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情緒上的困擾,憂慮、沮喪、恐慌、孤單、罪惡感⋯⋯,這些痛苦的根源通常埋藏於我們做孩子所學到、延用至今的行為模式中。由於不良的養育或童年創傷,我們邁向成熟的腳步是緩慢的或甚至是完全停止的。
在以下四方面好好培養,會大大改進我們生活的運作:
建立親密關係(與人相連)──在與神與人的關係上有滿足。
設定界限──管理自己的身體、情緒、選擇和行為,拒絕擔負他人身體、情緒、選擇和行為的責任。
接受善惡並存──接受自己、別人、以及這世界同時有善有惡。承認自己的弱點、寬恕別人、處理負面情緒,能幫助我們學習接受好與壞。
長大成人 ──從一個在人之下的地位,進入一個與其他成人平等的關係。
克勞德博士逐步引導讀者這四項基本任務。首先他解釋和描述每個任務,接著說明未能完成任務時所導致的問題。最後,他指出為了帶來醫治我們能做的改變。
作者簡介:
亨利.克勞德博士 Dr. Henry Cloud
亨利.克勞德博士是一位備受讚譽的領導諮商顧問、臨床心理學家和暢銷書作家。在企業領導、心理諮商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能提供企業領袖、領導團隊及個人容易理解、且實用有效的改善方案。
經常受邀在媒體、大型公開會議和企業內部演講,客戶遍佈《財星》500大企業及各中小企業。
著有《收尾學》、《職場軟實力》等書,並與湯森德(John Townsend)博士合著《過猶不及》、《界線對談》、《為婚姻立界線》等界線叢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改變帶來醫治》是除了聖經之外,影響我生命最大的一本書,感謝神,它帶給我極大的釋放,使我的服事,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在於憐憫。
──麥道衛(作家、講員,著有《鐵證待判》)
克勞德博士對人的成長,提出四個重要因素,論點清晰,無人不獲其益。成長需要時間、禱告和努力,此書可以紓解你成長中的痛苦。
──亞克博.哈特博士(富勒神學院心理學院院長)
我們常拖著過去的沈重包袱向前走,這本書明白地按著聖經的原則,促使我們對未來有盼望,並能享受神所賜的人生。
──泰德.吳思卓(世界展望會名譽主席)
對我們夫婦而言《改變帶來醫治》真是何等的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從其中獲益,其符合聖經的真知灼見,將使我們與神與人之關係得到醫治,而邁向長大成熟。
──大衛.德瓦基(前舊金山巨人隊隊員)
名人推薦:《改變帶來醫治》是除了聖經之外,影響我生命最大的一本書,感謝神,它帶給我極大的釋放,使我的服事,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在於憐憫。
──麥道衛(作家、講員,著有《鐵證待判》)
克勞德博士對人的成長,提出四個重要因素,論點清晰,無人不獲其益。成長需要時間、禱告和努力,此書可以紓解你成長中的痛苦。
──亞克博.哈特博士(富勒神學院心理學院院長)
我們常拖著過去的沈重包袱向前走,這本書明白地按著聖經的原則,促使我們對未來有盼望,並能享受神所賜的人生。
──泰德.吳思卓(世界展望會名譽主席)
...
章節試閱
第一篇
成長的三個因素
1
恩典與真理
從前從前在銀河系中,住著一群科技發達的外星人。他們想要的都有了︰可以解決各種問題的科技,比我們一生還多的休閒時光。但他們覺得很無聊,無聊得要命。他們需要一點新鮮,一點刺激,使他們的星球快活起來。
他們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他們討論到發展一種新的活動,或建立一個新的遊樂場。最後有一個叫「忙」的提出了意見,大家都贊成了。
「我們創造一個上帝如何?」他建議。
「這樣我們的人民星期六就有事可做了。」一個人附議。
另一個說︰「也使我們多點話題。」
因此他們試著發明一個上帝。但不成功。「忙」是這個委員會的主席,負責研究發展新的上帝,他把委員們召集來說︰「各位,這樣不成,」他說︰「我們如果發明出來一個上帝,會有什麼好處?我們知道那不是真的。為什麼我們不去尋找一位上帝──像地球的人敬拜的那一位?」
委員會同意了,所以「忙」就出差到地球上。他以隱形之身,造訪了成打成打的教會和機構組織。記了不少筆記,作了很多報告。
當他回去時,委員會迫不及待要聽他的結果。「同胞們,我不只找到一位上帝,我找到了兩位。」
房間裡響起一陣驚歎之聲。
「第一個上帝的名字叫恩典,是很吸引人的神,她該是個女神。她常提到愛,『要與人和平相處,要和別人做朋友,要仁慈。如果你做不到,我還是會原諒你。』她說。」「忙」看起來有點困惑。「唯一的問題是,我看不出她要原諒什麼,他們根本沒有規範,怎麼會犯法呢?」
「忙」繼續說︰「我特別喜歡恩典之神的跟隨者所做的事,像給窮人吃東西,探望被囚之人。然而──「忙」搖搖頭──這些跟隨者似乎迷失了。他們繼續做壞事,一錯再錯,他們不知往何處去。」
「忙」深深吸一口氣,「另一位上帝,名叫真理。正如恩典是如此之好,真理也是如此可怕。他一直說著人們所做的錯事,使他們覺得自己很壞,他的跟隨者也做同樣的事。但真理好的一面是,他向仇敵宣戰,像謊言、欺騙、淫亂、墮胎、醉酒。他像一個大掃街車,把敵人都掃清了。問題是,他掃掉壞事,也把做壞事的人掃除了。像恩典之神跟隨者臉上的笑容,在真理之神的跟隨者臉上,是絕對看不到的。所有真理之神的跟隨者都是面帶愁容,只會尖叫。」
不用說,聽完了「忙」的報告,委員會開始去興建一個新的遊樂場,因為這兩種神他們都不喜歡。「忙」又提出了最後一個建議。
「我們有這麼好的技術來融合不同的組成,像水和油,」他說︰「我們試試來把恩典與真理結合在一起如何?」
恩典與真理分開
我們的神是一位「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的神(約翰福音一章14節)。我們常聽到「滿有恩典真理」的詞句,但我們很少停下來思想這對我們在地上的掙扎有什麼關係,什麼是恩典與真理?它們為什麼如此重要?
我們先看恩典。恩典是神對無功之人的恩惠。恩典是我們不能賺取也不配得到的。正如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所說︰「恩典是你不能得到,只能被給予的。沒有辦法賺得,配得,或令其發生。就像你無法賺得好容貌,或配得享受珍饈美味,或叫自己出生一樣。」
換言之,恩典是無條件的愛與接納。這樣的愛是所有醫治的基礎,是人類心靈的安息。這也是神的本質。「神就是愛,」使徒約翰這樣寫(約翰壹書四章8節)。神白白地愛我們,毫無條件。
聖經上對恩典和愛並沒有很清楚的分別。正如國際標準聖經百科(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的註釋說︰「愛強調出神如何對待不配的受造物,而恩典則強調出祂有拯救或不拯救的自由。但其間的分別並不清楚。恩典與愛都由基督而來(羅馬書五章8節;加拉太書一章6節)。更特別的是,它們都是我們不配得的。」
恩典是使我們長成有神形像的第一個因素,恩典是不能破壞,不能打斷,不能賺得,完全接受的一個關係。是人和神在伊甸園中的關係。神愛亞當和夏娃,供應他們一切。他們知道神的真理,他們也有完全的自由去行神的旨意。簡言之,他們很安全,他們沒有羞恥和憂慮。他們可以做真實的自己。
也許你曾經歷過這樣的愛和恩典。你可以做自己。你不需要隱藏自己的感覺或想法;你不需要做出一些表現;你不需要做任何事去贏得愛。那個人知道真正的你,而且無論如何都愛你。
恩典,是神在關係方面的性格。恩典在神和我們無條件的關連中顯示出來。「忙」找到的第一個神有這種性格︰恩典像是一個女神,有熱情,重關係。她的追隨者做許多有愛心的事;他們奉獻自己。他們要幫助在痛苦中的人,想與他們認同。
他們只有一個問題︰他們很少聽到真理的聲音。因此他們一再落入不好的景況,而需要更多更多的恩典。恩典之神不在乎多給一些恩典,因為她的恩典沒有限量。然而,恩典的追隨者需要方向,免得他們一再落入同樣的狀況。他們需要指引,讓他們遠離麻煩。
真理就在此出現了。「忙」所找到的第二位神最善於設立界限。他對追隨者有很多指令;他清清楚楚告訴他們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他們清楚知道善惡之分。他們對自己可以活動的範圍知道得一清二楚。
真理是使我們長成有神形像的第二個因素。真理就是真實的,他指出事物的真相。正如恩典是神在「關係」方面的性格,真理是神在「規範」方面的性格。真理是生命賴以維持的骨架;使宇宙中各種事物有它的形體。神的真理引導我們趨向真實、精確。正如DNA包含了我們身體將有的形像,神的真理也包含了我們心靈應有的形像。
這些聽起來很好,但正如恩典一樣,真理有他的問題。他太嚴厲了,對違背標準之人,他似乎不關心。他只關心把壞的掃除。他沒有恩典所表露出來的熱情;有些時候他似乎漠不關心。簡言之,他沒有「關係」的一面︰他缺乏寬恕、恩寵、仁慈、熱情──所有恩典可以自然流露的特點。如果有人失敗,他只是把人丟出去或對他大吼。
正如恩典使「忙」想得著規範,真理也使「忙」想得著愛。
我們都或多或少經歷過這兩種神──慈愛之神,什麼都可以過關;嚴厲之神,不讓我們有一點退後。你也許已經理解,這兩個「神」,其實是一位真神的兩個屬性,也是不同教會所強調的兩種面向。但你也許不了解,「忙」發現的這兩個「神」其實是因為人類墮落之後,罪把恩典與真理分割開了。
真理缺了恩典
當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他們有恩典與真理,並與神連結。他們犯罪之後,與神隔絕;他們失去了與神滿有恩典及真誠的關係。
沒有恩典,亞當和夏娃覺得羞恥︰當他們聽到神在園中行走,他們就躲藏起來。當神呼喚說︰「你在哪裡?」亞當解釋說他藏躲是因為害怕(創世記三章8-10節)。羞恥和罪惡感進入世界;人類就失去了平安。
亞當夏娃自絕於與神的關係之後,他們也切斷了與恩典、真理的關係,因為這是從與神的關係中而來的。然而神並沒有讓他們孤立太久。看到亞當夏娃在失落的境況中,神給了他們方向;祂以律法的形式給他們真理。這律法是人們賴以生活的藍圖及結構,律法給人引導,給人界限。
唯一的問題是︰神給了真理而缺了恩典。亞當夏娃要試著達到神的標準。他們很快就發現他們沒有辦法符合標準。不論他們多努力,總是不夠。真理缺了恩典就是論斷。它把你直推地獄。
保羅在羅馬書談到真理缺了恩典──律法──以及它對我們的影響︰
我們曉得律法上的話,都是對律法以下之人說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審判之下。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三章19-20節)。
因為律法本是惹動忿怒的。(四章15節)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五章20節)
因為我們屬肉體的時候,那因律法而生的惡慾就在我們肢體中發動,以致結成死亡的果子。(七章5節)
我以前沒有律法是活著的;但是誡命來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那本來叫人活的誡命,反倒叫我死。(七章9-10節)
對加拉太人,保羅寫道︰
凡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被咒詛的;因為經上記著︰「凡不常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詛。」(三章10節)
我們被看守在律法之下。(三章23節)
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五章4節)
雅各給了我們這樣的信息︰
因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二章10節)
當我們看聖經提到律法,講到真理而缺少恩典時,我們發現律法使人啞口無言,惹動忿怒,使過犯顯多,發動惡慾,帶入死亡,使人成為被咒詛的,綑綁我們,與神隔絕,受嚴厲地論斷。難怪「忙」不喜歡真理!
沒有恩典的律法摧毀我們。沒有一個在律法之下的人會成長,因為律法把我們限制在與神的法律關係上︰「只有當你做對了我才會愛你。」將真理放在恩典之前,或真理放在關係之前,會帶來罪惡感、憂慮、忿怒,以及一大堆其他痛苦的情緒,正如以下的故事所說的︰
路得的宣教士父親堅持這個廿二歲的女兒來看我。路得是大學生,受到沮喪之苦︰她沒有胃口,睡不好,功課也有問題。她父親陪她一起來。
「怎麼了?」我問路得。但她父親卻回答我的問題。
「很簡單嘛,她不照該做的去生活。」
「怎麼說?」我問。
「她服用藥品,又在外面混,」他用一種厭惡的口氣。「而且她快被退學了,她不知道這輩子有什麼打算。」我還沒來得及問下一個問題,他接口說︰「如果她念聖經,去教會,就不會這麼沮喪了。但她只想和那群朋友混在一起。」
「如果她做了她該做的事會怎樣?」我問。
「那她會像我和她媽媽一樣快樂,而且神會祝福她。」
我看和路得的父親沒什麼好談的,就謝謝他,並請他讓我和路得單獨談談。
當她父親離開後,路得仍然躊躇不願講話。她除了「是」,「不是」,不願多說。最後,我說︰「路得,我想如果我和妳父親同住,我也會服藥。他的態度和妳的沮喪有關嗎?」
路得點點頭。她眼中充滿淚水。
「妳是成人,這是成人的醫院。我不覺得妳會為自己或任何人帶來危險,妳可以走了。但在妳走之前,我要告訴妳,我不知道你問題的全貌,我知道妳很沮喪,而這不是因為妳沒有去做妳父親說的那些事。我想有一些妳父親不了解的原因導致妳的沮喪。我們願意幫助妳,但如果妳留下來接受幫助,那必須是妳自己的選擇,不是妳父親要妳如此。」
路得僵硬地坐在椅子上,從淚眼中看我。「我讓妳自己一個人想一想。」
路得決定接受治療,而我的想法是對的。她的確有過很多「真理缺了恩典」的歲月。結果就是,她經歷到聖經上律法所帶來的︰不好的感受和失敗。她動輒得咎,到處是「應該如何」,很少被接納。罪和死的律向她發動,而要掙脫它的綑綁是很痛苦的。
當我看到她的掙扎,我不能不想到聖經上有關真理缺了恩典的話︰它惹動忿怒,使人啞口無言,使過犯顯多,發動惡慾,帶入死亡,叫人被咒詛,使我們被綑綁,與神隔絕,受嚴厲地論斷。
恩典缺了真理
真理缺了恩典是死路一條,但就像「忙」發現的,恩典缺了真理則會引致失敗。在恩典的教會中,「忙」看到人們有愛,卻缺少方向。事實上,恩典不是這位女神的真名。就像「真理」(缺了恩典)可以被稱為「論斷」,「恩典」(缺了真理)可以被稱為「放縱」。聖經對此也有描述︰
「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加拉太書五章13節)
「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加拉太書五章19-21節)
「這卻怎麼樣呢?我們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嗎?斷乎不可!豈不曉得你們獻上自己作奴僕,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嗎?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至成義。」(羅馬書六章15-16節)
「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歌羅西書三章5節)
「因為往日隨從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惡慾、醉酒、荒宴、群飲、並可惡拜偶像的事,時候已經夠了。」(彼得前書四章3節)
「棄絕管教的,必致貧受辱;領受責備的,必得尊榮。」(箴言十三章18節)
在路得的家中──一個有真理但缺了恩典的地方──帶入了負面的結果,同樣的,在一個有恩典卻缺了真理的家,也會帶來毀壞的結果。
山姆在一次用藥過量的意外後被送到我們醫院來。他忘了自己吸食了多少份量的古柯鹼。他雖然已經廿八歲,穿著卻像青少年──破破的牛仔褲,褪色的汗衫,高統的球鞋,鞋帶鬆開。
在頭幾次的輔導中,我們發現山姆有天才般的智力,但他被兩所大學退學,也從未能固定保有一個工作。他的人際關係也有問題。他會在一個關係中,完全沒有界限地放縱自己,然後魯莽地放下所有責任。讓約會的對象感到很有壓迫感,而最終嚇跑退方。在他住院時,他最近交的女朋友才剛離開他。
當我們問山姆家庭情況時,他說四歲時父親就過世了。他母親有很多年都在沮喪和退縮中,而且一直未再婚。為了彌補沒有父親的缺憾,她儘量對孩子好。他很少有什麼必須做的職責,反而有不少錢。他惹了麻煩,母親也很少管教他。事實上他因為偷竊、行為不檢,持有藥物而被捕時,他母親都保釋他出來。
起初,山姆繼續他一輩子養成的習慣,在醫院中生活,他晚起,缺席,忘了功課,不修邊幅。他生命中缺乏界限──缺乏真理與紀律──使他過著混亂的生活型態。
醫院的人員並沒有像他母親一樣保護他,使他不用承受這種生活所帶來的壞結果。在一些強制,一些痛苦的教導之下,山姆學習去負起自己的責任。他很驚訝地發現,當他為自己負責時,他感覺好多了。
聖經並沒有推薦「忙」的任何一位神︰缺了恩典的「真理」或缺了真理的「恩典」。「忙」的最後建議不錯︰把真理和恩典融合在一起如何?他並不是第一個想到這個的,聖經上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從祂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翰福音一章14、16-17節)。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人如何失敗,以及如何蒙救贖。失敗從律法而來,救贖由耶穌而來。只有經由祂,我們才得以實現成長的兩個因素︰恩典與真理。也經由祂,我們可以恢復當初亞當與神所擁有的美好關係︰一個牢不可破的連結(恩典),連於那真實的一位(真理)。
恩典與真理一起
恩典與真理一起時,就反轉了墮落的後果。墮落使神與人分開;恩典與真理一起時,使我們離開孤立,進入關係的建立。恩典加上真理,能將真實的自己,那個「我」,不管好的壞的,都帶入關係中。在一個關係中有安全感是一回事,能真正被接納,被認識又是另一回事。
只有恩典時,我們不受定罪的威脅,我們有安全感,但我們不能真正體會親密。當人給予恩典,加上真理(我們真正是怎樣的人,對方真正是怎樣的人,環繞我們的世界真正是怎樣的),而我們以真我來回應,真正的親密就變得可能。真實的親密一定伴隨真理而來。
耶穌在約翰福音八章三到十一節所講的淫婦,是有關安全感和親密的極佳例子︰
耶穌清早到殿裡去教訓百姓。祂剛坐下,文士和法利賽人就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她站在當中。
「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他們說︰「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麼樣呢?」法利賽人是要得著告耶穌的把柄。羅馬政府不准猶太人私自處死刑,所以如果耶穌說︰「用石頭打她,」祂會觸犯了羅馬人。如果祂說︰「不要拿石頭打她,」祂會被控告為不守律法。
但耶穌卻不受他們試探。祂彎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當他們還是不住的問祂,耶穌就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個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耶穌問她說︰「婦人,那些人在那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麼?」
「主啊,沒有。」她說。
「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耶穌說。
在這次的事件中,耶穌讓我們看到什麼是恩典和真理。祂用寬恕和接納來表示對這婦女的恩典。祂說,這婦人不必為她的罪受死。她被接納,不需要與耶穌分離。祂也以恩典的大能使這婦人不必與她的同胞分開,法利賽人和她並無不同;她是罪人,他們也是。恩典有一種大能,使我們與神、與人和好,只要別人接受。
但耶穌並不止於接納。祂接納她是以對她完全的認知︰她是一個淫婦。祂接納她的真我,一個有罪行和罪慾的女人。然後祂對她的未來給予指引︰「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這兩個因素合在一起──接納和方向──將使真我進入一個關係中,而這就是醫治的開始。
耶穌在約翰福音四章二十三到二十四節用另一種說法︰「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我們必須在關係和誠實中敬拜神,否則就等於沒有敬拜。可悲的是,我們因是罪人而來到基督面前,但我們之後卻用盡一生來證明我們不是罪人!我們想要隱藏自己的真面目。
真我對比假我
當我們能以真面目與神和人建立關係時,神就會啟動祂在我們生命中的奇妙計劃。我們會按照神創造我們的計劃成長。只有當我們連於頭──元首(耶穌基督)及別人(肢體),才會「全身既然靠著他筋節得以相助聯絡,就因神大得長進」。(歌羅西書二章19節)在耶穌基督裡的恩典和真理是我們唯一的希望,而這希望的確不會叫我們失望。
傑克是我的朋友,他是一個正在接受治療的酗酒者。他這樣說︰「當我在教會或與基督徒在一起,他們會告訴我喝酒不對,我該悔改。他們不知道我戒酒戒了多少次,他們不知道我多想做個好基督徒。」
「當我到了戒酒團體,我發現可以誠實地說出失敗,更重要的,我可以誠實地說出我的無助。當我發現神和別人接納我,包括我的酗酒和無助,我的不能自我控制,我開始有了希望。我能以真我來尋求幫助。」
「很多教會講台會說到恩典,但我不曾以我的真實情況在那裡找到接納。他們老是期望我改變。在戒酒團體中,他們不但沒有期望我改變,而且告訴我,靠我自己,不可能改變!他們告訴我,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承認真實的自己是怎麼樣一個人,是一個酗酒者,而神會透過他們每日對我的支持改變我。最後,我可以很誠實,也可以找到朋友。這是完全不同的,而這也改變了我的生命。」
傑克發現,當他能以真我和神及人建立關係,得醫治就變得可能了。當神創造的真我,對神及人隱藏起來,問題就發生了。
如果真我隱藏了,假我就出現了。假我就是那效法這個世界的(羅馬書十二章2節)。假我就是我們向別人所表現的,是一個穿戴上去的自己。保羅這樣論到假我︰
「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以弗所書四章20-25節)
只要我們用假我去與神、與人、與自己建立關係,恩典與真理就不能醫治我們,假如我用自己的方法試著來醫治;它永遠只找到假的解決之道,而神所創造的真我一直被隱藏,無法接觸到恩典與真理。
罪惡感的障礙
恩典與真理之所以是得醫治的因素,是因為它們對付了成長的主要障礙︰罪惡感。我們情緒上的困擾是因為別人使我們受傷(別人犯罪侵犯了我們),或我們的悖逆(我們犯罪),或兩者都有。缺少愛缺乏順服的結果,使我們隱藏在罪惡感的世界裡。亞當和夏娃因為犯罪之後的罪惡感和羞恥感,也因為他們變成了不完美的,使他們必須躲藏。
罪惡感和羞恥感經常使我們躲藏。如果我們必須躲藏,我們就無法得到幫助;我們就不能成為靈裡貧窮的虛心者,也就不能成為有福的人了。當恩典進來宣告我們不會因真正的我而被定罪時,罪惡感開始消失,我們就開始得醫治。
有時候教會使我們更會躲藏。傑克在參加了戒酒團體之後才停止躲藏。當他在一個不必為失敗而羞恥的背景中,罪得赦免時,真理和恩典就開始在他生命中產生作用。
拿一個正統的教會和一個好的戒酒團體來比較是很有趣的事。在這種教會中的文化,大家不能接受有困擾的人;那樣的人會被稱為有罪。而在戒酒團體中的文化,是不能接受完美的人。他們如果太完美,會被視為高高在上,不可親近。前者是人們在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但裏面卻日益敗壞;後者是人們看起來比較糟,但實際上卻日益更新進步。當然也有好的教會和壞的戒酒團體,但因為有些教會的缺乏恩典和真理,基督徒只得從別處找尋醫治。
難怪外星人決定不敬拜上帝。一方面是有接納而無方向,這樣不好;另一方面是有方向而無關係,這會刺痛人!只有耶穌是恩典和真理的結合。只有耶穌能使我們照著神的形像成長。而我們也的確能得醫治,如果我們有另一個因素……
第一篇
成長的三個因素
1
恩典與真理
從前從前在銀河系中,住著一群科技發達的外星人。他們想要的都有了︰可以解決各種問題的科技,比我們一生還多的休閒時光。但他們覺得很無聊,無聊得要命。他們需要一點新鮮,一點刺激,使他們的星球快活起來。
他們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他們討論到發展一種新的活動,或建立一個新的遊樂場。最後有一個叫「忙」的提出了意見,大家都贊成了。
「我們創造一個上帝如何?」他建議。
「這樣我們的人民星期六就有事可做了。」一個人附議。
另一個說︰「也使我們多點話題。」
因此他們試著發...
推薦序
推薦序
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
劉曉亭(本文作者為聖地亞哥台灣基督教會牧師)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耶穌帶著門徒往鄰近的村莊撒馬利亞去,由於背景的差異,耶穌被拒絕了。在那之前,路加福音第九章記載了耶穌大受歡迎並且行了很多奇事,這時候的門徒自我感覺已經大幅提升,所以雅各與約翰就對耶穌說:要不要我們禱告天上降一把火來把他們燒得乾淨,就像當年以利亞一樣。
顯然這時候門徒的心態都自以為提升到以利亞的等級了。
但耶穌卻用一句話摧毀了這一切的假象,祂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
《改變帶來醫治》這本書說的也是同樣的故事,作者自己明說他的每一個主題都是用一個基督徒的故事開始,這本書並不是述說著基督徒如何高人一等,而是勇敢的揭露基督徒人性真實的一面。這樣的立場或許讓某一些基督徒很不習慣,卻絕對是聖經的態度。
使徒行傳記載門徒被聖靈充滿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但他們卻拒絕接受被人高舉,只說:「我們和你們是一樣性情的人。」
保羅絕對是大有恩膏的使徒,他曾叫猶推古從死裡復活,他除了說方言比誰都多還曾經被提到三層天,擁有這麼多超能力的他卻說:「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我所願意的我不去做,我所不願意的我反而去做⋯⋯」
就是這樣的真誠坦率讓福音遍傳到今日,遺憾的是,基督徒越來越不敢承認自己的軟弱,而是被教導高舉自己的成功,所以我們越來越不知道自己的心如何。
作者在書中提到他曾經的困擾也同樣困擾著成千上萬的基督徒,那就是:為什麼很多熱心的基督徒並沒有真正的快樂?
我們都以為只要聖經熟,聚會多,服事忙,就是很屬靈的基督徒,這些人不論事業家庭與健康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反過來說,如果我有問題那就代表我不夠屬靈,這樣的想法可以說非常普遍地存在於現在的教會中。所以也有一些基督徒讀了這本書非常不習慣,因為這跟他們追求的屬靈觀念有所不同。
其實作者在提出每一個觀點的同時都大量引用了經文,這也讓作者的專業輔導背景免於純粹用心理學解決問題的困境,因為美國發展心理學幾十年,對於解決問題的幫助確實有限。
曾經有一位基督徒朋友把這本書送給慕道友卻被拒絕,原因是:我不是教徒。這位基督徒朋友告訴他,你跳過書裡所有的聖經直接讀其他的內容就好,一段時間後那位朋友非常興奮地告訴他:「這本書實在太好了,我不知道原來聖經這麼好。」朋友好奇地問他:「你不是說你不是教徒嗎?」對方回答:「沒辦法呀,他講的內容都是依據聖經。」
這個例子足以說明本書不能被視為一本心理學的書,而是應該被歸類為一本聖經輔導的書。
出生於一個牧師的家庭,又身為牧師,閱讀也推薦過許多屬靈的書籍,這本書引起的正面迴響卻是最大的,不是因為它有什麼了不起的神學,只因為它化解了長期以來眾多信徒的困惑,原來我們可以花這麼多時間與精力投入信仰最後卻連自己的心如何都不知道。
如果一個人不能在恩典與真理中與別人跟自己建立起一個親密的關係,這樣的信仰是不完整的。
照理說,當我們成為基督徒之後,就是進入神的國,生活在天國的文化裡,完全依照上帝的心意過日子。無奈,在我們將來回到天上之前我們卻活在地上,華人更是生活在皇帝文化裡,就這樣,我們信的是上帝,活出來卻是皇帝的文化,我們甚至根本沒有發現這個嚴重的情況,因為在威權的背景裡面我們只需要聽話讓別人高興,然後我們也希望別人聽我們的話。
簡單來說,皇帝與上帝之間的差別正是書中所說的界線。
在幾千年皇帝的文化背景中,我們不需要擁有自己的感覺思想與選擇,只要他龍心大悅,眾生都有好日子過;然而上帝的文化卻不是如此,上帝擔心我們不夠認識自己沒有真正的發展自己,祂的創造就是枉然。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上帝是不會去掌控人的,反而是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因著恩典與真理讓我們坦然無懼來到祂的面前,這樣的信仰當然使人自由。
這本書已經成為我帶領慕道友以及訓練同工的基礎課程,把它推薦給您,但願感動作者的靈加倍感動所有的讀者,使我們真知道,上帝在信徒中要得到何等豐盛的產業並帶領我們與祂同掌王權。
推薦序
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
劉曉亭(本文作者為聖地亞哥台灣基督教會牧師)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耶穌帶著門徒往鄰近的村莊撒馬利亞去,由於背景的差異,耶穌被拒絕了。在那之前,路加福音第九章記載了耶穌大受歡迎並且行了很多奇事,這時候的門徒自我感覺已經大幅提升,所以雅各與約翰就對耶穌說:要不要我們禱告天上降一把火來把他們燒得乾淨,就像當年以利亞一樣。
顯然這時候門徒的心態都自以為提升到以利亞的等級了。
但耶穌卻用一句話摧毀了這一切的假象,祂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
《改變帶來醫治...
作者序
前言
在祂裡面的改變
每個星期我都看到基督徒受到各種情緒上的困擾:憂慮、孤單、因關係破壞而傷心、怨恨、以及自覺不適任的低落感受。他們經年累月為這些問題掙扎,他們是受苦的人。
教會對如何照應這些人的意見分歧,一邊的人說,這些受情緒困擾的人是在罪中,他們「信心不足」,「不順服」或「沒有花足夠的時間讀神的話」。這些人指責受苦之人。
正如約伯的朋友,這些人會說:「神要教你一些功課。」「看看你還擁有的祝福。」「上帝在試煉你。」「無論什麼環境總要感謝神。」約伯的朋友是說出了一些真理,但通常幫不了痛苦中的人。
約伯說:「那將要灰心,離棄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當以慈愛待他。」(約伯記六章14節)約伯了解對於在痛苦中的人,你如果只是以一些上述簡單的話告訴他,非但不能解除他的痛苦,還可能使他更遠離神。那受傷的人不只有一個問題,他現在有兩個問題了:他原有的痛苦,加上他因為不能應用別人所給的答案而產生的罪惡感。
多年來,大家給情緒受苦的基督徒的幫助,已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正如約伯所說:「你們是編造謊言的,都是無用的醫生,惟願你們全然不作聲,這就算為你們的智慧。」(約伯記十三章4-5節)
面對這樣的幫助,受苦者不是學著假裝得到醫治而留在教會中,就是離開教會,因為發現所謂「信心」對情緒上的痛苦沒有什麼慰藉作用。
另一邊的人試著伸出援手,去觸摸傷心之人,他們在教會中找不到可行之法,就轉去求助於心理學。通常心理學的方法成功了,傷心之人就得到解脫。這些人於是落入迷惑,到底是神,還是心理學給了醫治?他們知道釋放來自神,但聖經上的論點在哪裡?他們只知道這樣行得通。
身為一個基督徒,一個心理學者,以及同為掙扎者,我曾站在藩籬的兩邊,我試過「標準」基督徒的答案,把這個答案給自己也給別人,得到的結論與約伯一樣:那是無用的藥方。我也試過浸淫於心理學的洞察中,使它們看來比較像基督教的理論,這也行不通。
幾年以前我對神說:「我不幹了。我實在不知道什麼才能有幫助。神啊!如果有可以幫助的,祢一定要顯明給我看。」以後的幾年,神帶領我走一條屬靈的道路,在其中祂極有恩典地回答了我這個問題,這是一個簡單但我非常渴望得到答案的禱告。
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要陷入教會的辯論,到底是心理學還是神學可以幫助人。我心裡有一個不同的目標。我要指出的是,聖經中對於你所面對的各樣掙扎,如沮喪、憂慮、惶恐、成癮、罪惡感,早已提供解決之道。而這些解決的方法就在於你是否了解自己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的功課──那些是在你成長過程中未完成的功課,以及一些可以使人得到醫治的改變工作。這些工作包括長大成熟,成為基督的樣式,也就是那位創造我們的主的樣式。容我解釋於下。
聖經上說我們被造是「照著神的形像」(創世記一章27節),我們是被造成「像」神的。圖書館充滿著神學家所寫有關神屬性的書。他們把它分成兩類,一類是不可傳達的屬性─祂是不變的、全能的、無限的、全知的、無所不在的。而祂可傳達的屬性是─他是公義的、公平的、聖潔的、慈愛的、信實的。顯然我們無法反映出他不可傳達的屬性;但我們可以變得更慈愛更聖潔。我們愈是更像祂的性格,我們就愈不會掙扎於情緒的問題。
使徒保羅寫到神呼召我們成為「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羅馬書八章29節)。他的意思是我們的目標是變得更像祂。我們的問題就是要知道如何更像基督,我們這麼沒有力量去控制自己的飲食習慣,還怎麼能變得更「聖潔」呢?當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被燃盡了,還怎麼能變得更「慈愛」呢?
既然要變得像神太不實際,我們就用兩個方法來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我們會問:「這是情緒問題還是靈性問題?」如果我們在為情緒問題掙扎,我們就去找基督徒心理學家;如果是靈性問題,就打電話給牧師,我們假定我們的沮喪、痛苦、罪惡感、苦難和靈性的關係很小;它們似乎是兩種不同的類別。
但把我們的問題分成「情緒」問題和「靈性」問題的本身,就是一個問題。我們所有的問題都出在我們不能反映出神的形像。由於亞當夏娃在伊甸園犯罪墮落,我們沒有發展出神的樣式,也不能按照被創造時的本意來生活。因此我們在痛苦中。
從我的靈程和專業上,我歸納出四種神的特質,如果我們好好培養,會大大改進我們日常生活的運作。神能在以下四方面做得很好,而這是我們這些神兒女很難做到的:
1. 與別人相屬。
2. 與別人分離。
3. 分別善惡。
4. 有成人的擔當。
如果我們沒有學到這四種特質,我們可能停滯經年,無法改變和成長。在本書中,我將更仔細解釋如何發展這四方面的特質、攔阻我們成長的因素以及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技巧。
由於我們生活在一個墮落的世界裡,我們在這四方面都有缺失。從失敗中轉變為在神的形像上成長,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但神應許我們「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一章6節)
在我們開始學習在神的形像上成長,在祂裡面改變之前,我們必須先檢視神屬性的兩大特質──如果我們正確的了解,這些特質能在我們奔走屬靈道路時,幫助我們充滿活力。
前言
在祂裡面的改變
每個星期我都看到基督徒受到各種情緒上的困擾:憂慮、孤單、因關係破壞而傷心、怨恨、以及自覺不適任的低落感受。他們經年累月為這些問題掙扎,他們是受苦的人。
教會對如何照應這些人的意見分歧,一邊的人說,這些受情緒困擾的人是在罪中,他們「信心不足」,「不順服」或「沒有花足夠的時間讀神的話」。這些人指責受苦之人。
正如約伯的朋友,這些人會說:「神要教你一些功課。」「看看你還擁有的祝福。」「上帝在試煉你。」「無論什麼環境總要感謝神。」約伯的朋友是說出了一些真理,但通常幫不了痛苦中的人...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成長的三個因素
1 恩典與真理
2 時間
第二篇 與人相連
3 什麼是相連
4 當我們不能與人相連時
5 學習相連
第三篇 與人分離
6何為界限
7 我們如何發展界限
8 越界
9 當我們沒有界限
10 學習設限
第四篇 分辨善惡
11問題在哪裡?
12當我們不接納善與惡
13學習同時接受善與惡
第五篇 長大成人
14什麼是成人
15當我們沒有長大
16學習長大成熟
研讀指引
結論
前言
第一篇 成長的三個因素
1 恩典與真理
2 時間
第二篇 與人相連
3 什麼是相連
4 當我們不能與人相連時
5 學習相連
第三篇 與人分離
6何為界限
7 我們如何發展界限
8 越界
9 當我們沒有界限
10 學習設限
第四篇 分辨善惡
11問題在哪裡?
12當我們不接納善與惡
13學習同時接受善與惡
第五篇 長大成人
14什麼是成人
15當我們沒有長大
16學習長大成熟
研讀指引
結論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