母”對音的釋讀
5.23 “土音”寄語的釋讀
5.24 “書籍”對音的釋讀
5.25 “誦聲”對音的釋讀
5.26 《琉球入學見聞錄》的琉球語特點
5.3 《琉球入學見聞錄》的對音所反映的漢語語音
5.31 對音表
5.32 聲母
5.33 韻母
5.34 漢語對音音系及其特點
第六章 清李鼎元《琉球譯}所收寄語的漢語對音
6.1 李鼎元《琉球譯》的成書及其寄語
6.11 琉漢對音字書《琉球譯》與《球雅》之謎
6.12 李鼎元及《琉球譯》的版本
6.2 《琉球譯》所收寄語的音義釋讀
6.21 音義釋讀
6.22 《琉球譯》的琉球語特點
6.3 《琉球譯》的對音所反映的漢語語音
6.31 對音表
6.32 聲母
6.33 韻母
6.34 漢語對音音系及其特點
第七章 清傅雲龍《遊歷日本圖經》所收寄語的漢語對音
7.1 傅雲龍《遊歷日本圖經》的成書及其寄語
7.11 傅雲龍其人及《遊歷日本圖經》的版本
7.12 《遊歷日本圖經》的日漢對音寄語
7.2 《遊歷日本圖經》所收寄語的音義釋讀
7.21 音義釋讀
7.211 “方言”的寄語釋讀
7.212 “日本文表”和“五聲十五韻新譜”的假名對音釋讀
7.213 “日本異字”下日本自製漢字的對音釋讀
7.22 《遊歷日本圖經》裡的日語江戶音特點
7.3 《遊歷日本圖經》的對音所反映的漢語語音
7.31 對音表
7.32 聲母
7.33 韻母
7.34 漢語對音音系及其特點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